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感悟孔子

品读论语感悟孔子
品读论语感悟孔子

品读《论语》感悟孔子

平阳十一中学苏明

有关《论语》注释的书,市面上不下千种,孔子的形象也如千手观音般千变万化了。到底哪一手才是孔子自己的,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即便是权威人士也难以慧眼识珠。所以在上《论语》选修的第一课时我就告诉学生,要脚踏实地地阅读原文,在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结合背景资料反复品读,不依赖注解,不迷信权威,亲自与孔子触膝交谈,亲耳聆听孔子教诲。同学们可以发问,可以质疑,甚至可以批判,但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灵悟。我们与其在他人的解读中接受一个孔子,不如在自己心目中读出一个孔子的形象。结果十个必修专题研读后,同学们对孔子其人,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古往今来对孔子的评价都有了客观的认识,各自的见解。现将学生的随堂感悟摘录几则,算是对诲人不倦的孔老夫子的回赠。

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

从来都只是认为孔子是一个慈祥从容而又温和的老者,但当我突然读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这一句时,眼前涌现出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者。明知当时礼崩乐坏,明知历史的潮流无法改变,明知自己微薄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可是他仍然坚持最初的信念,周游列国,颠沛流离,难道这不正表现了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吗?面对楚国狂人的劝诫,面对长沮、桀溺的不理解,他也曾哀叹自伤,却从未动摇过维护周礼的决心。相对于那些同样知晓天下无道的隐者来说,孔子更有资格被称为勇者。他以微弱的力量宣扬自己的思想,是把所有人都不敢承担的责任揽在了自己的肩上,正如愚公移山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凭一颗无所畏惧的心!

二、不出常牌的老师

对于孔子他老人家如此之丰富的教学方法,谈论起来自是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只能浅谈一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孔子面容和悦地端坐在讲堂之上,众弟子凝神等待悉听老师的教导时,孔子却告诉学生,老师并不只有我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对此,许多人感到不解,按常理来推断,凡是做老师的,无不梦想着在学生的心中树立绝对的权威,从而使学生炳承自己的思想传统,有朝一日能达到和自己一样的学识水平,这样做出发点是无可厚非,但这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怕只能是学生一个个地都成为老师的翻版,也许他们可以与老师一般优秀,但他们却永远无法超过老师。

孔子一改老师在人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传统形象,他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原来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甚至自己身上的某些优点也值得老师去学。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

再者,教学本身便是一种互动的人类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没有明确固定的老师和学生,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告诉学生,贤明的人是你的老师,因为你可以从他身上习得优秀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学识道德;不贤明的人同样是你的老师,因为你可以看到他缺点的同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学识道德的目的,也就是说当你借鉴他人优点来提升自己的时候,那人说不定也在通过你的某些行为来反省自己以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孔子被众人推为圣人的时候,却依旧能从容地正确审视自己,从良莠不齐的弟子中吸取不同的营养来提升自己的学识道德,从而也使学生能够从自己身上习

得更多的东西,孔子从不告诉学生该从自己身上学些什么,他一再强调要由学生自己专挖掘在老师身上值得自己专学的东西,若身旁某些人的学识道德被你认为更值得你去学习,那你也可去向那个人学习而不必拘泥于那人的身份是不是你的老师,而正是这一教学原则,充分地调动和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互敬互重师生情

《论语》中记载:“伯牛有疾,子曰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因为患上了癞疮而变得面目全非,不愿意在临死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的模样,即使是自己的恩师也只能通过窗户来“见”自己爱徒的最后一面,从这一个细节中不仅看到了孔子不强人所难的高尚品德,更多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孔子在冉伯牛心目中有多么的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朝的一个皇帝去看望自己的一位病重的妃子,没想到那妃子竟然蒙住自己的身体,如何也不让皇帝看见自己病危的模样,而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能让皇帝记住自己最美丽的时候,利用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留下的美好的想象来她留在世上的儿子在将来太子之位的争夺中添加一枚法码。

