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作者:————————————————————————————————日期:

?

心理学第10章

第十章心理健康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2.压力3.压力源4.挫折5.心理防御机制6.压抑7.投射8.退行9.升华10.焦虑障碍 二、单项选择题 1.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提出,他是( ) A.薛利 B.华生 C.斯金纳 D.马斯洛 2.那些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3.那些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4.那些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5.那些常见的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6.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这是压力下的(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7.适当压力下的个体会产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这是个体适应的(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8.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这种情况说明影响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9.当你在安静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走廊里响起一串脚步声,如果认为是将要入室抢劫的坏人来了,就会惊慌恐惧;如果认为是朋友来拜访,就会轻松愉快。这种情况说明产生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10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胜好强、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属于() A.A型性格特征 B.B型性格特征 C.AB型性格特征 D.0型性格特征11.那些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地人,属于()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AB型性格 D.O型性格 12.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会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 )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章我们学习了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共性,第三章我们学习消费者心理活动特殊性、个性,即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消费者个人稳定的类型特征,是气质、性格与能力等心理机能的独特结合。 第一节消费者的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概念及特性 气质通常也称“脾气”、“秉性”。它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情绪体验的强弱与快慢(有人遇见不顺心的事就特别痛苦,有人就无所谓;有的人点火就着,有的人火上房都不着急)、思维的敏捷性(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就比较迟钝)、知觉的敏锐度(有的人能够发现微小的瑕疵,而有的人却比较粗心)、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转移的难易(有的人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的人干事却通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内心世界(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等等,这些都属于气质的表现,气质给每个人蒙上独特的色彩。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是由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经典案例: 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父亲为了让悲观的孩子快乐起来,让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把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亲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里,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泣不成声,便问:“你怎么不玩那些玩具呢?”。孩子哭泣着说:“玩了就会坏的。” 当父亲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孩子正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的干干净净。看到父亲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说明气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易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二、气质与消费者行为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气质这一心理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比如在日本盛行的血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提出的体型说以及还有些人认为人的气质是由各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3、认识能力是人们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力。4、小学儿童在能力发展和表现上存在各种个别与群体差异。5、传统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验有“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每种测验的形式都包括文字和非文字两种。6、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7、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素质、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气质很大程度受先天和遗传因素影响。8、古希腊医生希波格拉底把气质分为胆汁质C、多血质S、抑郁质M和粘液质P。9、了解气质类型方法有行为观察法和量表测定法两种。10、了解儿童性格特点的方法有观察、谈话及个案记录。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化,而知识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技能也体现了一种经验,它是个人在自己的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地行为方式。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关系密切,但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制约性,能力的高低还受到个性等因素的影响。3、能力的种类有哪些。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致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交往、保持协调的能力4、小学儿童能力的差异包括哪些。1)小学儿童能力类型的差异。2)小学儿童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小学儿童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5、小学儿童能力的培养注意的方面。1)激发兴趣。2)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3)知识与技能的训练6、巴甫洛夫对神经活动的分类。1)强、平衡且灵活型。2)强而不平衡型。3)强、平衡且不灵活型。4)弱型7、行为观察法具备的条件。1)要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可让被观察者感到不自然或产生防御心理。2)要明确规定观察目的、计划和步骤。3)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把握住能反映个体气质特点的重要事件。4)对所观察事件要通过笔记、录音或录像的手段加以记录,避免主观性。8、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1)要巧妙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9、性格的定义及解释。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性格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形成的个性品质,他经常与个体的价值观、信念、需要等个性倾向性相联系。2)性格是一组能展示个人独特风格的心理特征之总和。3)性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0、性格的特征是什么。(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最直接的表现,具体分为1)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性格特征2)对劳动工作、学习态度的性格特征3)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即人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反方面的个体差异。感知方面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记忆和想象也从在主动型和被动型,而思维又有分析型、综合型、常规型、创造型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强度特征、情绪的稳定特征、情绪的持久特征、主导心境(4)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性格特征、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意志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对贯彻执行行动方面的意志特征。1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1)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难以改变也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主要是后天养成的,有可塑性可以按照一定社会评价标准分为好的或坏的。2)气质与性格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同种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具有不同性格特点,不通气质类型的人可以有类似的性格特点。联系有:1)不通气质可以是个人的性格特征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色彩。2)某一气质会比另一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3)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12、简述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小学儿童性格从总体来说是日趋成熟的,但其发展不是匀速的而是有阶段性的。入学初对他们的性格成长是个重要刺激,长生了许多新的行为习惯并稳定下来。在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其性格发展比较缓慢。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性格发展进入骤变期。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性格发展又趋平缓。从初二到高中一年级性格发展又趋加速。 13、小学儿童性格特征的早期表现。1)态度特征,儿童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已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2)情绪特征,往往会感到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如不及时调整可能导致情绪低落,产生畏难情绪。3)意志特征,这一特征发展水平还不高,依赖性尚较重。4)理智特征,在低年级阶段较稳定平缓,到高年级时出现一个突变期,并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14、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方法(或应注意的方面)。1)提供适当参照群体,即榜样群体。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非正式群体有助长、削弱、限制或引诱的作用。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4)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5)重视家庭的因素,发挥家长的作用。15、创造良好集体气氛以来的条件。1)在集体建立之初即建立明确的集体目标和管理制度。2)班主任自身的模范影响和威信,以及灵活而有客观的管理方法。3)经常组织班级同学参与与班级目标相统一的活动。16、使用个案法研究学生的步骤。1)计划准备,根据班主任的介绍、档案材料与初步观察发现的问题制定计划。2)搜集材料,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的搜集个体的材料。3)分析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4)寻找根源,通过具体分析,把特征跟学生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做历史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提出教育建议,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充分利用教育学和心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单选题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 11、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自我实现 D、自我意识 12、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 A、双因素理论 B、激活理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理论 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 14、需要是指()。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1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缺失需要D自我实现17、动机就是()。 A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B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个性也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性;一个是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 法 (5)个案法 联系实际说明个性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

