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学校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说明

昆明冶金高等学校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说明
昆明冶金高等学校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说明

昆明冶金高等学校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说明

1.策略篇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已有56年的建校史。学校历经半个多世纪,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冶金行业、东盟开发和高职创新三大重要办学特色。学校也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8所之一的优秀高职高专院校和同类院校中全国16所之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2008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立项建设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秉承“以冶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以有色为重点”的办学定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的“花园式”万人高校。学校本部位于昆明市学府路,共设有12个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70多人,在校学生1万多人;学校拥有一流的现代测绘技术中心、电气电子实验中心等40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场所。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与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等国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东盟合作办学迅速发展。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在安宁市的云南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办学模式为全日制大专。

1.1.2建设规模:

安宁校区建设用地66.67公顷,约1000亩。建成后的新校区将作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主校区,学校的建设规模“十五”期间在校生达到10000人。“十五”后全日制在校生逐步达到15000人。校园总建筑面积485900平方米。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建筑面积365900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

1.2规划依据

1.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函)云发改社会函[2008]103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复函》;

2.安宁市规划局征地红线图、地形图等;

3.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总体规划4.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设计任务书;

5.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国家有关设计和建筑规范、标准

1.3规划指导思想

校园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场所,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备适用、高职教育特色鲜明,建筑规格适度超前。建成后的校区应成为一所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地域化、园林化、文化气息浓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校园。

(1)现代化校园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规划应当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顺应高职教育教与学紧密结合的特征。校园的规划、建筑和设施,要适度超前,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跟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以及现代先进材料的运用,体现出时代的特色。融合中外现代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全面体现出现代校园建设的美观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信息化校园

规划以所处时代特征为指导: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

(3)生态化校园

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塘、沟渠、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校园环境,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体现校园花园化、生态化。

(4)地域化校园

作为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学校应具有自身的文化氛围,并体现出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四创”校训思想和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特征。

(5)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6)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采用动态发展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近远期结合,而且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4规划前期研究

1.4.1区位

新校区位于位于安宁中心城区西南的云南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基地核心区,距安宁市中心城区4.3 公里,距昆明市区约36.3公里。学校规划范围西起安八路、南临石江水库、东临鸣矣河,西南与小石江水库隔路相望。

1.4.2地形分析

高程

基地内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中北侧用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形成主干道高于学校用地的现状。

基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北侧最高点高程约为1890.0米,西部最低点高程为1872.69米;

东侧最高点高程约为1873.01,东南侧最低点高程约为1860.0米;

北侧最高点与东南侧最低点相对高差约30米;

用地西南部有一处小山体,南部有一沟堑,地形较为复杂。

坡度

基地总体地形以缓坡为主,东北至西南向地面纵坡1~2%,西北至东南向坡度3.5~18%,平均坡度13%,均属于适宜建设用地。

坡向

坡向以东南向为主,占48%、东向与南向次之,利于教学楼、宿舍利用坡向合理组织朝向。工程地质条件

学校位于低中山侵蚀地貌坡麓缓坡区,地基岩土体以第四系河谷、斜坡冲积砂卵砾石层、粘性土及侏罗系下统禄丰组的砾岩、杂色砂岩、泥岩、泥灰岩等软质岩为主,校址区域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以节理裂隙及风化裂隙为主,岩土体力学性质一般。初步划分场地地基土以中硬场地土为主,属Ⅱ~Ⅲ类场地,校址紧靠白灯-安宁隐伏断裂,对场地有一定影响,属于抗震一般地段;区内一般不存在软土及饱和砂粉土,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校区南邻石江水库,鸣矣河从校区东北侧通过,该区段河床宽缓,场地比河床高出28m多,鸣矣河洪水对场地影响较小;北侧有一塘坝和沟渠,雨季通过地表径流补给,可作为校区部分景观水源。

1.4.3山水格局

用地所在区域群山环抱,植被良好。用地背山面水,坐实朝虚,规划应当以东北——西南向为主要空间控制轴线,西北——东南向为次要空间控制轴线

1.4.4片区规划

在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规划中,教育和实训基地用地分布在片区周边,本次规划用地居于核心位置,规划用地西面和南面的绿地与公共设施共同形成片区的中心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文体设施,后勤服务配套设施、实训基地可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1.4.5周边用地

规划用地处于片区入口位置,承担展现职教园区门户形象的作用,规划用地北部适合建设实训基地,利于片区实训资源的共享和构建职教片区的标志性形象。

规划用地东南面为居住和安置用地,南面为公园绿地、石江水库和安置用地,景观界面良好。因此,有以下两点结论:

用地布局:基于交通便捷、形象展示、资源共享及风向等因素,将实训基地临安八路布置;基于安八路主景面的展示作用,将学院用地沿安八路布置,但建筑大面与安八路应垂直布置;基于校园形象展示及体育设施共享,将体育中心置于用地西南角;基于学校生活设施需要完善的后勤配套,东南侧居住用地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可作为学校后勤设施的有利补充,因此将宿舍区临居住用地布置。

有机适度生长: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要考虑适度预留用地,考虑教学秩序不受施工影响,教学区由南往北增长;考虑节约初期投资,学生宿舍由北往南增长。

1.4.6周边道路

用地西北规划52米安八路,东南面24米城市次干道联系安宁市区和八街镇;南侧36米城市主干道东至二街镇。

安八路规划有一个公交首末站、多个公交站点,一处长途汽车站,交通便捷,但货运车流量较大,对校园环境有一定的干扰。

因此,校园入口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东、南、西三侧的现有条件:

