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必胜小题26(Word解析版)

2021届新高考历史必胜小题26(Word解析版)
2021届新高考历史必胜小题26(Word解析版)

2021届新高考历史必胜小题26

1.

事实一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

事实二地质矿产普查显示,迄今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

金正耀先生在殷墟青铜器中发现有5件含高放射性成因异常铅。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事实三

种异常铅矿

——据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整理由表格所列事实可推知,当时( )。

A.殷地青铜器产于西南地区

B.西南地区已纳入商王的统治范围

C.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

D.初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解析】由材料“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种异常铅矿”可知,青铜器作为中原地区殷商文明的象征,原料来源广泛,其中有部分原料来自南方,这说明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故选C项;殷商时期殷地青铜器产于中原地区,排除A项;商王朝的统治区域东至海滨,南达湖南,西至陕西,北至河北,未覆盖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已纳入商王的统治范围”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中国的市场,排除D项。

【答案】C

2.“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分化地方权力以集权

B.分化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皇权地位至高无上

【解析】材料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从而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僚政治体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答案】C

3.下图是《×学者思想研究》一书的目录(局部),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最有可能是( )。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解析】根据题干目录图片的“心即理”的宇宙观和讲明“本心”并结合所学陆九渊的思想,可知选C 项;程颐是北宋理学家,不是心学家,排除A 项;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不是心学家,排除B 项;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与图片无逻辑关系,排除D 项。

【答案】C

4.《水浒传》被一些官员咒为“诲盗之书”;清代俞万春作《荡寇志》,以108位好汉都被杀死来作结;清政府曾三禁《水浒传》。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

B.启蒙思想借助艺术方式传播

C.传统文化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D.政治立场影响人们解读文学

【解析】题干主要述及了晚清时期,一些官员咒《水浒传》是“诲盗之书”,即引诱别人做坏事的书;俞万春作《荡寇志》(对《水浒传》的续写),通过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达到“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清政府曾三禁《水浒传》。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水浒传》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绿林好汉的造反精神,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阶级,出于其不同的政治立场,对同一种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故选D 项;《水浒传》主要歌颂的是一种造反精神,而不仅仅是反封建礼教,更重要的是题干中的人物或阶级都主张维护封建礼教制度,而不是反对封建礼教思想,排除A 项;《水浒传》宣扬的是一种“官逼民反”的造反精神,其本身不是启蒙思想,排除B 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一些官员”“清代俞万春”“清政府”的一些行为不属于民众生活,并且他们都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排除C 项。

【答案】D

5.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各种商品

出口总值(千元) 其中农产品

出口值

所占比例% 1873年

148 449 3 860 2.6 1893年 181 713 28 423

15.6

1903年333 961 89 496 26.8

1910年593 337 231 957 39.1

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

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C.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有所改变

D.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农产品在各种商品出口总值中的所占比例由1873年的2.6%上升到1910年的39.1%,增加较快,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经济附庸,反映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选B 项;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农产品在各种商品出口总值中的所占比例由1873年的2.6%上升到1910年的39.1%,增加较快,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经济附庸,并非“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排除A项;贸易逆差,也称为入超、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材料仅涉及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并未涉及进口的情况,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与材料所述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6.“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材料旨在强调( )。

A.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华民族觉醒

B.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进步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必然

D.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解析】材料强调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思想潮流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启迪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和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的作用,A、B、C三项对材料的解读都不全面,均排除。

【答案】D

7.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1940年版)的序言中要求任何国民,不仅要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还应抱有温情与敬意,这样国家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不至于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而将现实中自身的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只有学好历史国家才有希望

B.作者认为对当时政府应抱有温情与敬意

C.作者希望国民多学历史实现强国理想

D.作者主张通过学习历史传承责任担当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钱穆在《国史大纲》序言中要求国民了解本国的历史,对本国的历史应该抱有温情与敬意,不能把国家现实中存在的罪恶都推诿给古人,这样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所以作者希望国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对本国历史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要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故选D 项;作者认为应该正确看待本国历史,而非学好历史国家才有希望,排除A 项;作者认为应该对本国历史抱有温情和敬意,而非对当时政府抱有温情和敬意,排除B 项;作者希望国民正确地看待历史,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并非多学历史实现强国理想,排除C 项。

【答案】D

8.下表为中国1957年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

项目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

长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 钢

535万吨 296% 5.8倍 原煤 1.3亿吨 96% 2.1倍

发电量 193.4亿度 166%

3.2倍

A.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现象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解析】注意设问“据此推知”,结合时代背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发展主要是因为之前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故D 项是符合逻辑和史实的选项;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现象发生于“大跃进”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大跃进”造成的,是1958年之后出现的现象,排除B 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年底,排除C 项。

【答案】D

9.198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双方“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意在说明( )。

A.要适时发展马克思主义

B.要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要与国情相结合

D.中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同

【解析】材料表明中苏两国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准确,存在机械照搬的倾向,因此,要将马克思

主义与国情相结合,C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省略号后边的内容,表述片面,故排除;B项中“完整准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同,排除D项。

【答案】C

10.从以下时间轴得出的较为全面的认识是( )。

A.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的扩张紧密结合

B.罗马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C.罗马政体的演变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D.罗马法的演变推动了罗马版图的扩张

【解析】材料设问的关键信息是“全面的认识”,时间轴包括罗马的发展和罗马法的演变,而随着罗马的扩张,原有的法律不适用于新的统治区域,进而推动罗马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故A项正确;B、C两项均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均排除;D项因果颠倒,排除。

【答案】A

11.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在《英国法释义》中写道:“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故而是其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利胡作非为,而只‘防止’胡作非为。”由此可知( )。

A.国王拥有立法权

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D.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解析】材料体现了国王与议会的关系: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立法否决权而无决定权。这说明两者有相互制约的一面,故B项正确;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而无立法权,A项曲解了材料的意思,排除;国王有适当的立法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但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信息,排除D项。

【答案】B

12.一个稳定的中央地方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政治的稳定,更决定了国家的兴盛。下列措施中目的在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是( )。

A.梭伦改革——“解负令”

B.俄国农奴制度改革——“解放法令”

C.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D.戊戌变法——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解析】“废藩置县”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选C项;“解负令”废除了雅典的债务奴隶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作用,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能够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与强化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13.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材料中被称为“顶峰”的事件( )。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D.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解析】由材料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此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由材料“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可知,此事件指在经济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战、关税战,使世界贸易大幅减少,使一些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以转嫁危机的道路,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与材料中对应的民族主义无关,故B项错误;1917年苏俄退出战争,使德军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与材料中对应的民族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只承认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而不是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故D项错误。【答案】A

14.发展经济学是西方国家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欠发达国家问题的学术流派。该学术流派的代表性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欣欣向荣,强调资本积累、计划化、工业化的重要性。该学派( )。

A.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B.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与凯恩斯主义有一致之处

D.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

【解析】凯恩斯主义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与材料中的“计划化”相一致,故选C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从材料看不出该学派的作用,排除B项;该学派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学术流派,并未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排除D项。

【答案】C

15.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群”“成瘾”,上台三天之内就“退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月31日晚,

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全球演说:“这是黎明破晓,我们伟大的国家将掀开新的序幕……50多年后,欧盟的发展方向已经不适合英国。”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 )。

A.发展中面临曲折

B.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C.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英美两国的“退群”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中的曲折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区域集团化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