因个人的性格差异,所以在一个组织中会有不同的性格,这就形成了个性差异化,而管理者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中协调,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组织中的个体作为健康的有机体,在人的个性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然而,这种成熟过程,会被组织不客气地打断。凡是正式组织,都会阻碍个性的成熟。因此,组织理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找出这种冲突的解决方案。阿吉里斯的这一发现,很快就成为组织行为学的热门话题。下式组织肯定是理性的。这种理性,会“设计”出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结构和运行秩序。然而,现实中的员工各色各样,千差万别,“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正式组织总会要求它的员工适应组织,而不是组织适应员工。如果要按照每个员工的喜好和偏爱来设计组织,那么,组织就会变成由一片片补丁拼缀起来的“百衲衣”。泰罗的“精神革命”,法约尔的“团队精神”,在阿吉里斯眼里,一概都是改造个人,使个性适合于组织的手段。传统观念认为,按照理性和逻辑设计出来的组织,从长远观点来看更符合人性。但是,这种理性和逻辑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对抗?为什么必须让人们改变思想观念才能保证正式组织的成功?“长远”难道一定要牺牲“眼前”难道说理性就一定要以“不人道”为代价,这些都值得探讨。其次,组织的等级层次结构,势必形成“命令-服从”关系。这种结构,会剥夺员工的自主权,限制员工的知情权。没有自主权就会造成依赖、被动和从属心理,没有知情权、缺乏信息就会没有长远打算.所有这些,无非就是把员工阻断在非成熟状态。为了弥补员工的这种损失,只好以金钱作为补偿。而这种金钱补偿,实际上等于告诉员工,组织就是让你产生不满和厌恶的地方。你可以用金钱再去组织之外购买满意和愉快。另外,组织的管理者在这种结构中,要履行职责,就需要克制和压抑感情,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不能以个人风格代替制度规范,把个性与工作完全割裂开来。说通俗一点,你越不像个“人”,就越符合组织的要求。阿吉里斯调侃道:如果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对组织的忠诚,那就有理由怀疑他的个性是否健康。作为部下,对领导人的尊重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为人而是因为他的工作,那么这种尊重就有可能属于人格分裂。再次,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员工的个性发展由“自治”变为“他治”。员工的奋斗目标不是自己设定的,而是组织和上级为他安排的。这种目标具有外在性和肤浅性,不能达到“自我”层次,由此会导致员工心理上的挫伤与失败,而个性的发展恰恰依赖于心理上的自得和成功。只有员工根据内在需要自己确定目标,才能实现心理成功,而这正是组织所排斥的。最后,组织的控制幅度原则,会加大员工的“管理距离”。控制幅度越小,部门划分就越多,而工作就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同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往来,就需要层层请示到有权指挥这两个部门的共同领导为止。这也会剥夺员工的自治权,使员工更加深刻地感到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增强依赖性。

