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lptera) 谷蛾科(Tineidae)

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头顶有一簇直丛毛。复眼黑色、无单眼。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

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成虫羽化后24-48小时即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粮粒或仓库包装品缝隙中,每雌平均产卵250粒。当温度在24-27℃、相对湿度89-100%时,每完成1代需41-45天。幼虫喜生活于高湿环境中以腐败食物为食,并吐丝辍粮粒作巢管居中为害。

经济意义:幼虫主要为害禾谷类、粉类、糠麸、花生仁、干果、饼干等,食性较杂,喜食腐败食物,在霉变的禾谷类、粉类中发生最多,特别是米、粉加工厂的副产品仓库中更为普遍。

分布:除陕西、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2粉缟螟

33.拟裸珠甲Gibbium aequinoctiale Boieldieu(图33)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珠甲科Ptinidae

形态特征:体长2-3毫米。棕红色,有强光泽,背面强烈隆起呈球形。头小,下垂;额区有一纵凹纹;在复眼上、下方和后方有许多条近平行的脊纹,伸达前胸背板前缘;两触角窝后缘在中央构成直角。前胸背板小,光滑、少毛、无刻点。鞘翅无毛,无刻点;两鞘翅愈合,并向两侧扩展包围腹部,翅宽约为腹部腹板宽的3倍。腹部狭窄,有4节可见腹板。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粮食碎屑内、地板下及包装物缝隙中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1代卵期天,蛹期天,共计天。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天,幼虫期天,8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天,9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第2代发育共需天。成虫行动迟缓,畏光,有假死性。交

尾、产卵和取食多在夜间。

经济意义:除危害储粮和面粉外,还危害某些动物性物质。

分布:在国内遍及各省市区。

图33拟裸珠甲

34.仓潜Mesomorphus villiger Blanchard(图34)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形态特征:体长-8毫米,宽-毫米。长椭圆形,暗栗褐色,无光泽。被稀疏而紧贴于体壁的灰黄色毛。触角向后不达前胸基部,第8-10节圆形,末节桃形。复眼大,球形,完全被颊分割;唇基前缘深凹,与额愈合。前胸背板是长的2倍,且等于鞘翅的宽度,后缘有2个深凹,两侧圆,前角钝,后角近直角。鞘翅的长度则4倍于前胸背板的长度。鞘翅翅面上每一行间有三行稀疏且紧贴于体壁的灰黄色毛;刻点行不太明显,行间几乎扁平。中胸腹板前的“V”形脊上有毛。

生活习性:3-9月份常出现于堆放的大豆、豆饼、油饼、菜籽饼和各种禾谷类粮食及中药材仓库内,糠堆里。白天躲在天花板和屋顶间及墙壁缝隙内,夜间爬出活动。

经济意义:在我国粮仓内普遍发生,似乎仅以仓库作为潜伏场所,并不明显危害储藏物。但曾有报道,在缅甸10月中旬以后大量入侵到室内,危害毛毡或袋织品,并造成难以忍受的骚扰。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

图34仓潜

35.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图35)

英文名:cowpea weevil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

形态特征: 体长~。表皮暗红褐色至黑色,足红褐色,后足腿节基半部色暗,全体被灰白色及暗褐色毛。触角弱锯齿状,基部几节或全部黄褐色。每鞘翅有3个黑斑,肩部的黑斑小,中部及端部的黑斑大,两鞘翅的淡色区多构成“x”形图案。由于不同性别和不同的“型”,鞘翅斑纹在种内变异甚大。腹部第2一5腹板两侧无浓密的白毛斑。后足腿节内缘齿大而尖,呈三角形。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

