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

《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

导论

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

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

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

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制度的类型

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

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

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

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

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

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

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

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

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

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

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

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

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

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

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

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

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

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

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

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

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

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

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

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

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

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

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

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

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

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

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

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

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

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

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

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

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

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

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

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

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

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

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

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

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

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

五、期货交易的功能

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

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

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

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

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复习内容:

第一章导论

1.主要内容

了解政策、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概念,掌握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2.重点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政策科学。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略)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

1.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掌握农业政策目标及农业政策手段的相关内容。重点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中国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

2.重点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1.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和作用。掌握农业政策具体执行的原则和要求、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重点

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劣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农业政策资源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农业政策执行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农业政策执行机构与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第五章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

1.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农业政策的调整。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标准。重点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2.重点

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程序;农业政策评估的困难。

第六章农业结构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业结构政策目标:农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概述;农业结构政策的具体目标。

农业区域结构政策: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结构;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农业部门结构政策:农业部门结构的概念;农业部门结构政策。

2.重点

农业经营规模政策:农业经营规模的内涵;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农业组织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业组织政策及其目标;中国农业组织政策的演变;农业组织政策的创新;农业组织创新的政策思路。

2.重点

寻找农业组织创新的政策思路和路径。

第八章农业土地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业土地政策目标:农业土地的范围与确定土地政策目标的原则;土地政策目标的演变。

农业土地产权政策:农业土地所有政策;农业土地使用政策;对农业土地的拥有、分割和用途的限制。

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国外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中国农业土地流转政策。

农业土地保护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农业土地闲置的管理。

2.重点

重点掌握农业土地流转政策。

第九章农村劳动力政策

1.主要内容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与目标。

农村就业政策:21世纪我国农村就业形势与特点;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政策。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理论与政策模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的形成与缺陷;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21世纪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2.重点

重点掌握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与开发政策。

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目标: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措施。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与任务;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与原则;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思路及目标;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趋势探索。

2.重点

重点掌握农业技术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含义与分类;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

农产品国内价格政策:价格管制;补贴措施;数量管理;国内农产品流通和价格体制与政策演变。

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出口鼓励政策;进口限制政策;出口限制与进口鼓励政策;其他措施;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农产品市场结构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市场管制措施;发展农业合作;提高市场透明度措施;改善市场基础设施。

2.重点

重点掌握农产品国内价格政策和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第十二章农业资金政策(略)

第十三章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1.主要内容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农业环境政策。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政策:我国面临的资源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2.重点

重点掌握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第十四章农村社会发展政策

1.主要内容

农村人口政策:农村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农村教育政策:我国农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目标;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措施。

农村扶贫政策:贫困的含义及测量;我国农村贫苦的现状;我国扶贫进展以及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扶贫政策及扶贫方式的选择。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与政策选择。

2.重点

重点掌握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扶贫政策。

第三部分:《发展经济学》

参考书目:《发展经济学》,冯开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

复习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

1.主要内容

(1)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基本假定以及特点

(2)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基本假定以及特点。

3.复习要求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基本假定以及特点,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章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

1.主要内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发展中国家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复习要求

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解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1.主要内容

(1)路径依赖

(2)学习与替代:人为的挑战能走多远

(3)既有制度安排的刚性

(4)剩余流出:中心一外围论及其他解释

(5)选择:从自己国内的文章做起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路径依赖。

3.复习要求

了解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部分经济发展本论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1.主要内容

(1)经济增长模型

(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3.复习要求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1.主要内容

(1)引言

(2)二元经济模型

(3)经济发展启动和发展序列理论

(4)经济起飞理论

(5)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经济起飞理论。

3.复习要求

了解二元经济模型,理解经济发展启动和发展序列理论,掌握经济起飞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第六章发展与人类福利

1.主要内容

(1)概念与衡量工具

(2)收入分配相关理论

(3)贫困问题

(4)收入分配政策和战略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收入分配相关理论。

3.复习要求

理解概念与衡量工具,掌握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理解贫困问题,掌握收入分配政策和战略。

