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九年级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官场中学九年级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袁海东整编2010、10

目录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2 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4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7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9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3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6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8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1 专题九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24 专题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27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29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31 专题十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34 专题十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36 专题十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8 专题十六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40 专题十七第一次世界大战--------------------------------------------------------42 专题十八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4 专题十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46 专题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49 专题二十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53 专题二十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56 专题二十三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59 专题二十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2 专题二十五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64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总体概述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专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掌握新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4、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从近代史时期的侵略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战争中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的讲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三、中考热点链接

1、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史时期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的侵华等;中国人民的抗争,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中考容易考到的内容。

2、关注台湾问题,联系相关史实和当今台湾政治动向分析其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引起的反响

四、中考试题回放

1、(2005年河北)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明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故此题选A项。

2、(2004吉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不允许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模拟实战训练

1.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5、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7、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清政府被迫对外宣战

B、清朝爱国将领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C、李鸿章采取投降政策

D、中国取胜后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A、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的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9、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类似之处有

(1)两国或两国以上组成的联军(2)皇帝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

(3)均导致大片国土被割让(4)签订不平等条约

A、(1)(2)(3)(4)

B、(1)(2)(4)

C、(2)(3)(4)

D、(1)(3)(4)

10、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运动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B、救国方案落后于时代

C、救国方案不合情理

D、都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

1、某班举行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2、阅读下列两首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乡愁(节选)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回答:

(1)《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结合《乡愁》表达的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2条即可)

六、[参考答案]:

一、1——10题:ADACC ADBB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做好本题,既要认识和林则徐有关的历史事件,对其他三项也应熟知,虎门销烟林则徐,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洋务运动有奕訢、李鸿章、张之洞等,收复新疆左宗棠。根据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A

2、结合工业革命后英急需的是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寻找一个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地方,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便于英长期的、大规模地开发中国市场,所以答案应该是D

3、根据图片和诗,都可以判断此人是邓世昌,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题。

4、该题也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C、D三项的结论、解释是正确的,B项的结论是错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教等各方面。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5、《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答案是C

6、这些运动都直接或间接的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而A发生的最早,所以答案是A

7、A、B、C属于相同点,而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法战争中国战胜却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不同点是D。

8、A是外因,B是内因,无产阶级的产生不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而是五四运动的结果。因此正确答案是B

9、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1、2、4为两次所共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大片领土被割让,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已经无领土可割让了。

10、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属于农民运动,而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提不出科学的纲领口号,所以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天不足,软弱无力,不能发动群众,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总之,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斗争不可避免的要失败。

二、1、(1)飞机。1911年中国才出现飞机

(2)东交民巷,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此处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3)紫禁城,清政府尚未被推翻,此处为清王朝的皇宫,普通人不可能进入游览。

(4)谭嗣同,他已于1898年牺牲。

(5)新青年,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题目。主要考查发生在1909年以前的重要事件,把题目审清,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解答。

2、(1)中日《马关条约》(2)抗日战争(3)从历史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从现实角度来看,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反分裂法的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统一的可行性开看,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回答出2点即可)

解析:本题1、2、3问跨度比较大,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当今时政热点,但贯穿一条主线,即台湾问题,抓住主线来解答问题。振兴中华。

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

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中考热点链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尽管去年中考已经出现过一个非选择性试题,但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加以注意。例如: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等等方面。

四、中考试题回放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图中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A、民报

B、江南制造总局

C、新青年

D、公车上书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如图8)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这道题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问,突破了知识与能力的范畴,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对近代化探索特点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答案】(1)① B ② D ③ A ④ 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评分说明:该题要求考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概括,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考生在概括特点时能结合社会背景因素作答,可酌情加1分)

五、模拟实战训练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伴随经济的近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也在发展,戊戌变法在当时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5、以下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6、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

B、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C、正确看待外国势力在华活动

D、主张按照西方模式,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共同目标是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科举制度,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C、改革满清整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知识分子与政客官僚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9、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10、“五一”长假期间,明明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看到一尊铜像。这人曾在1905-1909年间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

根据这些信息,请你判断一下这个人是

A、詹天佑

B、冯如

C、华蘅芳

D、徐寿

二、非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促进“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

(2)你从孙中山身上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六、[参考答案]:

1、分析洋务运动前的历史背景,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自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2、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所以洋务运动只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答案 D

3、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的机会,D是主要内因。B是外因。答案是D

4戊戌变法最大的影响就是其思想启蒙作用,答案是A

5、教训是斗争中失败的地方,应引起我们反思的地方,B、C、D都是教训。A是正确的抉择,所以不能算教训,答案是A

6、“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爱国知识分子魏源提出来的,也就是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等长处,以抵御外侮。答案是A

