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教案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教案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教案

一、诗歌的结构技巧有那些:

1、从景物与情感的关系看: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线索、重章叠句、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照应、承上启下、抑扬、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一、从景和情关系看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从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已饱经沧桑后,关怀国事却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三、古诗词主旨表现方式看

1、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小见大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3、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4、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5、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解题技巧

例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首句一个“愁”字统领全诗(术语),奠定了全诗苍凉感伤的基调,为下联写登临所见的凄美衰败的清秋晚景作铺垫。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为什么愁,因为家国衰败而愁绪满怀(内容作用)。

例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诗人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柳州。

提问: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承上启下(步骤一)。“意转迷”上承第一句“宦情羁思”凄凄,意绪迷乱烦恼。“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对雨后花叶凋零黄莺乱啼景象的描绘,(步骤二)从而在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之间起了结合作用。

例3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 (释运用)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例4、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通过凄切寒蝉和暗淡夕照的景象描绘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与情感的深切共鸣。(1分)(作用)。

诗词鉴赏的三个阶段

诗词鉴赏的三个阶段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6.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93809

精品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题型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学生版)

高考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分析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3、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结构作用)提问方式 1、某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某句诗,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解题要点 1、描绘或解说诗句(描写或叙述) 2、确定诗句在诗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在全诗中的结构作用 3、对抒发诗人的何种情感起到作用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篇章结构一览表 全局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先抑后扬、对比、线索 首尾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中转铺垫、照应、承上启下/过渡 先后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高考例题导航】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一、起、承、转、合 (一)、“起” “起”定基调.“起”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地位很重要。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常见的首句结构作用有: a)交待人、时、地、事、环境; b)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c)统领全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d)与其他诗句构成对比、衬托等。 e)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边练边悟4(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承”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 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行·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中: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时间:夏日事件:游山家题材:山水田园诗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一夜飞度镜湖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3)词类活用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5)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6)题材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2.鉴赏事物形象(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 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 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第一句最后一字也押韵,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 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词的别称是什么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从艺术手法上分为: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 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 ★田园诗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优美、恬淡宁谧。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边塞诗(战争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风格上以雄浑壮阔见长。 ★咏物诗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旅(思乡)诗 主要写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风格上表现为深沉凄凉。 ★闺怨诗 题材大多以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为主要内容。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重在写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格调上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 (3)从诗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 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 4.从人、事、物角度分,诗歌形象有哪能三类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有哪些诗歌形象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赏析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拟人、通感、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 用等; 2、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正话反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3 艺术构思篇章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 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4、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5、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做题步骤】 看 辨 析 答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n 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 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 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 松地读懂诗歌, 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 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以致于只能“意 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三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 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一)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 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 (二)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 这个词命题往 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园情 ?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 题目类型 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 析。 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 、看题干 ?为什

诗歌鉴赏专题思维导图

知识展开: 1、诗歌答题步骤:看标题——看注释——勾意象——勾关键词(表情) 2、手法三大类: (1)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反复、通感、用典等(作用:4个字)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抒情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夸张:增强抒情对比:突出强调反问\反复:增强语气,增强抒情 设问:增强抒情、引发思考引用:看引用的什么和引用的位置(内、情、结,可以等同某一情节在全文的作用)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托物言志)、用典(用典抒情)、抑扬 (3)描写:衬托(正反、对比、动静、正侧、哀乐)、虚实(想象、联想)、调动感官(五种)、化抽象为具体3、双音节词部分积累: (1)明媚、灿烂、明丽、生机勃勃;(2)清新、恬淡、清幽、静谧、淡雅、悠远、明净; (3)凄清、萧瑟、冷清、悲凄、幽僻、冷寂;(4)辽阔、雄浑、壮丽、苍凉、悲壮、苍茫 4、题材与主旨情感:(1)山水田园(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对现实的厌弃、不满等)(2)边塞(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对边疆将士的歌颂与同情)(3)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4)羁旅(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5)咏物(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6)怀古(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7)闺怨(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5、常见的意象含义:(略)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教案

一、诗歌的结构技巧有那些: 1、从景物与情感的关系看: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线索、重章叠句、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照应、承上启下、抑扬、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一、从景和情关系看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从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已饱经沧桑后,关怀国事却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诗歌鉴赏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诗歌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再现与还原’式阅读,指鉴赏对象所创造的形象、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映现,这种映现以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主要目的。”“另一种可称为‘开拓与发挥’式阅读,这种阅读以‘读出自己’为终极目的。指鉴赏者利用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对作品的意味产生更新的,更深层的看法,从而呈现阅读的多元。”1现将2010年到2018年新课标高考卷的考察重点做一个统计: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总要求。《考试大纲》在这一总要求之后又逐渐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形象类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人称刻画的形象。

1.指认意象 ①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品味意象 品味意象是指分析意象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3.再现情景 再现情景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①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二)鉴赏语言类 一般来说,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使用——炼字、赏析诗句;二是语言特色——风格 1.炼字 如07年广东卷的试题《溪亭》的第二问: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不同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答题思路:在答题时,常常用四字词语来概括,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解说语言特色,最后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四字有: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平实质朴、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壮美华丽等。(三)鉴赏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是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
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诗歌鉴赏
语言题
1/9
形象题
表达技 巧题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
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 曲笔入题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反复 反问 顶真 反语 通感 排比
叠字(词)
对偶 设问 互文
结构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2/9
抒情
描写
记叙
表达方式
议论
说明
象征
想象
联想
表现手法
曲笔
衬托
烘托
渲染
对比
比兴
用典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景情关系
间接抒情
物情关系 事情关系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以景结情
3/9

描写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正面描写 人物 描写
侧面描写
景物
正面描写
描写
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 景 事
描写角度
描写方法
感官 观察 写景 工笔白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4/9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记叙角度(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详写
记叙详略
略写
记叙 顺叙
倒叙
记叙方法(顺序)
插叙
补叙
平叙
记叙要素
5/9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篇章结构教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篇章结构 知识目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 能力目标:提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E 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篇章结构总括 诗歌的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 铺垫照应过渡(承上启下)抑扬线索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对比以小见大 二、篇章结构知识点解析 (一)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1、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首联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为第二联写天地风云变化蓄势,(为后文写旅途飘零作铺垫),萧森的景象对战乱不息的形势有暗示作用(渲染忧愁的气氛)。 2、过渡(即承上启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06年安徽高考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4、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三)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常考意象及其含义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1.辽阔、壮阔、宏阔、开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苍莽、渺茫 2.细腻、朦胧、优美、缠绵、恬静、幽美、幽静、幽清、静谧、宁谧、明净、清新 3.繁华、热闹、喧闹、喧嚣、明媚、清丽、和谐、富有生气、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4.清冷、暗淡、阴沉、凄清、萧条、萧瑟、荒凉、冷寂、空寂、寂寥、苍凉 < 意象意境型试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即可。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分类汇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描写手法: 正侧(正面、侧面,正侧结合) 虚实(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结合) > 动静(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点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方位(远、近、高、低、俯、仰) 细节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 绘形、绘声、绘色 白描、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三)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怀古伤己) (四)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叠字、通感、用典等。 (五)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伏笔、层层深入、过渡(承上启下)、重章叠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六)其它手法: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 表达技巧型试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明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个手法或技巧表现的内容;(说内容)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 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 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