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3)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3)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数乘法》第五课时:连乘、

乘加、乘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5.(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6.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六、板书

七、课后记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25×4×8?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30+7×85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 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第二种: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五年级数学1.6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带答案)

五年级数学1.6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带答案) 第6课时连乘、乘加、乘减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0.32×1.25×2.5=(1.25×)×(2.5×)(2)3.87×1.8 +1.8×6.13=1.8×(+)(3)10.1×1.5=1.5×+1.5×(4)6.2×9.9=6.2×(-) 2. 用简便方法计算。(1)28.4×99 +28.4 (2)0.125×4.8 (3)28.4×10.1-2.84 3. 小明去商场买钢笔和铅笔各5枝,钢笔每枝2.5元,铅笔每枝0.25元。小明共用去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4. 一台复读机198.8元,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是一台复读机的9.6倍,买这样的5台电视机共付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5. 某工厂利用生物提纯技术生产一种保健药品,每天可生产0.24吨。如果每500克保健品可以卖28.5元,那么这个厂每天生产的这种保 健品可以卖多少元?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世博会期间新建的音乐室和大礼堂都要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音乐室用砖600块,大礼堂的面积 是音乐室的2.5倍。大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 用简便方法计算。(1)6.4×1.25×12.5 (2)15.12-6.82-8.18 (3)0.76×0.43+0.24×0.43 (4)5.86×0.4×0.5×0.5x (5)19.625-(4.716+9.625)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明月实验小学准备购买每本2.5元的科技书400本,但为了配合 希望工程活动,决定从中拿出400元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购买课本。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科技书?(用两种方法解答。) 9. (1)在上面里填上合适的数; (2)两个因数的积是22.2,其中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田横镇中心小学 李仲铮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 (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 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 用:1、P.14页7题 ⑴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 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中的内容。本 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 1-5 的乘法口诀后 进行教学的。例 5 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 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 3 × 3 + 2 ”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 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 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 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 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 × 2 =

2 ×4 = 4 ×4 = 1 ×3 = 3

2 = 1 ×4 = 3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

六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

课题六: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水平。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水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能够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实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还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实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能够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青岛版六三制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才会喜爱数学。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加和乘减(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6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8页做一做1、2题。 58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连乘、乘加、乘减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 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 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 =0.81×110 =0.81×10+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兴庆区二十三小学贾雯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四年级数学上册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根据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2.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先计算,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1)12×5×60 (2)30×7+85 (3)250×4-200 2.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运算顺序,接下来进行小数计算。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的运算顺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做准备。】 二、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出示例题: 2000年全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044亿吨,2005年全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比2000年的2倍多0.342亿吨,2005年全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是多少亿吨? (1)尝试着独立列式解答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2)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生板演综合算式及运算过程:(略) (4)集体交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乘后加,是否符合题意? 归纳:在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时,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由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由情景引入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2.补充题: (1)小胖用边长是0.9米的瓷砖铺地,共买了100块,小胖家有多大? (2)独立列式解答: 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0.9×0.9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再乘100求的是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不可以就用0.9×100吗? (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4)0.9×0.9的积为什么不是8.1? 【巩固小数乘法的难点,提高混合运算的正确率,也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小结:在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时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确定顺序再正确计算,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试一试,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可选择几题) 39-5.2×7.4; 80.72+2.6×4.3; 21.5×0.4×6.8; 7.06×(5.1-2.7); 0.89×60-14.2;(0.028+0.062)×1.01. 【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1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

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2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The teaching plan of multiplication, multiplication and addition, multiplication and subtraction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 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 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习题。教学工具 多媒体,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1]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李丽娜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宝宝,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哪些粮食?小白兔采了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

有几个蘑菇? 生: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加法算式5+5=10(个) 师:它的简便算法谁会? 生:乘法算式5×2=10(个)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 生:也准备了蘑菇,但它比小白兔多采了2个。 师:哦,那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加法算式5+5+2=12 (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课 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生:小灰兔采的蘑菇数量比小白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白兔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面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2+2 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组交流) 生:先算和小白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12个。 师:如果这样列算式呢?2+5×2 生: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刚上完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课堂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1.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计算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 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 5-5读作:50乘5的积减5,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乘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2.掌握脱式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是习惯在算式的后面直接写等号,我提醒用脱式计算后,等号忘记擦去。这说明学生要很好的掌握脱式计算还需要加强练习。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二: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或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

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45”高效课堂预学导学案 课题:四则混合运算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型: 新知探索课年级: 三年级主备教师: 袁延龙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8至30页 学习目标: 1、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能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口算: 2、你还记得加减法混合运算吗?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如果一个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你按什么顺序去解答?有乘法,又有减法呢? 二、课中导学 1、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把课本的信息窗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信息窗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工人对话呈现各种工艺品所用材料的数量或数量关系,自己提出问题,看看能不能解答。 2、自主学习: 对于问题“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扇贝?”自己列式解答,看看怎样计算的?如果你分步解答的,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你是怎么计算的? 对于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来理解。 3、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要解决“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必须先求什么。 请你讨论研究后,先列出分步算式,算出结果。

请你再用综合算式解答。如果列出的算式是48-23×8,请你小组内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对比,如果产生矛盾和困惑,小组内讨论哪一种正确,如何使综合算式符合解题步骤和生活实际。 4、精讲点拨内化提升 根据列出的综合算式的步骤说一说算理。强调:有小括号的算式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解答“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请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呢?我们能不能借助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呢? 请你自己把题意“画”出来。 由于第一次学习画线段图,请你看看老师在黑板上的示范画出线段图。画线段图要注意线段图的长短比例,上下位置,条件与问题的标注方式等。 请你修正自己的线段图,理解题意,并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对照分步算式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和带有小括号的算式加以对比,弄清运算顺序的不同。 5、巩固练习,反思评价 请你观察算式的特点,讨论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进行脱式计算。 47-5×6 12×(14-9)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三、课后训练 完成自主练习的习题。第1、2题一个层次,第3、4题和聪明小屋一个层次,第5、6题一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