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关于《诗经》的诠释,自汉以迄唐中叶,基本上是由《毛诗序》、《毛传》、《郑笺》以及《孔疏》所构建的汉学典范支配着。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以后,受中唐以来经学领域思辨之风的影响,《诗》学研究亦出现了疑古惑经的风气。学者释《诗》,渐出新意,既突破汉学典范的束缚,同时又对汉学典范有所怀疑、批判和创新,这就逐渐形成了《诗经》的宋学传统。相对于《诗经》汉学注重于《诗经》词语的训诂,《诗经》宋学则更注重于《诗经》义理的阐发。总体来看,如果说孔子的诗教是“兴观群怨”、“出使专对”,战国时的诗教是“温柔敦厚”、“断章之取”,汉人的诗教则是据《诗》言政,以“三百篇”为谏书。至乎宋人,《诗》学乃大大突破了这些形下层面的规范,进而借《诗》以言性情,用《诗》以明义理。《诗经》岂止区区“言志”、“比兴”之物?诗教又岂是“发情止礼”的教条?《诗经》乃是通乎天地,究于义理,矫乎人心,参于天人的大制作,大法宝。在宋人看来,《诗经》的价值在于能明心见性、通道达理。苟有助于明理,什么汉规唐矩都可以抛弃;苟有碍于道学,虽圣经贤传亦不惮怀疑。基于此意,宋之学者在继承、怀疑、批判和创新《诗经》汉学的基础上,采用以诗说《诗》、以理论《诗》、以史证《诗》、以《序》解《诗》的多元诠释方法,围绕着《诗经》学史中的若干个学术专题如《诗序》、删诗、二南、二雅、正变、六义、淫诗、本末等,重新进行分析、讨论。他们或完全继承旧说、或继承中又有修订创新、或别立新说,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然回顾百年来学界关

于宋代《诗经》学的研究,其所涉《诗》学专题多比较重复,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对《诗序》、淫诗等问题的探讨,至于其它的传统问题以及富有新意的问题则多有阙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宋代《诗经》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故本论文试图立足于宋代现存及所辑录的67种《诗经》学著作和宋人文集中的百余篇单篇论说及序跋之文,以各个《诗》学专题为切入点,采取以史料学为基础,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将有关宋代《诗经》学中的各个专题置身于整个《诗经》学史中,以点见面,以小见大,来具体勾勒宋代《诗经》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及影响。希望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研究方法、资料取裁、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共分九章。基本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疑古惑经思潮与宋代的《诗经》学”。此章首先考察宋代《诗经》学发展的学术背景,然后具体论述此背景下宋代《诗经》学的发展概貌以及诠释方法。宋代的《诗经》学研究能够出现与汉、唐截然不同的局面并非偶然,它乃是宋代疑古惑经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宋世,由于受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与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诗经》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股以疑经惑传为特征的经学变古思潮。学者研究《诗经》不再专守训诂,而是多趋义理。而且部分学者对《诗经》的看法,更是异于前代。他们以《诗经》为讽咏性情之作,非如《诗序》所言仅止于美刺而已;诗教之作用,在于反映民情、教化风俗与吟咏性情。故宋之学者为建立自己的《诗》学体系,论《诗》多出新意。因此,笔者以为探讨自唐中叶以来《诗》学研究领域的怀疑思辨学风与宋代《诗

