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只是分享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只是分享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只是分享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作为一个小学科学课的兼职教师,我对我从事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是感慨颇多。以前我认为她是“豆芽儿科”,对我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紧要,常常是语文、数学学科的附带课程,是处理语文、数学作业的“泄洪”课程,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普遍认为,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情,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我接触科学课的教学已经有两年有余,在以我校曾主任为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发展,在这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小学3—6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新版教师用书这一期才到,由于时间紧,还没有阅读完),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也激起了强烈的震撼。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光靠语文、数学的教学是远远不行的,也达不到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对科学课为什么特别感兴趣,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呢?

我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小实验,本来是该上科学课,我故意说成要上数学课。我的话音刚落,便听到大家长吁短叹,各种奇怪的声音也由然而生,有的同学极不情愿地把科学书换成数学书;也有的同学坐到那里根本不动,在等老师改变主意;也有的同学把科学书装进书包又拿出来。当我宣布还是上科学课时,教室里欢呼雀跃,掌声雷动,那欢喜之情,无以言表。而

我的数学课却从来没有如此待遇,使我不得不陷入深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教龄有十余年的小学数学教师,难道我上数学课,却如此让学生不感兴趣,真的让人费解。在数学课上不敢说妙语连珠,我也竭尽全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可他为什么不买账呢?平时,我也阅读了大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和杂志,也观摩过许多的经典案例,也向别人请教和学习了很多,可效果总是不佳。当教师一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交流解决,同学们也就使出浑身解数来迎合老师的预设方案。我才知道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而科学课上,教学的情形却大不一样。同学们一听到要做实验,眼睛就发“绿光”,像着了什么魔力似的。表现无穷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况且,上课的效果也特别地好。即使课后,还有的同学自己花钱买材料来做实验。比如,前不久我在教学《简单的电路》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并联电路和一个串联电路,当把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布置以后,同学们就开始做实验,不停地有同学举起手邀请我去指导他们的实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就连平时上数学课爱打瞌睡的也表现出无穷的兴趣。况且,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最强!这时,一个同学急切地把我拉到他们的实验小组,用近似于结巴的声音告诉我:“我们组的灯泡就是不亮,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

事?”“那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电路有问题吗?”这又该怎

么检验呢?“那能不能制作一个专门检测电路的装置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这就很自然地引入下一节课的内容《电路检测器》的制作。即使在课后自己动手买来材料来检测物体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通过以上的指导,学生由丰富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来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激情!

二、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现在科学颗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一周只安排了两节课,一学期也只有40余节课,况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面上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即使教师要做实验也可能是一个演示实验。真正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来,机会是少之又少。我认为科学课应该在实验室上,教师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准备实验用的器材和药品。比如,在教学《酒精灯的使用》时,如果学生不亲自操作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教师越讲得有劲,学生反而越糊涂,通过学时亲自在实验室里的操作,学生就会正确使用酒精灯了,教他们如何利用酒精灯给试管、烧杯等器皿加热,他们才能心领神会,掌握操作的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才能得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升华。

三、科学课的教学对教师的科学素质是一个挑战!

科学课涵盖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他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的,包括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化学、生物、矿产和环境保护等,对一个小学教师来说,要掌握这些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应该说是“万斤油”中的“万斤油”才能胜任科学课的教学,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农村的科学教师,他们有的对教材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应对“满腹为什么”的小学生呢?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当务之急!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仅谈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如有不正之处,请各位领导斧正!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一点认识

今天参与西片区的片区教研活动,听到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大致是让学生通过几个实验,如用两根吸管、一团橡皮泥,把一瓶矿泉水瓶中的水在不倾斜瓶子的前提下,让水从吸管里往外流;将杯底塞有面巾纸的杯子摁入水中,面巾纸却不湿;用塑料针筒验证空气的压缩与扩张等,明白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课上得很顺,评课时大家赞美有加。

我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说:对于小学科学课,我是“门外汉”。“门外汉”议论“门内”的事,可能贻笑大方,本不应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门外汉”也有方便的地方,即你说错了,容易被原谅——“门外汉”嘛;说对了——“旁观者清”嘛。比如,

科学评课稿 (1)

