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资料

小云,女,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案主在五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无业。案主对父亲的认识是:“吃软饭的,靠女人养活,会打拳击,会赌博。”母亲35岁,工人,厂里的经济效益不好,收入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她独立在外租房居住,目前有一个男友。小云主要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外公67岁,外婆65岁,已经退休。外公退休后仍然在外兼职。同住的还有一个舅舅,30岁,未婚。舅舅以前没有稳定的工作,过去常常打骂案主,最近他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并找到一个女大学生做朋友,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案主的态度好转,案主过其13岁生日时,舅舅还给她100元钱买生日礼物。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情绪暴躁,不稳定,并曾经多次出现过自杀或自残行为。案主脾气暴躁,爱发火,不高兴时会自己打自己嘴巴,自己骂自己。案主第一次出现自杀念头是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她说:“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不关心我,活着没有意思,早也是死,晚也是死。”第二次是小学六年级时,她曾经试图用红领巾自杀,后来被外婆及时发现制止。案主最近还试图掐自己的脖子自杀,也曾想用脸盆里的水闷死自己。案主过去未曾接受过任何服务,由其母亲的同事王阿姨,一个热心的基督徒,转介给工作者。

二、案主的个人生活史

案主自小父母婚姻不和,常常吵架,父亲对母亲有家庭暴力,5岁时父母离异。在母女俩无处安身时,外婆、外公收留了她们。外婆个性很强,什么事情都要替家人做主,常常批评家里面的人,这点不对,那点不对,家务都是自己做,脾气很火爆,爱骂人,骂得很难听。案主的母亲对工作者说:“我们小的时候她也是这样,骂人很尖酸刻薄,我曾经想到过长大后不认我母亲。”案主在外婆家常常挨骂,有时候外公和外婆两个人联合起来骂她。用她的话说:“他们两个常玩双打,你一句,我一句,真让人受不了。”外婆生气时还对小云说:“你是个孤儿。”这句话对案主的伤害很大,有时案主感到回家会被外婆骂,就带自己的同学到家里玩,这样外婆就会骂她少一些。

案主的母亲离婚后没有再结婚,在小云上小学时就搬离母亲家,独自租住公房,现在有一个同居男友。案主很不喜欢母亲的男友,她说:“他又老、又懒、又胖,

是个肥猪,他常常在我面前说她女儿如何如何好,这分明是在贬低我。还常常和我抢电视看,说电视机是他买的,不给我看。有时电视机就离他只有5米,他还让我去关电视。有人来敲门,他都是让我去开门。我希望我妈妈早点离开他,找个对我妈妈好点儿、有点钱的人结婚。”

案主的外公以前是做技术工作的。退休后外公为了改善家人和小云的生活,又找了一份工作。小云平时和外婆一家生活,生活费也由外婆负担。周末时,母亲来看她或者她去看母亲。

小云目前在一个中学上学,学习成绩不太好,全班50多个人,她排在第40多名,数学和英语成绩较差。小云在班里有两个好朋友,和其他同学交往少。案主喜欢绘画和看日本漫画。

三、对问题的界定

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

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案主在小学3年级和6年级时曾尝试自杀,后被外婆及时发现制止。案主容易发脾气,常常与家人发生冲突。发脾气时,常常有自虐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打自己嘴巴等。

(二)与外公、外婆沟通不良,冲突不断

外公、外婆很爱小云,但二位老人的脾气比较急躁,对小云的管理比较严,常常针对其缺点或不足提出过于严厉和尖刻的批评。在外婆外公面前,小云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常常逃避(一个人独自缩到墙角生闷气)或用自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三)学习成绩不好

小云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比较差。

四、案例分析与介入模式

(一)问题分析

案主目前呈现的问题主要是情绪不稳定、易怒、学习成绩不佳。案主问题的成因首先和其家庭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案主在幼儿时期父母离异,母亲在外独自生活,对案主的关心较少。案主由外公、外婆隔代抚养长大,且外公、外婆对她颇为严厉,造成她在这一时期的依恋关心未能建立