经》学的关系至为重要。因为正是基于这种学风,宋人才对传统的治《诗》方法、汉唐的《诗经》注疏提出怀疑,从而创立新说,推动了宋代《诗经》学的发展。因此,本章通过对宋代《诗经》学学术背景、文献概述、诠释方法等整体面貌的考察,以期为后面八章的宋代《诗》学专题研究提供比较完备的材料和理论来源。第二至第九章,是宋代《诗经》学专题问题的探讨,分别为“《诗序》论”、“删诗说”、“二南辨”、“二雅辨”、“正变说”、“六义论”、“淫诗说”、“本末论”。这实际上包含了宋之学者对《诗经》学史中两个方面问题的探讨。一为传统问题。即自《诗经》形成后,汉、唐以来诸儒一直探讨的问题,如《诗序》、删诗、二南、二雅、正变、六义等。对于这些传统问题,宋人或继承旧说,或修订旧说,或别立新说,这就促使这些传统问题在宋代有了新的进展。二为新意问题。所谓新意问题是相对于传统问题而言的,它们也许并非创始于宋人,但确是经宋人具体论说后才真正成为《诗经》学史上的学术专题的,如淫诗、本末等。通过对这些新意问题的探讨,这就形成了宋代独具特色的《诗》学研究。围绕着《诗经》学史中的这些个学术专题,宋之学者提出了或多或少不同于以往的新观点。如《诗序》问题,宋人基于怀疑和思辨的精神,认为《诗序》不合诗旨处甚多,因疑其非圣人或圣人的弟子所作。故从辨析《诗序》的作者入手,进而主张去《序》言《诗》。此乃是宋代《诗》学研究疑古、变古精神的出色表现,亦是宋人《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再如删诗问题,继孔颖达首次从“古者诗三千余篇未可信”的角度对司马迁的记载提出质疑后,否定孔子删诗的宋之学者即以“古者

诗三千余篇”说不可信、《论语》未载孔子删诗之事、吴季札聘鲁观周乐所歌诗乐编次与今本《诗经》大体相同、孔子以一人之见无权删诗等为论据,第一次明确、具体地驳斥了孔子删诗说。至此,孔子删诗说这个问题遂进入到一个全面、实质性的论战阶段,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高潮。而上述这几条驳斥论据也均为后之学者所采纳,成为他们驳斥孔子删诗说的主要论据,由此可见宋人立论的首创之功。又如正变问题,自郑玄、孔颖达发挥《毛诗序》之论而形成独自的解《诗》体系以后,汉、唐诸儒除成伯玙稍持新论外,学者咸少质疑,多亦从之。然宋之学者如郑樵、叶适、章如愚等则首创风雅无正变说,从而引起了《诗》学史上风雅正变有无之说的争论。又如六义问题,宋人针对先儒六义说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不断的分析探讨,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如以三体三用解说六义内涵,以音乐别之风、雅、颂,以文学视角分辨比、兴等。这些认识突破了汉、唐《诗》学的传统观念,亦对宋代《诗》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又如宋人以官职释二南之周、召,以南乐、南面释二南之南,主张二南应该独立于风、雅、颂三体之外;以辞体区分大小雅;以《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男女婚恋之诗为淫奔之诗;倡《诗》有本末等观点,亦均为宋人的首创。不过,宋人围绕这些专题问题所进行的讨论,除了上述的创新观点以外,亦有对汉、唐《诗》学观点的继承和修订。如尊崇《诗序》、以美刺说《诗》;赞成孔子删诗;承认风雅有正变;以地域释二南之周、召,以南化、南国释二南之南,以圣贤深浅别之二南;以政事区分大小雅、风雅颂等等。综观这些观点,虽继承有余,然突破不

