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的起源及古典时期

西方园林的起源及古典时期
西方园林的起源及古典时期

西方园林的起源及古典时期

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荫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园林(意大利、法国为代表)

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揭开了西方近代史的序幕。人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的价值、人的地位提高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人文主义兴起,人类经历着从神学——人学——科学的变化发展,掀起了人类伟大的复兴,文学、艺术飞跃进步,对园林景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个文化高潮里面的一部分。

(佛罗伦萨Boboli Garden)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再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佛罗伦萨Boboli Garden正是这样一个大型的园林。

别墅园林依山就势,与自然密切结合,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人的主体成份更突出一些,园林景观尺度与自然景观尺度把握得非常好。贯穿了一种“从我的公园中伸入大自然中”的理念。

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其色彩较少,植物较绿,因而园林景观中较好地考虑到遮阳的功能,使用了大量的植物、绿蓠,加之众多的古典雕像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整个园林中以树、绿蓠、轴线营造出花园式的建筑中美妙的光影效果。

园林设计中理水的手法极为巧妙,以高端的水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漂亮的流水梯。整个园林设计中极注重景框与聚焦点,每个点皆有其独特神圣的地段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给人以快乐的提升。

规整园林的设计传统(The Formal Garden Tradition)

规则园林中景观整齐、规则,对称均衡,以轴线作引导的几何形图案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16~17世纪,英国园林突出文艺复兴以来的审美理想,以和谐为美的最高原则,讲究对称、有序,致力于将树木、溪流、丘陵等自然景观图案化。在那里,树木、花草被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层层套嵌,组成纹样图案,中轴线两旁有严格对称的水池、喷泉、雕像,整齐划一。

园林中大量地使用绿蓠、花卉等植物,从而营造了一个变化着的、生长着的园林,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透视效果。园林良好地处理了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建筑的结束与园林开始之处的交接除去最复杂的功能元素外,更具有其丰富的含义,在装饰上加以一定的提升,让人的视角与观赏视线更具美感。

规整的园林不仅是一张对称的构图,更是人在园林中行走的一个过程和经历,你甚至可以享受闭上眼睛在其中行走的愉悦,体会园林中蕴含的人的精神、艺术、思想与审美。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启蒙时代)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来。人们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沦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转向"自由、平等、博爱"树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

浪漫园林(The Romantic Garden)

18世纪,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的高涨,人们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理性的人而不是宗教的人,人类得出了“自然的是正确的”真理,自然使人看到了多种多样的规则。此时,英国开始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这个时期的造园手法由从轴线控制转化为以空间控制,植物与空间成为园林的主体,而建筑已由原先的主体地位退居为园林的装饰。园林完成了从专制空间到民主空间的转变,人可以生活在自然中,放松、自由、浪漫、和美,任何人都是园林的主人,都可在园林中找到属于自已的角落。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园林发展开端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端午节

走进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端午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 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故事导入端午节 那么大家知道过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一起看一看。 二、走进节日: 1.端午节的由来

2.端午节的风俗 三、解释传统节日: 1.古代端午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2.通过古诗了解古代端午节。 四、走进古诗,了解端午节。 1.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2.师出示《端午》 3.自由读古诗 4.介绍作者并看图理解诗意 5.背诵古诗 五、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第7章中国的古典园林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

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人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三)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 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 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 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构景手法 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 二、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 添景、夹景、框景、漏景 四、教学难点: 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 六、学时分配:20分钟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 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 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 (二)讲授新课 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

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7、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三)归纳小结 1. 添景与夹景: ——添景指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 ——夹景指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2. 框景与漏景: ——漏景必须通过漏窗; ——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四)巩固练习 指出下列各例所使用的园林构景手段: 1. 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该山的构景作用是:() 2. 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产生这一效果的构景手法是:() 3. 坐在网师园的集虚斋内,透过月洞门可见园内的假山、花木。月洞门的构景作用 是:() 4. 在上海大观园内,登大观楼可观赏怡红院,登怡红院也可观赏大观楼。这种构景手 段称:() 5. 透过梅花窗、修竹窗,可见院外的美景,这类窗户的构景作用是:() 6. 颐和园内,在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湖畔多种垂柳,垂柳的构景作用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活动任务: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分小组以不同形式展示研究的成果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目标1 四、教学难点:目标2 五、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节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洋节和中国传统节的比较,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六、过程与方法: 1课前收集与整理: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成立小组,确立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 2,课中展示探究: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相应的历史,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课后拓展提升:通过探究活动点评,学习园地交流与节日调查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节日文化 七、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收集整理 1,明确活动主题:“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教师简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师生经过讨论一起确定小组研究主题 2,介绍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学生通过调查采访长辈,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听广播、观看影视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节目感受等途径获取资料

