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按:与后面25胃痛、28眩晕、30呕吐互参,一般来说都有咽部痰卡胃部不适上翻作呕,降逆和胃利咽治疗多有效。譬如前臂中点之尺胃穴治疗胃痛极效,治疗呕吐晕车晕船晕机亦极效,紧急时用大拇指点压治疗立竿见影!

7.四肢寒冷

穴位:尾骨目前大多数针灸师不知道这种尾骨疗法,尾骨具有显著的愈合能力,很多治疗都以这里为能量中心,尾骨末端是能量最强的,而第一节是尾骨能量最低部分。尾骨横突上富有感觉神经末梢,因而在尾骨上进行针灸治疗意义重大。

用针方法:采用26号1.5寸针或三棱针。俯卧位,在第一尾骨和骶骨之间进针,中等强度提插刺激。出针,在横突两端重复该操作,针尖应刺向外侧。另一种方法是在第二尾骨末端和顶端之中点进针,重在插针进行刺激,可以留针,也可不留针。用三棱针时操作与此相同。注意本疗法仅用很短的时间,大约5分钟即可。

按:尾骨端是人体的能力中心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譬如附近的长强作为八字疗法的高能量点治疗多种疑难病得到广泛应用!本人未用此法治疗过四肢不温怕冷,但用过网上UC房间里逍遥游老师讲的刺四缝治疗此病极效,另试用八关大刺治疗亦有效。与此相对的是顽固性手脚心发热,治疗乏术,各位可有好的疗法?

8.便秘

穴位:秩边

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用四寸针,进针三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的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的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

9.膀胱炎

穴位:支沟

用针方法:用2寸针,垂直运针。垂直进针1.5寸,通过加力和减力针刺以导气,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按:支沟治疗便秘极效,参8便秘,按膀胱和直肠位置相近,膀胱炎和便秘符合病症位置相近原则,故支沟治疗二者都有效。

10.肠炎

穴位:神阙

特点:温阳补亏,利尿消肿。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进针至1寸,通过加力运针将气导入,然后直接出针,无须留针。注意这是脐窝,针灸书的确规定不能在此针刺,进针前务必对该部位消毒。11.鼻出血

穴位:大敦和阴(隐)白。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12.胃肠道功能紊乱

穴位:内关(透刺)至外关。

用针方法:用2.5寸针,直刺,必要时用更长的针。直刺针尖透达外关皮下。小幅度快速提插,同时轻柔腹部约2分钟,(同时)请患者深呼吸,5分钟后重复操作,直至腹部疼痛消失。留针20分钟。

13.头痛

穴位:风池金先生发明(现)的胃舒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方法:患者坐位,女性应松开乳罩,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食指紧按脖颈两侧的风池穴,右手中指如勾状按压胃舒穴,好像要把患者从地上提起。注:这是金先生发明的15秒疗法,保证100%有效,不超过15秒钟患者就会感到头痛减轻。

14.呃逆

疗法1,涌泉俯卧位,拇指强力按压涌泉穴1—2分钟,刺激强度要足够大,直至呃逆停止。注:对重症患者可针刺双侧涌泉。

疗法2,胸椎中部,在第3和第7椎骨之间。患者直立位,双手扶墙,医师双手拇指按压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直至呃逆停止。也可俯卧位操作。

按:耳穴之耳中穴点压治疗呃逆立止。疗法2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到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按压。

15.癔病

(1)癔病性哑症涌泉用1.5寸粗针。在一侧涌泉穴进针3/4寸深,提插捻转约3分钟,同时对患者说话。如果患者未恢复说话功能,可再针刺另一侧涌泉穴。

(2)癔病性瘫痪环跳用28号3.5寸针向生殖器方向进针3寸,提插逐渐减力,使下肢感到麻木,甚至有触电感,运针约3分钟出针。

(3)癔病性痉挛中脘用2寸针。直刺1.5寸,减力运针,加强刺激,直至痉挛停止。

16.阳痿

疗法1,道门穴——这是金先生发明(现)的另一个新穴位,位于脊突C3和C4之间。用1.5寸针。坐位,头前倾,直刺1寸,进行提插行针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疗法2,尾骨末端及周围在尾骨末端进针,快速提插约15秒钟,此后在尾骨周围部位进针,快速提插行针,不要留针。