足。有些为维护旧说,甚至曲为解释。这不能不说是宋人《诗经》学研究中的局限。总之,围绕着《诗经》学史中的这些个学术专题,宋之学者除继承汉、唐以来的旧说之外,亦提出了或多或少不同于以往的新观点。我们不论这些观点是否妥当,其所表现出来的怀疑批判精神、自由讨论风格以及思辨创造思维实足为后人称道。而这也就成为了宋人在《诗经》学专题研究方面的独到贡献,亦为后之学者的《诗经》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这无疑是宋代的《诗经》学研究给予整个《诗经》学史的最突出贡献。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2006 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小雅?\u33410X南山》的作者为(B ) A.尹吉甫 B.家父 C.寺人孟子 D.许穆夫人 2. 段玉裁研究《诗经》的专著是(A) A.《诗经小学》 B.《诗经通论》 C.《诗集传》 D.《诗经韵读》 3. 今存《庄子》共33 篇,其中内篇为(B) A. 15 篇 B.7 篇 C.11 篇 D.13 篇 4. 郭庆藩的《庄子》注本为(B) A.《〈庄子〉今注今译》 B.《〈庄子〉集释》 C.《〈庄子〉集解》 D.《〈庄子〉独见》 5. 《史记》中“表”不含(C) A.月表 B.世表 C.季表 D.年表 6. 《〈史记〉索隐》的作者是(C) A.裴 B.张守节 C.司马贞 D.褚少孙 7. 陶渊明在哪篇作品中陈述了自己弃官的原因(D) A.《感士不遇赋》 B.《闲情赋》 C.《五柳先生传》 D.《归去来兮辞》 8. 《李诗通》的著者是(D) A.王琦 B.萧士赟 C.杨贤齐 D.胡震亨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B) A.《行路难》 B.《南陵别儿童入京》 C.《蜀道难》 D.《庐山谣》 10. 杜甫的“三吏”、“三别”作于(C) A.困食长安时期 B.读书与壮游时期 C.陷贼与为官时期 D.漂泊西南时期 11. 仇兆鳌编注的杜甫诗集是(D) A.《杜臆》 B.《读杜心解》 C.《杜诗镜铨》 D.《杜诗详注》 12. 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作家是(A) A.李 B.秦观 C.张耒 D.黄庭坚 13. 最早的苏轼词全集注是(B) A.《东坡乐府笺》 B.《注东坡词》 C.《东坡词编年笺注》 D.《苏词笺注》 14. 《辛弃疾传》的作者是(C) A.孔凡礼 B.吴世昌 C.邓广铭 D.梁启超 15. 今存关汉卿杂剧中有争议的作品是(D) A.《窦娥冤》 B.《蝴蝶梦》 C.《救风尘》 D.《五侯宴》 16. 关汉卿杂剧中塑造的风尘女侠形象是(D)

初中英语语法专题精讲及标准答案

育才助教中心内部资料初中英语专题训练题 专题一:词汇部分(名词、数词、冠词) A:名词专项 可修饰名词的常用词: 1) 修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some, any, a lot of,lots of,plenty of 2)饰可数名词的有:many, (a)few, a large (great) number of 3)只修饰不可数名词的有:much,(a)little, agreat deal of 2、难点 1)名词所有格的归纳 1、a student's room, students' rooms, father'sshoes。2、Children's Day 3、a friend of my father's 4、a twenty minutes' walk,ten miles' journey,a boat'slength,two pounds' weight, ten dollars' worth。 (说明:表示时间、距离、长度、重量、价格、世界、国家等名词的所有格要用's)5、a mapof China,theend of this term,the capital ofour country, thecolor of the flowers。 (说明:无生命名词的所有格则必须用of结构) 6、Li Lei and Wang Fei's bedroom, an hour and a half's talk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共有一样东西时,在第二个名词后面加's) 7、Jim's and Peter's desks; Joe's and David's books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各有的东西时,在各个名词后都加's。) 2)名词词语辨析 区别部分名词词语辨析: I.voice, noise, sound, music II.home, house, family,country III.place , floor,room , ground IV.?work, job 3、易错点 1)Help yourself to _________. A. some chickens?B. a chicken?C. somechicken.D?any chicken 答案: C(选择A的同学要注意chicken当鸡肉讲时不可数)

诗经研究论文终审稿)

诗经研究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古今,通假,区别,其他论文文档]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研究

