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在业务部门在与员工沟通遇到进退两难的瓶颈时,才寻求HR的支持。而那时,员工与企业的矛盾已经激化,将企业置于被动的境地,加大了HR的工作难度,最终效果很难保证。在HR介入之后,业务部门的支持也十分有限,这时往往过于期待和依赖HR,当最终结果与业务部门的期待不能一致时,通常归咎于HR的处理方式并质疑其专业性。另外,更有甚者,在业务部门遭遇“员工”对处理的质疑时,将员工“一推了之”,这无疑在HR介入之前,就已经造成了员工的对立或仇视心理,为日后的沟通过程设置了无形的屏障。

她举了一个例子。某试用期员工,入职时间不长,业务部门本着“不想要”的想法直接与员工谈话。使业务经理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对其试用期的不满和员工的自我评价完全不一致。结果自然是员工不接受解除劳动合同的结果。最后转到HR这边,业务部门自己又说不清楚该员工到底哪个地方不好,导致HR无据可依却要“生硬地”解决这一问题。业务部门对员工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的忽略,以及日常管理存在的潜在“不利因素”都导致了HR 与员工的沟通难度明显加大。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业务部门与HR的配合不畅。业务部门不知道什么时间、如何与人力部门进行配合。

所以想简单探讨一下两类部门的配合方法。

首先,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在哪些问题上,需要得到HR的支持。

这一点要想做到,需要HR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引导。实践中很多业务部门都将HR部门定位于支持和辅助部门,这种支持,通常被业务部门狭义地理解为提供服务或收拾残局。更值得一提得是,特别是遇到具体事件时,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寻求HR部门的支持。业务部门自身,通常不能够很好地感觉到这一点。所以需要HR部门自已为业务部门进行一下梳理,最好的情形下,编辑一些操作手册,并且对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进行一下适当地培训,厘清究竟哪些事宜业务部门应该寻求HR部门的支持。

种种双方配合的问题根源无非是在彼此角色定位上出现偏差,简单地说,业务部门的管理是以“该部门”为核心,而HR的工作是全局性的,是整体的,为当前以及未来管理负责的。

这一点的厘清,有助于界定清楚HR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界限,这有助于在不妥事件发生时,可以界定清楚责任方及需要提高的地方,这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两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现状。

其次,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什么时间寻求HR部门的支持最好,哪些“珍贵”的信息与动态需要及时反馈给HR,为之后问题的解决与梳理提供完整的背景和依据。

一件事情的解决,HR部门的界入时间点至为重要。比如辞退员工方面,在辞退面谈之前,HR的界入就比较好,这将对HR客观了解事件的过程大有帮助,而如果业务部门在没有HR部门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了第一次面谈,成功尚好,若失败的话,无疑会加大HR部门后期的工作难度,甚至以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代价。

这个时间点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处理事情的分寸点。成熟的业务部门管理者,往往会在这一点上与HR部门配合甚好,而经验欠缺的业务部门管理者,则会在这方面,出现较大的过失。HR要想减轻自身的压力,就应当在与业务部门交流会上,演示真实的发生案例,总结最佳时间点给业务部门,以供他们理解和把握。

再次,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HR部门的支持是有前提条件的,业务部门对HR部门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毋庸置疑,HR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确具有支持的职能,但同时,HR的工作,也是无法完全独立进行的,HR对业务部门的支持,需要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得以实现。所以,HR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于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当业务部门提出支持要求时,要明确HR部门界入的前提条件是什么,HR们需要得到业务部门提供哪些资料或者哪些事实,以作为HR 们设计解决方案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上,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是一个棘手事件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求能够落实下来;而HR部门所需要的,是这个方案的事实基础,而这个基础,无疑是业务部门需要提供的。

如果每一次事件的处理都有前提条件的话,往往会引起业务部门的不满。因此,HR部门要善于总结,将日常事务进行归类,分析出来每一类事件的前提条件的共性,以培训的方式进行传达,养成业务部门与HR部门配合的良好习惯和心态。

第四、HR部门的工作,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很多时候,业务部门对HR部门提出的要求,不但要求结果,往往也附带地提出一些方式的要求。比如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大动肝火,要求马上无条件辞退一名员工。在这个时候,业务部门的要求,明显具备两个特征:一,要辞退的结果,二,要辞退的方式是迫切的。而且很明显,这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目前很情绪化。职业的HR,在这个环节上,一方面要注重疏导业务部门管理者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地判断清楚,其实,第一点才是这位业务部门管理者想要的结果,而第二点只是一个附带的可以形而上追求的结果。所以,在这个环节上,HR大可不必将这位管理者的第二位的追求放在优先解决的层面上,专心专业做好第一个结果,从全局角度解决即可。

这是HR工作的第一点独立性。

于此同时,HR要理性审查辞退条件是否完善,是否合法,会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法律风险。如果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情形,要提出合适的变更方案,达成辞退的结果。这一方面无疑考验了HR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来,HR与业务部门进行合作时的独立姿态。如果这种独立性有充分的依据和技巧作为基础,会获得业务部门长时间的尊重与支持,对形成两部门业务配合点是大有裨益的。这是HR工作的第二点独立性。

