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力学系统

1动力学系统
1动力学系统

PASCO 实验

Experiment 1 Dynamics Cart Accessory Track Set

实验一 动力学系统

Experiment 1 Acceleration and Harmonic Motion

实验1 加速度和简谐振动

Equipment Needed:

-Dynamics Carts with Mass (ME-9430)

-Spring -Base and Supported rod (ME-9355) -Mass balance -Acceleration sensor -50 Newton force sensor -Motion sensor -Dynamic Cart Track with End stop and Pivot clamp

Purpose

目的

The Purpose is to measure the period of

oscillation of a spring and mass system on an incline at different angles and compare it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verify Newton’s Second Law, F=ma. (See Figure 1)

目的是测量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看图1) Theory

理论

For a mass attached to a spring, the theoretical period of oscillation is given by

k

m

T π

2= 对于弹簧上的物体,振动的理论周期为

k

m T π

2= where T is the time for one complete back-and-forth motion, m is the mass that is oscillating, and k is the spring constant.

这里T 是一个来回运动的时间,m 是振动质量,k 是弹簧常数。

Figure 1

According to Hooke’s Law, the force exerted by the spring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the spring is compressed or stretched, F=kx, where k is the proportionality constant. The spring constant can b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by applying different forces to stretch the spring different distance. When the force is plotted versus distance, the slope of the res ulting straight line is equal to k. According to Newton’s Second Law,F=ma. F is the net force acting on the object of mass m and a is the resulting acceleration of the object.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产生的力与弹簧被压缩或伸长的距离成正比,F=kx,这里k是比例常数。这样在实验上,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力让弹簧压缩或伸长不同的距离来确定。作力—距离的图,直线的斜率就等于k。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F是作用在物体m上的外力,a是物体的加速度。

Procedure步骤Measurement to find the Theoretical period 找到理论周期的测量

①Use the balance to find the mass of the cart and the Acceleration sensor, Record this value M.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记下这个值M。

②Set the cart on the track and attach a spring to one end of the cart by inserting the end of the spring in the hole provided in the cart. Then attach the other end of the spring to the end of the track.

把小车放在导轨上,把弹簧的一端插入小车的孔中,把弹簧和小车连在一起。然后把弹簧的另一端与导轨的末端连在一起。

③Incline the track by raising the end of the end of the track that has the spring attached. As the end of the track is raised the spring will stretched. Keep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the track small enough so the spring is not stretched more than half the length of the track. Record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L0.

抬高与弹簧相连的导轨的末端,让导轨倾斜。导轨的末端升高后,弹簧会伸长。让导轨的倾角足够小,这样,被拉长的弹簧的长度不超过导轨长度的一半。记下平衡位置L0。

④Computer Setup: 计算机设置

1. Connect the Science Workshop interface to the computer, turn on the interface, and turn on the computer.

把科学工作站接口连到计算机上,打开接口,打开计算机。

2. Connect the force sensor’s DIN plug into Analog Channel A of the interface, the motion sensor’s digital plug into Channel 1 and 2.

把力传感器的模拟插头接到接口的A通道,把运动传感器的数字插头接到通道1和2。

3. Open the Science Workshop document, let it be required working conditions.

打开科学工作站文件,让它处于所需的工作状态。

lick the “REC” button, the computer starts to record data. Drag the cart to stretch the spring, in the graph of Force(N) versus position(m),the slope of the line is equal to the effective spring constant, k.

点击“REC”按扭,计算机开始记录数据。拖动小拉长弹簧,在力-位移的图中,斜率就是弹簧常数k。

Meas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测量实验周期

⑥Computer Setup: 1.Connect the Science Workshop interface to the computer, turn on the interface, and turn on the computer.

2.Connect the force sensor’s DIN plug into Analog Channel A of the interface, the

计算机设置:1. 把科学工作站接口连到计算机上去,打开接口,打开计算机。2.把力传感器的模拟插头接到接口的通道A,把加速度传感器的插头接到通道B。3. 打开科学工作站文件,让它处于所需的工作状态。

acceleration sensor’s DIN plug into Analog Channel B. 3. Open the Science Workshop document, let it be required working conditions.

⑦Displace the cart from equilibrium a specific distance and let it go. Click the “REC” button, the computer starts to record data. In the graph of Force(N) versus Time(s), you can get the oscillating experimental period.

