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过程

数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过程
数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复习过程

一、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1、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数学教学原则

3、数学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等

4、数学教学方法

5、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数学知识的特点

2、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

3、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阶段的特点

三、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1、经验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2、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3、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4、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

5、变式

四、问题与习题的区别

问题适合于学习探究的技巧,适合于数学事实的原始发现。因此,其内容是非常规的,既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有范例可参考,表述形式多半是给出一种情景,一种实际需求,其模式的形式多种多样,答案不唯一,条件可有多余的。从教育的功能看,它主要用来培养创造性能力,树立数学观念。

习题适合于学生学习数学事实,训练数学技能和技巧。其内容通常是一些常规算法或方法的运用,或简单的组合。在题型的模式上,比较规范化、纯数学化、多半形如“已知”、“求证”的固有模式。在教育功能上,它主要用于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训练技能、技巧

七、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数学教学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加强数学直觉思维训练

4、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数学学习的特殊过程:指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1、数学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人们对世界的侧面的经验概括

2、数学技能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

3、数学问题解决实在具备了一定数学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的基础上,综合的运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活动

六、基本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讲解与练习时间配合不协调

有的教师重讲解,轻练习,有的教师轻讲解,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做,会做不知其意

(策略:a.正确处理讲解与练习的辩证关系

(1)要处理好它们的顺序问题

(2)不应有一个技能训练与讲解的固定时间比例

b..注意动作技能中的书面表达

c..应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练习的结果

d..严格控制训练次数,避免无效率的重复练习,应做到循序渐进,有梯度的变式训练,还应注意科学性

2、重视综合训练,轻视分解训练

一些教师把技能训练的基调定位在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结果练习过于综合,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数学技能训练的整体提高,有时可将问题得出的“综合一些”,对问题进行逐步分解暗示,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技能训练的分解,应视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

八、新授课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发现的学习过程1、情景设计

创设整节课的情景设计,即所谓的课堂引入

对课堂中的关键概念、重要结论乃至例题,也要注意情景的设计

2、好奇心的维持

1)在创设情景后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有层次感,一环紧扣一环,保持学生的求职欲望,不能虎头蛇尾,把学生的胃口开始吊得好高,然后却没有解决,让学生失望

2)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具有不断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不断地让学生有收获感和满足感,直至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考虑后续内容的需要,继续设置情景,让学生课后考虑和自主探究相关的继续学习内容

3、知识的巩固

1)要注意在学生探究某一知识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注意观察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的特点,进行有意义的记忆,减少记忆负担

2)要注意将所学知识梳理后形成一个框架的教学设计过程,使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应用设计,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4、能力的培养

1)要设置情景让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当学生有意注意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学生观察出某些现象后,教师就要让学生注意理性分析,即帮助学生采取适当的探究手段

5、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考虑作为为一门学科的文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注意渗透数学应用,数学意识,数学哲学,数学史,数学游戏,数学审美等内容的设计

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依据数学大纲,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逐步地展示各种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

机械学习:即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它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某些数学符号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以及某些词句,而不理解他们所表示的内涵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教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中学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数学教学需要,综合参照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认真研究学生和数学学科特点,对某个具体数学教学内容预先制定教学过程的一种显性化设想

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并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本质属性)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数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和办法的总称。数学方法是教师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通过探索,促使学生身心发展的,师生共同参与,双边互动的活动方法

数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它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途径:讲授,活动,交流

教学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

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教育性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形式化、策略性、符号化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一是掌握双基和培养创新能力,二是培养数学能力,三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的三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

数学学习的特殊过程: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心理学讲概念的应用分为两个层次:知觉水平上的应用和思维水平上的应用

数学命题的三种形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实用价值,科研价值,交流价值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继承与创新原则,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原则,揭示思维过程的原则,最优化原则

数学思维的特点:概括性、整体性、相似性、问题性

数学思维的品质: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

根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基本技能可归纳为:推理,运算,作图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抽象、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有困难。很多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突出,这成了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知识性 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情境的 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简要的课堂小结,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知识性,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疏忽它,它的存在才不至于偏离本节课堂主要讲的内容,因此要授课的知识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 例如,在讲对称轴的一节公开课中,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对称的风筝。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谁 最先发明的风筝。这个问题显然与今天要讲的内容不相符,老师就给学生们讲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放学了回家搜索是谁最早发明的风筝。然后教师又问还有其他学生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位同学答道: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问题也脱离了要讲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又解释道现在你们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到你们上高中大学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你们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他的引导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导师学生的发现与新知的讲授(即对称轴)没有联系。因此,老师赶紧转变发问: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很快