第五、良好的工作习惯与配合状态,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一家企业,业务部门与HR部门,由于工作职能的不同,要想配合得当,往往需要时间来养成习惯。所以我个人建议,HR部门应该与业务部门,多进行工作交流与总结。作为HR,一定要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要将自己的工作职能,融合到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中去,

才能真正地匹配业务部门的需求。通过交流与总结,往往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六、制度化管理与流程化管理是最终最佳的配合归宿

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制度与执行方面,HR的确要承担比较大的责任,但在战略性的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要参与,才能确保HR管理符合企业需要并和企业战略相一致。从而,提高业务部门对HR管理和流程的认同感。在对员工的领导和管理方面,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而HR管理人员的角色是辅助性的,两者应该是互为支持的平衡关系。

以上六个方面表明,HR是劳动争议与纠纷解决时的参与者,但是,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更是对事件的形成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每一次的事件结果都不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并加以思考,而只是从法律角度计较是输是赢,那将会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负面的、对员工士气有消极影响的不利氛围,这样的代价又岂能小视?

作为HR,除了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HR都有法律专业的背景一样,业务部门的管理者,也无法被要求全部具备HR的专业知识与思维方式。这也是HR们独特的价值之所在。归根结底,企业内对HR的认同感需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无论制度、流程、管理模式如何变化,业务部门与HR势必应该站在同一理解层面上解决问题。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HRBP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HR BUSINESS PARTNER)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制度规范在各业务单元的推行落实,协助业务单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帮助培养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做好HRBP,需要切实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要求,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和其自身的价值真正内嵌到各业务单元的价值模块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HRBP的重要作用。 HRBP - 定位及作用 HRBP图册 HRBP是伴随着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分化和升级而出现的,与HRBP相伴随而生的还有人力资源共享中心(HR?shared?service?center,HRSSC)、人力资源专家 (Human?Resources?Specialist,HRS),其中,人力资源专家是由公司内部在员工安置、员工发展、薪酬、组织绩效、员工关系和组织关系方面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针对以上方面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和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变革服务。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则是指在招聘、薪酬福利、差旅费用报销、工资发放等基础工作方面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统一服务。

HRBP与人力资源共享中心、人力资源专家共同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HRBP是人力资源内部与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他们既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同时也能利用其自身的HR专业素养来发现业务单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出发现的问题交付给人力资源专家(或领域专家)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和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 在设置了与HRBP这一角色相适应的HR架构之后,明确HRBP本身的定位和职能就成为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关键。HRBP必须承担以下职能: (1)从HR视角出发参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 (2)与HR研发组(人力资源专家)和HR支持组(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合作,给出有效地HR解决方案; (3)向人力资源专家和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反馈HR政策、HR项目和HR进程的实施有效性; (4)协调员工关系,调查培训需求; (5)制订并执行业务部门HR年度工作计划; (6)运作适应所在业务部门的HR战略和执行方案; (7)参与所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力发展和人才发展通道建设; (8)支持企业文化变革并参与变革行动; (9)建立所在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总体来说,HRBP就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业务部门设定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树立起对业务部门的内部客户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专业的

人力资源HR成为业务伙伴需具备的核心技能

【人力资源】HR成为业务伙伴需具备的核心技能 明阳天下拓展 近年来,人力资源(HR)专业人士成为业务伙伴(Business Partner,简称HRBP)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许多公司也将其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发展方向。成为合格的HRBP,需具备以下六项核心技能。 系统思考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利益相关者(即“实体”),相互之间也存在诸多复杂而微妙的关联。因此,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系统思考的技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深刻理解这一系统(“目无全牛”),顺势而为采取有效的介入措施。否则,就如彼得·圣吉所讲:“越用力推,反作用力越大”,或者“费力不讨好”。 从系统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工作相关的“实体”包括CEO和高层领导、业务部门领导、员工、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若分别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工作,我们会发现:其一,在组织中,上述四类“实体”对人力资源有不同的需求,希望人力资源工作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扮演多种角色,承担多方职责(见图表1);其二,人力资源工作不只是人力资源部或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事,需明确定位,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与积极性,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有效协同与配合。

战略规划与变革推动 人力资源领域提倡“每一个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理念,即公司高层和业务部门领导都应该承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职责。这一理念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从根本上讲,“事”与“人”不可分割。例如,若想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没有合格的领军人物和队伍,再好的战略也是空谈。 同时,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搭建什么样的团队,CEO心里最清楚,因为这是高管自身的重要工作。就像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所言,“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管理三要素”,其中很重要的工作都与人相关,这也是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CEO并未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人力资源工作应有的重视,履行其应承担的职责。对此,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价值、发挥影响力、成为公司高层领导信赖和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这些对于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总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人力资源总部 内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人力资源总部 二OO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 1、人力资源总部组织机构 2、人力资源总部管理业务流程 3、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管理流程图 二、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部门内部角度看反映的问题 2、从公司角度反映的问题 3、招聘与开发 4、员工培训 5、业绩考评与激励机制 6、信息共享方面 7、制度制订与落实问题 三、人力资源总部内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1、宗旨 2、组织及实施 3、优化方案具体内容