让小车离开平衡位置一段距离后松手,点击“REC”按扭,计算机开始记录数据。在力-时间的图中,你可以得到振动的时间周期。

⑧Compare the graph of Force(N) versus

Time(s) to the graph of Acceleration(m/s/s)

versus Time(s).

比较力-时间的图和加速度-时间的图。

Change the angle of the incline and repeat

Steps 7 and 8.

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步骤7和8 Calculations 计算Theoretical Period理论周期

①Plot force versus displacement. Draw the best-fit straight line through the data points and determine the slope of the line. The slope is equal to the effective spring constant, k. k=______

作出力—位移的图,通过数据点作出最合适的直线,确定直线的斜率。斜率就是弹簧的弹性系数,k。k=_____

Using the mass of the cart and the spring constant, calculate the period using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T=______

用小车的质量和弹簧常数,用公式计算理论周期。T=_____

Experimental period实验周期

②In the Step 7, you can get the average time for 5 oscillations, dividing the time by 5 is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在步骤7中,你可以得到5次振动的时间,把这个时间除以5 就得到实验周期。

Question 问题

①Does the period vary as the angle is

changed?

周期会随着倾角的改变而改变吗?

②How d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compare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比较实验值和理论值,结果如何?

③Does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changes

as the angle is changed?

随着倾角改变平衡位置会改变吗?

④What would be the period if the angle

was 90 degree?

如果倾角变为90度,周期将是多少?

Experiment 2: Conservation of Linear Momentum

实验2 动量守恒

EQUIPMENT NEEDED 所需仪器

Science Workshop_ Interface 科学工作站

motion sensor (two) 运动传感器(2)

collision cart (two) 碰撞小车(2)

adjustable feet, track (two) 可调的脚(2),导轨

track, 2.2 meter 轨道,2.2m

balance (for measuring mass) 天平(用于测量质量)

PURPOSE 目的

The purpose of this laboratory activit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omentum of two carts before and after an elastic collision.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两个小车发生弹性碰撞之前和之后的动量。

THEORY 原理

Momentum is conserved during collisions. The momentum of an object is the product of its mass and its velocity. By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the sum of the moment in a system prior to a collision (or other interaction) equals the sum of the moment in the system after the collision.

m1v1+m2v2=m1v1′+m2v2′

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一个物体的动量等于它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或其它相互作用)前一个系统中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这个系统中的动量之和:

m1v1+m2v2=m1v1′+m2v2′

If external forces such as friction are ignored, the sum of the moment of two carts prior to a collision is the same as the sum of the moment of the carts after the collision.

如果忽略外力(如摩擦力),碰撞前两个小车的动量之与碰撞后这两个小车的动量之和应该相等。

PROCEDURE 步骤

①Level the track by setting a cart on the track to see which way it rolls. Adjust the leveling feet at the end of the track to raise or lower that end until a cart placed at rest on the track will not move.

把小车放在导轨上,看它朝哪个方向滚

动,依此水平校准导轨。升降导轨的末端调节其水平尺寸直到小车放在导轨上静止。 ②lace the apparatus as the following figure.

按下图放置仪器。

③Computer Setup:

计算机设置

④Connect the Science Workshop interface to the computer, turn on the interface, and turn on the computer.

把科学工作站接口连到计算机上,打开接口,打开计算机。

Figure 1

Connect one motion sensor’s plugs into Channel 1 and 2 of the interface, the other motion sensor’s plugs into Channel 3 and 4.

把运动传感器的插头接到接口的通道1

和2,

另一个运动传感器的插头接到通道3和4 2. Open the Science Workshop document, let it be required working conditions.

打开科学工作站文件,让它处于所需的工作状态。

⑤Click the “REC” button. The computer starts to record data. In the following three cases, show graph of velocity(m/s) versus time(s):

点击“REC ”按扭。计算机开始记录数据。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作出速度-时间图。

Case 1: Place one cart at rest in the middle of the track. Give the other cart an initial velocity toward the cart at rest.

情况1:把一辆小车静止地放在导轨的中央。给另一小车一个初速度,速度方向朝静止的小车。

Case 2: Start the carts with one at each end of the track. Give each car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velocity toward each other.情况2:把每个小车分别放在导轨的末端。给每个小车朝着对方大约相同的速度。

Case 3: Start both carts at one end of the track. Give the first cart a slow velocity and the second cart a faster velocity so that the second cart catches the first cart.情况3:把两个小车放在导轨的同一端,给第一个小车较小的速度,第二个小车较大的速度,这样第二个小车可以赶上第一个小车。

⑥Put two mass bars in one of the carts so that the mass of one cart(3M) is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e mass of the other cart(M).

