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与合》教案

达旗第十小学数学教案 主备课:邢艳授课时间:班级:授课老师: 课题分与合课 时 1 课标依据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的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 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记忆5以内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教具/仪器 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向日葵、玉米等教具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 学法:小组研究法 教学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刚刚过去,小朋友们都做了什么事情呢? 秋天到了,老师国庆在外出郊游时看到很多农民伯伯在 秋收呢,看,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粮食,农民伯伯在地里辛苦 的工作着,为我们种出好吃的粮食,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不能浪费每一粒米饭。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就说明你 们是最棒的。 农民伯伯知道小朋友们特别乖,所以让老师带了礼物来 给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向日葵) 老师带来了几朵向日葵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老师觉得左边第三朵最漂亮,你们能找到老师喜欢的那 一朵吗?(复习旧知) 二、教学4的分解与合成 小朋友们太棒了,向日葵数完了,老师要把他们装起来。 小朋友们要向老师学习,把不用的东西及时整理起来。 哎呦!你们看,老师的这个箱子太小,这四朵向日葵装 不在一个箱子里。还好老师拿了两个箱子,一号箱和二号箱。 这下子老师遇到困难了,这四朵向日葵该怎样装在这两个箱 子里呢?谁有办法能帮帮老师。(学生回答:一号放两个,右 二号放两个) 也就是把4个向日葵分成一号两个,二号两个,还有什么 别的方法吗?请你用四根小棒来代替向日葵,自己动手摆一 摆,看看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学生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和7》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 和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尝试用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利用数尺,摆图等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体会学、用数学的乐趣。二、目标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按照数的意义、认读写数、数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流程来学习的。既然数的认识过程有这样的规律,教师便可尝试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认识6和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基数意义。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四、教学准备课件、珠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在“给数找家”中引出“6”和“7”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朋友?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4、1、0、5、3、2。2.你们帮这些数朋友在数尺上找到家吗?课件出示:(1)和3相邻的数是()和()。(2)0和2的中间数是()。(3)比4多1的数是()。【设计意图】复习认数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自主学习6和7做铺垫。(二)在“给数排队”中比较数的大小1.拨算珠找6和7。(1)你知道5的后面是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在添一是几呢?

(2)看来我们的数朋友还真不少呢,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数。2.看数尺读数。(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朋友吧。这些数从右往左看,一个数比一个数大还是小呢?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它大于哪些数呢?随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7 ( ) ( ) ( )……(2)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这些数一个比一个大还是小?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几?它小于哪些数?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0 ( ) ( ) ( )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6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我们能从拨珠的过程想到6和4的大小,也能从几个一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大小,还能利用摆圆的方法进行比较。虽然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获得了相同的结论,就是6大于4,后面的问题看看你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说一说,47你是怎样比较的?小结:像2,3,4,5,6,7这样的数都是在1的基础上逐个添1得到的,我们看看这个数里有几个一就可以知道它是几了;也可以通过数尺来比较,数尺左边的数较小,右边的数较大;我们还可以通过摆圆片的方法数一数,比一比就知道谁大,谁小了。看来比较大小的方法真不少,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拨珠引导学生发现5、6、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这三数的数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三)在“排队问题”中研究几和第几小动物们要到智慧王国去寻找智慧,你看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7个小动物排成一行,看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与的分与合教案

与的分与合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8、9的分与合教案 主备人:邓梅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领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一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谁的小星星最多?得到小星星最多的小朋友说明他表现得很优秀,大家要向他学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小星星,你们来帮老师分一分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1.谈话:小朋友数一数,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星星?(课件展示) 我先移动一个,请你说说它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如果我再移动一个,想一想,8又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就这样,每次移动一个小星星,移一次,说两句话,你会吗? 请把你的8个小星星横着摆成一排,自己练习一遍,然后再移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学生操作、表述,教师巡视、指导。 2.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黑板来板书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余的小朋友观察他们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 3.9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 (2)探究学习。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个,因此9的分与合就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了很多。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1,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它的式子? 你能用这种方法记忆8的分与合吗? 四、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和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和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沈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 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 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难点: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口令 5可以分成3和几?4和1合成几?几可以分成2和2 ? 1和几合成2?3可以分成几和1? 2、小结:2、 3、 4、5的分与合小朋友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6、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题 1、大家看,小朋友手里拿了6个气球,如果让你分在两只手里,你准备怎么拿?我们用圆片来代替气球。 指名一个学生上黑板, 2、还有别的拿法吗?(又指名5人)。 3 、没有意见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分成了几个和几个?看这两个有什么相同?所以他可以合并成一种。谁和谁还可以合并成一种?出示课件。 4、根据他们的拿法你能写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请打开书看第一种6可以分成5和几,右边的虚线框是什么意思?第二种6又可以分成几和几,虚线框,6可以分成几和几;第3种6可以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里没有框? 5、谈话:现在沈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谁能一个不漏的说出6能分成几和几?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吗?(可以谈到另外一种分法,课件也可以设置按纽出示) 请同桌相互说说。 (大家一起读一遍,一边读一边记) 7、小结:我们不仅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而且也要学会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 8、现在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6?(指名3人口答) (二)教学试一试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6个圆片得出3种分法。还可以联想到另外有关的分的式子,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的出7的分法吗? 认真听好老师的要求:

6和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6和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加法)》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属于对6和7认识的一部分。本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认识6和7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后续学习8和9,以及10的解决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从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到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引导学生图回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教会学生在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予以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

在解决问题中,应注意的某些细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A、图里有什么? B、怎样解答? C、解答正确嘛? ②对“大括号”和“?”的理解。 难点:①理解符号“大括号”和“?”。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和讨论法。以学生为我的课堂主体,因此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块:(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图说说图的意思,怎样解答? 生:左边有两只螃蟹,右边有三只螃蟹…… 师:我们该如何列式子?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 2. 2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 地点:高二(15)班 授课人:赵尚平 一.教材分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法与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二) 新 课 讲 授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思考:已知a ,b >0,求证2222 ()()4a b c b c a ab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6、7的分与合_教案教学设计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学习。]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6和7 第1课时6和7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因此将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1.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能力。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新知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同学们打扫卫生的

画面,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们学习,做一个爱护教室、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学生。然后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6和7。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6个彩球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7张圆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

《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21页的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4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4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4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每生4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金色的秋天到了,向日葵丰收了。你看,农家小院里的李奶奶准备把向日葵放起来,我们一起去帮帮她吧。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4的分解和组成。 1、师:(课件)大家看看这里有几朵向日葵?有几个筐? 生:这里有4个向日葵,有2个筐。 师:把这4朵向日葵放到2个筐里,怎么放?你想动手来试一试吗? 生:想。 师:我们用小圆片来代替向日葵,一个小圆片代表一朵向日葵,有4朵向日葵,我们要拿几个小圆片出来? 生:拿4个小圆片出来。 师:请孩子们轻轻地拿出4个小圆片放在桌面上,然后端坐。(生操作)师:桌面上的4个小圆片代表什么? 生:桌面上的4个小圆片代表4朵向日葵。

师:请在桌面的左边放一个本子代表一个筐,右边再放一个本子代表一个筐。 师:现在要把4朵向日葵放到2个筐里,每个筐里都要放,想一想可以怎么放?(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2、然后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观察不同摆法。 3、全班汇报。 师:放好的端坐。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放的? (请学生上台展示,边摆边说;其他的孩子认真听。) 生1:我是这样放的,4朵向日葵,放1朵在左边筐里,放3朵在右边筐里。 师: 4朵向日葵可以用数字4表示,左边筐里的1朵向日葵可以用数字1表示,右边筐里的3朵向日葵可以用数字3表示。 师:你把4分成了几和几? 生1:我把4分成了1和3。(师板书4可以分成1和3) 师:正确。分得好,说得清楚!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跟他分得一样的孩子举手。 师:把左边筐里的1朵向日葵和右边筐里的3朵向日葵合起来,看一看一共是几朵向日葵? 生:一共是4朵向日葵。 师:我们就说1和3可以组成4。(教师指着板书示范读) 生: 4可以分成1和3,1和3可以组成4。(齐读)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分法? 师:请你边摆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放的?你把4分成了几和几? 生2:我是这样放的,4朵向日葵,放2朵在左边筐里,放2朵在右边筐里。我把4分成了2和2。(师板书4可以分成2和2) 师: XX放得正确,说得完整。请你把左边筐里的2朵向日葵和右边筐里的2朵向日葵合起来,看一看一共是几朵向日葵? 生:一共是4朵向日葵。 师:我们就说2和2可以组成4。(教师指着板书示范读) 生: 4可以分成2和2,2和2可以组成4。(齐读) 师:跟他放得一样的同学起立。请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6和7的认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 6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二、新授 1、学习数数和认数。 ①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②观察思考。

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 ③交流、汇报。 ④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教学数序。 ①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③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 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 6>5 ②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 7>6 4、教学6、7的序数。 ①看书第43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6和7》教学设计