起来。而有关的研究表明,童年的依恋经历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个体内部独有的心理工作模式或心理表征,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亲子互动关系没有改变,就会影响到成年后成人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以及人格功能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不安全依恋与高水平的行为抑制相关;属于不安全依恋和行为抑制水平高的青少年表现出高水平的焦虑失调症状;依恋状况和行为抑制状况是焦虑失调症状的重要原因;不安全依恋是情绪不稳定的易感因素。在小云的个案中,她的依恋对象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即使有也未能建立安全的依恋模式,使其强烈缺乏安全感,自卑、情绪不稳定且易怒。其次是案主的认知问题。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是由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案主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她的认知上找到原因,若受访者觉得:“我是孤儿,我是两面派。”同时,案主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会过分夸大,忽视其优点,容易对人产生愤恨。此外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使案主常常压抑自己的愤怒,不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加上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案主对生活失去信心,并产生自杀行为和自残行为。

案主对学校生活不太满意,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好。除与两个好朋友交往外,案主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比较少。因此,我们把辅导的主要目标确定为改变其认知,学会控制情绪;改善与外婆关系;建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

(二)(介入模式)

经过个案分析,决定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开展个案工作。理性情绪治疗的创始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是由于个人的信念系统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所产生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各种事物做出评价和解释,而个人的情绪问题,主要是由这样的评价和解释(也就是艾利斯所说的非理性的信念)而产生的。在ABC理论看来,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刺激(A)所决定,而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B)。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非理性信念,情绪困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介入辩证法,D),帮助案主克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E)。

在小云的个案中,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外公、外婆等亲人对其教养方式使其产生课很多非理性的观念,对自己的亲人、同学、他人容易产生愤怒;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因此改变其认知方式是介入的重点。同时,因为小云不懂得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工作者介绍她参加青少年情绪控制小组的活动,通过行为训练,学习一些负面情绪的处理方法。

五、介入过程

2次个别辅导,1次家庭访问。

(一)第一次服务

1.服务概述

第一次个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由于案主是经人转介而来的,年龄也比较小,所以工作者选择在一个公园和案主见面。会谈的具体地点是某公园一个较为安静的角落的一个长椅上。会谈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小时。初次会谈,工作人员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并澄清了面见案主的目的,同时,了解案主家庭。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案主目前的主要困难。工作者用拉家常的方式与案主交流,主要的谈话内容是案主所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学习成绩如何,案主有什么兴趣爱好等。其间,工作者也用自我披露的技术,谈了一些自己对中学教育、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看法。工作者的一些看法得到案主的认同,于是,案主和工作者的关系拉近了,工作关系也建立起来了。

2.部分对话摘要

工作者:你是小云吗?

案主:是的。

工作者:我是昨天打电话约你见面的张社工,你妈妈的同事王阿姨把你的情况和我说了,希望我和你见面,给你一些建议和帮助(澄清见面原因及自己身份)。很高兴今天你能来,你很准时(肯定案主)。

案主:我半小时前就到了,自己在公园里转了一会儿。

工作者:你常来这个公园吗?(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入主题,而是从小事入手容易谈起)案主:是的。

工作者:一般都跟谁来啊?

案主:一个人来,有时间也和同学来。

工作者:什么情况下来公园,心情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

案主:都有,心情好的时候和同学来,不好的时候就一个人来。

工作者:王阿姨告诉了我一些你和你们家庭的情况,我想多了解一些,可以吗?

案主:可以的。

工作者:听说你和外婆同住,外婆对你怎么样?

案主:我外婆骂人太难听了,我什么事情做不好,她就会大骂;她和外公常常双打。

工作者:双打是什么意思?

案主:就是你骂一句,我骂一句。

工作者:哦,这时你就像乒乓球,被打来打去的,一定不好受。

案主:是的,我很生气。

工作者:生气时你怎么办?

案主:我就憋气,有时打自己的嘴巴;有时头很痛,我就会用头去撞墙。

工作者:这样做会令你舒服一些吗?

案主:我也不知道,至少他们不再继续骂下去了。

工作者:你觉得还可以用别的哪些方法来表达愤怒?

案主:我也不知道。

工作者:外婆有什么优点?

案主:她很能干,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

工作者: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外婆对你的责骂?

案主:我也不知道,有时我怕外婆骂我,就带我的同学到家里来玩,这样外婆就不骂我了。还有就是做两面派。

工作者:两面派是什么意思?

案主:就是说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也觉得自己是两面派。比如,我外婆骂我爸爸的时候,我就笑着说:“对的,对的。”心里面说:“你都骂了这么多年了,有什么意思。”

工作者:看来,这是你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案主:(笑笑)

工作者:我们最近要开一个青少年情绪控制小组,参与活动的都是和你差不多大的青少

年。我们想帮助大家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我们正在招募组员,你愿意参加吗?