把两块砝码放在其中的一个小车上,这样这个小车的质量3M为另一个小车质量M 的3倍。

⑦Click the “REC” button, the computer starts to record data. In the following four cases, show graph of velocity(m/s) versus time(s):

点击“REC”按扭,计算机开始记录数据。在下面四种情况中,作出速度-时间图。

Case 1: Place the 3M cart at rest in the middle of the track. Give the other cart an initial velocity toward the cart at rest.情况1:把质量为3M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导轨的中央。给另一小车一个初速度,速度方向朝静止的小车。

Case 2: Place the M cart at rest in the middle of the track. Give the 3M cart an initial velocity toward the cart at rest.情况2:把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导轨的中央。给另一小车一个初速度,速度方向朝静止的小车。

Case 3: Start the carts with one at each end of the track. Give each car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velocity toward each other.情况3:把每个小车分别放在导轨的末端。给每个小车朝着对方大约相同的速度。

Case 4: Start both carts at one end of the track. Give the first cart a slow elocity and the second cart a faster velocity so that the second cart catches the first cart. Do this for both cases: with the 1M cart first and then for the 3M cart first.情况4: 把两个小车放在导轨的同一端,给第一个小车较小的速度,第二个小车较大的速度,这样第二个小车可以赶上第一个小车。对两辆小车都要这样做:开始给1M的小车较小的速度,然后给3M的小车较小的速度。

⑧In each graph of velocity versus time, record the velocities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collision. Apply the velocities to formula m1v1+m2v2=m1v1′+m2v2′

to see if the momentum is conserved.

在每一个速度—时间的图中,记下碰撞前一刻和碰撞后一刻的速度,用公式

m1v1+m2v2=m1v1′+m2v2′

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Question 问题

①When two carts having the same mass and the same speed collide and bounce off of each other elastically, what is the final total momentum of carts?

当两辆小车具有相同的质量和速度,它们碰撞时都反弹回去,两小车的总末动量是多少。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系统动力学报告 题目:电梯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姓名: 专业: 学号:

电梯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一、课题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因此,现在对电梯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满足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电梯向着舒适性,高速,高效的方向发展。在电梯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和功能性一直是电梯公司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中舒适性也要包含在电梯的设计中,避免出现速度或者加速度出现突变,或者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引起人们的不适。因此,在电梯的设计过程中,对电梯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MATLAB中编程、绘图。 通过同组小伙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该系统的简化模型与运动方程。因此进行编程: 该系统的微分方程:[][][]{}[]Q x k x c x M= + ? ? ? ? ? ? + ? ? ? ? ? ?? ? ? ,其中矩阵[M]、 [C]、[K]、[Q]都已知。 该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一个二阶一元微分方程,在MATLAB中,提供有求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函数,其中在MATLAB中常用的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有7个:ode45,ode23,ode113,ode15s,ode23s,ode23t,ode23tb 。 ode是MATLAB专门用于解微分方程的功能函数。该求解器有变步长(variable-step)和定步长(fixed-step)两种类型。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求解器,其中ode45求解器属于变步长的一种,采用Runge-Kutta