妃子的行为是由于皇帝对他有极大的利用价值,而伯牛这么做时完全出于对老师敬重,他极力想要在孔子心目中留下自己最美好印象,是因为他在乎孔子,在乎孔子对自己的看法。而伯牛之所以如此在乎孔子对自己的看法,本身便说明了伯牛对孔子的爱戴和敬仰,没有人会在乎一个街头疯子对自己的看法,因为那样的人在你心里根本就不重要。

一花闹而知春来,片叶黄而晓秋至。透过伯牛这一花片叶,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在弟子眼中那无可替代的地位,更领略到弟子们在面对孔时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之情。

四、山登绝顶攀孔子

今日的我们想超越两千年的孔子也许是可能的,但若今日的我们想超越今日的孔子,那便是痴人说梦。泰山的山巅刻有这样的一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姑且让我现将孔子比作大海吧,孔子的学问犹如海一样无边无垠,让人见而生畏,畏而起敬,但那又将如何呢?海的尽头终究会有岸,无论那岸是如何的不可触摸,反正它就是活生生的存在。孔子的学问着实高深,品德着实高尚,但谁又能断言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和将来的漫长岁月里没有或不会出现足以和孔子一较高下的人呢?但孔子依旧高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两千年前的孔子是高山,今日的孔子是巨峰,N年后的孔子又是什么?现在的我不敢,也无法想象。表面上看,是历朝历代的一位位儒学大师丰富了孔子的学问,进而使孔子的形象愈发高大,如果没有董仲舒,儒学不会成为道德至尊,如果没有朱熹,估计到现在为止能读懂《论语》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孔子好比一个车轮,在寻找道德的大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碾痕,而后人要做的只是在这条碾痕上追寻孔子的足迹,而在追求的途中又会使这条碾痕,越辗越深。现在返回来看泰山之颠的那句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真正能攀上巨峰绝顶的人想到的便不再是征服,而是融入。一个人站在峰巅又如何,只能徒添一份孤独罢了,只有与山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凌万物又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境界。如是观之,真正能读懂孔子,有能力与孔子一较高下的人,他不会与孔子这座高山比高,只会默默地与之融为一体,而那些自以为是的狂人......不提也罢了。

《论语》这部两千多年的经典,历史上对它的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仅仅两

个月的研读时间我们不可能完全领略到他的“峰”他的“岭”,但可喜的是学生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尝到了自主探究的甜果,到底哪一手是孔子本人的他们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注:因为周五参加团队赛课,故不能结合课例点评,只能写一点自己读《论语》的收获,请老师见谅!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

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

品读感悟现代诗的美学韵味

品读感悟现代诗的美学韵味 意象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张力生成机制之一。它作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及诗写技术,也是其诗美风格最为亮丽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北欧瑞典诗歌的领军人物,诗人受到过西方意象派、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他也喜欢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可以说,他融汇了东西方的诗学传统,有继承也有创新。 2011年,历经了多次的提名之后,特朗斯特罗姆终于实至名归地将诺贝尔文学奖揽入囊中。能够一次次获得黄袍加身般的荣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自然有着众多的闪光点,这些过人之处共同服务于、致力于传达诗歌卓越的表现力,在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诗歌典范,以及意象诗歌的深层借鉴意义。 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位瑞典诗人,哲学诗画今天精选了他的四首诗,一起来品读现代诗的魅力和哲理与美学之韵味。 1,《巨谜》 雕之峭壁 养殖场玻璃后面

爬行动物 惊奇地 一动不动。 一个女人横挂在 寂静之中。 死者无声。 大地深处 我的灵魂滑动 无声无息像一颗彗星。 2,《风暴》 行路者突然走到那棵古橡树:一头石化的巨鹿,它那宽如地平线的鹿角守卫着秋天大海暗绿色的围墙。 一场来自北方的风暴。 现在是花楸浆果的时节。 夜里醒来他听见──在那棵巨橡高处