案主:王阿姨跟我说过了,我愿意参加的。(说明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工作者:好的,等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定下来后我再通知你。

案主:嗯。

工作者:你喜欢学校吗?

案主:不喜欢。

工作者:为什么呢?

案主:学校里面那些学生品行很差,他们谈恋爱、抽烟、打架、骂脏话;还有啊,好多老师讲课讲得一点都不好。

工作者:是的啊,现在的老师好多都不敬业,不认真备课,讲得很乏味,对学生也不好,都不关注学生。现在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不和谐了。老师讲课讲得不好你一般都做什么呢?(披露)

案主:他们讲得不好,没有兴趣听,我就睡觉。

工作者:你上课经常睡觉吗?

案主:也倒不是经常。

通过初次会谈,工作者对案主的学校和家庭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案主不喜欢学校,认为学校里有些学生品行很差,谈恋爱、抽烟、骂脏话,案主不喜欢这些同学。一些老师上课讲得不好,她上课常常打瞌睡。外婆对她的管教很严格,常常为一点小事就责骂她,有时外公也加入一同骂她,她的愤怒情绪常常来自与外婆外公的冲突。工作者希望案主能学会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于是介绍案主参加一个青少年情绪控制的教育性和治疗性小组,案主接受了建议。

(二)第二次服务

1.服务概述

第一次会谈一周后,工作者人员约案主第二次会谈。由于此时案主和工作者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案主对心理辅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排斥心理辅导,第二次会谈地点就选在服务机构的个案工作室。会谈时间约一个小时(较上次的半小时有所增加)。这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案主在学校的表现,以及最近参加青少年情绪控制小组后的感受,以确定具体的个案工作目标。

2.部分对话摘要

工作者:这几天参加小组活动的情况如何?(对上次服务的效果做一个评估)案主:好呢,回到家想发脾气时会深呼吸,也会想想算了吧。

工作者:可以举例说说吗?

案主:昨天在街上走的时候,一个老农民工撞了我也不说一声对不起,我当时就想骂人。

工作者:后来是怎么控制住没有骂人的?

案主:我想他可能有急事赶着去办,或者他会想,这个小姑娘走路东看西看的,思想不集中。

工作者:啊,当你能站在对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很容易原谅对方,不发火了,你把小组活动中的东西都带入了生活了,很不错。现在是你控制情绪,而不是情绪控制你了。上次你提过想参加补习班补习数学,可以多说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吗?

案主:我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和外语,学校老师讲的不好,我想在假期里面去补习一下。

工作者;你对学习还是很在意的,很想把学习搞好。你目前的成绩怎么样?

案主:不好,预期是数学和英语。我成绩排在班上四十多名,平均分常常不及格。

工作者:那你觉得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案主:老师上课讲的不好,我就想睡觉。

工作者:你平时的睡眠情况如何?

案主:不太好,我睡在外婆家的阳台上,蚊子很多,下雨声很大,晚上作业也很多。

工作者:一天能睡七八个小时吗?

案主:能的。

工作者:你觉得你的学习潜力发挥了多少?

案主:百分之五十。

工作者:如果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你觉得你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案主:班级前五名。(前景预示)

工作者:那怎么才能发挥出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的潜能?(引导按住自觉)案主:上补习班,如果还不行的话,就很早一个便宜点的家教——每小时10元。

工作者:10元一小时请家教好像比较困难。

案主:是的,所以我想上补习班。

工作者:你想参加补习班,是家人让你补习还是自己想要这样做的?

案主:是我自己,上补习班的钱我也可以用我的压岁钱交。

工作者:找到合适的补习班了吗?

案主:正在找。

工作者:有谁可以帮你找补习班吗?

案主:我有个同学也在上补习班,我想问问他们。

工作者:很好,这样你也可以和你同学一起去可,有伴了。

案主:是的。

工作者:说说你和你妈妈的关系如何?

案主:很好,就像朋友一样,我可以摸她的脸,跟她嬉皮笑脸的。有时我们去上街,我还会买东西给她,让她高兴。她戴的那条珍珠项链就是我用压岁钱给她买的,花了我35元钱呢!

工作者:可不可以说一件你和你母亲相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聚焦)案主: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不及格,她打了我半个小时,我被打的一喘一喘的(形容自己生气时喘不过气时的感觉)。

工作者:你是说,你哭的很厉害,气都喘不归来了,是吗?(澄清)

案主:是的。

工作者:看来你过去和母亲的感情没有现在好。

案主:是的,过去妈妈常常骂我,和外婆一起来整我。

工作者:那从什么时候你们的关系开始发生改变了呢?是什么原因促使改变的?