7、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B、C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共性,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同点。正确答案是A

8、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斗争的双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答案是D

9、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序幕的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是20世纪以来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所以答案是c

10、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答案是A

二、1、“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成变化的历史因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启示: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中破产,说明单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地主阶级经济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反抗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可见,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适合本国具体国情。

2、(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洋务运动,弈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孙中山;

义和团运动:赵三多曹福田张德成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答出禁烟运动:林则徐;收复新疆:左宗棠;黄海海战:邓世昌也可)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的情况下,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动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在革命条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遭到破坏,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后来,他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立场,改组国民党,接受苏俄和共产党的帮助,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

(2)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来即可。大体思路是,领导反清斗争,建立中华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思想发生伟大转变与共产党合作,提出新三民主义。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总体概述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能力目标:

1、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4、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价值目标: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3、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中考热点链接

1、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关于党的历程是考查的重点。

2、200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的考查是一个重点。涉及到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标志,重要历史事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等内容。

四、中考试题回放

(2005河北)下列会议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②以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在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依据上面的分析,正确顺序应该是2、1、3、4,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五、模拟实战训练

1、每年的7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人民军队的创建D、新中国的成立

2、“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被判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富有创新精神的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回答4—9

4、我国有许多节日来源于中国近代的历史事件。“八一”建军节源于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南昌起义

D、开国大典

5、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革命的重心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6、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在

A、三湾改编

B、文家市决策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8、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A、它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9、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相关的历史事件

(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遵义会议(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1)(2)(3)(4)

B、(3)(2)(1)(4)

C、(2)(3)(1)(4)

D、(1)(2)(4)(3)

10、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

A、四渡赤水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日本夺去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而英、法、美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否是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和约”和“会议”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口号是哪次运动中提出的?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一句口号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中的会议和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2、阅读歌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出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答:(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的,到2006年,她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至少列举4件)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至少写出2条,列成条文即可)

3、请你仔细看图,并回答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初期红军面临的主要危险有哪些?

(2)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多少周年?什么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4)简要回答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5)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众多的人间奇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6)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BBACB AADDA

二、非选择题1、【答案】(1)是。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会议是指巴黎和会(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材料一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答案】:(1)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到2006年他以走过了85个年头。(2)京汉铁路大罢工,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反”“五反”运动等。(只要言之有理,写出四条即可得满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等(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巧妙的运用大家都熟悉的歌词作为材料,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等知识点,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该题材料隐含丰富的内容,但发问避开材料的表面提示,问得都是与材料提示相关的历史史实,其旨在考察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的能力。并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结合实际谈感想,以便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解题的关键要抓住:“他指给人民解放道路”、“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实行民主好处多。”再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他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农民运动,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等指出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依次类推,他领导人民抗日,他推翻蒋家王朝等。了解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3、【答案】(1)“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危险: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党内王明“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70周年,会宁会师(4)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5)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6)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的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总体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经过;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了解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事迹。

(3)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七大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分析总结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

(2)比较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异同;

(3)通过探究、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东北人民的抗日事迹,感受他们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精神。

(2)讲述中国军民的抗日故事,体会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信念;认识到发展与强大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学习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三、中考热点链接:

1、抗日战争的内容在近几年历史中考中多少都有所涉及。

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是与本专题内容相关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制约当今中日关系正常、良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小泉自上任以来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其行为严重伤害了我国以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今后的走向。

3、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是又一热点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4年审定一次。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当局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版本,公立学校的采用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1982年的审定: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对日本历次侵华战争的史实进行了多处篡改:把1894年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中国海军而发动的甲午战争篡改成“日清两国军舰之间发生海战”;把日军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写成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把“侵略华北”改成了“进出华北”;对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竟然说“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86年的审定:1986年5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由“保卫日本国民会议”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新编日本史》,只字不提日本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多处记述歪曲史实,公开为侵略战争粉饰和翻案。该书把日本侵华战争描写成日军是被迫应战,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把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目的说成是要“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2001年的审定:2001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不顾国内舆论的反对和亚洲邻国的抗议,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该书宣扬皇国史观,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将太平洋战争标榜成是为了“自存自卫”、“解放亚洲”、“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进行残酷统治和掠夺,写成“满洲国”“以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赤裸裸地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关于国际上早有定论的南京大屠杀,该书妄称当时的情况存在很多疑点,至今仍有争论,企图否认侵华日军的野蛮暴行。