群星在马厩里踢蹄。 3,《夫妇》 他们关掉灯。白色灯罩 在溶化前跳闪了一下, 像一粒沉入黑暗之杯的药片。然后上升。旅馆的墙插进天空的黑暗。 爱的运动平息。他们睡去。 但他们最隐秘的思想 像小男生潮湿的画纸上 两种颜色相遇,交杂在一起。 黑暗。静寂。城市从夜色里 逼近。和熄灭的窗口。房屋走来。

我对论语的感悟

略谈我所感受到的《论语》的魅力 【内容摘要】:《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在仅仅一万一千多字的二十七篇文稿中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有着无穷的魅力,堪称中国人思想的源泉。他是修身、资政、教育教学等的范本,对后世的贡献是非凡的。 【关键词】:《论语》孔子魅力做人处世教育教学 《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当时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现存《论语》二十七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集中体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是一部传世之作。于丹教授曾在《于丹〈论语〉心得》后序中这样介绍《论语》的温度:“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 为什么《论语》能历千年而不衰,始终魅力无限呢?这就在于《论语》这部经典著作自身所体现出的人类永恒的道德取向以及价值判断。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标识。《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活水源头。宋代第一位宰相赵普曾经有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魔力和魅力。 《论语》没有成系统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零星语录,吉光片羽。初读它,难免失之浮光掠影、支离破碎,但它的魅力恒久远,千载以降,仍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教化着我们。 回顾自己生活的几十年,特别是执教25年来,深感《论语》的魅力无处不在。下面就如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一、做人篇 1.讲仁德树爱心 做人要先讲徳。在这个问题上,当今社会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宣传,大到以爱国为核心,强化团结和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把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人颂为德高之人,现在社会上老幼皆知的风尚当属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小到集体、家庭中提倡互敬互爱,团结协作。 追根溯源,这些思想理念的本源当属《论语》。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品读西游感悟人生 大凡喜爱读书的人,都曾对我国的一些古典名著有过深刻的研读,只是对其喜爱程度不同,理解各异。笔者认为:在从多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注重描写“情”,《三国演义》注重推敲“谋”,《水浒传》注重演义“怒”,《金瓶梅》注重揭露“悲”,而《西游记》注重引导“悟”。说《西游记》是一本“悟”书,一方面《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思想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另一方面《西游记》中的人物只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生活抽象化,取其典型将唐僧的几个弟子概括出来为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徒弟的法号禅意关键就在于“悟”字上。全书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胜,回回都精彩至极,细细品读,妙趣横生,震憾心灵,启迪人生。 锁定目标意志坚如铁 西天取经的长路上, 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充满了许多的艰险和挫折。面对种种挫折,唐僧凭着到西天取真经的目标和坚强意志, 在妖怪面前的面不改色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心,一一化解了,最终带着徒弟修得正果。 唐僧,本姓陈,法名玄奘,号三藏(经、律、论),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人长得英俊潇洒,满腹经文,素养非凡,加之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老,因此成了众多人(妖魔鬼怪)的香脖脖—能玩则玩,

不玩还可以吃肉。于是“抓唐僧、玩唐僧、吃唐僧”成了唐僧所经路上热门的话题。在各种妖魔鬼怪面前,唐僧面临有可能小命不保的危险,即使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饱经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见惯了妖魔的狰狞面孔,不曾想在西凉女儿国邂逅了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这也是对唐僧最大的考验。原只想和往日一样,例行公事地拿到文牒便继续西行,低首三次拜见陛下而久无回应,抬起头来与女王温柔的目光无意相撞,不禁心中一颤,好像那么熟悉,又似乎那么陌生,说不清道不明。看女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单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特别是逼进洞房,当女王头顶红巾,肩披浪纱,身卧斜塌……怎不让唐僧肝心乱、柔情断,但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长亭送别,相望无语,步履沉重,草木含悲,接过文牒,泪水黯然。 唐僧的成功,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在唐僧身上我学到了人生需要锁定一个既定的目标、一个能实现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即便放弃自己的一些思想,放弃自己的部份情感,也要一往继前。