科学评课稿 评徐勤松老师《物体的内能》一课 实验学校王海疆 11月15日,本人随县“领雁班”赴温岭实验中学听了徐勤松老师执教的优质课——《物体的内能》。本节课是浙江省的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它涉及物体内能改变方法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微观性和应用性,相互紧密联系和知识交叉的特点。徐勤松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和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控制变量法、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和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掌握物体的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并能解释生活事例。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徐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引入,让学生首先判断歌曲中隐含的能量形式,既为新课铺垫又复习了前面已学的知识,体现了知识构建的一般规律。又通过视频“布朗运动”把课从宏观的机械运动引入到微观的分子热运动,巧妙的利用了转化法,突破难点,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和思维方法“转化和类比”的应用中展开,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实验演示分析如:“钻木取火”和“压缩体积做功使硝化棉点燃”的演示和能量改变的分析。有学生实验如:“搓手哈气”,“改变铁丝的内

小学科学评课稿

小学科学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

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我们小组就还是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该不该留到课后回家完成。有些人认为应该在课堂中完成,理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认识,巩固科学概念的形成。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时间已经到了,那就该下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周三第三节听了尚老师的科学课,感触特别深刻。尚老师像讲故事一样带我们走进科学世界,轻松学会科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想。 本节课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在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时,仍以实验辅助,关注细节,学生回答的很出色。讲授新课时,先提出问题---清水和石灰水怎么鉴别呢,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在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予巧妙的点拨,查找到课本相关的知识----二氧化碳可以

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

科学评课稿范文怎样进行科学评课

科学评课稿范文怎样进行科学评课 怎样进行科学评课? 答: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差。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验证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 学生根据前面两课的学习,可以理解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源的缘故。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理解阴影部分为什么没有光线进去呢? 首先我让学生作出了猜测,学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再播放光照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光是沿直线的形式传播吗? 接下来,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做书本上介绍的这个实验——光穿小孔。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都发现只有让三个小孔对齐,才能使光通过在最后的纸屏上产生光斑,这就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再引导学生,移动小孔纸板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移动后,在最后的纸屏上不能出现光斑了,光斑出现在移动的那块小孔纸板上了,从而验证了光只沿直线传播。为了使学生能清楚的看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我为学生再演示了第二个实验:烟箱实验。在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盒子中喷入少许的烟后,用一直激光笔对着烟箱照射,学生可以清晰的看见一条笔直的光,又进一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点看法

---------------------------------------------------------------最新资料推荐------------------------------------------------------ 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点看法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评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可见,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科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改进以此相适应小学科学评价体系呢?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 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者的角色由教师一人发展到教师、学生(包括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和有关课程教学的专家,他们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然而在这些人或组织当中,谁对孩子最了解,当然是他自己,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自我提高的过程。 它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因或者说是内部动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更持续的作 1 / 9

用。 在这里,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 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而科学活动自我评价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问题。 例: 甲同学学习基础比较差,可是该生关心班集体,主动为班级做好事;乙同学头脑聪明,学习成绩突出,可是他傲气十足,自私自利,从不关心班集体;丙同学成绩良好,学习自觉,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干部;丁同学由于不肯做作业,经常课下被老师留下补作业,造成科学课经常迟到的现象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任何一种学业评价都不能体现出来,。 在评价过程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 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实践,对于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就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 1、观察动物的卵有什么特点? 2、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小点点 3、为什么动物妈妈都要产卵呢? 4、他们都要生宝宝 5、观看视频——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很美丽!青蛙、蝴蝶、小鱼、小鸡(从蛋里面出来的)、鳄鱼(从蛋里出来的) 6、鸡蛋也是卵的一种。 7、回忆:鸡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蛋黄、蛋清、蛋白、蛋壳 8、仔细探究一番——从外部到内部 9、实验提示: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外形、蛋壳内壁、打开的鸡蛋 10、老师演示照鸡蛋的方法,照蛋壳的方法。 1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12、请大家讲观察工具放在桌上,一起记录表,咱们要交流成果了。(没有展示台?) 13、最外面是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膜,系带、在内面有蛋白(蛋清),蛋白的内层有蛋黄,气室在鸡蛋的大头部位,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熟鸡蛋的中间部位颜色深一点。(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放大镜使用方法不对),生鸡蛋蛋黄周围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