2005年的审定: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4月5日下午公布了日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充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对于“九一八事变”,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教科书还宣扬,由于日本对满洲的占领,才使当地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大量引进日本的重工业,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起因说成是因为“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都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

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D.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2005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开始日益取代阶级矛盾。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A项共产国际七大确立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并非正式形成。而且,西安事变的爆发究其原因仍是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使然。D项为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推动指导作用,并非合作的主要原因。答案:C

例2: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勇抗强敌的是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005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题

解析:注意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题目中提到“中华民族团结御侮”,这就告诉我们此这个事件应该是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之间的战争。这样,A、B、D三项自然排除。另外,也要注意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本题实际上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我们进行考查。新课程标准解读在阐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主题时提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遭遇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它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是我们确定这一学习主题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非单纯以“抗日战争”相称的立意,同时它也成为选取内容标准时的一个基本思路。答案:C

五、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D.引发了全民族的抗战

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观察右侧漫画,如果让你撰文批驳这一现象(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有: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一千亿美元。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圆明园。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5、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这充分说明了①国共两党实现了军队合并。②共产党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清除。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

6、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B.抗日战争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8、下列哪一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9、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有外国支持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0、右图这座造型特殊的博物馆位于沈阳市。

在一部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一个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这么一段话:“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二、读图题:

1、上面两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个事件标志着什么?

3、这一场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该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

1、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翻案,如“教科书事件”。在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九一八事变”,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都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着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这些都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如果让你对日本右翼势力说几句话,你想说什么?

2、材料一:1937——1942年日本侵华陆军在其陆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代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日本陆军师团24 34 41 49 51 58

侵华日军师团21 32 34 39 36 37

所占百分比90%94%83%78%70%64%

材料二: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埃利奥特?罗斯福:《罗斯福见闻录》

材料三:“(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共歼灭日军一百五十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三、简答题:结合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题:DDCADCABDA

二、读图题:

1、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2、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千百万人民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进行了积极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进步、正义力量的支持,美国、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援助,爱国华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原因。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材料分析:1、(1)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注意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最主要力量。1937年,侵华日军师团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90%,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侵华日军仍占其陆军师团总数的64%。而且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都在中国战场。我们迫使日军放弃北上计划,削弱了日军南进的实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的作战。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

四、简答题:从国内看: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在1941——1942年间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自1943年起,开始了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从国际看: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时,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德国法西斯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苏联军队兵临柏林城下;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溃败。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总体概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解放战争从此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了解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挺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讨论解决重庆谈判的作用。分析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迅速颠覆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能够读出重要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英明、伟大的党。通过三大战役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料,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三、中考热点链接:

1、台湾问题是与本单元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自1985年《马关条约》签定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随即一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长期盘踞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至今已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唯一障碍。

2、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右图是人们抬着周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与本专题相关的周恩来的事迹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和毛泽东、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和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会谈纪要》上签字。

1946年1月上旬,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同马歇尔、张群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1月10日至31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5月3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随后与军事三人小组其他两方人员赴湖北宣化店阻止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并同中原部队领导人研究、部署了突围方案。这期间,周恩来极力防止内战,争取实现国内和平,但国民党军队终于在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返延安。

1947年3月18日,和毛泽东等撤离延安之后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1948年4月下旬,到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今属平山县),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3月25日,和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4月,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

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了基础B.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C.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D.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2005年河北省课改区文科综合试题

解析:该题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对所学知识具有快速、准确的再认再现能力,而这一切能力的基点是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程度。A项说的是陈独秀,B项指彭德怀,D项为林彪、罗荣桓。答案:C

例2: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右图为西柏坡所在的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该省区为(河北省轮廓图)

A.贵州省B.河北省C.陕西省D.江西省

解析: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把相近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历史学科和政治、地理、语文学科联系都比较密切,学习中要引起我们注意。

此题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结合地理课本上学的中国的行政区划,可知该图为河北省。

二、人教旧版历史课本第四册在讲“七届二中全会”时,提到会议地点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人教新版历史课本没有讲到“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只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导入框中提到会议名称,在配套的地图册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柏坡在河北省。

五、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

A.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工人、农民同地主、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中国人民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以下人物中西安事变谈判和重庆谈判均参加的是

3、陈毅同志在1947年作诗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

聂扬立马薄燕台。”它指的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进行战略大反攻D.进行战略大决战

4、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①为争取国内和平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③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④为了争取时间作好自卫战的准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

5、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的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句诗与下列哪一战役密切相关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

