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琨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刘景琨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读后感

我收到的六一节礼物中,有一套是妈妈送我的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编写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这套经典读诵本有十二本,包含《学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易经》、《书礼春秋选》等。我非常喜欢这套书。

妈妈说,她看了王财贵教授的讲座,觉得王教授说的“让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非常有道理,所以选择这套书送给我。王教授说,他选择的经典读诵本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其次,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三,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第四,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这套书每个字上面都有拼音,所以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起来一点也不困难。而且妈妈帮我找到配套的MP3,我只需要随着MP3的声音跟读就可以了。我第一本跟读的是《学庸论语》。MP3里领读的叔叔阿姨声音真美妙,抑扬顿挫,非常有节奏感。我常常读着读着就摇头晃脑起来。这本书包含《大学》、《中庸》和《论语》三篇。像《论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学习非常有指导意义。但是还是有很多现在的我不明白意思的句子,,不过妈妈说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了,慢慢体会很多道理。

我希望今后我会在《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学习中,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 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现对两年 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 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 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 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 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 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 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 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 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 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 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 辅相成。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

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

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报告(简单)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位居群经之首。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同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将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符合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严重;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口头上提出德育为本的方针,但实际上还是实行中考统考、高考统考等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的策略,成绩大于素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成了一句空话。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二、课题的界定: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读经,修身养性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地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道(如美术音乐文学),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一、各界支持人襄盛举 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 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地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重新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 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寻根”热,九十年代至今再次掀起“国学”热,可是对于什么是“国学”,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定论,既然没有确切的定义,那就意味着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理念:(1)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又称“读经”、“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在台湾“读经”的孩子已超过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开展,大陆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启动全国的“国学启蒙工程”。6月8日至9日,中国首届国学启蒙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9月18-20日在山东济宁组织了古今中外文化经典朗诵会暨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2)为什么要进行“经典诵读”? 大脑生理学家发现,0—13岁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就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改变。从每天读20—30个字到后来每天能读100—200个子。许多儿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子在进行一段时间国学经典诵读之后。境况会大为改善! 目标: 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把握好经典诵读的指向,客观看待其教育方向和价值,对于活动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 趣、力、思、融,是经典诵读目标指向中不可忽视的四个方面。 “趣”,即趣味、乐趣。“趣”至少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活动本身有“趣”,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应区别于考试课程的功利化、强制性,不应给人以压迫感。二是课程立足于培养兴趣,读了多少,背会多少,这不是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学生心中培育乐读诗文的种子,细心呵护,助其生根发芽,让他们课外或工作后,会觉得离不开经典诗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目标。三是立足于培养文化趣味。当前的教育灌输了太多理性,诗文典籍自然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性,诵读活动中理性培育当然重要,但窃以为,其中趣味性的东西更突出,且不存在太多的时代性和争议性,更值得挖掘和凸显。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说“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如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都是特别强调美育,这值得深思。 “力”,主要是指欣赏力。诗文诵读,有用嘴巴诵的,有用头脑读的。无此“力”,则诗文只是汉字的堆积;有此“力”,则文字背后呈现出开阔的世界,仿佛看到古人的生活无常、酸甜苦辣、个人品格等,今人古人似聚首一处,没有障碍地畅谈。中国文化重“味”,需慢慢琢磨、细细品赏,有时还要相应的人生经历做底。不少人小学时学过背过很多诗文,但欣赏力却没得到培养,诗文诵背只是负担。获得欣赏力,方能把诵读当做一种乐趣,而非任务。 “思”,思考力、判断力、辨别力的培养不容易,但不可忽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如同坐过山车,时而被过度抬高,时而被有意贬低。诗文诵读,应该给予孩子获得这些能力的机会,即便只能是相对粗糙的能力和意识。传统文化中,既有熠熠生辉的金子,也有一大堆的“不合时宜”,更存在先天缺陷,如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等,就是其中极为匮乏的。所以,经典诵读应配以沉郁的思考,而不能降格为拒绝思考的嘴唇嚅动。 “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理论主张,有不同的功用范围。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强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融合、思维方式的互补。因此,经典诵读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也就是说,既要能深入传统文化的内部,掌握精髓,又要具有全球意识、现代视野。在融合中,做个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民族文化趣味的现代公民。

