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5——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5——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5——87

一、总则

General Principle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样品的采集、保存、供检样品制备。

2 仪器和设备

2.1 天平。

2.2 高压灭菌器。

2.3 振荡器。

2.4 三角瓶。

2.5 玻璃珠。

2.6 玻璃棒。

2.7 刻度吸管。

2.8 研钵。

2.9 均质器。

2.10 恒温水浴箱。

2.11 采样用具:不锈钢勺,剪刀,开罐器等。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生理盐水

成分:氯化钠8.5g

蒸馏水加至1000 mL

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

3.2 SCDLP液体培养基

成分:酪蛋白胨17g

大豆蛋白胨3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钾 2.5g

葡萄糖 2.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先将卵磷脂在少量蒸馏水中加温溶解后,再与其它成分混合,加热溶解,调pH为7.2~7.3,分装,103.43kPa(15lb)20min高压灭菌。注意振荡,使沉淀于底层的吐温80充分混合,冷却至25℃左右使用。

注: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也可用多胨代替。

3.3 灭菌液体石蜡。

3.4灭菌吐温80。

4 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4.1 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一般视每批化妆品数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检验时,应分别从两个包装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取10g或10mL。包装量小于20g的样品,采样量应适量增加,其总量应大于16g。

4.2 供检验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进口产品应为市售包装。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打开,防止样品被污染。

4.3 接到样品后,应立即登记,编写检验序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放在室温阴凉干燥处,不要冷藏或冷冻。

4.4 若只有一份样品而同时需做多种分析,如微生物、毒理、化学等,应先做微生物检验,再将剩余样品做其它分析。

4.5 在检验过程中,从打开包装到全部检验操作结束,均须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和扩散,所用采样用具、器皿及材料均应事先灭菌,全部操作应在无菌室内进行,或在相应条件下,按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5 供检样品的制备

5.1 液体样品

5.1.1 水溶性的液体样品,量取10mL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制成1:10检液。

5.1.2 油性液体样品,取样品10mL,先加5mL灭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中振荡混合10min,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75mL(在40℃~44℃水浴中预温),在40℃~44℃水浴中乳化,制成1:10的悬液。

5.2 膏、霜、乳剂半固体状样品

5.2.1 亲水性的样品,称取10g,加到装有玻璃珠及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15min。取其上清液作为1:10的检液。

5.2.2 疏水性样品,称取10g,放到灭菌的研钵中,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研磨成粘稠状,再加入10mL灭菌吐温80,研磨待溶解后,加70mL灭菌生理盐水,在40℃~44℃水浴中充分混合,制成1:10检液。

5.3 固体样品,称取10g,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的检液。

如有均质器,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可称10g样品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10mL 灭菌吐温80,7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3min~5min。

二、菌落总数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菌落总数的测定。

2 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菌落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是指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1g(1mL)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生长的嗜中温的需氧性菌落总数。

测定菌落总数便于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3 仪器和设备

3.1 三角瓶。

3.2 量筒。

3.3 pH计或精密pH试纸。

3.4 高压灭茵器。

3.5 试管。

3.6 平皿:直径9cm。

3.7 刻度吸管:10mL、2mL、1mL。

3.8 酒精灯。

3.9 恒温培养箱。

3.10 放大镜。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生理盐水:见总则中3.1。

4.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4.2.1 成分:蛋白胨20g

牛肉膏3g

氯化钠5g

琼脂1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4.2.2 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吐温80,混匀,调pH值为7.1~7.4,加入琼脂,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4.3 0.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razolium chloride,TTC)

成分:TTC 0.5g

蒸馏水100mL

溶解后过滤,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装于棕色试剂瓶,置4℃冰箱备用。

5 操作步骤

5.1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的检液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另取1mL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注意勿使吸管接触液面),更换一支吸管,并充分混匀,制成1:100检液。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如样品含菌量高,还可再稀释成1:1000,1:10000,……等,每种稀释度应换1支吸管。