8、下列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淮海战役B.三大战役中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C.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9、右图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0、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是民主力量的胜利②中原地区是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③首先发动辽沈战役,是因为我军在东北地区占优势④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二、读图题:

欣赏完上面两副图片后,小明同学说:“我说怎么蒋介石会打败仗呢,你看他的部队太懒了,才有几步路啊?还要美国用飞机送。条件太优越了,把这些士兵都宠坏了。还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伟大,当时情况那么危险,仍然坚持留在陕北,目的在于表现出对蒋介石进攻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正是因此我们才会胜利。”

聪明的同学:你认为小明的评论有问题吗?请说出你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

1、有人把重庆谈判称之为“鸿门宴”。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对此芳芳和明明各自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芳芳说:“不去。因为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高级领袖,不能轻易去冒险,有张学良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历史上借谈判为名,扣押、杀害对方的事情很常见,因此,绝对不能去。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即使去了也不能制止他。没有任何意义。”

明明却说:“去。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不放弃和平的一丝一毫希望;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因此去谈判,利大于弊。”

(1)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2)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2、材料一: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群众忍饥挨饿献粮献物,舍生忘死运送物资、救护伤员。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想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讲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

人民。”

(1)材料一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什么现象?

(2)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和解放战争的结果印证了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你能具体说明吗?

四、简答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原因有哪些?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DBCDB DCCDA

二、读图题:有问题,表达不准确。日本投降的时候,蒋介石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大后方(为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内战做准备。),离内战前线确实很远,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在敌后。这种形势对他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很不利,因此让美国飞机紧急运送其军队到内战前线。另外,美国支持蒋介石也是想在中国扶植亲美政权,逐步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条件太优越”并非蒋介石军队打败仗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内战爆发后,1947年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我军仅2万多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危急形势下仍然坚持转战陕北,有其深刻用意。主要目的是牵制敌人主力,缓解其他解放区的压力。坚定解放军必胜的信念,鼓舞士气。并非如小明所说单纯为表现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再就是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等。

三、材料分析:

1、(1)明明的观点正确。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虽然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由此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推迟了内战的爆发时间。第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向国民党和民主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宣传了共产党渴望尽快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主张。第三,向全国人民表明了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2)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2、(1)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舍生忘死运送物资的情景。

(2)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权利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证实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具有进步性、正义性。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政治上对人民进行压迫,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剥削和搜刮。对外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是反动、落后的政权。

3、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

4、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国民党指挥失当等。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总体概述

面对西方的侵略,近代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中以张謇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艰难、曲折。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逐步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一批满怀爱国热情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中国的教育制度也有了很大发展,文学艺术作品也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学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事实;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能力目标:

分析近代民族工业三个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的原因,总结其总的发展特征;比较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锻炼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把平时看到的文学艺术作品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中学各学科知识与历史学科知识有联系、有交叉、有融合,能够融会贯通。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兴办实业;实业报国内容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习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这些杰出人物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培养唯物史观。

三、中考热点链接:

中国的近代化成为近几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主要讲的是政治方面的近代化。除此之外还有本单元提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

另外,本专题的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新课标要求出现的新内容,还有一部分内容分散在旧版教材的一些相应课文中,但原来大多为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内容。因此,也就成为过去中考的盲区。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它将越来越成为今后中考的密切关注点。因此,不要等闲视之,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

——20005年河北省课改实验区文科综合试题

解析:注意此题反映的内容为根据新课标要求新增加的,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属于社会生活变化中社会习俗变化的内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相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体现了民主、进步的历史发展趋势。注意本课所学的剪发辫,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的一系列社会习俗的变化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答案:C

例2: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甲午战争以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条件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

——2004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题

解析:这是非课改区的试题。在旧版教材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散到相应一些课文中。在新课改以后的新版教材中已经合并到一课中系统学习。因此当时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逐项筛选。民族资本主义应产生于洋务运动以后,因此,A项错误。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国民统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D项错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要为自己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因此,B项正确。此题利用新教材所学知识也能解释。答案:B

五、模拟实战训练:

1、下列关于右图人物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有

A、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以面粉业起家

C、热心文化事业和慈善事业

D、创办第一家博物馆

2、假如你是19世纪70年代的一位驻外地的记者,要发回新闻报道,你选择

A、手机

B、因特网

C、有线电报

D、电话

3、右图是你常用的工具书,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龙门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人民教育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

5、下列情景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2年孙中山在电影院欣赏有声电影

B、张之洞坐轮船到北京向光绪帝述职

C、慈禧太后对《申报》的某些报道甚为不满

D、清政府通过电报遥控李鸿章签定《马关条约》

6、下列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是

A、林则徐拍电报给清政府汇报禁烟情况

B、义和团组织电影放映队到农村进行反帝宣传

C、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

D、鸦片战争后,广大农村应该普遍废止缠足

7、下面哪条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A、凇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平汉铁路

8、魏源和严复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爱国的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在列强入侵,国家危难时刻,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B、都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

C、都主张“师夷长技以致夷”

D、都认识到“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9、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建成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以下相关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

A、鲁迅——《孔乙己》

B、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聂耳——《黄河大合唱》

二、读图题:

1、《海国图志》是一本介绍哪方面知识的著作?