算法;和他采用相同算法的变步长求解器还有ode23。 ode45表示采用四阶,五阶Runge-Kutta单步算法,截断误差为(Δx)^3。解决的是Nonstiff(非刚性)常微分方程。 ode45是解决数值解问题的首选方法,若长时间没结果,应该就是刚性的,可换用ode23试试。 Ode45函数调用形式如下:[T,Y]=ode45(odefun,tspan,y0) 相关参数介绍如下: 通过以上的了解,并对该微分方程进行变换与降阶,得出程序。MATLAB程序: (1)建立M函数文件来定义方程组如下: function dy=func(t,y) dy=zeros(10,1); dy(1)=y(2); dy(2)=1/1660*(-0.006*y(2)+0.003*y(4)-0.0006*y(10)-1.27*10^7*y(1)+1.27*10^7*y (3)+2.54*10^6*y(9)); dy(3)=y(4); dy(4)=1/1600*(+0.03*y(2)-0.007*y(4)+0.003*y(6)+1.27*10^7*y(1)-7.274*10^8*y(3 )+1.27*10^7*y(5)); dy(5)=y(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系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物流运输这个复杂的系统当中,建立模型,对现实情况进行模拟,以期为物流企业提供定量的可持续发展预测分析,达到辅助企业科学决策的目的,引导物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提高物流企业生存竞争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物流系统;管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18-02 0 引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数字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的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1]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JAY W.FORRESTER教授于创立,是一种研究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大特点是能作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定量分析研究。[2]通过计算机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战略与策略,因此被誉为“战略与策略实验室”。系统动力学创造至今,在人口、经济、环境、能源、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近些年来物流业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流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通过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物流系统领域,可以较为深入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物流活动的动态发展运行机制,进而对制定物流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物流系统动力学”的边缘学科概念,以阐释将系统动力学引入物流系统分析领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本文就是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物流系统中,尝试建立物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进而为物流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 1 模型的建立 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商、物流公司和顾客,而我们研究的是物流系统,因此将其从供应链中分离出来。站在一个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整个物流系统。一个企业取得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利益是收入与成本之差,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收入就是将物资配送至目的地从而取得利益;而物流企业的成本包括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配送费用即物流公司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客户的货物送至目的地的费用,仓储费用即物流公司用仓库存放货物而产生的费用。 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仓库数是整个物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物流公司的收益。随着仓库数的增多,可以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会使物流企业的周转率提高从而提高收入,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正面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随着仓库数量的增加使得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都提高了,从而使成本提高,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负面作用。因此仓库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建立起因果关系。如因果关系所示,收益与收入成正向增长,与成本成负向增长,收入与仓库数为正因果关系;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均与成本为正因果关系,配送量与配送费用同向增长,而仓库数与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同向增长。 增加仓库数量可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周转率,增加一个仓库到底能缩短多少客户响应时间,使周转率能提高多少,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在物流行业有仓库销售率这一指标,它的含义是每增加一个仓库每个月能够带来的收入有多少。而成本方面有配送成本和仓储成本,配送成本受运输费

车辆系统动力学解析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仲鲁泉 2014020326 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直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介绍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介绍了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内容。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对轮胎和悬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来探究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轮胎;悬架;系统动力学;现状 0 前言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讨论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响应的学科。它是把汽车看做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是研究汽车的力与其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的主要性能的内在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 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 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 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 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 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电动力学第一章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位移电流实质上是电场的变化率,它是(D )首先引入的。 A). 赫兹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麦克斯韦 3、两个闭合恒定电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上述两个 相互作用力,哪个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C )。 A). 都满足 B). 都不满足 C). 前者满足 D). 后者满足 二、填空题 1. 麦克斯韦 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波就是一种电磁波。 2.电荷守恒定律的微分形式为 J 0t ρ ???+ =? 3、均匀线性介质中电磁场的能量密度w 的表达式为 1 ()2 w E D H B =?+?。 4、电磁波(电矢量和磁矢量分别为E 和H )在真空中传播,空间某点处的能流密度=S =S E H ? 5、线性介质的电磁能量密度w =___________,能流密度S =____ _______。 答:w =1 ()2 E D H B ?+?或2211()2E B +εμ; S =E H ?或1E B μ? 6、电场、磁场的切向分量的边值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1?()0n e E E ?-=或21t t E E =;21 ?()n e H H ?-=α或21t t H H -=α 三、判断题 1.稳恒电流场中,电流线是闭合的。 ( )√ 2.电介质中E D ε=的关系是普遍成立的。 ( )× 3.跨过介质分界面两侧,电场强度E 的切向分量一定连续。 ( )√ 4.电磁场的能流密度S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流过单位横截面的能量,其方向代表能量传输方向。( )√ 5.电流元1、2分别属于两个闭合稳恒电流圈,则电流元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 ( )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项目管理,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总分。但是由于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内外界因素复杂的变化,而导致的项目成本超支、时间拖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经常有反直觉的案例产生,如软件项目开发中的布鲁克斯法则,即在一个已经延迟的项目中增加新的员工将导致项目的完成时间更晚。项目通常都是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经常存在到项目后期甚至近乎结束时才发现一些应该在早期就解决的错误,而这就导致了项目的返工、加班和延误,影响项目成本及周期。 1系统动力学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应用 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是一门研究分析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其作为一种系统的建模理论,能够定性与定量地分析研究系统,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处人手来构建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而模拟与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现在国内外的学者,将系统动力学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如用于分析价格和产品战略,在资本品行业的实用性;新药品的市场动态和困难,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进入战略研究;学习曲线理论创新实施检验时,组织政策等,其中,项目管理也是系统动力学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为什么要使用建模的方式来研究项目管理?一些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管理者,都不擅长处理一个复杂系统内的动态反馈关系,毕竟对项目的关注度、了解程度及信息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约束,所以,人们面对这样复杂系统做出的解读和判断经常会产生错误。电脑建模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制约,因为模型可以由多人参与建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内外部存在联系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的假设下运行,以帮助分析人员或管理人员更好的模拟不同真实情景下的系统。不过即使模型有这么多好处,也不是说其结果一定比项目管理人员的判断准确。任何一种作为工具的方法都有可能被错误的使用,总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但是如果正确的使用系统图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其可以作为一个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决策的工具。 2系统动力学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 2.1工程项目非常复杂,包含多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系统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意想不到的影响。这一点和普遍的认识不同,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还是空间的角度,因果关系在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并不是密切相关。例如,改变工程图设计图纸里的一个管道

