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笔画解读(免费)

魏碑笔画解读(免费)
魏碑笔画解读(免费)

魏碑笔画解读(免费)

魏碑笔画解读

魏体书法浅谈

魏体,指北朝元魏时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为之曰“魏体”。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备魏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代表作品有《石门铭》、《灵高碑》、《鞠彦云墓志》、《晖福寺碑》、《吊比干墓文》、《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解伯达造像》、、《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等,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

从书法史上看,“魏体”是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钟,下启隋、唐,但与南方书法比较,发展较慢,清?阮元《擘经室集,南北书派论》曰:“北碑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磅”。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本帖子只涉及《始平公》、《张猛龙》、《郑文公碑》,其他就不再展开。以已故近代书家邓散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李松的经典范例结合叟的学习体会与书道朋友们共同探讨。由于老朽学识浮浅,不当之处望同道们多多指教~

一、用笔:用笔指行笔的起、落及提、按、顿、挫和藏锋、露锋、中锋等等。魏体的落笔、收笔一般都明显利落。“龙门”中的大部分作品,笔势雄奇,属“方笔”一类。一经用刀刊刻,一笔一画,锋芒显露,呈现棱角。加之结字布满四方,字势更显得方整厚重。这一类以《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等碑为代表,而《始平公》则首推第一。 (一)点

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

(邓散木先生的“方笔”写法技巧运用了“切、翻,其值得注意的还采用了“回”,这点与孙伯翔先生的运笔技巧很是相似,极易上手)

李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李松先生把“魏体”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魏碑的“点”,它最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

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

的方法。

因此,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

点称之为“反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

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

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在《孙伯翔谈艺录》中说:写方笔魏碑,除小楷和核桃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

中楷或大楷最好用,书写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

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

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

其事。

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勿耸肩。起、行、止笔力中实,勿求其妍。方笔

主按,按中有提,掌握好提按的辩证关系始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

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的《谈艺录》中,对魏碑基本笔画的点是这样描述的:

上侧点:

1、落笔方侧;

2、捻管内旋;

3、向下;

4、驻笔;

5、回锋向上。

上左侧点:

1、著力落笔;

2、捻管内旋;

3、左下出锋,力送笔尽。

左下侧点:

1、著力落笔;

2、提笔向右下;

3、驻笔;

4、回锋向上,力送笔尽。

在《始平公造像记》中,孙先生对方笔的"点"是这样描述的: 右侧点(见下图):也可以叫上侧点,也可用于三点水。第(1)处落笔方切,第(2)处才捻管内旋,第(3)处向下著力,第(4)处回锋向上完成全点。这种内旋外拓之笔,基效果一定是有方峻之感,二是有雄厚之实

左侧点(见下图):第(1)处著力下笔,第(2)提笔含力向右下有内旋之势,第(3)处驻

笔,第(4)处回锋向上,力送笔尽。

正竖点(见下图):《始平公》方笔的竖一般是竖笔横擎,所以见其雄劲,线收

缩在一起即成竖点。第(1)处点起笔应是横擎起笔,第(2)处紧接着就是内旋,第(3)处著力向下有

左旋之意,第(4)处驻笔,第(5)处收笔向上而意在逆回。

仰式点(见下图):。仰式点与左侧点有同笔相通之处,只是趋向用处不同。第(1)处露锋落笔有外拓之象,第(2)处内旋有横仰之姿,第(3)处略驻上行,第(4)稳健出锋。

如《始平公》的“答”、“来”、“光”等字皆用此点。

二、横

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要四指争力,万毫齐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厚,颇有道理。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群毫由聚而散,墨液亦随变迁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

棱角。故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画之边界,如筒之有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

魏碑的横和竖行笔重慢,起笔多露,笔过处要凝重,方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

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

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

李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

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以“晋”字的横画为例: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

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

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

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 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

孙伯翔先生在《谈艺录》中对横画是这样描述的:魏碑的横起笔多露,行笔中实。

俯式横(见下图):第(1)处落笔以横笔竖下,以备沉雄之力,露锋竖切有侧势,第(2)处随即捻管处旋,笔毫由侧转中,不可死侧平拖,率(3)处过笔铺毫,外拓而有内力,墨迹中实方厚,铺而有绞意,么(4)处略驻、勿高耸肩,笔势下垂,如钢条挽,第(5)处力送右下,提顿相间,第(6)处驻笔,第(7)处加工锋力收。《始平公》之“一”、:“下”、

