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复习

鱼类生理学复习
鱼类生理学复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

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1.2.

二.填空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

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

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三.是非题

9.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1 )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2 )可兴奋组织主要指肌肉、腺体和神经。(1 )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

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1 )外环境是指机体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体内的环境。(2 )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负反馈是指使机体功能下降的调节性信息。(2 )正反馈调节的后果是维持稳态。(2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1 )

10.凡是具有兴奋性的组织,一旦接受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 2 )11.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1 )

四.选择题

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电变化)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言。

3.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广泛,时间持久)

5.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正反馈调节)

6.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法?(离体蛙心灌流实验)7.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8.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调节)

9.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降压反射)

A 血液凝固

B

C 排尿反射

D 分娩过程

10.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抑制性反应)

11.下列关于兴奋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

A 生物体对各种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B 兴奋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表现之一

C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D 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的内部代谢和外表活动均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应变能力称为兴奋性

12.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B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 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D 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五.简答题

1.说明兴奋性、刺激、反应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也称为兴奋性。刺激是指能被机体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反应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外表活动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兴奋性是有机体共有的一种基本生理特征,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兴奋由刺激引起,并由反应实现。

(1)有机体没有兴奋性,给与任何刺激都不会发生反应;(2)有机体不接受刺激,再高的兴奋性也不会发生反应。

(3)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生理机能就不完整。

2.何谓负反馈?试举例说明。负反馈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反馈的一种形式,其结果是使原有效应减弱,称负反馈。动物体内大多数反馈调节均属负反馈。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例如血糖增高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可降低血糖水平,而血糖的降低又引起胰岛素减少分泌,血糖就不再下降,反而又逐渐升高,一旦升高,又引起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水平上。

4.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

机体对各组织器官的调节有三种形式: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为为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比较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但可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5.讨论鱼类生理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

(1)掌握鱼类活动规律,能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捕获量。

(2)消化、吸收、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鱼产量,解决饲料问题。

(3)生殖生理、内分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获得大量苗种,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总之,鱼类生理学是渔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制定渔业技术措施和渔业法规的根据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兴奋性和兴奋极化去极化与超极化

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细胞和可兴奋组织阈强度和阈刺激

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强度-时间曲线时值静息电位

阈电位单细胞“全或无”性质局部兴奋局部兴奋的总和

动作电位的传导和传递神经—肌肉接头兴奋-分泌耦联

终板电位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单收缩

收缩总和(收缩复合)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临界融合频率单个肌细胞的“全或无”现象基强度

锋电位超射跳跃传导运动单位

二.判断题

(2 )

2.骨骼肌没有“全或无”性质,而单个骨骼肌纤维则具有“全或无”性质。(1 )

3.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组织去极,只要有刺激就会发生兴奋。(2 )4.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 )

5. 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1 )

6. 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2 )

7.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1 )

8.凡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接受刺激必定会产生兴奋。(2 )

9.敌敌畏和敌百虫能抑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其原理是抑制了乙酰胆碱的释放。(1 )

10.在静息状态下,K+与Na+都容易通过细胞膜。(2 )

11. 肌肉收缩的启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1 )

12.Na+泵在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中起到重要作用。(1 )

13.阈下刺激时,当引起局部兴奋两个阈下刺激间隔很短时,有可能引起扩布性兴奋。(1 )

14.神经细胞的阈电位是能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1 )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组织的兴奋除分别要求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强度-时间变率)。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阈强度愈低,意味着组织愈容易被兴奋,即兴奋性愈(高);反之,阈强度愈高,则兴奋性愈(低)。与阈强度相似,时值小表示兴奋性(高);时值大表示兴奋性(低)。哺乳动物的粗神经纤维为例,继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4个时期,它们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而通过突触传递是(单)向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乙酰胆碱),终板膜的受体为(N )型受体,其阻断剂是(箭毒)。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的结构和机能联系部位,叫做(神经-肌肉接头)。静息电位是(K+ )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称超极化。骨骼肌收缩总时程0.14ms,舒张期0.09ms,则临界融

合频率为(20KHz )。神经动作电位中,峰电位代表了组织的(兴奋)过程,而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关。

10.生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刺激形式是(电刺激)。

11.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纤维(双)向传导,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不

变)。

12.阈电位是指能使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13.静息电位是(K+ )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Na+ )的平衡电位。

