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第 47 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 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b5E2RGbCAP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 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 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 3000 米等高线为界 p1EanqFDPw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 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 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 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 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DXDiTa9E3d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 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 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 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 12 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 10 个省级 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 9 个省级行政区 RTCrpUDGiT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 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 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 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 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5PCzVD7HxA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 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 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 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jLBHrnAILg 5、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国土整治 概念:是为了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 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 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xHAQX74J0X 我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 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国土整 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 LDAYtRyKfE 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 ①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是整治大江大河的首要任务 ②跨流域调水: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北水南调 (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 到辽宁)、引黄工程等 ③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北“防护林是世 界最大魇生态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沿海护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 建设中 Zzz6ZB2Ltk 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2)区域发展 6、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 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和延伸关键装置:传感器 dvzfvkwMI1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过程 (2) 地理信息技术及 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 GIS ,它能对 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全球定位系统 rqyn14ZNXI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简称 GPS 组成:空间部分——GPS 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 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EmxvxOtOco [能力训练] 读下表,完成 1~3 题 1、 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SixE2yXPq5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改革开放的程度 C .经济发 展潜力 D .地理位置 6ewMyirQFL 2、 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 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东部>中部>西部 B . 经济发展速度:东 部>中部>西部 C . 东部经济在发展,中西部呈现负增长 D . 东部与中西 部差距有所扩大 kavU42VRUs 3.既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又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 区的省区是 A.陕西 B.四川 C.内蒙古 D.甘肃 读我国某地区水热状况图,回答 4---6 题 y6v3ALoS89 4. 三地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乙地和丙地 5.三地区的气候 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海 洋性气候 D .极地气候 6.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
M2ub6vSTnP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 的垂直地域分异 D .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 7、读鲁西北地区有关资 料,回答问题 0YujCfmUCw 材料二: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 材料三:我国鲁西北平原大面积的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来自黄河历 史上决口改道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 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eUts8ZQVRd ⑴试气候、土壤及人活动等方面分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原因。 ⑵在沙利用中,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 化? ⑶试从资源利用、土地保护两方面,对在沙区采用“果粮间作”的利用方 式加以评价。 8、分析“山西能源基地 1986~2000 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看出山西的三大工业部门 是 、 、 接近了煤炭投资,这有何优点?sQsAEJkW5T 。 ⑵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

⑶山西省发展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 , ② 。 ⑷长期以来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 炭大省,却没有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 是 GMsIasNXkA 从图中看出,山西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⑸山西煤炭 外运量最大铁路线是 9、读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回答 ⑴在中国和美国地形图上分别注明太平洋的位置。 ⑵概括中、美两国地势特 征: 。
TIrRGchYzg
⑶中、美两国西部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 为: 生态脆弱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所以造成我国西部地区 。
⑷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 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生物工程措施 是: 。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7EqZcWLZNX 10、读下图,比较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点,完成下表。 11、读图,列表比较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和南方地区(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 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区别。 [能力训练答案] 1、A 2、C 3、D 4、A 5、B 6、B 7、⑴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且降水少 土壤:沙质土地分布广 泛 人类活动:粗放开荒,天然植被破坏 ⑵休耕期及翻耕土地,使疏松土 壤暴露在大风中,易沙化。 ⑶资源利用方面:果粮间作可以合理而充分利用光 热资源;土地保护方面:果树林可以减小风速,涵养水源,防止土地沙化。
lzq7IGf02E
8、 ⑴能源 冶金 化工 ⑵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⑶ 原料(铝土)丰富 能源充足 ⑷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的原煤生产为主,价 格低,经济效益差 优化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形成煤炭、电力、有色金 属冶炼和煤化学工业多元化发展的生产模式 (或生产结构模式由以煤炭为主过渡 到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工业(冶金、化工)为主 ⑸大秦线 9、(1)略 (2)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地形分三大区,西部和东部是高原、 山地,地势高,中部是平原纵贯南北,地势低。) (3) 中国西部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美国西部濒临海洋。 水资源缺乏 10、11、略 zvpgeqJ1hk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经济特区与开发区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 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 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 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诞生的。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选择了若干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53个。这些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基地。 六、出口加工区 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改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为守法企业提供简化、快捷的通关便利。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 2000年6月21日我国宣布设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大连、天津、北京天竺、烟台、威海、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到2002国务院已批准25出口加工区。 七、保税区

综合自然区划

第七章综合自然区划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区划:泛指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 行政区划。 2、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 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综合自然区划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二、简答题: 1、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 3、综合自然区划研究有何实践意义? ①揭示了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性;②掌握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③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改造自然条件,拟定改造自然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综合自然区划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与生产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4、什么是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便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区的界限。 三、论述题: 1、试分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2、试评价1956-1959年(黄秉维主持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优点: (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和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创造性地运用了交叉排列单列等级系统,有独到之处,对以后的区划方案影响大。 (3)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 (4)第一次划分三大自然区。 (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特点: ①明确提出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林、牧、副、渔、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推广提供依据。 ②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③在高级单位中,主要反映地带性分异规律,低级单位反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主。 ④采用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统一指标。 ⑤在高级区划单位中,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 文章结构导图 ●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 ●具体进行区划 ?三个自然区 ?第一级单位 ◆热量的地域差异 ◆湿润情况 ?第二级单位 ◆代表性的土类、植被 ?第三级单位 ◆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 ●区划的作用 综合自然区划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 与分布的规律性。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 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理 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所考虑的规律主要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 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 二、(一)六个热量带和亚带。

可能还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所显示规律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二)湿润状况 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和植被 有10地区和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