5.2 将融化并冷至45℃~50℃的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到平皿内,每皿约15mL,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7℃培养箱内培养48h。另取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加入约15mL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7℃培养箱内培养48h,为空白对照。

5.3 为便于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与菌落,可在每100mL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中加入1mL0.5%的TTC溶液,如有细菌存在,培养后菌落呈红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无变化。

6 菌落计数方法

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菌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以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7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7.1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的范围。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见表1中例1)。7.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个之间,则应求出两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低的平皿的菌落数(见表1中例2及例3)。

7.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个,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中例4)。

7.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个,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例5)。

7.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个之间,其中一个稀释度大于300个,而相邻的另一稀释度小于30个时,则以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中例6)。

7.6 若所有的稀释度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g或每mL小于10CFU。

7.7 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以内时,按实有数值报告之,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应以四舍五入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零的个数,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1报告方式栏)。在报告菌落数为“不可计”时,应注明样品的稀释度。

表1 菌落计数结果及报告方式

三、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orms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验。

2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s)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44.5℃培养24h~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

该菌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是重要的卫生指示菌。

3 仪器

3.1 恒温水浴箱或隔水式恒温箱:44℃±0.5℃。

3.2 温度计。

3.3 显微镜。

3.4 载玻片。

3.5 接种环。

3.6 电炉。

3.7 三角瓶。

3.8 试管。

3.9 小倒管。

3.10 pH计或pH试纸。

3.11 高压灭茵器。

3.12 刻度吸管:10mL、2mL、1mL。

3.13 平皿。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双倍乳糖胆盐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40g

猪胆盐10g

乳糖10g

0.4%溴甲酚紫水溶液5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到7.4,加入0.4%溴甲酚紫水溶液5mL,混匀,分装试管(每支试管中加一个小倒管)。68.95kPa (10 lb)20min灭菌。

4.2 伊红美兰(EMB)琼脂

成分: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氢二钾2g

琼脂20g

2%伊红水溶液20mL

0.5%美蓝水溶液13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先将琼脂加到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校正pH值为7.2~7.4,分装于三角瓶内,103.43kPa(15 lb)15min高压灭菌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融化琼脂。冷至60℃左右无菌操作加入灭菌的伊红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皿备用。

4.3 蛋白胨水(作靛基质试验用)

成分: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融化,调pH值为7.0~7.2,分装小试管,103.43kPa(15 lb)15min 高压灭菌。

4.4 靛基质试剂

柯凡克试剂:将5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75mL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25mL。

试验方法:接种细菌于蛋白胨水中,于44±0.5℃培养24h。沿管壁加柯凡克试剂0.3~0.5mL,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显深玫瑰红色。

注:蛋白胨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

4.5 革兰氏染色液:

4.5.1 染液制备

4.5.1.1 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1g

95%乙醇20mL

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结晶紫溶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4.5.1.2 革兰氏碘液:

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加至3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4.5.1.3 脱色液:95%乙醇。

4.5.1.4 复染液:

a. 沙黄复染液:

沙黄0.25g

95%乙醇10mL

蒸馏水9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b. 稀石碳酸复红液:称取碱性复红10g,研细,加95%乙醇100mL,放置过夜,滤纸过滤。取该液10mL,加5%石碳酸水溶液90mL混合,即为石碳酸复红液。再取此液10mL 加水90mL,即为稀石碳酸复红液。

4.5.2 染色法

4.5.2.1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4.5.2.2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4.5.2.3 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s,或将乙醇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乙醇滴满整个涂片,脱色10s,水洗。

4.5.2.4 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4.5.3 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注:如用1:10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作复染,复染时间仅需10s。

5 操作步骤

5.1 取10mL 1:10稀释的检液,加到10mL双倍浓度的乳糖胆盐培养基中,置44℃±0.5℃培养箱中培养24h~48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粪大肠菌群阴性。

5.2 如产酸产气,划线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18 h~24 h。同时取该培养液1~2滴接种到蛋白胨水中,置44℃±0.5℃培养24h。

经培养后,在上述平板上观察有无典型菌落生长。粪大肠菌群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亦常为粪大肠菌群,应注意挑选。