就有同学回答他们左右对折可以重叠。这样,就引入了对称轴的相关教学,从而老师才能顺利进行教学。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刚开始发问时由于提出问题出现失误,导师学生偏离了即将讲授的新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浪费了至少5分钟的时间。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知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刚开始的教学情境引入,还是新知的讲授过程。如果哪个过程偏离了新知识,那么课堂都是美中不足的,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思维性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数学课堂要具有思维性,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们对问题的不同讨论碰撞火花,相互探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千奇百怪的思绪,但是教师不应遏制学生的想法,应顺着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让学生们最终自己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位置的确定》时,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在多媒体上展示网格图,然后在上面相应的标出一些点,让学生们回答这些点该如何表达,在这些题上,学生是纯粹的根据老师的对应方法直接给出点的表示,而不知道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问学生怎么样表示这个点,而没有为

数学教学论资料

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 学号:120414127 姓名:赵志鹏 班级:12级应用(1)班

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1.1 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十七世纪伽俐略(G.Galileo,意,1564-1642)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Descartes,法,1596-1650)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绝大部分函数是被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1.2 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1718年约翰·贝努利(BernoulliJohann,瑞,1667-1748)才在莱布尼兹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成的量,贝努利把变量x 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构成的量叫“x的函数”,表示为,其在函数概念中所说的任一形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18世纪中叶欧拉(L.Euler,瑞,1707-1783)就给出了非常形象的,一直沿用至今的函数符号。欧拉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这个变量和一些数即常数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他把约翰·贝努利给出的函数定义称为解析函数,并进一步把它区分为代数函数(只有自变量间的代数运算)和超越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变量的无理数幂所表示的函数),还考虑了“随意函数”(表示任意画出曲线的函数),不难看出,欧拉给出的函数定义比约翰·贝努利的定义更普遍、更具有广泛意义。 1.3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1822年傅里叶(Fourier,法,1768-1830)发现某些函数可用曲线表示,也可用一个式子表示,或用多个式子表示,从而结束了函数概念是否以唯一一个式子表示的争论,把对函数的认识又推进了一个新的层次。1823年柯西(Cauchy,法,1789-1857)从定义变量开始给出了函数的定义,同时指出,虽然无穷级数是规定函数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对函数来说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不过他仍然认为函数关系可以用多个解析式来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突破这一局限的是杰出数学家狄利克雷。 1837年狄利克雷(Dirichlet,德,1805-1859)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关系无关紧要,他拓广了函数概念,指出:“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y都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那么y叫做x的函数。”狄利克雷的函数定义,出色地避免了以往函数定义中所有的关于依赖关系的描述,简明精确,以完全清晰的方式为所有数学家无条件地接受。至此,我们已可以说,函数概念、函数的本质定义已经形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函数定义。 等到康托尔(Cantor,德,1845-1918)创立的集合论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之后,维布伦(Veblen,美,1880-1960)用“集合”和“对应”的概念给出了近代函数定义,通过集合概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

1、为了数学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传统优势“双基” 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考)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三数”即:“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考)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包含的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考) 4、弗莱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的五个特征概述即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些特征概括为“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5、波利亚“怎样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6、”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二、三学段分别表述为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 二、判断 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1)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均服从总的教育目标,并为完成总体教育目标服务;(2)数学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3)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4)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2、什么是判断、命题? 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一般地说,所有的判断都是命题,判断是经过断定了的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是判断。因此,命题的外延要比判断大的多。判断侧重于内容方面,而命题侧重于形式方面。联系:对于一般的逻辑学教程中,两个概念不做严格的区分,他们都表示同一个意思,都是指人对思维对象的断定。 3、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是什么? 所谓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就是指属于一个属概念中的两个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部分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不相容关系又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在同一属概念之下的两种概念,如果他们外延的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而且这两种概念具有全异关系,那么这两种概念的关系称为矛盾关系。例如整数和分数相对于有理数来说就是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在同一属概念之下的两种概念,如果他们外延的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而且这两种概念具有全异关系,那么这两种概念的关系称为反对关系或者对立关系。例如正数和负数相对于实数来说就是反对关系。 4、教案设计的要素?答案: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三、简答 1、什么是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一般的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一般的,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从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减一减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论分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B)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

案)》 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教材是课程内容的(A) A.载体B.展现 C.工具 D.根据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B) 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 《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

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 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 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 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 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 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随着新改的进一步实施,新标对教育的要求愈愈精确,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引导着,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历程我逐步形成了一种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对上好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明确目标3自主探究4合作交流汇报展示6点拨升华)——当堂检测(7质疑问难)——全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的具体教学说明如下: 一情景导入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

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学习分五个步骤: 2 明确目标每节教师都要依据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 A.概念 B.分析 C.判断 D.推理 2. 2×1可以表示1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1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 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 ) A.抽象性 B.系统性 C.具体性 D.逻辑性 3. 数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 ) A.问题解决 B.一纲多本 C.编审分开 D.大众数学 4. 从 3+6=6+3 , 15+8=8+15 ,得出 a+b=b+a 是 (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5. 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 )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6. 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商是整数而余数为0,就叫除尽;继而学习小数除法,商是有限小数,也叫除尽。这是认知结构的 ( ) A.同化过程 B.顺应过程 C.强化过程 D.迁移过程 7.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 ( ) A.射影几何 B.抽象几何 C.直观几何 D.空间解析几何 8.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 A.社会实践 B.课外活动 C.动手操作 D.课堂教学 9.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 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0.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低、中年级 D.中、高年级 11. 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 A.观察 B.操作 C.表象 D.想象 12. 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的几何教学内容增加了( ) A.平行线 B.圆柱 C.圆锥 D.扇形 13. 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操作实验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实用知识、、和 三类。 2.从各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看,数学交流大体包括这样三个方