读《论语》感悟

读《论语》有感 孔凡江 孔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从《论语》中学习“万世师表”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方法?以及做人之根本?下面是我读后粗浅的感悟。 孔子论学 一、以德育为主,全面发展。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思是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认为为人处事、立国都应以诚信为本,民无信不立,并深刻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的不知道他怎么处理事情,就像牛车没有、马车没有,那车怎么走呢?看看我们生活的今天,食品不放心,用品不放心,就连药品也不放心。虽然这只是个例,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谁也无法否认,现在的社会道德良知在缺失。我校领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教师中提倡发扬传统文化学习孔子思想,在学生中常抓小学生日常用行为规范。 二、言传不如身教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民主的,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常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孔子上课就是大家在一起轮流发言,自由讨论,然后他作一个总结。他的总结也不是说自己的就是绝对真理,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时间:2017-10-12 21:05:28 | 作者:王琪瑞 如果我是一粒渺小的细沙,国学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如果我是一颗巍峨的大树,国学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森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国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起国学,我便想起上二年级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嘶声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虽然不知所云,但懵懂之中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于是,每天会花半个小时来看书,慢慢地开始爱好读书,渐渐地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余的闲暇时光里,我也会翻阅一些古诗词和一些名著古书,其中《论语》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同学,起初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个子没我高,人长得没我帅,球也没我打得好,十分瞧不起他。但是后来竟成为了我们的学霸班长,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副好画,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成为了班级里最靓丽的风景线。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国学经典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还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我时常会在唐诗宋词中感受作者心境,在四大名著中细看百态人生,在儒家经典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然而真正让我爱上国学,并为之痴迷,是在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超有底蕴和魅力的节目,激起了全民读诗风,火爆至极!选手、老师和主持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敬佩不已,展现出来的中国诗词之美,更让我惊叹不止,重新唤醒了我的诗词之心。以至于在学校和家里,都要缠着同学和妈妈,来进行“飞花令”的比拼,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赢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我会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来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将我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演绎到了极致。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总是引领着我们青少年一代不断领悟到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境界,让我们继续追随着国学,一起去感受它的神奇与美妙吧!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读论语,会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和怎么学习的方法,喜欢里面的因材施教,不同的人不 同的教法,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 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 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vv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 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 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 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 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潜心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更能滋养人生。本学期,城区小学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以深化教师读书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教师读书活动,使全校教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卢校长为全体师生树立读书榜样,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人生将有两种思想。”学校期望所有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收获思想,收获智慧,引领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08年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师人文读本》、《世界是平的》等,同时还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供教师们读到对自己有益的书籍,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 虽然时值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但教师们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校内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撰写文章,抒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共撰写读书心得72篇。经过学校教务部门认真评选,评选出优秀文章20篇送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08年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

品读清明诗词

品读清明诗词,感悟人生真谛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按照习俗人们要举家出动,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等前去上坟扫墓,把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一一焚化,添一些新土,再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晚唐诗人杜牧就用一首诗生动的描述了清明节的一幅画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扫墓,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路上奔波,哪知天公也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一片烟雨蒙蒙,淋湿了春衫,渗进了寒意,诗人心境凄凉,想找个酒店避避雨,消消心头愁苦,找人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在那盛开着红杏的树梢。影约可见飘扬着一面旗帜的酒店,正在招揽客人呢。 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不光要忙着扫墓,还要去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枝,据说这是因为寒食,要求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东西,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出来,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魄,下面这首《长安清明》就描述了清明时节一些有趣的情景。“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兮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中提到的秋千是寒食、清明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如果这几天荡不成秋千,那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韩愈在《寒食直归遇雨》,写过因为寒食遇雨,“不见红毡上,那论彩索飞”而很感到怏怏不乐,很是扫兴,北宋朱敦儒的《清平乐》词,写的更有趣味。“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庸不作,要见秋千无那,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请求天晴。” 这是祭奠亲人的哀伤节日,又是春光明媚的踏青时节,既饱含逝去的沉重,又充满青春的欢笑。清明了,又是踏春的季节,针线活也干不下去了。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草。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是春天,欢乐,青春的象征,秋千与红杏绿柳,烟波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萧鼓,绿杨影里秋千。”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竟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你看“春昼阴天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萧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然而秋千又与伤春惜春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悲伤的情怀。晚唐李商隐写过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是感伤的回忆。“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做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非浅。于丹老师对《论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拆讲与分析。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论语》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