“丘”、“上”等字皆出此笔。

仰式横(见下图):横分俯仰,竖分向背,仰式横与俯式横同出一理,其象迥异,《始平公》

的“于”、“功”、“石”、“陈”字皆此笔。

隶法横(见下图):在龙门方笔笔画中,有名的造像如《郑长猷》、《孙秋生》多有隶法,而《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等隶法几乎不多见,但有的字仍然有隶意。如《始平公》的:“十”、“万”就用了隶法。这类横画不用蚕头,仍是露锋,(见图第1处的起笔)。第(2)处提笔捻管外旋,笔管由侧转中,第(3)处过笔铺毫外拓而有内力,墨迹中实方厚,第(4)处稍驻有顿,欲向前挑出,第(5)处挑角不要过大,笔势向上,笔尽力收,

可以露锋起笔,露锋收笔。

三)、竖:(见下图)

邓散木先生笔画图例:

再看《张猛龙》的竖: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上)》 练字“一板通”三个练习模块: 一:基本笔画。学写36个笔画。 二:偏旁部首。学写59个部首。 三:结构规律。学习27个规律。 一、“基本笔画”模块——学写36个笔画 1.长横 口诀:顿、横、顿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身体上弓。笔画有力量。 (3)两头顿笔。笔画有力。 2.短横 口诀:横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两头都没有顿笔。 3.垂露竖 口诀:顿、竖、停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停驻,不用顿笔。 4.悬针竖 口诀:顿、竖、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出尖。 5.短竖 口诀:竖 书写要点:(1)个头短小,书写轻快。 (2)不顿笔。 6.长撇 口诀:顿、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7.竖撇 口诀:顿、竖、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先竖再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8.短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9.横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横向出撇。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10.提 口诀:顿、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笔画直。 (3)提笔快,尾巴尖。 11.竖提 口诀:顿、竖、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提笔快,尾巴尖。 12.横折提 口诀:横、折、提 书写要点:(1)横画短。起笔不顿。 (2)竖笔正。 (3)提笔快,尾巴尖。 13.长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4.平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5.左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左斜。 16.右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右斜。 17.竖点 口诀:顿、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顿。 (2)折笔竖点。 18.挑点 口诀:点、挑 书写要点:(1)起笔轻点。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 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 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

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3、折钩的书写规律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4、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

谈书法笔画教学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教学点滴谈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写字能力和水平的形成与提高对其终生的书法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对书写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有效的评价对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 方法? 训练? 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3~4年级)阶段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在几年的书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硬笔字基本笔画书写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其书写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 (1)生动故事,寓教于乐。中国古今出现了无数卓越的书法名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教学中,我适时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圣王羲之练字时错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王羲之补点;怀素“秃笔成冢”;张

旭以发濡墨;米芾观人用双脚写字后刻苦习书等。又如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想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愿望。 (2)动态演示,调动兴趣。每节课老师总要将重要的内容现场演示书写给学生看,每节课都认真地将学生要练习的字现场示范书写。在老师的提、按、顿、挫,笔走龙蛇过程中,既展示了书写的动态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尝试欲望。如讲解基本笔法“转”与“折”的运用时,我精选范字“龙”和“国”前者第三笔竖弯钩用转,后者第二笔横折钩用折。教师的演示,既调动了学生模仿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一目了然看清“转”与“折”的不同。 (3)读帖欣赏,诱发欲望。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歌,却有歌的的旋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经常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向学生

基本笔画的特点和写法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领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在传统的书法中,总是把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说得很繁杂深奥, 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书法练习失去兴趣。我勒用简单易记的口诀归纳为:“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解释如下: “横上斜”:由于人们的视觉误差,横画一般要向右上方稍斜一点,这样容易得势。打破“横平竖直”的误人子弟的俗念,“竖挺直”:竖常为一字之脊梁,要使一个字立如松,书写时必 须做到挺直,但要注意曲中见直。竖有悬针、垂露之分。 “撇捺出锋”:撇捺为一字之翼,只有出锋飘逸才能有灵动之美。书写时注意撇捺要对称,不宜一高一低。撇捺又如人体之手或足,有一波三折之美,捺画一定要写出捺脚而出锋之。“点要快”:点为 一字之眼,一个小点其中也蕴含起落的节奏,要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书写时要点到为止,眼到手到,强调一个快字。不能拖拉,写成一短线段。点有斜点、竖点、左点、撇点之分。其中唯有撇点用笔时要先重后轻,其它则先轻后重。 间架结构书写要领 “字如其人”,字的外形美与人体美有相同之处。人体有体腔和 四肢组成,人体美有动静之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形体美无不与字的外形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习字时要松紧相宜,更应突出紧凑。

