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史实;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和特点;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二、课前——知识导读,自主生疑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条件);

(2)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市场条件);

(3)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2.开始

(1)时间:19世纪。

(2)国家: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

(3)动力: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成就:

(1)的广泛应用是标志性成就,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2)的发明与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3)新兴的取得显著的发展。

(4)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3.影响:

(1)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世界进入“”;

(2)促进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兴起,如、、、、等。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3)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最终形成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时代(中、小企业):

(1)出现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2)特点:

①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进行大批量生产,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②工业时代早期,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2.大企业时代

(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2)原因: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3)特点:

①它们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方式:

(1)国际贸易: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

(2)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武力威逼。

3.表现:

(1)欧美工业国可从世界范围内获得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销售工业品或进行投资。(2)欧美工业国之间的可以自由兑换。

(3)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难点阐释】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

(2)促使世界面貌开始发生变化。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4)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销往世界市场,所需原料大多来自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70年以后的3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工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随着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和生产速度的提高,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企业,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从而形成垄断。(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以及武力威逼,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造成了经济结构和阶级状况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使东西方差距拉大。

(1)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二、全面认识垄断组织

1.产生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的优胜劣汰,使生产和资本都出现了集中,垄断产生。

(2)在垄断的基础上,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和市场,以便获得更大利润而结成经济联合

体,从而产生了垄断组织。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是,它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3.特点

(1)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2)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走向联合,控制价格;规范自身行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趋于密切。

(4)大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2)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2.形成途径:

(1)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空前扩大。

(2)人口的流动、迁移和资本的输出(即对外投资)

(3)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的武力威逼和奴役。

3.形成过程

(1)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2)第二阶段: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3)第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了决定作用。

4.历史作用:

它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进以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成分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我国航天事业艰难曲折

我国航天事业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过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腾飞和崛起之路。我国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到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导弹装备强军壮国。我国从仿制地地、防空、海防导弹起步,到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1999年新型远程导弹发射成功,独立研制和发射成功数十种地地战略战术、地空、海防导弹,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导弹装备系列,而且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导弹武器实现更新换代,装备陆(第二炮兵)、海(海军)、空(空军)三军,为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筑起了坚固的钢铁屏障,有力地增强了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空间技术全面提升。我国从1970年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遨游,到2009年4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遥感6号卫星成功,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就研制14种,发射117次,包括33次国际商务发射服务。特别是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75次发射成功,共有80多颗国产卫星入轨运行。火箭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9.5吨,太阳同步轨道达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达5.1吨,在可靠性、适应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载人航天重大突破。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从1999年到2008年圆满完成神舟飞船4次不载人试验飞行和3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从1人1天试验飞行到多人多天开展空间实验活动,从载人舱内活动到进行太空行走的重大技术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 深空探测成功起步。2004年启动嫦娥月球探测工程,三年后的2007年即实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绕月飞行,对月球进行了初步探测并拍摄发回地球表面照片,迈出了深空探测技术的第一步。 这些航天技术的成就和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航空航天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美好 “最重要的科技实力在于人才。”评价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路,除了为一项项突破、一个个跨越而自豪外,我们更为一批批年轻队伍的茁壮成长和年轻科技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而欣慰。 “我们的队伍比较年轻,应该说是相当年轻!”谈起航天队伍中的年轻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充满了兴奋,“更为可喜的是,很多年轻同志担任的是领导职务,他们很多其实也是久经锻炼的。” “我相信,依靠这支队伍、这批人才,我们的航天事业一定可以冲到和世界航天大国并驾齐驱的位置。”对中国航天的这批接班人,“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信心十足。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展望未来,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共同推进世界民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不断作出应有的贡献。年轻孕育着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011.06.12 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融合、统一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以下历史事件和现象,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 A、明朝时期中国人的食谱发生了变化 B、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烟草、可可等新的商品 C、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岩 D、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4、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 5、《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呼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手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6、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8、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C、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9、对下图中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的 利用促进了内燃同、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 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市、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人中囤,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的经济状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 ①资金少②规模小③技术力量弱④具有分散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 D、①②③ 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天不生英美则万古如长夜——现代工业与政治文明的历史起源

