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同步练习题

课题4 氧气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硫粉 B.木炭 C.白磷 D.铁丝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3、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D.分别加入蒸馏水

4、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和臭氧(O2)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5、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A.木炭

B.硫磺 C .铁丝 D.红磷

6、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7、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急救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D.动植物呼吸

8、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

10、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物质可能是()

A.铁锈 B.红色油漆 C.红磷 D.高锰酸钾

11、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体积约为原集气瓶空气体积的,

下列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的是( )

A.氮气不支持燃烧 B.氮气不易溶于水

C.氮气的熔点是-209.9℃ D.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约为4∶1

12、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

磷和硫粉,点燃使它们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A.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B.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1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

为了避免意外,

在引燃红磷后应缓缓伸入集气瓶中

14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

置见右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16、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空气中含有能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

B.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

C.实验中要保障装置气密性好

D.这个实验还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7、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

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18、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

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B.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mL水

19、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

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

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1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二、填空题

2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

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 ;

③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层白膜 。 21、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三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碳+氧气

二氧化碳;②硫+氧气

二氧化硫;③铝+氧气

氧化铝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

(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 ,其二 等等.请你再代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反应(写文字表达式) .

(2)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与众不同,这个反应与其它反应的不同之处是: . 22、对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目的是 (2)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或留少量水,目的是 (3

23、示意图。请回答:

24、(1)图①中仪器a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是 。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目的是 。

2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端内有空气,右端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厘米处.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水与生石灰反应能产生大量热使白磷燃烧).则:

(1)白磷燃烧能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厘米处.

(3)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实验中能否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26、根据生活经验,简单说出鉴别下列厨房用品的方法:

(1)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醋和白酒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糖和食盐____ _ (4)酱油和白酒

27、如图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 ;③钟罩内液面上升. 现象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现象②或③出现的原因

是 (任答一项).

某同学用上述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结果发现与理论数据有偏差,其原因可能是 .(提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实验,探究题

28、如下图,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四、作图题

29、下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两种常见实验方案:图I 和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 的18×180mm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 、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Ⅱ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2)若用图I 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① ;

②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3)图Ⅱ实验中(铁架台略去)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将少量铜粉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处才停止.

1(5)对照图I 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 30、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 ,未经点燃的木炭 (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4)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解答:

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氧可用作助燃剂描述的是氧气的用途,故选项错误;

D、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7、考点:

氧气的用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运用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解答.

解答:

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说法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潜水,故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

8、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运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液态氮气气化会带走大量的热、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解答.

解答:

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液态氮气气化会带走大量的热、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但氮气不能和稀有气体那样通电后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不能制成电光源,故选B.

点评:

注意区分氮气的用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平时要细致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理解才能牢固.

9、答案 A

10、答案 C

11、C

12、C

13、D

14、C

15、B

16、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红磷燃烧进行解答;

3

B、根据烟是指固体进行解答;

C、根据实验中要保障装置气密性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进行解答;

D、根据该实验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具体物质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红磷能够再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能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故A正确;

B、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

C、实验中要保障装置气密性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故C正确;

D、这个实验只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该实验设计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再根据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回答本题.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由于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变,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含量相对来说就少了.

故选C.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成分是比较稳定的.

18、D

19、考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防腐剂;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

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能做可燃物;故A不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防腐剂等;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就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但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范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及空气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后果,使我们懂得如何做才能减少污染.

二、填空题

20、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21、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从物质分类、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类型的角度进行对比,找出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通过比较发现,三个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为一种物质,都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都为氧化物;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等.过比较发现,三个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都为氧化物,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等;符合这两点的文

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②的生成物是有毒物质,大气污染物,其它反应均生成无毒物质;③的生成物是固体,其它反应均生成气体

答案:

(1)都是化合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②的生成物是有毒物质,大气污染物,其它反应均生成无毒物质

点评:

找几个反应的共同点时要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这几个方面考虑,难度不大.

22、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2)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水或铺一层细沙起到隔热的作用.

(3)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因为火焰的体积相对固定,而螺旋或成束后在一定的体积空间中有更大的面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量.

