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宋: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周敦颐。

B.年号:庆历、崇祯、元丰、太元。

C.泰戈尔:《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D.律诗:《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商山早行》《长沙过贾谊宅》。

【答案】 D

【解析】【分析】 D.《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不是律诗。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

部分。C.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

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答案】 C

【解析】【分析】 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

B.有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正确;

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

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可。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

《茶馆》《龙须沟》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

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

【解析】【分析】 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

“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

)、

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

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

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

间的社会现实。

B.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

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

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 ACD 表述正确。 B “水落石出”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

阳修的《岳阳楼记》。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

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

“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

《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

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

特。

【答案】A

【解析】【分析】 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故

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

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

左。【答案】 B

【解析】【分析】 B 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 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

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 A

【解析】【分析】 A.分类恰当。

B.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D. “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

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

人》。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

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C

【解析】【分析】 ABD 表述正确。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

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9.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 张孝祥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柳永【答案】D

【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

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

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答案】B

【解析】【分析】 ACD 说法正确。 B.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

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解答此题,

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

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①“三闾大

夫”指 ________。

② 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________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

质。

【答案】( 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

“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

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分析】( 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

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

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

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

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

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

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

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

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

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 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

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

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

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

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

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 、屈原; 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

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

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

形着手。

⑵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

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

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

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 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

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

“江阴”在水的北面。

B.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

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

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

个部分。

【答案】A

【解析】【分析】 A. “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BCD说法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

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

洁之意。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

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

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

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 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

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

体系。

14.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中,你参与其中。

(1)【知识积累】 2007 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节

气是()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2)【追根究底】阅读下面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

因。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 3)【心系他人】时值早春,天气仍然较冷,同学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小飞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宁可冒着感冒的危险,也不愿多穿衣服。作为小飞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

什么呢?

【答案】( 1) B

(2)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

原因: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3)小飞,现在时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

学习。请你多穿点衣服,好吗?

【解析】【分析】⑴ 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春节”“端午”“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不

是节气。我国从2008 年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据此,答案为C。

⑵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

这句诗的意思是:二月时的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这是由于地理纬

度的差异造成气候的不同,即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⑶ 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小飞同学);其次要交代劝说的理由(早春时节,少穿

衣服的影响);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

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 B;⑵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⑶ 小飞,现在时

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请你多穿点

衣服,好吗?

【点评】⑴ 考查学生对一般节气与传统节气的掌握程度。“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

⑵ 考学生唐中含的物候知的掌握能力。句“ 二月江南花枝,他寒食堪

悲” 生的原因: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⑶ 在,除了的内容契合方的想法之外,也要求“ ”的技巧。首先,要站在

方的角度去考,假自己是方,自己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他的心情;然后注意的方式、气、度,尽量做到委婉、和、真。如果直接否定方,方是

很接受的,注定是失的,那么就可以在的候巧妙地以退,比如可以多用

的句式“我也么,但是后来仔一想??”“你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不妨把眼光放了来看??”通

的句子,尽量把方的点引到自己的点上来。此外,

言可以生活化一些,因通俗易懂的言内容能的沟通更有效。

15.八年( 3)班开展“遵旅游源” 合性学活,你完成以下任。

(1)把以下遵市旅游文化源按照一定准,并述理由。(每一只需 2 至 3 ,并填写序号。

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 州茅台酒② 赤水丹霞地貌③ 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 沙文化址⑤江小三峡⑥ 娄山关⑦ 海屯事古堡⑧ 遵会会址

答示例:分①③理由:按照地区特分

(2)在小活交流会上,文老把上述源的某一用形式展示了出来,你写出底,并述你猜

出底的方法。

面: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天。(打一遵旅游景点)

(3)老准儿童开展本次主的交流展示活,要求全班同学参加。下面是文小写的一通

知.找出三。

通知

全班同学:

大家于 6 月 1 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文老开展的活,望大家做好准,准参加。

2018 年 5 月 30 日

八( 3)班文小

【答案】( 1)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景分;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

景分;示例三:⑥⑧按照色旅游(革命址也可);示例四:④⑦按照史古迹;

示例五:⑥⑦按照斗址(事)

(2 )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天”一句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

《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 3)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②“全班同学”称要格。(位置不)③ 没有写活的具体。④ 没有写出活主。⑤ 落款署名和位置倒了。

【解析】【分析】⑴ 可分按人文景、自然景、色旅游等分。人文景:在自然景的基上,叠加

了文化特而构成的景。自然景:没有人因素的大自然景。色旅游:以中国共党相关的史念

地源的旅游。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

⑵ 谜语中的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

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起楼不要木”就是去掉“楼”中的左偏旁“木”。由“有人便是仙”推知“无人便是山”,而“残阳铺满天”一句即可联系到《忆秦娥·娄山关》,整合在一起便是“娄山关”。另外还有注意一个关键性提示,即“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⑶① 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 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