17.失眠

穴位:华佗夹脊从第一颈骨到尾骨。

用针方法:七星梅花锤(针)。准备:用拇食指用力掐脊椎部位的皮肤直至发红。用梅花针对脊骨和华佗夹脊穴位至尾骨放血。操作后让患者休息30分钟。

18.肠虫

穴位:至阴,亦称指井—UB67 。

用针方法:在新月时进行直刺,刺激约1分钟,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轻刺激一次。

不吝赐教。

19.神经紧张

穴位:华佗夹脊从T1至S1,外加尾骨,双侧。

用针方法:采用梅花针,叩至出血。俯卧位,在开始治疗前刺激背部,调动气。用梅花针从尾骨到第一胸椎进行刺激。治疗后休息20分钟。

20.抬胳膊疼痛

穴位:外关。

用针方法:用2寸针,在对侧直刺。针深1.5寸,坐位,慢慢向上抬起胳膊,同时医师沿手臂上举方向缓慢但有力地捻针。当上举到最高处时,紧握针,不要松弛,保持3秒,然后让患者放下手臂,而针灸师随手臂同样下落并反方向捻针。重复操作2—3次,直至手臂运动自如。注:这种疗法会使患者感到疼痛,但非常有效。

按:金先生此处描述的抬胳膊疼痛可能是肩周炎,临床碰到这些病人大家不妨一试。

21.气海俞痛

穴位:承山。

用针方法:用2寸针,直刺。俯卧位,进针1.5寸,快速捻转,达300—350次/分钟,使算胀和麻木的感觉一直放射到腘窝小腿和脚部。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

按:气海俞在第三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金先生想要说的可能是腰三横突综合症。

22.痛经

穴位:上窷,位于第一骶后孔。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患者站立位,双脚微分,向前弯腰,双肘支于桌子边上,腹部不要碰到桌子。缓慢从右侧骶骨孔进针一寸,顺时针捻到极限,然后保持在这个位置,不要再动。针灸师将另一只手放于患者腹部子宫位置,不要按压,将气从我针的一只手运到这只手。患者会感到子宫收缩。降低针刺的强度,等待约10秒钟,再进行下一次刺激操作。注意:经常会出现滞针,针被粘在穴位里拔不出来,可以使用另一支针拔出来。这是金先生发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按:刚以此法治疗痛经时,有些记不清书上具体操作了,结果取了次窷,进针捻转后用力揉患者腹部,也是疼痛立亦。

23.(戒)吸烟

穴位:(1)(甜味)天尾穴—奇穴,位于列缺到阳溪连线中点。(2)率谷。

用针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快感,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他味道。留针15—20分钟。这时可在率谷进针,刺向耳部,刺激至有痛感,然后出针。

24.落枕

穴位:内关。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

按:外关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悬钟治疗落枕亦极效。

25.胃痛

穴位:胃舒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直刺,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注意:此法对孕妇不宜,可能会使子宫收缩。

26.网球肘

穴位:阿是穴。

用针方法:先找出患处肌腱的阿是穴位置并做出标记。用1寸或1.5寸粗针。进针前要从两侧按紧肌腱,(固定)使之不能动,将针刺人,缓慢刺入肌肉,患者会感到放射状痛,提插行针1分钟,然后改变方向,再次提插捻转行针,仿佛要进一步破坏肌腱。向不同方向刺入2—3次,然后留针30分钟。

按:一间穴(即前头点)治疗网球肘时效时不效,我所用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八字疗法!

27.牙痛

穴位:液门。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斜着刺入第四和第五掌骨中间。进针1寸深,捻针产生针感直至有局部酸胀感放射到手臂肘部或指尖,留针40—60分钟。若牙痛未见缓解,针刺另一侧,进行同样操作刺激。

按:手背中指指掌关节尺侧的牙痛点效果极好,液门与此大致平行相近。

28.眩晕

参见晕车晕机。

29.声带麻痹症

(1)癔病性失语症涌泉用1.5寸针直刺。进针后提插然后用力捻针约1—10分钟,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说话能力。

(2)声带麻痹症内关用1.5寸针直刺。进针1寸,提插捻转强刺激约5分钟。

按:通里穴治疗喑哑亦极效,内关与通里位置相近。另阴郄?铜人?:治失喑不能言。灵道?资生?:暴喑口噤,灵道、天突、天窗。列缺治疗声音嘶哑亦效。

30.呕吐

穴位:胃舒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进针,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

