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展史

太阳能发展史
太阳能发展史

近代太阳能科技发展史

摘要:在石油紧缺的今天,新能源的开发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太阳能以其无污染,高性能等特质得到人们的青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技术日新月异。回顾和总结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对太阳能在21世纪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太阳能历史发展新技术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powered technology

Abstrac t: Nowadays, the short of oil tell us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The solar-power got the favour of people by its pollution-free 。The solar technology developing very fast since the 1970 s。It is important to the solar energy development in the 21 st century that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energy history 。

Keyword: solar power history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中国人们就学会了用太阳来晒海盐,用多面镜子来聚光干燥农副产品,这就是太阳能的热学简单应用。随着近代能源的紧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走上了科技化、高效化的研究道路。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是太阳能除了热源之外,在其他方向的首次应用,堪称是太阳能利用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创新。从1615年到20世纪初,人们也创造出多种以太阳能为动力的的发达机,大多数是以蒸汽机为原理,造价昂贵,效率低下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在20世纪,太阳能的发展终于走上多元化道路。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以前的太阳能热动机做出了突破,使之更加具有实际使用价值,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极大的增加了输出功率,虽然造价仍然很高,但实用目的比较明确。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1902 ~1908年,在美国建造的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62.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平方米。

然后在二战期间,因为战争的破坏和战争需求,石油和煤炭的使用被人们所热衷,而太阳能的研究被搁浅。二战结束后,一些有识之士对石油和煤炭的储存量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表示担忧,发出了开发可持续、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的呼吁,太阳能以其可以无限使用的优势被人们所青睐,再次掀起了太阳能的研究的热潮,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其中比较突出的研究贡献有: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

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 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太阳能科技的发展总是和石油之类的常规能源挂钩,尽管太阳能拥有几乎可以无限制再生这样的优势,但是高昂的投资,科研问题的高难度,难以便捷携带等问题还是让这方面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落入低谷。而转机就在1973年10月爆发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石油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人民的斗争,维护本国的利益。其结果是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这让很多西方人认识到了能源或者说石油带来的危机,让他们不得不深思,仅仅依靠石油这种从其他国家进口且不可再生的能源来发展实不可取的,这种单一能源结构是脆弱的,更甚至说是可能会成为给一个国家带来毁灭的因素。发达国家立即提出了,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向多元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能源过度的能源战略方针。太阳能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能演从新被提上了研究的议程。这可以说是太阳能科技发展的一次新生,人们终于从本质上认可了太阳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这是太阳能发展上的“黄金时代”,许多大型的科研成果都来自于这个时期,其中比较突出的贡献有:如CPC、真空集热管、非晶硅太阳电池、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热发电等。更加重要的是太阳能终于开始在民用中开始普及,从此太阳能,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灶,在城市研制开发太阳能热水器,空间用的太阳电池开始在地面应用,至此太阳能发展终于走上了科研—使用—收回投资的良性循环,。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是太阳能利用科技的另一个高速发展期,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保证太阳能事业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太阳能科技在近代的发展道路是崎岖的,和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更加的科技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对其取舍的反复性也较高,尽管如此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太阳能仍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21世纪的太阳能发展事业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太阳能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技术) 宋永臣宁亚东编者:(日本)日本太阳能学会

【2】节能与环保2007年03期贺江波边志美

《现代科技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 液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 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 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 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 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 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开发利用概述 ——39055217 王占鳌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矿物能源的逐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自然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既不会出现大气的污染,也不会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只要阳光所及的地方,都有太阳能可以利用,太阳能以其长久性、再生性、无污染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太阳能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本文将介绍太阳能的特点及其利用技术当前的现状,以及我国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发展前景;社会意义 一.引言 新能源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之一,人类将面临现实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逐年增长,而地球上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矿物资源日渐枯竭,能源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为能源争抢,本世纪已爆发多次地区冲突或大规模战争。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致使每年有数十万吨硫的碳、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使部分地区的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形成的酸雨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矿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致使臭氧层出现大面积的空洞。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对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发展经济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如何实现其全面利用正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太阳能的特点 第一,总量巨大。据估算,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总量为18 1010

