对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的探究及心理辅导

对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的探究及心理辅导
对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的探究及心理辅导

把窗户打开,让xx进来

——对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的探究及心理辅导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李小文联系电话:摘要:

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由于其家庭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评价的片面,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造成了偏执型倾向人格障碍的形成,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作为班主任,需要细究成因、讲究方法、渗透爱心、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克服人格障碍,走上健康的心理之路,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关键词:

偏执型倾向成因探究心理辅导

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不免会碰到一些调皮、任性、偏激、甚至有偏执型倾向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表现是:

经常顶撞各科老师,好争辩,喜欢对别人指手划脚,一旦师长批评,便不分场合、不顾分寸加以顶撞,颇有顺我者服帖,逆我者反击的气势。这样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属于偏执型个体,但学生尚处于可塑型较强的阶段,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能随便去断定一个学生的人格品质,因而我称之为偏执型倾向的学生,而怎样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师爱犹如阳光射进他们的灵魂,帮助他们克服人格障碍,走上健康的人生之道,是作为一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多方了解,究其成因,打开心窗。

(一)家庭教育缺陷,长幼情感障碍

1.幼时溺爱,深留遗憾。T.帕金斯认为:

“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俗话说“三岁看到老”,看什么?主要看人的基本素质萌芽状态及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负面因素将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致命”弱点。而负面问题的形成,其原因中有一点就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甚至“放纵”,那种在娇宠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诚实、善良、与人共享、自我约束这些最基本的人格素养。

2.教育分歧,渐成隐患。在许多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原因是:

大多数父亲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因为忙于挣钱养家,许多父亲无暇顾及孩子,繁重的工作压力也让父亲们失去对孩子心理细微的关怀。据统计,65%的父亲没有做到经常跟孩子沟通。另外,父亲们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要想树立父亲的权威地位,就应该只在关键时刻参与教育。这种权威教育方式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往往以说慌自卫,变成既怯懦又不诚实,性情非常不安定,重者成为神经症。另一种结果是打骂成性,既不怕打也不怕骂,在家挨打受骂,出门打人骂人,性情变得暴躁。

(二)教育评价片面,xx情感对立

1.成绩下降,厌倦学习。自信心是一个人在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强项上显得很有信心,做事也很有劲头。相反,如果学生没有信心,就会产生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时间一长,会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日本教育家田崎仁在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造成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学习为主,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知识程度加深,竞争对象增多,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很快会在成绩上表现出来,在自信心上把持不好的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更严重的是产生一种与教师的距离感,总感到教师看不起自己,进而滋长出敌对教师的心态。

2.多次批评,引发对立。青春期正处于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于即将来临的成人世界,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初中生已开始具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渴求独立、平等、公平,已有的或多或少的知识储备、角色转换足以使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质疑父母、家庭、学校、老师。一些学生由于自己在校表现引起教师和同学的不满,教师出于责任心多次对其进行教育时,就误解为教师是故意找茬,看不起自己,觉得处于受管制、被约束的地位。他们

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变得更爱扰乱课堂、影响他人,任何教育、辅导、帮助都听不进去。

(三)现代环境复杂,个体身心受损

1.良莠文化,误导认知。青少年对文化艺术鉴赏的能力较低,对精华和糟粕的区别能力弱,心理上又好奇,会去探索一些新奇的、另类的事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泥潭。一些学生厌学后,想通过上网玩游戏寻求刺激,如《传奇》等群体打斗游戏,还有一些警匪游戏,比如《反恐》,不仅影响学习,更严重的是性格上造成好斗、好争执,追求刺激的负面影响。

2.交友不慎,沆瀣一气。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家卡根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其心理发展以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下一阶段对儿童个性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同伴间的交往。古代有“孟母三择邻”的故事说的就是孟母怕孟子跟不好的人学坏。有偏执型倾向的学生,很容易“物以类聚”,与校内的其他问题少年多有接触,彼此沆瀣一气,互相影响,互壮声气,厌学、泡网吧、迟到、早退、反感主流教育,更为严重的是结交一些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四)个性特征,问题主因

1.生理特质,影响情绪。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常无端猜疑受人伤害,不能宽容他人的过错,遇事常片面理解,容易产生成见,有极强的报复心。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温柔顺从的情感,从来不会“就事论事”,很难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总把教师对其行为的批评,理解为对他人身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脑神经活动不平衡有关,另外内分泌腺分泌荷尔蒙过多也是其中的一个生理原因。

2.成长经历,身心受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受到心理伤害,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

“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

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外向的孩子如果在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攻击性行为、残忍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恶作剧等心理问题行为来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

二.积极探究,持久渗爱,沐浴xx。

(一)情感投资,拉近距离。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班主任就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肯定学生表现好的方面,使之产生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内心体验。

班主任可给学生写信,把一些好的、有启迪作用的妙句画上美丽的图案送给学生;讲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告诉他们哪些方面还需注意。在这样的文字往来之中,改进学生,提高学生。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日常教育的细微处,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爱的那份光亮,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化作春风细雨,滋润他们干枯的心灵,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爱,让阳光般的温暖照亮学生。

(二)技巧谈话,消除隔阂。

杰拉德认为:

“不健康的人格有一些相似原因,他们常常不能让别人了解他,最终,他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因此,让学生把心窗打开是辅导的关键。心理学家莫勒比恩有一个公式值得借鉴:

感情表露=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教师亲切、真诚、自然的表情,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爱护,从内心萌发和增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为此,教师应在办公室没人的情况下与学生单独交谈,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要象朋友一样慢慢切入话题,以取消学生的对立情绪。当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后,要做好一个倾听者,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和迷惑全说出来。要知

道,当他们愿意和你交谈时,你已成功了一半。因为此刻他们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固守的心窗已缓缓打开。

(三)借助他因,激发良知。

良知教育就是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励他们自强励志,唤起学生潜能和悟性,唤起自我完善的主体意识,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创造欲望和对美的热切向往,并组织和引导他们躬身实践,形成正确的知行观。

有偏执型倾向学生往往自认为很讲义气,班主任可利用这一点激发他助人为乐的良好心理品质,并要及时予以表扬。可体现在平时的谈话中、班队课上,可在班中读一些哲理性的文章,如《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顾及他人》等,旁敲侧击地表扬他们,更要在眼神上肯定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

(四)抓住亮点,鼓励信心。

xx著名作家xx曾幽默地说: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马克吐温的话虽有些夸张,但赞美的作用有时确实很大。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听到赞美和鼓励的语言,赞美和鼓励往往会激发人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因此,教师及时而恰当的鼓励是一种心理的“壮秧剂”,也就是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当的鼓励可以使柔弱的心理得到加强,使缺乏信心的人增强勇气。

(五)同伴互助,协调关系。

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种种不协调现象,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偏激行为,影响学习,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有偏执型倾向学生,在班里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差,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劣习。可以让同学故意在他们在场时向班主任讲述他

们做的好事,还可让办公室的其他教师多插上几句表扬他们的话,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进步的乐趣。

(六)家校互动,共铸前程。

要防止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需要父母和教师密切配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比金钱更重要,要把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要做到父母与教师意见的统一,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及时予以鼓励和提醒,让学生在一个被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有人说不做班主任的教师是遗憾的,班主任工作累,但快乐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但要坚信爱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爱就有阳光,有阳光就能拥有健康。

参考资料:

《浅谈“十五六岁现象”所隐藏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xx《构建实施良知教育》

xxxx

《书面心理交流法》

张万三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主编:

xx增强

《人际关系心理学》主编:

xx全全x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