14.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部位之间产生的(局部电

流)作用的结果。

15.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6.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终板膜主要对(Na+ )通透性增加。

17.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Ca升高,其主要来源于(终池)。

18.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肌动)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19.肌肉兴奋-收缩能否偶联的关键在于(Ca2+ )的释放。

20.根据刺激与产生动作电位的关系可将刺激分为(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

21.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22.刺激引起某组织兴奋时,如果阈值较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高。

3 2++ 1.对骨骼肌的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肌肉的收缩和动作电位便可融合,出现强直收缩

2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动作电位)。

24.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发生的兴奋次数,只取决于(绝对不应期)的长短,而与刺激的(频率)无关。

25.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兴奋性)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这个周期中的(绝对不应)期,任何

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

26.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生一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大于(绝对不应期),如果

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一次冲动。

27.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的Ca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Ca由(终池)中释放,而Ca浓度的降低,

主要是由肌浆网结构中的(钙泵)活动的结果。

28.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值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故当刺激神经干

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大)。

29.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30.肌肉收缩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

31.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中介物质是(Ca2+ )。

32.动作电位的除极过程主要是由于Na的(内流)形成的。

33.在肌细胞收缩过程中,(Ca2+ )离子从终池进入胞浆。

34.当神经细胞受刺激,局部产生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 )的通透性突然增大,从而

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35.锋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相)的出现是由于膜对(Na+ )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下降支(复极化相)

则主要与随后出现的(K+ )通透性的增大有关。

36.在锋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表现有缓慢的电位变化,先后称之为(负后电位)和(正

后电位)。

37.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可使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而(静息)电位的水平不变。

38.细胞在一次刺激引起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绝对不应)期,兴奋性降低到零;

此后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阈强度仍大于正常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39.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其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4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Na+ )和(K+ )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

终板电位。

41.横桥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二是它具有

(ATP酶)的作用。

42.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横桥)。

43.在骨骼肌细胞中,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终管终末池构成的结构称为(三联体),它是骨骼肌(兴

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关键部位。

44.一次动作电位在运动神经末梢引起的Ca内流可导致(100-300 )个乙酰胆碱囊泡释放到(接头间隙)。

4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乙酰胆碱的清除,主要靠(胆碱酯酶)对它的(降解)作用来完成。

46.美洲箭毒可以与乙酰胆碱竞争结合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而可以(阻断)接头传递。

47.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

48.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蛋白组成。

49.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胞吐作用)的方式进行的。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阈下刺激时,产生(局部)兴奋(A B 扩布性),这是膜轻微(去极化)所引起的。

2.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外液以(Na+ )、(Cl- )最多,细胞内液以(K+ )最多。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特征是(电位变化)

4.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当刺激强度比阈强度增大1倍时,动作电位幅度(不变),传导速度(不变)。

5.对神经-肌肉标本施加连续有效刺激,刺激落在肌肉收缩的(舒张期)期会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落在(缩短期)

期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6.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最高次数取决于(绝对不应期)。

7.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增大)。

8.两条神经纤维的直径相同, 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小于)有髓纤维的.

9.人工降低细胞外液Na+ 浓度,将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10.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动作电位)11.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2.有关局部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B 有不应期)

A.阈下刺激产生

E.电紧张扩布

1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处于超常期时,其兴奋性(大于正常)

14.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D. Ca)。

15.对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较弱的有效刺激相比较,刺激强度增加1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变)

16.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17.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约为K+通透性的1/2 )

18.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是(刺激时间等于时值时,刺激强度为基强度即可引起组织兴奋)2+B.C.可总和D.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19.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

2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钾平衡电位)

21.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外向迅速交变)

2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肌小节)

23.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肌浆网膜)

24.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D )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E.细胞内未发现类似骨骼肌那样的Z线

2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26.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前者约大5%)

27.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K+ )

28.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胆碱酯酶)

29.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肌浆网膜)

30.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31.在刺激持续时间无限长的情况下,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基强度)

32.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是(阈电位)

3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局部电流可使邻近区域发生的变化是(除极化)

34.当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强直收缩)

35.终板电位的特点是(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36.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变)

37.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是(不应期)3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取决于(K+和Na+的平衡电位)39.与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无关的是(膜的表面积)

40.骨骼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动作电位幅度变小)41.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钠离子平衡电位)