5.3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5.4 在蛋白胨水培养液中,加入靛基质试剂约0.5mL,观察靛基质反应。阳性者液面呈玫瑰红色;阴性反应液面呈试剂本色。

6 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平板上有典型菌落,并经证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靛基质试验阳性,则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

四、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检验。

2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属于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产生绿脓菌素。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42℃条件下能生长。

该菌对人有致病力,可使伤处化脓,引起败血症等。

3 仪器

3.1 恒温培养箱:37℃、42℃。

3.2 三角瓶。

3.3 试管。

3.4 平皿。

3.5 刻度吸管:10mL、2mL、1mL。

3.6 显微镜。

3.7 载玻片。

3.8 接种针、接种环。

3.9 电炉。

3.10 高压灭茵器。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SCDLP液体培养基

见总则中3.2。

4.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

成分: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3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除琼脂外,将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解,调pH为7.4~7.6,加入琼脂,68.95kPa (10 lb)20min灭菌后,制成平板备用。

4.3 乙酰胺培养基

成分:乙酰胺10g

氯化钠5g

无水磷酸氢二钾 1.39g

无水磷酸二氢钾0.73g

硫酸镁(MgSO4·7H2O) 0.5g

酚红0.012g(1.2%溶液1mL)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除琼脂和酚红外,将其它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pH为7.2,加入琼脂、酚红,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后,制成平板备用。

4.4 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20g

氯化镁 1.4g

硫酸钾10g

琼脂18g

甘油(化学纯) 1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镁和硫酸钾加到蒸馏水中,加温使其溶解,调pH至7.4,加入琼脂和甘油,加热溶解,分装于试管内,68.95kPa(10 lb)20min高压灭菌后,制成斜面备用。

4.5 明胶培养基

成分:牛肉膏3g

蛋白胨5g

明胶1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取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浸泡20min,随时搅拌加温使之溶解,调pH至7.4,分装于试管内,经68.95kPa(10 lb)20min灭菌后,直立制成高层备用。

4.6 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酵母浸膏3g

硝酸钾2g

亚硝酸钠0.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和酵母浸膏加到蒸馏水中,加热使之溶解,调pH为7.2,煮沸过滤后补足液量,加入硝酸钾和亚硝酸钠,溶解混匀,分装到加有小倒管的试管中,68.95kPa(10 lb)20min灭菌后备用。

4.7 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氯化钠5g

琼脂1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除琼脂外,将其余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为7.2~7.4,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分装试管,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后,制成斜面备用。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培养:取1:10样品稀释液10mL加到90mL SCDLP液体培养基中,置37℃培养18h~24h。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培养液表面多有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常呈黄绿色或蓝绿色。

5.2 分离培养:从培养液的薄膜处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18h~24h。凡绿脓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其菌落扁平无定型,向周边扩散或略有蔓延,表面湿润,菌落呈灰白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常扩散有水溶性色素,此培养基选择性强,大肠艾希氏菌不能生长,革兰氏阳性菌生长较差。

在缺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时也可用乙酰胺培养基进行分离,将菌液划线接种于平板上,放37℃培养24h,绿脓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扁平,边缘不整,菌落周围培养基略带粉红色,其它菌不生长。

5.3 染色镜检:挑取可疑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者应进行氧化酶试验。

5.4 氧化酶试验:取一小块洁净的白色滤纸片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璃棒挑取绿脓杆菌可疑菌落涂在滤纸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制的1%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15s~30s 之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时,为氧化酶试验阳性;若培养物不变色,为氧化酶试验阴性。

5.5 绿脓菌素试验:取可疑菌落2~3个,分别接种在绿脓菌素测定培养基上,置37℃培养24h,加入氯仿3mL~5mL,充分振荡使培养物中的绿脓菌素溶解于氯仿液内,待氯仿提取液呈蓝色时,用吸管将氯仿移到另一试管中并加入1mol/L的盐酸1mL左右,振荡后,静置片刻。如上层盐酸液内出现粉红色到紫红色时为阳性,表示被检物中有绿脓菌素存在。