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 (一)人力资源总部现有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总部是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管理中心和人力成本中心。核心职能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及管理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分工协作化组织,以完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的效应。 (1)、组织机构设置 人力资源总部下设综合部、薪酬部、开发部、人事信息部、培 训中心,共五个部门。其职责如下: 综合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公司内外部招聘、试(录)用,部门内综合行政事务处理、对外发文起草工作。 薪酬部:研究及拟订员工薪酬、福利等分配激励制度体系与保险制度体系,并组织具体实施,员工考勤、休假管理。 开发部:研究、制订及组织实施公司员工绩效考评方案;人力资源开发,包括管理人员需求分析、储备管理人才的发现及开发、管理干部的任期考核及任免;员工调配及外事管理。 人事信息部:公司员工信息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员工信息数据库管理、人才信息收集及反馈;员工户籍管理等。

培训中心:公司培训需求评估分析、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培训方式研究、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基地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图 (2)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总部采取分工合作、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坚持分工不分家,协同作战的工作方式;在总经理领导下,各部门交叉运作,相互沟通,保障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畅通。 人力资源总部由公司总裁直接分管,总经理全面负责,内设五个部门负责人分管各项工作。 (二)、人力资源总部管理流程 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以“人”为核心,自员工进入公

人力资源部招聘流程图与分析

招聘流程图 用人部门《部门增员需求表》人员空缺 Y 计划内 N 追加用人计划 管线领导意见 同意 通过 复试 人力资源部 公司人力资源 配置计划草案 选择招聘渠道 广告招聘 员工推荐 校园招聘 现场招聘 网络招聘 委托招聘 发布招聘信息 初步筛选 证件属实 符合任职资格 初试(笔试 / 面试) 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总监总裁或执行总裁 审议 通过(生产一线) 确定录用人选通过(后勤服务) 部长谈话 通过 负责人谈话通过 整理谈话记录通过(其他岗位) 部长谈话负责人谈话 通过 通过 管线领导面谈整理谈话记录 录用 确认入职日期 确认试用期限及薪酬知会结果 面谈 通过 必要 面谈面谈 中层 /特殊 同意 审批

招聘流程 1、凡公司招聘人员(新增编人员或编制内缺员)必须由用人部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 ,经主管领导审核,送人力资源部核对是否符合定编定岗要求,再由人力资源主管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并 列入公司招聘计划。 审批流程:用人部门申请→主管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总经理审批。 2、人力资源部主管根据人员需求申请表拟订招聘方案和岗位说明,与相适合的媒介统一发布公开招 聘信息或从公司人才库里选聘合适的人才。 3、聘任各级员工以品德优秀、学识、外形、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所任岗位为原则。 4、 *日常招聘:应聘人员由人力资源部接待、预约,指导应聘人员填写求职申请表,调查了解核实 应聘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初步筛选后,再协同用人部门复试,最后上报总经理批示。 *集中招聘:应聘人员由人力资源部初选,再由用人部门、公司领导成立招聘考核组,由考核组 集中面试考评,并将集体研究意见报总经理批示。 *如遇特别优秀人才,人力资源部主管可随时向总经理汇报,采用简易程序,以避免错失人才。 5、试用人员到职前应到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经人力资源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前公司制度培训 合格,并将员工试用通知表送交用人部门后方可上岗。 6、试用人员经试用考核合格者(表现优秀者可建议缩短试用期),在试用期满后由其部门主管及时填 报员工转正审批表,由试用者本人填写个人评定及个人总结,经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呈报公司领 导批准后办理有关转正员工的手续。 7、在试用期间,若试用人员表现欠佳者,应由其直属主管建议延长试用或停止试用,并在员工试用 通知表上签署意见,由试用者本人签字确认,经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后辞退。 8、如各部门未按上述规定流程擅自聘用人员,公司将不予认可,并不予计发工资。 9、公司一般员工由人力资源部及部门面试合格后,上报总经理签字,批准录用;主管以上员工需人力资源部及部门面试完后,由总经理进行最后面试确认方可录用。 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应结合企业在册员工薪酬和各岗位特点平衡考虑,特别是新入职的员工 1、新员工起薪的标准 ▲考察以下几个因素: A、员工的生活费用,如果薪酬不能够让员工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员工可定会另谋出路; B、同地区同行业的市场行情,如果企业的起薪低于其他企业的同等水平,则会增大招聘的难度; C、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的与公司同等能力的 老员工持平,考虑到工作年限的差异,可以比老员工低一些。 ▲三种员工的起薪确定: A、是普通的职能部门员工,比如行政文员、人事助理等等; B、是企业非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C、应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这三种员工的起薪根据企业的薪酬政策就可以确定。对于能力较强的员工,可以参照当前与其能 力相当员工的薪酬确定。许多企业会考虑以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必要的补充,同时对大专或以上学历 的毕业生入职,也提供一个相应的“学历等级”工资补贴方式。 2、在对急需岗位的起薪标准问题 某企业由于需要实施一个项目,企业急需招聘两名技术人员。按照正常的起薪标准,该企业已经找 到了一名适合的,而另一名迟迟不能招到。如果这时有一位应聘者与前面那名技术人员的各方面能 力相近,但起薪却要求高出 50%以上。该企业是否同意应聘者的起薪要求呢? ▲相应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事经理提出这样的疑问:“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底是什么角色?是服务吗?是战略伙伴吗?”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问题。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整体运营提供发展支持的单位,其定位必然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企业类型等多种根本性因素。其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如同一栋房子,不同的设计结构,其承重的部位是不同的。如果非承重墙硬是要把自己当成是承重墙,其结果可想而知。本文中将通过对三种主要的组织结构特点的梳理,提出不同结构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 一、企业组织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新组织结构学派的组织理论,一个组织主要有五大基本构成部分:战略高层、直线中层、工作核心层、技术专家结构,和辅助人员。 战略高层:企业的高层领导集团,对企业全面负责,设立、推动组织的战略目标。 工作核心层:由组织的基层部门组成,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 直线中层:由各部门的中层直线经理或负责人构成,他们的作用在于连接战略高层和工作核心层。 技术专家结构:由组织中的职能人员组成,他们的作用不是直接参加生产或服务过程,而是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帮助上述三个部分,提高效率和效益。 辅助人员:又称支持人员。他们不直接同组织的生产或经营发生联系,而是以自己的活动去支持上述四个部分,使它们的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如房屋维修等。 二、职能式组织结构下的HR定位 (一)什么是职能式组织结构 一个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企业,是自上而下按照职能进行同类合并,形成按专业划分的部门。例如,主管研发的副总裁负责所有的产品技术研发活动,所有的研发人员都被安排在研发部工作。其他职能,如市场、生产、人力资源等也是如此。因此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五大组成部分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 技术专家结构在组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相当强大的决策权力; 专业化程度高,行为流程化、制度化,因而会有较多的规章制度;整体的分权形式是有限的横向分权。这种结构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如下优势和缺点。 优势 1.鼓励部门内部实现规模经济; 2.促进深层次技能提高;