42.在局部兴奋中,不应期不明显的原因是(激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少,失活也少)

43.运动终板膜上的受体是(N2受体)

44.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很小的通透性

C.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加大

D. 细胞外K+浓度升高,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 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45.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膜上Na+-K+泵的作用)

46.安静时的细胞膜内K+向外移动是通过(扩散)

4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锋电位)

48.骨骼肌细胞中的横管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49.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的平衡电位

B 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C 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

D 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

E 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50.关于钠泵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 又称Na+-K+ATP酶

B 排出K+摄入Na+

C 细胞膜内、外K+浓度变化敏感

D 一次转运排出3 个Na+摄入2个K+

E 转运Na+-K+过程是耦联过程

5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阈强度)

52.组织兴奋性降低,组织的(阈值增加)

53.细胞接受阈下刺激时,细胞立刻发生(去极化)

54.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55.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是在(肌钙蛋白)

56.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57.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有关的主要离子是(Na+ )

58.下列有关局部电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

A 细胞受阈下刺激时产生

B 有短的不应期

C 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D 电紧张性扩布

E 可以总和

59.终板膜上的受体是(乙酰胆碱受体)

6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绝对不应期)

61.下列不需要耗能的过程是(C )

A 肌肉的收缩过程

B 肌肉的舒张过程

C K+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D Na+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E 葡萄糖进入小肠粘膜细胞

62.蛙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2.0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500

次)

6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都相同

64.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65.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K+净外流为零)

6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Na+)67.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朝向下列哪种电位(Na+的平衡电位)

68.锋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叫做(复极化)6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70.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特性的阈刺激)

71.阈电位是(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72.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兴奋)

73.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

B 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

C 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

D 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E 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

74.下列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是(终板电位)

7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 )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 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 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76.下列关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 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直到全部纤维都兴奋为止

B 幅度随刺激频率增加而增加

C 距刺激电极越远,潜伏期越长

D 距刺激电极远处,可纪录到多个波

E 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样,可双向传导

7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Ca2+通道开放)

78.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Ca2+ )

79.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80.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81.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82.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出现(H带和明带长度增加)

8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鱼类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填空 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和()。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和()两类。 3、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包括()、()和()。 4、机体对各组织器官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和()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器官、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或()。 7、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细胞或结构称为()。 8、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9、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所产生的反应不是反射。() 第2章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一、填空 1、组织的兴奋除分别要求有一定的()和()外,还要求有一定的()。 2、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阈强度愈低,意味着组织愈容易被兴奋,即兴奋性愈();反之,阈强度愈高,则兴奋性愈()。与阈强度相似,时值小表示兴奋性();时值大表示兴奋性()。 3、哺乳动物的粗神经纤维为例,继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4个时期,它们依次是()、()、()和()。 4、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向的,而通过突触传递是()向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终板膜的受体为()型受体,其阻断剂是()。 5、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的结构和机能联系部位,叫做()。 6、静息电位是()的平衡电位。 7、总时程0.14ms,舒张期0.09ms,则临界融合频率为()。 8、神经动作电位中,峰电位代表了组织的()过程,而后电位与()有关。 9、生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刺激形式是()。 10、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反应和兴奋传导的标志是(),它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11、在静息状态下,膜对()有较大的通透性,对()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2、欲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三个方面达到最小值。 13、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细胞或结构称为(),肌肉收缩时,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者,称为()。 14、神经纤维上任一点兴奋时,冲动可沿纤维向()传导,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 15、静息状态下,膜两侧Na+、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与()活动有关,静息电位主要是()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6、门控通道根据其开放和关闭的原理不同可将他们分为:()、()和()。 17、可兴奋细胞包括()、()和()。 二、判断题 1、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 2、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呼吸》

呼吸 名词解释: 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2.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3.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以单层分子垂直排列于肺泡液一气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6.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它代表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 7.潮气量: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名潮气量。 8.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9.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肺活量的百分比表示。

10.解剖无效腔: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13.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叫做氧容量。它表示与单位体积完全氧化的血液的血色素相结合的氧气量。 14.氧含量:氧含量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反映血标本中氧的实际含量。 15.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6.肺牵张发射:简称黑伯反射,表现为当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运动的抑制,而肺萎缩或从肺内放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上述反应消失,说明这是由迷走神经参与的反射性反应。 17.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鱼类生理学例题及答案

