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蔬菜产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速冻蔬菜产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速冻蔬菜产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速冻蔬菜产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一、水的安全

1.目的

加工用水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排水系统完全分开,防止虹吸回流污染加工用水。确保加工用水、冰的安全卫生。

2.职能部门

动力科负责实施,质检科负责日常检测。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加工用水的处理、监测。

4.作业要求:

4.1水源:水源为自备深井水,该井深200米,深井周围50米内无污染源。

4.2水处理:加工用水经二氧化氯发生器处理,发生器显示浓度为128.8g/h,未梢水余氯为0.1-0.3PPM,水处理操作见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4.3水的检测:

4.3.1每年生产前由卫生防疫部门对加工用水进行全项目检测,水质须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后每半年检测一次。

4.3.2 厂内水的检测

4.3.2.1由质检科负责监控水质的安全,必须专人检测,做好记录

4.3.2.2化验室每日对水的余氯负责检测。如发现测定结果与设定值有偏差,要及时汇报,并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

4.3.2.3具体操作见水管末梢水样的采集及检测规程

4.3.2.4检测方法:

a.微生物的检测:采用GB5750-85修订版标准进行。

b.余氯的检测:采用GB5750-85修订版标准, 或采用公司和水处理设备配套的LOVIBOND比较仪

4.4水的网络分布

4.4.1将所有的出水口(水龙头)统一编号,并在供水网络图中标明。

4.4.2水工定期对供水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质检科每月对加工用水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有交叉污染现象并正确记录。

4.4.3车间内进水为不锈钢的龙头,排水不直接排放地面,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排水沟(排水口有U型/S型的存水弯)。

4.4.4废水由高清洁作业区流向低清洁作业区。

4.4.5与外界相连的排水出口处有防虫、防鼠装置。

4.4.6污水的处理,所有排放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4.5防止水的回流

供水系统总阀以及有可能产生虹吸回流的出水口均装有防止回流的设施。

4.6冷却水

4.6.1采用氟里昂机组与洁区内冷却池相连制造冷却水

4.6.2每次使用前、后按洁区场地、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进行清洗消毒。

4.7加盖密封式水塔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具体操作见水塔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5.相关记录及保存

5.1相关记录

a.水质的检测报告

b.微生物检测记录

c.余氯检测记录

d.水处理装置运行记录

e.抽样记录

f.水网络分布图

g.水塔清洗消毒记录

h.洁区场地、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

5.2记录保存:所有记录必须存档二年。

二、食品接触面卫生操作规范

1.目的

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设施、工器具、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采用无毒、淡色、不吸水、不易破碎、表面光滑不会造成产品污染的材料制成,这些接触面不生锈、不脱落、耐腐蚀,设计时充分考虑易清洁、便于拆装和清洗消毒。适时对接触食品的设备、设施、工器具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确保食品接触面的卫生,避免污染食品。

2.职责

由加工车间和动力科共同负责实施,质检科负责检查。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与食品能接触的设备、设施、工器具的设计购买、建造、安装的控制和清洁、消毒的卫生控制。

4.作业要求:

4.1食品接触面的材料及结构

4.1.1清洗、漂烫、冷却、设备、操作台等不锈钢制成,表面光滑。

4.1.2周转箱、漂烫筐采用无毒硬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

4.1.3传送带、输送带由不锈钢或无毒橡胶材料制成。

4.1.4门窗由铝合金制成,天花板采用淡色PVC材料制成,墙壁采用白色瓷砖贴制,墙角、地角、顶角都有弧度,地面为水磨石。并有适当坡度,保证不积水。车间内所有照明灯具有防爆装置。

4.1.5生产区所有设备、设施和工用器具在设计安装上都便于拆装、清洗消毒,无卫生死角,无锈蚀现象,无竹木器具。

4.1.6 车间空调出风口为尼龙布套,冷风机吸风口都采用铝合金百页楹遮挡灰尘,缓冲风速和风向。

4.1.7生产区所有设备、设施和工用器具按《设备、设施维护与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2.1清洗消毒人员根据《清洗消毒工作计划》规定,按照各有关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对各类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设施、工用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4.2.2车间质检员在每天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对清洗消毒情况进行检查,立即清除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于每日清洁消毒审查表中。各类设备、设施和工用器具的清洁消毒情况符合卫生要求后,才能开始生产和使用。

4.3清洗消毒工作计划(速冻蔬菜)

对象清洗消毒频率责任单位清洗消毒方法

收购、前整理场地的墙面、地面、分级筛、跳豆机、去壳机、拣豆输送线、提升机、水槽、工作台、刀模具、刀板、剪刀、清洗池、塑料筐等每日加工前一次蔬菜分厂收购、前整理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每日加工间歇一次

每日加工结束后一次

漂烫间墙面、地面、提升机、漂烫机、周转筐等每日加工前一次

每日加工间歇一次蔬菜分厂漂烫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每日生产结束后一次

洁区内冷却间、速冻机间、内包装间、更衣室、换鞋间、洗手消毒间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

台、冷却池、输送带、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滑槽、振动筛、甩水机、金属探测仪、容器、周转筐等每日加工前一次蔬菜分厂洁区场地、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生产加工中每间隔4小时一次

每日生产结束后一次

外包装间墙面、地面、工作台每日生产结束后一次蔬菜分厂外包装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冷藏库每年一次冷库冷藏库消毒作业指导书