2、这本书的作者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位人物?

3、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这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请你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该歌曲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2)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它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

四、简答题: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BCBBA CCABD

二、读图题:1、《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2、作者是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

3、魏源参加过抗英斗争,目睹了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因此立志图强,主张学习西方。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材料分析:

1、(1)这是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时期,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2)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这是内因;一战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外因。(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的特点。原因:一战结束,战胜的西方列强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再度陷入停滞状态。(4)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第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第二,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和轻工业部门;第三,社会性质的制约使其表现为整体水平落后。

2、(1)《义勇军进行曲》;它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后,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它集中表现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呼声,表达了坚决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号角。(3)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简答题: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出现,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侵略扩张。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列强对华侵略加深,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相继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这些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另一方面它也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因此我们说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专题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总体概述

这一主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这一主题主要内容有: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诞生后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新政权的内政和外交。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基本上得到了解放。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稳定物价不仅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还扭转了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对外取得了抗美援朝并成功出席了亚非会议,不仅巩固了政权还大大提高了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讲述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5)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会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

(1)、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中国革命的历程,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英勇不屈、刚健自强、追求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了解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3)、认识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三、中考热点链接

1、“十一”长假已成为人们休闲、旅行的好时光,当你迎着晨曦,站在天安门广场,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此时此刻,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从心里升起一种庄严、肃穆、幸福、自豪的情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国旗;了解国歌;这也是爱国的一个表现。本课内容也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合适素材,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从了解她开始吧!

2、2005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2006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

3、三农问题:土地改革

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05年河北省非课改区

分析:此题考察的问题中国民主革命任务但是关键词“彻底”。中国民主革命任务是指反帝反封建.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仅是推翻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则是建立了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新政府,但在全国一些地区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C、西藏和平解放则仅实现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和解放,藏族人民还处于农奴制。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则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故应是D

例2、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05年河北省课改区

分析:此题考察的范围较广并以人的名字和历史时期的特点相联系,即考察了历史知识又联系了实际。符合课改的方向。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这个出生的取名建国。B1951年处于抗美援朝时期,故这年出生取名援朝C1958年我国开始了大跃进,故取名跃进D文革是从1966年开始的故此项错误

五、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回答1—4题。

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凭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情,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为建立新中国准备了条件。下列还属于新中国成立的条件的有()

①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准备④举行开国大典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领土全部解放B中国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而下列和十一长假有关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B占领了南京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C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D平津战役的胜利

4、57年前天安门上的一个震动世界的宣告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下列最能体现的是()

A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信心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先后多次调整生产关系,大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回答5---6题:

5、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B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

C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6、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7、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孤立和扼杀。为了巩固新政权同其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并表现出崇高的精神风貌。回答8-10题:

8、“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的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这段话针对的是()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C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D英国侵略印度

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朝鲜,为和平就是保家乡”,这说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B美国阻止我国解放台湾C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了中国安全D身世界表明中国的强大

10、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身上体现出对我们仍巨有教育意义的精神有()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④铁人精神⑤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于1950年10月国庆节

(1)你理解“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是什么意思吗?“一唱雄鸡天下白”又

是指什么事件?

(2)“一唱雄鸡天下白”对中国具有怎样重大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走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_____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495162.html,/

(1)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能推断出这个网站的主题吗?你认为这个网站的主题是

(2) “这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是指什么人?用一句当时流行的口号,说出“他们拿起枪奔走战场”与“为能有宁静的生活”的关系

(3) 你认为这“14万“年轻人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13、调查问卷是开展学科探索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问卷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设计的一份尚未完成的问卷,请根据问卷表右栏的提示,在中间栏目中补充设计或作答

栏目名称问卷正文及作答栏设计作答提示栏

主题中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知情情况调查问卷提示语

同学们,回首过去,鸦片战争,甲午风云、辛丑之辱……,外国列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记的国耻日。为了实现祖国的早日强大免受列强的欺侮和宰割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变法图强斗争和革命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你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么?相信这份问卷会让你回忆起57年前的那段历史……调查题目