14、我只顾贴上鸡蛋的结构,忘记了贴上部位的名称,请同学们帮忙贴上去。(第三次掌声了。) 15、发放补充资料 16、你按照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汇报你的观察结果吗? 17、蛋壳那么薄,能起什么保护作用呢?用手捏一下。 18、膜防止细菌侵入,气室内有空气,给小鸡呼吸,鸡蛋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蛋白为坯胎的发育提供了养料与水分,蛋黄为坯胎提供营养,系带起稳定作用。 19、为什么鸡蛋没有一个变成小鸡呢? 20、要有适当的温度,受精卵才可能变成小鸡。 21、鸡蛋的形成——小鸡的形成视频 22、谈感受:好不容易来到世上的小鸡,鸡妈妈真辛苦! 23、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不容易,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艰辛、奇妙(第四次掌声) 24、鱼、鸭子、虾子、螃蟹 25、科学概念——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第二节课(六年级)《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1、主题: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2、要求: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小礼物 3、看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如果长此下去,不会有第一幅画的美景 4、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这该怎么处理?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认识感官-》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认识感官-》

第4课《认识感官》 教学资源的开发 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是: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最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有能力完成的活动容易使其产生学习动机。本课教材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为:先从认识自己很熟悉的感觉器官入手,再到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再将对感官的认识拓展到其他生物种类,以加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设计教学活动的逻辑序列为:第一部分,通过互相指认感官的活动系统识别自己和同学的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会用“感官”这一名词概念表达;第二部分,学生做平时喜欢的“看图找小动物”的游戏活动,并通过识别事物的不同特点的操作活动来分别体验眼睛、耳朵、皮肤的观察功能,学会用一些词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将对感官的认识从人拓展到其他生物,积累和丰富对人和动物感觉器官的感性认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实际,本课在设计时选取了应季的主要水果桃子和香蕉来进行观察,把训练学生用比较准确地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作为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使科学素养化身学生能感受到的实际存在,在一个一个连续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人和动物的感官,了解人和动物用感官可以发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表面粗糙程度等特点并去认识周围环境。 2.通过参与各种观察活动,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认识感官的功能。 3.愿意参与合作学习,体验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乐趣,乐于分享自己观察时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重点:人和动物利用感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认识感官的功能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我有幸观摩了夏老师执教的《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我仅就夏老师的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一、重视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夏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有意义的学生小组活动,课堂采用谈话方式导入,问孩子气们:“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们周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从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变化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夏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完整的大豆植株、苍耳和葡萄的果实等丰富的材料。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眼观察平时没注意过的植物果实和种子,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整堂课夏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自身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黄老师对书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新课开始,当老师刚拿出成熟的大豆时,学生马上认出这是毛豆。而夏老师没有进行纠正,而是告诉学生你们看到的又绿又嫩的毛豆是它年轻时的名字,现在它老了,成熟了叫大豆。听了这样的解释,学生们都笑了。虽然这种非科学语言的解释有些调侃的成分,但是对于异校而教的学生来说起到了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也认识了大豆不同时期的名称,可谓一箭双雕。接着教师出示整株大豆,介绍大豆就是长在这样的植株上。当大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他们惊喜地瞪大了眼睛,急不可耐地去摸、去观察。豆荚上有绒毛、部分爆裂的豆荚卷曲了、干枯了等等。当教师提出:它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时,学生立刻回答:风吹雨打、有动物走过,这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在太阳的曝晒下温度升高,豆荚也会自动炸裂。学生对各种因素的推测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上,研究大豆的传播方式是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一步步认识植物怎样传播种子而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研究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就是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其中还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很好地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小学三年级为起始学年的全新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需要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在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数据;能否大胆想象善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如何评价一节科学课的成功与否呢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科学课堂。一、科学课堂是否关注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上课前,教师都有着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中渗透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课堂实施时,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自己身上。如,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小组学习的进程出现差异,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的想法可能就是:哎呀,超出我的预料了,可能驾驭不了,这会影响后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 学校 王洪木小 学听课教师 满庆 明 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 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听课纪实分析意见 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 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四、作业: 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 体积弹力 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 王洪木小 学 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 分? 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部 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 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汇 报。 4、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5、五名学生手拿卡片扮演开课时游戏活动。 6、学生用笔画出信息传输图,指名板演。 7、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过马路”神经传导情况。 8、师问:神经分布均匀吗?生预测,做试验验证。出示 活动要求。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篇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 *老师的课: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老师的课: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科学课评课经典用语