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在业务部门在与员工沟通遇到进退两难的瓶颈时,才寻求HR的支持。而那时,员工与企业的矛盾已经激化,将企业置于被动的境地,加大了HR的工作难度,最终效果很难保证。在HR介入之后,业务部门的支持也十分有限,这时往往过于期待和依赖HR,当最终结果与业务部门的期待不能一致时,通常归咎于HR的处理方式并质疑其专业性。另外,更有甚者,在业务部门遭遇“员工”对处理的质疑时,将员工“一推了之”,这无 疑在HR介入之前,就已经造成了员工的对立或仇视心理,为日后的沟通过程设置了无形的屏障。 她举了一个例子。某试用期员工,入职时间不长,业务部门本着“不想要”的想法直 接与员工谈话。使业务经理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对其试用期的不满和员工的自我评价完全 不一致。结果自然是员工不接受解除劳动合同的结果。最后转到HR这边,业务部门自己又说不清楚该员工到底哪个地方不好,导致HR无据可依却要“生硬地”解决这一问题。业务 部门对员工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的忽略,以及日常管理存在的潜在“不利因素”都导致 了HR与员工的沟通难度明显加大。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业务部门与HR的配合不畅。业务部门不知道什么时间、如何与人力部门进行配合。 所以想简单探讨一下两类部门的配合方法。 首先,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在哪些问题上,需要得到HR的支持。 这一点要想做到,需要HR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引导。实践中很多业务部门都将HR部 门定位于支持和辅助部门,这种支持,通常被业务部门狭义地理解为提供服务或收拾残局。更值得一提得是,特别是遇到具体事件时,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寻求HR部门的支持。业务部门自身,通常不能够很好地感觉到这一点。所以需要HR部门自已为业务部门进行一下梳 理,最好的情形下,编辑一些操作手册,并且对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进行一下适当地培训, 厘清究竟哪些事宜业务部门应该寻求HR部门的支持。

