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调报告

土调报告
土调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与任务

(1)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2)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3)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4)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5)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1.2实习意义

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地合理开发并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土壤地理学和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实习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白洋淀

2.1.1地理位置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2.1.2面积地貌

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淀区总地势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1/7000。西半部淀边区高程7~9米,最高10米。为冲积平原洼地。地势较高的的土壤发育为褐土,地势较低的为潮土。东半部水区淀底高程5.5~6米,园田一般的高程8.5米左右。为湖沉积的沼泽土,由于常年种植水稻,形成水稻土。 2.1.3气候条件

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2.1.4经济状况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场,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40多种鱼虾,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大雁栖息,这里的人们可以捕捞鱼虾,采挖莲藕,双可猎取各类水禽,一年四季,一片繁忙。故被人称为“日进斗金,四季皆秋”的聚宝盆。

2.2保定市

2.2.1气候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舒适。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2.2.2地形

地貌分别非常明显,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洼地,洼淀,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山体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石灰岩类,页岩类,石英岩类等。 2.2.3母质

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 2.2.4水文地质

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2.2.5经济状况

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年均产粮食526万吨、果品60万吨、肉类46万吨。雄县红小豆、满城草霉、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容城服装、曲阳石雕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63%,农业产业化率达31%,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前景广阔。2.3 易县

2.3.1气候条件

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平原区年均温11.4~13.5℃,≥10℃的积温4065℃,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564mm;山区平均气温9.4~9.7℃,≥10℃的积温3880.7℃,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668mm。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类。2.3.2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1813~32米,大地貌有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西部为山地,有五大山脉:摩天岭、云蒙山、五迴岭、五峰寨、狼牙山,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本测区属丘陵区,基地海拔80多米,有些丘陵,地形主要有河床、河漫滩、阶地、黄土台地、山地(山脊、山坡、山麓)、母质和土壤,其利用方式也不同。2.3.3水文地质

县域内有五大河流: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拒马河本县河长32.5Km,北易水39Km,中易水61.5Km,南易水33Km,漕河50Km。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良好。2.3.4植被条件

山地有些乔木,主人工林,像松、柏、槐、杨、柳等,较高山有栎、桦树等,草本主禾本科,如白草、菅草、黄背草,灌木有酸枣、荆条,长势阴坡好于阳坡。

阶地大部分被利用,主种植粮食作物,台地以旱作为主母质,没水浇条件,低阶地有水浇条件,种植一些高产作物,除此之外有些田间杂草和乔灌木。 2.3.5母质类型

主要分布有碳酸盐类岩石(沉积岩),还有岩浆岩、变质岩、碳酸盐主要燧石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岩浆岩,岩浆岩有安山质凝灰岩,变质岩有花岗片麻岩,其母质有残坡积物、洪冲积物,还有黄土(新黄土和老黄土)等。 2.3.6土壤状况

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棕壤、潮土、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等。一般700米为棕壤,丘陵区为褐土,50米以下为潮土、水稻土、风沙土。该县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平均<0.6%,单体P<5ppm,占耕地10%左右,说明土壤较贫瘠。 2.3.7经济状况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工农业基础薄弱。过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单靠种植业,人民生活不富裕。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给这里农民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如今,农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交通、通讯不断完善,矿产、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提高。

三、实习路线与观察内容

3.1保定—白洋淀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土壤类型变化情况为:潮褐土—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沼泽土。(1)望亭乡(清苑县)

山前平原区(下部):地形低洼,同时受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随季节不断上下,有氧化还原过程,形成潴育层,具有明显的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

亚类:属于潮褐土(上部具有褐土特征,下部出现氧化层)。土属(母质类型):河流洪冲击物。(2)同口(白洋淀周边地区)

上部:泥炭层(灰蓝层);下部:氧化还原层。(3)白洋淀

山前平原区和冲击平原区的交接洼地,淀内为潮土。

3.2保定—川里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山麓平原中下部耕地—潮褐土。洪积平原上部—褐土。黄土台地—碳酸盐褐土。

石灰岩、砂页岩、花岗片麻岩山地—褐土性土。河流阶地—潮土、潮褐土。

3.3保定—紫荆关—西陵林场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到山地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黄土台地—碳酸盐褐土。花岗片麻岩—淋溶褐土。

四、西陵区土壤调查

4.1土壤调查工作计划

(1)分析研究成土因素,熟悉工作底图,划分地貌单元并设置概查的工作路线。

(2)集体概查。

(3)详查练习:定点标图、剖面挖掘、描述取土、罗盘及洛阳铲的使用等。(4)总结概查情况及土壤分布规律,拟定初步的土壤分类系统,确定技术操作规程。(5)详查准备:设置剖面点并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6)详查。

(7)详查资料的审查整理。(8)评土比土并拼图。(9)补充调查(10)清绘土壤分布图

4.2土壤调查工作步骤

4.2.1概查

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即,

(1)了解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2)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3)为详查作准备,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4)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

(5)如果使用遥感影像作为底图建立影像判误标志。 4.2.2详查

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详查过程中土样采集标签的书写

(1)土盒的采集:每一个土壤类型要采集一个土盒,原状土、满、按顺序装、贴好标签。标签包括: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土层深度、采集者、采集日期。

(2)分类系统: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上图代号:①土类:潮土Ⅰ、褐土Ⅱ、冲击土Ⅲ;

②亚类:潮土亚类1;典型褐土1;碳酸盐褐土2;潮褐土3;褐土性土4.