(1)你知道“开国大典”的时间么?()作答第(1)题,把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A1949年9月30日B1949年10月1日C1949年4月23日D1951年10月28日

(2)仿照第(1)题再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不须作答。

(3)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有关“开国大典”的历史信息的?作答第(3)题(说出至少3种途径)

(4)仿照第(3)题再设计一简答题,不须作答。

(5)请尝试编写一句格言,就热爱祖国、铭记历史表明你的情感态度。(要求简练,有爱国性,格式、字数不限)作答第(5)题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B C A B A C A A C C

二、非选择题

11题

(1)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国家不独立,人民不团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2题

(1)抗美援朝纪念馆。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值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要有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正确就可以得分。

13题

(1) B

(2)我们每周的星期一都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升起五星红旗,你知五星红旗是在哪一届会议上被定为国旗的么?()A第一届政协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开国大典

(3)书本上;前辈听到的;音像资料;互联网等

(4)你是通过哪些途径得知“土地改革”的历史信息的?作答第(3)题(说出至少3种途径)

(5)为新中国的强盛而奋斗;万众齐天笑,万物向阳生;万众一心建设中华;等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只要写出新中国的成立及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等方面就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 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案17

y x O 课时17.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课前热身】 1.将抛物线y =-3x 2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3x +a 2-1的 图象,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3.二次函数y =(x -1)2+2的最小值是() A.-2B.2C.-1D.1 4.二次函数y =2(x -5)2+3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5,3) B.(-5,3) C.(5,-3) D.(-5,-3) 5.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0,b <0,c >0B.a <0,b <0,c >0 C.a <0,b >0,c <0D.a <0,b >0,c >0 【知识整理】 1.解析式: (1)一般式:y =ax 2+bx +c (a ≠0) (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图象顶点坐标(h ,k ). (3)两根式:y =a (x -x 1)(x -x 2)(a ≠0),其图象与x 轴的两交点分别为(x 1,0),(x 2,0). 注意:①一般式可通过配方法化为顶点式.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由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若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和

y x O 对称轴,可用顶点式;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可用两根式;若已知三个非特殊点,通常用一般式.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和性质 a >0 a <0 图象 开口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为________.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________. 增 减 性 在对称轴左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在对称轴右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3.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其中 h =____,k =________. 5.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y =ax 2图象的关系.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6 课时)2 汉字4 标点符号1 语(字)音、3 词语(成语)及运用、课时:2 课时(四节课) 第二:1 修辞3 缩句、扩句、仿句课时8 课时(十六节课) 第三:2 病句(文)的修改 4 名句的识记1 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3 口语交际 5 图文转换(略)课时4 课时(八节课) 第四:2 中外名著4 获取信息与时事(略)6 综合学习与探究总综合练习课时 2 课时(四节课)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共7 课时) 1 记叙文阅读3 说明文阅读说明5 小说阅读课时7 课时(十四节课) 2 议论文阅读4 散文阅读6 综合练习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共11 课时) 1 文言实词3 文言句式5 诗词赏析课时11 课时(二十二节课) 2 文言虚词4 文言翻译6 综合练习 第四部分写作篇(共12 课时) 1 中考作文概述3 材料作文5 选题作文7 综合(模拟)练习)课时1 2 课时(二十二节课)2 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 4 话题作文6 中考高分作文要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一、语(字)音、汉字、词语、(成语)及运用、标点课时:四课时 1、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二、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 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三、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 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 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 个:(单韵母7 个)a o e i u óer (复韵母6 个) ai ei ao ou ie óe (鼻韵母8 个) an en in ó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 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 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 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 写成w,如乌(wu)。ó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ó上两点省略,如雨(yu);ó行韵母跟j、q、x 相拼,省略ó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 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ó)、吕(ló)。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r t?ng,"花儿"拼作hu?r。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b p m f w 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四、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脂肪(zh÷)干涸(h?)心旷神怡(yí)B.魁梧(wò)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C.湖泊(b?)和谐(xi?)彼竭我盈(ji?)D.褴褛(lǚ)违背(w?i)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 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A.铿锵(q?ng)挪动(nu?)不无裨益(bì)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C.兑换(duì)处