人力资源部招聘流程图及分析

招聘流程图

招聘流程

1、凡公司招聘人员(新增编人员或编制内缺员)必须由用人部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经主管 领导审核,送人力资源部核对是否符合定编定岗要求,再由人力资源主管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并列入公司招聘计划。 审批流程:用人部门申请→主管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总经理审批。 2、人力资源部主管根据人员需求申请表拟订招聘方案和岗位说明,与相适合的媒介统一发布公开招聘信息或从公司人才库里选聘合适的人才。 3、聘任各级员工以品德优秀、学识、外形、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所任岗位为原则。 4、 *日常招聘:应聘人员由人力资源部接待、预约,指导应聘人员填写求职申请表,调查了解核实应聘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初步筛选后,再协同用人部门复试,最后上报总经理批示。 *集中招聘:应聘人员由人力资源部初选,再由用人部门、公司领导成立招聘考核组,由考核组集中面试考评,并将集体研究意见报总经理批示。 *如遇特别优秀人才,人力资源部主管可随时向总经理汇报,采用简易程序,以避免错失人才。 5、试用人员到职前应到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经人力资源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前公司制度培训合格,并将员工试用通知表送交用人部门后方可上岗。 6、试用人员经试用考核合格者(表现优秀者可建议缩短试用期),在试用期满后由其部门主管及时填报员工转正审批表,由试用者本人填写个人评定及个人总结,经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呈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办理有关转正员工的手续。 7、在试用期间,若试用人员表现欠佳者,应由其直属主管建议延长试用或停止试用,并在员工试用通知表上签署意见,由试用者本人签字确认,经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后辞退。 8、如各部门未按上述规定流程擅自聘用人员,公司将不予认可,并不予计发工资。 9、公司一般员工由人力资源部及部门面试合格后,上报总经理签字,批准录用;主管以上员工需人力资源部及部门面试完后,由总经理进行最后面试确认方可录用。 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应结合企业在册员工薪酬和各岗位特点平衡考虑,特别是新入职的员工 1、新员工起薪的标准 ▲考察以下几个因素: A、员工的生活费用,如果薪酬不能够让员工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员工可定会另谋出路; B、同地区同行业的市场行情,如果企业的起薪低于其他企业的同等水平,则会增大招聘的难度; C、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的与公司同等能力的老员工持平,考虑到工作年限的差异,可以比老员工低一些。 ▲三种员工的起薪确定: A、是普通的职能部门员工,比如行政文员、人事助理等等; B、是企业非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C、应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这三种员工的起薪根据企业的薪酬政策就可以确定。对于能力较强的员工,可以参照当前与其能力相当员工的薪酬确定。许多企业会考虑以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必要的补充,同时对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入职,也提供一个相应的“学历等级”工资补贴方式。 2、在对急需岗位的起薪标准问题 某企业由于需要实施一个项目,企业急需招聘两名技术人员。按照正常的起薪标准,该企业已经找到了一名适合的,而另一名迟迟不能招到。如果这时有一位应聘者与前面那名技术人员的各方面能力相近,但起薪却要求高出50%以上。该企业是否同意应聘者的起薪要求呢? ▲相应分析: A、如果答应了起薪要求,势必会让其他员工产生不满。虽然很多企业实行了薪酬保密制度,但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使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现代化的道路,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均依照本制度办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招聘管理 1、招收的学生按《大学生动态管理与晋升选拔制度》执行; 2、其他招聘人员见《招聘管理手册》; 3、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年满55岁以上的聘用人员,可享受以下待遇: (1) 公司办公室负责安排房间和床位以供午间休息; (2) 中午可到食堂小餐厅凭票免费就餐,公司办公室负责发放就餐证; (3) 一般小病,可到公司医务所免费就诊; (4) 对60岁以上人员,如工作时疲倦允许到房间休息。 4、聘用人员转长期合同工程序: (1) 人力资源部负责每季度对聘用人员办理一次转长期合同工手续工作。 (2) 人员转长期合同工时,本人写请调申请,子公司人员由部门负责人、子公司经理签字;集团总部人员由部门负责人、主管部长签字后,到总部人力资源部填写转长期合同工人员登记表,由总部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考核,送交总经理签批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3) 人员转长期合同工体检:由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总部人员转长期合同工)或子公司人劳处(子公司人员转长期合同工)陪同到医院体检,费用自理,体检项目有:血压、五官、心电图、肝胆脾胰肾 B 超、胸透、五项防免、肝功、血常规、尿常规。体检结果交总部人力资源部,由医务所做出健康鉴定结论,健康者办理转长期合同工手续。 (4)转长期合同工的员工,经考察表现不好或不能胜任定向招聘的专业技术工作,视其情节轻重,公司可分别予以辞退、取消长期合同工待遇,降低工资等处理。 (二)招收短期合同工管理 1、招收短期合同工 (1)招工审批程序 子公司计划办填写用人申请(如因人员流失需补充人员时,用人部门申请,生产部确认),人劳处审核,子公司经理批准后招收。 ①驻外分公司招工:分公司经理申请,子公司经理批准,人劳处备案并协助驻外公司招收。

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今后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它将不得不应付各种新的困难和任务。它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运作,也就是说它将作为‘直线’而非‘职能’部门工作。”即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角色为创新者、组织变革的设计者、触媒和推动者、组织发展专家、企业的策略伙伴、策略规划专家、战略思想家、文化差异的调停者、杰出沟通者与组织冲突的解决者、企业经营的顾问、员工的教练与支持者。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创造组织变革的环境,并与经营战略结合,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一、战略合作伙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人力资源部(人事部)的主要职能是为直线管理者和雇员提供操作性服务。这一职能强调提供各种有关服务,如招募、选拔、培训、薪酬福利和员工关系等,通过制定制度、程序和政策,以监督和控制的形式保证各项具体职能的实施,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人的问题,所起的作用是保障。扮演的控制性与行政性角色主要有以下四项:1.为内部客户提供服务;2.制订规章制度与计划;3.执行公司策略。如公司的招募与裁员,人力资源部必须严格执行;