③土属:中酸盐残坡积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1;碳酸盐残坡积物2;砂页岩、千枚岩、板岩等3;老黄土4;新黄土5;洪冲积物6;

④土种

A自然土壤(上部表示表土质地/土地厚度)

表土质地:砂土(1);砂壤(2);轻壤(3);中壤(4);重壤或粘土(5);土层厚度:<30cm 1;30-60cm 2;>60cm 3;B耕作土壤(表土质地/土体构型)

表土质地:砂土1;砂壤2;轻壤3;中壤4;重壤或粘土5;

土体构型:夹砂层、砾石层1;腰砂层、砾石层2;体砂层、砾石层3;底砂层、砾石层4;夹粘5;腰粘6;体粘7;底粘8。 4.2.3.评土比土并拼图。

4.2.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4.3土壤调查结果

剖面代号

位置土类亚类土属土壤类型代

命名1

潮土洪冲积物Ⅰ1

2 SW 60°以桥为基

准6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4/1Ⅱ36

中壤质夹砂洪冲积物潮褐土 3 SW 30°以桥为基准8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4/4

Ⅱ36 中壤质夹砂洪冲积物潮褐土4 NE 120°以拐点

为基准50m 褐土潮褐土

洪冲积物

3/7

Ⅱ36

轻壤质体粘洪冲积物潮褐土 5 NE 140°褐土典型褐土花岗片麻岩(3)/8Ⅱ11 轻壤质底粘花岗片麻岩典型

褐土6 山顶褐土典型褐土花岗片麻岩(4)/4Ⅱ1

1

中壤质底砂花岗片麻岩典型

褐土

7

山顶

褐土典型褐土

8 SW 50°以宫殿为基准150m 褐土典型褐土中酸性盐残

坡积物

(4)/8Ⅱ11

轻壤质底粘中酸性盐残坡积

物典型褐土

9 NW 60°褐土典型褐土5/

Ⅱ10 NE 96°

褐土典型褐土5/

Ⅱ11 褐土潮褐土

12 NE 50°5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3/4

Ⅱ36 轻壤底砂洪冲积物潮褐土

13

NE170°150m

褐土

潮褐土

洪冲积物

4/3

Ⅱ36

4.4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4.4.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

气候通过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进而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

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

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

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既能改善土壤肥力等状况又能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4.4.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布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剖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布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北易水河测区本该有河漫滩,由于改造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冲积土,土层薄,下层沙质无层次,成土年龄短。大面积是潮褐土,有锈纹锈

斑出现,有少许潮土。

(2)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既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

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为1米以下(潮土为土层30-40cm)。九龙山测区海拔110m,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4.5测区各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及改良利用

4.5.1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

(1)褐土性土:成土年龄短,土层发育差,土层较薄,只有两个剖面层即A—C剖面。一般分布在山顶或是山体阳坡。土质粗,多含沙砾和砾石,多为砂壤或轻壤。盐酸反映微弱。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的残破积物。

(2)典型褐土:土地构型为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上面盐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强烈。母质为残坡积物。所处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深,不参与成土过程。新生体有砂姜和假菌丝。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的边缘。主要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体构型A—Bs—Bca—Cca。母质中含有大量的钙。黄土母质多为轻壤—中壤,质地均一,土层深厚。

(4)潮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土体构型A—Bs—Bca—Cw。母质层中出现锈纹锈斑。母质为河流洪冲积物,质地为轻壤到中壤。

(5)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度的倾斜平地上,山区的沟谷处也有零星分布。土地构型Ap—P—Bw—Cw。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多为中壤—重攘。无盐酸反应。

(6)冲积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区,母质是河流的洪冲积物,无明显指示植被,多为田间杂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龄短,层次不明显,几乎无明显的诊断层。砾石含量多,质地粗,几乎无盐酸反应。 4.5.2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3)具体措施

a.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

b.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五、实习体会

在清西陵9天的实习经历,使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结合起来,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土壤地理学的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的东西,进一步了解了土调工作的程序与方法,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和土壤调查工作的理解。

艰苦的实习条件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探讨,提高了知识水平,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眨眼间,四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这是我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野外实习。实习过程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十分珍惜这最后的实习机会,我想它一定会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十分感谢霍老师、门老师和王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2)集体概查。

(3)详查练习:定点标图、剖面挖掘、描述取土、罗盘及洛阳铲的使用等。(4)总结概查情况及土壤分布规律,拟定初步的土壤分类系统,确定技术操作规程。(5)详查准备:设置剖面点并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6)详查。

(7)详查资料的审查整理。(8)评土比土并拼图。(9)补充调查(10)清绘土壤分布图

4.2土壤调查工作步骤

4.2.1概查

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即,

(1)了解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2)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3)为详查作准备,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4)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

(5)如果使用遥感影像作为底图建立影像判误标志。 4.2.2详查

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详查过程中土样采集标签的书写

(1)土盒的采集:每一个土壤类型要采集一个土盒,原状土、满、按顺序装、贴好标签。标签包括: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土层深度、采集者、采集日期。

(2)分类系统: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上图代号:①土类:潮土Ⅰ、褐土Ⅱ、冲击土Ⅲ;

②亚类:潮土亚类1;典型褐土1;碳酸盐褐土2;潮褐土3;褐土性土4.