对复杂的间架结构规律本人用如下几句精炼为:“左右靠得紧, 上下要对齐;笔画不打架,均匀来安排;相同笔画不一样,一字之中有重点”。简释如下: “上下要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下重心对齐,不论上宽 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其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对于重心的确定本人认为:对称的字的重心线在中间的笔画上,如:重、宝、南、画等字重心线在竖画上;又如窗、家、图等字的重心在点画上。不对称的字的重心在交叉点,如:各、要、含、命等字。 “笔画不打架”:楷书的点画要分布有序,错落有致,不重叠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书写时注意笔画避让,避免出现笔画重叠和交叉的败笔。容易出现败笔的字如:给、米、拾等字。 “均匀来安排”:指一字之中笔画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 如“量”字,各横画之间间隔要均匀;“州”字竖画间隔均匀,“杉”字三撇之间要匀称变化。 “相同笔画不一样”:书法讲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与字或笔 画与笔画之间都存在差异,好象一片森林中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如相同的笔画注意长短、方向的区别。如“美”各横长短不一,“徐”字撇画方向不一等。 “一字之中有重点”: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书法也讲究主次 分明。一字之中总有一至三个突出的重点笔画,这些笔画一般要求写

基本笔画及运笔规律

基本笔画及运笔规律 1、横 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2、竖 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3、撇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4、捺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 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 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 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5、点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 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 一些,收笔时要领笔。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 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6、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 笔要出尖。 7、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8、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 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 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9、斜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10、卧钩 下笔稍轻,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 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 11、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12、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13、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14、横钩

28种基本笔法 硬笔字基本笔画宝典2

硬笔字基本笔画宝典2

史上最全硬笔书法教学,二十八种基本笔画无死角解读!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下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硬笔书法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详解

硬笔书法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详解 一、横 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1/ 41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 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1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 悬笔画又称悬肘,就是要求手臂全部离开桌面。它是书法的基本功之一。其重要性与练拳术的人首先要练“蹲桩”相同。 为什么一定要练悬肘?道理有三。 一、为了力注笔端。悬肘时能使肩部松开,也便于腕的活动,全身之力由于无所阻碍,才得以集注毫端。所以说,悬肘才能尽力,“悬着空中最有力”(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二、为了挥洒自如。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手腕的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由于肘贴着桌面,大大限制了腕的灵活程度,笔的活动范围很小,要靠手指的运动和笔的上下左右倾斜,才能完成笔画的书写。这样一来,锋必不正,势必不全,轻重便失准,挥运欠圆健,所以,只有悬肘,才能回旋余地大,才能用笔活,才能运转自如。古人说悬肘“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这里的“势”,就是指前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运笔的回旋舒畅而有气势、有力量。 三、为了锻炼不臂力。练拳的人,第一需要双腿有力,才可以稳如泰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有“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的说法。写字,则需要手臂有力。悬肘,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 初学写字时,即使把手臂全部搁在桌子上,也可能发颤,悬肘更是颤个不停。任何一个大书法家,开始练字都不会例外。因为手臂上的肌肉还不习惯这种动作。说穿了,这是一种肌肉的训练,只要坚持下去,半年三个月,就会打下基础。一旦练好了悬肘的基本功,则终身受益。所以,初学者一定要下苦功练好它。 但是,悬肘不等于把肘抬得过高。大体只要不贴着桌面就可以了。臂肘抬高,肩必耸起,关节紧张,运用起来,就不灵活了,反而有害。 运笔时,肘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所谓“平肘”。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写字,而且影响到身体,所以不可小看。写字时,应端坐椅上,与桌子保持一些距离。头颈正直、自然,头略向前倾,含胸拔背,两肩松开,肩不耸,背不弓。双脚踏实,平放地上,与肩等宽。脚和身体稳不稳,关系到字的稳不稳。右手执笔,左手自然平放桌上。(左手不可成为重心的支撑点)。双手之间要开阔,如抱大球状。总之,要端庄平正,关节舒展;精神敛聚,呼吸顺畅;右手轻灵无滞,身体稳重自然。 身正、脚实,才能稳,才易于发力,所谓“力发手腰,其根在脚”;松肩,力才能达于肘,达于腕,达于指,达于笔,才能不受牵制,灵活往来。 桌椅对写字姿势也有一定影响。高度、大小都要合适,坐起来感觉自然、舒适、不别扭。 写大字要用站姿。大体要求与坐姿相似。脚站稳,右脚向前跨出一小步。自腰际发力,腰推动肩,肩带动腕,把腰肩之力或全身之力送到笔尖,通过笔尖送到笔画的每一个部位。凡练好悬肘的人,站着写字不会有困难。 凡事皆有法。法,就是对规律的认识,是扼要制胜的技巧。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必须将技巧训练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颜体楷书笔法修订稿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颜体楷书笔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8个基本笔画运笔图解全集(图)