孩子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

孩子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 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一) 经典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 经典教育就是通过经典文化的滋养, 让一个人牵 手圣贤的境界, 熏修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整体地优化生命, 从而赢取人生真正意义上 的成功。 并不是儿童才需要经典教育,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经典的滋润,如是,方能少困惑, 有智慧;仁爱众,思进取;温文尔雅,有所作为;身心健康,幸福平等。 经典教育不单单指的是中国经典的典籍教育, 还包括汲取西方的经典文化。 由此延伸, 更涵 盖着耳聪目明教育——美术和音乐的教育; 身心健康的教育——传统武学和道德修养的教育 等。 一个家长是一弘泉水, 一个家庭是一口井, 但这弘泉水和这口井, 却要浇灌出顶天立地 的大树,要汇聚成激情澎湃的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呼吁:家长们,请投入到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的行列里来吧!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状,更关系教育的未来。我们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任何年龄段 的人都对经典教育有所认识,并勤而行之。我们希望,经典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能的培育相辅相成,从而培养出更具文化底蕴和丰富知识技能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涵养性情的关键期

一 孩子 岁时身心发育的关键在于父母。根据优生学的观点,父母在怀孕的时候,有两个因 素特别的关键: 一是双亲精子和卵子的质量; 二是精卵结合时环境所给予的相互作用。 根据 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人生的这一环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男女双方有一方发育未成熟时不宜生育后代。 其二, 精卵的健康与否除了与年龄有关外, 还和身体健康有关, 所以想要孩子就要按古 人说的要“养精蓄锐”——“养精蓄锐”使精气充足,这样受精孩子的生命力才能旺盛。

国学---致家长的第一封信

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自本周开始,您的孩子手中多了一本书——《国学》;在我们实验小学的课程表和每日课间诵读中也多了这样一项内容——《国学》;在孩子们化育心智和精神成长的道路上从此也多了一种营养——《国学》! 《国学》是怎样的一套书? 《国学》是一套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书籍。 《国学》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 全套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 《国学》是一套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的、规范化、系统性的教程。 它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编写的。 《国学》是一位“从商未敢忘忧国”的企业家用一份浓浓的教育情怀和人文关怀倾情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学校、奉献给孩子们的书籍。 今年初,衡水“金太阳”集团捐资助教,承担了我校3600套国学书籍和全部国学师资培训的费用,于推进教育而言,于学校发展而言,于学生成长而言,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我们当尽教育者之所能,倾尽心力和智慧,让我们的孩子感悟先哲智慧,弘扬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

儿童西方文化导读1

儿童西方文化导读第一册 目录 1.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2.Corimthiana 13 3.I Am Nobody 4.I Have a Dream 5.Tomorrow And Tomorrow 6.This I Believe 7.On Courtesy 8.A Psalm lf Life 9.Man's Guide 10.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11.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12.My Lost Youth 13.Happiness and Contemplation 14.True and False Simplicity 15.Kubla Khan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By Douglas MacArthur 1、Build me a son , O Lord ,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

2、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 3、Lead him , I pray ,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 4、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 yet never forger the past . 5、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 add ,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 yet never takt himself too seriously . Give him humility ,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d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 Then I , his father , will dare to whisper ,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 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现对两年 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 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 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 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 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 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 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 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 《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 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 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 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 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 辅相成。

儿童经典导读推广讲座录音整理主讲人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时间公元

儿童经典导读推广讲座录音整理 主讲人: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 时间: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样做到这样的愉快轻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们今天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讲座。在这两个小时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录像片)“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转向该是一贴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折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和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早自习也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壮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论语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依照国际礼节看完了要鼓掌……,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开始的一个到十个十个到一百个到一千 个到五千个,后来三年就到五万个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万个,现在已经推广七年多了现在只有台湾一座小岛,就有一百多万个小朋友在接受这种教育,东南亚从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乃至于越南、泰国、缅甸,凡是有华侨的地方就有人在读经,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纽西兰,乃至于美国、卢森堡等等或许我没有听过的地方,只要有中国人都有人开始在接受这种教育。我们大陆祖国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是我们的文化根本所在我们这里不做谁来做呢?我们这里不做得更好谁来观瞻谁来效彷呢?所以在大陆也有超过三百万个小朋友分散在各个地方在读经。