第04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驾驶员的性格特征,掌握驾驶员性格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2.了解气质类型以及驾驶员的气质特征,掌握气质对驾驶活动的影响。 3.了解驾驶员的能力结构及形成,理解驾驶能力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可以说,在世界上找不到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也找不出心理活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指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我们研究驾驶员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特征及其与驾驶活动的关系,目的在于使驾驶员了解自己在驾驶职业活动中的个性表现,以便更有效地从事驾驶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并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一节驾驶员的气质 导入案例 争道发生口角两司机闹市斗气摆车 下午5时许,贵阳市都市路高架桥头,一辆出租车和一辆银色马自达轿车一前一后都违章停在路边,马自达轿车的司机用脚踩在出租车的车头上,阻止出租车前行。两名驾驶员都在说着赌气话,马自达司机说:“你不是想找钱吗?乱按喇叭,我就是要教训教训你,我今天不会让你开车走的!”出租车司机也毫不示弱,应声回答:“奉陪到底,我们两个都把车子停下,随你停多久,怠班费我亏得起!”两名司机互不相让,为了表现有“气质”,两人都不愿报警。 马自达司机王先生显得很激动,他说,他和这辆出租车同时在大十字等红灯,他的车停在出租车的前面,“路口还是红灯他就拼命按喇叭催我,我回头说他一句,他还开口骂我。”王先生说,红灯变成绿灯后,双方就开始斗气追逐,直到都市路高架桥头才停下来。 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则说,在大十字等红灯过程中对方在他前面要变道,于是他按喇叭制止,没想到对方先骂人,于是他也回敬了几句难听的话,矛盾由此而出,对方于是在道路上追逐他。 围观的市民在了解原因后,对双方驾驶员都进行了批评,并指出他们各自的不是之处。也许是觉得大家的批评比较在理,两名驾驶员才停止争执和斗气,各自驾车离去。 请思考 1.案例中的两位司机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2.不同气质类型的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呈现出哪些典型的行为特征? 交通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驾驶员心理气质特征与安全驾驶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气质是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速度、稳定性、强度和受心理素质支配的对客观事物的处理倾向来说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情绪、脾气、个性等。确切地说,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语言速度、思维速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先天遗传因素、后天教育、生活阅历诸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具有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日常讲的个性是指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2、一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能力的表现。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有关。个性的个别性突出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3、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价值观使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价值观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着价值判断。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动机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两类。5、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是由高到底发展的。6、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7、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8、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与能力有关,受理想、志向和世界观的调节。9、儿童兴趣稳定性的发展为他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定向、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提供了保证。10、志向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的特点。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和校正的。简答1、个性的特征。1)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2)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3)个性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的特性,是一种整合(即综合)的结果。4)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5)个性的个别性反映一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众不同的特性。2、简述个性整体性。1)个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系统,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它是不可分割的。2)个性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内的其他成分的变化3)个性形成后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3、为什么说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性。1)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形成对世界、社会、劳动、他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些个人的认识和观点的形成反映着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关系2)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交往越广泛,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和越深刻,他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3)人在活动时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也是社会的。语言即使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交往的工具,它是社会提供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因此,个性的本质是社会的。4、简述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价值观)。2)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个性倾向中世界观的作用。1)世界观的坚定性决定个性的稳定性2)世界观的系统性决定个性的连贯性3)世界观的科学性决定个性的深刻性。6、简述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属维持生命的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及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7、简述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儿童具有强烈的活动需要。2)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3)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儿童入学后交往需要主要向教师和同学两方面发展。4)小学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8、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需要。1)满足小学儿童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2)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儿童的各类需要总的趋势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不断培养儿童的新需要,推动他们身心发展朝着教育目标和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前进。9、兴趣的种类。1)根据社会价值分为高尚兴趣和低级兴趣。2)从起因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活动效能水平分为有效的兴趣和无效的兴趣。10、简述儿童兴趣的发展趋势。1)学习上有直接兴趣向简接兴趣转化。2)兴趣的广度(即范围)逐步扩大。3)兴趣的稳定性(指兴趣持续的时间)与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发展相一致,低年级差到中高年级有所增强。4)兴趣效能性(兴趣对人活动的激活程度)在低年级时较低,中年级之后增强。11、简述小学儿童的兴趣的引导和培养。1)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2)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3)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4)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兴趣的有效手段。12、兴趣迁移的条件。1)要善于发现小学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2)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3)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儿童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13、影响儿童职业志向的因素。1)外因,包括家庭影响、宣传媒体、人物范型、学校教育2)内因,包括小学儿童的兴趣、对某种职业的意义和作用的初步认识、个人的心理品质、个人的学习成绩。14、如何培养儿童的志向。1)要加强志向教育,让儿童从小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2)要帮助儿童把志向和行动结合起来。3)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为小学儿童树立切实可信、可钦可敬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尤其是树立同辈的榜样,激发他们效仿榜样的愿望和行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志向的动力效能。15、小学儿童志向的特点。1)主要属于职业志向,涉及道德和政治方面的理想较少2)志向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直观体验,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有幻想的性质。3)带有很大的易变性4)部分小学生能把职业志向与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

