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钱学森》

第19课《钱学森》
第19课《钱学森》

苏教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19 钱学森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规范书写5个一类生字,重点书写“裕、恳”等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推想文中“魂牵梦绕、劈波斩浪、诚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钱学森留美期间和在中秋之夜对留学生说的话,感悟钱学森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为钱学森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以及钱学森留美期间和在中秋之夜对留学生说的话进行品味朗读,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以及运用倒叙写法的好处。

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遵循先学后教原则,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情况,做到以学定教,顺应学情。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几次读词语,读出了词语的味道,把语言训练的痕迹隐藏在自然流淌的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之中。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钱学森的语言,重点词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从而理解文本,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

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借助拓展练笔,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预习单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突出爱国情

1.教师深情地叙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深情的朗诵文章的第一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初识钱学

森时,就对钱学森充满了好奇,这个日夜想着回国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焦急?……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2.板书课题,齐读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板书课题:钱学森)让我们响亮地

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刚才老师给大家朗诵的那一段,就是钱学森回国时的情景。

3.初步了解,走近钱学森。

(1)默读对钱学森的评价。(课件演示)

(2)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了解钱学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森。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与写

(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展示预习单上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提醒“裕”: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恳”下面是“心”,不要写成“土”。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比赛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②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读得有感情,学生自发鼓掌)

③老师告诉你们: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课后习题2),课件出示: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华威

号”客轮正(劈波斩浪)驶向上海。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

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啊!

我就要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

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

满眼春天……”

④谁来读一读。(读出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真不简单!)

⑤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得多有味啊!)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几次读词语,从学生有板有眼、声情

并茂的朗读中,听者感受到了一种“味道”——读词语的“味道”。把语言训练的痕迹隐藏在自然流淌的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之中,隐藏在学生不知不觉地和课文、作者感同身受的情感的“场”里面。词语的含义也在这别具匠心的“读”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教师针对难读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条理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以钱学森名字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

交流: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在文中快速圈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时刻不忘祖国。

第三段(3—4自然段):写新中国诞生,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渴望早日回国。

第四段(5-6自然段):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虽然赴美留学,但心系祖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表现了钱学森拳拳爱国之心,赞颂了钱学森高尚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理清了文章的顺序,让学生对全文有一整体的认识。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文章读“薄”,同时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阅读探究,感悟爱国情

1.指导学法,布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表现来体会人物的特点。人

物的表现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这篇文章中,钱学森的什么表现最能体现他的爱国心?(语言)

(出示)自学提示: 。

【设计意图:所谓“阅读”,首先要突出一个“阅”字。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自主读书,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探究、积极感受。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阅读探究,感悟爱国情

2.交流体会

过渡:文中钱学森的哪些话、哪些做法打动了你?为什么?

(1)出示第一句: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

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

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引导: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哪些优厚的待遇?(有很高的工资,有很高的荣誉,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学生和最得力助手……)有哪些富裕的生活条件?(穿西装,穿皮鞋,有轿车,有洋房……)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有足够的实验资金,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名师指导……)

②有这么好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读:(他说:“我是中国人。……”)

③如果当时他回到中国,会面临什么情况?(要设备没设备,要钱没钱,连肚子都填不饱……)

④这样恶劣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导:(他说:“我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去触摸钱学森那颗坚定的回国的爱国心,并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至此,学生的情感已经和钱学森一起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阅读过程,也正是他们的情感历程。】

⑤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所做的一切”,他做了什么?

想象说话训练(出示):

A当美国的早晨还笼罩在晨雾中时,钱学森已经在实验室查阅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了;

B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入梦乡时,钱学森还在();

C当()时,钱学森();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写话,,让学生完成角色的置换,直抵钱学森的内心深处,与钱学森一起做好回国的准备,为祖国的未来准备着。词语的丰富内涵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词语教学力透纸背。】

⑥过渡:钱学森付出无数心血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都是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再来读读他说的话。

⑦从他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⑧小结: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一心想回的是祖国。虽然远

隔万里,却心系祖国,心永远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我是中国人。……)

⑨有一首歌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也唱出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音乐响起《我的中国心》)

⑩听着这首《我的中国心》,你感觉怎样?(激动!自豪!兴奋!)