研究生《机械系统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试题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机械工程2014级 课程名称: 《机械系统动力学》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分数 1 圆柱型仪表悬浮在液体中,如图1所示。仪表质量为m ,液体的比重为ρ,液体的粘性阻尼系数为r ,试导出仪表在液体中竖直方向自由振动方程式,并求固有频率。(10分) 2 系统如图2所示,试计算系统微幅摆动的固有频率,假定OA 是均质刚性杆,质量为m 。(10分) 3 图3所示的悬臂梁,单位长度质量为ρ,试用雷利法计算横向振动的周期。假定梁的 变形曲线为?? ? ?? -=x L y y M 2cos 1π(y M 为自由端的挠度)。(10分) 4 如图4所示的系统,试推导质量m 微幅振动的方程式并求解θ(t)。(10分) 5 一简支梁如图5所示,在跨中央有重量W 为4900N 电机,在W 的作用下,梁的静挠度δst=,粘性阻尼使自由振动10周后振幅减小为初始值的一半,电机n=600rpm 时,转子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Q=1960N ,梁的分布质量略去不计,试求系统稳态受迫振动的振幅。(15分) 6 如图6所示的扭转摆,弹簧杆的刚度系数为K ,圆盘的转动惯量为J ,试求系统的固有频率。(15分) 7如图7一提升机,通过刚度系数m N K /1057823?=的钢丝绳和天轮(定滑轮)提升货载。货载重量N W 147000=,以s m v /025.0=的速度等速下降。求提升机突然制动时的钢丝绳最大张力。(15分) 8某振动系统如图8所示,试用拉个朗日法写出动能、势能和能量散失函数。(15分)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试题纸

系统动力学定义(精)

系统动力学定义 系统动力学出现于1956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W.Forrester福瑞斯特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是一门以系统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要手段,定量地研究系统发展的动态行为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王其藩教授在他所著的《高级系统动力学》中给出了系统动力学的内涵曰: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是一门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的科学,是一门交叉、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地取决于其内部的动态结构与反馈机制,系统在内外动力和制约因素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和演化。系统动力学是从运筹学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鉴于运筹学太拘泥于“最优解”这一不足,系统动力学从观点上做了基本的代写硕士论文改变,它不依据抽象的假设,而是以现实存在的世界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由此,系统动力学在传统管理程序的背景下,引进信息反馈和系统力学理论,把社会问题流体化,从而获得描述社会系统构造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能力和高速运算能力而获得对真实系统的跟踪,实现了社会系统的可重复性实验。不同于运筹学侧重于依据数学逻辑推演而获得解答,系统动力学是依据对系统实际的观测所获得的信息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实验室来获得对系统未来行为的描述。当然,系统动力学建立的规范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的简化与代表。一个模型只是实际系统一个断面或侧面,系统动力学认为,不存在终极的模型,任何模型都只是在满足预定要求的条件下的相对成果。模型与现实系统的关系可用下图形象地加以说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口预测