5.6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可疑的绿脓杆菌纯培养物,接种在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24h,观察结果。凡在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内的小倒管中有气体者,即为阳性,表明该菌能还原硝酸盐,并将亚硝酸盐分解产生氮气。

5.7 明胶液化试验,取绿脓杆菌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在明胶培养基内,置37℃培养24h,取出放冰箱10min~30min,如仍呈溶解状时即为明胶液化试验阳性;如凝固不溶者为阴性。

5.8 42℃生长试验:挑取可疑的绿脓杆菌纯培养物,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放在41~42℃培养箱中,培养24h~48h,绿脓杆菌能生长,为阳性,而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6 检验结果报告

被检样品经增菌分离培养后,在分离平板上有典型或可疑菌落生长,经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及绿脓菌素试验皆为阳性者,即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如绿脓菌素试验阴性而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产气和42℃生长试验三者皆为阳性时,仍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绿脓杆菌。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金黄金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2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膜,能分解甘露醇,血浆凝固酶阳性。

该菌是葡萄球菌中对人类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能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3 仪器和设备

3.1 显微镜。

3.2 恒温培养箱。

3.3 离心机。

3.4 刻度吸管:1mL、5mL、10mL。

3.5 试管。

3.6 载玻片。

3.7 酒精灯。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SCDLP 液体培养基

见总则中3.2。

4.2Baird Parker 氏培养基

成分:胰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酵母浸膏1g

丙酮酸钠10g

甘氨酸12g

氯化锂(LiCl·6H2O) 5g

琼脂20g

蒸馏水950mL

pH 7.0±0.2

增菌剂的配制:30%卵黄盐水50mL与除菌过滤的1%亚碲酸钾溶液10mL混合,保存于冰箱内。

制法:将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完全溶解,校正pH。分装每瓶95mL,

103.43kPa高压灭菌15min。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培养基,每95mL加入预热至50℃的卵黄亚碲酸钾增菌剂5mL,摇匀后制成平板。培养基应是致密不透明的。使用前在冰箱贮存不得超过48h。

4.3 血琼脂培养基

成分:营养琼脂100mL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10mL

制法:将营养琼脂加热融化,待冷至50℃左右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制成平板,置冰箱内备用。

4.4 甘露醇发酵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甘露醇10g

牛肉膏5g

0.2%麝香草酚蓝溶液12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牛肉膏加到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pH7.4,加入甘露醇和指示剂,混匀后分装试管中,68.95kPa(10 lb) 20min灭菌备用。

4.5 兔(人)血浆制备

取3.8% 柠檬酸钠溶液,103.43kPa(15 lb) 30min高压灭菌,1份加兔(人)全血4份,混匀静置;2000rpm~3000 rpm离心3min~5min。血球下沉,取上面血浆。

4.6无菌液体石蜡。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取1:10 稀释的样品10mL接种到90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置37℃培养箱,培养24h。

5.2 分离:自上述增菌培养液中,取1~2接种环,划线接种在Baird Parker平板,如无此培养基也可划线接种到血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h~48h。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在Baird Parker 平板上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带。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似有奶油树胶的软度。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菌落,但无混浊带及透明带。挑取单个菌落分纯在血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24h。

5.3 染色镜检:挑取分纯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排列成葡萄状,无芽胞,无夹膜,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较小,直径约为0.5μm~1μm。

5.4 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分纯菌落接种到甘露醇发酵培养基中,在培养基液面上加入2mm~3mm 的灭菌液体石蜡,置37℃培养24h,金黄色葡萄球菌应能发酵甘露醇产酸。

5.5 血浆凝固酶试验:吸取1:4新鲜血浆0.5mL,放入灭菌小试管中,加入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0.5mL。混匀,放37℃恒温箱或恒温水浴中,每半小时观察一次,6h之内如呈现凝块即为阳性。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株肉汤培养物及肉汤培养基各0.5mL,分别加入灭菌1:4 血浆0.5mL,混匀,作为对照。