按:肝神穴与此位置相近,不但治疗肝炎、胆囊炎,而且治疗胃痛、呕吐、眩晕等气逆证极效。

31.秩边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3寸。

32.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33.昆仑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痫,后头痛,滞产,眩晕,腰骶疼痛,目赤痛,项强。

操作:直刺0.5~0.8寸。

34.至阴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胎位不正,头痛,鼻塞,鼻衄,目痛,滞产。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35.涌泉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证,头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咯血,便秘,小便难,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1寸。

36.太溪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失眠,健忘,消渴,遗精,阳痿,腰冷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7.内关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小儿惊风,中暑,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

38.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39.支沟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音,瘰疬,胁肋疼痛,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40.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41.角孙

定位: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42.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颈项强痛,感冒,癫痫,热病。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43.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操作:直刺2~3寸。

4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膝肿痛,下肢痿痹,脚气,小儿惊风,夜盲,近视,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45.悬钟(绝骨)八会之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痴呆,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

操作:直刺0.5~0.8寸。

46.太冲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口眼歪斜,黄疸,胁痛,腹胀,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7.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8.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

49.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项强,脊痛,风疹,座疮。

操作:斜刺0.5~1寸。

50.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痴呆,头痛,眩晕,中风,失语,耳鸣,癫狂,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健忘,不寐。

操作:平刺0.5~1寸。

51.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

操作:平刺0.3~0.5寸。

52.水沟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病,小儿惊风,鼻衄,口眼歪斜,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53.中极膀胱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54.关元小肠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尿血,尿闭,尿频,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慎用。

55.气海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水谷不化,腹泻,痢疾,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

56.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宜灸。

57.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

主治:胃痛,纳呆,小儿疳积,呕吐,反酸,泄泻,黄疸,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

58.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痴呆,失眠,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子痫。

操作: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向右透攒竹、睛明等刺0.5~1寸。

59.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疾,面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60.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约0.1寸处,左右共10穴。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60个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井穴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直刺 0.8~1.2寸。 7.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操作:直刺0.3~0.5寸。 11.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针灸穴位定位和主治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6.鱼际(LUl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7.少商(LUll)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

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报考执业中医医师资格的考生,或者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的考生,需要对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熟知,医学教育网特别为中医医师资格考生准备了这份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脉、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枕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04324.html,/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主治]咽喉舯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04324.html,/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五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过为"原";《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别名:虎口。 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隐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附注]手阳明所入为"合" 肩禺 [定位]肩峰锻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隐疹,瘰疬。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04324.html,/

中医助理穴位80个

(五)按腧穴 诊断脏腑病变常用腧穴见下表:脏腑病变按诊常用腧穴 常用针灸穴位(一) 1.尺泽(Chǐz?,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ia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gǔ。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常用穴位定位 (1)

上肢腧穴: 1尺泽Chǐz?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配伍】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主治】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配伍】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主治】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刺灸】直刺0.5一l寸。 3 列缺Lìeqūe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配伍】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主治】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 4 .少商Shàoshāng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配伍】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主治】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 神门 Sh?nm?n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直刺0.3—0。5寸。 6.合谷 【定位】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炎、鼻窦炎、牙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面部肿痛、口眼歪邪、半身不遂、腮腺炎、手指痉挛、臂痛、恶寒、发热、无汗、多汗、咳嗽、胃痛、腹痛、便秘、痢疾、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荨麻疹、疥疮、高血压、昏厥。 7曲池 【定位】屈时,在肘横纹桡侧端稍外方凹陷中。【主治】发热性病证、高热、咽喉肿痛、颈淋巴结核、牙痛、目赤肿痛、丹毒、荨麻疹、风疹、湿疹、高血压、上肢麻木、半身不遂、肘关节疼痛、便秘、月经不调、腹痛、呕吐腹泻、痢疾。 8.曲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9.内关Naiguān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0. 外关Wài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头面部 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主治】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嗅觉减迟、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2.睛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 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3.攒竹 [经穴]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 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4.丝竹空Sīzúkōng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平刺0.5-1寸。不宜灸。 5.风池Fēngchí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 一、手太阴肺经 1.鱼际(Yújì)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4.尺泽(Chizé)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少商: 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二、手阳明大肠经 5.合谷(Hégǔ,)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7.肩髃(Jiānyú)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纵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和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 ?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 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 寸, 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 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和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常用穴位的名称