突较直,顶端着生刚毛40根左右;内阳茎端部骨化部分呈“U”形,大量的骨化刺在中部构成2个直立的穗状体,囊区无骨化板或有l对骨化板。

生活习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年发生6一7代;在北非及我国广东,一年可达11~12代。成虫寿命短,在最适条件下一般不多于12d。雌虫产卵可达123粒,平均90粒,产卵最适温度为25℃。雌虫喜欢在光滑的豆粒表面产卵,卵牢固地粘附在寄主种子表面。幼虫的发育在l粒种子内进行,共经历4龄。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相对湿度为90%,在上述条件下,幼虫期为21d。在25℃及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在豇豆种子内发育,整个生活周期为36d。四纹豆象以成虫或幼虫在豆粒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春化蛹。成虫活泼善飞,新羽化的成虫与越冬成虫离开豆粒,飞到田间产卵,或继续在仓内产卵繁殖。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菜豆、豇豆、兵豆、大豆、木豆、豌豆、野豌豆及扁豆等。在非洲的一般储藏条件下,经3—5个月之后豇豆种子被害率可达100%。在埃及,豇豆经3个月储存重量损失可达50%。在尼日利亚,豇豆储藏9个月后重量损失可达87%。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江西、湖北、山东、河南等省区。

36.书虱Troctes divinatorius Müller (图36)

英文名:psocids

分类地位:啮虫目(Corrodentia )书虱科(Liposcelidae )

形态特征:体微小,-2毫米。扁平,柔软,腹部长卵形。下颚须第二节无棒状感觉器。触角丝状,15节,鞭节各小节具次生环纹。蜕裂线几乎不可见。前胸背板分为3叶,即中叶和两个侧叶,中叶有一明显的中纵缝;胸部腹板宽阔。后足腿节强烈膨大,各足跗节3节。通常无翅,若有,则为长形,端部圆钝,翅脉退化。

生活习性: 通常和螨类同时发生,性喜高温,有群居性,常在墙壁、柱子等背光处大量聚集,爬动迅速,一年发生3-4代。这种昆虫营孤雌生殖,未发现有雄虫。每雌虫产卵20-30粒,多可达200粒。以成虫或若虫在碎屑、缝隙和尘芥中越冬。在全国分布极广。

经济意义:发生在含水较大的粮食及其加工品、油料及籽饼中,主要取食面粉、糠麸等粉屑、大米的胚部及微生物等。

1 2 3

图35 四纹豆象 l .成虫; 2.雄虫外生殖器;3.后足腿节,示内缘齿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宁夏、新疆等省(区)市。

图36 书虱

37.螨类(图37)

分类地位:蜱蟃目Acarina

形态特征:螨类体形微小,体长仅—毫米,卵形,前端尖,表皮有光泽,一般灰白色,体多被疏毛。储粮螨类是储粮害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很多,体形小,不易区别种类。它们繁殖迅速,遇不良环境会变成休眠体,对恶劣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动,一旦环境适合,即又恢复活动。因此这类害虫不易防治。重要的种类有腐食酷螨和纳氏皱皮螨等。

生活习性:螨类发育过程由卵孵化成幼螨,经过第一次若螨期和第二次若螨期后变成成螨。幼螨只有三对足,而若螨和成螨有四对足。螨性活泼,行动迅速,群体活动,喜欢面粉,多在表层活动,大量发

生时数量极多,呈成堆面粉状,扫集中后,不久又会自动散开。螨耐低温,不耐干燥,100C时仍能繁殖发育。在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地区,其他储粮害虫不多,而螨类发生较多。螨类繁殖快,根据温度不同,每代所需时间约为半个月到两个月。

经济意义:储粮螨类一般均能危害储粮及其加工品,副产品、油料、油饼、豆类以及其他动植物产品。对储粮的为害一般主要是吞食碎屑或食害胚部,大量发生时,使谷物发霉、结块变质。另外螨类能引起人类的皮疹,吃进螨类时会引起腹泻。

图37螨类

38.米象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dus(F?rster)(图38)

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毫米,黑色,具有蓝色光泽。复眼赤褐色。触角膝状,13节,柄节长达头顶,梗节短,环节2-3节(雄虫2节,雌虫3节),索节5-6节(雄虫6节,雌虫5节),棒节3节愈合,除柄节和环节为黄褐色外,均为褐色至黑褐色。两对无色透明的翅面被细毛,翅脉退化,仅于前缘处存留一根黄褐色的前缘脉。3对足的