太阳能利用发展史

太阳能热水器的BLOG 正文太阳能的发展简史(2008-04-15 14:37:03) 45亿年前,太阳能开始辐射到地球。 公元前9世纪,中国人开始用“阳燧”(凹面镜)聚光取火。 公元7世纪,开始使用凸透境聚集太阳能取火。 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和罗马人用“燃烧镜”(凹面镜)做武器聚焦太阳能点火并点燃敌方战船的船帆。 1世纪,意大利史学家普林尼修建了第一个保温隔热的被动式太阳能房。 1-500年,罗马人在欲室中修建了朝向南面的大窗户利用太阳光直射来吸热。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丁尼颁布法律保护房屋和公共建筑的太阳能浴室,以使档板不再阻挡太阳光热的射入。 14世纪,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祖先,冬季时居住在悬崖的南侧以直接面对太阳方便取暖。 17世纪,有学识的人接受了太阳和其他恒星是相同的这一观念,1615年出现了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的抽水机。1643年~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太阳能试验的一个时代。 18世纪,欧洲贵族利用太阳能墙储存成熟的水果,英国与荷兰利用倾斜的面向南的玻璃墙促进了太阳能温室的发展。1767年瑞士科学家贺瑞斯发明了第一台太阳能集热器。1774年,在法国巴黎有人举行了地场用透镜会聚阳光把金属熔化的表演。 19世纪,富有的欧洲人开始修建和使用太阳能温室和保温房,法国科学家用从太阳能集热器获得的热量产生蒸气为蒸汽机提供动力。1837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胥黎在去非洲好望角的探险途中,把一个黑箱子埋入沙土中,箱上用双层玻璃保温,使箱内温度达到116度,于是他就用这种简易的太阳能装置烧饭。1839年,法国科学家Edmund Becquerel 观察到了太阳能的光伏效应。1861年,法国科学家Augustin Mouchot 取得了太阳能设备的专利权。1870年Augustin Mouchot利用太阳能炊具、太阳能水泵灌溉、太阳能蒸发器制酒和水蒸馏(广泛

台积电公司治理的典范

◆台積電公司治理的典範 全方位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 1、台積電公司之公司治理 獨立董事 薪酬委員會、稽核委員會(隸屬於董事會) 2、環保、安全、衛生組織之重視 員工認股方式 3、社會責任型投資績優及環境會計制度 4、文教基金會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緣起 1、企業是人類經濟活動上的重視發明 2、人類逐漸無法駕馭企業 利害關係人的關念stakeholder v s stockholder 3、企業有責任解決本身引發的問題 ◆安隆公司事件 ◆企業自利層面 形象良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社會大眾肯定,正面形象帶來無限商機: 1、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的提高 品牌是企業最有價值的Asset,如可口可樂,麥當勞 2 、吸引有價值之員工 3 、消費者之認同 4、供應鏈與企業CSR 5、企業CSR與財務績效有正面關係 ◆企業家應負甚麼樣的CSR? profit ethic vs social ethic(第21頁) ◆CSR最低道德標準:「不危害」的觀點(是消極的) 1、企業的產品會勞務,或產生的過程不危害(機率上) 2、利潤與責任的衝突問題 ◆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 「不危害」+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即創造生活價值 ◆法律無法規範完善的CSR 法律僅反應甚麼不該作的低道德標準 ◆市場機制無法規範完善的CSR 價格不見得是良好的道德溝通工具 例如高排放二氧化碳之企業 ◆社會慈善的觀點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善因行銷公益行銷策略性慈善

◆建立以員工為核心之社群 CSR是否是企業追求利潤過程的窗飾而已?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企業,企業本身就是壹個社群 企業中主導力從股東轉為員工,更注重永續發展與CSR ◆企業CSR之總架構 philanthropic responsibility----社會慈善的觀點 ethical responsibility---- 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 legal responsibility---- 「不危害」的觀點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最大利潤觀點 ◆企業之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 企業內部員工、工會 管理者 股東、董事會 企業外部債權人、原料供應商 下游廠家、消費者 競爭者 其他政府、社區、社會大眾、生態環境、其他 ◆企業CSR建立在道德研判上 ◆不同觀點之CSR彼此互補 ◆台達電得遠見雜誌之「企業社會責任獎」 第二章道德法則 ◆窮人的銀行 孟加拉2006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 「信用是窮人打破貧窮最後的機會」 貸款給婦女。 「使用乾淨的水,小孩必須受教育,必須修建廁所,必須互相幫助。」好人,積極行善的例證 ◆道德法則Moral Principle 實然倫理:已存在的倫理實務 應然倫理:從哲學所發展出來的理想 ◆如何判斷道德 目的論(teleology) :從目的來判斷 實用主義(utilitarianism) 義務論(deontology) ◆應用倫理:基於實際需要 ◆個人的道德特質 Kohlberg 之道德層級架構 階層一服從與懲罰—守規矩以避免被處罰