word 格式 8个基本笔画运笔图解全集坐姿 衬臂抹开恥菽平,头正身直坐箱止*

找准四点记心中, 贴好四点空心拳, 手离笔尖二厘米, 运笔自如靠手指* 执笔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 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基础。执笔比写好字更重要! 如果发现执笔不正确*请对照图,每天练习io分钟,肓至改正。 执笔方法提笔不忘执笔冻找准洌点 贴准两点贴准啊点

写铅笔字选HG. B 或曲的铅笔比较合适口 友情提解:铅笔削得忒尖容易断;写完一两?个亍就関整一下铅第的角 度,这样铅笔就不容易写粗 练宁的过程屮如采发现有写稠不好的,建议 人塚:不要用椽皮擦,接着练写,这样既可以节妁时间,又可以帰证纸血的 I 净“ 写钢笔字,普通的钢笔就存,购买时,可以认一试,笔头園润, 出水瀟畅就好"-般不要选择特别细的馆笔练字. 友情提梶;钢笔不出时,一怎蜜把僵套奁好,以防滚落"如果便 用的戦素舉水,每按用完睪水后最好洗一洗,再打墨水,以訪堵塞“ 认识田字格 左卜科右I 护 左下賂I 右下怡

word 格式 比-比这三个横,哪」个写得好?ill -想, 为什么? 第1课横竖 1起笔稍顿2行笔轻快3收笔稍顿

word格式 顿笔 落笔便是顿笔,果断方显干净! 行笔 轻快才能流畅,轻快才有速度! 横画运笔示意图 1. 顿笔方向如图. 不能 写成一个圆点” 起步阶 段, 顿笔可以略长欄 用口令的方式可以有效 规范学生的书写:顿一 行^—顿 2. 萤笔要肯定、干净- 3. 行笔要轻快,不能 写超又重又慢. 要捺高书 写的速度. 就是要提高行 笔的速度, 也只有写縛轻 快,笔画才流畅. 实际书写效果

(完整版)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 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

基本笔画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与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2、练习点、横、竖、捺、撇、钩、折、提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练习点、横、竖、捺、撇、钩、折、提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二、学习执笔方法。 手握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三、练习写法。 1、点的写法 (1)、点的特点:头尖、身体肥、尾部圆。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它既象分开的一瓣大蒜,又像飞溅出的一滴水珠。 (2)、书写方法 右下点:书写时起笔要轻,向右下侧按。落笔慢而重,适度回锋收笔。 左右点:左点是右点的反方向行笔,右点就是前边的右下点。 相向点:左点起笔轻,向右下侧按;右点起笔重按,转锋向左下轻出笔锋。 三点水:第一、二笔都是右下点,第三笔则是提画。 四点底:第一点是左下点,其余三个点都是右下点,其中第二、第三点都要写小一些,第一、四点要大一些。 2、横的写法 (1)、认识横的特点:在几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所以,横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2)、书写方法。 长横:起笔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笔,取势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倾斜。最后,回锋收笔。 左尖横:落笔轻,向右上用力移动,趋势稍微上翘,收笔重顿。这个笔画看上去像平撇,但是,运笔则是由左向右。 右尖横:落笔重,逐渐向右上滑去,呈上翘状,收笔时不作顿,顺势轻收,但不出锋。 斜横:起笔稍重,然后轻轻提起向右运笔。横的斜度比长横要大。收笔略顿,重而缓。 3、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2)、书写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