用地南侧,较为平缓,可结合绿地和水库湖面,开设校园礼仪主入口,延伸校园空间进深,避免主入口从安八路进入可能产生的下坡感受;

利用安八路便捷的交通条件、公交设施及校园景观展示作用,开设车行入口和景观性步行入口;

用地东侧,结合校园外的居住用地开设生活性步行入口。

1.4.7用地综合现状

用地内西北角山体,高约15米,山体植被良好,要加以保护和利用。用地南侧有自然冲沟,与最高点形成30米高差,适合用作远期发展用地,近期可景观绿化。

用地内有水塘、沟渠,南面与小石江水库相对,北高南低,具备构建水景的优越条件;东南侧有鸣矣河至西向东流。整体用水条件良好。可为用地内水景观补水及灌溉提供水源条件;用地东南侧大部分为果园,规划可充分利用。

1.5规划设计构思与理念

1.5.1构思比较

构思1:该方案将主入口设于安八路,下坡的地势不利于空间组织。实训基地在用地东南角,占用良好的景观环境用地,分区不合理;方格网状的道路结构不利于体现校园形象。

构思2:该方案将主入口设于南侧,与地势结合较好;实训基地布置在用地北部,利于分期建设;道路组织比较混乱,区内道路过于曲折,交通不畅。

构思3:该方案将教学区组织在安八路一侧,利于校园对外形象展示,但校前区和中央绿地用地过大,尺度不宜人,且功能分区较为零散,道路组织呆板。

最终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地势和环境因素,将主入口置于有利于延伸校园空间进深的南侧;结合校园外车内人的道路系统,把校园分为教学、生活、实训及景观展示四大功能区域,教学区沿安八路布置有利于校区景观的对外展示,实训基地置于北侧有利于校园分期建设,生活区选择在环境景观品质良好、师生生活更加便利的东侧用地。将西侧保留的山体作为绿化公园,使校园富有生机与活力。

1.5.2规划理念

园冶织就矣鸣河,流金岁月齐奋搏。案高启砚开新篇,业专瀚海谱长歌。

新校区的规划立意要新、起点要高,还须留有发展余地。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园林化和可持续的特点。新校区的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共和服务设施力求齐全,使校园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文化氛围。同时,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将以下几点作为规划的立意点:

1.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共和服务设施完善,体现职教和冶金特征;

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产学结合、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对校区的各功能区进行深入研究,保证校园的高效性和合理性。集中有利于交流与资源共享、分区有利于管理和保证不同功能体系的完整。规划中将主教学楼、体育馆、国际交流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学院楼群等公共设施与资源有机沿校园轴线组织,便于师生共享。

2.环境和谐优美,顺应大山水格局,因地制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山水并融才是真正优美的高职教育名校,也才符合云南山地城市的特色。规划中充分考虑周边大山水环境、利用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土方和降低基本造价,将用地内原有水塘和沟渠整合形成贯穿整个校区的滨水景观。同时,保留基地西南侧的小山体,结合中央生态核形成校园的绿化公园。

3. 布局紧凑,适度预留,关注发展,体现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的“花园式”万人高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未来学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紧凑的布局方式,为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发展留有余地。

4. 注重历史和传承,构建科学和文化氛围,体现出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四创”校训。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自1952年办学伊始,历经5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冶金行业、东盟开发和高职创新三大重要办学特色。学校教研成果显著,为全省经济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应

用型人才。安宁校区的建设不仅要传承冶金高专悠久的冶金特色历史,更要通过拓展校园空间、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科学和文化氛围,尽快建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云南省经济领域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2.规划篇

2.1规划结构

要达到生态校园的规划目标,新校区必须采取疏密有间、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在规划中,将方案的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核、一带、两轴”

一核——中央生态核

位于校园中部,由图文信息中心等校园重要的建筑围合组成的水体、广场、滨水步道,配以环境小品,并遍植葱郁的树木,对比严肃的校前区,恰似环境优美的后花园,形成自然、优美的中央生态核心区,增加公共空间的活动密度与师生的交流机会,形成有活力的人文场所。

一带——山水带

结合基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以用地东南的山体作为对景,充分利用基地原有地表径流和山体水体,形成滨水绿化带。着重体现“玉带连绵,山水一色”的景致。

两轴——礼仪学术轴,景观展示轴

礼仪学术轴:由西南面主入口,经校前广场,教学主楼、图文信息中心、以实训大楼作为结束节点设置礼仪学术轴,

景观展示轴:在安八路一侧设置一处步行入口,安排视线开阔的景观绿地,展示校园风貌,轴线收于图文信息中心。

2.2功能分区

当代的校园建设,应当突破学科领域的限制、加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教学建筑之间的联系,创造更多的可以融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往空间。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我们以单体独立、分区集中的系统式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功能型教学环境。学校功能分区可概括为:4区12组团,四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区及景观展示区;12组团包括学院区、宿舍区、公共教学区、山体绿化区等组团。其中:

2.2.1教学区:

由公共教学、实验实训、学院楼、体育教学4个组团组成;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适当拓宽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模块式层次结构,以适应现代科学的综合交叉。因此,本方案着重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院系封闭独立的布置模式、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2.2.2生活区:

包括两个学生宿舍组团、一个教工宿舍组团、一个体育运动组团;考虑到生活区的便利度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将食堂与学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与会堂合建,便于学生使用。

目标:生活便捷,配套完善,环境宜人。

2.2.3景观展示区:

由山体绿化公园及40米隔噪绿带、中央生态水景、校前区组团组成;结合地形地貌、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展示校园形象。

