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太多的变化,英语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英语课程的新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透过斑斓进行思考,我们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很多情况下我们传授的仅仅是语言的知识,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恰恰被我们所忽略,很多的学生在现实的英语交际中,言不由衷或是词不达意,也就是所谓的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文化背景、人文思想等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英语中文化的导入的运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小学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认知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它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开阔视野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学简单化、书本化,只着重单词与段意的理解,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的跨文化目标,诸项跨文化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我们教师是否能够挖掘出教材的文化因素,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下面,本人将从文化导入的容、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文化导入的形式以及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来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容

我国语言学家占一(1990)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这就是由于缺乏交际文化知识而导致的交际失误。

既然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容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导入的容可以偏向于交际文化知识。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

仪等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所以,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能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而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又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学生齐声说:“Good afternoon,teacher”,教师应该告诉学生,“teacher”这个词在英语里不能作为称呼语用语,这个句子应改为:“Good afternoon,Mr.Liu/Ms.Xu,Mrs.Brown”等。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二、文化导入的切入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正所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所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

的共性与个性,引导他们去辨别语言差异,自然成为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

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极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当我在讲解到关Thanksgiving,Ladies first,Hamburger,Sandwich,”等方面课文知识时,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知欲望,这样他们不但记住了一些英语单词,而且还知道了西方的感恩节和万圣节的来源,以及这些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经常吃的治、汉堡包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男生也开始透露出了绅士风度。就这样,通过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教授“food and drink”以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让他们对于中西方的饮食以及饮食习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人人有话所讲,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高度热情。由此可见,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

三、文化导入的形式

英语文化导入主要包含词汇的文化涵、文化典故与约定俗成等文化背景知识。如前文所述,英语课轻松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所以,丰富的英语课堂形式,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导入模式,也是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重要部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学得文化背景知识。因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平时较少的接触到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的相同。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在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容与教学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很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去,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课余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是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来提高学生其对英语运用的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等等。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他们在校外时能与英语打交道,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还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地去参加英语活动,帮助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外进行英语话题谈论,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等,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让其对“文化”的认识更高,更全面。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以英语为母语的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所以,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另外,“I(我)”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两个民族对家族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打招呼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就拿称谓为例,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cousin可指代所有伯父、叔父、姑妈、舅舅、姨妈

的孩子,而且没有性别区分,而在中文中有明确的称谓,如堂兄、堂妹、表兄、表妹、姨兄、姨妹。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亲属关系复杂,有明确的区分,而西方的小家庭,没有区分的必要。

四、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

文化和语言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彼此难分,我们应该把英语教学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英语教学不能把目光集于语言系统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只能是“雨过地皮湿”,没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种旧的教学方法应该走进历史。纵览诸多语言现象,就事论事显得苍白单薄,反倒说不清楚。总而言之,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根植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

对于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渗透,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却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融合为一个整体,而是为传授文化而讲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语言就没有它的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人们认可。语言为文化而创造,也因文化而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文化导入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性致使英语教学应有二者相融的指导思想,即因为人们在某种情景下,需要表达某

种思想感情。相应的语言材料才会应运而生。语言材料此时所承载的意义远不只在它的外延容上,而更是在于其表层下的深层文化意义,即词语的社会文化色彩、民族情感、心理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涵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了这种指导思想,语言的学习才能变得容易,而且也会更具生命力。所以,这样的英语教学首先要求师生有跨文化的意识及敏感性,教师既要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熟悉英美文化又能从中西文化对比中凸现语言使用的差别,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文化浑然一体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交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小学生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变成“哈族”、“哈日族”、“哈美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完全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懂的英语。

【参考文献】

[1]布鲁纳着,邵瑞珍译.教学论[M].:人民教育,1989.

[2]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界,1998.

[3]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1996[4]琳、王嫱、程晓堂:英语课堂标准解读,2003.5

[5]小明:在游戏中学英语:小学教学研究,2003.5

[6]许爱君: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7]秀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导入”设计

[8]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大学,2004.8.85.

[9]晓蓉.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J].宣传与文化,1999.5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