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2015-2016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4-2机电一体化

学生姓名:

学号:140171202

指导老师:刘万军

(封面字体大小和格式按照这个文件,老师名字是刘万军,不是李万军,也不是胡万军,也不是各种万军,更不是张海峰。下面日期不要改,就是2016年6月16日。模板最后有图片。)

2016 年 6 月 16 日

[摘要](摘要两字为宋体五号加粗,摘要两字两边的括号就用这个中括号,其他括号不用改。摘要后面直接写摘要文章,不用另起一行,摘要前不需要空两格。段落行间距为1.5倍行距。)进入2l世纪,我国的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表现出蓬勃生机。由于中国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中国民航机队的快速增长,带动中国民用航空维修(MRo)市场迅速发展。同时航空运输成本急剧上涨,特别是油价上涨,迫使航空公司不得不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降低航空维修成本首当其冲。同时现代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还将面临新技术能力的挑战、生产能力有限的挑战、航空服务方式、维修人力资源等挑战。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作为保障民航运输安全的基础的民航维修业(MRO)也将步入国际轨道。当前国际形势对于发展我国民航维修业既是机遇又有挑战,如何抓住这一时机壮大我国的MRO业,将对我国民航及其维修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不管从国际还是从国内来看,我国的民航维修业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字体为宋体五号加粗,关键词两边的括号就用这个中括号不用改,关键词正文字体宋体五号,各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分开,不需要任何标点符号。)航空维修中国航空发展战略

1. 引言(小标题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行距为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字符。修改方式为:选中文字,点击右键,单击段落里的特殊格式选择首行缩进磅值为2字符;行距选择1.5倍行距。)

我是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我选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地球科学、天文学、化学、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新能源与新材料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航空航天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航业迅速崛起,作为民航业运营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航空维修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当前技术与市场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国航空维修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在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航空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50多年以来,伴随着共和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05年12月31日,航空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全球排名ll位,2000年上升到第9位,2004年升至全球第3位,而2005年中国大陆航空公司旅客运输流量为1.3亿,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截止2005年12月31日国内运输型飞机达到908架,通用飞机369架(不包括飞行院校所属飞机)。然而由于政策、产业化、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使中国MRO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与MRO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极不相应。而“两头在外”使我国民航业发展受制于飞机维修成本举高不下,严重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赢利能力。

2. 中国航空维修业的现状

在过去十年,我国民航机队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95%。截至2010 年年底,我国民航共拥有各类运输类航空器1639 架,各类运行及备份发动机3600 余台,通用航空器1010 架。2010 年我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达到23.2 亿美元,占世界MRO 市场的5% 左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用航空维修市场。其中,发动机维修约占总量的40%,航线维护、飞机大修及改装、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20%左右。按照预测,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在未来五年将持续保持每年4% 以上的增长,民航客、货运市场已开始步入稳步复苏阶段,正带动民航维修市场以3.4% ~ 4.4% 的速度持续增长。

MRO产业的发展与民航业发展是正相关关系,衡量一个国家民航业发展的指标是飞机数量,飞行员数量,机场数量,客运运输量,飞行小时以及IVlRO产业年产值。显然,在整个民航业中,MRO是基础,是民航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国MRO产业发展长期落后于民航产业,使中国民航走入买飞机在外,修飞机在外的怪圈,导致中国民航业发展不平衡,受制于人的格局。[3]。由于我国民用航空的部分基础制造业发展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我国民航运输业大量使用欧美制造的飞机,国内基础制造业的差距以及制造业发达国家和企业对我国设置的技术封锁等壁垒,使得我国民航维修业的深度发展举步维艰。

3. 中国航空维修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MRO产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无论是运输型飞机、通用飞机,要安全营运和作业离不开飞行前、后的检查和停机线维修,离不开飞机发动机定期检查,翻修,离不开系统部附件修理,它是飞机安全正点飞行的保障。

由于我国民用航空的部分基础制造业发展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我国民航运输业大量使用欧美制造的飞机,使我国民航维修业的发展必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为了保证我国机队能够安全飞行、平稳运营,我们的管理体系、维修技术必须与国际“悬空”接轨。为此,国内民航维修业多年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中国民航每百万飞行小时的重大差错率为0.031,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安全记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国内基础制造业的差距以及制造业发达国家和企业对我国设置的技术封锁等壁垒,使得我国民航维修业的深度发展举步维艰[4]。