第十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填空: 1.性格是人对现实_______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______________. 2.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自觉地调节行为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4.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稳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 5. 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 智力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呈_________________分布。 7.在能力发展中,遗传素质是_____________,社会实践起_____________作用,教育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交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人的完整个性. 9.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_________,它又叫做________. 10.小学_________年级到_______年级,儿童的性格发展进入骤变期. 11.了解气质类型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________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____心理条件.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___________. 13.小学儿童能力发展和表现上存在各种_____和_______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14.智力测验主要测验人的_____________能力,传统上使用最多的有___________(世界最早)和_____________,测验所得结果即是__________,它可以直观的标示出某个儿童智力水平在全体同龄儿童中的______________. 15.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我们不仅要__________,发挥气质品质的长处,还要对学生气质品质的不足之处给予充分的_________,还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__________发展. 16.人的个性的个别差异首先是__________的差异. 17.__________是人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特有的心理。 18. 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正直和慷慨勤奋和懒惰属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3.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都属于() A.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个性心理特征 4. 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征是性格的( ) A 态度特征 B 理智特征 C 情绪特征 D 意志特征 5. 俗语所说“秉性难移”是指人的( ) A 性格 B 能力 C 气质 6. 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较粗暴力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 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 7.“强、平衡、不灵活”神经类型与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8. 智力就是() 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 9.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10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 11 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 A.技能B.天才C.才能D.智力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能力( ) A 记忆力 B 想象力 C 推理能力 D 操作能力 13.下列哪一项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 A 性格 B 气质 C 情感 D 品质 14.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0 A 13% B 3% C 0.3% D 1%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目标 1.了解驾驶员的性格特征,掌握驾驶员性格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2.了解气质类型以及驾驶员的气质特征,掌握气质对驾驶活动的影响。 3.了解驾驶员的能力结构及形成,理解驾驶能力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可以说,在世界上找不到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也找不出心理活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指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我们研究驾驶员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特征及其与驾驶活动的关系,目的在于使驾驶员了解自己在驾驶职业活动中的个性表现,以便更有效地从事驾驶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并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一节驾驶员的气质 导入案例 争道发生口角两司机闹市斗气摆车 下午5时许,贵阳市都市路高架桥头,一辆出租车和一辆银色马自达轿车一前一后都违章停在路边,马自达轿车的司机用脚踩在出租车的车头上,阻止出租车前行。两名驾驶员都在说着赌气话,马自达司机说:“你不是想找钱吗?乱按喇叭,我就是要教训教训你,我今天不会让你开车走的!”出租车司机也毫不示弱,应声回答:“奉陪到底,我们两个都把车子停下,随你停多久,怠班费我亏得起!”两名司机互不相让,为了表现有“气质”,两人都不愿报警。