第七章开放、贸易与发展

1.主要内容

(1)发展与贸易

(2)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

(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

(4)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理论

(5)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实践和战略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理论。

3.复习要求

了解开放、贸易与发展。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

1.主要内容

(1)概念与原理

(2)政策方案

(3)可持续性的衡量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可持续发展政策方案。

3.复习要求

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理,掌握可持续发展政策方案,理解可持续性的衡量。

第九章经济革命与经济奇迹

1.主要内容

(1)经济革命

(2)工业化

(3)中国的历次工业化

(4)中国的经济奇迹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中国的历次工业化。

3.复习要求

了解经济革命,理解工业化,掌握中国的历次工业化、中国的经济奇迹。

第三部分经济发展要素论

第十章人口与劳动力

1.主要内容

(1)人口

(2)劳动力

(3)教育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劳动力、教育。

3.复习要求

了解人口,掌握劳动力、教育。

第十一章物资资本

1.主要内容

(1)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国内资本的来源

(3)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国内资本的来源、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

3.复习要求

了解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掌握国内资本的来源、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

第十二章技术进步

1.主要内容

(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技术引进

(3)技术选择

(4)技术创新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复习要求

掌握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技术引进,理解技术选择、技术创新。第十三章政府和制度

1.主要内容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2)政府干预

(3)制度与经济发展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制度与经济发展。

3.复习要求

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解政府干预,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四部分附论

第十四章发展经济学流派

1.主要内容

(1)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

2.重点

本章的重点为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

3.复习要求

了解发展经济学流派。

农业经济学论文

论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目录 1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种思考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3农业产业化 4现代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策略5中美农产品物流比较与分析 6 总结

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种思考 摘要:在全国农村合作化示范生产与经营的背景下,合作化、科学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力量。本报告将通过葛平村与陈家店村调研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来论证:在一定范围内政府的相关农村扶持政策的倾斜性有利于长期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农业政策的倾斜;农民收入;葛平村与陈家店村 在大量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论述与研究当中,增加政府的投入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然而,国家政策在转向“三农”问题以前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呈现普遍的贫困状态,因而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为较平均的状态。虽然区域之间仍呈现一定的差异,但同一区域的政府的政策支持的差异性较少,再加上农民在经济生产中的风险抵抗心理和市场化观念的缺乏,使得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具有很强的刚性。因此,要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首先要考虑的怎样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弱化农业收入的刚性。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

通过对陈家店村143个与葛平村的75样本的分析计算得出:陈家店村的基尼系数为0.438,葛平村的基尼系数为0.35。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过大。大于0.6时,说明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均、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小于0.2时,则意味着在收入分配中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 把二者的基尼系数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基尼系数在一定时期内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正处于生产方式亟需变革与改善的中国农业,一个农村经济体的较高的基尼系数反映的是该经济体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在“三农”政策标准比较统一,政策运行比较透明与公开、公平的现在,陈家店村的基尼系数反映的是较大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不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与两分化的农村经济格局的。所以把两个村看作政府扶持的一个对象时,陈家店村应该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的倾斜性支持。这是由陈家店村农业经济系统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使得政府支持的效益最大化所决定。 农户个体内部竞争的形成对收入的影响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农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结构,如城乡、产业、农业劳动力素质等结构不合理 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一种类型。 2、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 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3、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 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4、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 5、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6、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7、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总量安全、和 三个层次。 8、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9、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 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10、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11、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以有意义的形式加 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12、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 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14、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 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二、选择题 1、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属于流通的中心环节的是()。 A.农产品的批发 B. 农产品的销售 C. 农产品的运输 D. 农产品的销售 2、产权是指财产主体对财产的权利,以下不属于产权范畴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权 C.生产资料的使用和处理权 D.收益的分配权 3、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的是() A. 基尼系数 B. 恩格尔系数 C. 扩散效应 D. CPI指数 4、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不包括:( ) A. 农产品商品率 B. 土地生产率 C.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D. 城镇化水平 5、以下不属于相对贫困线测量方法的是() A. 收入等分定义法 B. 恩格尔系数法 C. 收入平均数法 D. 商品相对不足法 6、以下哪个不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A. 输送高科技人才 B. 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C. 积累生产要素 D. 争取外汇 7、下述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观点,来自于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A. 促使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是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最新《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重点(精)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1.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思考题: ●1.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2.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 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完善:①.贯彻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土地流转机制;③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④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3.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助,平等互利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济学结课论文