四、地形 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 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和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第三,对农、林、牧生产技术的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按综合自然区划来规划农业、林业等试验机构及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机构的布局,可以避免偏倚,拟定出比较恰当的方案。 第五,大规模的自然改造往往牵涉到不同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自然界的变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根据区划单位来进行研究、计算和规划。9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考点搜索】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国性地区差异,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专题提供基础知识。 ◆知识纲要 地貌 气候 ◆重要图释 图1.1 “三大自然区图”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 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学习策略】 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表1-1: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 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表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 三 大 自 然 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全 国 性 差 异 湿润干旱高寒整 体 性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图1-1

3. 青藏高寒区 活动: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完成表1-3: 表1-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表 [经典例题1] (2002年天津卷)读图1-4,回 答下列问题: (1)城市N 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 A. 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2)M 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 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 作为毛纺 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 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 图1-4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用的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考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以下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的盆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 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 [归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黄老先生这篇文章的脉络为:以对综合自然区划进行定义作为开篇,接着通过对区划目的和意义的阐述引出具体的区划内容。阐述区划内容过程中,先分析区划的总体依据和最终区划单位,接着分别对每个单位的具体划分依据进行具体阐述,最终以区划的作用作为全篇的结尾。下面,我将就我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 首先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定义: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甲乙划分,并按照划分出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接着进行综合自然区划,能够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一方面与世界接轨,在全球视角下,更加完整地看待中国地表自然界的分异,并且借鉴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某些部分相似的地域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利用改造自然的经验,取精华去糟粕运用到我国的生产实践与科学认识中。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中国自然界的特点。(中国自然界的特点:1.季风和青藏高原的作用2.中国地台与地槽性质特殊3.地势复杂,高原山地与丘陵所占比重大4.收第四纪冰期影响微弱,响应植被风化壳残余等差异巨大5.历史悠久,人为因素强烈。) 第三方面此次区划采用多级区划系统,每级划分出的单位,其内部相似性逐渐增大。换句话说,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性要大于自然省的内部差异性,自然区的界限也不像自然省的界限那么明显。其原因在于从自然区到自然省,虽然没有连续的级别,但是其划分依据在逐渐细化。例如,在进行具体区划时,有些地方采用的补充原则是: 1.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自然界的现代特征与进展特征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残存特征为主要依据。 2.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不能改变或很难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较容易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理解产生自然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 2.识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掌握分析自然区差异的基本方法。复习反馈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新知导学 自学指导一 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2、划分依据: A.基础: B.标志: 自学指导二 3、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名称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4、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探究一 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东部季风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关系。海拔和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自主建构 地形土壤 决定三大自然区标志 气候植被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自然环境差异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B.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D.区域划分的指标都是综合性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一.1954 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 依据与步骤 (1) 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2)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 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3)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 个副区 2. 评价 (1) 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2) 缺点:理论上不严谨 二.1956 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和步骤 (1)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2)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 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3) 按水分差异分出18 个自然区 (4)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 个自然地带 (5)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6)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1) 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2) 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 三.1961 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1)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2)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3)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4)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 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 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 个自然省. 3. 评价 (1) 优点:简便 (2) 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 四.1963 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和步骤 (1)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 个自然带和1 个高寒区(2)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 个自然区

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自然区的空间分布范围、之间的界线以 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理解三大自然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利用地图,了解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空间范围, 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每个自然区基本特征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帮助学生认清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正确的国情观、发展观和地理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 2、(出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三大经济地带图”),该图能反 映出地理环境的另一大特性是什么?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

使人们从整体利益出发约束自身的行动,而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中国的区域差异性又有何意义呢?——会使我们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各区有什么特点。 【新授】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图1.1回答:从自然地理角度上,我国划分了哪三大自然区? 我们家乡大连属于那个地区? 2、想一想,这三大自然区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依据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如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降水量的差异,而青藏高寒区则分布在地势第一阶梯上的确,我国气候上的东西、南北差异和地貌上的三级阶梯的形成对我国地域分异影响极大。 3、(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点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回答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哪一条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那些地区?(400毫米)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还是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200毫米? 5、回答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降水量是主要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东西海陆位置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考点搜索】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教材分析】 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 ◆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1.3 “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 【学习策略】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三 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热量 其他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主要差异——东西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其他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主要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其他差异——水平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同一性 差异性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 向的变化规律。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 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 图1-6 图1-7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地带性差异 3、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6、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9、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0、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13、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是 A.西部缓斜平原 B.中部冲积低平原 C.西部滨海平原 D.中西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doc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

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第 47 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 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b5E2RGbCAP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 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 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 3000 米等高线为界 p1EanqFDPw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 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 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 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 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DXDiTa9E3d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 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 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 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 12 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 10 个省级 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 9 个省级行政区 RTCrpUDGiT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划分自然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类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如下图11-6-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开,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 图11-6-1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但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①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上地表坦荡;距海较近,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在150——450mm,夏季降水占60%。高原上多为内流区,植被以草原为

主;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有利,草场面积广,畜牧业发达。 ②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地形为山地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云量少,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河流少,流程短,水量少;植被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在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绿洲农业发达。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_模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_模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根据已学知识,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思考这种划分方法和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有什么不一样。 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 界线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一、1954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依据与步骤 (1)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2)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3)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个副区 2、评价 (1)优点:就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2)缺点:理论上不严谨 二、1956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与步骤 (1)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2)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个自然带与1个高寒区 (3)按水分差异分出18个自然区 (4)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个自然地带 (5)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6)根据地貌与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1)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与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2)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 三、1961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1)运用综合性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2)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3)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4)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与65个自然省、 3、评价 (1)优点:简便 (2)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 四、1963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与步骤 (1)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个自然带与1个高寒区 (2)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个自然区 五、1984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席承藩 1、特点:目的为大农业服务 2、依据与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