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2

1.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2
1.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课题:2.1整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知道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会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2.难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幂x3的指数是,底数是;幂a2的指数是,底数是;幂n的指数是,底数是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板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同学们自然会问:什么是整式?我们将在本节课和下节课学习什么是整式.(板书:2.1整式)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整式的一种,叫单项式.(板书:(单项式))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样的式子是单项式呢?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师出示下面的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元,买5本所需钱是元,买10本所需钱是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元,买x本所需钱是元.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4元.(师板书:4) 师:(指板书)那么买5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10元.(师板书:10) 师:(指板书)那么买1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20元,200元.(师板书:20,200)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多少元?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2×x元.(边讲边板书:2×x)为了书写方便,(指乘号)通常将乘号写成“·”,(边讲边将“2×x”改为“2·x”)或者将乘号省略不写. (边讲边用彩笔将“2·x”改为“2x”)2x就表示2×x. 师:(板书:2x并指2x)2x就是一个单项式.单项式当然不只2x这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其它的单项式,同学们通过把下面的问题列成式子,就能找到大量的单项式.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2.填空: (1)一支铅笔的售价是x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铅笔的2.5倍,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元; (2)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 (3)边长为a正方体的体积为;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v千米,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5)数n的相反数是 .

整式的加减教案2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并利用定义解决简单问题。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合并同类项.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归纳、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2.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的概念 4、①23x 22x +;②t 100 t 252-;③23ab 24ab -各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是什么?每组中的单项式含有的字母、次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引出同类项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观察、归纳、完善同类项 1.下列各组单项式,那组是同类项,那组不是,为什么? ①y x 22与y x 2- ②b ac 23-与ab c 25.0- 27bac ③35a 与35b ④π与-3 怎样更好理解同类项?(两相同、两无关) 2.y x 25和m n y x 42是同类项,则 m=______, n=______。 三、合并同类项 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 (1) 100t-252t= t= t; (2) 2223x x += 2x = 2x ; (3) 2243ab ab -= 2ab = 2ab 通过上面运算,我们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了一项。这就是合并同类项。 2.通过范例总结合并同类项法则(或步骤)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作出函数y=ax2+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函数y=ax2+k与y=ax2之间的关系,理解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够正确说出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中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同时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图象是抛物线,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会画简单的抛物线,而且还能够通过观察图像了解抛物线的一些性质。 本节课通过对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探索,进一步将函数的表格、关系式、图像三者联系起来,逐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经验。 在教学中,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与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异同,从而更进一步地掌握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 能作出y=ax2+k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与y=ax2的异同,理解a与k对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说出函数y=ax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四.教学难点 能够作出函数y=ax2+k的图象,并总结其性质,还能和函数y=ax2作比较,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函数y=ax2的图象的画法,了解了它们的图象的一些性质,请你告诉大家函数y=2x2与y=-x2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回顾已学的 知识。并追问: 你知道y=2x2+1 y=2x2-1有哪些 性质吗?它们的 图象与y=2x2的 图象有什么关 系? 【板书课题】 积极回忆已 学的知识, 并思考回 答。 对于函数y=ax2(a>0)图象 性质加以总结。这里取a为 正,负数对比,不仅进一步 复习巩固,同时为今天运用 类比教学打下铺垫,提问时 分层回答,不断补充,体现 合作,互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0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表示这些数量关系的活动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通过例题学习和习题训练,会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02 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54~56,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常用字母t 表示行驶的时间,在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用字母x 表示未知数. 2.用字母表示: (1)有理数减法法则:a -b =a +(-b); (2)有理数除法法则:a÷b =a·1 b (b ≠0). 3.客车每小时行v 千米,t 小时行的路程为vt 千米. 4.衬衫原价每件x 元,若按6折出售,则现在的售价为每件0.6x 元. 03 名校讲坛 例1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 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产量是n 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 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 ,高是h cm ,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 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 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 件. (3)由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得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 3,即a 2h cm 3. (4)数n 的相反数是-n. 【点拨】 用字母表示数书写时“四注意”: (1)数和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数和字母相乘,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2)数和字母相除或字母和字母相除时,写成分数形式. (3)有单位时,若最后结果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式子后面直接写单位;若最后结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则把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后再写单位名称. (4)±1乘字母时,1可以省略不写. 【跟踪训练】 1.今天中午气温为18 ℃,晚上下降了a ℃,则晚上气温为(18-a)℃. 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为m ,个位数为2,则这个两位数为10m +2. 例2 (教材P55例2补充例题)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即房间的建筑面积. 解:房间的建筑面积等于四个长方形面积的和.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可得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6x +2y +18. 【点拨】 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的要点:把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课时 整式的加减(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准确化简求值. 2.体会整体代入法的作用. 3.准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 (二)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化简求值. (三)学习难点 准确的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化简求值.体会整体的代入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整式的化简求值一般先 化简 ,再 求值 . 2.预习自测 (1) 化简: 22221 ()13()8()7()2 a b a b a b a b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解题过程】解:原式=2 1 (1387)()2 a b +-+-=2 252 a b -(). 【思路点拨】根据同类项,把同类项结合到一起,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答案】2 252 a b -(). (2)化简:2 2 2 2 2 2 6237546x y xy x y x yx y x x y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737x y xy x ---. 【思路点拨】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求解即可. 【答案】2 2 737x y xy x ---. (3)化简求值: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其中12m = ;12 n =-