天不生英美则万古如长夜——现代工业与政治文明的历史 起源 按照这一年来的写作惯例,序章部分当然是讲述历史。未来无非是历史的重复。唯有了解历史,才能看透未来。在这里,我们将阐述工业文明对政治的影响,讲述现代政治体制与工业文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当然,这段文字也一定会尽量的通俗易懂,不会有任何的故弄玄虚堆砌名词。从公元500年左右开始,欧洲人整体信奉天主教之后,基本上就陷入文明停滞的状态。一直到公元1500左右,欧洲都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状态,无孔不入的宗教禁锢了欧洲人的思想和行动。为了维护教皇的无上权威,所有平民都必须循规蹈矩,活得像行尸走肉。你要是没事研究研究天体运行规律,论证一下世界的起源和上帝没啥关系,纯属物理和化学范畴的事,教廷能直接把你丫烧死。一手结束这黑暗中世纪的是英国。当然,英国能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地理上,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大陆上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天主教势力以及欧洲各皇室势力对它的影响力很弱。英国本身又是由多民族构成,凯尔特民族、日耳曼民族再加上桀骜不驯的维京族人,整天相互看着就不顺眼,各族人就跟原始部落似的划分领地,彼此敌视,没事就大打出手。英国国王要在这一堆野蛮人里实现统治,就必

须妥协,要按照部落联盟的规则治国。所谓部落联盟之主,只享有非常有限的治权,没事绝对不能干涉各部落的内部事务,更不能随便向各部落收税。如果有个英国国王不识好歹,要刷存在感,大家伙立刻就一巴掌扇过去,扇到1215年,就弄出来一个《自由大宪章》,把英国国王部落联盟长的身份以法律形式给定了下来。此后还有几个不服气的国王想反抗,次次都被打脸打成猪头。就这么过了三百年,到1500年代初,英国又出了一个奇葩的君主,亨利八世,这哥们直接就不把当时权倾天下的教皇看在眼里,对于当时宗教禁止离婚的规定嗤之以鼻,没事就找个新老婆,一辈子结了六次婚。罗马教皇气得够呛,宣布取消这哥们的英皇加冕认证。亨利八世对此根本就不在乎,直接就在国内玩起另外一套宗教体系“圣公会”,自己给自己认证。本来英皇也就是个部落联盟长,统治权来自于各部落的认可,和你罗马教皇没啥关系。现在大英部落联盟宣布脱离你教皇体系,还不用再给罗马教廷交税了,高兴得很。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火冒三丈,立刻就开始惹是生非,挑动当时的天主教大国西班牙去攻打英国,这场仗断断续续打了20年,双方互有胜负,一直打到1604年,西班牙财政不堪重负,被迫和英国议和。欧洲大陆就此捏着鼻子认可了英国皇室背弃天主教廷的行为。整体说来,就是黑暗的天主教体系居然对英国这么个部落联盟国家无可奈何。黑暗的中世纪就这么出现了一线曙

中国的崛起(小学生需要的资料)