速冻机每日生产前一次蔬菜分厂速冻机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每日生产结束后一次

水塔生产期间每季度一次动力科水塔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工作服、帽、口罩等每日一次办公室清洗加工车间消毒工作服、口罩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运输车辆及工具装货前、缷货后各一次蔬菜分厂或车主运输车辆及工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卫生间每天一次以上公司清洁工厂区公共厕所管理规定

人员每进入车间蔬菜分厂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4.4相关文件

4.4.1收购前整理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2冷藏库消毒作业指导书

4.4.3外包装间等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4运输车辆及工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5速冻机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6漂烫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7洁区场地、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8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4.4.9水塔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4.10工作服、口罩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4.5相关记录

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执行、检查记录

每日清洁消毒审查表

三、防止交叉污染

1.目的:避免产品在生产中受到污染,确保产品的卫生。

2.职责:由生产车间负责。

3.适用范围:适用于整个车间的布局,加工、人流和物流。

4.作业要求:

4.1制订合理的工艺流程,生、熟制品彻底隔离,整个加工作业区做到布局和流程科学合理。

4.2从原料接收到产品入库,根据产品特性和加工要求的区别对加工区域进行合理分隔,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三区之间有效隔离,不同区域的人员使用不同的更衣室.

不同清洁度区域的员工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服,一般作业区用兰色工作衣,准清洁作业区用黄色工作衣,清洁作业区用白色工作衣,严禁串岗。

4.3不同清洁度区域的工器具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一般作业区用蓝色塑料周转箱,清洁作业区用白色塑料周转箱或用不同形狀的塑料周转箱。

4.4生产作业区内人员与物料分流,互不交叉

4.5生产区对外开启的门口装有防蝇虫的塑料门帘,能够开启的窗装有纱窗。

4.6加工车间内的下脚料存放于塑料筐中,其内容物不得超过存放容器4/5,由专人收集,倒入下脚料暂存间,并及时将积存的下脚料清理运输出厂。

4.7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产品由专人捡入红色容器内,加工人员的手一旦被污染,必须到指定的洗手消毒池内清洗消毒。

4.8人员每进入生产车间,工作鞋在鞋消毒池中浸泡2分钟以上,鞋消毒池有效氯浓度为200PPM。

4.9工作服(帽)、口罩的清洗消毒按工作服、口罩洗涤、消毒作业指导书执行。

4.10加工人员在进入换鞋间换鞋后,先用水冲洗,后用皂液洗手,再用水冲洗。

4.11加工人员在更衣后,先将双手浸入含有效氯浓度为50ppm的消毒液中浸泡2分钟以上,用水冲洗。

4.12如有容易造成手外伤的工序,操作人员应戴清洁卫生的手套。

4.13个人卫生的保持

4.13.1进出车间人员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4.13.2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不留长发。

4.13.3进入车间不佩戴珠宝饰品或其它饰物。

4.13.4与加工无关的物品不带入车间。

4.13.5进入车间人员不得吸烟,吃零食或有妨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4.13.6进入车间人员先换胶鞋、洗手、戴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再进行手消毒、鞋消毒。穿戴必须整齐并符合卫生要求,工作服、帽、口罩、鞋必须保持清洁完好。

4.14监督检查:由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督每个员工的清洗、消毒,对未经清洗消毒或不符合清洗、消毒程序要求的不予进入车间。每月抽8-10个员工的手进行擦拭检测微生物。

5.相关文件

5.1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5.2工作服、口罩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6.相关记录

6.1洗衣房工作记录

6.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检查记录

6.3加工过程中人员出入车间台帐

6.4生产车间有效氯消毒液检测记录

四、人员的健康要求

1.目的:防止带菌或患疾病的人员进入生产岗位,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2.职责:办公室组织员工(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人员)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保证持有健康证的人员上岗工作并负责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工作。

3.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人员的健康管理。

4.作业要求:

4.1体检:每年生产前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所有的加工管理人员到当地的县以上卫生防疫站接受健康体检,确认无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或带菌者方可录用,新进的员工,必须在生产前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录用。

4.2卫生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4.2.1经体检合格后的员工在生产前须参加由地方卫生主管机构主办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

4.2.2厂方组织体检合格并取得健康证的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首先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对工人进行培训。同时根据公司制订的SSOP文本进行培训。

4.3手、或裸露皮肤处有外伤及渗出性皮炎、湿疹等不能进入车间参与生产和管理。

4.4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员工身体不适,可疑患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或症状、手破伤等情况,应立即向上报告并调离其岗位,并通知生产管理人员,做好记录。

4.5患外伤或患病职工,必须到指定的医院就诊,所用药物不得对食品造成污染。

4.6生产时生产区入口处有专人监督进出人员卫生及有无患病迹象,一旦发现有或可能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人员,不准进入车间,直到状况改善或有医生证明方可重返工作岗位

5.相关记录

5.1员工的健康证

5.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检查记录

5.3人员培训记录

5.4体检人员一览表

五、洗手、消毒及卫生间设施的清洁与维护

1.目的:确保洗手消毒及卫生间设施的清洁并处于完好的状态。

2.职责:由管道工、消毒员、卫生监督员负责。

3.适用范围:适用于洗手、消毒、卫生间设施的清洁与维护。

4.操作要求:

4.1洗手消毒设施

4.1.1生产区及厂区内适当位置都配置了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洗手、手消毒及卫生设施。

