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的含义

1.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指执行法律,但行政也存在立法权,立法和司法也存在行政权。

2.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为政治,后者为行政;但两者存在交叉;

3.管理的角度(Management)。

怀特《行政学导论》: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is very much like that in private secto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efficiency.

4.一般含义

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1)主体:政府,非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2)客体: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非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非私人事务;(3)行政权力的来源:国家法律授权,具有权威性;

二、行政管理学含义

一门以狭义政府(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三、行政的特点

1.政治性(Political):

阶级性,统治阶级通过行政来贯彻政治主张

2.社会性(Social):

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的基本职能

3.执行性(Executive):

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

4.系统性(Systematic):

开放,同社会其他系统(法律、政治)进行人\财\物的交换

四、行政的构成要素

1、人员(Staff):

公务员的任用、调配、等级、薪俸、晋升、奖惩、退职等

2、行为(Action):

实体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程序性:方法、程序、技术

3、组织(Organization):

行政组织间的沟通关系和网络系统,“骨架”

4、时空(Space-time):

时间:讲求时效,提高效率空间:注意环境,因地制宜

5、物质(Common property):

资金、必需的设备、工具、材料、场所

五、行政管理主体

(一)组织类主体:

1、政府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2、政府行政机关

(1)效力:行政机关在获得法律和政府授权条件下,其发布行政规定的效力等同于政府。

(2)程序:行政机关发布行政规定一般需要经过同级政府或上级政府同类机关的批准或许可。(二)职务类主体

行政首长:一种非人格化的特定职位上担任法定职务的人,不是自然人

1、政府首脑

西方:普选或间接

我国:政府首脑通过党内提名,报请人代会选举通过,经人大或其常委会任命后生效

2、政府首脑以下的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

不得越权行事;特殊情况下,得到授权时可代表政府

3、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下的各类行政首长

负责推动和执行各种既定政府决策权力主要来自政府内部,逐级授权

4、政府普通公务员职位

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具体执行和技术操作既定决策

六、行政管理客体

1、经济性组织(Economic Organizations):

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种以赢利为目的;

2、社会性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s):

教会、社团、群团等一切以非赢利(Non-profit)为目的;

3、政治性组织(Political Organizations):

政党和一切以政权或政治性权力为目的;

4、教科文组织(Edu &Sci& Cultural Organizations):

教育、科学、文化等

5、新闻性组织(Media Organizations):

报社、新闻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组织;

6、公民(Citizen):

最大量的管理对象

七、行政管理的方式

1、行政立法(Administration of Legislation):

法定立法:人大;

委任立法:人大委托政府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

管辖立法:依据政府职权订立规章制度;

2、行政司法(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行政复议、裁决、调解、仲裁行为

3、制定行政管理法规(Administration of Law)

4、行政领导、指导、引导

(1)领导( Command):“职务”与“行为”

(2)指导( Direction):

提出行政规范或意向,无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约束力

(3)引导( Instruction):

改变国家政策,对社会行为主体施加影响,改变价值取向,朝有利于国家目标实现的方向改变;

5、行政规划、计划、预算

(1) 规划(Layout):较长历史时期的预测性总体构想。

(2)计划(Program Design):又称行政设计,是行政规划的细化。

(3)预算(Public Budget ):由政府按法定程序编制和提出,由立法机关评议和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行政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分组成

6、行政协调、沟通、平衡

(1) 协调(Harmonization):政府内各单位、成员之间的协调;政府以公共权力的权威,协调社会各方的行为;

(2)沟通(Exchange):对内外的相关人员或团体间在观念、意见、信息、感情方面相互了解和认同的活动、过程

(3)平衡(Balance ):在维护国家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兼顾各种利益或意见(听证会制度)

7、行政干预、检查、制裁

(1) 干预(Intervene):对社会行为主体行为过程或行为方式进行介入、干涉、制止

(2)检查(Inspection):对社会组织或公民就有关法定标准和法律规定进行检验、对照和评定

(3)制裁(Punishment):以政府为行为主体做出各种行政纪律处分和处罚

8、行政支持、行政救济、行政服务

(1)支持(Public Support):政府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所采取扶持其发展的政策行为

(2)救济(Public Redress):目的不是为了促成发展,而是为了解决存活问题

A、现金给付,如,孤老、残疾人、失业、贫困救济等;

B、税收和费用减免,如,设定社会贫困线并减免低收入者所得税,减免低收入家庭孩童上学费用等;