③土属:中酸盐残坡积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1;碳酸盐残坡积物2;砂页岩、千枚岩、板岩等3;老黄土4;新黄土5;洪冲积物6;

④土种

A自然土壤(上部表示表土质地/土地厚度)

表土质地:砂土(1);砂壤(2);轻壤(3);中壤(4);重壤或粘土(5);土层厚度:<30cm 1;30-60cm 2;>60cm 3;B耕作土壤(表土质地/土体构型)

表土质地:砂土1;砂壤2;轻壤3;中壤4;重壤或粘土5;

土体构型:夹砂层、砾石层1;腰砂层、砾石层2;体砂层、砾石层3;底砂层、砾石层4;夹粘5;腰粘6;体粘7;底粘8。 4.2.3.评土比土并拼图。

4.2.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4.3土壤调查结果

剖面代号

位置土类亚类土属土壤类型代

命名1

潮土洪冲积物Ⅰ1

2 SW 60°以桥为基

准6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4/1Ⅱ36

中壤质夹砂洪冲积物潮褐土 3 SW 30°以桥为基准8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4/4

Ⅱ36 中壤质夹砂洪冲积物潮褐土4 NE 120°以拐点

为基准50m 褐土潮褐土

洪冲积物

3/7

Ⅱ36

轻壤质体粘洪冲积物潮褐土 5 NE 140°褐土典型褐土花岗片麻岩(3)/8Ⅱ11 轻壤质底粘花岗片麻岩典型

褐土6 山顶褐土典型褐土花岗片麻岩(4)/4Ⅱ1

1

中壤质底砂花岗片麻岩典型

褐土

7

山顶

褐土典型褐土

8 SW 50°以宫殿为基准150m 褐土典型褐土中酸性盐残

坡积物

(4)/8Ⅱ11

轻壤质底粘中酸性盐残坡积

物典型褐土

9 NW 60°褐土典型褐土5/

Ⅱ10 NE 96°

褐土典型褐土5/

Ⅱ11 褐土潮褐土

12 NE 50°50m 褐土潮褐土洪冲积物3/4

Ⅱ36 轻壤底砂洪冲积物潮褐土

13

NE170°150m

褐土

潮褐土

洪冲积物

4/3

Ⅱ36

4.4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4.4.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

气候通过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进而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

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

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

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既能改善土壤肥力等状况又能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4.4.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布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剖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布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

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北易水河测区本该有河漫滩,由于改造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冲积土,土层薄,下层沙质无层次,成土年龄短。大面积是潮褐土,有锈纹锈斑出现,有少许潮土。

(2)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既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

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为1米以下(潮土为土层30-40cm)。九龙山测区海拔110m,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4.5测区各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及改良利用

4.5.1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

(1)褐土性土:成土年龄短,土层发育差,土层较薄,只有两个剖面层即A—C剖面。一般分布在山顶或是山体阳坡。土质粗,多含沙砾和砾石,多为砂壤或轻壤。盐酸反映微弱。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的残破积物。

(2)典型褐土:土地构型为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上面盐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强烈。母质为残坡积物。所处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深,不参与成土过程。新生体有砂姜和假菌丝。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的边缘。主要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体构型A—Bs—Bca—Cca。母质中含有大

量的钙。黄土母质多为轻壤—中壤,质地均一,土层深厚。

(4)潮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土体构型A—Bs—Bca—Cw。母质层中出现锈纹锈斑。母质为河流洪冲积物,质地为轻壤到中壤。

(5)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度的倾斜平地上,山区的沟谷处也有零星分布。土地构型Ap—P—Bw—Cw。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多为中壤—重攘。无盐酸反应。

(6)冲积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区,母质是河流的洪冲积物,无明显指示植被,多为田间杂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龄短,层次不明显,几乎无明显的诊断层。砾石含量多,质地粗,几乎无盐酸反应。 4.5.2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3)具体措施

a.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

b.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五、实习体会

在清西陵9天的实习经历,使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结合起来,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土壤地理学的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的东西,进一步了解了土调工作的程序与方法,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和土壤调查工作的理解。

艰苦的实习条件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探讨,提高了知识水平,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眨眼间,四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这是我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野外实习。实习过程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十分珍惜这最后的实习机会,我想它一定会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十分感谢霍老师、门老师和王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营配调贯通低压数据采集及空间建模工程实施技术规范

附件一营配调贯通低压数据采集及空间建模工程实施技术规范 一、编制说明 本技术规范用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配调贯通低压数据采集及空间建模工程实施的招标。投标人必须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提出营配调贯通低压数据采集及空间建模技术方案。 合同签定后,招标人有权因规范、标准等发生变化提出补充要求。 二、规范标准 数据采集必须满足《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空间数据准备工作建议》,且满足如下的行业标准和要求: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28—96)。 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2006)。 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6)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7)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CH 1003—95)。 8) 《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图纸管理办法》(DLGJ28—94)。 9)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49—2006) 10)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4-2006) 11)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122—2000) 1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DL/T5156.1~5156.5-2002) 1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14) 《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6-2008) 15) 《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DL/T5138—2001)

多措并举,提高营配调贯通成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9503121.html, 多措并举,提高营配调贯通成效 作者:罗磊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为了进一步强化营销、运检、调控专业协同,全面实现营配调数据同源、末端业 务有效融合和信息共享,营销、运检高低压城农网采录数据全部录入系统,有力支撑95598客户服务,保障“一口对外”协同服务机制的高效运作,本单位主张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营配调贯通成效,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希望能夠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多措并举;营配调贯通;成效 1 引言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在强化营销、运检、调控专业协同的同时,优质高效完成营配调贯通推广实施工作,实现六项业务应用实用化,不断的提高营配贯通工作实用化应用水平,就应该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提高营配调贯通成效,为此,本文通过相关研究给后续类似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2 多措并举,提高营配调贯通成效的的目标描述 根据国网、省公司2016年营配调贯通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营销、运检、调控专业协同,优质高效完成营配调贯通推广实施工作,支撑 95598 全网全业务集中运营,全面提升公司优质服务和专业管理水平。提高营配贯通成效的范围主要包括:国网新化县供电公司所有变电站、公(专)线、公(专)变、低压用户。而提高营配贯通成效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多措并举,提升营配调贯通成效指标进入省公司A段,并为支撑 95598 全网全业务集中运营,全面 提升公司优质服务和专业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多措并举,提高营配贯通成效的主要做法 多措并举,提高营配贯通成效的工作流程图如图1。 主要流程如下: 3.1 站线变核对 营销与运检相互配合,资源、数据共享,营配与运检部每周根据市公司下发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营配、运检分别查明原因,召开分析会,找出问题原因,自己能整改的当天整改到位,不能整改的及时汇总统一发邮件到市公司相关专责及省公司相关项目组;并将会议记录整理及归汇报市公司相关人员。