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案

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并学习擦鼻涕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搜集能引起幼儿兴趣、有特殊气味的生活用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事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师:这是一为粗心的小朋友在参加 画展时画的一幅画,这次她没有的讲,因为她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 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并引导幼儿把画添完整。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并教育幼儿平时做事情要细心,由此引出 鼻子。 评: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幼儿兴趣,又能开发幼儿智力,展开想象,为什么不 得奖?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引出课题,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二活动部分 1、玩游戏: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 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劝说对的给予击掌鼓励。 2、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臭味、甜味、烧焦味等。 3、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幼儿会说出:喘气。教师给与相应鼓励。举例说明:人在感冒时鼻子容易堵塞,闻不到味,同时感觉喘不过气来,那种滋味很难受,小朋 友有那种感觉吗?幼儿会答:“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让他受到任 何的伤害。 评:举例说明鼻子的作用,幼儿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 现在老师有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怎么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翘鼻子鲁鲁》。 评:进一步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听故事做讨论: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那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 小结: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做很危险也很不讲卫生。 评:真实的故事情节,说出了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幼儿讨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引深到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5、叫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与幼儿谈话,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鼻子的作用很大,难免有时流鼻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那么用手帕怎么擦鼻涕?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评:通过教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擤鼻涕,对动作正确的幼儿给与鼓励。 总评:形象直观的授课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护意识与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阅览室,看有关保护鼻子的画册。 一、活动背景: 可爱的小兔、狡猾的狐狸为小班幼儿所熟识。很多活动都借助于这两种动物角色的穿插表演,小班幼儿都非常投入,活动效果也比较好。所以本活动也以动物间的追与躲的游戏为组织形式,以满足幼儿对动物情境表演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自我形体感知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不能较为正确地估测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空间立体关系。譬如撑伞时可能会只罩住自己的头部,而把身体露在伞外;或者撑伞时不能注意与周围环境事物的协调,总要碰到他人或碰倒物品等。

(完整版)中考总复习《数与式》教案

中考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 数与式 《数与式》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年考查,北京近三年来在新课标中考试题中“数与式”部分的权重:35%左右,分量之中,不容忽视! 一、本章知识要点与课时安排(大致安排五课时左右) (一) 实数(一课时) (二) 整式与因式分解(一至两课时) (三) 分式与二次根式(两课时) (四) 数式规律的探索(可以揉到前面几讲中去讲,也可以单设一课时) 说明:您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实数 教学目的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了解无理数等概念.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掌握相反数的性质,会求实数的绝对值.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4.会比较实数的大小,会利用绝对值知识解决简单化简问题. 5.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并能灵活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轴、绝对值等概念及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 难点:利用绝对值知识解决简单化简问题,实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用例习题串知识(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综合性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 ???? ? ??比较大小念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概绝对值相反数数轴实数的分类 实数 2.????????????????科学记数法 运算律乘方、开方乘、除法加、减法法则实数的运算 (二)例习题讲解与练习 例1 在3.14,1-5,0, 2π,cos30°,7 22 ,38-,0.2020020002…(数字2后面“0”的个数逐次多一个)这八个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考查的知识点:有理数、实数等概念. 考查层次:易) (最基本的知识,由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归纳】:(1)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强调数字0的特点);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注意: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π,… ②3,5,… , (38 -

健康教育课教案

健康教育课教案 新色学校 第一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一课健康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2、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健康是什么?大家动脑筋想一下(先不要看书) 2、健康包含的几个方面(讲述): (1)生理(身体)健康: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项健康标准的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热爱生活,和睦相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足常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3)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于它们。 (4)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在单位是好工作人员,在家不一定是好父亲或好母亲)。能促进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发展 3、阅读课文,观察图示,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这几个方面知识。 “十条健康的标准”