【知识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 =2 2 536m mn n -- 当12m = ,12n =-时,22 536m mn n --=2211115()3()6()2222 ?-??--?-=12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 1 2 . (4)化简求值:2 2 111(26)(47)3 22 a a a a -----,其中2a =. 【知识点】化简求值 【解题过程】解: 22111(26)(47)322a a a a -----=22117262342a a a a ---++=215122 a -. 当2a =时,原式=2 152122?-=136 -.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136 - .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去括号法则是 . 注意: ①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 ②括号前的因数分配到括号内不要漏乘项. ③去括号前后项数一致.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整式加减运算实际是 . 2.问题探究 探究一 ●活动① (整合旧知,探究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2 2 463(42)1x y xy xy x y ??----+??,其中2x =,1 2y =-. 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同步练习(I)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题;共5分) 1. (5分)填空题。 (1)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________个不同条件。 (2)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将绿豆种子放入低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绿豆种子没有发芽,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 (3)观察下面的图片,假如除了是否有罩子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一致,你认为________容器里的种子会发芽(选填“A”、“B”或“A和B”),本组实验是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_______。你认为应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二、单选题 (共10题;共30分) 2. (12分)选择题。 (1)我们给种子编号的主要原因是()。 A . 利于回收 B . 防止丢失

C . 容易区别不同种子的情况 (2)两个小组做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发现放在湿润纸巾上的种子发芽了,而放在干燥纸巾上的种子没有发芽,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该实验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A . 水分 B . 空气 C . 阳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 . 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C .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 . 温度 B . 水分 C . 空气 (5)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 A . 需要阳光 B . 不需要阳光 C . 不需要空气 (6)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 A . 光照、温度、空气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最新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人教版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单元教学设计 以PowerPoint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依据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力求体现“设计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二、知识背景分析: 整式的加减这一章内容,隶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抽象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所含字母及相同字母指数”是否相同为标准建构同类项的概念,类比小学已有的“同单位量相加减单位不变”和前一章学习“相反数的概念”知识经验探究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15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本章是代数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和研究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此外,加减运算中所蕴含的化归思想,也是后继代数学习的重要思想。因此,本章无论是知识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学情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简单的方程思想,巧用类比方法,全程经历有理数概念及运算的学习运用,这是顺利进行本章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建构本章知识体系时较为容易,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受经验影响,理性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概念建构上容易以偏概全,对诸如“单独一个数或表示数的字母是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区别、多项式的项数次数及按序排列、去添带有负号的括号”等容易含混出错,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本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如下: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4)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准确地去括号. (5)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概括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地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

2.2 整式的加减 教案2

2.2 整式的加减(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

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二次函数yabc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二次函数y a b c的图像 和性质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bx+c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内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b/2a、(-b/2a,4ac-b2/4a)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思考:像函数 y=-4(x-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1/2x2-6x+21能画成y=a(x-h)2+k 这样的形式吗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温馨提示:本教案适用于部编最新版教材,望大家谨慎下 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2名,男生22名,女生20名。有3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 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 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目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 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 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 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 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全章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1整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2.1整式:1.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 1 x ; (2)a bc ; (3)b 2; (4)-5a b 2; (5)y ; (6)-xy 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3 1a 2h ,2πr ,a bc ,-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 +1; ②x 1; ③πr 2; ④-2 3a 2b 。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 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2 3,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 2的系数是7; ②-x 2y 3与x 3没有系数; ③-a b 3c 2的次数是0+3+2; ④-a 3的系数是-1; ⑤-32x 2y 3的次数是7; ⑥31πr 2h 的系数是31。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

课题:2.2整式的加减教案

课题:2.2整式的加减 【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 【学习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 例6.计算:(1)(2x-3y)+(5x+4y)(2)(8a-7b)-(4a-5b). (解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例7.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米).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解题方法.)

(思路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发展归纳、表达能力.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例9.求1 2 x-2(x- 1 3 y2)+(- 3 2 x+ 1 3 y2)的值,其中x=-2,y= 2 3 . (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去括号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课堂练习】 1.课本P70页练习1、2、3题。 【要点归纳】: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拓展训练】: 1.如果a-b=1 2 ,那么-3(b-a)的值是(). A.-3 5 B. 2 3 C. 3 2 D. 1 6 2.一个多项式与x2-2x+1的和是3x-2,则这个多项式为(). A.x2-5x+3 B.-x2+x-1 C.-x2+5x-3 D.x2-5x-13 3.先化简再求值: 4x2y-[6xy-3(4xy-2)-x2y]+1,其中x=2,y=-1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5.4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又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一次升华,还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 本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回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表中的各对对应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画出图象.通过画出图象,让学生分析、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及其性质,会根据图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图象的性 质. 2.能分清当a>0,a<0时图象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发现,提高分析、归纳等能力,体验数学中的数 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 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正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难点:作二次函数图象时要选取适当的点,选取适当数目的点.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次函数:y =kx +b (k ≠0) 图象:直线 反比例函数: (k ≠0)图象:双曲线 问:1.如何画出函数图象呢? 2.如何得到相应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象的回顾,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旧知,另一方面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类比作用. 合作探究一: 二次函数y=ax 2 (a>0)的图象 请同学们用描点法按下列要求画图: k y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