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研究 摘要: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二者。本文建 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同时注意规范界定与表述用语。 关键词: 古今字通假字区分 古今字是阅读古书必须具备的知识。从文字学的角度讲,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 字都是汉字用字的问题,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用字的情况都很纷繁。这些现象都是古书注解的主要对象,也是训诂学、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当然也是《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候不能够正确区分古今 字与通假字。本文拟从古今字的概念、来源、字形特点与意义联系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古今字的概念 古今字是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语言的发展有关系。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80%以上,通常一个字就代表着一个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 有所发展,词义有所引申,字有所假借,原有的字担负着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记录功能,即一字兼表数义。后来,为了区别这些意义,也为了减轻原有汉字的表义负担,便以原有汉 字的形体为基础,或增加偏旁、或改换偏旁,造出了新的字。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谓的古今字。 记录同一个词,古用彼字,今用此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谊”字下注云:“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1]段玉裁指出,古字与今字是相对的,在时间上有先后的关系;但我们不能从字体的古与今上来理解古今字。 在古代文献的注疏中,训诂学家们常用“A,古B字”、“A、B,古今字”等形式来注释。这 里的A、B所代表的是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形式,因为某些词已经有了新的书写形式,并且这个新的书写形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已经为社会所认可,而旧的书写形式及其所代表的 意义在古籍中依旧存在。训诂家们认为有必要在注释古书的时候指出来。我们以《汉书注》为例来说明: ①《汉书·高帝纪》:“沛公、项羽追北。”服虔曰:“师败曰北。”韦昭曰:“古背字也,背去而走也。”2 ②《汉书·高帝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郑氏曰:“县音悬。”师古曰:“此本古之悬字耳。后人转用为州县字,乃更加心以别之,非当借音。”2④《汉书·宣帝纪》:“冬十一月,匈奴呼遬累单于帅众来降。”颜师古注曰:“遬,古速字。”2

北大16网络课程题诗经楚辞研究

1.【教材绪论】“风”“骚”传统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2.【教材上编第二章】“六诗”说 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风、雅、颂是由于用于宗庙、祭祀、朝会燕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音乐风格,再由三种音乐形成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赋诗言志的方法。 3【教材上编第五章】燕飨诗 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4.【教材下编第一章】“楚辞”文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5.【教材下编第五章】《九章》 《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 简答题 6.【教材上编第三章】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 (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7.【教材上编第七章】举例说明《诗经》中的“讽喻怨刺诗”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这一章我们把重点放在讽喻怨刺诗上,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8.举例说明如何评价《离骚》的美学内涵?它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段?(10分)(教材下编第三章)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离骚》的艺术表现手段具体如下:(1)使我们玄神奇目的是出现在长诗中的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对神话的撷取和运用,是屈原离骚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诗人通过一番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情节,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总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2)往古世界,即众多历史人物的纷纷出场的舞台。屈原借助历史上的先贤先哲,成了他的观照对象,历代的兴亡之理,成为他对现实进行裁判的尺度。《离骚》中所重现的历史世界,它给了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光辉,借咏史抒情,是长诗在思想艺术上的又一特色;(3)在《离骚》中,更令人感到奇异而绚丽多彩的诗人所创造的一个“香草美人”世界,洁与

初中英语语法专题精讲及答案

育才助教中心内部资料 初中英语专题训练题 专题一:词汇部分(名词、数词、冠词) A:名词专项 可修饰名词的常用词: 1)修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some, any, a lot of, lots of, pie nty of 2)饰可数名词的有:many, (a)few, a large (great) number of 3)只修饰不可数名词的有:much, (a)little, a great deal of 2、难点 1)名词所有格的归纳 1、a student's room, students' rooms, father's shoe& 2、C hildren's Day 3、a friend of my father's 4、a twenty minutes' walk,ten miles'journey,a boat's length,two pounds' weight, ten dollars' worth。 (说明:表示时间、距离、长度、重量、价格、世界、国家等名词的所有格要用's)5、a map of China,the end of this term,the capital of our country, the color of the flowers 。 (说明:无生命名词的所有格则必须用of结构) 6、L i Lei and Wang Fei's bedroom, an hour and a half's talk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共有一样东西时,在第二个名词后面加’S) 7、J im's and Peter's desks; Joe's and David's books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各有的东西时,在各个名词后都加’s。) 2)名词词语辨析 区别部分名词词语辨析: I. voice, no ise, sound, music II. home, house, family, country III. place , floor, room , ground IV. work, job A. What fine weather B. What a fine weather