4、重点讲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对比不健康的表现,指引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的意识与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呢?设定健康目标,实践健康行为。 作业 每一个小朋友设定一个健康计划。(P6) 板书 1、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2、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 3、生活技能活动 教学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课堂上如果光是教师讲、学生听,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一个游戏《你健康吗?》,将生活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比教师自己讲解更具说服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现实社会的内容,体现出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的价值。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总体概述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专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掌握新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4、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从近代史时期的侵略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战争中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的讲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三、中考热点链接 1、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史时期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的侵华等;中国人民的抗争,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中考容易考到的内容。 2、关注台湾问题,联系相关史实和当今台湾政治动向分析其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引起的反响 四、中考试题回放 1、(2005年河北)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明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故此题选A项。 2、(2004吉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不允许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模拟实战训练 1.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中考英语总复习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中考英语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复习名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名词的分类,名词的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名词或“数词+名词”作定语的用法、主谓一致。 能力要求:能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并识记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 能够正确使用‘’s所有格、of所有格及双重所有格; 能够掌握名词作定语的几种特殊情况; 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判断、区别、使用课标所规定的名词及名称短语。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主导,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Step1 Review(归纳复习) 18分钟 1. 先介绍中考考试说明中关于名词所考查的主要方面。即名词的单复数、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名词或“数词+名词”作定语的用法。 2. 介绍名词的定义。 3. 介绍名词的分类: (1) 按名词性质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 (2) 普通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4. 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由学生归纳) 在名词前加a和an, 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加 a 如:a book, 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加an如:an egg 当名词前有形容词修饰时,要看形容词开头字母的发音,而不是看名词,如an interesting book 和a red apple. 注:以下字母虽然是辅音字母,但却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 f, h, l, m, n, r, s x. 如:There is an “m”in the word “milk”. 5. 名词的复数形式(抽查提问学生) 规则变化:(1). 一般情况在词尾+s; 如:book- books (2).以s, x, ch, sh 结尾的词+es;如:bus- buses box-boxes watch- watches wish-wishes (3).以辅音字母加y 结尾的:把y变为i再加es; 如:story-stories (4).以f或fe结尾的:把f或fe变为v再加es; 如:leaf-leaves knife- knives (5).以o结尾的词,如: hero-heroes;Negro-Negroes;tomato-tomatoes;potato-potatoes 但 photo—photos; zoo—zoos 可数名词的复数不规则变化(学生归纳) man--men; woman--women; 但German--Germans foot--feet; tooth-teeth child--children; mouse--mice; goose-geese(鹅); deer--deer; sheep--sheep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Frenchman--Frenchmen; Englishman--Englishmen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学会设计未来 【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 2.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难点: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白纸、一个信封。 2.一盒舒展、悠扬的音乐磁带。 【适应对象】 中学生。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引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生命的旅行将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二、游戏活动: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每个同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的发展脉络,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与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与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与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欧封建社会与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代的运动与革命与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与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就是金字塔,金字塔就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就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就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与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二)考点分析 本单元知识点就是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就是经常考到的。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等知识点。题型多就是选择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 1.当您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就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您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答案】D A.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D.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解析】从题干中的“这就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判断:这就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各国所使用得文字就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人文素养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不断发展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课件下载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

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人类的出现、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要代表猿人早期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 早期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1、2课时字音 第3、4课时汉字 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7、8课时标点符号 第9、10课时修辞 第11、12课时病句(文的修改 第13、14课时缩句、扩句、仿句 第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 第17、18课时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 第19课时中外名著 第20课时口语交际 第21课时获取信息与时事 第22课时图文转换 第2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第二部分现代文 第24、25课时记叙文阅读 第26、27课时说明文阅读 第28、29课时议论文阅读 第30、31课时散文阅读 第32、33课时小说阅读 第34、35课时现代诗歌阅读 第三部分文言文 第36、37课时文言实词 第38、39课时文言虚词 第40、41课时文言句式 第42、43课时文言翻译 第44、45课时课内阅读 第46、47课时课外阅读 第48课时诗词赏析 第四部分写作篇 第49、50课时中考作文概述 第51、52课时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第53、54课时材料作文 第55、56课时话题作文 第57、58课时选题作文 第59、60课时中考高分作文要旨第61-90课时综合(模拟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语音

一、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 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 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上两点省略,如雨(yu;?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吕(l?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r t?ng,"花儿"拼作huü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 (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

中考专题复习名著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几部名著的基本内容 2、熟悉考试尤其是中考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3、积累相关知识,从容面对相关考试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考点疏理】 从名著考查涉及的内容来看,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名著的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 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名著常识填空、根据有关情节撰写对联、针对某一部名著展开辩论、制作名著推荐卡、名著访谈录、名著仿写、读名著谈阅读体会以及课外名著拓展阅读等形式。考题讲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考试题型】 (一)常识类(涉及作品名称、作者、人物、情节等) 1、填空式 例1:《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基)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卡片式 例2: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做读书卡片时,遇到了困难,请帮助他把表格填充完整。 作品作者精彩情节 《水浒》施耐庵_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__ _《在烈日和暴雨下》_ 老舍__《骆驼祥子》_ 《威尼斯商人》_莎士比亚__ 法庭审判契约纠纷案 (二)概述类(涉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 3、对联式 例3: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__眼明心亮,悟空打死白骨精《水浒传》:_情深义重,鲁达大闹野猪林4、辩论式 例4: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 1.物质生活: (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文化生活: (1)娱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2)节日: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春节在宋代称,最受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