C、兴建救济设施,如,兴建孤儿院、养老院及收容所等

“孙志刚事件”,废止一部法律,《城市收容人员规定》

(3)服务(Public Service ):政府的基本功能

八、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

(一)怀特(Leonard.White) :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二)D.L古立克(Luther H.Gulick) :“七要素”理论

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三)张金鉴:“15M”理论

目标(Aim)、规划(Program)、人员(Men)、经费(Money)、物材(Materials)、组织(Machinery)、方法(Method)、领导(Command)、激励(Motiv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士气(Morale)、协调(Harmony)、及时(Time)、空间(Room)、改进(Improvement)

九、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理论研究:从行政现象出发,概括一般原理或规律;

实证研究:从事实出发,先调查统计、计算,再根据结果确定方案;

(二)历史和比较研究相结合

历史研究:从纵向的历史,以史为鉴;

比较研究:横向比较,地区比较、时间段比较;

(三)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静态:制度、组织结构,又称结构研究方法;动态:人的行为、功能、环境等因素;(四)间接和直接研究相结合:

间接:已有的文献资料;

直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

(五)行为主义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

行为主义研究:分析人的行为,“社会人”,非正式组织;

心理学研究:分析人的心理因素对行政行为和行政环境的影响;

(六)系统和数量研究相结合:

系统研究:系统和环境的适应性、整体功能;

数量研究:定量分析技术,理性分析模式;

十、与其他学科关系

(一)行政学与政治学

行政学是从政治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分支科学;

政治学: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如国家的起源、国体、政体、民族、宗教等

行政学: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

(二)行政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处罚、合同、复议、行政诉讼等;

(三)行政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一般意义上的管理

行政管理学:狭义上的政府管理

(四)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行政学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行政学与经济学

两者都涉及管理问题行政学涉及经济管理部门,经济学涉及政府成本;

十一、传统管理时期行政学的特点

A.侧重行政组织、制度和程序的研究,忽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B.注重组织的静态研究,忽视动态研究;

C.注重效率的提高,忽视人的尊严和行为的研究;

十二、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的特点

A.侧重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忽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

B.注重个别具体的事实研究,忽视整体和系统视角研究;

C.把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行政学,重视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行政原理

一、行政原理的含义

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性把握,揭示本质,指导行政实践。

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封闭原理

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的回路,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活动。

三、人主原理

(一)含义:强调人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基本思想:

1、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和核心因素

(1)内部:行政管理者,行政领导和其他行政人员

(2)外部:行政管理对象,所有社会民众

2、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3、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提升管理者的素质

品德心理知识能力身体气质

(四)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透过完整的教育或工作经验的累积获得

人际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 ):人与人沟通的技巧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分析\评估\解决问题

四、激励原理

(一)含义

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人们某种的动力;

(二)种类:物质、精神

1、物质激励:工资(奖金)福利奖励

2、精神激励:榜样情感文化目标兴趣参与荣誉晋升

(三)公平与激励

1、公平理论内涵

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

2、基本观点

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绝对剥夺感与相对剥夺感

(四)“相对公平”的原因

A、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人估计过低

B、与个人所认识的公平标准有关:公平标准:贡献率;需要率;平均率

(五)公平理论的意义

A、完全绝对的公平标准不存在;

B、公平感是支配人们行动的重要因素,尽量消除不公平感;

C、心理因素在“公平”分配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能级相称原理

(一)含义: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职位和权力,人尽其才

(二)内容

1、人是有能力差别的,人的能级须与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动态对应

2、不同能级表现为不同的权力构成

3、合理的能级要求按层次建立

4、能级本身是动态的、可变的

(三)应用能级的基本原则

1、有效原则:能级划分和组合应保证行政组织结构的稳定和有效

具体执行层→战术计划层→战略规划层

2、统一原则:不同能级应具备不同责任、权力和利益,权责利统一

3、动态原则:各类能级应动态对应,如年龄、知识、才能、经验等

(1)打破人员的“部门所有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

(2)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3)破除领导的终身制,干部年轻化

六、领导行为原理

(一)含义

研究领导行为的类型及对下属工作情绪、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的理论;

(二)相关理论

1、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领导方式从专权式、以上司为中心到民主的、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存在多样的领导

方式,构成连续统一体,采取何种领导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2、支持关系理论

善于使每个人建立和维持对自己个人价值重要性的感觉,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看作是对自己价值和重要性的一种支持;