农业经济学结课论文

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创新。其本质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通过合同、订单、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产业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理论到实践经过 10 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实践 正文: 中国今天的繁荣,源于二十六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农村改革,是当年农村经营制度的变革掀开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序幕。如今,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 1998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由主要靠增加产量解决温饱转变为既增加农产品总量,又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还要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经营制度和组织方式出现创新,从分散型的内部自主创新向一体化式的外部创新带动内部创新转变,农村股份合作社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分离、土地经营权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等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流动的动因也不再是权宜之计,一方面是为了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的进城农民,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特别是城市建筑队伍中,70%以上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约束,而且受到市场约束,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 WTO,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变化特征表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今非昔比,上了一个新台阶,并正由传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一、假设你服务于某国际机构,该机构主要从事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的调查,并且负责对被调查国提出政策建议。你现在被指定担当东南亚A国的粮食需求的预测。以此为前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A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显著,并且,今后将以年率8%的速度持续增长10年。 ?A、你预测随着A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B、如何去预测A国的粮食需求?你预测该国的粮食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注意:需至少利用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概念各一次以上。 ?2、粮食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农业政策,其政策目标有三项,请具体说明。 二、传统农业是一种以传统要素为主要投入因素的农业经营形态。与之相对应,现代农业一般可以理解为近30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将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式”农业,即资本、技术和能源密集型农业。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是通过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即用化肥、农药、灌溉、良种、农机、电力、信息等物质技术,甚至生物、航天航空等技术要素,替代以人力、畜力、土地、水为主的传统要素,实现发展方式的变迁。 ?美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迁基于地广人稀的特点,其农业的现代化以机械化为突破口。日本人均耕地不足0.04 公顷,在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日本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程度与发达水平,比欧美农业毫不逊色。比照美日现代农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请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农业的BC过程与M过程?其基本的技术问题分别是什么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你认为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应该选择何种模式? 1、请从学校网站下载论文封面并装订好 2、10月31日之前送交给我,由我统一邮寄给胡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考研真题_现代农业经济学2012--2014年

青岛农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科目代码/名称:907/现代农业经济学)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纸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该试题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其它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现代农业;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3、资本集约; 4、农业技术推广; 5、农民消费结构; 6、县域经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农业合作经济具有发挥协作优势、、、 、的功能。 2、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体系主要由服务体系、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组成。 3、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商品集散功能、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 4、蛛网理论包括蛛网、蛛网、蛛网三种模型。 5、依据农产品的销售形式,农产品流通渠道可以划分为流通渠道和流通渠道。 6、农产品差价包括差价、差价、差价、差价和 差价。 7、根据各种农业技术在经济活动中主要经济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农业技术分为: 技术、技术、技术。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 2、什么是规模经营?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分析农业中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5、简述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6、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策略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1、试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2、论述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3、论述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现代农业经济学 课后思考题重点知识交流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湖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综合知识四(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发展经济学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学校自主命题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生运用发展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经济理论专业素质,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反映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发展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发展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释义与比较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简述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18分(1小题,每小题18分) Ⅳ.考查内容 一、导论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与比较。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尺度。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与人文发展指数。引起“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的情况。 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经济学演变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寻租与寻利的概念与比较。精都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7a18300391.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二、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B.水利设施建设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 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