是的,无数游子哼唱着这首歌,一遍遍深情地呼唤着祖国的名字。同样也唱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一段话(齐读)

【设计意图: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从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听到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

(2)出示第二句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

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

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

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

当回去的。”

自由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体会。

①“诚恳”——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真诚……

②“日夜盼望”——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朝思暮想,难怪钱学森对祖国是魂牵梦绕了!指名读这句话。(老师仿佛看到了钱学森在异国辗转反侧,思念着祖国)

③“终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该怎样读?(激动、自豪)谁能读出这样的体会?

④“应当”(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应该)为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呢?(祖国还处在黑暗当中,还十分的贫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

无法正常开展科学研究,相机点击需要.)

⑤结合“儿女”,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儿女指的是——钱学森,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有一句古话:儿不嫌母丑,只要祖国母亲一声召唤,我们是义不容辞的,应当回来。)

⑥“我们”(我们是指——包括所有在场的留学生,这句话是钱学森一个人说的,为什么要用“我们”呢?)原来,这句话钱学森既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也是规劝其他留学生也像他一样,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同回到祖国,更好的报效祖国。

⑦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在答复留学生的这番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激动!诚恳!坚决!坚定!果断!)体会得很好。请你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⑧指名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钱学森中秋节那天,面对其他留学生,慷慨激昂地表白着自己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并巧用换位,“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坚决、果断。通过这样的两次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钱学森的心就贴得越来越近,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所以这时的读是入情的、到位的,没有浮躁之气。】

3.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预设::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过渡:(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出示课件:

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

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

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

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

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

齐读这段话,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

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4.过渡:既然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成功呢?(美国人的阻拦)从哪里知道的?

(1)默读第六自然段,“绝不能”是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2)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你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3)你想这时的美国将领会怎么样说?(果断,生气)

(4)这么多年来钱学森一直被他们阻挠,想想这么多年他们会怎么留下钱学森?请你想象一下。(预设: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正因为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让他足足等了5年时间,让他历经了5年的思乡之苦,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始终想方设法坚持回国。

【设计意图: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

人?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

5.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获得了自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并出现了课文的开头一幕,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相机出示课件: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

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1)“魂牵梦绕”是什么意思?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

自由读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钱学森的魂牵梦绕呢?

“多么希望”——是啊,当时钱学森的心情是那么急切。

“不是……而是”——此刻,真是归心似箭啊!能不能换成汽车、飞机呢?(不能,火箭的速度更快,突出钱学森的归国心切,还有什么呢?急于将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火箭的舱壁”——真是急切啊!

(2)练读。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读出他对祖国的思念,读出他急切回国的心情。

(3)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4)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段文字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应该放在文章的哪儿?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呢?(课后习题4)(点拨:按时间先后顺序,这段应放在第六自然段后,把它放在开头,这种写法称为倒叙,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以往的语文教学总是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这里从文本的写作方法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积淀语言和写作方法。】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延伸,激发爱国情

1.总结: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爱着祖国的人民,时刻想着能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齐读最后一段。

【老师的引读创造了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铿锵有力】2.是什么促使钱学森在异国勤奋的学习,是什么使他克服了种种阻力,又是什么让他为国做出了这么卓越的贡献?(爱国心)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为钱学森制作一张名人卡片。【点评:有吸纳就有倾吐。一步步走来,学生心中已积蓄了丰富饱满的语言和情感,需要倾吐的机会。这时,他们会尽情地表达对钱学森爷爷爱国的崇敬之情,在赞美别人的同时净化和提升了自己。同时,学生又一次站到了新的高度上认识和评价钱学森,真正学有所获。】

(五)板书设计

回程

思念思念祖国

钱学森渴望

(中国导弹之父)归国报效祖国

贡献

附1

《 钱学森》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自主识字,学习生词

1.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我能读正确。(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3. 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 词语我理解。(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或放在文中句子中推想它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

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简要概括段意。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 。