4.保护公司文化。 现在,人力资源部正逐步走向以建立起具有鲜明的员工开发特性的、协调合作的组织体系为目标,其关注的是与人有关的企业经营问题,所起的作用更多是支持。即人力资源部正在提供直接与重要的管理问题相关的服务,而且在确定这些问题和形成解决它们的必要战略的过程中,他们通常起着领导作用。扮演的策略与服务性新角色主要有以下几项:1.支持企业重要目标。不仅注意在员工的方面,也需要在公司的市场有所助益。2.服务公司的客户。人力资源部不只是服务于内部的员工,对于公司的客户也必须延伸。如外部客户可能要求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公司的相关做法,如培训等措施传承给公司的客户。3.建立组织能力。4.建构企业的能力。5.保证一致的价值观。6.熟悉周边企业业务经营状况。当本企业人力资源出现短期过剩时,实施劳务输出;当人力资源出现短期供应不足时,进行业务外包等。 相应地,人力资源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力资源部门的演进及其职能转变表明,人的问题的重要性、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的高管层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当成是一种能够通过强化和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并且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中“关于人方面的问题的专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与开发,发挥集团人力资源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使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发挥的保证。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确定、管理职能的定位、组织体系的建设、运营体系的设计和监控体系的建设等。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确定 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其管控模式一般有“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不同的管控模式对应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是不同的,对应集团管控模式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一般有“全面管理型(业务操作型)、监管型(政策指导型)和分散管理型(顾问型)”一般情况下实施运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产业单一、地域集中、规模较小,首次集团化的企业集团一般都实行“集中式”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实施战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一般实施“监管型”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多元化、财务管控型、地域分散、产业复杂、股权多样的企业集团一般实行“分散式”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的管控模式决定总部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和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管理权限划分、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幅度、管理重点以及业务模式等。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时,首先要确定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都实施“政策监管型”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或者随着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转变正在由“监管型”向“顾问型”转变。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确定是由集团的发展战略、管控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确定。 二、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定位 确定了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后,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就随之明确了。实施“集中管理型”管控模式的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门是整个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者,因此要建立强大的总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以便于对整个集团

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制度 一、招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满足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规范员工招聘流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 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先内后外的原则。 第三条归口管理。 一般员工的招聘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干部的内部竞聘工作由公司思想政治部负责。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招聘管理。 第二章招聘组织管理 第五条招聘工作分为如下几个环节:提出人力资源需求、拟定招聘计划、人员招聘、人员甄选录用、招聘工作评估。用人部门提出人员需求,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根据人员需求和人员供给状况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并协助用人部门进行甄选录用,最后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估,用以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六条除董事、监事及党、工、团系统管理人员外,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一般员工的招聘;思想政治部负责公司干部的招聘;人力资源部协助。 第七条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在招聘前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和用人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进行测评内容的设计。

第八条一般管理岗位的招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组织,用人部门部长和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组织测试及初试,本单位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复试,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第九条事业部副部长以上岗位的招聘由公司总经理负责测试,党政联席会负责审批。 第十条对公司总部及事业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进行招聘测试时,思想政治部应组建初试、复试测评小组。 (1)测评小组的组建原则: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气质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 (2)测评小组的培训:所有测评小组成员在测评开始前应参加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测评培训,培训内容为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测评过程及其控制、测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三章招聘计划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审核。 公司总部及事业部各部门每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编制年度计划时,应同时制订本部门年度人员需求预测,内容包括实现本部门年度目标所需人员总数及结构、现有人员总数及结构、流出人数及方式(退休、辞退、轮岗等)、流入人数、时间及方式(内招、外招)及其原因分析等;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的人员需求预测进行审核。 (2)公司年度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虑公司发展、组织结构调整、员工内部流动、员工流失、竞争对手的人才政策等因素,对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分别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临时人力资源需求。 各部门对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人员需求,由部门领导填写“临时招聘申请表”,说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原因,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报公司办公会讨论,总经理审核,董事会审批,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职责与管理办法HRBP(20200419204354)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职责与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部门沟通,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内部人员管理与人才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2.定义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即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 ,以下简称HRBP,指由集团人资部对接各个职能部门、总包公司、直营公司等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协 助各组织负责人做好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3.范围 HRBP的工作范围为:集团各职能部门、总承包公司、直营公司、直属项目部;未 设立专职人资人员的集团管理型下属公司。 4.工作职责 HRBP主要职责是负责在各组织推行落实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协助各组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帮助、培养和提升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HRBP是人力资源部与各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各组织制订员工工作目标和计划,为员工职 业发展提供建议。 4.1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出发,协助各组织做好人资管理工作,包括员工工作职责设 定、工作流程梳理、工作绩效反馈、招聘与离职手续办理等。 4.2与各组织负责人、人资部合作,提出员工培养建议,如学历教育、职称申报等。 4.3结合各组织发展需求,协助制订员工业务培训计划,与职工学校合作,组织员工 培训。 4.4协助各组织做好组织结构、岗位结构、工作职责、各岗位说明书的更新与修订。 4.5协助各组织负责人提升领导力,协助各组织建设员工发展通道。 5.工作形式 5.1由集团人资部根据综合评估并征求各组织意见后,确定各组织对应的HRBP,原则上担任HRBP的必须是主管级及以上人员。 5.2每位HRBP可同时对接不超过三个组织。 5.3 HRBP为人资部员工,协助各组织开展业务伙伴工作是其所有工作职责中的一项。 除接受对应业务组织负责人提出的协助解决与人资相关的工作安排外,不参与该组织除人资以外的其他工作。 5.4 HRBP可列席对应组织的部门例会、专题会。 5.5定期向对应组织负责人通报收集到的员工培训需求及发展愿望。 5.6协助对应组织负责人做好员工劳动关系调整工作。