营配调贯通情况说明

高新公司同期线损工作情况汇报 一、当前指标现状: 截止到8月31日,高新公司公变台区总数为1930个,其中台区线损合格数为169个,不合格数为1761个,合格率仅为8.76%。由于我公司线损专责和采集专责于5月份就被抽调参加国网公司计量竞赛的选拨比赛,这是造成高新公司线损合格数较少的原因之一。 目前已重点针对供电量为零、售电量为零和供售电量均为零的台区的进行了分析,其中高新公司供电量为零的台区数较多,共有685个,这部分台区绝大多数在SG186中均缺乏关口总计量,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未装总表,故无法在SG186中建档的台区数为95个。 2、现场存在总表且已在SG186中建档,但是表计与台区的对应关系错误,涉及台区385个。 3、变压器异动后,现场总表损坏或遗失,故无法正常记录用电信息的台区数为80个。 4、关口总计量未及时在采集系统中建档,故无法采录台区供电量的台区数为56个。 5、台区总表故障或无电,导致采集终端采集不到电表数据涉及台区69个。 售电量为零的台区为40个,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台区异动后,台区找不到对应的低压客户,导致产生了大量空台区,涉及台区32个。

2、台区低压客户数量较少,且未完全覆盖智能电表,同时存在集中器或电表故障,造成召测不到电表数据,涉及台区8个。 此外,其余1056个线损不合格台区主要原因在于总表与台区的错误对应关系,表计倍率异常、计量装置故障以及户台关系的混乱。 截至9月17日,高新公司接入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数为802946只,能成功采集数为746351只,成功率为92.95%,未采集成功电表数有56559只,影响采集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有现场电表不带电,广电网络故障,现场无移动信号,电表故障、用户阻拦、现场已拆迁及老旧终端采集不稳定等。 在同期线损数据治理方面,截止到8月31日,高新公司共完成计量点下多支电能表问题处理130条(还剩17条),台区下多个考核总表问题处理108条(还剩68条),在运台区下没有运行的变压器问题处理486条(还剩3条), 单台集中器下客户对应对多台区问题处理1219条(剩余9257条)。 二、高新公司台区线损指标提升主要困难 1、考核计量缺少维护,从报表中显示供电量为零的台区有685个,主要原因为考核计量与台区挂靠关系错误,大部分公变台区考核总计量缺少运维,目前缺少公变台区及公变考核计量的准确台帐;由于已运行的台区总计量多数运行年限较久,安装位置较高不便运维,可能已故障或运异常,却未能及时消缺,影响线损统计,考核计量装置的准确计量、采集成功是线损率统计的基础。 2、台区客户关系对应不准确,前期根据2014年营配调贯通低压

营配贯通工作汇报

营配贯通工作汇报 人 篇一:代写电力公司总结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纵观2014年,市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供电局和临安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市场变幻的大环境,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略,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标准化建设和作业组织专业化为重点,扎实有效的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创建成果。通过曲折不懈的艰辛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队伍凝聚力、工作执行力和管理创新力不断增强,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面,我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公司系统着力于坚持科学发展,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 (一)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为实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目标,就要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即业务技术和安全意识两方面)的培养,我们紧紧抓住贯彻落紧紧抓住安全为重、人才为先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普及安全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攻关、课题研究、专业进修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多种培养形式,拓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结合实际,迅速制定了《师带徒管理》制度,规范了一线职工转岗培训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开展了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树立选拔优秀典型,形成赶优争先的良好氛围。三是学习形式多样化,在专题辅导讲座、阅读学习规范作业书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开办知识专栏,宣传板报等进行强化学习。四是将无脚本应急演练列入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随着演练常态化开展,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营配贯通项目背景

1 项目背景 为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国网公司决定开展营配贯通工程建设,以营配数据共享支撑故障定位、停电范围定位、实时线损统计、业扩报装等业务,以营配信息集成推进营配业务融合,建立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的营配协同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全面支撑95598全业务上收,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营销客户服务信息的采录是营配贯通的主要工作,是完成95598客户报修定位、配网故障研判指挥、支撑95598全业务集中运营的关键途径。 加快推进95598全网全业务集中工作,强化营销、运检、调控专业协同,有效支撑电力故障定位、停电范围定位、实时线损统计等业务,不断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公司组织营配贯通相关工作。2 相关系统 2.1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四统一”原则组织建设,全面覆盖27个省市公司,支撑省、地市、区县、供电站所四级供电单位,满足客户服务、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等各项管理功能的营销各业务应用。系统以用电客户为核心,侧重于客户服务、电能计量、电费管理等营销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通过建立全面的业扩报装、95598业务处理等相关业务管理流程,为客户更好地提供各类服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电能计量及信息采集、电费管理、市场与需求侧管理、综合管理等 2.2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PMS1.0)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四统一”原则组织建设,由多家厂商按照统一典设开发,并分别在各省(市)公司实施,已经全面覆盖了27个省市公司,支持国网公司总部、省公司、地市、区县公司生产管理业务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系统以设备管理为核心,侧重于电网资源及输、变、配等生产业务过程的专业管理。通过建立全面的设备运行、检修维护体系和相关业务管理流程,实现设备及生产运行的全过程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标准规范管理、电网资源管理、电网运行管理、电网检修管理、技改大修管理、专项管理等,但是不涵盖低压线路和低压配网设备的管理。 2.3 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 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PMS2.0)是面向总部、省(市)公司及各级运维检修单位的统一业务系统,它以资产全寿命管理为主线,以状态检修为核心,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深化与ERP、调度管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建立统一、高效、集约的运维检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业务能力的全覆盖,支撑运维一体化和检修专业化。主要功能包含:标准管理、电网资源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运维检修管理、水电运维检修管理、配网运维指挥管理、配网故障抢修、技改大修管理、综合生产计划、备品备件管理、工器具及仪器仪表管理、生产服务用车、运检绩效管理、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管理、技术监督以及线损、无功电压、防汛等专项管理。 2.4 电网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电网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电网GIS平台)是构建在“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之内,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电网图形和分析服务的企业级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电网GIS平台以电网资源的空间结构及位置信息和图形可视化为核心,注重电网设备的空间位置与电网的拓扑信息,为各种电力业务应用提供电网空间信息服务。电网GIS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基础图形