科学课评课经典用语 1、结课种种: (1)、“这节课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三维目标”的达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瘪乒乓球” “鼓了以后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体现材料的结构性 “受热——体积变大?有没有受热变小的?” “受冷体积会不会变大?”——水的反膨胀,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2、要学生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 适当的、鼓励的、指导性的评价。——以委婉而准确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 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足够的逻辑联系。 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结构性。 要继承和发扬自然、常识课20年改革的成果。 3、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从而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4、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5、刘默耕:“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与路培琦老师谈) 6、课堂点评: (1)、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2)、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文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8、(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2)、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可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9、科学课本质的东西——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 作家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

对小学科学课的一点体会

对小学科学课的一点体会 [摘要]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探究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他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或者

是探究的伙伴。在整个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必要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评价。 1 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的内容易懂也爱学,可也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他们之间是平等相处,在一起探索、研究。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浓厚的,你要多给他们讲一些他们见过的新鲜东西,多留一些时间给他们想象,让他们自由的发言,并且告诉他们这些科学在实际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从而锻炼孩子们的洞察力!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之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的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科学学习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道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评课记录

《认识光》教学评课记录 一、联系事实,提出问题 出示一段博山城市夜景的图片,由欣赏美丽夜景感受光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引入课题。 将教师谈话导入:“我们生活的山城博山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城市夜景的录像,请大家欣赏。”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 (教师在新课伊始就用美丽的夜景录像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使孩子们对光充满了神奇的向往,对光的探究更充满了深深地渴望,这是促进探究所需的无尽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板书课题:认识光)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学生回答与交流…… 师:虽然这么多种光五彩缤纷,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的

名字叫做光源。在科学上,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光的物体如月球、镜子等不是光源。 请你判断镜子、钻石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同学们说的光源有很多,咱们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呢? 像太阳、闪电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壁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叫人造光源。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它我们称之为叫生物光源。 这三类光源,谁还能再各举一例? (深深地启发,自然地交流,恰入其分地评价,让人听来既亲切又自然。) 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一)师:光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请同学们观看这些图片,猜想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呢? 学生猜想。 (教师强调“路线”一词,以激发学生思维)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现在我们已经卖出了精彩的一步。要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式是-----实验。 (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师生交流,使之合理化。 (三)学生实验 教师给不同的小组准备了5组不同的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自主进行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科学课评课稿

灵在课堂,美在变化 ——《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同课异构即兴点评罗教逢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听了二位美女老师的课,坐在这里跟大家面对面的交流,首先我想说 这是,这二位美女老师声音甜美,人长得漂亮,课也上的漂亮。现在要我来对这两堂课作点评,不要说班门弄斧,其实我连“斧”都还不太会使。如果说“斧’不精,不到位,还望各位好手,专家指正。两堂课给我的感触是七个字:不易,不简单,精彩。 先说不易。她们是上周三接到任务到今天展示,只有五天的时间准备。新授已基本结束,只有复习课上,我想换谁都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她们能如期顺利地完成任务,实属不易。 今天二位老师执教的《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本单元知识点不是很多,但实验却不少,要演示的,学生动手操作的大大小小的实验有七八个。作为本单元复习课,既要指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又要把这些实验有机的串联起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位老师在执教过程中,灵活地处理了教材,使这二者达到有机的统一,实属不简单。 这时两堂精彩的科学课,两堂课气氛活跃,高潮迭起。整堂课贯穿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该理念,可谓精彩纷呈,俯首便是。以下是我俯首捡的几点: 1. 导入部分。两位教师教法,设计各有特点。刘老师采用“激趣法”,以“神奇的肥皂液”导入,新颖,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彭老师开门见山,构建知识网络图,简洁明快。 2. 数据分析,让思维火花升起。 两位老师本堂课都设计准备了一组关于铁生锈的数据分析表。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从数据表分析铁生锈与什么有关。这样的设计,节约了时间,有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3. 科学生活化的凸现。 用内容本身去吸引,是理性的吸引,更有科学的特点。如刘老师在本节课最后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停电”,使学生与课程内容更有亲近感,使课堂有浓郁的生活