6 检验结果报告

经增菌培养后,在分离平板上有典型或可疑菌落生长,经染色镜检,证明为革兰氏阳性

葡萄球菌,并能发酵甘露醇产酸,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者,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六、霉菌和酵母菌

Molds and Yeast Coun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测定。

2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培养72h,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3 仪器和设备

3.1 恒温霉菌培养箱:28℃。

3.2 振荡器。

3.3 天平。

3.4 三角瓶。

3.5 试管。

3.6 试管架。

3.7 平皿:直径90mm。

3.8 刻度吸管:1mL、2mL、10mL。

3.9 量筒。

3.10 酒精灯。

3.11 高压灭菌器。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生理盐水见总则中3.1。

4.2 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磷酸二氢钾1g

硫酸镁(含7H2O) 0.5g

琼脂20g

1/3000虎红溶液100mL

(四氯四碘荧光素)

蒸馏水1000mL

氯霉素100mg

制法:将上述前5种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再加入虎红溶液。分装后,103.43kPa(15 lb)20min高压灭菌。另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基中,若无氯霉素,可用链霉素代替,每1000mL培养基加链霉素30mg。

5 操作步骤

5.1 样品稀释见菌落总数测定中

6.1。

5.2 取1:10的检液2mL分别注入2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若菌量较多时可顺序再做10倍稀释),另取1个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每皿分别注入融化并冷至45℃左右的虎红培养基约15mL,充分摇匀。凝固后,翻转平板,置28℃培养箱,培养72h,计数平板内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若有霉菌蔓延生长,为避免影响其它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时,于48h 应及时将此平板取出计数。

5.3 计算方法:先点数每个平板上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求出每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判定结果时,应选取菌落数在5~50个范围之内的平皿计数,乘以稀释倍数后,即为每g(或每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数。其它范围内的菌落数报告应参照菌落总数的报告方法报告之。

5.4每g(或每mL)化妆品含霉菌和酵母菌数以CFU/g(mL)表示。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1图形得运动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就是旋转得(),二就是旋转得(),三就是旋转得()。 2、图形(1)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图形(2)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图形(3)就是以点()为中心旋转得。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就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就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就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就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5、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得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得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得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得位置。 、2图形得运动 一、选择。 1.将下面得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得图案就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得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得图形重合得就是()。 3.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得方法就是()。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得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得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A General Survey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编号:0111013 课程学时:3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建议教材:李平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中国文化概论》是为培养和检验高等学校学生所应具有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而设置的。设置本课程的任务,是为了使在校大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把握其精神风貌和本质特点,对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判,从而为更新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养料和借鉴。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有所认识,而且能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有所思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结构与传承 一、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二、文化的结构 1.显型结构与隐型结构 2.文化的主要子系统 三、文化的传承 1.文化进化论 2.文化传播论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创造主体和发展历程 一、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 二、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三、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文化的起源 2.中国文化的孕育 3.中国文化的萌动 4.中国文化的定型

5.中国文化的发展 6.中国文化的隆盛 7.中国文化的强化 8.中国文化的转型 第三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天人合一,物我相通 2.自强不息,兼容并包 3.以人为本,崇尚道德 4.和而不同,中行无咎 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1.延续性 2.伦理性 3.政治性 4.世俗性 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1.整体综合的直观思维 2.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3.类比推导的联想思维 4.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 课程的重点、难点: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课程教学要求: 在理论层面上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构及传承,在知识层面上掌握“中国”、“中华民族”的涵义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3.怎样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4.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经济结构 一、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1.土地公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2.土地私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科:数学教师:杨雁波 一、教学目标: 1.对有关图形的变化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 的作图能力。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称、旋转、平移三种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三、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作图工具。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 并且明白了这些美丽图案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以下网络图。