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关于品读好书的主题精选征文稿

关于品读好书的主题精选征文稿 2015年初,钟学志、刘翠英夫妇合著的《人生感悟》一书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尤为前者)几十年来生活、学习、工作切身的感受、悟出的道理,并经反复推敲、认真记录、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钟学志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及其人生、人事、人情的五味杂陈,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人生有根蒂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诗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笔者反其意而用之:人生有根蒂,理想指前程。少年钟学志由于家庭生活拮据,初中毕业便被迫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失学的痛苦,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重整旗鼓,从头再来。《人生感悟》中写道:“痛苦磨炼人的意志,砥砺人的锋芒,激发人的自信,坚固人的自强。”又写道:“善于驾驭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你才会成为时间的主人。”他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一边学习文化,一边钻研理论,一边勤于笔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工作勤勤恳恳,政治要求进步,1956年就光荣地入了党,从而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和位置。 《人生感悟》中写道:“优势加最佳位置,再加上作为,就等于成功。”几十年来特别是退休以来,他始终坚持学习不止,调研不断,笔耕不辍。退休人员多以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等娱乐活动打发日子。但是,此翁殊不然。他每年订阅8

份报刊、4本杂志,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剪裁文章片段,积累学习资料,力求思想常新,与时俱进。他深知理论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经他提议,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宪法和人大建设理论研究会”,并当选为副会长,从此开创了人大建设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理论研究是个苦差事。他自觉苦也甘甜,对宪法理论、人大制度、人大职能、代表工作等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先后撰写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最高权威》《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的使命》等50多篇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 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任上,他坚持以史为鉴、实事求是,结合当时的形势任务,撰写了《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研究》《从严治党遏制“四风”》《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等文章。同时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撰写了《提高执行力为实施哈尔滨新战略作贡献》《弘扬“四种精神强化哈尔滨省会意识》等30多篇文章。有的在全市研讨会上发言。有的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事有代谢 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道出了人间世事不断交替变化发展这一真理。毛泽东同志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推动工作发展创新。《人生感悟》中写道:“只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责任自觉,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论语》一书共二十篇,每篇选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依次为: 1、《学而》 2、《为政》 3、《八佾》 4、《里仁》 5、《公冶长》 6、《雍也》 7、《述而》 8、《泰伯》 9、《子罕》 10、《乡党》 11、《先进》 12、《颜渊》 13《子路》 14、《宪问》 15、《卫灵公》 16、《季氏》 17、《阳货》 18、《微子》 19、《子张》

20、《尧曰》这二十篇文字不管孔子弟子记孔子语言也好,孔子回答弟子的提问也好,或者时人相言,君臣对答也好,不外乎记载孔子和孔子少数学生的言语、行事。所以,要研究孔子和孔门弟子,《论语》首先是应当阅读的书,也是比较可信的书。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基本思想主要是通过《论语》反映出来的。在政治上,孔子是近乎保守主义者。他相信周王朝是社会制度的最完美形式,从而以维护周天子的一统天下和重建文武周公事业为己任。但是,他又不是一个冥顽不灵、抱残守缺的人。为了能使周王朝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他主张改善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他认为,对老百姓的统治不能只靠“政”和“刑”,也要注意“德”和“礼”。为此,他要求统治者必须具备“贤”和“德”的素质,呼吁通过“举贤才”之类的措施来改善统治者的状况。 基于这些认识,他提出了“礼”和“仁”这两个孔子学说中最重要的范畴。“礼”是指周初确定的一整套区别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规矩和仪节。“仁”指最高的道德规范,主要是说人们之间应该相爱。他认为这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包含、互相制约的。礼是外在的行为准则,仁是内在的行为状态。礼必须以仁为思想基础,否则就流于形式;仁必须以礼为客观标准,相爱有所节制,否则便乱了伦次。应该看到,这一学说的实质是为维护旧制度作论证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这样