营配调贯通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营配调贯通汇报材料 篇一:营配调贯通采录操作手册 营配调贯通采录 操作手 册 运检部营销部 更改履历 营配调贯通低压数据采录建模操作手册 第1章总体介绍 低压营配数据采录工作包括:数据准备、现场采集、内页整理、系统建模和质量核查五部分。具体流程见下图: 第2章数据准备(数字城市、客户中心)2.1数据准备内容2.1.1运检数据准备内容 a、从gIs平台的安装程序中导出采集模板(物理杆塔、运行杆塔、低压分支箱、电缆、接入点模板),详见下图:图2-1物理杆塔采集模板 图2-2运行杆塔采集模板

篇二:低压配网普查及营配贯通项目方案 低压配网普查及营配贯通项目方案 一、工程概述 1、任务描述及目标: 1)低压配网普查 内容:所有低压台区厂站设备、开闭所、低压电杆、分支箱登记,线路测量测试。目标:所有的接入点回路测试准确,厂站设备信息登记准确完整2)营配贯通任务与目标任务:所有的表计与表箱资源号对应关系准确完整所有的表计与采集器对应关系核对准确所有的表箱资源号与接 入点编号一一对应 目标:营配贯通数据100%,解决普查过程中发现的表箱、表计、采集器等问题(如封签、安装垃圾、设备箱锁门等)3)营销指标(线损及完整率等) 结合生产配网台区普查工作,将相应台区内的影响营销指标的问题一一解决,包括配变安装信息核对、台区对应关系核对、用户端遗留问题。 目标:线损达到85%,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如住户不在家不能进入的,或前期未查找到的电表) 2、工程范围: 3、工期要求:20XX年7月1日—20XX年9月30日 二、项目内容及要求

1、项目内容: 1)、厂站低压设备;描述配电站(箱变/户外变)及站 内对应结构信息;(详见:附表7) 字段描述配电房名称(指配电房/箱变/户外变名称)、 配变名称、维护班组(低压维护班组)本次普查主要以图形为如准点进行的,所以需普查站内一次接线图和站外单线图,且本普查表信息与对应图形名称和编号相互对应(一次图名称/编号)除了描述本站所及对应配变基本信息之外,还需 描述本站所内部低压部分设备,包括低压进线柜、低压出线柜、联络柜、低压总开关、低压出线开关、低压电容器等2)、低压线路;普查配变低压线路基本信息,包括低压主线、低压支线、低压进户线等;描述整个低压供电区域类型,总体线路长度,其中架空线长度和电缆长度分别为多少;线路名称、类别、线路类型、导线型号描述本段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说明是杆塔还是终端箱、还是用户接入点(线路接入表箱之前的一个点)(详见:附表9) 3)、低压电杆及线檔;按照低压线路,分别描述电杆基本信息,及文件距;(详见:附表10)4)、低压电缆分支箱:根据线路分别描述低压电缆分支箱基本信息,包括低压进出线设备型号和数量;(详见:附表8) 5)、需要普查明确低压电缆分支箱内部图 6)、线损维护,包括登记配变终端、电流互感器等信息;