2.2.4实训区:

位于用地北部独立区域;在设计中考虑到职业教育院校与一般教育院校相比存在着强化技能培训这一比较特殊的要求,在基地北侧的独立区域设置一处实验实训基地。利用便利的交通以及在职教园区的位置,既可供本校使用,也可作为整个安宁职教基地共享的实验及技能培训的用地。

2.3分期建设与预留发展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的分期建设以弹性、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高方案对基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保证学校各个阶段功能、空间的完整性和生长性。

在建设时序上分为一期建设用地、二期建设用地和预留发展用地。

基于学校建设时序的考虑,方案将一期建设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主教学楼、科技楼、实训大楼、食堂及学生服务中心、部分学生宿舍、部分教工宿舍(该步骤包含5.7万平方米的“沙贷”项目)

第二步:教学楼群(由南向北递进式建设)、图文信息中心、、部分学生宿舍、部分教工宿舍、风雨操场、后勤服务中心

第三步:校行政楼办公楼、综合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国际交流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可利用流线组织、及隔挡措施来防止施工建设对学校教学次序的干扰

2.4道路系统

2.4.1规划原则:

安全原则:人、自行车优先,人车分流”;

便捷原则:通畅,舒适,可达性好;

功能原则:功能区之间、功能区内部联系清晰、流向合理。

2.4.2基本结构:外车内人

两环——车行环路、环湖步行环路

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共同环绕中央水景,营造“路随园转、景随步移”的景观体验;

四入口——主入口、车行入口、景观性步行入口、生活性步行入口

车行:

在校园外围设置,高效快捷联系各区,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干扰。校园内部主干道路设计宽度为12米,其中车行道为7米,车行道两侧设2.5米宽的人行道。次级道路宽7-10米。

步行:

校区道路纵坡在4%以下,为步行与自行车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步行体系完整,满足各种人群的行为习惯。各个空间通过散步小径、步行广场、滨水步行道、活动平台等多种方式紧密联系。停车场:

校园内部停车场采用集中停放与分散停放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考虑机动车交通的增长趋势,在车行环路周边布置一定的机动车停车位。在校内各功能区及重要建筑物(如行政楼、体育馆、国际交流中心等)附近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在临安八路的院系教学楼底层设置地下停车场,做到对地形的充分利用。

停车数量:地面最大450个;地下最大550个;

自行车停放宜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按生均0.3辆的指标,结合教学区、宿舍区部分底层架空、半地下方式和外围集中停放来解决。

2.4.3交通流线:

(1)以08:00—21:00为教学时间段,对人流动向进行研究。规划在人流动向大的教学区、生活区以及其他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段适当扩大路面、广场的宽度,合理组织交通。

(2)规划对各功能区之间进行时间与距离的量化分析,以步行时间5KM/h为基准,确定各区之间步行时间在5---12分钟内、步行距离387—980米之间,确保各区之间步行距离与时间的合理性及交通的可达性。

2.5绿化景观与开敞空间

规划目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传承校园传统文脉;关联校园地域文化。

规划原则:以人为本、强调景观的人文性。2.5.1绿化景观:

学校的绿化景观由公共绿化、防护绿地、体育绿化、山体绿化和庭院绿化构成。校园内的公共绿地主要指中央核心区的绿地、各学院教学楼之间的绿地,结合硬地、花坛、坐凳等的布置,形成交往和休憩的场所;防护绿地以安八路退让的40米隔噪绿地为主;体育区绿化包括对两个体育运动场地的绿化布置;山体绿化以现有植被和乔木种植为主,是校园生态环境营造的基础;庭院绿化以宿舍、学院楼以及实训基地的院落绿化为主。

庭院绿化以宿舍、学院楼以及实训基地的院落绿化为主。

2.5.2水景观:

利用现状水体、鸣矣河、石江水库及中水处理4个水源,形成富有自然情趣的水景,为整个校园带来生动和灵气。

2.5.3开敞空间

安宁校区规划设计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目标,以外部空间的多形态、多层次、立体化、园林化为核心组织开敞空间,运用“节点、区域、标志性、界面、路径”五个要素组成校园开敞空间

节点----山体绿化节点、广场节点、宿舍中心节点、实训基地绿化节点;

区域----由中央生态水景构成;

标志----主教学楼、实训大楼、图文信息中心三个标志性建筑;

界面----校园滨水绿化界面、校园景观连续界面、山体绿化渗透界面;

路径----由礼仪学术轴、景观展示轴、步行路构成。

2.6重点区域景观示意

3.专项篇

3.1竖向规划

自然山水的独有条件是进行安宁校区校园总体规划竖向设计的重要灵感,设计强调地形的利用与整治,以土方平衡及尊重地形空间特性为原则。

结合现状整体地势,用地总体坡向控制为西北高、东南低,使总体用地向东南排水;

规划水系周边用地向湖面排水,使水系能够起到排涝的作用;

自然丘陵山体尽量保留,结合总体地势控制水系设计、道路走向和排水方向;

地块高差小于1.2米的采用自然方破,地块高差大于1.2米的采用自然放坡加挡土墙的方式进行拦护。

建筑室内地坪设计标高一般比室外地坪设计标高高出30CM。道路控制点标高、室内外地坪标高、道路坡向坡度等详见竖向规划图所示。

3.2市政工程规划

3.2.1给排水工程

规划选址区的西面52m安八路正准备施工,已经配套了市政给水管网;北面40m路、东面24路和南面35m路为规划路,当前尚未施工,其配套管网也未安装,在《安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所叙述。