3、双因素模式理论

七、系统原理

对行政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系统内外环境的关系,实现系统整体效能最优化;

第三章行政环境

一、含义

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总和

二、特征

客观性多变性复杂性可变性互动性

三、分类

(一)地域:国际和国内环境

1、国际环境

(1)国际社会环境

A、政治:和平与发展VS强权政治

B、经济:经济秩序和经济差距。

C、文化:文化侵略。

(2)国际自然环境

全球的生态环境,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2、国内环境

(1)国内社会环境

A、经济环境:生产力水平

B、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的稳定性;法律的完备性;

C、精神文化环境:教育状况、人口素质;

D、人口构成环境: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

(2)国内自然环境

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二)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A、宏观:国际、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

B、中观: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环境

C、微观:行政机构内部或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具体情况

四、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

(一)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1、适应政治环境的性质

2、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

3、适应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特定文化、社会、宗教、种族背景

4、适应自然环境的特点

(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反作用

1、积极:

(1)改造:通过制定政策,改造现有行政环境的弊端,如提高绿色GDP的经济政策、提升

国民素质的文化政策

(2)适应:中国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

2、消极:违背规律,阻碍和破坏行政环境,如资源过度开采等

五、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给行政改革带来的阻力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阻碍了行政改革的进程

2、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对行政改革的制约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行政人员对行政改革造成阻力

4、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改革进入深水区

六、产生阻力的原因

1、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迅速变迁

2、习惯和官本位意识浓厚

3、利益和权力的调整

4、改革不确定性的忧虑

七、研究行政环境对我国行政改革的意义

1.正确看待行政环境对行政改革的正、负影响

(1)抓住改革的契机(国内外)

(2)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2.正确看待我国各地、各级政府行政环境的差异性

(1)承认客观差距

(2)主观积极改善

3.正确看待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的关系

(1)反对完全“拿来主义”

(2)吸收经验教训

第四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

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执行权力机关的决定

2、强制性:以国家司法机关为后盾,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3、公共性:和意识形态无关,计划、组织、协调、沟通、监督、控制等基本职能;

4、差异性:不同类型的国家、同一类型的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市场失灵的原因

A.个人价值观和自由与社会公理存在矛盾;

B.完全竞争假定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独占、寡头垄断、过度竞争等问题,结果会损害社会效率;

C.帕累托最优由于完全市场假定不成立而不能实现;

D.由于存在不完全均衡,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E.信息存在不完全性或非相关性;

F.市场不会自动提供公共物品

(2)政府失灵

A.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缺乏明确利益主体、责任主体,效率低

B.由于无绝对公平标准,政府维护公平的职能从来就不可能实现;追求公平必然常以牺牲效

率为代价;

C.公务员作为自然人既不比常人更坏,也不比常人更好,同样会犯错误;

D.政府和民众的法律关系存在不对等性,政府行为的失控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或补偿;

E.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经济主体和私营企业都存在微观的、复杂的产权和激励机制,市场和政府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F.垄断(Monopolization)是政府无法克服的弱点,导致效率低下、机构膨胀,增加社会成本;

G.政府的政绩无法直接比较、政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逃避错误”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

H .“多数人原则”选举体系的存在:从来都以牺牲部分的利益为代价,不能完全代表每个人的利益;

四、如何看待我国的效率和公平现状?效率和公平何者更重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

1、历史(纵向)的角度:

人类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公平度逐渐增加,效率不断提高

2、现实(横向)的角度:

全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

经济中心转移(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

中国:南北、东西存在差距,经济中心转移(东北—东南)

计划经济——强调公平,但牺牲效率(大锅饭)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但损伤公平(价值偏好)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分配:政府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五、行政职能的内容

1.维护(Maintenance):维护国家的法典和制度

2.保卫(Protection):国家和民族独立、公民的财产和生命权、维护社会秩序;

3.扶助(Assistance) :使各界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势群体

4.管制(Regulation) :依法控制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和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

5.服务(Public Service) :办理各种公共事业,卫生、交通、通讯、教育等

6.发展(Development) :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提升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

六、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行政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到市场的转换,混合经济

(2)适应政治体制改革:还政于民,减政放权

(3)适应WTO体系规则:政府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2.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职能——机构

3.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4.顺应世界各国行政职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5.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防止、遏制、减少政府腐败