营配调贯通的实现及深化应用论述

营配调贯通的实现及深化应用论述 发表时间:2018-07-02T10:44:48.0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作者:牟大勇于洪颜方超隋佳新唐昱华 [导读] 摘要:营配调贯通是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完善且协调配电网和营销两部分业务系统,尽力达到营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完善和相互协助运作。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营配调贯通是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完善且协调配电网和营销两部分业务系统,尽力达到营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完善和相互协助运作。我们应该以收集并采取系统的全覆盖为支撑,用来进一步推进营配贯通的深化应用,用平时的形式来展开营配集成相关业务当手段,更深程度地探究并挖掘、采取并收集系统的数据、功能应用,进一步的加强营销和配电等相关系统的集成,达到精细化的线损管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的供电服务水平。本文就针对营配调贯通的实现及深化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营配调贯通;实现;深化应用 1营配调贯通概述 营配调贯通是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完善且协调配电网和营销两部分业务系统,尽力达到营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完善和相互协助运作。我们应该以收集并采取系统的全覆盖为支撑,用来进一步推进营配贯通的深化应用,用平时的形式来展开营配集成相关业务当手段,更深程度地探究并挖掘、采取并收集系统的数据、功能应用,进一步的加强营销和配电等相关系统的集成,达到精细化的线损管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的供电服务水平。国网公司实行的营配调贯通包含:公用配变、10kV线路、变电站、400V线路,高低压客户专变、电能表、表箱、专线、销售营业网点等数据资源。2016年全面完成公司经营范围内营配调基础数据的全采集、全贯通、全应用。营配调贯通工作最终要完成在PMS2.0(电网GIS平台)系统中建立“变电站—10/20kV馈线—专、配变-低压线路—用户接入点”的电网模型,包括设备台账、图形信息、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拓扑关系信息,在营销SG186系统中建立营销客户的档案信息,并且按照同步异动机制,实现“营配调数据一张图”。 2营配调贯通的实现基础分析 营配调贯通基础采录,支撑国网GIS平台建设。某供电公司通过营销与运检部门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按照“先梳理后采集”“先高压后低压”的原则,全面推进营配调贯通工作,协同各专业,合理化分工,明晰具体工作方向,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对通知中关于营配调贯通国网GIS平台建设工作部署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工作部署分为四个部分,1)结合营销、生产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划分现场采录工作;2)是对营销、生产现场采录数据相结合,保证数据间的衔接性、一致性、完整性等进行治理;3)是确保完整、准确、有效的采录数据可以投入国网GIS平台进行建设使用;4)是建设好的国网GIS平台可以融和到业扩报装、95598远程工作站、地市调度抢修平台等业务中进行使用。提升95598远程工作站与电力故障抢修业务。国网GIS平台投入使用后,对原有体系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偏远的区的位置确定,电力线路故障点位置等都会第一时间内通过GPS定位系统,确定作业位置,从而让抢修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平台的投入使用,让业扩报装工作可以透明化,根据平台数据中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可以初步确定供电电源,利用平台数据中的标准化,确定线路负荷的承载量是否可以得到供电保障,从而减少了现场勘察人员的作业时间,加大业扩报装“一口对外”的能效性。 3营配调贯通的实现及深化 3.1机制创新 建立营配调贯通关键环节数据流量监测分析工作机制,一是完成营配调相关系统服务运行情况准实时监控,开展数据挖掘,实现系统故障快速响应、故障精准定位和故障快速处置,确保营配调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营配调末端业务深度融合,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如通过“今日计量箱推送情况”与“前日建模数据”流量比对,可监测低压异动接口运行情况;通过“今日计量箱营销读取情况”与“前日推送数据”流量比对,可监测各系统接口服务的运行情况;“今日计量箱建模数据”与“前日计量箱采录数据”流量比对,“今日箱表关系确认数据”与“前日计量箱营销读取数据”流量比对,可监测各单位营配调贯通建设管控情况。二是通过对监测工具的权限配置,建立“省、市、县、所”四级管控体系,实现管控工作透明化和准实时化,达到提升营配调贯通工作管控工作质效的目的。 3.2供电方案辅助编制 融入业扩流程并联运行利用营销移动作业终端,大客户经理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根据客户业扩报装类型、用电地址、客户类别、用电容量等申请信息,在GIS地图中定位报装地址,分析报装地址周边供电电源、可开放容量及供电电源下可接入设备,自动生成三种供电电源辅助接入方案,即距离最短接入方案、负载率最优接入方案和综合最优接入方案,同时提供手工选择电源点,自动生成接入方案方式。 3.3在流程中植入营配调信息维护业务环节 在营销SG186系统信息归档前一环节,增添营配信息维护业务环节,主要针对高低压增容、移表、销户等涉及变压器容量、表计信息变化等业务。在营配信息维护业务环节重点录入客户地址位置信息和电气拓扑关系。客户业扩工程竣工验收时,营销、生产人员联合开展现场营配数据采集并核查比对,现场确认一致后,当天完成系统数据建模。低压用电客户在办理用电业务时,完成营配信息维护的同时,完成低压箱表关系维护。 3.4深化异动数据联动治理 结合营配调贯通工作专业衔接多、集成系统多、业务流程多、数据规则多、异动流程长等特点,分析营配调数据核查治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如缺少数据分析造成问题定位难,缺少措施手段造成数据治理难,缺少工具支撑造成基层人员无法及时、主动发现问题等情况,组织研发“营配调数据质量核查分析工具”并编制《营配调数据核查工具建设方案》。核查工具通过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PMS生产系统、电网GIS平台等系统的无缝集成和接入,实现变电站、公线、公变、专线、专变、低压表箱、电能表、用户等档案信息及关系数据的集成共享和业务融合,共享企业数据资源,并以集成数据为基础实现营配数据全方位诊断、分析及治理。 3.5明确职责分工 营销、运检部门共同制定年度营配调贯通推进里程碑计划,同时开展数据采录,同期进行建模录入,同步更新异动数据,同源管理数据质量。运检部负责高低压线路、公变台区及各类站房类设备的信息维护,营销部负责高低压用户信息、高压用户设备、箱表关联关系的维护。对于交接面由运检人员提供高压接入点、低压挂节点对应信息。信通部门协同营销、运检、调控部门,加快推进营配调技术支撑建设,完善营配调系统数据同步及业务交互功能,保障现有数据成果,避免手工重复录入和应用重复建设。调控部门健全地、县调制度体