3.2.1.1给水工程

(1)水源及水量

本校区用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进水水压为0.25MPa左右,可满足三层以下楼房直供水压要求,市政给水管沿址区的52m安八路敷设。

规划学生人数15000人。学生全部住校,综合用水指标按自来水180 升/人·日计,教工住校约600人,综合用水指标按自来水200升/人·日计,其余100教工只在校区办公,综合用水指标按自来水50升/人·日计,则最高日自来水用水量为2825m3/d。则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为235/h。

(2)自来水给水系统

本校区地势平缓,建筑均为3~6层。设计考虑根据校区环路及组团功能将整个校园的供水分为四区,第一区含:实训区、中央生态区;第二区含:校前区、宿舍生活区;第三区含:体育运动区,第四区:预留发展区。第一区和第三区采用52m路及35m两路市政给水,来提高用水的可靠性。尽量不采用增压供水。

(3)热水系统

校区的宿舍生活、后勤服务建议采用集中热水供应。

方案一:热泵制备热水方案。分别在每栋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屋面设置热泵系统,向学生宿舍供应50℃热水。

方案二:太阳能制备热水方案。分别在每栋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屋面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向学生宿舍供应50"C热水。

(4)消防给水系统

设计考虑室内外消防共用一套消防管网,按照生活用水四个用水分区的划分,消防用水同样划分为四个分区,每个分区在泵房位置设置消防水池和全自动气压消防供水设备,在每个分区内最高建筑的屋顶设置18m3消防水箱,集中加压后供给各个组团建筑的室内外消防用水。

1)室外消防用水量

校区住宿的学生人数为15000人,教师为600人.同一时间内校区的火灾次数按2次考虑,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则校区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为80m3。

2)室内消防用水量

教学大楼为校区室内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建筑: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27.8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一次火灾室内消防用水量:300.24m3。

3)系统设置

室外消火栓用水由消防加压供水管供给,沿道路在建筑物边不超过120m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会堂)、体育馆等设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宿舍等设置消火栓。

网络中心机房、计算机中心机房等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3.2.1.2排水工程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校区污水汇集后排至安宁市截污干管内,由城市污水干管送至温泉镇的安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为节约水资源及服从《昆明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48号令的规定,项目需建设中水处理站及中水回用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厨房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实验废水经

中和池处理后、医务室废水单独设置消毒池处理后,排至自建的中水处理站处理至回用水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控制指标后用于项目区的公共厕所冲厕、浇洒道路、绿化浇灌及景观补充用水,雨季外排污水处理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 雨水

取P=2年,综合径流系数为0.60,计算雨水量。雨水依

地势就近有组织排入校区景观水体或市政雨水管道。 污水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算,即污水量2401 m3/d 。实验室污水经酸碱中和及除重金属处理,食堂餐饮污水设隔油池隔油后排入校区污水系统,污水由排至中水处理站。 3.2.1.3中水工程

本次规划本着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根据校区的规划用地性质及面积,按照中水用水性质和指标,计算确定了中水系统的容量及规模。

(1)中水系统分类

本规划为校园中水规划,根据校园的用水性质,中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片区内绿化用水、浇洒道路、景观用水及冲洗车辆,。中水水质标准按《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2) 中水处理方法

中水水源为生活污水,一般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或生化物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实验室污水经酸碱中和及除重金属处理,食堂餐饮污水设隔油池隔油后排入校区污水系统。

(3) 中水处理规模

在方便污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的原则下,在用地西南角设一个小型中水处理站,分别收集校园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尽量回用于各片区,多余部分进行达标排放。中水处理规模根据污水量确定,经计算中水站规模:2400m3/d 。

(4) 中水管网系统布置

根据地形及水压要求,中水系统管网主要采用树状管网供水,由变频泵直接供水,依托片校园内部绿化带及主次路网布设中水管网系统,绿化带内管顶覆土按0.3~0.5m ,路段上管项覆土按

0.7~1.0m 控制。 3.2.2电力电信工程 3.2.2.1电力规划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的供电指标,并参照同类大专院校的供电资料,本工程用负荷密度法确定电力规划计算负荷列表如下:

公式:P ZH =∑P J x S J x K X

P ZH ——建筑和公共建筑和用电负荷,kw ; S J ——某建筑的单位面积上的用电负荷,W/m 2

K X ——建筑照明负荷需用系数,考虑到大学城有科研、办公、后勤等建筑,综合采用0.85;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规模(m2)

负荷密度 (W/m2) 计算负荷

(kw )

变压器安装容量(KVA ) 备注

A 主教学大楼 30000 40 1200 2*630

B 图文信息中心 24000 40 960 2*630

C 实训大楼 30000 40 1200 2*630

D 科技楼 8000 40 320 2*315

E 综合体育馆 12000 40 480 1x630

F 教学楼群 91150 40 3646 2x2500

G 校系行政用房 6000 40 240 1x315

H-1 学生宿舍 97500 30 2925 1x2500 H-2 学生食堂 21150 40 846 3x315

J-1 学生活动中心 10000 40 400 2x630

J-2 教工宿舍 12000 30 360 J-3 国际文化交流中

心 10000 30 300 J-4

后勤用房

4470 30 134.1 K-1 小型中水处理站 530 100 53 1x630

生产实训基地

120000

预留

发展

10Kv电源从市政供电力线路引入,引入线为四路(两用二备),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截面为铜芯240mm。根据负荷分布情况分成二个供电分区,在实训大楼后面设10/0.4Kv配电房,采用10Kv缆线路以放射式或环网形式向校教学区、中央生态区、体育一区;第二分区校采用10Kv 缆线路以放射式或环网形式向校前区、体育二区、后勤服务区,在食堂前面设10/0.4Kv配电房,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电力电缆沟沿道路设置在环路的西侧及南侧。