3.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口预测 21世纪是人类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是人口膨胀,第二是就业困难,第三是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在于人口。因此,如何对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和控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领域。 本课题是在宋健人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城市,改良建立了双线性开放/动态人口模型。采用上述基于人口结构模型,预测上海2010—2050年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为了更准确地研究人口系统,我们将人口按0-4岁、5-9岁、10-14岁、…、95-99岁、100岁及以上分群,分为21个群,并假设女性的生育时间以不同的概率分布在15-49岁之间。然后以政策系数和生育时间的分布概率为政策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和政策试验。 3.2.1系统模拟的一些基本假设 ●人口分年龄数据 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640万,而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608万。因为后续计算都是采用上海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所以按上海统计年鉴的常住人口总数1608万对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 《上海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2005进行了同比例调整。通过《上海统计年鉴》、 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等文献的搜索,得2000年上海市分年龄段的男、女人数数据见表1。 ●妇女生育时间 根据人口生育的一般规律可知,对出生有贡献的只有15-49岁的女性人口。出生率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如果严格实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那么

任何一个女性在一生中只能生育一次。我们假设生育时间是在15-49岁之间均匀分布,于是有出生率=1/35≈2.9%。通过对统计资料和参考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得妇女生育时间到俄分布规律如表所示。 ●性别比 性别比是一个统计数据,是指新生婴儿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例。新出生的人口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在自然出生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概率都是50%。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新生婴儿中,男性与女性的平均性别比为105:100。 ●政策系数 政策系数是一个政策参数,表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严格程度。如果严格执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1,随着执行程度的放松,其值增加。例如,如果实施“一对夫妇两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2。 ●男、女性出生速率 根据政策系数,有 男性出生速率=“女性15-49”*出生率*(性别比)/(100+性别比)*政策系数;女性出生速率=“女性15-49”*出生率*100/(100+性别比)*政策系数。 ●死亡率 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存在差异。0-10岁组是少年儿童阶段,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14岁组死亡率水平为最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上升。由于上海市2008年男性预期寿命为79.0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3.50岁,人均寿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接近许多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上升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故在未来若干年中死亡率减低的速度必然逐步减弱。以2000年男性、女性死亡率为基期我们假设截止2050年上海人均死亡率每十年分别较上一个十年下降10%。 表3 上海市分年龄死亡率对比分析 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0-4岁 2.88 0.939 1.1 0.98 5-9岁0.32 0.298 0.24 0.07 10-14岁0.33 0.375 0.21 0.23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提纲

1. 简要给出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的概念2-23,24,25, 1)、约束与约束方程 一般的力学系统在运动时都会受到某些几何或运动学特性的限制,这些构成限制条件的具体物体称为约束,用数学方程所表示的约束关系称为约束方程。 2)、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 如果约束方程只是系统位形及时间的解析方程,则这种约束称为完整约束。 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标(i=1,2,…,n);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如果约束方程是不可积分的微分方程,这种约束就称为非完整约束。 一阶非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i = 1, 2, …,n);为广义坐标对时间的一阶与数;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系统中非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2. 解释滑动率的概念3-7,8 1.滑动率S 车轮滑动率表示车轮相对于纯滚动(或纯滑动)状态的偏离程度,是影响轮胎产生纵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使其总为正值,可将驱动和被驱动两种情况分开考虑。驱动工况时称为滑转率;被驱动(包括制动,常以下标b以示区别)时称为滑移率,二者统称为车轮的滑动率。

参照图3-2,若车轮的滚动半径为rd,轮心前进速度(等于车辆行驶速度)为uw,车轮角速度为ω,则车轮滑动率s定义如下: 车轮的滑动率数值在0~1之间变化。当车轮作纯滚动时,即uw=rd ω,此时s=0;当被驱动轮处于纯滑动状态时,s=1。 3. 轮胎模型中表达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有哪些?3-22,23 轮胎模型描述了轮胎六分力与车轮运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轮胎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如图3-7所示。 根据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的不同,轮胎模型可分为:

机械系统动力学试题

机械系统动力学试题 一、 简答题: 1.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2.简述机械振动系统的实际阻尼、临界阻尼、阻尼比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共振的能量集聚过程。 4. 简述线性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5. 如何设计参数,使减振器效果最佳? 二、 计算题: 1、 单自由度系统质量Kg m 10=, m s N c /20?=, m N k /4000=, m x 01.00=, 00=? x ,根据下列条件求系统的总响应。 (a ) 作用在系统的外激励为t F t F ωcos )(0=,其中N F 1000=, s rad /10=ω。 (b ) 0)(=t F 时的自由振动。 2、 质量为m 的发电转子,它的转动惯量J 0的确定采用试验方法:在转子径向R 1的地方附加一小质量m 1。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记录其振动周期。 a )求发电机转子J 0。 b )并证明R 的微小变化在R 1=(m/m 1+1)·R 时有最小影响。 3、 如图3所示扭转振动系统,忽略阻尼的影响 J J J J ===321,K K K ==21 (1)写出其刚度矩阵; (2)写出系统自由振动运动微分方程; (2)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 (3)在图示运动平面上,绘出与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图。 1 θ(图2)