3,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按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整理资料: 第一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第二组: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第三组: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二、课堂展示并探究文化内涵 一)导入:时光荏苒,岁月流淌。春节刚过,清明节的热情也还没消退,端午节也迈开步子在缓缓向我们走来。一年四季,岁月轮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令我们激情荡漾、流连忘返,我们应有这样的传统节日而感到自豪。今天我们来探究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二)学生展示成果: A,第一小组代表展示 B,第二小组代表展示 C, 第三小组代表展示 二)学生评价,师补充总结 三)探究节日文化内涵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观看PPT,结合表格一,表格二,然后讨论: ①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②结合表格一,表格二,你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小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所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主题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③从这些主题中,你理解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哪些? 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小结: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的美德,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禳灾、除旧迎新等求吉心理,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凝聚力的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 ④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展示资料,包括春联、中国节、 “福”字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 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 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 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 (前509)及罗马帝国 (前27) 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1.发展历程 (1) 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 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基本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图片、小组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观看公益广告短视频《中国的节日》 师:短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节日。 师: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中华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一、细说中国传统节日 由三个小组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1、春节 时间、起源、习俗 2、清明节 时间、起源、习俗 3、端午节 时间、起源、习俗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多元文化的日益丰富,中国的传统节日日益被人们忽视与淡忘,取而代之,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却愈加盛行,这种现象在广大青少年中尤为常见。 二、传统节日与外来洋节 1、讨论: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生:略 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这个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强或强化一些精神娱乐的因素,迎合大众,增强民族节日的自豪感。 2、讨论: 我们该如何(保护)传承自己的传统节日? 生: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

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

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 1轴线文化 轴线是一条线,用于对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条轴线可能是一条路、林带、运河,也有可能是一条看不到却能处处感受的到的线,比如北京紫禁城的中轴线,伊斯兰花纹中的对称轴。而本文想要探讨的轴线文化,就是那条可能看的到也可能看不到的轴线,在西方园林中的体现与否。 通过对西方园林史中轴线文化的回顾与评价,我们看到每个园林的建造形式与当时人类社会文化和思潮的关系,理解到形式与思想之间的深刻联系。 2西方园林的轴线应用 2.1古埃及的园林 古埃及的园林的主要形式是私家庭园和附属于神庙的神苑、圣林以及陵园。根据平面图来看,古埃及园林都是几何形的,内部布局为轴对称结构。古埃及的原始几何形反映了一种世界观,它认为每个物体和每种存在都有其给定的场所,而这种场所是固定不变的。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也反映在陵园中,从现世通向死亡的不朽王国的灵魂路径,由一条直线式动态序列象征着,这是几何陵园中的轴线结构。如下图所示,当时的庭园已不复存在,但是从仅存下来的壁画可以看出当时的景象。 图2.1.1雷克马拉庭园中的葬礼

图2.1.2阿米诺菲斯三世时代某大臣府邸的庭园壁画

图2.1.3特鲁埃尔·阿马尔那的高僧麦利尔的府邸 2.2古罗马园林 罗马人征服希腊之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并加以发展,全国城镇规划和景观功利化取代了希腊人直觉的非理性规划,奠定了罗马人有序规划的基础。在奥古斯都时代,贵族们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奢侈的别墅,并将原来周围的农场发展为花园,成为建筑的明确延伸。这是古典主义的黄金时代,艺术是表达帝国权力的机器。 在被维苏威火山吞没的庞贝和赫库莱妮姆,景物构成了一个完全围合的景观,通过想象性的空间增加了自己的尺度。临喧嚣的街道一侧设有外窗,每幢住宅因场地不同而异,但通过轴线将开敞的和封闭的空间规划结合起来的原则始终没有变。乡村别墅中,建筑的轴线支配着巨大开敞花园的布局,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大] [中] [小]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 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 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 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 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 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 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 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 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 》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 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 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 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 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 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 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 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 著宜春之嘉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