诗经研究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国内外房地产项目精装修专题研究报告

国内外房地产项目精装修专题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精装修——调控下房地产品质时代来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对住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住房的质量、技术以及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全装、精装”的概念愈发普及,尤其是处于当下住宅市场受到深度调控,项目的品质成为了支撑业绩的不二法门。 一、全装、精装修房的概念 早在2002年颁布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便明确规定,“全装修房”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的集合式住宅。 如今,随着装修房逐渐为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住宅产品采取“精装修”的标准予以交付。“精装修”为开发商以及市场普遍提及,而其概念与官方所规定的“全装修”如出一辙。 二、国内外精装修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1、各国“精装修”市场特征

美国——个性化精装修。美国物质与技术基础好,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因此,其房屋类型选择和装修风格自由度都较高。很多美国购房者为了满足个性需求会选择简装房,一般是独栋或联排住宅,房屋独立性强。购买时,房屋只经过墙面粉刷、地面找平等基本装修,之后用户再自行购置室内墙面外观构件和厨卫设备进行精装修。 在美国,精装修住宅一般是高级公寓,单位面积购买价格较高,然而其装修技术和质量很高,是许多高薪阶层的购买对象。这类精装修高级公寓通常先由购房者向建筑师传达其装修意向,双方共同制定装修菜单,确定设计方案,再由建筑师转交设计图给开发商进行施工,并且业主可以阶段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美国住宅及装修产业化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不仅反映在主体结构构件的通用化上,而且特别反映在各类装修制品和设备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上——室内装修构件和部件大多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并且产品十分丰富,数量达几万种,各种产品各具特色,实现了标准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如轻质板材、装修制品以及设备组合件等花色品种繁多,选择空间很大。购房者可以通过产品目录,从市场上自由购买到所需产品自行进行装修。所以在美国,精装修住宅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 欧洲——简约化装修。在欧洲,如德国和法国,新建住宅一般为装修房,可以直接入住,但是其装修较为简单。厨房的装修比较简单,橱柜、灶具、水池、冰箱等安排合理。在卧室、书房、餐厅直至客厅,一般不装吊灯、吸顶灯、射灯,没有任何屋顶照明,只在门厅、走廊、楼梯等地方,才有顶灯大面积照明。同时,楼内所有屋顶都没有吊顶,天花板四周用石膏线装饰后,连房顶带四周墙壁,用乳胶漆刷白。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看得见的装修了。室内的环境美化主要靠大量的“软装饰”,如家具、窗帘、地毯、桌布、艺术品、鲜花,甚至是餐具等可移动饰品进行装扮,来体现室内装修风格和主人的个性需求。例如,挪威内外两色的喷塑铝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当今关于《诗经》的研究迫切需要站在更高、更广泛的视阈,引入最新研究方法,利用当代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更宏阔、更综合的视角把《诗经》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在当今诗经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诗经学研究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诗经》文本的不确定性、历史文献与‘地下证据’难以取舍、《诗经》中诗歌的起源观点的不统一以及《诗经》研究能否达到客观性等疑惑。”回顾当下《诗经》研究的现状,诚如这种观点所言。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研究领域缺乏更宏观视角和全新研究方法的引入所致。事实上,从《诗经》所具有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根源性特征这一视角审视,那么处于中华元典“五经”之首地位的《诗经》,其中尚未系统深入开发的优秀文化资源仍很丰厚,这些资源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缺少的养料。 《诗经》研究的两种偏向: 泛政治化与泛民歌化 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虽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却出现了两个大的偏向: 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政治化的诗经研究”。据现有的可信