中国崛起的四大因素 自从08年以来,中国便以飞一般的速度向世界发起“进攻”,经历了无数次刀光剑影的磨练,今天的中国终于登上了历史的主舞台,成为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在过去的十年间,到底是什么核心力量在助推中国的发展?在未来,我们又能拿出什么核心竞争力与世界争高下? 我相信,这一点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西方世界的粉碎机 近年来,不论国内、国外,研究中国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专家们更是对中国的崛起感到震惊。 因为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他们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之路! 纵观西方世界的崛起,无不伴随着第三世界人民的血泪,黑人奴隶、工人压榨、侵略殖民、输出战争等等,正是这些肮脏的手段促使资本主义世界过早的完成原始积累,使之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正是因为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世界才会如此惧怕中国,视中国为洪水猛兽。 在大多数西方专家的口中,中国崛起的秘密无外乎人口、资源、国土面积、政治制度等等。 但以上这些只是基础,如何将基础变为核心将才是关键,就比方说我有一堆金矿,但是我没有提炼金矿的能力,那么一切也白搭。 因此,在我看来,真正能够决定中国崛起和在未来保持屹立不倒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与这四大因素脱不开关系。 一、世界第一的消费市场,这个是任何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存在的 中国目前有大约13亿人,基本是美国人口规模的四倍、日本的10倍、德国的十几倍。 如果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达到美国的一半,就意味着我们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2倍多。 可以说,中国未来每年新增的蛋糕,将大于美日欧每年新增之和,这样的消费增长潜力,任何国家都不敢忽略。 这时候可能就有人问了,印度人口不是和我们差不多吗?甚至以后还会超过中国,那为什么印度不是世界第一的消费市场。 在这里,就要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消费市场的构成是消费人口、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三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人口越多就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打个比方,在中国,我们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具备基本的消费能力和较强的消费意愿,而印度每十个人里面只有两三个人具备,那么自然中国才能成为给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不是印度。 因此,就目前印度的国情来看,中国将稳稳坐上世界第一消费市场的宝座! 有了天量的消费市场,自然会诞生海量的中国企业。 而在中国,企业更是具备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便是在中国某个领域做到第一,那么放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顺丰莫不如此。 庞大的消费市场,自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也因此能让各种企业有存活下来的机会。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 ①减少变法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 ③获得列强的支持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②建立社团③兴办学堂④创办报刊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 B、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 C、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 D、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主题二 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

主题二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 [主题解读]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也是中外近代化的过程。所谓“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本主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内容。 中外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化的历程、中外近代化道路的碰撞与交融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视角] 视角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考情荟萃】 2015年:重庆卷第13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海南卷第27题考查近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及成因等。2014年:广东卷第38题考查晚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动。2013年:浙江卷第38题以“江南经济结构变动”为主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特点及近代经济变动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关系;海南卷第27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及特征。2012年:天津卷第13题考查从古代至近代以来天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2011年:安徽卷第35题以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变化的概况及原因;江苏卷第22题考查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影响等。 【考题例证】 (2013·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

世界古代文明尔雅答案

世界古代文明尔雅答案 1 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 A、爱星觉罗·福临 B、爱星觉罗·载淳 C、爱星觉罗·溥仪 D、爱星觉罗·弘历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以法老时代的终结为标志,古埃及文明截止于以下哪一年:() A、公元前252年 B、公元252年 C、公元前525年 D、公元525年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以下哪一项是欧洲文明的摇篮:()A、古巴比伦和古印度 B、古巴比伦和古罗马 C、古希腊和古印度 D、古希腊和古罗马我的答案:D得分:分 4 根据文字学的划分方式,古埃及象形文字属于图画文字。() 我的答案:√得分:分 1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而言,以下哪一组反应是对古埃及纸和古中国纸的正确描述:()A、量子反应和引力反应 B、引力反应和量子反应 C、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 D、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罗塞塔石刻是哪一国家首先发现和挖掘而出的着名文物:() A、埃及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着名历史人物。()我的答案:√得分:分 4 稻草是古代中国纸张制作唯一的原材料。() 我的答案:×得分:分 1 罗塞塔石刻上记载的文字字体不包括()。 A、古印度文 B、古希腊文 C、古埃及文 D、通俗体文字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以下哪一项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主要使用的文字:()A、古埃及文 B、古巴比伦文 C、古印度文 D、古希腊文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以下哪一位着名人物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A、柏拉图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托勒密我的答案:C得分:分 4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埃及文明的着名神话故事。() 我的答案:×得分:分 1 根据雅思贝尔斯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世界最早的轴心时代:()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玛雅 D、古希腊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一项不属于楔形文字:() A、赫梯文 B、亚述文 C、苏美尔文 D、腓尼基文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英语直接起源于拉丁语系的罗曼语族。()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薄迦梵歌》是古罗马时期的名着。() 我的答案:×得分:分 1 根据恩格斯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原始社会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A、栖息环境 B、饮食偏好 C、行走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发展; 正文:中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就是工业化的深入。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伴随而来的经济效率的提升。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转变,主要是工业部门的产值份额迅速提高,这是量的层面的变化; 二是经济效率的提升,即所有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这是质的层面的变化。 只有量和质两个层面的同步推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如果用“产业结构高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这两个层面的变化,它应该既