[毕业论文,经济学,农业]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支撑和源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摘要: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 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我国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 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展受阻当前,我国农民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成效,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的号召下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门部门,但缺乏对其运行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使得这些部门和管理机构都十分缺乏专业性,也导致了农业发展中的经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农村中还无法全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使得我国农业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受阻,无法指导农民获得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 3.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我国基层农业中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政府部门的一些政府职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指导,这就使他们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解决,尤其是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培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甚至对计算机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充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无法获得高效、有用的信息,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点 1.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向地方政府充分宣传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纠正他们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观点。然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走进农民当中,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对农业经济信息化进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学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对农业信息制定统一的发布标准和规则,进而推动农业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共享。同时采用多种信息化传播平台进行农业信息

农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农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的特征? 答:1.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答:1.农业支持其他国民经济部门 2.工业反哺农业 3农业的贡献? 答:1.产品贡献 2.要素贡献 3.市场贡献 4.外汇贡献 4农业的功能? 答: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 3.粮食安全功能 4.经济功能 5.文化功能 5农业经济学及研究对象? 答: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学科。 研究对象是1.农产品市场 2.农业生产要素 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4.农业保护与 农业发展 第二章农产品供求理论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形成有效需求和供给的条件是什么? 答:农业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条件略。 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1.消费者收入水平 2.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3.中间需求的变化 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理念 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消费者对农产品 未来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 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或是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因素有1.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 2.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 代程度3.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4.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6.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4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 答:1.占用土地面积大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占地小的非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大2.同一种农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 3.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4.农产品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

农业经济学试题库

页眉 “农业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1、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 2 、郭正涛、姜会明编著:《农业经济学》.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3.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 1、原始农业 2、传统农业 3、现代农业 4、可持续农业 5、二元经济中的农业 6、二元经济 7、农业现代化 8、需求 9、需求价格弹性 10、需求收入弹性 11、劣质商品 12、需求交叉弹性 13、供给 14、供给价格弹性 15、供给交叉弹性 16、供给成本弹性 17、供求失衡 18、供求均衡 19、农产品供求结构的矛盾 20、粮食安全 21、土地 22、粗放经营 23、集约经营 24、劳动集约 25、资金集约

页眉2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7、土地规模效益 28、人力资本 29、农业劳动力转移 30、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3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32、中性技术进步 33、技术扩散 34、技术创新 35、制度创新 36、经济结构 37、产业结构 38、农村产业结构 39、合作经济 40、农业产业化经营 41、农产品市场 42、农业保护 43、生产者补贴等值 44、基尼系数 45、摩擦性失业 46、恩格尔定律 47、劳动生产率 48、农业机械化 49、选择性机械化 50、资金时间价值 51、农业生产函数 52、机会成本 53、“绿箱”措施 54、黄箱政策: 55、农村城市化

56、劳动生产率: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 1、农业是人类为直接或间接设法利用 -- 和土地以经营种植和豢养,通过自身的劳动 强化和控制生命的过程以期获得人类衣、食、住、行、育、乐所必须的生产品,而以吸取其利益为目的的一种生产事业。 2、“自然取用物品”是指在上供给仍大于需求的物品。 3、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将 -- 的生产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社 会成员以供消费的学问。 4、原始农业指主要使用来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5、“传统农业是完全依据祖祖辈辈一直使用的 -- 来进行耕作的农业。” 6、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生产资源和科学管理方法的 农业。 7、可持续农业是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与纤维,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 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8、二元经济中的农业是指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农业,它是--- 特有的现象。 9、二元经济是特指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 --- 所引起的、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和以利 润为目的的现代工业,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长期共存的一种结构状态。 10、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农业系统,把 --- 转变为现代农业。 1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水平上对某一商品愿意和可能购买的各种数量。 1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 --- 的百分比的比值。 1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 --- 的百分比的比值。 14、在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商品需求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这类商品称为----- 。 15、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X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 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6、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 ------ 并且能够出售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17、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 --- 相对变动的比值。 18、供给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另一种 --- 相对变动的比值。 19、供求失衡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农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 的状态。