品读诗词-800字作文

品读诗词-800字作文 历史,一面镜子,诗词里蕴含着屈原的水中离骚。感悟诗词,我们才能“腹有诗词气自华”。 品味诗词,一睹诗豪风采。在蜀先主庙,你感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你极言“英雄气”之广袤无垠,你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然而你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却无人知,以天下为已任的你却被贬在外几十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面对沧海桑田,你发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无限感慨;你不曾沉沦、颓废,在秋风萧瑟中昂然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你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高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豪——刘禹锡,是你教会了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品味诗词,一领诗魔英姿。面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你柔情万种,赠之以《琵琶行》,“每为他人悲,吟断柔肠,千古缠绵唯《长恨》;岂抒一已怨,唱罢新词,万里江心闻琵琶。”你针砭时弊,关怀民生,

吟诵“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的后宫悲歌;感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鬃苍苍十指黑”的民间辛酸;控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人间血泪。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你倡导“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新乐府运动,你一生仕途坎坷,却心系百姓。 诗魔——白居易,是你教会了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品味诗词,一览诗佛魅力。“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尽显你的归隐志趣;“行到水穷处,坐看去起时”,尽显你的悠闲飘逸;“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尽显你的思乡殷切。你眷顾亲人“独在民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思念故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你重情重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与亲人、故乡,血肉相连,诗佛至情至性的一面感人肺腑。你“清水出芙蓉,高洁而超然”。 诗佛——-王维,是你教会了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品读诗词,我们可以知文史经;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可以盼望未来的瑰丽。让我们携古典诗词一路前行。

《论语》读后感(共10篇)

《论语》读后感1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能够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能够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此刻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十分有好处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完美的明天。。 《论语》读后感2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