马自达司机王先生显得很激动,他说,他和这辆出租车同时在大十字等红灯,他的车停在出租车的前面,“路口还是红灯他就拼命按喇叭催我,我回头说他一句,他还开口骂我。”王先生说,红灯变成绿灯后,双方就开始斗气追逐,直到都市路高架桥头才停下来。 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则说,在大十字等红灯过程中对方在他前面要变道,于是他按喇叭制止,没想到对方先骂人,于是他也回敬了几句难听的话,矛盾由此而出,对方于是在道路上追逐他。 围观的市民在了解原因后,对双方驾驶员都进行了批评,并指出他们各自的不是之处。也许是觉得大家的批评比较在理,两名驾驶员才停止争执和斗气,各自驾车离去。 请思考 1.案例中的两位司机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2.不同气质类型的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呈现出哪些典型的行为特征? 交通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驾驶员心理气质特征与安全驾驶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气质是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速度、稳定性、强度和受心理素质支配的对客观事物的处理倾向来说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情绪、脾气、个性等。确切地说,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语言速度、思维速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先天遗传因素、后天教育、生活阅历诸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需要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理解动机的概念,了解动机的分类 4、理解兴趣的概念及功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需要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动机的功能、兴趣功能兴趣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概述部分由教师讲解,着重讲清楚个性的特征; 2、用实验与实例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序理论; 3、动机和兴趣主要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式。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学时)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

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人处事总是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处事稳重,偶尔间也会表现轻率马虎的举动,在这里谨慎稳重是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说马虎轻率是他的个性特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论是如何稳定的个性,在一定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 2、个性的独特性 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所以个性具有独特性。 3、个性的社会性 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性,也包括社会的本质特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因为人的个性是作为具有自然生理特征的人在参加到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而决定个性发展方向的不是抽象的生物因素,而是现实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一切个性形成和发展都受一定社会生活所制约,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在个性倾向性的诸因素中,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需要是基础,对其它成分起调节作用。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也是个性的积极性源泉。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心理特征,又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现象在每个人具体身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比较典型舶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

心理学 第十章个性

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导学提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又一方面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个性及个性特征;需要及需要层次理论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个性: 来自拉丁语,英文。最初是指演员戴的面具,后来是指演员本身,意思是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 个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西方称人格,日本称为性格,我国称为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个性结构:个性倾向(需要、兴趣、动机、世界观、理想、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个性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脱离人群就没有个性。如狼孩子。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个性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一)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性既形成,就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种在生活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不是个性特征。 如一个处世谨慎的人,常循规蹈矩,做事稳重,但偶尔也表现出冒险、轻率的举动。谨慎是他的个性特征,而轻率则是否之。如果某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常表现出丢三落四,那么说这个人具有粗心大意或健忘的特征。 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家庭、社会、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因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重大挫折等,也会使个性特征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婚姻一再受到挫折,也许会变得沉默寡言。 (二)独特性和共同性 个性包括了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和个性。不仅一般人之间存在着个性上的差异,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其心理面貌也可能完全不同。电影《替罪羔羊》姐妹是双胞胎,姐大学毕业,高雅有修养,妹心狠手辣,抢姐的男朋友,勾引心理咨询师,谋杀姐。 然而个性也包含着一类人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即个性的共同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由于共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共同的经济生活条件等,决定着人的个性中必然包含着一定的民族特质、阶层和群体特质。这些民族性、阶层性、集团性就构成了个性中