4.1.2洗手龙头使用感应式龙头或非手动关闭的龙头,管道工每日检查洗手龙头,确保洗手龙头能正常使用。

4.1.3车间入口处设有手消毒槽(有效氯含量50ppm左右)、脚底消毒池(有效氯含量200ppm左右)。

4.1.4 每日对洗手、消毒设施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打扫、清理,保证其处于清洁状态。

4.2卫生间设施:

4.2.1卫生间设施清洁、齐全、方便,满足卫生要求。

4.2.2 卫生间采用水冲式便池,设冲水装置,污水排放畅通。管道工负责冲水装置的检查和维护。

4.2.3卫生间有防虫、蝇、鼠设施,并有洗手、干手设施。

4.2.4每日生产结束后,消毒员用杀菌洁厕液洗便池,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用200ppm有效氯消毒水刷洗地面,再用水冲洗墙面和地面。

5. 相关记录:

每日清洁消毒审查表。

六、防止掺杂物污染

1.目的:防止掺杂物污染产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

2.职责:由卫生监督员负责。

3.适用范围:适用于润滑剂、燃料、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冷凝水、涂料、铁锈等其它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掺杂物污染。

4.作业要求:

4.1对允许入厂的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化学物品进行标识,存放在专门的库内,在专用房间配制杀虫剂、消毒剂。防止掺杂物污染厂区、车间、储存库、加工设施、设备、原料、辅料等。

4.2生产区内所有生产设备的传动部位都设有防护装置,维修工维修保养设备设施时,需将维护的设备运离生产流水线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润滑油等油渍污染产品,维修完毕后,必须将该区域和设备彻底清洗消毒达到卫生要求后才能使用。

4.3凡是跌落地面的产品单独存放,作饲料处理,被消毒剂、清洁剂或其它有害物品污染的产品作销毁处理。

4.4漂烫车间设置足够的通风排气设施,防止产生冷凝水污染产品。冷却间、包装间的天花板吊顶采用弧形或有斜度,预防冷凝水滑落到产品和内包装材料上。

4.5生产区所有的电子灭菌灯、日光灯等照明灯具都带有防护罩,防止爆裂后的玻璃碎片污染产品。

4.6所有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时,以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严防清洁剂、消毒剂溶液污染或飞溅到产品中。

4.7生产作业区地坪保持无积水,加工中排放的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中,下水道排水畅通,确保无废(污)水飞溅入产品的隐患。

4.8每天生产前车间质检员对加工车间的环境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天花板上的涂料有无脱落,有无冷凝水,加工设备有无生锈和油污,清洁剂和消毒剂存放是否安全,工器具清洗消毒后有无残留污染等,及时消除存在的问题。

5.记录:所有掺杂物的控制记录于每日消毒审查表中。

七、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存储、使用

1.目的:防止有毒化合物污染产品。

2.职责:由卫生监督员药品保管员负责。

3.适用范围:所有的有毒化合物。

4.作业要求:

4.1制订并公布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4.2购置、使用的有毒化合物应当有供货商担保或证明书。

4.3对清洁剂、消毒剂和杀虫剂进行标识、登记,列明名称、毒性、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注意事项等。有毒化合物存放在远离生产区的专用库内,领用应有记录。

4.4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必须由专人使用,不能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和包装材料。

4.5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制

4.5.1本公司使用的次氯酸钠含10%左右的有效氯。

4.5.2进厂的次氯酸钠先检查其合格证,后由化验室采样检测其有效氯的含量。

4.5.3消毒剂存放于配药间。

4.5.4配药间由专人负责,按SSOP中的规定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

4.5.5消毒液的检测,见消毒液检测作业指导书。

5.相关记录

5.1有毒化合物领用记录

5.2次氯酸钠消毒液配制记录

5.3次氯酸钠检测记录。

八、包装材料及辅料的控制

1.目的:确保所有的包装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清洁卫生,避免污染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2.职责:经营部负责到合格供方采购,质检科负责包装材料和辅料验证,仓库保管员负责包装材料和辅料接收、储存和发放。

3.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的内外包装材料及辅料的卫生控制。

4.作业要求:

4.1外包装应来自由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的加工厂,每批外包装须有CIQ签发的纸箱性能合格单,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保证清洁。

4.2质检员凭纸箱性能合格单,验收质量。合格后通知仓库保管员接收,并办理入库手续。

4.3内包装应来自卫生防疫部门认可的加工厂,生产内包装的企业必须提供a.卫生许可证复印件;b.产品合格证,质检员凭两证验收质量,化验室同时抽样,进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内、外包装进厂验收记录,保管员凭包装物料验收记录等手续,办理入库手续。

4.4内、外包装实行专库存放,存放时应离地离墙,上部用防尘布遮盖,以防灰尘污染。

4.5 生产用的各种辅料,凭供货商的合格证或官方的合格证书,经质检科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填写辅料验收记录,存放于专用库房,并予以标识,以免领用混淆。超过保质期的辅料不得用于生产。

5.相关记录:

a.供货商或官方的合格证书

b.内、外包装验收记录

c.辅料验收记录

d.化验室的微生物检测记录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ZHONGPIN FOOD TZP/TZ-SSOP 泰州众品食业有限公司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版本号:A/0 编制:HACCP小组 审核人: 批准人: 2012-01-01发布2012-01-05实施