3.2.2.3电信及计算机网络

(1)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中心

校内电话及数据传输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支持,接至校外城市电信系统及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及计算机主机房设主教学大楼内,在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内设置配线间,主机房至各配线间干线采用光纤,分支线采用六类双绞线,信息点采用双孔出线插座。

(2)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主机房设于主教学楼,在教学楼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设电视出线口,传输线路采用同轴电缆穿保护管沿道路敷设于人行道下,电视信号源引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学生宿舍教室、实验室走廊、食堂、运动场、道路设广播扬声器,主机房图书馆。

信息光纤、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广播传输线等弱电线路穿PVC管保护地下直埋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及北侧。

综合布线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出线口计算列表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建筑规模

(m2)

综合布线有线电视备注指标出线口指标出线口

A 主教学大楼30000 1/10m23000 1/200m2150

B 图文信息中心24000 1/10m22400 1/100m2240

C 实训大楼30000 1/100m2300 1/100m2300

D 科技楼8000 1/100m280 1/300m227

E 综合体育馆12000 1/100m2120 1/100m2120

F 教学楼群91150 1/50m21823 1/100m2912

G 校系行政用房6000 1/10m2600 1/200m220

H-1 学生宿舍97500 1/100m2975 1/100m2975

H-2 学生食堂21150 1/100m22112 1/500m243

J-1 学生活动中心10000 1/10m21000 1/100m2100

J-2 教工宿舍12000 1/100m2120 1/100m2120

J-3

国际文化交流中

10000

1/100m2

100

1/200m2

50

J-4 后勤用房4470 1/100m245 1/100m2447

K-1 小型中水处理站530 1/200m2 3 1/300m2 2

生产实训基地120000

1/200m3

600

1/500m3

240

预留发

合计13278 3746

3.2.2.4校园的智能数字化

(1)校园的智能数字建设目标

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室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让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此为目标,数字化校园建设,亦采取“一次规划,整体推进,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按照“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通过校园的数字化,最大限度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化校园”,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和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2)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构成

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并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校园的技术要求规划设计校园道路、网络设施,使校园网络覆盖到校区所有办公室、教室、生活区、后勤服务区,满足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理念。校园消防监控中心和保安监控中心设于校行政大楼内;办公自动化、校园管理“智能化”以及“一卡通”管理中心均设于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内。

数字化校园由以下系统构成。

1)数字化管理系统

①行政办公管理

②教务管理

③人事管理

④财务管理与分析

⑤实验室和设备管理

⑥科研管理

⑦学科建设的管理

⑧社区服务管理

2)数字化学习平台

①网络多煤体教学实时转播系统

②在线辅导系统

③智能答疑系统

④在线考试与自测系统

⑤网上作业系统

⑥教学资源点播系统

⑦学习进度的跟踪与查看系统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求

依据“一次规划,整体推进,分期实施”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对数字化校园的管线走向,要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要考虑机房、管井的位置和有关要求,保证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高速畅通。要注重实用和成效,需要技术成熟、产品实用的网络设备,不仅使整个网络高速、可靠,并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口和互联手段,建成具有广泛连接能力的网络平台,在选择网络方案时,网络平台应具备对多协议的支持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在网络规模扩大以及对网络性能的要求更高时,可以非常容易的以现有平台为基础对网络规模进行扩充与升级。

3.2.3煤气工程规划

3.2.3.1供气现状

校区现没有煤气管线接入用地,建议以后从52m安八路预埋的DN300mm中压和低压管线接入。燃气管网

燃气管网拟采用集中调压方式,即在引入总管上设调压站,集中进行减压处理。由于燃气的压力低,对管材和阀门承压要求降低,燃气泄漏的可能性降低,安全可靠;各单体入户管不需再设调压箱,建筑立面美观。

城市中压天然气管道由市政路引入,经调压站减压后进入校区管网,管网枝状布置,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材采用钢管。

3.2.4消防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 6)

《汽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 40一90(1 997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 5—88 (1997年版)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 1年版)》GBJl9—8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 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2)设计说明

每个建筑组团均有消防车环路可环通,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建筑物间距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

3.2.5卫生环保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1997年版)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一1996

(2)设计说明

除了在校园区域内保持自然生态景观及营造人工绿化外,在校区内的所有环境污染源,为废气、废水、废物、噪声等,均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使校区内保持优良的环境状态。

3.3结构设计

3.3.1设计原则

本工程结构设计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在满足建筑及设备专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施工条件和材料使用条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

3.3.2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及规程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修订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2.0KN/m2 会议室:2.0KN/m2

客房:2.0KN/m2 卫生间:2.0KN/m2

教室:2.0 KN/m2 宿舍:2.0 KN/m2

食堂餐厅:2.5KN/m2 食堂厨房:4.0KN/m2

楼梯:2.0KN/m2 (宿舍)其余 2.5KN/m2

走道:2.0KN/m2 (宿舍)其余 2.5KN/m2

消防疏散楼梯及走廊:3.5 KN/m2

上人屋面: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不上人屋面:0.5KN/m2

雪荷载: 0.3KN/m2

风荷载:根据当地基本风压考虑(0.3 KN/m2)。

(3)地震相关参数及抗震计算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二组。

本工程各抗震单元结构抗震计算,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平动和扭转耦连,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将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如果遇到建筑平面开孔较大时,还必须结合其他的计算程序进行辅助计算。对于大跨度的结构及长悬臂结构,还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3.3.3结构方案