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 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一书中写到: 你或幸运发现宝藏黄金成堆珠宝满堂 你我比来仍是我富因有慈母为我读书 这是感动过很多人的一首诗,诗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母亲陪自己读书,充满温馨与幸福。令人读之如沐春风,如临其境,心灵颤动。与孩子一起读书,所给予孩子的成长价值,所赋予家庭的美好记忆,已经远远超越阅读本身。 如何引导孩子读书日益成为社会话题,也是我们逐渐兴起的家庭文化建设中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很多父母似乎束手无策,认为孩子对书的兴趣也许源自一种天性,外在因素很难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但我们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环境的引导和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完全可以提高大众的阅读率,关键在父母。那么,我们的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与孩子一起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在很多父母看来,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事实上,读书须自己静心读是阅读者渐渐形成的,在孩子形成阅读习惯之前,需要定时陪孩子一起读书,让读书成为家庭一道文化风景,进而在孩子的印象里形成读书是生活的必要一部分。犹太人会给孩子读的书抹上一层蜜,让孩子去舔,让他感觉书是甜的;而当人死去后,犹太人又会在墓地放一本书。这种将阅读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相关联,足见在犹太人眼里读书是多么重要。所以,很多犹太家庭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且大多都有一个阅读架,陈列着大人与孩子各自的书、报、刊。 与孩子一起读书,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可以构建更为和睦相亲的家庭。“幼承庭训”或“易子而教”,是中国古人陪孩子读书的典范。《三字经》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他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读诗书,最后“一门三学士”,皆登进士榜,在文化上各有成就,成为千古佳话。“书香门第”、“诗书传家”就是对教子有方家庭的美誉。有一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是很多母亲都是孩子读书的积极推动者。孟母择邻而处,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欧阳修的母亲以荻草代笔,教子诵读经典;朱熹的母亲是儿子的主要伴读者;史传顾炎武年少体弱多病,母亲与之伴读诱导,终成大家。如果一个人回忆往事,父母与自己一起共同读书的场景也许是最美的场景。许多大家每当回忆读书的场景,都不会敌人为那时一种单纯的阅读,那是爱,是灵魂的塑造。歌德在自传中对儿时父亲教自己读书如数家珍,从而书中也可以看出歌德父亲对天资聪颖的儿子所流露出的喜悦。社会的变化虽然使家庭单位变小了,但小家庭也有自己风格的塑造。一位幼儿园老师对我说过,看一个孩子就能看出父母的修养,一个爱读书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你能从他的脸上看到内心的宁静。由此我想起韩国看到过一幅对联:玩月色,看花色,不如我家好颜色;弹琴声、落棋声,焉比子孙读书声。确实,一个家庭孩子朗朗的读书声真是家声清正、家风和雅的象征。非读书之力,焉能及此? 最后,也许我们应当认真地想一想,我们能真正给予孩子什么?世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谁也不能说给予孩子未来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财富,那是我们无法掌握的。而与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这是真正能影响孩子成长方式的最好路径。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让我们重温经典,重新体会成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可是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置了32条《论语》章句。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论语》章句,营造了《论语》学习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8 月) 4.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主题读书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

经典诵读顺序

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儿童读诵经典之理念,介绍给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且得到了众多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

肯定和支持。目前,已有近百万儿童在读诵经典中受益。 这一系列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经典诵读本”,是秉承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编订的,其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 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

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成人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薰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现阶段发行的经典读诵本有十二种,依王财贵教授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顺序是:(一)《学庸论语》(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并参酌程树德集释本); (二)《老子庄子选》(《老子》依《四部备要》明华亭张氏本,《庄子》采用郭庆藩集释本);

(三)《唐诗三百首》(王财贵编订之读诵本);(四)《孟子》(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五)《诗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六)《易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七)《书礼春秋选》(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八)《古文选》(王财贵选

编);(九)《诗歌词曲选》(王财贵选编);(十)《佛经选》(王财贵选编);(十一)《孝弟三百千》(王财贵选编)。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编一册《中医养生启蒙》,总计十二册。各书并皆参酌诸家版本而编订。经书流传至今,年代久远,诸家

儿童读经教材系列套书-王财贵主编

儿童读经教材推荐——《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王财贵主编绍南文化编订《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套书——是儿童读经教材的经典套书,书本为“大字”“大拼音”、“白文”--无插图、无注解。“大字”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大人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 依王财贵教授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顺序是:《学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易经》、《孝弟三百千》、《中医养生启蒙》《尚书》9本书。 教材之特点: ●全球读经教育首倡人王财贵教授亲自选定 ●全国第一套“儿童读经教育”标准教材 ●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用书

●大字排版、注音读本 推荐说明: 本套教材适合0-13岁的孩子进行读经教育使用,同时也适用于想重新捧起经典读起的广大成年朋友。 一、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三、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四、教孩子背书,得记住一个原则,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路读下去。不要以大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大人无法想象的。 专家介绍: [王财贵简介]

王财贵教授,全球儿童读经首倡人。1949年4月10日出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现任国立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专任副教授、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鹅湖月刊社编审委员、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1994年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 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几年来,在台湾、美国、东南亚及大陆演讲1000多场,掀起了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风潮。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王财贵经典语录] 1.“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2.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3.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4.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5.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6.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