目录 1.前言------------------------------------------------------------3 2.SSOP的组织机构及职责-------------------------------------------4 3.执行SSOP的规范说明---------------------------------------------6 4.SSOP-01水的安全性----------------------------------------------7 5.SSOP-0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9 6.SSOP-03防止外部污染--------------------------------------------14 7.SSOP-04害虫的清除----------------------------------------------16 8.SSOP-05防止交叉污染--------------------------------------------18 9.SSOP-06员工健康状况的控制--------------------------------------22 10.SSOP-07手的清洗消毒和厕所设施的维护---------------------------25 11.SSOP-08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26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

目录表 目录页-----------------------------------------------------------------------------------------0 文件批准页-----------------------------------------------------------------------------------1 1.目的------------------------------------------------------------------------------------------2 2.范围------------------------------------------------------------------------------------------2 3.职责------------------------------------------------------------------------------------------2 4.程序------------------------------------------------------------------------------------------2 4.1加工用水的安全-----------------------------------------------------------------------------------------2 4.2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2 4.3防止交叉污染--------------------------------------------------------------------------------------------3 4.4卫生设施的维护-----------------------------------------------------------------------------------------4 4.5防止掺杂物污染-----------------------------------------------------------------------------------------5 4.6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储存及使用--------------------------------------------------------------------5 4.7加工人员健康状况的控制-----------------------------------------------------------------------------5 4.8虫害的去除-----------------------------------------------------------------------------------------------6

SSOP卫生操作规范

S S O P卫生操作规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广东食品有限公司 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A-0 编制:_食品安全小组 审核:__ 批准: 日期: 颁布实施令 1本公司制定的卫生操作标准SSOP是为了达到GMP,ISO22000,及QS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加工的产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它也是一个强制性的文件。 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性,从①用水的安全性; ②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③防止交叉污染; ④洗手、消毒和卫生设施维护 ⑤防止污染物污染; ⑥有毒化合物储存、管理和使用; ⑦员工健康和个人卫生 ⑧虫害的控制 这8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SSOP程序文件,该文件的执行主要由加工车间负责实施,品管部负责监督。

2版序控制 1.文件编号:LS/FSMS-SSOP-001~020 2.文件版序:第A-0版第A-1版 3.编制人/时间: 4.审核人/时间: 5.批准人/时间: 6.文件发布日期: 7.文件实施日期: 8.文件管理部门:行政部 3监控记录 1.《水质检测记录表》 2.《每日卫生检查表》 3.《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 4.《地面、墙壁消毒记录》 5.《员工体检统计表》 6.《车间卫生检查表》 7.《消毒水浓度检测记录》8.《个人卫生检查记录表》 9.《灭鼠记录表》10.《有毒有害物品一览表》 11.《消毒剂配制记录》12.《洗手池、地漏清洁记录》 13.《灭蝇灯检查记录表》14.《空气落菌及表面涂抹试验记录表》 SSOP—01用水的安全性 1目的:在加工过程当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水,清洁用水。其水源要卫生安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水源:公司全部使用自来水。 控制和监测: 1)公司的生产用水为自来水,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1次对我公司生产用水抽检进行全项目检测,水质检测结果要求:细菌总数小于100个/ml,大肠菌群MPN<3/1000ml,PH值介于至之间,余氯浓度大于. 纠正措施:

SSOP卫生标准操作试题

S S O P卫生标准操作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 S O P)培训试题姓名:部门:得分: 一、选择题 1食品加工企业制定ssop计划,首先要考虑那个元素() A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要求 B水或冰的卫生要求 C员工健康 D交叉污染的防止 2、以下哪些不属于生产车间对外口应设置防虫害措施() A风帘 B暗室 C翻水弯 D 挡水板 3、员工洗手的消毒液一般情况应多长时间检测一次()。上班高峰() A 30min B 60min C 45min D 50min 4、食品生产企业,人流、水流和气流的方向是() A从高密度区到低密度区 B从高气流区到低气流区 C从高污染区到低污染区 D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5、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 加工前要洗手消毒,离开车间可不用 B皮肤病患者穿好工作服可以正常工作 C车间中的冷凝水无可避免只能减少 D内外包装材料应该要分开存放 6、以下哪项材料不属于避免食品接触材料() A 竹木材料 B塑料 C铸铁材料 D黄铜 7、凡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都必须进行()体检。 A 一次/年 B一次/半年 C一次/三个月 D一次/月 8、以下哪项不属于食品的直接接触面()

A工作服 B 包装间传送带 C内包装物料 D蓄水池 9、工作服应该用专用洗衣房清洗()工作服要分开清洗。 A不同食品区域 B不同加工区域 C不同湿度区域 D不同清洁区域 10、以下哪项属于食品交叉感染() A装过化学物质的容器再装食品 B流感病毒的传染 C饼干放进冰箱后变软 D切完大蒜的刀再切鸡肉一股蒜味 二、判断题 1、食品接触面可分为直接接触面和间接接触面,两者是固定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能混淆。() 2、清洁剂与对象接触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清洁对象表面擦的越干净,水中Ca2+、Mg2+越高,清洁效果越好。() 3、车间空气消毒一般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 4、厕所的位置应设在卫生设施区域内并尽可能离作业区近一些,方便员工。 () 5、消毒效果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pH、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有关() 6、使用自供水与城市供水的实验室监测的频率一样,每月一次进行微生物检测。() 7、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竹木器具,所以一般不推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木质器具。() 8、有毒化学物的监测区域主要包括食品接触面、包装材料、加工过程和包含在成品内的辅料。() 9、加工食品的员工如果携带致病菌应禁止接触食品,如果症状轻微没有表现出来就不用禁止。() 10、水样监测取样时应该先对出水口进行消毒,放水5min后取样做检测。()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月日