(1)地基基础

本工程项目目前没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后将根据该地块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再考虑采取具体的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2)上部结构

本工程大多为一至七层建筑,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框架抗震等级二级(总高<30米),少数单体建筑功能有特殊要求造成竖向或平面过于不规则,框架结构体系无法满足结构计算要求时,则有可能在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设置抗震墙,改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图文信息中心(九层)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框架抗震等级二级(总高<60米),抗震墙抗震等级一级;综合体育馆、风雨操场等大跨度大空间结构考虑按预应力结构或钢结构设计。

3.3.4使用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0,C20,C10

钢筋φ—HPB235 φ—HRP335 φ—HRB400

钢材Q235B钢Q345B钢

填充墙M5砂浆砌MU2.5以上空心砌快

3.3.5结构设计时拟采取的加强和改进措施

1、加强结构整体性,加强屋盖系统。

2、长度超过50米的楼、屋面,混凝土中添加聚丙烯纤维;长度超过55米的楼、屋面,施工时在建筑中部设置施工后浇带,避免混凝土收缩引起开裂。

3.4暖通设计

3.4.1设计依据

1、按建设方要求;

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及技术措施等;

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④《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

3.4.2设计计算参数

1、夏季空气计算参数:

①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5.8℃

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温度:19.7℃

③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3℃

④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8℃

⑤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4℃

⑥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1℃

⑦夏季室外大气压力:807.33hpa

⑧冬季室外大气压力:813.5hp

2、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温度℃相对湿度%

新风量(m3/h.p)夏季冬季夏季冬季

计算机房22~26 18~22 40~65

网络机房22~26 18~22 40~65

其它22~26 18~22 40~65

3.4.3通风、空调设计方案

(1)空调部分:

主教学楼、教学楼群、实训大楼、科技楼等各楼内的计算机房、网络机房等房间由于计算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室内室温偏高,为保证各房间设备正常运行及各房间人员的舒适性,同时又考虑使用时的经济性,将考虑设置冷暖型分体空调机,各楼内有特殊要求的房间,为保证各房间的温、湿度,将考虑设置分体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以满足各房间的功能要求。

(2)通风部分:

①由于学生会堂人员较多,造成室内环境温度偏高,为改善室内环境温度及人员的舒适性,在会堂吊顶内设置排风管集中排风,排风机采用低噪声风机箱,风机箱置于服务间吊顶内。排风量按房间体积的4-6次/h计算。

②食堂主楼根据内部所设置的功能房间,对不满足功能要求的房间分别设置通风及排烟系统,通风机采用低噪声风机箱,风机箱设置于辅助用房的吊顶内,机械排烟系统对各功能房间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

③对主教学楼、教学群楼、实训大楼、科技楼等各主楼的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系统纵向设置,排烟风机设置于屋顶;排烟风量按内走道的防烟分区最大面积每平方米大于120m3/小时计算。

④主教学楼、教学群楼、实训大楼、科技楼等各主楼的公共卫生间采用换气扇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房间换气次数10次/小时计算,由风管接至竖井排至室外。

⑤对各教学主楼内的会议室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设备采用低噪声风机箱,风机箱布置于辅助用房吊顶内,通过风管排至室外。

3.4.4蒸汽系统

(1)由于食堂各厨房、洗碗间,浴室等需要大量的蒸汽,蒸汽由锅炉房统一供给,蒸汽由锅炉房供至各用汽点入口处设置减压装置,凝结水回至锅炉房。

(2)由于学校用汽量大,同时又要考虑长期使用的经济性,在学校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蒸汽锅炉房,以满足使用要求。

3.4.5消声、减振措施

(1)设备选用低噪声、性能好的设备,在设备进、出口设软接头隔振;

(2)对有振动的设备均采用减振措施及减振支、吊架;

3.4.6暖通消防设计

(1)所有送、排风主管上设防火阀(70℃熔断),火灾时,可手动,电动关闭防火阀,同时切断送、排风机电源;

(2)所有送、排风管采用能防火风管。

4.经济技术篇

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ha)66.67

净用地面积(ha)62.32

规划建筑面积(㎡)485900

建筑层数主要4--6层

绿化率(%)43%

建筑毛密度(%)13.33%

建筑净密度(%)14.26%

毛容积率0.73

净容积率0.78

规划用地平衡表

类别面积(ha)比例(%)容积率总用地面积66.67 100% 0.73

其中

城市道路面积 4.35 6.52%

净用地面积62.32 93.48% 0.78 道路和场地面积10.58 15.87%

其中

道路面积 4.89 7.33%

场地面积 5.69 8.54% 公共绿化水体用地31.12 46.68%

其中公共绿化用地28.56 42.84%

公共水体用地 2.56 3.84%

远期发展用地 2.69 4.03%

建筑占地面积12.73 19.09%

体育场地面积 5.2 7.81%

单体建筑面积一览表

项目名称建筑规模(m2)基地面积(m2)数量层数

主教学大楼30189 7209 1幢5层

图文信息中心23800 6445 1幢9层

实训大楼29960 7095 1幢7层

科技楼8082 1860 1幢5层

综合体育馆/室内游泳池10590 8999 1幢1--3层

教学楼群91696 19776 8幢4--5层

校行政办公楼6000 1900 1幢3--5层

学生宿舍97500 17320 16幢6层

学生食堂/学生服务中心25700 7157 2幢3--4层

学生活动中心/会堂10070 4551 1幢1--3层

风雨操场5100 5100 1幢1层

教工宿舍12000 2100 3幢6层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10050 4080 1幢6层