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选题背景 目前能源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被人类给予了厚望,太阳能的能否有效利用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项目条件 太阳光线太阳能 研究目的 太阳能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太阳能或许我们还有一点陌生,借此机会我们 来讨论一下“太阳能”。 主要研究方法 上网查阅资料查阅相关书籍请教相关人士 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并加以分析,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加入自己的认识,再编写论文。 研究的先进性 广泛获取信息,具有科学性,真实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 先选取题材,制定学习过程,再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最后编写论文。论文分为以下步骤:背景及目的,研究过程,研究心得,中英文摘要,太阳能的认识,太阳能的利用范围,太阳能在国内外的利用程度,太阳能的前景,总结。 研究心得 通过此次研究学习我对太阳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对资源节约及开发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本次学习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中文摘要 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下图是地球上的能流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英文摘要 Thesolarenergyisanenergy,andiscanrenewableenergy.Itsresourcesisabund ant,freetouse,anddidn'tneedtobetransported,totheenvironmentiswithoutthep ollution.Butthesolarenergyalsohastwomainweakness:Oneisflowdensitylow;Two isitsstrengthundertheinfluenceofvariousfactor(season,location,andweather ...etc.)cannotmaintainquantityoften.Thesetwogreatestweaknessesconsumedly limitedsolarenergyeffectivelytomakeuseof. 关键词 太阳能环境资源清洁 太阳能的认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 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m2,相当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