目录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第一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DOC)

第一章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第二节卫生监控与记录 第三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操作记录的编制 第四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与记录示例(略) 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食品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制定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以SSOP文件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SSOP至少包括8项内容: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 3、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 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8、虫害的防治 水(冰)的安全 食品加工中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生产中要重点保证: 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 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 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关联 一、水(冰)的安全 水源 标准 水的处理 监控 供水设施 废水的排放 生产用冰 纠偏及纪录 水的作用 产品组成 传送或运输产品 清洗产品 清洗消毒设施、工器具、容器和设备

制冰及镀冰衣 饮用 水源 水源: 城市供水 安全、优质、可靠 防止交叉连接、压力回流、虹吸管回流 自供水 井水 深度、周围环境(粪池、垃圾掩埋场) 水井内壁破坏 江湖水 上游不得有:化工厂、造纸厂、医院和城镇居民生活区等污染排放源 两种供水系统并存 水的安全(包括冰) 水的贮存 水塔 蓄水池 储水罐 清洗和消毒:方法、次数和记录 安全 水的安全(包括冰) 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水源,工厂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主要有: 加氯处理 至少20分种 余氯浓度为0.05 --- 0.3 ppm(国标) 加氯消毒(氯气、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 常氯消毒:1-3mg/L, 30分钟,0.5-1ppm 超氯消毒:10倍于常氯,1-5ppm(严重污染) 水的处理 折点消毒: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利:当原水受严重污染,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弊: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氯生成三卤甲烷,必须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生产加工用水的要求

SSOP卫生操作规范

广东食品有限公司 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A-0 编制:_食品安全小组 审核: __ 批准: 日期:

颁布实施令 1本公司制定的卫生操作标准SSOP是为了达到GMP,ISO22000,及QS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加工的产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它也是一个强制性的文件。 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性,从①用水的安全性; ②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③防止交叉污染; ④洗手、消毒和卫生设施维护 ⑤防止污染物污染; ⑥有毒化合物储存、管理和使用; ⑦员工健康和个人卫生 ⑧虫害的控制 这8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SSOP程序文件,该文件的执行主要由加工车间负责实施,品管部负责监督。 2 版序控制 1.文件编号:LS/FSMS-SSOP-001~020 2.文件版序:第A-0版第A-1版 3.编制人/时间: 4.审核人/时间: 5.批准人/时间: 6.文件发布日期: 7.文件实施日期: 8.文件管理部门:行政部 3 监控记录 1. 《水质检测记录表》 2. 《每日卫生检查表》 3. 《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 4. 《地面、墙壁消毒记录》 5. 《员工体检统计表》 6. 《车间卫生检查表》 7. 《消毒水浓度检测记录》 8. 《个人卫生检查记录表》 9. 《灭鼠记录表》 10.《有毒有害物品一览表》 11.《消毒剂配制记录》 12.《洗手池、地漏清洁记录》 13. 《灭蝇灯检查记录表》 14. 《空气落菌及表面涂抹试验记录表》

SSOP—01用水的安全性 1 目的:在加工过程当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水,清洁用水。其水源要卫生安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1.1水源:公司全部使用自来水。 1.2控制和监测: 1)公司的生产用水为自来水,符合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1次对我公司生产用水抽检进行全项目检测,水质检测结果要求:细菌总数小于100个/ml,大肠菌群MPN<3/1000ml,PH值介于6.5至8.5之间,余氯浓度大于0.05ppm. 1.3纠正措施: 1)在自来水系统损坏时,公司加工车间停止生产。对在这段时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只有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时,才恢复生产; 2)如有必要,应对水管系统采取纠正措施,并且只有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时,才恢复生产; 注:本公司暂不存在生产用水,故只需对生活用水/清洗用水进行管制。 1.4记录: 《水质检测报告》

医院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卫生指征 (一)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 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 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 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 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

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手卫生方法 (一) 洗手: 1. 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 涂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 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 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 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 6. 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二) 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务人员手卫生SOP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 (一)基本要求 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 3.如厕之后,应洗手。 4.其他情况应首选卫生手消毒。 5、洗手方法见洗手池上方的图示,动作熟练,步骤到位。 (三)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 三、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四、手卫生促进策略 1.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2.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和指征。 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监测、反馈。 4.鼓励患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医疗机构的手卫生。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内容 SSOP至少包括8项内容: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8、虫害的防治 SSOP文本是: 描述在工厂中使用的卫生程序; 提供这些卫生程序的时间计划; 提供一个支持日常监测计划的基础; 鼓励提前做好计划,以保证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辩别趋势,防止同样问题再次发生; 确保每个人,从管理层到生产工人都理解卫生(概念); 为雇员提供一种连续培训的工具; 显示对买方和检查人员的承诺,以及 引导厂内的卫生操作和状况得以完善提高。 (一)水(冰)的安全 生产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食品加工厂应有充足供应的水源。对于任何食品的加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的安全。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