关于开展读好书、荐好书,品读美文、分享美文

关于开展“读好书、荐好书,品读美文、分享美文” 读书活动的通知 各党支部、各单位、各分会: 为了持续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的读书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干部员工的文化素质,激励干部员工热爱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公司决定在全公司干部员工中开展【读好书、荐好书,品读美文、分享美文】”读书活动。 一、活动时间2015年8月15日至12月30日 二、活动主题阅读增才干、长见识,知识提素质、促发展。 三、活动内容 1、【阅读好书、品读美文】阶段。 广大干部员工可通过纸质或电子传媒任选以下内容进行阅读:工作、生活、信息化、科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书籍或美文。 2、【推荐好书、分享美文】阶段。 将自己阅读后认为值得推荐的书籍名称、作者,推荐理由;有必要和大家分享的美文内容或链接,分享原因,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个人微信、公司微信平台进行发送。 3、【撰写读书心得和美文体会】阶段。 将阅读后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要求是本人原创,杜绝下载和抄袭;内容必须主题鲜明,感悟深刻,言精意美,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以上三个阶段时间为2015年8月15日---11月30日,大家可随时进行阅读、好书美文推荐和心得体会撰写。 公司将通过微信平台和报纸将大家的推荐书目、美文和心得体会进行登载,让更多员工一起分享好书、美文。 4、【评比奖励】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 根据推荐书籍或美文内容、以及微信平台发布后员工的阅读量,评出推荐好书、美文20本(篇),给与推荐者予以奖励。 根据读书心得、美文体会的内容,以及微信平台发布后员工的阅读量,评出优秀心得体会若干篇,对作者进行奖励。 四、活动要求 1、各党支部、各单位、各分会要积极组织干部员工参与“读好书、荐好书,品读美文、分享美文”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怡情、增智、提升和进步。 2、要求100人以上单位推荐书籍或美文,不少于20本(篇),撰写读书心得、美文体会不少于8篇;50--100人单位推荐书籍或美文,不少于10本(篇),撰写读书心得、美文体会不少于6篇;50人以下单位推荐书籍或美文,不少于5本(篇),撰写读书心得、美文体会不少于3篇。 二0一五年八月十日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简析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简析 摘要:从《论语》问世至今的多年时间里,对《论语》和孔子的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而这些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孔子的哲学思想或是政治主张,孔子的形象也在这绵延两干多年的阐释解说中不断变化,他竟成了不是被人尊奉为至圣就是被人贬斥为恶魔的最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真正的孔子形象却越来越神秘。本文试图从《论语》出发,简要分析孔子在其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论语》,孔子,人物形象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应该是丰富的,或说是多面的,这一点于孔子也不应该例外。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性格常丰富的孔子形象,他并非一味地道貌岸然,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其喜怒哀乐的活人。所不同的是,孔子既有如常人般的可爱性情,又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作为圣人的优秀品质,所以,《论语》中的孔子不是一个单一的形象,而是一个多面的、丰富的、立体的形象。作为学者,他学识渊博,勤学不厌,作为导师,他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作为君子,他守礼谦让,执着坚毅,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性情中人,他又是那样的幽默可爱,平实可亲。 一、渊博学者 说孔子是一个博学的人,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孔子一生好学不厌,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人。正因为如此,有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包括当权者、名士都曾向孔子请教,且各种问题都有。孔子是鲁国人,鲁国的王公贵族几乎都向孔子请教问题。“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八佾》),“哀公问日:‘何为民则服’”(《为政》),“孟彭子问孝”“孟武伯问孝”(《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为政》)[1],以上这些人都是鲁国的掌权者。除了本国人外,《论语》中也记载有他国当权者向孔子请教的例证。《颜渊》篇里面就记载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卫灵公》里也记载有“卫灵公问陈于孔子”[2]。而孔子对这些社会、人生、政治、礼仪、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的品评、理解与论断,就是他博学多识的最好证明。 孔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以博学著称,不仅时人对他推崇备至,众弟子更是对他崇敬有加。其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曾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3](《子罕》),这是对其师学问高深的由衷赞叹。从《论语》所见,孔门弟子“问学”于孔子者,有仁、礼、道、知、君子、士、成人、干禄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孔子皆无所不答,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并非照本宣科,千篇一律,而是结合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作不同的回答,足见孔子学问之渊博。 二、可敬导师 孔子作为一名学者,其求学态度是“学而不厌”,而他作为教育者的教学态度,则是“诲人不倦”了。孔子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学好,然后能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所以孔子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诲人不倦则是孔子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最可贵的品格,孔子教育学生,几乎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他的教学场所不只限于今日曲阜阙里的塾、堂、室内,尼山上、杏树下、沂水旁、田野里等,到处都留下了他教学的足迹。其教学时间也没有一定的限定,可谓时时是教学之时,处处是教学之所。作为一名教育者,孔子是抓住一切时机向他