七、现代政府行政职能的特点

1.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职能

2.行政职能日益社会化

3.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作用加大

(1)地方政府了解实际情况,利于及时进行决策和管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4.行政管理日益法治化

八、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1.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并重

2.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和(2)由微观、直接管理转向宏观、间接管理

(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

(1)理顺“府际”关系

A.中央与地方

B.上级与下级政府间

C.政府职能部门间

D.地方平级政府间

E.中央或地方不相隶属政府部门间

(2)理顺“政企”关系

A.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B.理顺产权关系

C.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

(3)理顺“政市”关系

(4)理顺“政社”关系

A.管理范围,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B.管理模式,“小政府、大社会”

C.管理方法,间接的、以法律为主

(二)适应WT0体系规则

1. WT0强制性规则的三大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2.转变途径

(1)以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

(2)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改变行政权力运行方式

A.政府引导,宏观经济调控

B.管理体制和方式创新

C.加强对各种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意识(3)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现依法行政

(4)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垄断

a.削减市场准入的前置审批,“非禁即入”

b.加快立法,科学界定行政审批的范围和程序

c.改进审批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公开

d.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监督机制

第五章行政组织

一、含义

1.广义和狭义

(1)广义

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2)狭义

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

2.静态和动态

(1)静态:为执行国家的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的行政机关体系

(2)动态: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3.阶级和社会属性

(1)阶级属性:统治阶级推行本阶级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

(2)社会属性:实现社会目的而形成的行政机关系统;

二、行政组织的特征

(一)政治性

1.阶级性: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

2.决策性:阶级性通过行政组织的决策体现出来(二)社会性

1.服务性

为执行宪法和法律服务为一定社会公众的利益提供条件或保障

2.管理性

制定政策、维持秩序、提供机会、监督协调

(三)权威性

1.约束性

以国家法律为依托,对社会主体具有普遍约束力;

2.强制性

政府对破坏政府权威或社会秩序的行为予以惩戒;

(四)法制性

1. 本身的法制性

设立的宗旨、编制、财政等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符合法定程序

2.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制性

包括自由裁量权在内,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

(五)系统性

1.结构性

以部门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组织权责体系,各司其职

2.有序性

通过逐级授权,形成一定序列和等级的组织体系

(六)发展性

1.动态性

社会环境变化,行政职能变化,动态调整

2.适应性

通过组织调整,与社会生活相互适应

三、行政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

(1)明确性:一切没有明确目标的行政组织都是没必要的

(2)层次性:总目标、分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等

2、机构设置:根据目标和职能要求设置机构

3、职位设置:根据职能和机构设置进行职位确定,划分权责体系

4、人员构成:结构合理的行政人员,不同的年龄、性别、气质;

5、规章制度:对行政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规则体系;

6、物质基础:适量的行政经费,保证行政工作的日常开支

7、价值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共同感受、一致态度,认同感;

四、行政组织种类

1、首脑机关

中央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行政组织的中枢系统

2、职能机关

隶属于首脑机关、执掌某一特定业务、负责实际实施的机关;大部分行政机关都是职能机关;如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办及直属总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等;

3、幕僚机关: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

(1)无特定专业性,直接听从行政首长的指挥

(2)可在授权的情况下,参与政策制定

4、咨询机关(Brain Power)

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由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经验自身官员组成,不是执行机构,不是秘书班子,只是研究咨询、协调政策;

5、派出机关

不是一级政府的行政机关,是委派机关权力的延伸;如地区行署。

五、目标管理含义

(1)一种过程:上下级人员间共同确定目标和主要职责范围;

(2)一种实施管理的计划和考核方法:以此为标准评价组织中每个人的贡献;

(3)一种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两者保持一致,提高组织效率;

六、行政组织结构含义与性质

(一)含义: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依据法定规则所建立的一种正式的各种相互关系的体制;(二)性质:抽象而无形的,因此不能直观其存在

七、行政组织结构类型

集权式扁平式直线式直线—职能式事业部式

八、管理幅度

1、含义:一名主管人员或上级部门所能直接领导下级人员或部门的数量和范围

2、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精力、经验、性别、年龄、作风等;(2)组织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如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等;

(3)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家族意志等;

九、管理层次

1、含义: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划分依据,形成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2、行政组织管理层次的划分

无统一规定,大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级或高、中、低、基层四级;前者如部、局、处三级制,后者如国务院、省、县、乡四级

3、决定管理层次的因素

(1)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历史文化传统(3)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