是各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同时也是各产业的经济效率的衡量。因此,产业结构高度的度量本质上必须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衡量。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所占的份额较大,才能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提升的真实性。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以需求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渐得到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多年来,按照国家统计局现在估算的数据,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以上,这一速度虽远低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率,但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的实际发展并没有数据上表现得这么明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虽然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了更大的关注。表现为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许多在计划体制下生存得很好的国有企业甚至进入了困境,使得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下降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供给决定的计划经济向需求拉动的市场经济转型。 二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高度仿佛是下降的,即第一产业的比重在增加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下降,第一产业产值从1978年的28.2%上升至33.2%,但由于这种结构适应了社会本身的需求,它反而是一种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2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 的作用。3?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4?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 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1?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重点)2?从近代化的角度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难点) 自主當习▼基础知识,吧 ' 一、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 1. 克里木战争 (1) 战争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溃产”的斗争。 ⑵战争进程 ①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②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 ③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④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⑶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 ①农奴制下,农奴劳动积极性低。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

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②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生活贫困;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不求进取。 ③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2. 变革的呼声 (1) 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2) “知识分子”群体: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3) 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 [思维点拨] 1. 克里木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2. 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二、“解放”法令 1. 措施: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2?主要内容 (1) 政治上: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 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3?局限性 (1)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⑵虽使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又受到村社的束缚。 4.结果 (1) 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各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受到政府的严厉镇压。 (2) 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 [易错提醒] 1.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编: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 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 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 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 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 一、工业文明的含义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 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 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 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2017年年尔雅通识课 世界古代文明 期末答案

选择题 1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的古犹太国是以下哪一种制度的国家:()(1.0分)1.0 分A、 世袭君主制国家 B、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城邦民主制国家 D、 军事独裁制国家 我的答案:A 2以下哪一项是古埃及宗教的起源:()(1.0分)1.0 分 A、 植物崇拜 B、 偶像崇拜 C、 祖先崇拜 D、 动物崇拜 我的答案:D 3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前三头联盟”:()(1.0分)1.0 分A、 庞培 B、 恺撒 C、 克拉苏 D、 汉尼拔 我的答案:D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1.0分)1.0 分 A、 工具的产生 B、 战争的产生 C、 阶级的产生 D、 父系氏族的产生 我的答案:A 5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古埃及与以下哪一个国家频繁发动战争:()(1.0分)1.0 分A、 印度

殷商 C、 赫梯 D、 玛雅 我的答案:C 6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以下哪一时期的建筑:()(1.0分)1.0 分 A、 古王国时期 B、 中王国时期 C、 新王国时期 D、 马木留克时期 我的答案:A 7在两河流域的范围之内,以下哪一时期的文明具有最高的建筑水准:()(1.0分)1.0 分A、 赫梯 B、 古巴比伦 C、 新巴比伦 D、 腓尼基 我的答案:C 8现存的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和收藏:()(1.0分)1.0 分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我的答案:C 9以下哪一项不是罗马成功崛起的因素:()(1.0分)1.0 分 A、 内部团结 B、 军事制度完善 C、 将被征服者分而治之

工业革命 我的答案:D 10根据传播的方式,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佛教三大流派:()(1.0分)1.0 分A、 汉传佛教 B、 南传佛教 C、 日本佛教 D、 藏传佛教 我的答案:C 11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哪一时期建造的法老陵墓:()(1.0分)1.0 分A、 古王国时期 B、 中王国时期 C、 新王国时期 D、 马木留克时期 我的答案:A 12以下哪一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法书:()(1.0分)1.0 分 A、 《十诫》 B、 《因明》 C、 《八章书》 D、 《奥义书》 我的答案:C 13“奥古斯都”月是指以下哪一月份:()(1.0分)1.0 分 A、 3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我的答案:C 14根据犹太人的神话,击败歌利亚的是()。(1.0分)1.0 分