案主:是小学6年级,我想上吊的事我外婆告诉她了,她去听了一些心理讲座,王阿姨还借书给她看,她就发生了改变。过去我很怕她,也常常见不到她。

工作者:现在你对你和你妈妈的关系的满意程度可以打几分?

案主:95分。

工作者:和外婆的关系呢?

案主:35分。(显性的关系对比)

工作者:你理想中和外婆的关系是怎样的?

案主:我做错事后不要劈头盖脸的骂我,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把它做好的。(案主的期待)

工作者:你的自尊心很强,希望自己改正(肯定)。你与父亲的关系如何?案主:我恨他,他是吃软饭的,还利用我去办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办到后自己把钱拿了。

工作者:”吃软饭“是什么意思?

案主:就是靠女人吃饭,看到哪个女人有钱就同她在一起,而把原来的女人甩了。

工作者:他现在做什么工作的,你跟他见面的机会多吗?

案主:他没有工作,他把我们原来的房子卖了,钱自己拿了,给了我和妈妈一些旧家具。他靠女人生活,他练过拳击,会打拳,还赌钱。我见他的机会不多,一年也见不了几次。

工作者:我感觉你对他利用你办低保的这件事情很不满意。

案主:是的,不过我也利用他达到我的小目的。

工作者:什么小目的?

案主:比如买一些漫画书或者我喜欢的碟片。

工作者:你父亲有些什么优点?

案主:他个子比较高,会打拳,还会做菜。

工作者:你对未来有什么希望?

案主:我希望将来找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然后就画漫画,现在日本漫画的故事写得很不好,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写一些好的满湖故事,并把它们画下来。

工作者:要找一份你期望的工作,要读好书才能做到啊。(对未来的展望)案主:要上大学,读研究生。

工作者:所以你现在你努力去补习,将来考大学,我相信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实现目标,有信心吗?

案主:还是有的。

工作者:信心应该更大一点啊。

案主:(笑笑)

工作者:你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

案主:我在班上有两个好朋友,她们的成绩都很好,一个是班级第三名,一个是第四名,她们的外语都很好,也喜欢画画。

工作者:和她们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

案主:我画画好,日语歌比她们唱得好。

工作者:那以后可以互相学习啊,你以后也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来教她们画画,让她们教你英语如何?

案主:可以的。

工作者:那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下次我可以到你们家去吗?主要想和你外婆谈谈,希望改善你和外婆的关系。

案主:可以的,我外婆最喜欢有人来家里了。

工作者:我下周跟你打电话约见面的时间,好吗?

案主:好的。

工作者:希望我们见面的时候你找到一个合适的补习班并且开始上课了。这是留给你的家庭作业啊,我的家庭作业不用写字,但要行动。

案主:好的。

这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案主的资源有多一些的了解,帮助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工作人员对案主的观察和了解来看,案主的个性比较开放,也愿意接受社会的各种帮助,案主常常去教会。案主是一个很坦诚、爱憎分明的人,不世故。案主的强项在于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画画),有搞好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如在学校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教会里也有朋友等。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多了解案主的整个系统资源情况,尽量利用案主的资源系统去帮助她,如建议她与学校的好朋友相互帮助,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等。同时改善案主的认知,因为案主对自己的亲人有很多负面的看法和愤怒,工作者引导案主多看到亲人的优点。另一方面,工作者希望能去案主家里家访,改善案主与外婆的关系。案主的外婆既是案主的主要支持者,又是案主压力的来源。工作者希望通过与案主外婆的交流,改善外婆对小云的教养与沟通方式,在小云的成长中多发挥支持和鼓励的作用,少给孩子一些压力。