十、行政组织设计

以实现行政组织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组织结构设计

十一、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动力

1、环境:政治格局、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经济发展等,

2、目标:组织目标改变可能来自于外部压力或自身压力,必然引起组织机构调整

3、技术:既是物质的(如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府),又是方法的(组织管理技术、组织

分析技术等)

4、社会心理因素: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常用意见、呼吁、消极

抵抗等方式来表达

5、专家和专家群体:非政府组成人员,具备丰富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

(二)阻力

1、利益差别:改革的受益者和改革的受损者

2、习惯性:习惯的力量是经常大的(如手工和自动化的冲突)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

革更新潜在的不安全感

3、认知:对变革目的、方式、后果的模糊认识和理解

4、改革成本

(1)所需用的改革时间

(2)改革中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物质的、心理的)

(3)所需用的财政经费(增加编制)

5、变革的不确定性

变革给组织带来新观念、新技术、新设备、新结构、新环境、新任务、新行为、新格局、新利益,这些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十二、变革阻力的克服

1、客观分析变革动力与阻力的强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力场分析”

(1)领导者经常分析环境及动力、阻力的强弱

(2)分清哪些因素是可变的,哪些因素是不变的

2、创造和谐的变革氛围:改革势在必行、大事所趋、迫不得已

3、广泛参与:让参与变革的行为主体直接参与关于变革的讨论、决策和实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4、强制力:运用行政决定法规、政策等强制性行政手段,强力克服

5、折中妥协:暂时放弃改革阻力较大的环节,选择阻力稍小的进行

6、利用个人威望:德高望重的行政首长个人威信或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

第六章人事行政

一、人事行政含义

政府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国家人事管理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

二、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1、部外制:“独立制”

设在政府组织系统之外,不受政党和行政首长的干涉,独立掌握政府的人事行政事宜;

2、部内制:隶属于政府系统,是政府组成部分;法国、瑞士和德国

3、折中制:部分隶属于政府系统,部分独立于政府系统以外。英国

三、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

1、结构:分化为政务官与业务官

2、理念:由恩赐官僚制、分赃制等徇私式向人才主义、功绩制转化

3、管理方式:从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如职位分类法、计算机管理等;

4、管理范围:增加范围,如考任、培训、保险等

5、人才构成:从只重视通才向专才和通才相结合转变,通才多在政府的上层,专才集中在中下层。

四、我国国家公务员

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还有一系列公务员制度

第七章行政领导与行政监督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1、广义上:在一切组织和团体中运用合法权力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总称;

二、行政监督

1.监督对象: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全部行为

2.监督主体:党的组织、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

3.监督目的:使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令、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行政管理活动,防止和纠正违法或错误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第八章行政决策与执行

一、行政决策含义

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

二、行政决策特点

1、主体特定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2)国家行政机关内的公务人员

(3)依宪法、法律规定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享有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内容广泛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

3、结果权威

不仅对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管理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

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3、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4、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

5、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四、行政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

2、可行:生产力标准和利益标准

3、系统:决策主体系统思维

4、对比择优

5、预测

6、动态

7、民主集中

8、连续性

五、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

1、信息子系统

(1)收集信息,完整地、真实反映客观情况

(2)加工、整理、分析、归纳信息,取精华,剔虚假

(3)传递信息,把加工处理好的信息传递到决策者手中

2、参谋子系统

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决策中枢系统的辅助机构。

参谋子系统的作用

(1)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目标

(2)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

(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3、决断子系统

(1)界定政策问题——社会问题

(2)确立政策目标

(3)组织设计政策方案

(4)选择政策方案

4、监控子系统:内、外两体系

(1)内部

政党——人大——政府

内设监控机构

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

(2)外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舆论

六、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近期、远期;可行性

(2)职能范围:权限约束,不能越权

(3)机构设计:避免交叉、指令应统一

(4)职位设置:统帅的权威性

(5)人员配备:数量、质量

(6)权责划分:避免法不责众

(7)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刚性

(8)技术和信息:科学有效、交流畅通

(9) 物质因素:硬件建设

(10)团体意识:决策各个系统互相支撑

七、行政执行

(一)含义:行政主体为实现决策目标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具体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二)特点:目的性经常性强制性务实性时效性灵活性