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评《物体的内能》一课 听了徐老师执教的优质课——《物体的内能》。本节课是浙江省的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它涉及物体内能改变方法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微观性和应用性,相互紧密联系和知识交叉的特点。徐勤松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和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控制变量法、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和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掌握物体的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并能解释生活事例。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徐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引入,让学生首先判断歌曲中隐含的能量形式,既为新课铺垫又复习了前面已学的知识,体现了知识构建的一般规律。又通过视频“布朗运动”把课从宏观的机械运动引入到微观的分子热运动,巧妙的利用了转化法,突破难点,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和思维方法“转化和类比”的应用中展开,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实验演示分析如:“钻木取火”和“压缩体积做功使硝化棉点燃”的演示和能量改变

科学课经典评课用语

科学课经典评课用语 偶尔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很有用,一起分享 1、结课种种: (1)、“这节课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三维目标”的达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瘪乒乓球” “鼓了以后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体现材料的结构性 “受热——体积变大有没有受热变小的” “受冷体积会不会变大”——水的反膨胀,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2、要学生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 适当的、鼓励的、指导性的评价。——以委婉而准确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 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足够的逻辑联系。 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结构性。 要继承和发扬自然、常识课20年改革的成果。 3、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从而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4、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5、刘默耕:“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与路培琦老师谈) 6、课堂点评: (1)、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2)、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文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8、(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2)、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可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9、科学课本质的东西——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 作家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一种学问,而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一种智慧。 10、关于结论----至少四处(科学课程标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作为一个小学科学课的兼职教师,我对我从事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是感慨颇多。以前我认为她是“豆芽儿科”,对我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紧要,常常是语文、数学学科的附带课程,是处理语文、数学作业的“泄洪”课程,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一件事情。大家都普遍认为,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情,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我接触科学课的教学已经有两年有余,在以我校曾主任为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发展,在这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小学3—6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新版教师用书这一期才到,由于时间紧,还没有阅读完),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也激起了强烈的震撼。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光靠语文、数学的教学是远远不行的,也达不到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对科学课为什么特别感兴趣,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呢? 我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小实验,本来是该上科学课,我故意说成要上数学课。我的话音刚落,便听到大家长吁短叹,各种奇怪的声音也由然而生,有的同学极不情愿地把科学书换成数学书;也有的同学坐到那里根本不动,在等老师改变主意;也有的同学把科学书装进书包又拿出来。当我宣布还是上科学课时,教室里欢呼雀跃,掌声雷动,那欢喜之情,无以言表。而

我的数学课却从来没有如此待遇,使我不得不陷入深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教龄有十余年的小学数学教师,难道我上数学课,却如此让学生不感兴趣,真的让人费解。在数学课上不敢说妙语连珠,我也竭尽全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可他为什么不买账呢?平时,我也阅读了大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和杂志,也观摩过许多的经典案例,也向别人请教和学习了很多,可效果总是不佳。当教师一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交流解决,同学们也就使出浑身解数来迎合老师的预设方案。我才知道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而科学课上,教学的情形却大不一样。同学们一听到要做实验,眼睛就发“绿光”,像着了什么魔力似的。表现无穷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况且,上课的效果也特别地好。即使课后,还有的同学自己花钱买材料来做实验。比如,前不久我在教学《简单的电路》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并联电路和一个串联电路,当把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布置以后,同学们就开始做实验,不停地有同学举起手邀请我去指导他们的实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就连平时上数学课爱打瞌睡的也表现出无穷的兴趣。况且,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最强!这时,一个同学急切地把我拉到他们的实验小组,用近似于结巴的声音告诉我:“我们组的灯泡就是不亮,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 事?”“那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电路有问题吗?”这又该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