近现代科技发展的概况

近现代科技发展的概况 1、近现代科学: 科学理论背景创立过程内容意义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意 大利人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 推理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为后 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对自然物体运动的观察与 实验 1687年,牛顿出版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 中的数学原理》,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 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 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 表达形式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 理论大综合,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 义(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 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发现了海 王星)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文艺复兴后,基督教神学受到冲 击;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相 继发生,人马的视野不断开拓, 思想更加开放;1831年达尔文 参加了环球考察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 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促进了进化论的 传播 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进化的原则是“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否定了神创论,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开创了 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对处于国家危亡 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 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 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 绝对的时间。但到了19C随着物 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 研究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面临着 挑战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 学》一文,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的原 理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有关, 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 化。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 式 否定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 都不存在”,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 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量子论19C末20C初,人们对物质的认 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1900年德国人普朗克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 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 了量子理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 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人波尔提出了有 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 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 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 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 量原子”构成的。 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与相对 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 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近现代技术 近现代技术背景发明应用意义 蒸汽机的发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的 技术创新;1705年英国人纽可门 制成了可用于矿井排水的蒸汽机 1769年英国人瓦特开始改良蒸 汽机。1782年瓦特研制出连杆曲 柄传动装置 18C8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 应用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 等工业部门;1807年美国人富尔 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1814年英 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机器生产的工厂迅速发展,城市 化开始;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 交通运输更便捷,世界各地间的 联系更密切,世界日益形成一个 整体。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台积电的面试经历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2767749.html,/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2767749.html,/ 现在我发现迷茫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想,我应该庆幸!因为那代表着我不只一条路能选择…不是吗?! 事情发生的就是那么的……不一样!有点措手不及…本来我是铁了心的考高复!知道文凭的重要性!~心想:再怎么苦也就一年半!不怕不怕~暑假花了好多的时间复习,可是连个高复选拔我都没进去…没办法,只能工作去了! 后来有公司来招聘了…我报了台积电和宏力,也有一些英文的资料要背,都是专业术语…很难背!高复没考到没信心了当时我都没有花时间去背…只是在台积电笔试前的一小时硬背了…后来感觉自己英语考得还不错,发现自己记性也还好,都记住了…可是,我连台积电的笔试都没有过…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试卷上不只是有英语还有逻辑数学…当时挫败感倒还好,因为和我一起报名的很多人都没进,甚至英语背的滚瓜烂熟的凌宗花也没进…呵呵!看来我们逻辑数学太烂了,有点脑瘫吧!不过彭凯丽。秦怡还有蔡丽婷进了,有了面试的机会…再后来,面试通过了蔡丽婷和彭凯丽!当时觉得她们真棒~!因为他们没有靠路子!(台积电后门走进去很多人的,其实没有招多少人)台积电和宏力是女生的首选,真心的为她们高兴~! 台积电就这么错过了…后来宏力,班级里面有几个同学去都没有去,因为没信心了,觉得肯定不进的…当时我也觉得肯定不会进的…但是还是去了,不能放弃!试试总归没损失的呀!宏力考试的时候我是压根没知道自己会进,因为宏力要背的比台积电多很多,我看都没看,所以宏力的英语做都做不出,不过宏力和台积电一样,英语只是三分之一,可能我后面的逻辑还有计算机的做的还好吧…就这样我有了面试的机会…真是没想到啊!面试的时候好紧张,虽然我知道面试绝对不能紧张…但是原本一个多班的人要面试后来他们一个一个进去,我轮到了最后第二个,hoho ~当时的心情…后来终于轮到我面试了…我只记得当时脸好热好热我很紧张~!面试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有些面试问题回答很好有些问题都把我的缺点表露出来了…呵呵!现在终于相信老师说的了,面试官真的都是很有经验的!那面试官说我————固执 哈哈!就这样我通过了面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我能通过运气是有的但是也代表着我有能力!和我一起的同学有凌宗花和朱琳,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不过不能高兴太早,听说宏力会删人的,唉,我进去了还要努力呀!不能被删了!还有宏力很辛苦的,一天要做12个小时了,恩恩!加油!努力!不要放弃~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姓名:王利新 学号: 学院: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基因工程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基因工程技术; 率高近十几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有不少药物应用于临床。例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M-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白细胞介素-2及白介素-11等。正在研究的有降钙素基因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40多种。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生物制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基因工程药物受到一定限制,如口服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会受到消化酶的破坏,在胃酸作用下不稳定,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等,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或局部用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已开始改为合成这些天然蛋白质的较小活性片段,即所谓“多肽模拟”或“多肽结构域”合成,又叫“小分子结构药物设计”。这类药物可口服,有利于由皮肤、粘膜给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症、HIV 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制造成本也更低。这种设计思想也已应用于多糖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和模拟酶的有关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属于第二代结构相关性药物设计,所设计的分子能替代原先天然活性蛋白与特异靶相互作用。 在给药方式的研究方面,对注射用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目前上市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多为此种剂型),除了继续改进其稳定性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研制出了化学修饰型、控释微球型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在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即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肺部给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等15种自己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已经批准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作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宽 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1920-1945)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 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 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 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 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 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 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②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归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其形成可分为工场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

太阳能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课程名称:现代科技导论主讲教师:黄致新院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号:2010211044 姓名:张齐班级:一班 太阳能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摘要:目前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使人类面临能源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的挑战,因此,太阳能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能在当今各方面的应用,以及中外各国对于能源利用的各种政策,同时也提出了太阳能在今后各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及利用空间的建议。 关键词:太阳能能源利用电能转换可再生光伏 引言: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能源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面临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当前能源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作为人类最理想、潜能最大的能源——太阳能,无疑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太阳能指的是太阳辐射的光能,它是太阳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产生热能,通过其表面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来的一种巨大且对环境污染的能源,尽管太阳射向地球的能量只占它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万亿分之一,但每年地球表面所能接受到的太阳能至少为七乘以十的十七次方千瓦时,这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总发电能量的8万倍。因此,太阳能是人类最理想、潜能最大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与开发,始终是当前能源问题研究中受到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能源。它既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应用很广,如太阳能热水、供暖和制冷,太阳能干燥农副产品、药材和木材,太阳能淡化海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等。太阳能光利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制氢。由于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可再生能源主力的太阳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教案

第五课时:《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能成为“绿色”能源的优点。 2、了解太阳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了解太阳能利用的三种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图片、表格、网络等手段获得信息的能力。 5、通过对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6、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太阳能的三种利用方式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五、参考材料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太阳能光热 槽式太阳能光热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太阳光合能 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的启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新世界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发展了他的学说,伽利略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因此他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2、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学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与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学科。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