(三)基本原则

1、忠实决策与开拓创新相统一

2、坚决、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统一

3、毅力与条理相统一

4、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

八、行政执行环节

1、制定计划:分解行政决策目标,组织、人力、物力、时间

2、实施前准备

(1)思想准备:执行前的思想动员

(2)制度准备:明确行政执行的具体准则和依据

A、目标责任制度

B、检查监督制度

C、奖惩制度

(3)物质技术准备

(4)组织人事准备

3、具体实施阶段

行政执行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九、行政沟通

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之间、行政内部各部门之间、行政人员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以谋取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行的行为过程。

十、行政信息的作用

1、是行政决策的基础

2、是行政沟通的脉络和纽带

3、是行政监督、控制的依据

4、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十一、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是行政机体为了顺利地实现行政决策目标,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得当、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

十二、行政控制

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保证行政执行工作与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活动。

第九章行政方法与行政效率

一、行政方法含义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二、行政效率

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行政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行政投入:行政活动所使用或消耗的制度、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

行政成果:行政活动的结果,包括各种具体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果

三、行政改革含义

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规范行政责任,提高行政效率,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行政体制的行为。

1、行政改革的范围广泛

2、行政改革是多层次、多目标的

3、行政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4、行政改革是克服阻力的过程

四、行政改革的类型

1、外延型改革与内涵型改革

2、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

3、转轨型改革、调适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

五、行政改革的原则

1、理论先行原则

2、协调性

3、计划性

4、法制性

5、渐进性

六、行政改革的内容

1、转变行政职能

2、改革行政体制

3、创新行政方法和技术

4、建立公共组织诚信体系

5、推动组织变革

七、行政改革的方式

1、自上而下

优点:改革进行的迅速

缺点:容易在行政系统中引起波动产生心理效应,使改革受阻

2、自下而上

优点:利于调动下级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树立信心,扎实前进。缺点:易导致为了本位利益执行改革方案时打折扣,或使方案变形的问题,或出现上下不一致情况

3、上下结合

优点:能吸收全体公务员的才智,人人关心改革并参与改革。

缺点:需要领导者有较高素质,恰当地组织、指挥、协调,以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八、我国行政改革存在的问题

1、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

2、依法行政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3、政府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

4、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还未全面建立起来

九、我国行政改革的任务和方向

1、有限型政府:继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

2、责任型政府:责、权、利统—

3、廉洁型政府:加大反腐力度

4、高效型政府:科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5、法治型政府: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6、服务型政府:从“管制”到“服务”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

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公共行政学重点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 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2.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 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3.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 责任的组织体制。 4.文书主义原则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以文书的形式记录、传递和保存,即对现代行政 组织做出的各种结论、处理结果、指令等,至少是最后的决定,都要全部以文书的形式表示、记录、保存下来。 5.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他合法权益,向法定的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6.社会监督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 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7.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 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8.行政诉讼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引起的诉讼,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行政行为违法或 者侵权、失职以及公民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受到的诉讼。 二、问答 1.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关系。同属于国家权力,区 别:①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立法权力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行政权力则是由少 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②权力的功能,立法权力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根据社会发展 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执行国家法律, 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管理 的对象。③权力的价值原则,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2)行政权力和司 法权力。同属于国家权力,差别:①权力运行方向不同。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司法权 力平行性制约②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行政权力的下级主体受上级的指挥与 控制,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③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行政权力积 极主动地实现国家意志,司法权力消极被动地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干扰。④权力的价 值原则,司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3)区别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不同。 ①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行政权力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的目的则是执行本 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当中部分人的利益。②权力结构不同。行 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政党权力自成回路。③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 行政权力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天然的合理而且正当的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集团性权力, 法律专门规定,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④权力客体不同。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 社会,而政党权力的客体党内。⑤权力手段不同。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 通过法律手段行使权力,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2.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⑴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 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⑵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⒉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 我国新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⑴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⑵建立了新陈代谢制度;⑶强化了激 励竞争机制;⑷健全了廉政勤政约束制度。

[专业课]《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务求背诵) (仅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公共行政学 第二章: 1、公共行政环境 第三章: 1、政府职能 2、市场体制 3、市场失效 第四章: 1、行政体制 2、中央政府体制 3、地方政府体制 4、行政区划体制 第五章 1、分离制 2、层级制 3、公共组织结构 4、管理层次 5、管理幅度 6、非营利组织 第六章 1、行政领导 2、行政领导者 3、委任制 4、考任制 5、选任制 6、行政领导责任 7、选任制 8、行政领导责任 第七章 1、人事行政 第八章 1、机关行政 第九章 1、行政决策 2、程序性决策 3、非程序性决策 4、经验决策 5、行政决策参与 第十章 1、行政执行 第十一章 1、舆论监督 2、社会监督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1、行政道德 2、行政立法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行政复议 第十四章 1、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五章 1、行政效率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第十六章 1、行政改革 2、政府再造 二、简答题 公共行政的特点---P4 行政环境的特点----P26 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P57