(图3) 4、求汽车俯仰振动(角运动)和跳振(上下垂直振动)的频率以及振 动中心(节点)的位置(如图4)。参数如下:质量m=1000kg,回转半径r=0.9m,前轴距重心的距离l1=0.1m,后轴距重心的距离l2=1.5m,前弹簧刚度k1=18kN/m,后弹簧刚度k2=22kN/m (图4) 5、如5图所示锻锤作用在工件上的冲击力可以近似为矩形脉冲。已知 工件,铁锤与框架的质量为m1=200 Mg,基础质量为m2=250Mg,弹簧垫的刚度为k1=150MN/m,土壤的刚度为k2=75MN/m.假定各质量的初始位移与速度均为零,求系统的振动规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Game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nd Case Study 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时间:2015.3 总学时: 60(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44) 总学分: 二、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主要介绍了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在经济学博弈论的应用,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科学计算机模型。简单介绍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博弈论方法,及其学科前沿的应用,重点介绍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针对目前动态博弈的建模仿真问题进行案例讨论。 三、教学目标 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员的数学建模思想与计算机仿真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员在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复杂的现象,从而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提供决策支持。该门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公共安全甚至是社会信息经济等领域等的理论建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学习到以下几点: 1、了解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2、熟悉博弈论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3、了解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博弈建模仿真的技术实现路线 四、教学方法 课程的讲解从生活中的博弈论引入,以分析解决某个博弈案例为前提,在过程组织上,先介绍案例背景,再阐述分析方法与过程,最后完成博弈案例的建模和仿真的顺序进行,在介绍建模过程的同时穿插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基本知识,简单的动手操作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 五、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系统科学的视角下,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动态博弈演化过程,难点是针对具体应用的分析建模、技术实现路线。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M01206 课程名称 车辆系统动力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答题时注意:各题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包括填空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Sperling 以 频率与幅值的函数 ,而ISO 以 频率与加速度的函数 评定车辆的平稳性指标。 2.在轮轨间_蠕滑力的_作用下,车辆运行到某一临界速度时会产生失稳的_自激振动_即蛇行运动。 3.车辆运行时,在转向架个别车轮严重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脱轨 ,而车辆一侧全部车轮严重 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倾覆 。 4.在车体的六个自由度中,横向运动是指车体的横移、 侧滚 和 摇头 。 5.在卡尔克线性蠕滑理论中,横向蠕滑力与 横向 蠕滑率和 自旋 蠕滑率呈相关。 6.设具有锥形踏面的轮对的轮重为W ,近似计算轮对重力刚度还需要轮对的 接触角λ 和 名义滚动圆距离之半b 两个参数。 7.转向架轮对与构架之间的 横向定位刚度 和 纵向定位刚度 两个参数对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影 响较大。 8. 纯滚线距圆曲线中心线的距离与车轮 的_曲率_成反比、与曲线的_曲率_成正比。 9.径向转向架克服了一般转向架 抗蛇行运动 和 曲线通过 对转向架参数要求的矛盾。 10.如果两辆同型车以某一相对速度冲击时其最大纵向力为F ,则一辆该型车以相同速度与装有相同缓冲器 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1/2F _,与不装缓冲器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F_。 院 系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共2页 第1页 5.什么是稳定的极限环? 极限环附近的内部和外部都收敛于该极限环,则称该极限环为稳定的极限环。 6.轨道不平顺有几种?各自对车辆的哪些振动起主要作用? 方向、轨距、高低(垂向)、水平不平顺。方向不平顺引起车辆的侧滚和左右摇摆。轨距不平顺对轮轨磨耗、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高低不平顺引起车辆的垂向振动。水平不平顺则引起车辆的横向滚摆耦合振动。 三.问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已知:轮轨接触点处车轮滚动圆半径r ,踏面曲率半径R w ,轨面曲率半径R t , 法向载荷N ,轮轨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o 。试写出Hertz 理论求解接触椭圆 长短半径a 、b 的步骤。P43-P44 根据车轮滚动圆半径、踏面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钢轨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到A+B 、B-A ,算得cos β,查表得到系数m 、n ,然后分别根据钢轨和车轮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σ,求得接触常数k ,得出轮轨法向力N ,然后带人公式求得a 、b 。 2. 在车辆曲线通过研究中,有方程式 ()W f r y f w O W μψλ212 1 2 222 * 11=??? ?????+???? ??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与传统机械动力学相比,轨道车辆动力学有何特点? 2.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计算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解析和数值方法。数值方法可以用计算机,算法简单,效率高,但存在一定误差;解析方法是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建立解析几何的方式求解,比较准确,但是计算繁琐,方法难于理解。 3.在车辆系统中,“非线性”主要指哪几种关系? 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轮轨蠕滑关系非线性、车辆悬挂系统非线性 4.怎样根据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以判定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 根据求出的特征根实部的正负判断车辆蛇行运动的稳定性,当所有的特征根实部均为负时,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稳定,存在特征根为零或者负时,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不稳定。