解答:

解:(1)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火柴起引燃铁丝的作用;

(2)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3)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故答案为:

引燃作用;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增大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23、

24、

25、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1)白磷燃烧能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4厘米处,这是因为活塞左端内的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的氧气.

故填:4.

(3)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中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的气体占据了装置中氧气的空间,会导致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填: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点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消耗氧气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反应,并且生成物是固体.

26、观察状态;闻气味;品尝;观察颜色(合理即可)

27、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用途..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两只蜡烛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当将其中的氧气消耗掉时就会因满足不了燃烧的条件而熄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随石灰水的变浑浊,钟罩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进入钟罩.蜡烛燃烧不能耗尽钟罩内的氧气,会造成测定氧气体积偏小.

解答:

解:

②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上升,积聚在上层不能扩散,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所以导致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③澄清石灰水在本次试验中的作用就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最终被澄清石灰

水吸收,而使瓶内气体减少,因此出现钟罩内液面上升.

现象①的出现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现象②则是由于生成的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上升,积聚在上层不能扩散;(现象③是由于石灰水吸收CO2后,钟罩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使液体进入钟罩;)

蜡烛熄灭时钟罩内O2没有消耗完,或生成的CO2没有被石灰水全部吸收,都会致使进入钟罩内的液体偏小;

故答案为:

②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

③钟罩内液面上升;

CO2+Ca(OH)2═CaCO3↓+H2O;

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而生成的CO2由于受热密度减小,聚集在钟罩上部(或石灰水吸收CO2后,钟罩内压强减小);

钟罩内O2没有消耗完,或生成的CO2没有被石灰水全部吸收等.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燃烧的条件,以及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除了解燃烧的条件外还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问题进行了简单地误差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28、加热铁丝,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高温的生成物掉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出大量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四、作图题

29、

5

30、(1)坩埚钳不能(2)木炭可以充分与氧气接触反应,持续燃烧(3)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3、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物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问]:通过学习空气,知道空气组成中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即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先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一)、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写)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完成实验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描述,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 1、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板书]: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演示实 验]: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5、[板书]:铝+ 氧气点燃氧化铝 Al + O 点燃 AlO

6、[板书]: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7、[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总结]: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要比在空气中剧烈。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作业]: [默写]:木炭、硫磺、红磷、铁丝、铝箔、镁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及其反应现象 [设问]:注意分析除蜡烛以外的六个反应,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都是由两种物质经过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我们将这类反应叫化合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讲解]:分析讲解化合反应-----蜡烛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 [设问]:那么它与上面的六个反应有没有共同点 [讲述]:对,他们都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讲解]:为什么用氧而不用氧气为什么不用剧烈 [板书]: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举例。 [板书]: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发光、放少量热、缓慢的氧化反应。举例。 [展示]:一瓶氧气请同学闻一下O2,然后请学生总结出O2的物理性质。 [板书]: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标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101 kPa时,-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2《氧气》练习题

课题2 氧气练习题1. 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B.氮气 C. 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 夏季食物腐败 C. 秋季山林着火 D. 冬季河水结冰 3. 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4. 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 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B.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 D. 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 放在桌面上 5. 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 以收集到某种气体。 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不易溶于水 C. 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三化二铁 D.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7. 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 一、课题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对氧气实验制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三、学情分析 教师做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能准确描述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教学难点 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空气;请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空气中有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二一瓶氧气(观察现象有哪些物理性质)小结;氧气无色无味,密度1.293g/l,,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小结,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有毒)。 2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小结1、细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3、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物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问]:通过学习空气,知道空气组成中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即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先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一)、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写)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完成实验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描述,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 1、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板书]: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演示实 验]: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5、[板书]:铝 + 氧气点燃氧化铝 Al + O 点燃 AlO 6、[板书]: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7、[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总结]: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要比在空气中剧烈。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作业]: [默写]:木炭、硫磺、红磷、铁丝、铝箔、镁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及其反应现象 [设问]:注意分析除蜡烛以外的六个反应,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都是由两种物质经过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我们将这类反应叫化合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讲解]:分析讲解化合反应-----蜡烛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 [设问]:那么它与上面的六个反应有没有共同点 [讲述]:对,他们都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2 氧气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案(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化学物质名称。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33,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 一.氧气的性质 小结: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3]及[2-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可以看出:(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2)某些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中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 质。 2、做硫磺燃烧时,(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1)、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柴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何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 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3、注意: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4、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A、碳 + 氧气二氧化碳 B、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归纳: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这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制取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催化剂及氧气制取原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思考】用哪一种药品制取氧气最好?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宜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氧化汞 【例题】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氢气+氧气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2 MnO 水+氧气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⑥电解水制取氧气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_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三个反应中都涉及二氧化锰, 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角度考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催化剂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 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点燃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制取氧气知识点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改变”有双重含义,即“加快”或“减慢”。有的同学认为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际上,催化剂也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 2.“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成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个或某类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并非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但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除了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铜、氧化铁等作催化剂。建筑上用的水泥、红砖粉末等也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5.虽然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但它不同于“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能决定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如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放出氧气,只不过反应速率缓慢。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5收集方法 ①排空气法:适用于无毒、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满分:6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与作业