3.1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前瞻资讯航空产业研究员刘瑞柏谈到,目前,中国民航维修行业的航空器部件维修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系统的关键部附件的维修能力欠缺。在工程设计能力要求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维修项目中,国内维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我国国内维修单位仅具有29%的部附件维修能力,全行业承担的维修产值不足市场总产值的25%,中国民航70%以上的发动机需送国外维修厂家进行翻修工作,即使在国内完成的发动机翻修,其核心部件的深度维修仍需送修国外。此外,以维修方案、质量管理、技能培训、生产计划管理为标志的维修工程管理能力尚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维修能力的不足,国内维修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低层次维修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内维修单位在航空器机体维修方面的能力建设相对集中,但深度维修能力建设不足,往往处于低层次的成本竞争状态。国内维修机库的利用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国内民航维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强。国内维修企业在维修服务的市场意识、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

3.2国内企业的自身问题

自1985年以来,国内开始引进大批国际先进的新型英制飞机,淘汰了原有技

术落后、机型小旧的苏制系列飞机。由于民航维修业固有体制转变及技术更新能力较弱,在大量引进西方新型飞机和技术的浪潮中,不能很快适应机型及技术的变化。因此,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民用新型飞机几乎全部送国外进行深度修理[6]。

维修的飞机机型差异很大,大的系列有空客系列、波音系列(包括其合并的原麦道系列),支线客机生产厂家更多,有些公司原来长期维修前苏联系列飞机,最近几年才过渡到英美系列。飞机营运、维修基地区域差异大。如南航集团既有国内最南端的三亚,最东、最北端的哈尔滨,也有最西端的乌鲁木齐。从终年酷热、潮湿的热带沿海地区到冬季气温-30℃以下,夏季干燥酷热的新疆地区,其他集团也有类似问题。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对集团统一的飞机工程技术管理提出很高要求,需要较长时间的融和等等[7]。

4. 中国航空维修业该如何发展

作为一个技术强、风险大、责任重的行业,航空维修是航空公司生产的主力军,是航空安全的守卫者。因此客观地认识未来航空维修业的特点及其在航空公司和航空产业链条中的作用,对于消除航空公司发展的障碍,合理配置航空公司资源以及实现民航强国战略,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重新定位航空维修业。航空公司的运营离不开维修保障。从20 世纪50 年代起,飞行和机务成为世界民航业发展的支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迅速发展、航空运输企业相继成立,以市场为导向成为航空运输业发展方向。这期间,航空公司内部对市场管理、旅客服务、航空保障的组织功能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重也根据不同时期和对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而机务系统只有更好地保障和支援航空公司的运营,以较优的成本代价、较低的飞机延误率和较高的飞机可用率,帮助航空公司实现效益最大化[8]。

航空公司在关注其核心业务,即航空运输服务的同时,应注重其他业务的发展,如飞机和发动机大修业务, 使其走向市场,成为航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的可选方式。未来的中国航空维修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维修业应该切实把握好其发展方向。首先,用市场的方解决本应是市场化的航空维修的问题。航空公司最大的核心业务是航空运输,所以维修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最大限度地给予保障和支持。在人力资源的调配、固定资产的投入和维修生产的流程上,都应以航

线维修为主,其他维修产业按照对航空公司效益贡献的大小,按照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区别对待。第二,倡导务实维修,不断创新。在航空维修中,不仅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按章办事,更要提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建立实用的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响应决策的效率。在运行环境日趋复杂的现代航空运输业,,建立一支经验丰富、勇于承担压力的专家队伍,在管理规程上设计出能够充分体现专家能力和责任的要求并充分予以授权,这会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品质有很大改善[9]。

5.深刻感受

通过对现代民航的现状、与国际化的技术的差异、自身的状况的了解深深感受到我国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存在着不足,要求技术人员不断的探索新的领域做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项科研项目。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电气和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以及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民航方面的知识,将来为中国的民航维修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小结

虽然在产业化、多元化等方面,目前中国大型航空维修企业仍处于起始阶段,但发展能与国民经济和民航业规模相匹配的航空维修产业已势在必行。唯有不断地构建、完善业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获取技术竞争力,中国航空维修企业方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获得持续发展的依托。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带领中国航空维修产业走向国际化,能够肩负起塑造中国航空维修品牌这一历史重任的领军企业必将诞生,开辟一条适合中国航空维修企业的发展之路[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居中)

[1] 朱晓赵峥中国航空维修企业的发展之路[J] 2011.6

[2] 周凯旋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维修行业的发展[J] 2011.5.