行政体制的特点---P72 行政体制的作用---P73 公共组织的作用---P88 行政领导的作用---P113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P123 人事行政的特点---P139 机关行政的作用---P169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P185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硬把我的要点有哪些---P204 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08 行政监督的原则----P232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P234 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P256 法治行政的特点---P283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三、论述题 公共组织的特点---P86 行政决策的特点---P184 行政监督的作用---P234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P330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P341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行政改革的取向---P349 行政改革的阻力---P351 执行改革的动力---P354 行政改革的对策—P357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监督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 )。 A.层级性与系统性 B.单向性与相互性 C.强制性与有效性 D.全面性与广泛性 2.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 )。 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 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 C.党员 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3.江泽民( )的监督思想是有机的统一体。 A.以德制权 B.以法制权 C.以权制权 D.以制度制权 4.国际反腐败运动的发展趋势是( )。 A.越来越重视惩治与预防腐败相结合 B.越来越重视依靠刑事侦查解决腐败问题 C.越来越重视反腐败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D.越来越重视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协作 5.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抽象政治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终局行政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6.人民代表大会执法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审判机关和一的司法活动进行的监督。 7.孙中山曾反复强调监察权必须独立于____ 机关,由独立的监察机关行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外国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弊端。 8.中国权力监督思想的哲学基础是____。 9.中国古代的____机制以“道德制约为主、法律制约为辅”。 10.解放战争时期,监察制度在华北解放区得到了较大发展。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 设置了人民---------。 11.澳门廉政公署是专门负责反贪和------------.申诉的部门,其最高长官为廉政专员,由特区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12.在当代台湾的监察体系中,最主要的是监察院的监督,另外____院和行政法院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 1 3.____程序是指对已经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14.我国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____ 人员。 15.行政复议职权是基于行政系统内部的____ 关系而设置的一种职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6.人大执法检查 17.质询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19.简述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20.简述舆论监督的功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试述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22.试述审判机关的审判监督。 试卷代号:252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监督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333教育学零散知识点

教育学笔记(主概念)十月七日整理,第一轮背诵用 目的性:如果不强调目的性,就会把教育泛化为个体的全部活动。 教育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教育的本体功能,只有通过培养。 人才能服务于社会。 广义:有目的,增进知识技能,影响思想品德,增强体质的活动。 教育概念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内容:德、智、体、美、综合实践。 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活动方式:①活动目的②与活动目的相适应的活动方式③活动 效果评价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关系。 人的发展: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过程,其发展持续人的一生,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生理发展:机体正常发育,各系统生理功能完善。 认知发展: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 心理发展意向形成:需要、兴趣、情感、意志 个性完善:能力、气质、性格 社会发展:社会经验、社会文化的掌握,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的习得。 人的发展特点:①未完成性: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和未完成性,蕴含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 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预示着人需要教育和可教性。 ②能动性:人是能动,自主和自我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觉、 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为教育提供合理的人性假设,指明 方向,提供基本依据。 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变动,发挥个人特长,实 现人生抱负。 意义:①教育成为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②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③关乎人的发展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发展辩证统一),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对社会功能的作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的发展也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①是培养人的活动 ②有自身活动特点和规律 ③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电大行政管理学A考题及答案

注:2013年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七月份期末考试试题多出于此试卷代号:220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 2009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2.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3.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B )。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 史坦因D.马克思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 B )。 A.德鲁克 B.里格斯 C.西蒙D.高斯 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D ) A.美国 B.埃及 C.巴西D.美国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 A )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英国 B.美国 C.日本D.法国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C )。 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 领导决策系统D. 专家咨询系统 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D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D.准备阶段 8.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 B )。 A.侦查监督 B.跟踪监督 C.工作报告D.专案调查 9.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 C )给予党纪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A )。 A.《行政学导论》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D.《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模拟题A卷及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考试试卷(A卷) 2010年(秋季)学期 科目:行政管理学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分级制 2.行政领导 3.行政实施 4.诱导性行政方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是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是1935年出版的《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是____________。 2.国家公务员的人口是____________,出口是____________。 3.对公务员监督的渠道,一般可以分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两种,前者包括立法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监督等形式,后者包括专门监督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4.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机关。