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访谈提纲

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访谈提纲【本文为Word版,可修改编辑!】 人力资源部访谈提纲(业务部门) 访谈人: 访谈时间: 纪要人: 纪要时间:

目录 1.访谈目标...............................................................................................................................1 2.被访谈人员基本资料...........................................................................................................1 3. 访谈内容.............................................................................................................................1 3.1 组织机构的运作模式.............................................................................................13.2 人员岗位编制管理..................................................................................................23.3 人事管理.....................................................................................................................23.4 招聘管理.....................................................................................................................33.5 考勤(时间)管理..................................................................................................43.6 薪酬与福利管理.......................................................................................................53.7 绩效管理与激励.......................................................................................................83.8 员工发展.....................................................................................................................93.9 外籍人员管理 .......................................................................................................103.10 项目小组的管理 ................................................................................................103.11 对未来管理及信息化的期望 ........................................................................103.12 其它........................................................................................................................10

最完整的企业招聘流程图

企业招聘流程 办理相关手续5.7转正通知5.8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依据

三、附注 (一)招聘用语规范 1、企业介绍: 对应聘者简单介绍企业时,以以下内容为标准: **企业****年起步.................................................................................................................... 2、面试同志用语规范 (1)对在网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应聘了解企业职位的应聘者,用于如下: 您好,是**先生(女士)吗?我们通过**(渠道)得到了您的简历,通过对您的简历分析,我们认为您与我们正在招聘的**职位的要求相符,我们计划于**月**日组织面试,希望您能参加。如果对方答应: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如果对方拒绝:我们期待着下次能与您合作。 3、面试用语规范 (1)欢迎词: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光临。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面试。 (2)结束用语: 综合性用语:非常感谢您宝贵的时间,如果有意向,我们将会在**时间内通知您,请您走好,谢谢。 对比较满意的应聘者:非常感谢您宝贵的时间,我们今天谈的比较愉快,彼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认为您基本符合我们岗位的要求我们将在**时间内作出决定并电话通知您,请您回家后认真考虑下,请您走好,谢谢。 婉言拒绝不合格的应聘者:非常感谢您宝贵的时间,由于某些原因,我们认为我们目前招聘的岗位不太适合您,您的简历将进入我们的人才库,希望以后有机会和您合作。 4、录用通知用语规范

**先生**(女士),您好,我是*****人力资源中心**,我们经过慎重选择,决定聘任您担任**岗位工作,试用期待遇为**,不知您意向如何? 如果对方应允:请您带上您的身份证、学历职称等证件与**月8*日来****企业人力资源中心报到。 如果对方没应允:谢谢您对我们公司的关注,希望将来能有机会与您合作。 (二)甄选方式与标准规范 1、常用的甄选测评方法:面试、笔试、情景模拟、测评软件等。 3.面试、笔试题库分综合素质题库、专业素质题库,综合素质题库,由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并不断丰富,专业素质题库有业务部门分专业简历并不断丰富。 4、甄选标准: 从员工职业化素质与能力方面对员工进行考察。 职业化素质:认同理念、敬业负责、诚信正派、廉洁自律、坚持标准、严格管理,豁达乐观、心态健康,实 事求是、虚心好学。 (三)集团用人标准 1、认同集团文化,心态好,有潜质、符合岗位素质要求。 2、以下人员不得录用: (1)曾被集团开除或辞退者; (2)提供虚假证件、资料、填报虚假信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者; (3)体检不合格者; (4)具有重大不良职业记录或违法犯罪行为者。 3、员工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姻亲不得在集团内同一单位任职,不得存在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不得同时担任集团审计、财务部门员工与单位负责人职务。 (四)招募甄选人员要求 1、素质要求 (1)良好的个人品格和修养,评价他人客观公正; (2)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 (3)具备相关转厄运之四海,具有一定工作经验。 2、纪律要求 (1)招募甄选人员在招募甄选时必须公平公正; (2)与应聘者有下列关系的员工不得担任该应聘者的甄选测评人员: ①应聘者的推荐人 ②可能影响甄选测评公平、公正的利害关系人 (五)招聘渠道规范 1、现场招聘 (1)与人才服务机构合作 ①优选人才服务机构长期合作或者参与其组织的大中型招聘会。由集团统一组织,个单位参与,委托人才服务机构宣传并发布招聘信息。 ②个单位根据用人需求可自行组织参与现场招聘会。 (2)集团自行组织 集团自行组织的专场招聘会由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策划,各单位参与。 2、网络招聘 (1)集团优选通用人才网站合作,供各单位共享。各单位可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并查阅应聘