触用水(冰)来源与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 叉污染问题。 水源 使用城市公共用水,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使用自备水源要考虑: 井水——周围环境、井深度、污水等因素对水的污染 海水——周围环境、季节变化、污水排放等因素对水的污染 对两种供水系统并存的企业采用不同颜色管道,防止生产用 水与非生产用水混淆。 标准 国家饮用水标准 GB5749-85 35项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 37℃培养 大肠菌群<3个/ml 致病菌不得检出 游离余氯:水管末端不低于 0.05ppm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软饮料用水的质量标准为GB1079-89 欧盟指标:80/778/EEC 62项 细菌总数<10个/ml 37℃培养48 小时 <100个 /ml 22℃培养72小时 总大肠菌群MPN<1/100ml 粪大肠菌群MPN<1/100ml 粪链球菌 MPN<1/100ml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OP)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卫生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 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手卫生方法 (一)洗手: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 6.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二) 手消毒 1、取液:取足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3、揉搓:用“七步洗手法”搓揉双手直至干燥。 (三)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等,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3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SSOP) 文件编号:WI-SSOP-1~11 文件版本: 1/0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况: 分发号: 生效日期: 目录 1.其内容由以下系列文件组成: 01、《水的安全性》; 02、《食品接触的表面的卫生和清洁》; 03、《防止交叉污染》;

04、《手的清洗与消毒及卫生设施的维护》; 05、《防止食品被掺杂》; 06、《有毒化学物品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07、《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08、《虫害的防治》; 09、《环境卫生》; 10、《检验检测卫生》; 在实施过程中,配有记录、有检查,如果实施不力还要进行纠偏。 1目的:确保生产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规定的要求。 2.职责:生产部负责提供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规定的要求的水,质检部负责监督检查。 3.程序 3.1生产部内的用水取自来水公司;公司自备一个贮水罐,贮水量为40立方米,每年清洗两次。第一次在3月份生产之前进行清洗消毒;第二次在下一年8月进

行清洗消毒。每次清洗结束后都要由质检部QC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然后注满水并 抽取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鉴定,以评定清洗消毒效果。 在自备贮水池上定期加入一定量的消毒灵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使用自 备水前必须抽取水样进行PH、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测定,以确保是否 符合加工用水要求。 每年二次两取水样送砚山县疾病控制中心按《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进行全项目分析。 监测频率:每次消毒后/加工前/每年二次。 监测部门:质检部。 3.2供水系统:公司内自主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具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和污水 排放分布图,使用的管材为PVC管。车间水龙头进行连续编号,不同用途的水管 用标识加以区分。管道设计安装时做到了防止冷凝水下滴污染裸漏的半成品,同 时还做到了防止自来水管和污水管的交叉污染;水管管口离水面距离2倍于水管 直径且水管管道有一个存水弯用以防止水的倒流。洗手消毒的水龙头为非手动开 关;生产用软水管均为食品级材料制成。生产部每半年检查一次供水系统,确保 管道无破裂,并拆除不需要的及末端堵塞的管道。处理后的污水在排放时符合国 家环保部门的规定和防疫要求;车间地面有1/100的斜坡,地沟有大于3/100的 斜坡,废水排放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 监测频率:每年二次或水管系统进行安装、维修、改装时。 监测部门:质检部。 3.3由本公司实验室依据水龙头编号,编制取样计划,每天对总出水口及选定的水 龙头进行一次余氯和PH测定。每月进行一次大肠菌群分析。并执行GB5749—1985 的规定,每次生产前对生产用水进行感官检测。 监测频率:每天一次/每月一次。 监测部门:质检部 3.4车间水龙头及管道已安装防吸虹装置。 监控频率:每月一次。 第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作者:————————————————————————————————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编号:ehbh-czgc-sws 版次:3 操作规范生效日期:2011.5.1 第1页共4页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手卫生不规范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传播途径,故手卫生规范对医院感染控制极其重要。根据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要求和我院的临床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配备手卫生设施 (一)洗手设施: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内镜室、导管室、门诊等重点部门以及病房治疗室和各诊疗科室采用感应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皂液: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按压式液体皂,避免使用分装液体皂。 (三)配备洗手后的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重点科室及部门必须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共用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 (三)配备足量的快速手消毒剂:手消毒剂应使用一次性包装,治疗车上、各病房门口、ICU 病人床旁必须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不便于洗手的地方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手卫生方法分类 (一)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二)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三)外科洗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三、手卫生具体要求 (一)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可见污物,或被蛋白性物质污染,或有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的明显痕迹时,应用皂液和水或抗菌皂液和水洗手; 2 、如果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建议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清洁双手代替洗手。 (二)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6、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洗手。 (三)洗手流程:普通(抗菌)皂液+流动水 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淋湿 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 手背沿 指缝相 互揉 搓,交 换进行 掌心相 对,双 手交叉 指缝相 互揉搓 右手握 住左手 大拇指 旋转揉 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 使关节在 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 搓,交换 进行 将五个手 指尖并拢 放在另一 手掌心旋 转揉搓, 交换进行 必要 时增 加对 手腕 的清 洗