常用穴位的名称、体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边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l寸凹陷处。采用坐位或卧位取穴均可。[效能]疏风止痛、消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效能]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4.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5.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效能]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汤、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6.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效能]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7 .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 5寸。

[效能]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8.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效能]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9.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效能]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10.肩井 [位置]肩背,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1/2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11.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感染,肩背部疼痛。 12.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痛等症。 1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度,精神分裂症,痛痛等症。14.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 个 1.尺泽(ch iz e,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cngzu i, LU 6)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 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 寸。 3.列缺(L iequ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腱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 寸。 4.鱼际(丫^ i, LU 10) 荥穴 【定位】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dosh eng, LU 11)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engy eng, LI 1 ) 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egU, LI 4 )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 、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 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8.手三里(Shfius el LI 10 )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 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 寸。

(整理)快速记忆-执医实践技能80个针灸穴位主治定位

20130419整理考研者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作者:————————————————————————————————日期:

12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归经 1.尺泽合穴 2.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3.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5.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6.(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7.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 8.少商井穴 9.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10.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归经:手太阴肺经 11.商阳井穴 12.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3.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4.合谷原穴 15.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16.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 直刺0.8~1.2寸。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7.曲池合穴 8.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9.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 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0.肩髃 11.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 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2.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0.四白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 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 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 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

常用80个穴位定位描述

常用80个穴位定位描述1.头面部: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 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 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寸 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2齿痛 直刺1.0-1.5寸 留针须张口 攒竹眉头凹陷中, 约在目内眦直上 1目部疾病 2头痛、眉棱骨痛 3呃逆 向眉中或眼眶平刺或斜 刺0.5~0.8寸。禁灸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旁开1.3寸 斜方肌外侧凹陷中 1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 2鼻塞 3癫狂痫 4热病 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翳风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 的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 颊肿) 3瘰疬 直刺0.5-1.0寸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1神志病 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 3下陷性病证 平刺0.5-0.8寸, 升阳举陷可灸法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眩、目翳、鼻渊 鼻衄) 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 平刺0.5-0.8寸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 点处 1急危重证 2神志病 3面鼻口部病 向上斜刺0.3-0.5寸

四神聪头顶部, 百会前后左右处1寸, 共4穴 神志病(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 狂乱) 2目疾 平刺0.5-0.8寸 印堂额部, 当两眉头的中间 1神志病(痴呆,痫证,失眠,健忘) 2头痛、眩晕 3鼻渊、鼻衄 4小儿惊风 5产后血晕、子痫 平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 太阳在颞部, 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1头痛 2目疾 3面瘫 直刺或平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 2.肩、颈、胸部: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 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 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 直刺0.8-1.5寸 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 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1内风所致的病证(头痛,眩晕,失眠, 癫痫,中风、耳鸣) 2外风所致的病证(感冒、口眼歪斜) 3颈项强痛 针尖微下, 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寸 或平刺透风府穴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肩部最高处 1局部病证(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 强痛) 2妇产科、乳房疾病(难产、乳痈) 3瘰疬 直刺0.5~0.8寸, 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 深刺, 3孕妇禁针 期门乳头直下, 第6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 1肝胃病 2奔豚气 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大椎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 2骨蒸潮热 3神志病 4项强、脊痛 向上斜刺0.5-1寸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干货)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 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 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 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 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

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肺经 肺、咽喉病 胸部疾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三阳经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口、 鼻、齿病 热病、咽 喉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疾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神志病 足三阴经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脾脾胃病 妇科病

最新80个穴位定位主治速记汇总

80个穴位定位主治速 记

实践技能80个穴位定位与主治【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6个】: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10个】: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5个】: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2个】: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3个】: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14个】: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3个】: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3个】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3个】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5个】: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3个】: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6个】: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6个】: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6个】: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常用穴位定位图

【健康】常用穴位定位图 1、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2、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 3、期间(肝经)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4、章门(肝经) 定位:第11肋游离端下际 5、气海(任脉)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6、关元(任脉)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7、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9、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的凹陷中 10、涌泉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乐活]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 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 二、脊椎全息图 三、手背反射区图 四、手部病理反应点适应症对照表 五、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 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

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 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 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 十一、手掌反射区图 十二、双足全息图 十三、针灸穴位图(1) 十四、针灸穴位图(2) 十五、针灸穴位图(3)

十六、足背侧反射区 十七、足底反射图区 十八、足内侧反射区图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