基节黑色,基节以下各节均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转节两节,跗节5节。雄虫腹部近似椭圆形,并胸腹节部分黄褐色;雌虫腹部近似菱形或锥形,产卵管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通常出现在发生大量仓库害虫的厂、仓内的粮堆和储藏物中。米象小蜂寄生于玉米象及谷象的幼虫和蛹的体内。雌蜂在产卵时,先用触角探测粮粒内有无寄生对象,然后用产卵器在粮粒上钻一小孔,约需3-30分钟,然后墢一粒卵产在玉米象或谷象的幼虫或蛹的体内。也有的将卵产在玉米象或谷象曾产过卵的卵窝内。每雌蜂一生可产卵30-87粒。在温度26-27℃下,卵经过-2天后化为幼虫,幼虫取食寄主体液,经18-20天后化蛹,在经过10-11天即羽化为成虫。寄主因被寄生而死亡。

经济意义:系仓库害虫的天敌,成虫产卵在米象、玉米象、烟草甲等幼虫和蛹的体内,使其卵在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最后使寄主死亡。

分布:内蒙古、辽宁、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上海、江苏、江西、天津、黑龙江、陕西、宁夏、浙江、山东等省(区)市。

图38米象小蜂

39.麦蛾茧蜂Microbracon hebetor Say(图39)

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 茧蜂科Braconidae

形态特征:体长-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密生细毛。触角15节。前翅前缘中部处有一褐色翅痣,在翅痣的后方有3节明显的闭室;中胸背板中间及两侧各具一椭圆形黑色斑纹。腹部第1节黄褐色,其他各腹节的颜色有时为黄褐色,有时为黑褐色。足淡黄色,转节两节,跗节5-5-5式。

发现场所:在发生大量仓库害虫的厂、仓内的粮堆和储藏物中。

经济意义:为仓库害虫的天敌,成虫产卵于粉斑螟、印度谷蛾等幼虫体内,使其卵在寄主的幼虫体内孵化,营寄生生活,最后使寄主死亡。分布:天津、山西、吉林、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江西、等省(市)区。

图39麦蛾茧蜂

40.拟蝎Pseudoscorpionida(图40)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珠形纲书蝎科

形态特征:体小而扁平,头胸部与腹部虽有明显的横沟,但其头胸部绝不分节。腹部可见11或12个背板,每体节的背板由一对板状骨片组成,因而腹部的背面通常为一中缝所分开。鳌肢两节,呈钳状,位于头胸部的最前端。须肢长大,远长于步足,在构造上一般与步足相同,但其跗节常形成强大的钳状攫握器。单眼一对或仅见其退化的痕迹。足6节,基节间无伪腹板,跗节均为一节。腹膜无附器,体壁通常被颗粒状。常见的仓储拟蝎,目前仅发现4种,均为书蝎科(Cheliferidae)。

生活习性:喜欢隐居于比较潮湿的阴暗处。

经济意义:是捕食仓虫的天敌

分布:大部分省市区。

40拟蝎

41.窗虻Scenopinus fenestralis linnaeus(图41)

英文名:

分类地位:双翅目(Diptera)窗虻科(Scenopinid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毫米,全体黑色,略有光泽,触角和足为褐色。两复眼间的头顶有3个单眼。触角3节,端节长大,无刺突。中胸特别发达,近椭圆形,有一对透明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白色平衡棍。腹部椭圆形,可见8节。

生活习性:经常在粮食仓库及其加工厂的窗台上(成虫)和死角、缝隙里(幼虫)发现,成虫多半栖息在窗户上。幼虫活泼,行动时常籍头部及臀部的动作而前进,多栖息在面粉或谷粉中,捕食谷蛾及甲虫等害虫的幼虫及蛹。

经济意义:系仓库害虫天敌,幼虫捕食仓库的幼虫和蛹。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图41窗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