(三)第三次服务:家访

1. 服务概述

本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去案主家进行家庭访视,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案主的家庭生活情况,与案主的外婆案主的外婆建立信任关系,并对外婆对案主的教养和沟通方式给与一些指导。服务地点是某居民小区案主的外婆家。家访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工作者按照与小云的约定,按时到达案主的外婆家。案主的外婆家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居民小区,房屋比较陈旧与拥挤,周边没有什么休闲和娱乐设施,除了楼房就是马路。案主的外婆家住在一幢6层楼房的2楼,二室一厅,大约50多平方米。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屋子收拾的干净整洁。案主的外婆很热情地接待了工作者。案主的外婆是四川人,性格开朗健谈,说话语速比较快。工作者先做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家访的目的。外婆对工作者的家访很感激。她说:“谢谢你们这么关心小云,小云上小学六年了,学校就在隔壁,老师都从来没有家访过。上中学,学校离家有点远,学校老师就更不可能来家访了。”从与小云外婆的谈话中,工作者了解到案主的外婆与外公是关心和爱护小云的。外公退休后还去打工,也就是想为小云积蓄一些钱,让她以后能接受好的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认为“不打不成材”,对小云要求比较严格,小云什么事情做不好或是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是一顿臭骂。小云六年级时,发生用红领巾自杀的事件,对外婆的震动比较大。此后,外婆和小云的妈妈常常去听一些青少年家庭教育讲座,教育方式上有了一些改变,但仍然和小云冲突不断。工作者对外婆尽职尽责地抚养教育小云给予了充分的赞赏,并对如何处理两人之间的冲突给予了一些指导和建议,希望外婆对小云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小云的事情让小云自己做,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只有没有大的错误就可以,即使小云再犯错,也不要马上批评,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跟她讲道理,外婆基本上接受了工作者的建议。

对话摘要:

工作者:外婆,您很不容易,也很坚强,吃过很多苦。(探访)

外婆:没有办法,当初我们全家反对小云的爸爸和妈妈谈恋爱,可他妈就是不听。母女俩被小云爸爸赶出家门,我不收留他们,他们就只有流落街头了。他妈挣得那点钱只够养活他自己。

工作者:您心地善良,很关心女儿和外孙女(肯定)

外婆:可他们不领情,还常常跟我吵架

工作者:你女儿小的时候跟你常常吵架吗?

外婆:吵啊,全家人就我最辛苦,什么事都要我操心,心操不到一点都不行,老头也常常和我吵架,退休后他也要去打工,也好,这样我们都清静

工作者:您外孙女和您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比如性格

外婆:有的,性子急,发火

工作者:您觉得她这种脾气和您有没有关系

外婆:我也不知道了

工作者:我感觉您很辛苦,有时候把别人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结果,别人不满意,(典型的粘着气质,并有强加于人)对您有意见,就比如女儿要自己买衣服,你觉得不好,就自己做主替他买了,可女儿不喜欢你买的衣服,自然就喝你吵架了,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出力不讨好

外婆:对了,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

工作者:您觉得现在的孩子和你小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

外婆:太不一样了

工作者:是,我们喜欢的,现在的小孩不一定喜欢,他们喜欢的,我们也不一定喜欢,比如肯德基,很多小孩都喜欢吃,可大人却不喜欢吃,你喜欢吃吗?

外婆:不喜欢,上次儿子请我吃,太难吃了,花了几十块钱还吃不饱,还不如3块钱吃一碗米线

工作者:是,当别人把我们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不高兴也是正常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样的,大人认为对的东西,小孩不一定认为对,

如果一定要分一个谁对谁错,肯定会吵架的(类比)

外婆:道理是对的,可是我们总是比小孩子有经验嘛,听大人的话总是没有错的工作者:您主要是对小云不太有信心,担心她做不好,对吧?

外婆:是的

工作者:我感觉您有一些矛盾之处,您很多事情都要替孩子想到做到,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他们怎么才能做得好呢?

外婆:您是说我不要管的太多,让他们自己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工作者:是的,小云已经进入青春期,她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她也很要面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帮他树立自信心,这样,她将来才能独立,否则永远也长不大,你就要养他一辈子了。

外婆:我还能活多久,养不了她一辈子

工作者:小云最近参加我们的活动后,有什么变化

外婆:脾气好点了,学习也自觉了一些,以前叫她些作业,她老实磨磨蹭蹭的,这几天她会自己做作业,不用人叫了

工作者:好啊,她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操心,她也会完成了,很不错

工作者和外婆交谈的时候,小云在客厅外面厨房的餐桌上写作业。与外婆的谈话结束后,工作人员和小云做了简短的交流。主要把工作者和小云外婆的谈话内容告诉小云,希望外婆和小云能友好相处,彼此多一些谅解。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多给对方一些思考的时间,建议小云看到外婆发脾气就暂时走开一下。此外,工作者问小云上次辅导时布置的家庭作业有没有完成。小云说她已经开始去上补习班了,补习班的老师比学校的老师讲的好,她刚才是在做假期作业。工作者对小云的行为给予了及时的鼓励。