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第15卷第2期2013年6月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15.No.2 Jun. 2013 [收稿日期]2013-04-04 [修回日期]2013-04-24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工业区际分工与创新要素的融合机制研究”(12CJY048);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陆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格局、机理与效应研究”(41261023) [作者简介]严海宁(1975—),男,湖北武汉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航空经济。 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以珠海航空城和高新区为例 严海宁谢奉军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330063) [摘要]从分析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出发,结合珠海航空城与高新区协同发展的现状,探讨通过政策协同、产业协同和机制协同等途径,促进珠海航空城与高新区协同发展,从而为我国航空产业与各地经济进行各种类型的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航空产业;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珠海航空城与高新区 [中图分类号]F4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912(2013)02-0028-06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 ———Taking Aviation City and High-tech Zone of Zhuhai as an Example YAN Hai-ning XIE Feng-jun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63,China) Abstract:From analysis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 on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aviation city and high-tech zone of Zhuhai,we explored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city and high-tech zone through policy collaboration,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mechanism collaboration.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arry out various type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for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 Key Words:aviation industry;local economy;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aviation city and high-tech zone of zhuhai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航空产业内部已经形成 了完整的配套体系,但是与外部经济的联系亟需加 强。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由行业内配套发展 转向与地方经济的共生融合,构建新型的外部协同 发展模式,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一个紧 迫的现实问题。 一、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分析 协同发展是指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子区域)和 经济组分之间协同共生、自成一体,形成高效和高度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九讲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1.戊戌变法的背景。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教学主题: 一、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的建立。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 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 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 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 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

工业文明

关于西方文明利弊的辩论,就可以看到的文献记载来说,至少已持续了近两个世纪.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变,这场论争也愈演愈烈,而且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层面. 总的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辩论,还是今天的论争,都可以看到态度截然相反的两派: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和对西方文明的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开始的关于西方现代文明的辩论,已经发展成围绕工业化,现代化和文化等涉及西方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批判和反批判运动. 双方论争的核心是: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是否应当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即全球社会是否应当以西方文明为楷模走向全面的西化.这其中的是非之争,自然是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利弊得失作为衡量标准的.批判者,其中包括持极端态度的全盘否定者,往往以西方现代文明的诸多弊端作为批判甚至否定的论据,而维护者和反批判者则也大多以对方列举的弊端作为维护和反批判的主要内容.把双方围绕文明弊端而展开的论争略做归纳整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方方面面. 批判者举出的弊端及针对弊端而进行的抨击,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大的 方面: 1.经济方面:第一,过度消耗资源.过度的经济发展带来过度的资源消耗,带来少数人消耗大部分资源的不均.由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过大,消耗速度过快,西方的生产体系将难以为继.第二,剥削经济落后地区.

这种剥削是利用消费品与原料的贸易价格差来进行的.其结果是,全球的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造成贫国越来越贫,富国越来越富的局面.第三,社会分配不公.由于鼓励个人竞争,鼓励多劳多得和迁就个人主义,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和产权保障的累积机制,造成国内的贫富差距的日益严重.社会的分配不公,是西方无法解决的问题. 2.文化方面:第一,具有向外扩张和侵略意识.植根于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促进了西方的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的拓地殖民倾向.第二,破坏 和摧残其他文化.西方文化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高消费来诱惑世界其他文化,以达到破坏摧残其他文化,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的目的. 第三,违反生物和文化的演进原则,如渐变性,多元化,内部平衡发展,累积性等原则,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因而将走向衰败和失控,不可能得到长 期的延续. 3.生态方面:破坏地球的环境与生态.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地球的环境和生态不但被破坏而且日益恶化. 4.个人方面:第一,使个人与群体隔离.由于工业生产制度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群体意识被彻底瓦解,个人日益疏远群体,并日益感到孤独和软弱无力.第二,阻碍个人灵性的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并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西方的消费主义. 针对批判者的观点,维护者从下列几个方面,为西方文明进行了辩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