后勤用房3970 2239 1幢2--3层

其他1193 1193 1幢1层

小计365900 97024 41幢

生产实训基地120000 41232 24幢1--4层

总计485900 235280 65幢

4.2工程投资估算

本估算根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设计方案编制。包含:土建工程、照明配电及弱

电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综合布线工程、室外工程、土地费用。建设投资不包含:教学设备

费、智能设备工程、建设期贷款利息。总建筑面积485237.00 m2,建设投资为:99728.99 万元。

其中:

土建及安装工程投资为: 79726.60 万元,占总投资79.94%;

工程外其他费用为: 10936.12万元,占总投资10.97%;

预备费为: 9066.27 万元,占总投资9.09%;

采用定额

(1)《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2)《云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

(3)《云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4)《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则》;

(5)《云南省建设工程措施项目计价办法》;

(6)单方造价参照同类型工程编制。

本估算的材料价格根据2008年181期《云南省工程建设材料设备价格信息》昆明市地价格进行调整计算。

附表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估算表;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估算表;

第三部分:预备费用估算编制说明;

总费用:

总估算投资为三部分费用估算投资之和,即 99728.99 万元。

5.建筑篇

5.1风格定位

大学校园处处是教育,不同的建筑形式,给予师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总体建筑风格上,应该体现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建筑风格。表现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一方面吸收经典现代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并吸取有明显特征的特点及某一时代有夸张表现力的符号;另一方面,把传统建筑有机融合,加以变化,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创造一种全新的魅力;第三方面,是把反映历史时代特征新材料,新工艺融入造型语汇中,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表现出传统手工的美。

5.2建筑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遵循人性化、现代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建筑空间组织原则;

在空间组织上强调学科的交叉和发展,采用院落式布局。建筑间的庭院、平台、连廊、敞廊、架空层为师生提供了多层次交往空间。

教学楼组群相对集中,能在同一建筑群内实现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师生的日常交流。建筑主体平面呈南北向布置,东西向布置大教室、连廊和附属用房,形成具有较强围合感的滞留空间。校园主要建筑群具有类似的空间单元特征,形成自身的显著特征和归属感。大部分的建筑控制在五层左右,使之充分满足教学活动的特点并有利于增强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

建筑群体呼应场地,东地块的图书馆,设计为弧形体量呼应水面,形成良好的向心感,学生宿舍东西向布置,顺应地形设计为错落有致的几组院落,形成良好的动感。建筑组群以一系列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街道、广场来组织,时而开敞时而封闭,使其与周边的景观取得富有节奏变化的联系,是建筑群与环境彼此充分融为一体。

5.3建筑色彩与细节

体现历史、传承色彩取向;

以简练质朴的建筑语言体现高校建筑舒展大气的开放性和文化性气质,色彩以赫白灰作为校园基调,体现含蓄内敛、古朴淡雅又具有工校特点的校园气氛。

建筑细节应是低调统一,愈久弥新的。因此,应在选材上摒弃铝板,应用粗石地坪、块石墙面、赫黄色面砖,黑色压条,素钢与玻璃,使其成为校园历史永恒的见证。

5.4主教学楼

功能概述

主教学楼面向校园主入口,引领整个教学区呈扇形展开,与图文信息中心隔水相望,并有连桥彼此连接。主教学楼由三个建筑单体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前面两栋教学楼为三层(局部四层)带屋顶景观露台,由90人大教室和150人阶梯教室构成,后部主楼五层(局部三层)带屋顶景观露台,由150人、200人阶梯教室和50人普通教室组成;前后两排教学楼彼此间由连廊连接,分别设置独立入口门厅,使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将原本密集的学生流合理分散,避免瞬时大量人流造成的拥堵,同时可以满足沙特贷款项目建设的独立性要求。教学楼内交通系统由宽度为3.6米,局部4.2-4.5米的走道、过厅、休息厅等水平交通系统和分布于楼内的多部楼、电梯垂直交通系统共同组成,形成高效便捷的内部交通系统。

建筑风格

教学楼以现代建筑的空间形式为载体,简洁而具有强烈的“工科”色彩,内部空间错落有致,序列丰富,新颖中蕴藏朴实无华却又有浓厚文化特质;建筑外墙由面砖、石材和玻璃组成,风格上加强虚实对比、韵律特征等美学手法与艺术的联系,色调以浅赭石色为基调,局部搭配暖色点缀,活泼而又不失沉稳。在细部处理上,我们大胆的运用了许多现代建筑的元素,诸如主入口门

厅的两层通高大堂,玻璃和钢结构的入口雨棚、以及标志性入口空间所运用的张拉膜结构等,在严谨中折射出二十一世纪高等院校的时代特色。在空间处理上大量运用露台、连廊、穿插、退台等“灰空间”建筑语言及手法,为师生提供一个充满互动和便于交流的教学与学习空间,同时多变的空间组合,也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惬意的交往场所。无论从建筑色彩到建筑造型再到空间处理,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工科教学特色;

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31189.45平方米

建筑层数:前部副楼三层半(局部四层),后部主楼五层(局部三层)

建筑层高:一层4.5米,二至五层3.9米,室内外高差0.9米;

建筑总高:22.5米

5.5图文信息中心

设计方针与目标

开放性:大空间开架阅览满足各种读者快捷、方便查阅资料;