《鱼类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尿液生成过程包括,,。 2、肾小体包括和两部分。 3、胃的消化性运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 4、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和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5、心血管调节基本中枢在。 6、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和中间神经元三种。 7、鱼类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________,而哺乳类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_______。 8、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和。 9、胃液主要有4种成份,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压、压和压的代数和; 12、高原居民和动物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是由于而导致肾脏产生增多形成的。 13、鱼类的正常起搏点是,而哺乳类的正常起搏点是。 14、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前者主要分泌、性激素,后者分泌()和。 15、球旁器包括、和球外系膜细胞,其中肾素由()分泌。 16、醛固酮的生理意义是、和。 二、判断题) 1、正常情况下终尿约占肾小球过滤量的10%。 2、肾小管对H+的分泌和对NH3的分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充盈最明显的是心室收缩期。 4、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肠较短,植食性鱼类肠较长。 5、心室肌细胞兴奋时,C a2+除由终末池释放进入肌浆外,尚需细胞外液提供。 6、心肌也属于横纹肌,所以和骨骼肌一样也能产生强直收缩。 7、肾素的生理意义是使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Ⅱ。 8、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肺的扩张与回缩。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 D.增加了Ca2+内流 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时间 C.阈刺激 D.阈值 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 A.刺激阈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 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2l倍B.5倍C.12倍D.30倍 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生理学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兴奋性:指一切活的组织或细胞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能产生动作点位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阈值: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称为阈,其数值称为阈值 4.负反馈: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 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5.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6.自身调节: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7.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 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8.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发生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 特殊生物分子。 9.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10.超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1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指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 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13.局部电位:由于除极化程度较小,可被k+外流锁抵消,不能形成再生性除极化,因而不能形成动作电位,这种除 极化电位称为局部电位。 14.兴奋-收缩耦联:把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动为基础的收缩活动联系起来的过程。 15.强直收缩:肌肉因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16.自律细胞:一类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动节律性的细胞,即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细胞。 17.窦性心律:整个心脏的节律由窦房结的活动控制,窦房结是整个心脏的主导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 1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19.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20.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的特性。 21.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22.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3.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24.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 25.减压反射:大麻花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 低,血压回降。这一反生称--- 26.血脑屏障: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27.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8.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 2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也叫二软脂酰卵磷脂), 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一气界面之间,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3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33.血氧饱和度:Hb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34.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呼吸节律和调节呼吸运动是神经细胞群。 35.外周化学感受器: 3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呼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也称为黑-伯氏反射。 37.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作功 每搏功(stroke work)P128每分功(minute work)=每搏功(stroke work)X心率P128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10*3,共30分) 1.神经递质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红细胞沉降率 4.基础代谢率 5.下丘脑调节肽 6.心动周期 7.肺活量 8.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9.突触 10. 允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递质受体的分类按分布部位分和。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3.尿的生成包括、和三个基本过程。 4.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____双分子层为基架,主要由_______组成。 5.生理学研究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6.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包括、、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7.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8.超滤液生成的结构基础是,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E.Mg2+ 5.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6.简化眼指() A.具有与眼等效的光学系统的一种模型 B.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 C.折光率为1.333 D.节点位于后极 E.球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1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围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 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 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 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 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 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 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7.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8.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 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9.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 流。 10.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2.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3.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4.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诸论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4、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5、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6、★反射(反射弧):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7、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8、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9、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0、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不耗能。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 3、★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消耗能量;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 4、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 膜电位。 5、★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6、★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阈电位(threshold):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8、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9、★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10、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 11、★极化(polarization):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2、★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3、★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4、★复极化(repolarization):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 生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 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有易化扩散、简单扩散、主动运输、出胞、入胞和膜泡运输。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 Na 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 K 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晶状体前凸、瞳孔缩小和视轴会聚。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 和心率。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胃液和小肠液。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双向性、绝缘性、 相对不疲乏性和生理完整性。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淋巴回流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 度、气体分压差、 气体溶解度、温度、通气,血流比和气体分子量。 9. 机体最典型的三条内分泌轴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肌肉活动、温度、和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房水D血浆 E 脑脊液 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不引起 A.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B.每搏量增加C.心室肌被动张力增大 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增加 3.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4.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5.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6.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7. 保持甲状腺激素浓度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8.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9.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2013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13年10月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 2SO 4 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 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