关于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分析研究

关于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26T11:17:21.7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张森烨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管理工作也进化到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管理中营配调贯通工作现状,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员工负担。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管理工作也进化到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管理中营配调贯通工作现状,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员工负担。 关键词:大数据;营配调贯通;电力管理; 0 引言 经过五年的“三集五大”机构改革,各专业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开发了多个系统,以管理日渐增长的海量数据。但这对各专业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内部的数据资料需要与其他专业共享时,还需要依赖人工通过打印纸质通知单并经领导签字的原始方式确认,这样大大拖延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是与系统建立时高效的诉求相违背的。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来解决各专业间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三方面分析营配调贯通工作现状,再从四方面阐述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的方法,最后形成结论。 1 营配调贯通工作现状 现在营配调贯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基础数据普查工作量大 营配调贯通工作涉及营销、配网、调控等多个专业,牵扯到的系统更是多达数十个,如果将这些系统所需要的海量历史数据准确无误的输入系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仅就我所在的地市里的一个区来说,管辖范围内配网管辖线路200余条,公管台区200余个,高压客户1500余户,低压客户180000余户。一户涉及到的需维护基础数据可能就包括变压器容量、型号、接线组别、生产厂家,线路型号、线径、长度,开关类型、容量,用户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计量点位置、互感器变比、行业类别、电价类型,这仅仅是一户需要维护的信息,可见工作量会有多大。 1.2 各类系统繁多且数据库不互通 营销186系统、营销GIS系统、GIS系统、PMS1.0系统、PMS2.0系统、OMS系统、信息采集系统、WEB系统、ERP系统、电能资产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安监一体化系统等。这仅仅列举了部分常用的营配调系统,而这些系统由于开发公司不同,开发目的不同,使用专业不同等原因数据库并不能互通。这就导致不仅在录入基础数据时需要根据不同系统重复录入,而且在需要分析利用系统数据,在导出时不同的系统导出的数据是格式不同的,不能直接对比分析,必须再经过一次人工的转换,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还提高了出错的几率。 1.3 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营配调工作执行过程中,由于此项工作涉及营销、配网、调控多个专业,不能依据现有的专业职责管理模式划分,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三不管地带及多方共同管辖的情况。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协调调度各个专业间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开展,甚至出现了强势专业强行将不愿承担的工作压给弱势专业的情况。此种只立足于自身而没有站在整体工作的角度做出的职责划分,不利于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开展。 2 如何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要加强营配调贯通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强人财物配备 针对工作量大的问题,加强人财物各方面的支持。基层班组人员结构老化,而营配调系统对员工的知识水平有一定要求,需要进一步增加基层班组新进员工的配备,同时加强对现有员工系统操作的培训。在突击维护数据时,可短时间内通过外包形式将数据以最短的时间维护系统,推进贯通工作的开展。更新老旧计算机,必要时可给现场工作班组配备移动作业终端,无障碍接入各类系统,实时将现场落实信息与系统数据核对,第一时间维护。 2.2 共用基础档案数据库 整个各个系统基础档案数据库,将数据库格式统一格式,当有如何数据改动时,仅需维护一次,各个系统的数据均可以自动调用此数据库,大大减少重复工作量。不同系统导出时的数据,也可以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省掉了统一格式的时间。共用数据库由且仅由一个公司维护,严格实行保密监管,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由于电网数据是牵扯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产,需严格防止发生泄漏相关数据信息的可能。 2.3 明确职责划分 公司单独成立协调部门,统一调配各专业人员资源,合理分配职责,减少扯皮现象。此部门需独立于各专业,且有直接管辖贯通工作的权利,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全权对营配调贯通工作负责。建立全套基于营配调贯通工作的考核体系,此协调部门具有奖惩营配调各专业贯通相关工作的权力。 2.4 合并功能类似系统 前文提到的多个系统中,由于由不同公司主导研发,大多都具备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可将不同系统整合成一个,不仅可减少维护系统的成本,工作量大大降低,而且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例如有序用电系统与采集系统功能有重叠之处,可通过整合部分功能至另一系统,完成系统的合并。如营销、配网、调控等各专业只保留一个系统,这样只需要将此三个系统做好贯通就可以,这也降低了贯通工作的难度。 3 结论 营配调贯通工作是电力管理新形势下各专业系统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管理利用好这些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营配调贯通工作就是将各专业系统的数据联通,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现存在的工作量大、功能重叠、职责不明等种种问题,提出了四项针对性改进措施。相信如能根据此要求加以实施,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开展将得到进