服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建立和健全事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经理人和员工参加培训,不断地提高经理人和员工的职业化水平与岗位技能,满足事业部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理念学习是经理人和员工具备持续性价值创造能力的唯一途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应引导经理人和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并负责为经理人和员工创造学习环境和机会,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合事业部及其下属的二级单位所有人员,二级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培训与教育管理办法,并报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二章培训职责 第四条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作为事业部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事业部培训与学习平台的建立;事业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整体方案的设计;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及培训项目的监控;组织实施针对事业部职能部及二级单位经理人、后备经理人和职能部员工的培训项目;同时负责与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业务衔接并指导、督促二级单位培训主管开展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第五条二级单位管理部门作为本单位有关员工培训项目的规(计)戈I」、组织和实施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员工培训工作,并同事业部人力资源部的整体培训工作相衔接。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体系 第六条事业部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体系直接为经理人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根据本宗旨,事业部的培训体系分为以下四部分: 1、新员工入职训练与发展计划; 2、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计划;

3、后备经理人开发计划; 4、经理人职业能力发展计划。 第四章培训计划 第七条年度培训计划 1、事业部人力资源部每年12 月份修订《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课程菜单》在事业部内部 网络公布,供事业部、各二级单位相关部门及个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参考。 2、经理人和员工个人根据所在职位工作的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于每年12 月份制订好下一年度个人培训与学习计划,经理人、后备经理人及职能部员工的培训计划报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二级单位员工的培训计划报各二级单位管理部门。 3、人力资源部于每年12 月份负责事业部下一年度经理人和职能部员工开发培训计划的 制定和审核,总经理审批(《年度培训计划表》,附表1),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二级单位管理部门制定本部门员工的开发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表》,附表1),二级单位领导审批,报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备案。 4、事业部年度培训计划调整由人力资源部长审核,总经理审批;二级单位年度培训计 划的调整由单位领导审批。 第八条月度培训计划 每月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月度培训工作计划与总结会议,总结事业部和各二级单位上一个月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月度培训统计表》附表3),同时讨论下一个月份事业部和各二级单位的培训计划,事业部培训主管负责 汇总形成事业部整体月度培训实施计划,并在事业部内部网络上公布 第五章培训项目实施 第九条各部门培训主管根据事业部《月度培训计划表》(附表2)负责其业务范围内具体培训项目的实施,制定《培训项目实施表》(附表4),人力资源部进行监控并协助做好培训项目的实施。 第十条培训项目实施前应通过事业部内部网络发布信息,培训对象为事业部职能部和二级单位的所有员工,以有效利用培训资源。员工经过本部门的批准可以参加其他单位组织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四种典型模式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四种典型模式 2014年08月08日10:20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13年17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丛龙峰,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金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 自戴维·乌尔里奇1997年在《Human Resource Champion》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简称HR-BP)的概念至今16年,这一概念已被企业界广泛使用,许多公司也都对HR-BP职能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但最近有一项全球性的调研显示,有53%的公司认为HR-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许多公司认为仅仅换个名字并不能代表HR转型的成功。 对于HR这一新近兴起的职能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学界莫衷一是,尚无统一的答案;另一方面,大量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企业,都在这方面进行着饶有新意的管理创新。许多迹象表明,在HR-BP领域,实践再次走在了理论的前面。 根据企业调研及理论研究,笔者试图对HR-BP这一正在发展的管理职能做出模式归纳。本文将其概括为四种典型模式:①初级BU-HR(BU指的是Business Unit,业务单元);②业务型HR-BP;③文化型HRBP; ④高级BU-HR。其中,①与④是从企业HR-BP的发展阶段、职能是否完善的角度来进行划分的,初级BU-HR 指的是缺少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专业中心支持的BP阶段,而高级BU-HR指的则是BP的成熟阶段; ②与③是从HR-BP的功能导向、管理作用的不同做出区分,业务型更强调HR-BP对经营需求的快速响应与支撑,更强调“事”的逻辑;而文化型更强调HR-BP对团队凝聚力的建设,更强调“人与组织”的逻辑。这四种分类也能概括企业发展BP职能时阶段与功能的各异。 这四种典型模式只是为了理解方便而进行的划分,在企业实践中经常出现几种模式的同时存在。例如,一家企业的HR-BP职能需要同时兼顾业务与文化,而且自身处于高级BU-HR阶段。 图1 人力资源合作伙伴(HR-BP)的四种典型模式 一、初级BU-H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