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 一、氧气的性质:(主要存在于空气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的气体。液氧、固态氧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1)、氧气跟金属反应:与镁、铁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与磷、硫、碳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3)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用途: ? 1.支持燃烧(助燃) 2.供给呼吸 三、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法: 1.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 (2)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连接装置)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 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 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原因:氧气难或不易溶于水;特点:纯净但不干燥。)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稍大;特点:干燥但不纯净。)。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再停止加热 ⑧整理器材。 !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3.2 制取氧气 知识梳理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图3-3 写出图中用到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3)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①_________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_________排空气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后由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收集氧气:排水法(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氧气);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④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⑤验满:排水法收集时,_____________时已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________________。 ⑥撤离,将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洗涤仪器。 (5)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 2.催化剂 (1)定义:能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这样的物质叫催化剂。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作用。 3.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工业上生产大量的氧气,常使用分离_________的方法进行制取,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变化。 4.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疑难突破 1.取两份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直接加热,两份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吗? 剖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同时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无论加不加二氧化锰,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是一样多的。 2.实验中收集到的氧气总是含有一些杂质气体,那么怎样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剖析:如果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就要注意避免空气的干扰。首先使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要灌满水,将瓶内的空气彻底排尽,然后再收集时,要等到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B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在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 A 红磷量不足; B 装置气密性差;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化学符号。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 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 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 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点燃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课题3制取氧气 达标自查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或。 (2)反应原理:①。②。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②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 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④和⑤ D.②和③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能力提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二氧化碳 B.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 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氧气 7.)。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8.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拓展探究 9.工业上用液化空气法制氧气与实验室常用的制氧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10.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普做过如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 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在乙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氧气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氧气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B.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加热高锰酸钾制O2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 对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产二氧化碳气体 3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4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硬水与肥皂作用易起泡沫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食盐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5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火焰上方有少许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有红色的铜析出 6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着一层紫红色物质 D.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锌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则没有 7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8 . 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固体研磨反应放出氨气,同理氢氧化钾也能与硝酸铵反应放出氨气 B.常温下,铝表面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作用,同理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同理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同理浓盐酸也有吸水性 9 .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氧气测试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氧气测试题 1.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的依据是 A、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 D、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有液态空气的敞口容器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无明显变化 D、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3.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 )气体。实验室要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 2 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排水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 C、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 4.下列反应中,其中一种反应类型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B、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C、水通电氢气+ 氧气 D、氧化钠+水==氢氧化钠 5.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 A. 氧化镁 B. 四氧化三铁 C. 高锰酸钾 D. 红磷 7、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锰 B. 氯酸钾 C. 空气 D. 氧化镁 8、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的氧气不纯 9、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氧化反应 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10、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20201018133930)

2.2氧气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 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 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 1. 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2. 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3]及[2-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1. 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2. 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1、化合反应: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物质生成 __________ 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 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 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物质和 ___________ 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注意事项】 1. 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 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 1.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 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 )碳+氧气丄二二氧化碳(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丄匕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T氢氧化钙 3.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 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的化合反 3、缓慢氧化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 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 慢氧化”。 2. 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氧化反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P3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