请你搜集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

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注意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抓住钱学森两次说的话,以及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当学生能真实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本语言就会自然流入学生的内心。通过反复的吟诵、遣词造句的反复琢磨,学生慢慢走入文本,在情感的不断深化中,慢慢走出文本,在语文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个令人崇敬的钱学森,努力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不足之处: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播一些创设情景,如能做到这一点则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建议: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应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作者采用怎样的叙述手法表现人物的,准确使用词语,体会表达效果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运用语言。

补充资料:

钱学森回国艰难历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

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3、指名答。(相机板书爱国) 二、精读课文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 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飞天梦想》资料:“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飞天梦想》资料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同志,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四中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

钱学森资料

钱学森资料 钱学森同志,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工程控制论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4.1立报效祖国之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2、能力目标: 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材料及所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报效祖国之志 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小记者采访活动:主题——“读书为了什么?”,由班上小记者在班上进行采访,主题——“读书为了什么?”。 生回答: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好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期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等。 (引入课题:立报效祖国之志) (二)新课探究,互助合作 活动二:让学生观看视频:《国庆阅兵》片段, 思考:请你给“ 09国庆阅兵”做个点评? 生:威武的英姿,展示的是逐步走向富强的中国;(畅所欲言) 让学生观看视频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20件大事》 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跃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个人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充满着各种机遇。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有了较高的地位和威望着国人在

世界上扬眉吐气,充满自豪。——改革开放影响着中国国家的命运;改革开放也影响中国人的命运。 展示图片:内容(南京大屠杀),并配以文字“勿忘国耻”“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说一说:以上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生: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国家衰败、分裂动乱,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就会流离失所,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人在世界上也会备受欺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井然有序,个人才能自由,充分发展。 板书:1、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过度:我们每个人都要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将祖国的需要、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图片解析:图片内容(惠女水库及当时惠女劳动的情景),并配以文字:“惠女精神,就是1958年到1960年,以13000多名惠安妇女为主力军的干部群众建设乌潭水库,后称惠女水库,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精神。” 思考:为什么我们惠安政府要提倡“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促进科学发展。”?生:(畅所欲言),惠安的发展,不仅要政府的有力领导,更要靠惠安人民的拼搏创业,努力奋斗等。 师: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发扬全体人民的奉献精神,才能使惠安大步向前发展。同样的,国家的兴旺富强,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 举例: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从“神一”到“神十”,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最好证明。师:探究神舟系列飞船成功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载人航天精神是最好的诠释。 板书:(2)国家的兴旺、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活动三:小组探究 活动要求:1、请你上台讲述钱老的爱国事迹?(多媒体显示钱学森图片) 2、是什么力量促使钱老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贫穷的祖国并为之效力? 3、钱老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迪? 小组讨论;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

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生3:我觉得还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那钱学森他选择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1: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2: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誉。 师:是呀,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师:谁来读好这段话,想想他的语气怎样? (评价:很坚定,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谁也来读?你已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谁还想读?你读出了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 钱学森|苏教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比较学习法,紧扣人物语言,感知特定时代环境中言语的特殊意义,体会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3.运用比较学习法,体会倒叙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重要性,初步感知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钱学森。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他就是钱学森。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出示人物简介。 3.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课文是如何塑造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的? 读课文(板书“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前,你读了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挑战一下自己) (1)出示作业纸:填空,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往香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展示作业纸,对照检查,哪个字写错了?订正,评价书写注意点。齐读这段话。 (3)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读出词意,读出语境。 (4)这些词都出自哪里?(课文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一自然段。(加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比较阅读】把“他”后面的逗号去掉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逗号,提醒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突出人物他,更能表现出对钱学森的崇敬、敬佩之情。指读、齐读。) (2)小结:用心读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个简单的停顿,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比,在比中读。(板书:比) (3)课文赞扬了他什么品质?(板书“爱国”) (4)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最能体现他爱国品质的语句。(语言) 三、悟语言看环境 1.出示两段话,指读。 2.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2—6自然段,联系语境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用心品读钱学森的话,圈出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讨论:

2019年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2019年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篇一: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篇二:爱国故事《钱学森回来了》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 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