史料看,这种研究偏向从先秦时代的叔向、季札、孔子、孟子、荀子即已开始形成,中经汉代的大小毛公、郑玄及唐代的孔颖达等人的强化,形成一种解诗用诗主流学派。这一派主要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轴心来研究,以求阐发《诗经》305篇的意蕴、价值特别是政治、伦理意义,而《诗经》中蕴藏的其他方面的丰富内容,则几乎被完全忽略不计。 从《左传》中可以看到,在孔子之前,已有像叔向、季札这样一大批熟读并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诗经》诗句的政治家和文化学者,可惜他们未留下什么研究著作。史称孔子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诗》的大家,他通过向学生讲《诗》及编《诗》、删《诗》,从而留下了现存的《诗经》。但在《论语》中并没有留下孔子关于《诗经》的全面系统论述,只留下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以及“诵诗三百,不能专对,使于四方不达,奚为”等有名论点。这些并不完整的著名论述,实开儒家后世学者如卜子夏、荀子、大小毛公、郑玄以及刘焯、孔颖达等“泛政治化诗经研究”的先河与主流指向。 另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民歌化的诗经研究”。这一流派自宋代郑樵和朱熹始,打出了《诗经》“多里巷歌谣”甚至多率意描写野人情事之“淫诗”的大旗。这是对传统的以“修齐治平”来阐释《诗经》功能价值这一思维视角的颠覆,这种颠覆活动影响极为深广,从而形成了诗经学史上的另一种研究偏向。

全国高考英语 动名词语法专题精讲

动名词 定义:动名词是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兼有动词和名词的特征,它可以带宾语,也能被状语修饰。动名词接宾语或状语构成动名词短语。动名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基本形式:由动词原形家词尾-ing构成,与现在分词形式相同。动名词已经名词化了,而现在分词常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 sleeping chair躺/睡椅(动名词,表用途)a sleeping child正在睡觉的孩子(现在分词,表状态) 一、动名词的句法功能 动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因此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等。 1、作主语 1)直接位于句首做主语。 Reading is an art.读书是一种艺术。 Climbing mountains is really fun.爬山真是有趣。 Working in these conditions is not a pleasure but a suffering.在这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件痛苦的事。 注意:动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为单数 2)用it作形式主语,把动名词(真实主语)置于句尾作后置主语。 It is no use/no good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 It is a waste of time persuading such a person to join us.劝说这样的人加入真是浪费时间。 It was hard getting on the crowded street car.上这种拥挤的车真难。 It is fun playing with children.和孩子们一起玩真好。 这种用法在习惯句型中常用,常用句型:

古今字

古今字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是指一个古字由于含义较多,便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某个含义或引申义。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 古今字 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后来由于语言的发展,兼有“没有什么,没有谁”,“不要”和“不能”等意。为避误会,在古“莫”字下面加一“日”字,另造一新字“暮”,用来表示古字“莫”的傍晚之意,“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这样,“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莫”叫做古字。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语言环境的长时间变化。经过约定俗成,官方确定,就这样产生了。要知道,壹万年的变迁会产生许多这样的字。 分类 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也就是说,古今字分为两类: 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无关。 如罪人的“罪”,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现在后一个字已不使用了。

今字是古字的演变 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 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 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K/块、??/法、墅/野、/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第二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是古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 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莫”本义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无定代词,而它的本义另造了一个“暮”字。再比如:止/趾、要/腰、衰/蓑、求/裘、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比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影”字。再比如:弟/悌、解/懈、责/债、竟/境、坐/座、中/仲等。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辟”,本义指法,假借义用作逃避,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避”字。再比如:辟/僻、辟/嬖等。 由于今字产生在古字之后,也称作后起字。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义用字不同来说的。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义说的,后者是就引伸义说的。 古今字是相对而言的。今字如果再产生了后起字,对后起字来说,它又是古字。例如,“前”的本义指剪断,后来造了一个“剪”字,因此,“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 古今字先产生的字叫做什么?后产生的字叫做什么?一般地说, 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简单说: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甲类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完全相同,如凷/块、 /野、灋/法等。乙类不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不完全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甲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乙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产生是汉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另有一些是因字义变用而形成古今字关系的。古今字有哪两个特点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opics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Chu Ci 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诗经》的编集、分类、作品解读、研究概况;楚辞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诗歌在先秦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诗经》、楚辞的特点及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教学要求:了解《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与流传(2学时) 教学内容: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汉代传《诗》者鲁、齐、韩、毛四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掌握汉代传《诗》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诗经》的内容与表达方式(8学时) 教学内容:传统分类风、雅、颂;祭祀诗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赋、比、兴、重章叠句。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风、雅、颂的概念;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理解、掌握赋、比、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文本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后代关于《诗经》的评论(4学时) 教学内容: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毛诗序》的论诗观点;介绍新出土的《孔子诗论》。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孔子的论诗主张;理解、掌握孟子的论诗观点;理解、掌握《毛诗序》的相关内容;了解、掌握新出土的《孔子诗论》的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2学时) 教学内容:楚国的发展历史;楚文化的特点及其与楚辞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楚国发展的历史;了解、掌握楚文化与楚辞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高中英语语法专题精讲精练-动名词解析