关于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农业经济学论文 摘要: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联系日益紧密,现有以户为主的农业发展 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要求,需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而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 兴未艾的互联网经济可为农业初级产品品牌塑造提供迅捷有效的信息、引导和遍布全球的 销售网络作用,且目前物流配送体系已日趋完善,可以预见互联网经济在农业转型过程中 势必发挥基础性战略引擎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业经济;品牌发展 1互联网可为特色农业经济的品牌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因为本 人在长期的生活当中,结合河南省滑县的观察,较为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的发 展主要面临着如下新的挑战。一是,现代化劳动作业带来的农业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 下降、地下水供给紧缺等,是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二是,随 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剧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出 结构性不均衡并造成农民逐渐老龄化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即农村老龄化使“田谁来种”、“地如何耕”等诸多问题突出。三是,农产品结构越来越 单一,生产结构失衡,农业效益偏低。所以,通过研究要全面地把握、准确理解和认真地 调研后,要在党中央和各级行政部门领导下,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加快建成以农户家 庭为单位的特色农产品经营为的品牌经济发展为基础,即通过强化互联网与特色农业合作 社的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使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产品经 营互联、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当前农业发展 的重要契机。其次,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党中央和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 农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前期配套措施,这些都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政策层 面为农村及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可有效改善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及 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 1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来讲农业产品增值税的法定税率为13%;小 型农民经营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不征收增值税;从事农、林、牧等项目的企业也可以不征 收或者根据企业情况减征企业所得税。 2交通网络枢纽体系的完善,为特色农业发展面向全国甚至是走向国外市场变成可能。根据官方报道“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了“五纵五横”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网络不断延伸,使得农村公路里程突破397万km。西部地区81%的建制村实现通畅,水运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合理,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2100个,五年新增500个。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机场布局不断完善,全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4个,新增39个,通勤和其他通用机场加快发展;

农业经济学论文

农业经济学论文 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112班 姓名:张娜 学号:120113902033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班级:金融112班,姓名:张娜) 摘要: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发展农业保险是防范自然风险、灾后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制约严重,许多自然因素人们还不能有效控制。农业保险的开办,对于管理风险、保障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运用农业保险手段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很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全面起步,但总体看,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产值的3.2‰,覆盖面积仅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发展模式还不成熟,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是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农业经济现实的软弱性和广泛存在的小规模农户经营,使得农业客观上存在多种自然风险和政策、制度等社会风险,以及市场、价格等经济风险。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保险公司;缓慢发展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中国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还不能对农业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给予足够的补偿。灾后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很大,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农业风险分散、损失补偿制度。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农业的根本特性,因此,农业生产经营者承受着自然和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保险,是防范市场风险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客观需要。我国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极度的不确定状态,客观需要能够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管理机制。从2004年起农业保险试点模式在全国全面启动以来发展不尽如人意。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农业保险要长远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是关键。农业保险作为对农业风险损失事后补偿的一种手段,对稳定和保障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农民、保险政策、外部效应和保险公司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正文:(一)农民方面的原因 1、农民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 农民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缺乏参保主动性。中国农民长期处于分散封闭的小生产状态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未来各种风险缺乏周全的考虑,并时常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受灾时感到保险重要,无灾时则缺少防范,以为参加保险后如无发生灾害,则只交保费而没有收益,经济上要吃亏,以为保费是一种额外负担。一些风险不大的农业保险种类,农民根本不愿意参加,一些风险大的农业保险种类,保险公司又很难支付高赔率。 2、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难以支付相对较高的保费,在一定程度上讲,保险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是一种奢饰品,保险作为一种满足安全层面的商品,只有农民在满足了生活需求之后才会产生对保险的需求。与中国农民低收入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业保险的高保费。中国农民在较低收入水平的情况下,每个农户扣除必须的生活开支后,真正可以支配的收入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要在这些剩余收入中,再分出一部分来购买农业保险,对大多数农民而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