《钱学森》

《钱学森》 设计理念: 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歌以咏怀,言为心声。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教学中播放《我的中国心》则更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与情感的洗礼。引导让学生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检查复习,读词语选词填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课题。齐——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们掌握的怎样呢?老师想来做个小测试。请看大屏幕,读下面一组词语,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卓越 广阔无垠运载火箭袒露 劈波斩浪水天一色眺望 指男生读词语。

19 钱学森教学案

19 钱学森 主备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课型:阅读课审核: 集备主讲:华芳 使用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使用教师:华芳 执教时间:2012.11 执教班级:六(4)班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展示了一位科学界的伟人风采。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在写作顺序上,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5个,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2、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资料链接】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段落。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à【课堂研讨】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从1999年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到2012年的神舟9号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进行交会对接,13年间的9次飞行如同9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而且圆满了中华民族飞天的美好梦想。是

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钱学森》评课记录

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钱学森》评课记 录 授课人:马老师 主持人:白老师 记录人:王老师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过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为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们

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听课教师评课如下: 白老师: 具体来说,马老师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钱学森就是这样的大丈夫,马老师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抓手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就站得高了。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

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马老师整堂课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品味,读读、议议、再读读,逐层深入、披文入情。这是本堂课的第二个亮点。 精彩之二:中美国将领的话。三层意思:(1)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上卓有成效,如果回到中国将会给中国科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2)美国将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尽所能进行阻挠,不让他回国,同样不能到其他国家;(3)通过这句话的理解,也让孩子们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之大。一个个问题的引领,让孩子们直视文本内涵,又透过文本对钱学森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蒋老师: 马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读中领悟,领悟后的朗读。所谓教学千法,朗

钱学森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课文。文章写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事迹,课文叙述了钱老身在美国,心系中国,以及回国之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文本褒扬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钱学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时间提示复述课文。 3、学会收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B、方法与过程: 课件辅助,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生生共议,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C、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文章包含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图片展示,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赶车,赶船,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无言,一扑进娘怀,就泪湿衣衫 留影,留连,一跨上故乡,就恢复了童年…… 3、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故土难离。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炽热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来一次心灵之约吧。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资料。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教师范读。 2.古人云: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边读边画,找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按照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文,不少于2遍。教师巡视。 2.5分钟后,同学们都通读了全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现在让我们和大师钱学森来一次心灵交流吧: 课件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

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

“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讲座观后感感动中国组委会曾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 我观看了2010年12月11日由清华大学教授、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魏宏森教授主讲的世纪木棉学术讲座系列156场——“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视频。可以看到会场座无虚席甚至走廊之间都坐满了同学,许多校领导和老师也来了,足以见得大家对于大师风采的仰慕。 魏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钱学森教授的生平:航天之父成功之路的起始点——清华大学;成功之路的转折点——冲破牢笼,回归祖国;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钱学森的事迹为我们带来的启示。从钱老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到他赴美留学获得的种种成绩,再到之后历尽坎坷的回国之旅,最后到他归国之后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看到了航天之父闪耀且精彩的一生,同时也一次次深切感受着他求实的科学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给予我们的震撼。钱老总是强调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魏老的回忆我们还见证了两位大师的惺惺相惜以及他们深厚的感情,二老如伯牙子期一般的至交,但是这种深厚的感情并未因时空的间隔变得遥远,相反愈加醇厚浓烈。 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只有勇于奉献、甘于奉献,才能进一步端正目标、激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魏老的讲座结束之后,他还耐心巧妙地回答了一些到场同学的问题,大师风范可见一斑。最后,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听了大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当继承钱学森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 设计一等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一、课前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二、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1.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批的优秀的科学家从海外回到祖国,为国效力,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2.齐读课题 3.今天,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去感受一下他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先拿出导学卡,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提醒,互相促进,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预习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最想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如果对你有启发,也请把它记下来。 预设:音多音字:袒露运载火箭 形:裕额 随机书写:裕额 4.齐读词语:预习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不错,都注意到了易错的字音和字形,一起来来看看这些词你会读吗 前额赴美富裕诚恳贡献袒露卓越眺望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广阔无垠劈波斩浪水天一色 运载火箭 5.词义:理解“魂牵梦绕”吗 出示句子:又想到了一个成语“归心似箭” 6.概括主要内容:如此的对祖国魂牵梦绕、归心似箭的钱学森,那课文到底 2.轻轻打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3.思考:通过阅读课文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 (多一遍读书,就多一分了解。)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知道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导弹之父怎么理解 生:就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师:哦,是导弹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你们还知道那些——之父(交流资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 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前额 诚恳 贡献 2.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ǎn lù fù yù fù měi liú xué 3.辨形组词。 坦________ 袒________ 裕________ 浴________ 4.解词。 ①眺望: ②劈波斩浪: 5.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造就 成就 练就 ①学校为祖国________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②他肯吃苦,________了一身功夫。 ③父母的自我牺牲,________了儿女的辉煌。