5.行政组织典型的结构模式有直线集权制、_______________、直线职能制、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分权制和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6.行政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两方面。具体的行政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指挥、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等四个环节。 7.法制监督是一种___________监督,它主要有两大类,即国家法制监督和___________________监督。 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举制、_____________、考任制和_____________。 9.构成指挥者权威基础的第一个要件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要件是指挥者一定的威望和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人专断式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 2.行政领导主体是被领导者和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象,包括个体领导者和群体领导者。() 3.在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及直属总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均属于职能机关。() 4.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作用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5.机关管理的首要原则是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公务员较理想的工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原则? 2.行政直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教育行政学知识点

教育行政学 第一章 一、对行政的理解 (一)国外(要求记忆) 1、从政治组织分工的角度来理解行政 三权(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角度 美国行政学权威魏劳毕在1928年著的《行政学原理》一书中说:行政乃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辖的事物。 2、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理解行政 政府制度有两种基本职能: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90)3、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 芝加哥教授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说:行政艺术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对许多人的指导、协调与控制。(一)国内 《汉语大词典》(要求记忆) 1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2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后一种解释,实际等同管理 二、教育行政: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依法对各类教育事业与所属教育机构所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活动。 (了解)教育行政就是学校管理教育的活动。 教育行政是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教育的活动。 教育行政既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又包括学校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 三、教育行政学: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工作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行政学的学科性质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五、教育行政学产生背景 1近代生产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工业管理理论的兴起和传播3师范教育发展和教育学科的独立开设 六、教育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学者施泰因是这门学科的首创者。理由是他的《行政学》“现代行政学之父”,也是教育行政学理论的创始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学产生于20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出版的《美国教育行政》一书,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创立。 第三种观点认为这门学科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位学者(刘付忱)在引用国外材料时指出:直到1951年,教育管理学才被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50年代以前,教育行政学满足于提供规范性的标准,5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以后注意“实际怎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这门学科初创于20世纪初,自50年代起趋于成熟,真正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地位。(吴志宏,21-23)七、(了解)管理的概念:对一定系统的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实现个人或部分所不能完成的整体目标的过程。即组织共同劳动,协调个人行为,执行群体职能的活动。 八、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 九、教育管理的内容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十、(了解)教育管理的演进 1、孕育时期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学术舞台上,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综观中外各国,19世纪之前都未有独立的教育行政,有教育行政的事实及其经验描述,而无教育管理的理论依据。这正是教育管理学处于孕育阶段的基本表现。 2、奠基时期 教育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应用科学,契机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行政效率研究、科学管理运动和人际关系学说的推进。 在20世纪头50年期间,由于受到了行政效率研究、科学管理运动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教育管理学在其形成过程中重视了教育管理效率、行政程序分析和人际协调沟通的研究,从而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建立与发展时期 综合教育管理学界各家的观点,教育管理学建立的时间标志,当以20世纪50年代较为合理。这是因为,20世纪之前仅有教育行政事务管理的事实,而无理论可言;而二次大战前尽管已经出版了许多教育管理的专门著作,但就其学科水平而言,仍然处在经验描述的框架与水平之上,尚未构建起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此种状况直至二次大战后才有真正的转变。 十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四个流派 1、教育管理经验学派 2、教育管理行为学派 3、教育管理决策学派 4、教育管理系统学派 十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重点) (一)经验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学模拟题A精选答案版

行政管理学模拟题 A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管理?它有哪些特点? 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特点:(1)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在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2)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事关国计民生。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3)行政管理必须从始至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4)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古典自由主义作为弱势政府职能的理论基础,其内容是什么?古典自由主义是指17 世纪末自由主义形成以来至19 世纪末被功利主义、特别是格林、霍布豪斯等人的所谓现代自由主义改造之前的“原型”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者既主张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又坚持自由市场经济,认为没有不可动摇的私有财产权,自由就等于

J— | —A 零 因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全力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 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职能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二)职能方式的理顺。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三)职能关系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020行政管理学必考重点已排版已整理直接打印

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怀特) 14、公共行政环境的(张金鉴)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号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世纪末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组织设置,各类政府职权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8、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仁义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下放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彷。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06年1月1日)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