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1、水和冰的安全 2、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 3、防止交叉污染 4、操作人员洗手、手消毒和卫生间设备的维护 5、防止外部污染 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存和使用 7、员工健康状况的控制 8、预防和清除鼠害、虫害 1、水和冰的安全 生产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 计划,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来源与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叉污染问题。 (1)食品加工厂必须采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对于自备水源,要考虑水井周围环境、井深度,污水等因素的影响。对两种供水系统并存的企业采用不同颜色管道,防止生产用水与非生产用水混淆。对贮水设备(水塔、储水池、蓄水罐等)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无论是城市供水还是自备水源都必须有效地加以控制,有合格的证明后方可使用。 (2)对于公共供水系统必须提供供水网络图,并清楚标明出水口编号和管道区分标记。合理地设计供水、废水和污水管道,防止饮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及虹吸倒流造成的交叉污染。检查时,水和下水道应追踪至交叉污染区和管道死水区域。 (3)水管龙头要有真空排气阀、水管离水面两倍于水管直径或有其他阻止回流装置保护以避免产生负压脏水被回吸入饮用水中。 (4)要定期对大肠菌群和其他影响水质的成分进行分析。企业至少每月1次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天对水的PH值和余氯进行监测,当地主管部门对水的全项目的监测报告每年2次。水的监测取样,每次必须包括总的出水口,一年内做完所有的出水口。 (5)对于废水排放,要求地面有一定坡度易于排水,加工用水、台案或清洗消毒池的水不能直接流到地面,地沟(明沟、暗沟)要加篦子(易于清洗、不生锈),水流向要从清洁区到非清洁区,与外界接口要防异味、防蚊蝇。 (6)当冰与食品或食品表面相接触时,制冰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制冰设备卫生、无毒、不生锈,储存、运输和存放的容器卫生、无毒、不生锈。制冰机内部应检验以确保清

1人员清洁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1.消毒剂配制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消毒剂的配制、使用,确保消毒剂的正确使用,防止生产区内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消毒剂的配制、使用。 3. 责任:消毒剂配制人员、车间工艺员、QA检查员 4. 内容: 4.1 配方 4.1.1 采用稀释法配制,其公式为:CV=C1V1 式中:C:浓溶液的浓度;V:浓溶液的体积;C1:配制溶液的浓度;V1:配制溶液的体积 4.1.2 0.1%新洁尔灭:取5%新洁尔灭10ml,加水至500ml。 4.1.3 75%乙醇:取95%乙醇395ml,加水至500ml。 4.1.4 84消毒液:取84消毒液10ml,加水至1000ml。 4.2 配制 4.2.1 洗净配制容器及量具。 4.2.2 用量筒量取配方量的消毒剂,置配制容器里。 4.2.3 加水至全量混合均匀。 4.2.4 填写好品名、浓度、配制人、配制时间贴于容器上,容器应密闭,并存放于消毒剂存放柜内,做好配制记录。 4.2.5 如用量较多,按上述比例,增量配制。 4.2.6 在指定地点配制消毒剂,避免造成污染。 4.2.7 配制腐蚀性消毒剂应戴乳胶手套,防止危害发生。 4.3 使用 4.3.1 一次配制的消毒剂应在24小时内使用完。 4.3.2 地漏的消毒:0.1%新洁尔灭,84消毒液(1∶100)。 4.3.3 手消毒:0.1%新洁尔灭,75%乙醇。 4.3.4 设备消毒:0.1%新洁尔灭,75%乙醇,84消毒液(1∶100)。 4.3.5 以上消毒剂使用应每二月更换一次。 2. 人员进出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人员进出生产区的更衣、更鞋的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厂所有进出生产区的人员的更衣操作。 3. 责任:所有进出生产区的人员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规范文件

1 水的安全 1.1水质要求 1.1.1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2006的规定? 1.1.2 目测水质,应清澈,无混浊? 1.1.4当发现水质混浊发黄,应立即停止用水,并迅速与自来水 公司联系,要求采取措施,待问题解决,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恢 复用水? 1.1.5从生产车间的三个供水口取水样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总大肠菌群≤3个/L? 1.1.6质检部每年两次将水样送至宿州市质量监督机构对水质进行全性能测定? 1.2防止水的污染 1.2.1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送水管道应分离,互相没有交叉和渗 透,生产部对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出水口进行明显标识? 1.2.2保证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没有交叉污染,并有一定的间隔 距离至少在3米以上? 1.2.3生产部按设备维修保养年度计划,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水质安全卫生? 1.2.4生产部每月对供水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管道末端堵塞?管道破裂?水泵失灵以及虹吸倒流现象的发生? 1.2.5生产用水必须通过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的滤芯每两个月更 换一次? 1.2.6车间内软水管不能拖在地面,软水管出水口不能放在地面 上? 1.3废水排放 1.3.1车间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易于排水? 1.3.2车间内下水道采用明沟加不锈钢篦子,下水道出口处有防

异味?防蚊蝇?防鼠装置? 1.3.3水的流向应为清洁区到非清洁区? 1.3.4对污水的处理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符合防疫要求? 1.4 监督检查 1.4.1 车间生产班组每班加工前检查水质,发现水质混浊,发黄应停止用水,并向生产部和质检部报告,待供水系统修 理好,水质检测合格方可进行生产? 1.4.2质检部每周对出水口进行余氯测定,每月进行微生物 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每年两次送市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全性能检测,并保留好检测报告? 2 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 2.1总体要求 2.1.1食品接触表面包括: a.直接接触:加工设备?工器具?加工台案?加工人员的手或手套?工作服?包装材料等; b.间接接触:原材料?车间环境?运输车辆等? 2.1.2按照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改进,并对设施?设备的维护状况实施监督检查? 2.1.3生产加工用工器具?盛器?机械设备的材料均为耐腐蚀? 不生锈?不吸水?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严禁使用竹木或纤维等制作?不便于清洗消毒制成的加工用器具? 2.1.2设备安装要便于清洗,表面结构光滑,浅色,易于识别表 面残留物,设备夹杂食品残渣易于清除? 2.1.5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首先必须进行彻底清洗,除 去表面残留物,然后用消毒液或82℃以上的热水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后,必须再用清水冲洗,将消毒剂冲洗干净?