6.我会读。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A.mái B.mán)藏________兴(A.xīng B. xìng)奋________ 埋(A.mái B. mán)怨________高兴(A.xīng B.xìng)________ 7.我会写。描写贡献大的成语: 例:丰功伟绩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 ________ ④________ 8.修辞辨析。 ①一群灰鸽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的散步。 ________ ②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________ 9.用钢笔描红。 额赴裕贡 10.拼一拼,写一写。 qián fù hòu jì jiàng lǐng tiào wà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写出近义词。 丰厚________ 稳健________掩埋________ 渴望________ 特长________ 暴露________ 12.我会填空。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了许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①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是________。 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________,被誉为“东方魔稻”。 ③________兰考治沙,心系人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13.按要求写句子。 请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限用二字词)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________你的到来。” 请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应谦虚地说:“请您多提宝贵意见”或“请您________”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________?” 1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15.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钱学森

读《钱学森传》有感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钱学森之“钱”来源于杭州最有名的吴越王钱镠,钱学森作为钱家子孙深受钱王家训的教导:“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钱学森之“学”是因为钱家按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到了钱学森,刚好就是“学”字辈。钱学森之“森”为名,则是家庭中多以“木”旁取名,而学森暗含学深之意。事实上,他也人如其名,学识渊博。 钱学森在1935年8月20日,经过一年的实习后,满载着亲友的企望,负笈东行,留学美国,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拜到了冯·卡门门下。“灯越拨越亮,真理越辩越明。”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民主空气,推动着科学讨论,推动着科学创新,也推动着钱学森的早期发展。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36岁成为终身教授,成为世界最早研究火箭的几位元老之一。这是他的成就,同样他是爱国主义的典范,是当代中国的国魂,是知识分子的楷模,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虽然已经在美国拥有了极高的权威和名誉,还有政府和学院创造的近乎优渥的科研环境,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准备归国,回到他的母国。 1950年7月,他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兵次长,金布尔咆哮道:“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为什么美国人说钱学森可抵五个师?因为他脑子里装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随便造一个导弹原子弹,那威力不知道是五个师的多少倍了!钱学森以后的的贡献也证明,他的价值,又岂止是五个师! 美国用尽所有的办法去挽留钱学森,不惜彻底的撕破伪善的面孔也不让他离开。以潜伏在美国的共产党为由控诉他,使他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牢狱之灾降临,他在被拘留期间,精神和肉体受到了巨大地折磨,以至于瘦了整整30磅。他被保释出来之后,美国移民局还使用非法手段限制了他的自由。于是钱学森向祖国求救,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历经千辛万苦,几年的努力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的归国受到了高度重视,共产党给了他极大地关照和爱护,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致力于发展祖国导弹事业。那时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但是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给国人争了口气。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括的情感,使同学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只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 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第一课时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二三四五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课文原文:钱学森

课文原文: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 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 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 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 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 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 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 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 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 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 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 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 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 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 籍浙江杭州。从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 学附属中学开始,他就立下了要用所学 的科技知识报效国家志向。1929年,他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 制造专业,后来,受到淞沪抗战中中国 军队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他决心改变 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掌握飞机制造的 尖端技术。 1934年,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missile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尽管在美国有着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然而,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却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发展。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他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出任该所首任所长。不久后,他就全面投入到中国的火箭和missile研制的工作。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在《意见书》中,他对发展我国的missile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missile、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也在这一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missile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那时开始,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missile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对中国火箭、missile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missile、中近程missile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missile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