品读苏轼 感悟人生

品读苏轼感悟人生 ——《赤壁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知文章感受苏子感悟人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中文人的魅力。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感受行文中的“乐”“悲”“喜”,感爱大起大落激荡的人生;通过小组讨论加强思想交流,探究苏轼的人生及智慧;通过古今比较,增强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深入解读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活动练笔让学生在内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走出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教学设计 品读苏文《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们感受到他(求真务实、科学)的人生;品读苏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感受他(柔情似水、多情)的人生;品读苏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悟他(灵活多变、智慧)的人生。下面从课文中选取三个片段,请三位同学分别来朗读一下。 二、朗读 放视频,配画面音乐及字幕。分别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到“羽化而登仙”,“方其破荆州”到“而今安在哉?”“且夫天地之间”到“而吾与子这所共适”。 思考:从这三个片断的朗读中,一个被贬之人与历史文化丰富的赤壁相遇会有怎样的人生碰撞和感悟?(选精彩语段锻炼学生的颂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分小组讨论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位同学的读书方法。(PPT展示) 这是我第一次看书看得那样痴迷,每一句都想咀嚼,都想揣摩透作者的意图。我第一次真正地深深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它可以让你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它的模式。--蒋冬梅 注意体会“咀嚼”、“揣摩”、“感受”“感染”“进入”可以作为我们品读文章的五步骤。先默读,做圈点批注,重在思考在文本中传达了苏子怎样的人生状态。 然后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各小组品读一部分,并展开讨论,各小组长收集本小组信息,以便作主题性总结发言。(以学生自己得出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效果更佳,小组活动要自由又要规范,要提高效率) 四、分享第一小组学习体验 1、交流发言(例举): 生1:在第一部分文段中我感受到:清风拂面,水波平静。烦恼吹走了,忧愁吹走了,不快吹走了,心宁静了。诗人完全沉浸在这一片爽朗而又澄澈的江面上,顿时感受到一份内心的悠然自乐。这是一种惬意的人生。 生2:月亮似乎应了诗人多情的呼唤,从东山上升起,久久不忍离去,在斗牛间徘徊,似乎在欣赏人间美。明月江风与诗人互为风景,形成互动。有了月光的浸染,雾气茫茫便横浮江面,粼粼的波光与茫茫的夜空连成一片,天地浑然一体,让人的心境开阔疏朗,无拘无束,从而产生一种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神仙似的人生体验,到达极乐世界。我觉得此时的苏轼仙风道骨,超然尘世。 2、小结引申: 著名作家巴金读此文,认为此文“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确,在这如歌的文字中,我们体悟到苏子如诗的人生,可歌可咏,他的仙风道骨超然尘世,让我们宛然觉得人生小

论语感悟

论语感悟 有一本好书叫《论语》,有一种事业叫治天下,于是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以前读《论语》,是希望语文考试不失分。现在读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贫穷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孔子却激发了生命的潜能,乃至成为圣人。孔子的言论及行为,并无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会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 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论语》的第一代受益者。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且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甚至到了孔子辞世之后,众多弟子还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丧三年,回忆与讲述老师的教导,于是也就有了传世的《论语》。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进展。如果人生只是一个平面的过程,由生到死,那样的人生非常无聊且毫无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会消逝无踪。人生惟一不会失去的,乃是由内而发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要求。孔子就是由知的潜能开始,开拓心灵及视野,让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开发,从一个平凡的人演变为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及使命,了解自己在时代中所特有的意义,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 孔子这样的人并不是神话,而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表现。人生意义的重点不在于人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而要看个人是否能善用机缘所带来的挑战,让自己成长。人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能让自己的人格成长。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结束时,却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作出选择。 《论语》有很多切实可行的东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是因缘而聚,缘尽即散。聚聚散散,身不由己。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很可惜的事实。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生辰八字,无法选择种族、国家、文化传统,无法选择成长的经验。如果连朋友也无法选择,那么这一生剩下能选择的实在很有限了。人的价值在于以某种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强。人生有许多无奈,但所有的无奈都比不上与和谐生存相去甚远。交朋友要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且不要对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结识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朋友少一些不要紧,寻觅不到完美无缺的朋友也不要紧,要紧的是相知投契、和谐相处。 读《论语》后,不免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觉悟自己是一个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选择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选择应该往哪里发展。自我选择来自于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必须考虑人类共同的追求途径——真、善、美,以及个人特别的途径——志向与兴趣。我觉得,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满足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又能够接近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具体说来,就是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充分实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复杂,更混乱。故此,人只要活着,就有一个内在的使命,这使得他在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