灵活性:弹性和非弹性空间相结合的平面适合于功能的灵活布局;

扩张性:确保应付未来新机能增设的需求;

舒适性:构筑适合于自然采光、通风及静怡的阅览环境;

安全性:考虑到防灾对策的安全型建筑;

经济性:采用性价比高的设施内容和建筑施工方法;

象征性:实现作为新校区中心性的知识创造据点的标志和景观。

开放的空间

本方案建筑平面采用规则的柱网,统一层高、荷载,南北体量为可灵活划分的大空间,各阅览空间内藏、借、阅合一,仅从网络布线及空间使用上进行必要的分区,这种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能在多层次上满足现代图书馆的实体要求。

(1)多核交通组织——为图书馆职能发展提可能

图书馆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其外延在不断扩大,由单一的传统的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以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社会效益。本图书馆方案坚持多方向、多入口的现代设计原则,设置多处垂直交通体系,并在交通核旁安排了一些固定的服务空间(卫生间、休息厅等)和设备空间,有利于不同人流从不同入口进入,为图书馆功能的发展与变更提供可能。

(2)立体园林——多维绿化设计

建筑形体交错的中心位置为共享大厅,形体的间隙则引入绿化庭院,深入建筑内部的绿化庭院,既造成了室内外空间的穿插、渗透,又解决了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问题,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同时,在四层屋面上设置了多处屋顶花园,由易护理的低矮植被覆盖。表面植被与覆土层共同作用,阻止了室外热量渗透屋顶进入顶层空间。

(3)雕塑感形体——一标志性建筑的塑造

在本方案设计中,力求创造纯净简洁、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图书馆形象。建筑型体力求简单流畅,尽量简化建筑语言,型体明确且富有节奏感;建筑立面上的主入口分层退后,营造入口灰空间,主立面韵律中加以变化,强烈而富有雕塑特色。实墙面材料采用浅黄色面砖,光面与毛面相间,既丰富了建筑的肌理表现,又增强了建筑的力度感。

先进技术的应用

图书馆智能化是从图书馆楼宇的整体出发,既考虑图书馆内部各业务功能的专业化、计算计化,又考虑图书馆建筑本身管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中的有机结合。图书馆智能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图书馆业务网络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

节能降耗——生态建筑设计

本方案的节能降耗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平台覆土形成屋顶花园;

中庭绿化、庭院绿化、广场水体的引入,可改善建筑局部小气候;

东西两山墙面尽量不开窗,降低能耗。

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

建筑层高:一层4.8米,2—9层3.9米,室内外高差0.6米;

建筑高度:35.7米。

5.6实训大楼

实训大楼位于整个地块的东北侧建筑面积30000㎡,紧邻图书馆是学校较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承担着学校的科学研发与实验教学的重大责任。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集中体现建筑的“科技、环保、生态、绿化、”的特点。

在确立总体布局时,我们有多个选择,既可以采用分散式的布局将规划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也可以按照整体式的布局来设计,最终我们选择前者,因为该建筑的面积要求较大不宜做的太集中所以我们采用了三个并列的体量,这样一方面能较好地满足各部分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在中间形成高效的生态内院空间。

建筑外墙采用暖色和白色的面砖和金属线条结合,沉着、质朴,挺拔的实墙面与玻璃幕墙形成强烈对比,塑造出建筑物强烈而鲜明的个性。从建筑的形体到材质选用等方面我们都试图传递一种深刻、含蓄、时尚创新的建筑意象,并且与地域文化相切合。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从建筑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和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半虚半实的廊道一方面能整个建筑群有较好的围合感同时又能使室外的景观能较好的渗透进来。这样就使得建筑在虚实之间光影之中显得美轮美奂。使用上多元的空间也总会体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与情趣;一个花园、一个露台、一条廊子、一扉推窗等,纷繁的空间变化间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轻松豁然。

在环境营造上我们采用地域性的生态建筑设计,结合昆明特殊的气候条件,针对“实训大楼”的特殊身份我们采取了地域性的建筑生态设计。从气候形成到微气候对建筑的影响,进行了较过去更为深入的研究。实现将建筑做为庇护所到环境“过滤器”的发展,使用建筑结合气候的设计方法,创造出让使用者能自由呼吸,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实训大楼主要建筑技术指标:

建筑面积:29960平方米,

建筑层数:三排建筑分别为三、五、七层(由前至后)

建筑层高:地上一层4.5米,二至七层3.6米;

建筑总高:27.75米

5.7体育馆

体育馆秉承以人为本,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馆内的功能组成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其中游泳馆内设50mX 25m标准比赛泳池;篮球馆设一个可容纳3000坐位的标准比赛场地;羽毛球馆内设三块羽毛球场;乒乓球馆内设球桌16块。功能齐全和标准化的设计不但能满足平时的教学训练的需求而且能满足正式比赛的场馆要求。

在内部交通组织上条形的门厅把几个功能块很好的组织在一起,使用方便高效。人们进入大厅后可以很便捷的出入各个场馆,同时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运动休息的空间。

在立面造型上,建筑造型与结构形式紧密结合,两大场馆的弧顶设计着重体现人文内涵,彰显校园文化和现代体育场馆的气息。建筑装饰及外观材料采用玻璃、石材、金属复合板、遮阳百叶的协调搭配,形成了技术精美,虚实相映具有鲜明个性的建筑风格。

体育馆主要建筑技术指标:

建筑面积:10590平方米,

建筑层高:游泳馆最高处20米

建筑总高:27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