由于案主在接受个案辅导的同时,还接受小组工作,所以按住的改变是很明显的。个案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调整案主和家人的关系,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经过三次的服务,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于是对该个案做结案处理。

六服务效果评估

问题1: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冲动有自我伤害行为。

最近三周以来,按住已经会初步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要发怒的时候用呼吸放松,听音乐、看漫画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该效果主要来自参加青少年情绪控制小组和个案工作问题2:与外婆、外公冲突多

通过家访,与案主外婆交流,帮助案主的外婆改进与外孙女沟通的方法,告知外婆当案

主与外公冲突时应该如何做,外婆对自己的教育和沟通方式有所反思,愿意改进。

问题3: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业不良

案主已参加假期的课外辅导班,并能主动完成假期作业。

七、对儿童个案的思考与建议

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和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密切联系。个案工作的重点是调整案主和

其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的关系,如父母、主要照顾者、同伴、老师。同时,要帮助案主树立学

习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其至尊和自信。此外,看到案主的有事和强项,帮助安

装发挥其优势和强项也是提升案主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手段。儿童个案工作介入的重点不仅是

个人,更难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因此,需要家庭探访和家庭治疗的配合,同时,透过小组

来开展个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手法,她可以帮助案主剑力新的同伴支持系统,促进案主

问题的解决。

_____________(高万红:《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2008:P248)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本科教学用)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 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3)满足学习的需要。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顾老师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顾老师点评:可以将焦点集中在案主及案主所处的关键系统,比如儿童社会化中,对儿童影响大的除了儿童自身的成长外,还有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主体。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3)社会工作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 (4)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5)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母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的母亲找到一份工作。顾老师点评:这里的介入策略只是大纲性质的,没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社工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 (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 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起初我说没有时间。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 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 所存在的问题: 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不喜欢,他说。为什么?我问。就是不喜欢。然后他不说话了。 例三:我们上课的房间里挂着很多照片,都是Lala妈妈的。有一次我故意问Lala照片上的人是谁。Lala说是熊猫。他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是因为Lala很爱妈妈才这样说的。于是接着问,Lala是不是最喜欢熊猫呀?不,我最爱金鱼。然后他跑向客厅,客厅有个很大的渔缸,里边养着许多金鱼。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经过与Lala更长久的接触以及与Lala姥姥以及爸爸的深入交谈,我确定Lala所存在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有关。比如Lala的爸爸因为生意的缘故经常要与各方面的人打成一片,吃饭当然必不可少,然而很多次Lala爸爸都带Lala一起去。显而易见,在那样一种烟雾缭绕的氛围中,在那样一种酒色财气的环境里,在那样一群成年男女的旁边,初步开始社会化的年幼的Lala 会受多么大的影响:他会记着大人们说的话,会试着模仿大人们的行为,甚至会沿袭大人们的思维。于是Lala自然会说“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那样的话。 在Lala的爸爸妈妈没有离婚的时候,Lala的妈妈总是说Lala的爸爸如何如何不会做生意,每次都提到他的车如何如何不上档次,没有办法与楼下的法拉利相比。就是在Lala妈妈这样的熏陶和影响下,Lala 也学会了妈妈那一套。 如果lala一直这样下去,对其成长必定不利。我最终决定不能仅仅做他的外语家庭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我有责任协助Lala的家人对他的成长做健康和积极的指导,从而使他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很欣慰的是Lala的家人很支持我,毕竟,他们比我更爱Lala! Lala所存在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如果从根本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文案

十七社区“暖夕阳”社会工作助老服务 项目个案工作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资料 侯某,男,1939年7月17日出生,小学文化,丧偶,退休前系122团退休工人,现居住在17小区44栋431室。 (二)背景情况 1、家庭情况:老伴于2010年12月28日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夫妻二人育有3个女儿,经济情况尚好。大女儿在122团防疫站工作,现在天富名城购买房屋;二女儿在122团医院工作,;小女儿现在132团团场种地。三个女儿因工作、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经常回家陪伴。 2、个人工作经历:1956年从河北老家参军入伍,1960年2月至1961年9月从张掖转到工农兵司令部服役。退伍转业后自流到122团在机务上工作。1999年退休后于2004年与退休的老伴在17小区购房并搬来居住。2003年3月老伴查出患有肝癌,到12月去世期间一直由侯某悉心照料。 (三)独居老人面临的问题分析有: 1、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独居老人由于丧偶,且子女因工作长期在团场工作,又因为现在社会转化——“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居民楼中居住人员比较混杂,相互之间不认识。人与人交流较少。 2、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老人独自生活多年,因腿部疾病以致入厕时蹲起困难,有自卑感,不愿与社会接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得过且过、消极面对。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老伴的去世、家庭的分