关于营配调贯通的线损实用化分析及其应用探讨 张峥

关于营配调贯通的线损实用化分析及其应用探讨张峥 发表时间:2018-04-18T11:29:58.0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张峥 [导读] 摘要:营配调数据贯通工作为线损研究与分析带来了准确的电网设备数据信息资源,同时为线损的实用化分析和应用带来了具体的数据资源。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洛川县供电分公司陕西省延安市 727400) 摘要:营配调数据贯通工作为线损研究与分析带来了准确的电网设备数据信息资源,同时为线损的实用化分析和应用带来了具体的数据资源。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利用营配调一体化的手段进行中低压线损管理成了当下研究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对营配调贯通和线损进行了概述,研究了基于营配调数据分析线损的精益化管理及应用异常数据治理。 关键词:营配调数据;线损;管理 1营配调贯通和线损概述 1.1营配调贯通 营配调贯通是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完善并且协调配电网和营销两部分业务系统,尽力达到营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完善和相互协助运作。我们应该以收集并采取系统的全覆盖为支撑,用来进一步推进营配贯通的深化应用,用平时的形式来展开营配集成相关业务当手段,更深程度地探究并挖掘、采取并收集系统的数据、功能应用,进一步的加强营销和配电等相关系统的集成,达到精细化的线损管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的供电服务水平。国网公司实行的营配调贯通包含:公用配变、10kV线路、变电站、400V 线路,高低压客户专变、电能表、表箱、专线、销售营业网点等数据资源。 1.2线损概述 线损是电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是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电力客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具体指在一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网中的电力设备(从客户计费电能表开始至客户所有电力设备,但不含客户计费电能表)时所产生的有功、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习惯上常指有功电能损耗。 2基于营配调数据分析线损的实用化管理 2.1线损计算以及可视化成果展示 (1)线损计算。依据营配调贯通的标准,直接利用PMS2.0(电网GIS平台)的同步数据来创建线损对象和拓扑关系。比如:把10kV 馈线出线添加到变电站中,也就是把一个10kV分线损分析对象添加到了分线中,与此同时,把相关资料添加到了分压的10kV分压中。由于四分线损管理方法具有一样的线损率计算公式,创建一个固定线损率计算模型,制定了一个通用的公式:线损率。式中ΔP%代表的是线损率,供电量和用电量选用德是收集的系统抄表数。(2)采集线损可视化成果展示。传统的采集线损的显示方式是以采集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对线损进行计算和总结。以营配调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系统平台,能够将展示线路或者台区的线损可视化的展示出来。在电网GIS系统平台中,根据配网设备的ID直接连接营销SG186系统中的电网设备,接着通过采集系统得到目前线路或台区的线损数据。可视化成果的展示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直接客观的分析数据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数据的规律和用户的用电趋势。 2.2营配调贯通的线损实用化管理 (1)实现线损分析的及时性。通过电网 GIS 平台、SG186 系统数据的贯通,可以实现电网设备拓扑关系和台账信息的联动,从而避免设备异动对线损分析的影响。(2)可视化成果展示。通过电网 GIS 平台的电网数据资源,再综合用电情况收集资源数据,可以明确直接的反应了线损的线性趋势。(3)线损与营配调贯通相辅相成。利用线损波动检测方法,对达标的考核台区线损进行检测,及时的查出偷电、窃电、设备事故、工程施工等异常用电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处置管理。 2.3营配调贯通台区线损异常数据的治理 2.3.1异常数据表现 营配贯通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较复杂,与计量、营销、设备维护等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包括:①公用变压器与用户关系对应不明确,在计算公变总电量是出现差错;②考核表计量不正确,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出现记错线、计算错误,其中部分为故障、逻辑性错误,部分为人为原因导致;③配电变压器与表计对应关系不明确,用户表计未能关联到台区内的共用变压器,导致实际运载的变压器的总变电量过大。 2.3.2治理 (1)提高营配数据的管理水平:①需明确用户-用户、供电点=电源点、供电点-计量点、变压器=变压器对应关系,对于公变对应,以实体变压器作为营配资源的关联集成点,设备信息在PMS、电网GIS平台管理维护,并建档,建立配网与营销网络变压器-变压器-计量点对应关系,对于低压用户,则采用接入点概念,对接入点进行虚拟编号,如成片小区集中表箱,要求接入点以楼道单元设置,农村地区分散表箱,则按照分支杆作为最小单位,表箱资源按照实物表箱分配,据此作为营销与生产低压衔接点;②做好营配低压数据普查,营配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低压侧数据,容易出现数据缺失、错误、不规范等问题,需要进行统一的完整、系统梳理,实现用户档案与设备的动态化管理,按照“先易后难、先整后零、查改结合”原则普查,对于年代久远的小区,需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普查难度较大的平房区、零星居住住宅也应进行排查,可采用短时停电方式,选择双休日、多组检查,虽然耗时费力,但是数据准确率高。 (2)做好数据的集成:①增量数据交互,当前我国居民用电量明显上升,营配数据的增量数据变化大,需进行增量数据的动态管理,对于低压用户新装、扩容、变更流程,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改造;②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化梳理生产、营销设计的数据流程,必要时增加地理信息维护环节,增加数目变更业务,包括公变新装、10kV线路投运、高低压线路割接拆除、营销低压单户新装、小区新装、营销单户低压新装、10kV用户新装等,适合业务的变化;③大力推行无纸化,基于营配贯通,建立数据融合业务平台,增加低压营配关系维护流程、低压用户营配关系维护流程、公变营配关系维护流程、低压业扩、销户(不拆表箱)资料告知流程,实现预警、统计查询、流程化管控。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电力公司基于营配调数据贯通实现了线损的实用化分析和应用,为企业的精益化管理做出了新的探索,并在线损管

营配贯通外业数据技术设计书

一、数据采集 1.1采集原则及方法 1.1.1采集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地理信息采集必须采用公司统一规定的空间参考系。 2.完整性原则 地理信息采集必须综合考虑采集的类型数据和设备台账关键属性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准确性原则 地理信息空间位置坐标精度须满足应用精度要求,同时保证采集数据中的电网资源设备的隶属关系、拓扑关系正确。 4.一致性原则 1)采集成果数据须与现场设备信息保持一致。 2)业务系统数据须与采集成果数据保持一致。 5.及时性原则 明确历史数据的时间界限,对于时间节点后发生的设备变动进行工单记录,待系统上线后,根据设备变更(异动)情况,通过相应的异动流程机制统一进行数据维护,确保设备信息和现场一致。 1.1.2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方法分为GPS测量法和地图标绘法采集两种方式。 1.GPS测量法 GPS单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10米,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可以达到亚米级定位精度。在GPS信号没有覆盖的地方,可以采用GPS做控制网,利用全站仪引点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GPS结合全站仪可以达到较好的测量精度,但全站仪测量对测量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测量效率较低。 2.地图标绘法

地图标绘方法是传统的测量方式之一。作业人员利用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电子地图或者经过正射校正精度不小于0.5米的航拍图,通过对现场参照物相对位置的实际勘查对比,在地图上标绘测量目标的位置,获取该位置的实际坐标,最终通过电子地图得到电网资源设备的地理空间坐标。但其精度受电子地图自身精度、作业人员空间识别能力以及操作方式影响,并且航拍图实时性较差。 1.2技术要求 1.2.1坐标系基准要求 1)坐标系 各类空间数据成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详细参数如下: 1. 地心坐标系:ITRF97参考框架,2000.0历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2.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主要地球椭球参数数值如下: 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 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 3. 其它参数下表 椭球参数 第二偏心率0.0820944381519 第二偏心率平方 2 0.0067394967754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