SSOP卫生标准操作试题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一、选择题 1食品加工企业制定ssop计划,首先要考虑那个元素() A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要求 B水或冰的卫生要求 C员工健康 D交叉污染的防止 2、以下哪些不属于生产车间对外口应设置防虫害措施() A风帘 B暗室 C翻水弯 D 挡水板 3、员工洗手的消毒液一般情况应多长时间检测一次()。上班高峰() A 30min B 60min C 45min D 50min 4、食品生产企业,人流、水流和气流的方向是() A从高密度区到低密度区 B从高气流区到低气流区 C从高污染区到低污染区 D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5、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 加工前要洗手消毒,离开车间可不用 B皮肤病患者穿好工作服可以正常工作 C车间中的冷凝水无可避免只能减少 D内外包装材料应该要分开存放 6、以下哪项材料不属于避免食品接触材料() A 竹木材料 B塑料 C铸铁材料 D黄铜 7、凡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都必须进行()体检。 A 一次/年 B一次/半年 C一次/三个月 D一次/月 8、以下哪项不属于食品的直接接触面() A工作服 B 包装间传送带 C内包装物料 D蓄水池 9、工作服应该用专用洗衣房清洗()工作服要分开清洗。 A不同食品区域 B不同加工区域 C不同湿度区域 D不同清洁区域

10、以下哪项属于食品交叉感染() A装过化学物质的容器再装食品 B流感病毒的传染 C饼干放进冰箱后变软 D切完大蒜的刀再切鸡肉一股蒜味 二、判断题 1、食品接触面可分为直接接触面和间接接触面,两者是固定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能混淆。() 2、清洁剂与对象接触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清洁对象表面擦的越干净,水中Ca2+、Mg2+越高,清洁效果越好。() 3、车间空气消毒一般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 4、厕所的位置应设在卫生设施区域内并尽可能离作业区近一些,方便员工。() 5、消毒效果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pH、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有关() 6、使用自供水与城市供水的实验室监测的频率一样,每月一次进行微生物检测。() 7、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竹木器具,所以一般不推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木质器具。() 8、有毒化学物的监测区域主要包括食品接触面、包装材料、加工过程和包含在成品内的辅料。() 9、加工食品的员工如果携带致病菌应禁止接触食品,如果症状轻微没有表现出来就不用禁止。() 10、水样监测取样时应该先对出水口进行消毒,放水5min后取样做检测。() 三、填空题 1、食品加工用水最常用的水源是 ,该水源监测应每年次。 2、食品加工厂的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水源和符合。 3、食品接触面的和是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基础。 4、外部污染的原因有、和。 四、问答题 1、入车间洗手程序 2、食品交叉感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第三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一、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概况 ?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内容 ?三、卫生监控与记录 ?四、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编写 案例:冷鲜猪肉细菌总数超标 ?什么是冷鲜肉: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后屠宰的畜禽胴体, ?迅速冷却到0-4℃,24h内, ?加工、运输、零售中保持低温。 ?优点:质地好;营养损失少;安全卫生 质量事件 ?顾客在某大型超市购买冷鲜肉放入4 ℃冰箱中保存1天后,发现猪肉出现异味,并且表面发黏,经过检测猪肉细菌数达到2.15×106cfu/g。 ?NY/T632-2002《冷却猪肉》猪肉细菌总数≤1×106cfu/g,7d。

调查分析 ?生猪收购→淋浴→麻电→放血→剥皮→ 去内脏→劈半称重→分割剔骨→冷却→ 排酸→检验→运输→销售 整改措施 ? 1 严格监控销售和储存温度,小于4 ℃ ? 2 控制销售和贮存环节的卫生:刀具,案板 ?案板清洗程序: 清除→冲洗→清洁剂刷洗→后冲洗→84℃热水消毒。销售过程1次/2h。 ?刀具、磨刀石,1次/h。 二、案例分析 ?1、面包虾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超标 ?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头去壳开背成蝴蝶虾拌生粉上预裹粉蘸面浆裹面包糠速冻包装 ?质量事件: ?①成品检验发现粪大肠菌群超过内控指标,客户要求 MPN值3/g,检验值39/g ?②现场检验发现,使用的面浆和食品接触面存在大肠菌群 调查分析: ?①实验室和水质没有问题; ?②仓库辅料的袋口有被老鼠肯噬过的迹象; ?③进车间洗手消毒人多拥挤不达标; ?④现场人多,消毒点不能满足需要,临时工卫生意识淡薄 ?⑤打浆人员又拆袋又调浆,打浆工器具随处乱放; ?⑥面浆在使用过程中,不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⑦使用到碗底的面浆,回收后与新浆一起使用; ?污染源是在哪一个环节? ?在哪一个环节形成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