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经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的

对象名称可省略。③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

地点及具体要求。④ 署名和日期: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本题在

标题、称呼、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以及署名和时间都有问题。按上面的要求一一改正

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⑥⑧ 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④⑦ 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⑥⑦ 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⑵ 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⑶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位置不对)③ 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④ 没有写出活动主题。⑤ 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答题时要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

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通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悉通知的格式和通知的内容,才能准确作

答。

16.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

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

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

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

大家分享。)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

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

他。

【答案】(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

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

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

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

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

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

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

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

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

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

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

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 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

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

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

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甲骨文、篆书、隶书的“酒”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

字,左边是水,右边的“酉”字代表盛酒的容器。从书法中的“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

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

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

酒,它也是在饮文化。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借问酒家何处有——唐·杜牧《清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

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

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

的菊花和酒。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说清楚饮酒开车的危害,从安全和守法的角

度劝说,不能偏离“酒后不能开车”这一劝说主题。

17.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对联常识的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 1)中秋赏月,小明爸爸提议用对对子的方式为节日助兴。他吟诵了上联“明月映天一轮满”,小明对出下联()

A.花香千里到门庭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甘露被宇万家明

D.叶脱疏桐秋正半

( 2 )春节将至,小明家要贴一副对联,最佳的选择是:上联①________ ,下联②________ 。

A.堂前营草舒眉绿

B.绿柳吐絮迎新春

C.爆竹传声又岁除

D.春风送暖入屠苏

E.红梅含苞傲冬雪

(3)根据端午节的习俗,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 ________,万水欢歌

【答案】( 1) C

(2) E; B

(3)催龙舟

【解析】【分析】⑴ 上联:明月(名词)映天(动宾)一轮(数量词)满(形容词),

“甘露被宇万家明”词性与之相对,对仗工整,主题是明月照万家。 A、 B、D 没有数量词,意思关联不紧密,故选 C。

⑵ 要求是春节贴的春联,必须符合过年喜庆、祝福的特点,“ 红梅含苞傲冬雪”写腊梅傲雪,“ B.绿柳吐絮迎新春”写绿柳迎春,二联意思相关,对仗严整,符合要求,A、 C、 D 不符合“春节将至”的要求。

⑶ 端午节习俗:食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沐兰汤、栓五色丝线等,下联

“鼓乐、万水欢歌”词语提示,这是赛龙舟的活动,因此“催龙舟”对“映红日”。

故答案为:⑴ C;

⑵ E;B。

⑶ 催龙舟

【点评】⑴ 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从词性判断 C 合适。

⑵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

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这四项。

⑶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

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结合节日习俗判断对出下联。

18.给下面各题选出正确的一项。

(1)根据下列句子,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春天节气()

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A.立春

B.谷雨

C.惊蛰

D.春分

(2)“爆竹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3)《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D.天气渐渐转暖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那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李先生最近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庆祝弄璋之喜,李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

B.乔迁

C.得子

D.高升

【答案】( 1) B

(2) C

(3) B

(4) B

(5) C

【解析】【分析】( 1)《浣溪沙》仇远。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

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故选B。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

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

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故选 C。

(3)七月流火”一词源于《诗经》——《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所谓“流火”,《辞海》缩印本第 952 页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这说的是天气渐渐凉了。故选 B。

(4) B 符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

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意思是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A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C 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D 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5)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

孩。故选 C。

故答案为:⑴ B;⑵ C;⑶ B;⑷ B;⑸ C

【点评】⑴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常识的积累。“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

弹指又春归”一句中的“晚花迟”“又春归”表现春天已到了尾声,所以对应的应是春天最

后一个节气,即:谷雨。

⑵ 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理解。“爆竹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王安石《元日》中的一句,“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⑶ 本题考查常识的理解。“七月流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指大火星(心宿

二,天蝎座主星)西行,最终逐渐离开天际,古人以此作为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的标志。

⑷ 本题考查成语及古语的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

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⑸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

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19.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 6 月 20 日 9 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的专题报告。您学富五车,① 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 不吝赐教“文学与文化”,将是我们

的莫大③ 荣幸。本应④ 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 见谅。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 不耻下问。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

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

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

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

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分析】( 1)①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②不吝赐

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使用得体。③ 荣幸:

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这里使用恰当。④光临寒舍:别人到自己

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⑤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

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使用不恰当。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白浪”是一个名词,“青

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故排除B。故选 D。

(3) 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故

答案为:⑴ B;⑵D;⑶A

【点评】⑴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① 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 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 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 把握

语体,用语准确;⑤ 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

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 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 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

补,或对立,或承接;③ 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

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 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

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 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

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

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

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 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答案】B

【解析】【分析】 ACD 说法正确。 B.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

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

况。而文化常识主要考查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平时要以课文为依

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