《6和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尝试用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利用数尺,摆图等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体会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按照数的意义、认读写数、数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流程来学习的。既然数的认识过程有这样的规律,教师便可尝试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认识6和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基数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给数找家”中引出“6”和“7”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朋友?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4、1、0、5、3、2。 2.你们帮这些数朋友在数尺上找到家吗? 课件出示: (1)和3相邻的数是( )和( )。 (2)0和2的中间数是( )。 (3)比4多1的数是( )。 【设计意图】复习认数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自主学习6和7做铺垫。 (二)在“给数排队”中比较数的大小 1.拨算珠找6和7。 (1)你知道5的后面是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在添一是几呢? (2)看来我们的数朋友还真不少呢,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数。 2.看数尺读数。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朋友吧。这些数从右往左看,

6 7的分与合公开课教案

6 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分与合。 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动物乐园要就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戏,他们给老师寄来了邀请函,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参加,但是想要参加这次活动,小朋友们需要顺利闯过第一关。现在同学们一起回答:5可以分成3和几,2和2合成几,2可以分成1和几,4和1合成几?小朋友回答地又快又响亮,看来小朋友对2 3 4 5的分与合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6 7的分与合。 我们来看大屏幕上,小朋友手里拿了6只气球,如果让你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6的分与合 1.我们可以用圆片代替气球,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6个圆片,同桌的小朋友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看看6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上来分一分,并且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不同的分法,并注意突出分的顺序,引导找出有联系的分法)大家一起读一读。 2.现在我们已经把6的分成都写出来了,同学们看看这些稍微有点多,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按照6分成的第一个数来记,6可以分成1和几,2和几.....)还有什么方法?(6可以分成1和5我们可以想到什么?6可以分成5和1,这一对是双胞胎....) 3.现在我们把书本打开36页,看看书上的分的和我们一样吗?

4.刚刚我们知道了6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几和几合成几,你们知道吗? 教学7的分与合 1.刚刚我们通过6个圆片学会了6的分与合,现在我们再从学具盒里再拿出一个小圆片,看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2.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将7个小圆片分成两堆?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想想怎样分可以一个都不漏?请同学们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书本36页的下面。 3.汇报交流,让学生观察分的顺序,并板书。 4.怎样才能方便的记住7的分与合?(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一题) 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他奖励给同学们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数字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出:几和几合成6,就把这两张连起来)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二题) 豆荚老师也有一道题要考考小朋友,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7,在课本上连一连。 按照顺序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7.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三题) 4.找一找(想想做做第四题) 看着我们玩的那么起劲,一群小螃蟹也来凑热闹了,他们想用大钳子和我们做游戏。仔细观察,他们身上还有数呢,你们发现了什么?(两只钳子上面的数合起来就是蟹身上的数。 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7页

6和7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6和7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6和7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逸夫小学刘丽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一节内容。 教材分析:在学生系统学习了1——5的认识及加减法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而6和7的认识 则是本单元的第一节当中第一节课。本课安排了主题图、 人物图、点子图、计数器、直尺图以及金鱼图对数数、认 数、数序,比较大小,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进行教学。 最后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前1——5的认识相同、示范, 然后照虚线描红。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思想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方式组 织教学,对数数,认数,数的顺序及数的大小比较掌握较 好,但认识5以内数的序数时,个别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 念有些模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

再数一数有多少把椅子?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 2、出示人物图、点子图 (1)师:刚才同学们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那么再数一数下面这幅图中有多少人?(课件)用数字几表示? 生:6人,用数字6表示。 师:那么下面的圆形有几个呢?用数字几表示? 生:6个。用数字6表示。 师:让我们认识一下6的摸样(课件),你们看6像什么呢?(课件) 生:像口哨 师:你们能根据6的样子编一句儿歌吗? 生:6像哨子能吹响。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6,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数字宝宝。 请你数数这幅图里有多少人?(课件)用数字几表示? 生:7人,用数字7表示。 师:下面这些圆片有多少个呢?(课件)用数字几表示? 生:7个,用数字7表示。 师:我们来看看7长什么样子?(课件)大家看看7像什么呢?生答后(课件), 师:那么大家谁还能根据7的样子编一句儿歌? 生:7像镰刀割青草 (2)练习: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和7两数表示呢?

《怎样听到声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又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听到声音使用哪个器官?(学生回答)观察耳朵的结构。逐步讲解: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鼓膜的振动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在纸板前悬一个小球 在纸板前敲击小鼓,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一 A.保持小鼓与纸板的距离不变 B.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二 A.用相同的力敲击小鼓 B.小鼓距离纸板远近不同

仔细观察小球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 距离不变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小结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1、尽量避开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3、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开口。 4、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介绍各种耳朵。 五、课堂练习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3.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一年级数学:6、7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6、7的分与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分解组合》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分解组合》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 推荐课件:大班数学课件《5的分解组合》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 1颗草莓和4颗草莓

4颗草莓和1颗草莓 2颗草莓和3颗草莓 3颗草莓和2颗草莓 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 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 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