心理学练习题(第八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八章) 一、填空题。 1.心理学中的个性指的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 理特征系统。 2.个性作为心理现象,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 3.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4.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个性倾向性结构、自我意识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结构。 5.个性的动力结构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 6.个性的特征结构包括能力和性格等心理成分,它是个性的个别性的集中表现。 7.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 8.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 9.小学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需要,是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内因,也是保证儿童个性形成 的重要条件。 10.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与人的认识能力直接相连。 11.儿童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动力作用。 12.促进儿童兴趣转移的条件:(1)要善于发现小学儿童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2)要 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3)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儿童产生新的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13.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叫做价值观,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需要是个人或团体对自身缺乏某种刺激时会而呈现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 的平衡的体验和认识。 15.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和运动活动的需要。 二、选择。 1.小学儿童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老师的爱,这说明是小学儿童的(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爱的需要 D、成就需要 2.儿童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这属于(A)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爱的需要 D、成就需要 3.喜欢看电视、听故事并向成年人题为“为什么”,这是儿童的(B) A、交往需要 B、认知需要 C、成就需要 D、活动需要 4.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当“三好生”,这是(C) A、交往需要 B、认知需要 C、成就需要 D、活动需要 5.个性的本质是(B) A、生物的 B、社会的 C、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指人的个性具有(C) A、稳定性 B、可变性 C、个别性 D、社会性 7.“需要层次说”是由(C)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马斯洛 D、冯特 8.小学儿童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是(A) A、交往需要 B、成就需要 C、认识需要活动需要 9.儿童的兴趣由直接转化为间接,与他们(B)相联系。 A、交往水平 B、认识能力 C、情感状态 D、意志水平 10.社会交往需要属于(B)需要

个性心理

第十章个性心理(上)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个性(personality)的概念 ?心理学上的个性也是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个性特征 1.社会性——个性社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2.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3、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整合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人格分裂” ?4、功能性——决定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事业成败 三、个性倾向性的表现 ?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最活跃的因素。 ?(一)需要(need) ?1、概念: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以缺乏感和满足感为人所体验。 ?2、类型: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Maslow的需要层次(1962) ?生理(饥渴) ?安全(住房、钱) ?爱和归属(亲密) ?自尊(同伴的尊敬)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二)动机(motivation) ?1、概念——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产生条件: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 ?中等强度的需要加上高诱因会激发高动机水平;高需要与低诱因只是低动机水平。 ?3、种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

(三)兴趣(interest) 1. 概念: ?人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与探究倾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种类: ?直接兴趣?a?a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 ?间接兴趣?a?a事物或活动结果有价值和意义 3. 品质: ?倾向性(内容);广阔性(类别) ?稳定性(持久);效能性(利害) 第二节气质(temperation) ?人的风格差异(先天与后天性) ?一、概念 ?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气质特点 ?1. 动力性 ?2. 天赋性 ?3. 稳定性 三、气质学说 (一)体液说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多血质(血液):活泼、快乐、好动 ?粘液质(黏液):沉静、淡漠 ?抑郁质(黑胆汁):忧郁、不快乐、 ?胆汁质(黄胆汁):兴奋性强、急躁易怒 (二)体型说(克雷奇默) ?肥胖型——矮而胖,面阔颈短;精力旺盛好社交,亲切开朗 ?瘦长型——高而瘦,皮肤干燥;敏感细致、内向温柔、多思冷漠 ?筋骨型——肌肉发达,颈长面大。粘着气质,情绪有爆发性,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三)气质血型说(日本学者研究) ?O型:好逞强,勇敢、浪漫多情, ?A型:刻板、明确,温顺腼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