[3] 何梅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2007.3

[4] 周凯旋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维修行业的发展[J]2011.5

[5] 刘瑞柏国内航空维修市场发展迅速 2015年市场规模或达450亿[J] 2011

[6]何梅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2007.3

[7] 刘义江中国民航飞机维修现状与发展思考[J] 2006

[8] 钟德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航空维修业发展方向探索[J] 2011.1

[9] Lee Ann Tegtmeier 未来十年航空维修市场预测[J] 2011

[10] 朱晓赵峥中国航空维修企业的发展之路[J] 2011.6

(参考文献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

注意:本模板中所有红色字体和图片在打印

时全部删除。如果这次

交上去的论文还不合格,那直接按没有交论文算,后果自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3计科信息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13031 指导老师:张石定 2015 年 6 月日

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尹豪 (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信息是21世纪的支柱,信息是一种与物质和能源一样重要的资源。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充满了各种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让我们了解了大千 世界:国内外时事要闻、各种打折促销、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等。在获 取这些信息中,我们使用了很多信息设备,这些设备有的是传统媒介, 有的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信息科学技术让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之中,足 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状,向我 们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影响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现 现代科学技术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设备教育生活影响 引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我选学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对我专业的学习的巨大指导意义,以及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包括科学发展是如何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科学的进一步提高。这两者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从专业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科学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更揭示了我院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微电子技术 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科技导论论文——神奇的黑洞

学科现代科技导论老师黄致新 姓名雷秀芳学号 2010210962 成绩________ 神奇的黑洞 我们头顶那繁星满天的星空,当你看见那一闪一闪发亮的美丽的星星,你是否想过,其实,在那里,有着另外一些更为神奇的星星,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它们,但我们却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它们,便是黑洞! 听见黑洞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可能是一个黑乎乎,让人感觉十分恐怖的一个洞。但事实上,它确实一个很大,让你无法忽略的一个星球。它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①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我们说它“黑”,其实是由于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就连光也不例外。也正是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只能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虽然黑洞是黑,但它本质上还是一颗星体。 其实,虽然你看不见黑洞,但它的很多方面都让你无法忽略。其实,在宇宙中大部分星系,包括我们居住的银河系的中心都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质量大小不一,从100万个太阳质量到100亿个太阳质量。而这样如此惊人的质量究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学家们通过探测黑洞周围吸积盘发出的强烈辐射推断这些黑洞的存在。物质在受到强烈黑洞引力下落时,会在其周围形成吸积盘②盘旋下降,在这一过程中势能迅速释放,将物质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从而发出强烈辐射。黑洞通过吸积方式吞噬周围物质,这可能就是它的成长方式。这项最新的研究采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地基观测设施,包括位于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海拔4000多米处的北双子望远镜,以及位于智利帕拉那山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阵列。 并且,这些黑洞也和我们将星星进行分类一样,也具有很多的类别。比如,他可以按组成分为暗能量③黑洞③和物理黑洞;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1,不旋转不带电荷的黑洞,2,不旋转带电黑洞,3,旋转不带电黑洞,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享用着科学所带来的众多方便时,也越来越了解了科学所带来的消极的影响。如今,现代科技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作为追求新事物和尝试新生活的主体,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人们对生活中的科技发展愈加关注。科技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未来发展状态。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都是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对经济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传

递更快、更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协调机制的形成。当前国际分工的资源基础不断削弱,技术基础大大增强,科技进步的水平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依据。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对生活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了人们 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3.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 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4.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 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论文

专业导论(论文) 谈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及四年学习的设想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级 姓名李云松 学号3107006836 教师傅秀芬 2007年12月12日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制

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卓越的成就之一。计算计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什么是计算机 实际上,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储存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组成部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三类。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硬件系统的5个部分。 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中控制器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控制器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内存程序控制方式,即在使用计算机时,必须预先编写(或由编译程序自动生成)由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的程序并存入内存储器,由控制器依次读取并执行}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时序控制电路以及微操作控制电路等组成。 运算器是对二进制数进行运算的部件。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比较运算、移位运算以及字符运算。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寄存器等组成。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由于计算机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所以必须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来存储信息。根据功能不同,存储器一般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类型。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用来存放现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具有存取速度快、可直接与运算器及控制器交换信息等特点,但其容量一般不大。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为外存或辅存)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其特点是存储容量大、成本低。不能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交换信息,需要时可成批的和内存储器交换信息。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硬磁盘以及光盘等。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但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违背了理性,利用网络技术牟取暴利,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长期的,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课题,也是科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巨大。 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发展所要依赖的综合性要素,而借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变的更为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数据库,使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能够把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今后的经济竞争中,对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的能力高低将会对竞争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社会信息网络,才能为经济振兴的获取新起点和一个有效保证。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今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对行业信息的了解能力,企业只有在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来组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财务会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个人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也将会发生许多改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改变将会变的更为明显。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工作思维和方法输入到机器里面,完成本来必须人们亲手完成的任务。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产品的外形、包装和性能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发配过程做一个全程的控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企业和公司里的计算机组合成为一个网络体系,由一台主机对分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网络,保证整生产流程协调进行。通过网络进入