机械系统动力学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的科学,是20世纪中叶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机械动力学与机械振动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它是进行机械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的基础。 动态载荷作用于动态系统,就构成一个动态问题。所谓动态载荷即迅速变化的载荷,它包括交变载荷与突变载荷。当载荷的频率成分之一接近或超过系统的某一固有频率时,就必须作为一个动态问题,而不是静态问题来处理。事实上,工程中的许多问题都必须看作动态问题。 与静态问题比较起来,动态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 造成动态问题的复杂性的主要原因是其载荷作用的“后效性”与其响应对应于过去经历载荷的“记忆性”。前者是指某时刻作用在系统上的载荷不仅只影响系统在该时刻的响应,而影响系统在此后各时刻的响应;后者则是指系统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只由该时刻的载荷来决定,而是由在该时刻之前系统所经受的载荷的全部历程来决定,好像系统能记住它过去的经历一样。动载荷对系统的作用是首先改变系统在各个时刻的初态,这些受扰的初态就按系统内在的模式,向前运动和发展,然后才能决定系统在其后各个时刻的总的响应。由此可见,一个动态系统在受到外加扰动时,其响应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踪载荷的变化,而是力图表现出它的个性;对一个动态系统施加控制,只有顺应该系统的内在模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上述特性,使得对一个动态系统的辨识、响应预测或控制,都要比对静态问题复杂得多。 2.危险性 动态系统可能十分危险,其危险性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其一为共振现象,当扰动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微小的载荷可以引起“轩然大波”,在结构中激起比静态响应大很多倍的动态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其二为自激振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动态系统(例如金属切削机床、轧钢机或飞机等等),可以在没有外加交变激励的情况下,突然振动起来,振幅猛烈上升而产生巨大的破坏性。例如机床上如果发生这种振动,便难于正常地进行切削加工,而飞机如果产生这种振动,往往会产生机毁人亡的后果。这种振动即自激振动。它似乎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对其机理的剖析及防治都比较困难。 3.超常性 动态问题的现象、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往往超越人们的生活常识之外,无法以直观的方法来说明和理解,而必须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才能得以解释和加以预测。动态问题的许多解答当然是在乎道理之中,却往往又出人意料之外。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工作机械,受到一定频率的扰动,而扰动频率又正好等于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于是产生强烈的共振,无法正常工作。如果不是基于理论分析,而凭“想当然”,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进入了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呈下滑态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江西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找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并谈究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一、背景及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从1999 年到现在,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以30%的增幅扩招,大学毕业生规模也同步增加。国家教委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的就业率控制在70%,而实际上就业率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 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只有60.5%,2004 年65%,2005年67%左右,2006 年有的统计在60%以下,而且这里面的统计数据一般都是偏高的,每个学校大都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在增加,2001 才103.6 万,2002 年到到145 万,2003 年达到212 万,2004 年达到280 万,2005 年为338 万,2006年为413 万,比较低的初次就业率,造成我国每年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待业群体。因此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并探寻相应的策略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流位流率系 1、流位 L1(t)就业人数(人) L2(t)就业期望值(分)L3(t)个人能力(分) L4(t)招聘企业(个) L5(t)招生人数(人) 2、流率 (1)L1(t)的流率 R1(t)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 (2)L2(t)的流率 R2(t)就业期望变化量(分/学期) (3)L3(t)的流率 R3(t)个人能力变化量(分/年) (4)L4(t)的流率 R4(t)招聘企业变化量(个/年) (5)L5(t)的流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