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 的照顾和关心,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3、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长期独居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心里渴望有人能够陪伴。 (四)老人自身的优点和资源: 独居老人侯某爱好吹口琴,可以让老人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年轻时喜欢跳交谊舞,以此为媒介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融入到社区大家庭的生活中来。 (五)、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对事物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二、制定计划 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探访独居老人侯某,通过多次交谈首先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开展个案工作,制定个案工作方案如下: (一)方案目标 近期目标: 1、帮助老人调整自身心理情绪,使精神得到抚慰,并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排解独居老人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独居老人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鼓励独居老人积极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独居老人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家庭会谈

1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流动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社会工作对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有效性,并且为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的研究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个案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以农民为主的、以移居城市为目的的流动家庭,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流动儿童群体。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既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不同于城市中的常住儿童,他们的成长面临着教育、健康、贫穷、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化等诸多挑战。此外,这些流动儿童早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现在,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使得流动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这些不良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严重影响流动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小星(化名),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小星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在工程队里做木匠,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被他陌生的父母带到了城里,父亲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小星不好好做作业作业,父亲狠狠打了他好几次,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小星基本不与父亲交流,甚至都很少叫“爸爸”,虽然与母亲关系较融洽但彼此交流也不多,很少主动跟母亲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甚至影响到老师正常教学。为此,父亲对小星管教更加严厉,而小星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 在熟人的介绍下,笔者与小星母亲交流并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上门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小星的三次接触后,笔者获得了他的信任,并与小星及其家庭建立了专业关系。 二、预估与问题界定 (一)预估 在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儿童生活的社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三个子系统,因此本案例采用社会生态图的预估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个案工作案例

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个案介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王颜(化名) 性别:女 年龄:31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2012年3月,工作员深入趵突泉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在与社区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社区居民王颜家境比较凄惨,其母亲在她初中阶段因家庭矛盾自杀身亡,父亲再婚重组家庭后,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一家的关系基本中断,今年3月份她父亲因病过世。青少年时期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父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工作员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她面对及解决生活的困境。在社区居民的引荐下,工作员主动联系王颜向其道明为其提供个案服务的想法,最后在王颜的同意下与其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2、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其父亲关系疏离,在父亲重组家庭后基本中断了与父亲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与爷爷、奶奶和姑姑生活,所以与近亲属的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亲密,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服务对象曾在多家公司打工,由于频频更换工作,很难与同事建立较为深层次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目前辞去工作住院治疗,与外界联系比较少。 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每次提起家庭情况均情绪波动较大,对母亲的思念感很强,对父亲再婚的愤怒难以克制。 4、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5、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较差,患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疾病,6月份病发后开始进行住院治疗。 7、经济状况: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曾在多家公司打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住院治疗开支较大和丈夫经济收入的一般化,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大。

儿童社会工作内容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人事考试教育网2011-3-18 11:1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儿童养育和保健 儿童的养育主要是指在饮食喂养、合理营养、居住环境、托儿设施等各个方面对儿童更完善、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抚养和培育。 儿童的保健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妇婴保健,即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指对儿童的卫生工作,即通过健康检查、身体缺点的锻炼及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宣传等等方式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2、儿童照顾和教育 儿童照顾是指在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环境中给予儿童在生活、学习、成长等各方面的呵护和关怀。 儿童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多个径途使儿童学会认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具备生活中必需的能力,习得初步的社会规范,培养基本的道德品格的过程。 对残疾儿童的照顾、教育和康复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采取各种特殊的工作方法。 3、儿童救助和保护 儿童救助主要是指对孤儿、被遗弃儿童以及生活困难儿童的救济和帮助。对前者的救助形式主要有儿童福利院教养、家庭寄养和收养等。对后者的救助的主要方式是为贫困或单亲家庭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救助,以使儿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儿童保护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工作:一是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从制度上规定和保护儿童的各种权利;二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手段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如生命权,被抚养权、健康权等;三是保护儿童的成长,与各种有关的社会力量(家庭、学校、警署、法院、青少年保护专设机构等)合作,对一切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行为作斗争。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1、儿童辅导 (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