【完整版毕业论文】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北京环境现状问题及影响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大气污染造成的几大公害事件,令世人震惊,也使世人觉醒。虽然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气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性的、新的大气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大气环境的问题一再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八个,首都北京被列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早在1998,年和1999年,北京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形。在华北地区,包括欢度国庆节的首都,都被五级污染物所笼罩,连续几天没有好转。而且还显示出,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而不是北京地区局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趋势的同步性相当一致。这表明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当时,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空气质量状况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转变观念提供了前景和希望。北京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改善城区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北京己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光化学

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北京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逐年增强的趋势,解决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建立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何更好的防治大气污染,提高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善北京的国际形象势在必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此文,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奉献绵薄之力。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的历史,大气污染像一个梦魔,一直萦绕在地球上空,徘徊不去,愈演愈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己明白地告诉人们:梦魔已经化作现实。而作为文明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则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全球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恶化到威胁人们健康的程度。我国的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而现在,我国有8个城市名列全球10名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标准的不到1%,我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在环境保护上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北京市大气污染仍很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随着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如何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控制大气污染、提高北京市的环境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自动化系 选题类型:A 摘要: 本文为《信息简史》的读书报告。本文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这一方面,研究信息传播技术的要素,并顺着其发展史,探索由原始传播技术到电报,电话,互联网,量子通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从中分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简史,信息传播,影响,社会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ety Abstract: This is a book report of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We will focus on the aspec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r aim is to outline the factors of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elegraph, telephone, the Internet,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 out discussion, we’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Sociology 1引言 《信息简史》一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人逐渐自觉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到信息深刻融入并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探寻和描述。而要论信息,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我们的研究对象分为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的处理几方面。这篇读书报告,将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结合《信息简史》一书,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2信息传播技术及其要素 信息的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段特定的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评判一项信息传播技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1带宽 带宽一词主要是在模拟与数字信号中运用的,在这里我们不严格按照它的定义叙述,而是用它泛指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信息量。它是衡量一项传播技术最重要的指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信息的传播过程都是利用信息的全过程中的最大瓶颈。而造成这一瓶颈的主要因素,就是带宽。信息无时无刻且无穷无尽地在产生,而对于利用信息人们,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高的灵活性,那么如何在相同的时间里将更多的信息传递到应用它们的地方便成了一个问题,一种制约因素。亦即传输的带宽与传播技术的应用价值密切相关。 2.2时效性 时效性指信息从产生处传播到特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有别于带宽,我们这里着重于信息收到与发出的时间差,而不侧重于传达的信息量。很多情况下,信息的价值与它传达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如一条战报,传达越快越能够决定战局的走向;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到,很多情况下信息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通信的两方要进行交流,时效性的重要性也会得到体现。 2.3损耗 损耗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发出时的偏差。很显然,在任何情况下,确保信息的准确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的传播需要物质的载体,众所周知,能量在远距离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衰减和损耗,于是信息也随之产生了损耗。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

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22011127 刘保帅在大一下学期,院系开设了“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主要从MEMS微机电系统,测控技术和国土资源测量,机器人技术与遥感技术,组合导航系统这四个大方向展开。 (一)MEMS微机电系统 MEMS微机电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平台。MEMS技术采用了半导体技术中的光刻、腐蚀、薄膜等一系列的现有技术和材料,但是MEMS更侧重于超精密机械加工,并且涉及微电子、材料、力学、化学、机械学诸多学科领域。它的学科面也扩大到微尺度下的力、电、光、磁、声、表面等物理学的各分支。MEMS涉及电子、机械、材料、制造、信息与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学科,并集约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许多尖端成果,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MEMS学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微型化,MEMS器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惯性小、谐振频率高、响应时间短;以硅为主要材料,机械电器性能优良;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集成化,可以把不同功能、不同敏感方向或致动方向的多个传感器或执行器集成于一体,从而形成复杂的微系统。 MEMS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具有新原理、新功能的元和系统。MEMS技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产业。

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控、军事以及几乎人们接触到的所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测控技术和国土资源测量技术 GPS定位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中。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控制网叫GPS控制网(简称GPS网)。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应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由于GPS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天候观测、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的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测量规程要求。 (三)机器人技术与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