知识结构网络: 画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整理和复习旋转顺时针(90度 180度) 逆时针(90度 180度) 欣赏与设计 师:下面哪一位同学来告诉老师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呢? 生:举手回答。 生: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么什么叫做旋转和平移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师:接下来呢我们来复习本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欣赏设计。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9页第五题。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生:讨论。 师:总结。 2.课的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0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附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二单元 第30 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提示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士”②学在民间③吸收、融合④思想解放⑤思想文化⑥“仁”⑦“克己复礼”⑧“仁政”⑨“道”⑩“无为而治”?相对?以法治国 考点二①中央集权②国家统一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君权神授”⑤太学⑥传统文化 [巧学妙用] 形象记忆——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

图解历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易错提醒——儒家的“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区别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图解历史——“罢黜百家”的背景 易错易误——“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思维导图——董仲舒的新儒学 考法1诸子百家的思想 【考题1】(2017·四川眉山模拟)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 D 『方法突破』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儒法道都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争夺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符合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C项错误;儒法道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 『史论链接』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 (3)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考法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题2】(2017·四川绵阳模拟)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方法突破』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现了儒学从批判时政到维护现实统治的转变,B正确。 『史论链接』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而儒学主张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2)秦朝受到压制:儒生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3)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增添了“大一统”“君权神授”等内容,适应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考法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史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1图形的运动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5、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形的运动 一、选择。 1.将下面的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3.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的方法是()。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 4.观察下图,是怎样从图形A得到图形B的()。 A.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B.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C.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D.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5.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1 B.2 C.3 D.4 二、将图A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在图中画出图形B与图形C。 三、请你用图(1)的四块拼板,在图(2)中评出图(3),并说一说你的操作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42021 课程英文名称:Highl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文化概论是俄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涵盖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十个主题,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背后的核心价值观,为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学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用俄语表述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2.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获取知识和授课的重点,在文化交流中自然地运用中国文化概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最终达到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中国概况、语言文字、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剧、中医等相关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涵; 3.基本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用俄语介绍本民族文化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背景知识讲解,使学生首先产生兴趣,以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语言交际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根据章节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俄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的知识技能。 3.成绩构成: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 S = 正方形的周长= c = 长方形的面积= S = 长方形的周长= c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 = 底= a = 高= h = 三角形形的面积= S = 底= a = 高= h = 梯形形的面积= S = (上底+下底)= (a+b )= 上底= a = 下底= b = 高= h = a h a h

5、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梯=(a+b)h÷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h梯=S×2÷(a+b) 上底+下底=面积×2÷高 a+b=S×2÷h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a梯 =S×2÷h-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b梯 =S×2÷h-a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l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4.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O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6.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 和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 减数= 差被减数- 差= 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7.角和三角形(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5)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1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拓展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延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本课程即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本课程为学期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概述 第一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文化”概说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概述 第四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教学要求: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章古代称谓 第一节古代亲属关系——九族三党五服 第二节古代姓名称号 第三节避讳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宗法制社会关系及姓氏名称等。 第二章古代衣食住行 第一节衣 第二节食

第三节住 第四节行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衣食住行的一般状况,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古代教育与选举、科举制度 第一节古代教育 第二节选举制度 第三节科举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掌握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弊。 第四章古代官制 第一节古代的文官制度 第二节古代的武官制度 第三节常用职官沿革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官、武官制度。 第五章古代礼制与法制 第一节古代的礼制 第二节古代的法制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礼制与法制的产生时间、背景及意义,掌握古代不同时期礼制与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古代学术思想 第一节儒家思想 第二节道家思想 第三节佛教思想 第四节其他 教学要求: 了解儒、道、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清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客观认识其思想特点、历史地位、固有价值及现代意义并了解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学时分配建议:

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练习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练习题 一、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钟摆的运动 在算盘上拨珠平移电梯的运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旋转火车的运动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二、按要求填空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括号里画上“○”) ()())() 2.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 3.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是:( ),梯形的面积是:( ).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0cm2,知道它的高是4cm,一个底是2cm,另一个底是( )cm. 6.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分别是10m,6m,两条腰的长分别是3m、5m,它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底长为8.5m,高为3.8m,它的面积是( ). 8.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d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9.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8cm,下底是10.4cm,高是4cm,它的面积是( ). 10.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则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 1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周长(),面积()。 1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三、判断 1.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 2.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 4.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它们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6.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8cm,它的面积是32cm2. ( ) 7.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dm2,若它的上下底之和是8dm,那么高是5dm.( ) 8、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面积必相等。 ( ) 9、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10、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不超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选择 1. 汽车在公路上运动时,轮子的运动是( )。 A、平移 B、旋转 C、既平移又旋转 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 )一定相等. A.形状完全相同 B.面积一定相等 C.周长一定相等 3.一堆钢管,最下层有6根,最上层有2根,每相邻的两层相差1根,这堆钢管的总根数是( ).A.16根 B.20根 C.12根 D. 24根 4.右图梯形中甲三角形的面积( )乙三角形的面积。 A.> B.< C.= D.无法判断 5.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非等腰)可以拼成一个(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6..求右图梯形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单位:cm) A.(7+10)×9÷2B.(8+9)×7÷2C.(8+9)×10÷2D.(7+10)×8÷2 7.( )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样 C.面积相等 8.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为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为原来的( ). A.3倍 B.6倍 C.9倍 D.18倍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赵德玉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浏览一些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抓住部分中国典型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相关观念进行比较,阅读、探析部分古代儒家言论和简本《老子》,扼要介绍佛数个学核心概念。 2.设计思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门课既难以带领学生登堂,更无法引领学生入室。所以,抓住语言与文化难解难分的关系,从汉语语言的独特之处入手,进行部分中国文化观念的探讨,展开东西文化某些核心观念的对比对照,介绍阴阳、五行、家国同构、天下观、三教合一等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阅读儒家、道家部分原文言论。争取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倡议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自觉地终生学习语言文化。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特征和核心理念,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兴趣,号召同学们开始或者继续对中国文化的终身学习。 三、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按时出席课堂教学活动,根据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及早开始论文选题和撰

写工作。鼓励学生课外互相交流。 四、教学进度 引子 1周 语言与文化 2周 阴阳五行 1周 传统节日 1周 君臣关系与天下观 2周 儒家经典原文选读 3周 《老子》原文选读 3周 茶文化漫谈 1周(具体时间机动安排) 书法文化漫谈 1周(具体时间机动安排) 课程小结 1周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美) 中国文化的特质刘小枫编 中国文化泛言南怀瑾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 中国文化基因库施舟人(法)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禅与文化季羡林 建议学生选择阅读。学生选择本目录之外的有关书籍本课程也予鼓励。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图形题总汇

1. 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8厘米。已知期中一条边上的高是10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张长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最多能剪出多少个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 4. 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延长5厘米,就成了一个长方形,面积增加了10平方厘米。如果原来梯形 的下底长9厘米,那么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 小强围着一个正方形的人工湖走了2圈,一共走了8000米。这个人工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合多少平方千米? 6. 一块2.4平方千米的土地,从中划走一块40公顷的地,剩下的每公顷栽200棵栽200棵杨树。 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杨树? 14cm 6m 40cm 13cm 26dm 15dm 30dm 24dm 4cm 4cm

7.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果树林,它的底是0.4千米,高是0.3千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8平方米,每 棵果树能收水果20千克。这个果树林能收水果多少吨? 8. 一块长方形菜地,占地12公顷,已知它的长是1200米。现将这块长方形菜地平均分割程长40 米、宽30米的小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几个? 9. 先观察图形的特点,再求出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0.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11. 在一块边长是8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一角建一个三角形鱼池,(如图),剩下的土地用来种玉米。 如果每公顷可收玉米5吨,这块地可收玉米多少吨? 50 42 70 14 8 60 40 30 40 6 6 5

12. 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3. 计算下面个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4. 判断题。 (1).两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不相同。 ( ) (2).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都乘3,高不变,这个梯形的面积就乘6. ( ) 6 4 2 3 24 18 10 15 34 14 12 35 20 12 800米 200米 200米 4 8 12 2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旋转,理解图形成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从点、线和面的角度深入理解图形的变换,积累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化繁为简、化新为旧的解决问题策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体会图形变换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