《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doc

感谢你的观看《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三、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 四、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 五、《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 六、现代数学教学观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确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数学素质教育. 七、数学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目的概述,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我国“数学教育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目的”提法的变迁及其评价,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八、数学教学的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九、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 十、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现代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征. 十一、数学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十二、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十三、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及其结构,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数学创新与实践能力. 十四、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数学思维及其类型,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及其方式,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 感谢你的观看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模板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我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1)全面性。指教学要完成教养、教育和发展三大任务。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和学生现状,定出具体教学目标,确定认识、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级要求,区分出知识和方法、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建立初步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多种要求,要有计划地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使每节数学课尽可能地完成多项任务。(2)适度性。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片面追求全面性而牵强附会,不能因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

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全面越好。应该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做骨骼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肌肉,教学目标要依附于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手中的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对于学生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难点的,内容应适当少安排。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可适当多安排些内容。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要取得教学的“最好效果”,就要通过最佳教学方法来实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1)教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办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

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的特点: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和正在完善的独立学科 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数据分析能力、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角色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品味科学家的感受;学生参与课程评价 数学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要求: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精心设计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的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 作为科学的数学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 什么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指向性不同);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思维方式不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由是否充分)【逻辑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思维;预感,灵感,猜想,假设等都属于形象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构有否创新) 数学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概况性;间接性;问题性;复合性;辩证性;批判性;独创性;严谨性(思维的广阔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狭隘性,思维独创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概阔与抽象;特殊化与一般化;判断与推理;化归与映射 数学思维的基本原则:1)数学思维教学的严谨性原则(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含义主要是指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必须定义,命题必须证明;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2)数学思维教学的量力性原则(所谓量力性就是量力而行) 数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共性:数学思维与科学思维都是以大脑作为思维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都具有抽象性,都是以逻辑和语言为工具。异性:科学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数学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灵魂,科学思维比数学思维居于更高层次的地位,它能使数学思维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培养:注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开展想象活动;培养学生审查全局的能力和捕捉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多让学生练习观察;鼓励学生猜想 创新思维的特点:独特性;抗压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全面性和多向性;飞跃性(最大的特点是独创性,即新奇独特,前所未有) 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转变观念,鼓励进行数学推广、提倡问题解决多样化;鼓励进行数学猜想;鼓励进行数学反驳、反思;鼓励进行数学想象;拓广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重视创造意志品质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测试方式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能力的定义: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数学能力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关系:数学知识是形成数学技能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又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且数学技能是从数学知识掌握到数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反过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材料:长方体、正方体积木) 1、昨晚,老师去拜访了一位同学,他现在是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近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正准备上网宣传。他委托我在同学们中搞一个调研,问问你们想从网上了解这种产品的哪些信息呢? (制作材料,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大小规格等) 2、小组长从1号材料袋中取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让小组学生采集有关数据,并分别口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代表汇报,并说说是怎样的?根据的是什么?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考试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小学数学教学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 )年。(分) A. 1950 B. 1949 C. 1951 D. 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 )年。(分) A. 2011 B. 1985 C. 2001 D. 1986 3.《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分) A. 了解、理解、掌握 B. 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 经历、体验、探索 D.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分) A. 八 B. 七 C. 五 D. 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分) A. 七 B. 八 C. 六 D. 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 )。(分) A. 经验课程 B. 实验课程 C. 体验课程 D. 做的课程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分) A. 由四条改为两条 B. 由三条改为四条 C. 没有修改 D. 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分) A. 数的基础知识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推理 D. 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分) A.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变式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 2.质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分) A. 属种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 例—规法的学习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并列学习 C. 变式学习 D. 上位学习 4.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分) A. 奥苏伯尔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一、填空(共30分,每空2分) 1、为了数学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传统优 势“双基”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考)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三数”即:“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 文化”?(考)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包含的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考) 4、弗莱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的五个特征概述即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些特征概括为“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5、波利亚“怎样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6、”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二、三学段分别表述为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 二、判断(共12分,每个2分) 1、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1)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均服从总的教育目标,并为完成总体教育目标服务;

(2)数学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3)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4)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2、什么是判断、命题? 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一般地说,所有的判断都是命题,判断是经过断定了的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是判断。因此,命题的外延要比判断大的多。判断侧重于内容方面,而命题侧重于形式方面。联系:对于一般的逻辑学教程中,两个概念不做严格的区分,他们都表示同一个意思,都是指人对思维对象的断定。 3、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是什么? 4、教案设计的要素? 答案: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5、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一般的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期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就知识不牢固造成的,一般的,知识过于抽像,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