动名词 《语法讲解》 一、动名词的句法功能 动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因此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等。(一)、作主语 1)直接位于句首做主语。 Reading is an art. 读书是一种艺术。 Climbing mountains is really fun. 爬山真是有趣。 〖注意〗:动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为单数 2)用it 作形式主语,把动名词(真实主语)置于句尾作后置主语。 It is no use/no good crying over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It is fun playing with children. 和孩子们一起玩真好。 式)。 3)动名词的复合结构作主语 当动名词有自己的逻辑主语时,常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构成动名词的复合结构。动名词的复合结构也可以在句中作主语。例如:Their coming to help was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us. 他们前来帮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Lao Li’s going there won’t be of much help. 老李去不会有多大帮助。 (二)、作宾语 (1)作动词的宾语 *某些动词后出现非限定性动词时只能用动名词作宾语,不能用不定式。常见的此类动词有:advise, suggest, allow, permit, avoid, consider, enjoy, finish, cannot help, imagine, include, keep, keep on, mind, miss, delay, practise, resist, postpone(推迟),deny(否认), appreciate (欣赏,感激), escape, excuse, pardon, can’t stan d, put off, give up等。如: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吧窗户打开好吗? She suggested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for the spring outing. 她建议去长城春游。 Seeing the picture, he couldn’t help laughing. 看了这幅画,他禁不住大笑起来。*在下面这种结构中也可以用动名词(短语)做宾语:find/think/consider… + it (形式宾语)+ no use/no good/useless… + v.ing(真正宾语). I found it pleasant walking along the seashore. 在海滩上走真是乐事。 Do you consider it any good trying again? 你认为再试一次有好处吗? *形容词worth后也可接动名词,作为复合谓语的宾语。 The music is well worth listening to more than once. 这种曲子很值得多听几遍。(2)作介词的宾语 *能接动名词的短语有:think of/about, dream of/about, hear of, prevent/keep/stop…from…, depend on, set about, succeed (in), worry about, burst out,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诗经》艺术探究 一、课题组概况 课题名称: 课题组成员: 导师: 二、引入 1.选题理由 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坛上说过的一段话—— 在台湾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我,他说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你的日常用语里面都缺不了苏东坡。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会说,‘哎,某人啊,我没有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苏东坡的诗啦。(掌声)你说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鸿爪,那不是苏东坡教你的吗?你说这位女子啊,绝色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遗产。《诗经》《楚辞》的优美的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的成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 ——(《智者的声音——在岳麓书院听演讲》,湖南大学出版社) 余先生这里说的只是日常用语里的文化传承,其实,文化遗产对我们思想精神层面的影响及作用更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在谈到他成为院士有哪些个人因素时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的研究生如果不学不背《老子》《论语》,就拿不到学位,戴不成博士帽。在他看来,优秀人文文化的滋养至少是:“一、陶冶与提升了思想感情;二、活跃与完善了思维能力。”(《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可见,对《诗经》《论语》等文化遗产的学习,不仅仅是言语技能的掌握,还涉及到思维品质、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 著名作家王安忆主张,阅读要从《诗经》开始。她认为《诗经》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阅读,她还指出《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文化之河。那么,作为高中伊始的学生,探寻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源头,破译我们祖先文字的原创密码,让他们得到的,就不仅是言语技能的提高,更有思维的扩张、文化的厚积以及渐入上古初民生活,重睹旧时家园,感受离合悲欢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2. 确定原作基本篇目 《诗经》305篇,其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其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做好专题学习,选定学习篇目至关重要。从内容上,我们选择了恋歌(爱情诗)、战歌(战争诗)和劳动歌谣(农事诗);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兼顾到史诗、叙事诗和讽刺诗。具体篇目是:《关雎》、《桃夭》、《木瓜》、《采葛》、《静女》、《子衿》、《蒹葭》、《将仲子》、《氓》、《君子于役》、《击鼓》、《伯兮》、《无衣》、《黍离》、《采薇》、《东山》、《芣苢》、《伐檀》、《硕鼠》、《七月》,共二十首。这二十首诗作,无论是言语文字的传承,还是文化信息的含量,堪称精品。 三、研究背景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经》虽然是被统治阶级用做宣传礼教的工

诗经训诂

《诗经》词义研究方法论 杨合鸣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于时代遥远,语言艰涩,因而是最难读的古书之一。汉代的学者就曾发出“诗无达诂”、“诗无通故”的浩叹。事实正是如此。无论是对《诗经》题旨的说解,还是对《诗经》词语的诠释,无不见仁见智,呈现出几千年纷纷无定解的局面。自古至今,在《诗经》词义研究方面虽取得很大成绩,但有不少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大量词语诸家训释不一,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择善而从;有些词语诸家训释欠明,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加以阐发;有些词语诸家训释皆误,只有通过研究,才能予以订正。可见《诗经》词义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仍是当今《诗经》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为使《诗经》词义研究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必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固然很多,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尤其重要。兹分别论述如下。 一、依据故训。这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章太炎先生说:“诠释旧文,不宜离已有训诂而臆造新解。”[1]此说诚然。前人故训有是有非,既不能一味盲从,也不可全然否定,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而决定取舍。《邶风·羔裘》“舍命不渝”之“舍命”,《郑笺》训作“处命”,陆德明《释文》训作“受命”,戴震《毛郑诗考正》训作“释命”,林义光《通解》训作“锡命”,胡承珙《后笺》训作“捨命”。以上诸训孰是孰非,须得考证一番。“处命”为“见危授命”,然诗中未见危急之象,故此训不确。“受命”为“接受命令”,谓“接受命令不改变”,语意欠通,故此训也不足取。“释命”为“受命于君,以至复命而后释”,此训似嫌迂曲,恐难成立。能“锡命”者当为诸侯,然诗中称赞“彼其之子”为“邦之司直”(主持正道之人)、“邦之彦兮”(国家的俊杰),可见,“彼其之子”断非诸侯,而只能是一位大夫。谓大夫“锡命”也难以令人置信。考虑到“舍命”与“不渝”相配,当以胡氏之训为是。此句意谓“(大夫)舍去生命也不变节”。《周颂·思文》:“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郑笺》训“常”为“久常之功”,训“夏”为乐章,皆误。朱熹《诗集传》训“夏”为“中国”虽正确,但训“常”为“君臣父子之常道”,也误。方玉润《原始》训“常”为“五常之道”,训“夏”为“大立”,更不达诗旨。马瑞辰《通释》:“谓陈农政于中夏也。”此训极谛。这两句为主祭者的戒勉之词:“不要分此疆尔界,将后稷艺农之典推广到中国各地。”由此可见,依据故训研究词义,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断定主题。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钱钟书先生指出:“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庶几乎义解圆足而免于偏枯,所谓‘阐释之循环’者是矣。”[2]钱氏主张理解文本,既要由词至句至篇章至全书,又要由全书至篇章至句至词。这种“阐释循环”说对词义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