儿童社工个案

小玲小的时候为躲避学校的考试而离家出走,一直在街上流浪,后来被一家救助站收留。由于小玲能够提供的线索太少,无法找到其家人,经过正规的手续后,小玲被现在的养父母领养。 小玲的养父母是市场里的商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领养了小玲后对她很不好,经常打骂她,每天让她干很多的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拿她出气。只有年迈的奶奶疼爱小玲,经常偷偷给她吃的东西。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小玲的了解,感觉小玲总是不相信别人,也不爱与人交流,平时比较贪玩,不喜欢学习。 【问题】 1.小玲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2.结合案例,简述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工作来帮助小玲? 【问题解析】 1.小玲遇到的问题有: (1)小玲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对人比较防备,不愿透露关于家庭方面的信息。 (2)小玲比较顽皮、贪玩,不喜欢学习,缺少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 (3)小玲的养父母对她不好,经常打骂她,使小玲和他们的感情不深,沟通更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小玲缺少家庭的关爱。 2.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有: (1)家庭。最早的社会化发生在家庭中,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家的概念十分强烈。而在社会中,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历史上,一个人出身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此后一生中的社会位置,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位置不是通过继承获得的。但是一个人出身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熏陶,使其今后的生活中,很难退去其家庭的印迹。 (2)学校。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在某些情况下,其影响作用甚至会超越家庭。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来说是其接受的第一种正式过程。学生们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在考试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竞争。另外,还在很多其他方面获得经验,如原本顽皮的儿童被要求在课堂上保持安静,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生守则。在学校里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们必须对他们的指令做出回应。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陈述: (一)案主的基本信息 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 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 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 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段大爷是主动求助于机构,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社区工作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doc

案例分析及方案设计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五: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郊区外环线边缘,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支农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小区接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顾虑,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干部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干部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答题要点:1.本案例属干社区治安工作。 2.深层原因:(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多,难以支付安装费用;(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3)对防盗门的产品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3.介入方法和策略:(1)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集小区内的党员、意见较多人员和部分骨干开座谈会;(2)运用社区居民领袖教育的方法。召开楼组长、楼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统一他们的思想;(3)采取行动策略: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安装企业进行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和演示几种防盗门的样品;(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冷漠居民和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安抚和调适。 案例六: 某个寒冬凌晨,某居民小区的一幢老式砖木结构居民住宅由于户外电气故障而遭受了火灾。大火烧毁了3户居民的全部家当,还殃及了另外19户居民,使他们的家庭财产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当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火灾使受灾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才能让这些居民安心过年呢,社区干部急在心头。 问题: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2.为了帮助这些居民平稳过好年,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题要点:1.面临的困难:(1)如何在家财尽毁的情况下,有安身之地,对抗严寒;(2)怎样在最短时间内,置办起生活必需品;(3)怎样从悲伤中重新走出来,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年;(4)如何重建家园,等等。 2.采取的策略可以有:(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不同问题和需求;(2)运用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帮助受灾居民走出阴影,树立乐观心态;(3)动员社区居民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动、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帮助居民们重修房屋。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一: 每年初三学生都会面,临严重的中考压力,学校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度过这个阶段,准备开展一些活动。作为一名学校社工,请你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拟订一份活动服务方案。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一、背景介绍 (一)个人情况: 1、年龄方面: 案主62岁,刚进入老年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 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 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二)家庭情况: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家中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居住和工作,近四年才回来探望一次,很少回家,和女儿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女儿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三)社会情况: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案主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社区资源及服务相对缺乏: 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案例分析 (一)资料收集: 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案主的老伴及女儿面对面和电话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的,日常生活意义中的助人活动,成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工作者也应当是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本案例中,我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老年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与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领域和机构内的应用其工作对象是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及其家庭成员。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老年生活救助、老年生活照料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处理、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的推动等。在本案例中,我认为李奶奶面临的问题是 1、在生理上身体状况不好,已经是82岁的老人在体力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2、情感上很孤独,缺少家庭温暖、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没有家庭温暖 3、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有恐惧感,老是想到死亡。需求: 1、参加社区活动与健康治疗 2、需要家庭子女亲情。 3、需要心理辅导我将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李奶奶解决心理等问题在个体方面:心理方面:李奶奶由于老伴去世比较孤独想到死亡,精神压力很大,作为社工我要帮助李奶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比如,1、我定期上门和李奶奶聊天,缓解她精神压力。2、与李奶奶子女联系,经常来看她,或接到子女家与他们团聚,经常打电话给李奶奶絮话,让她缓解心理压力。社会方面: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让李奶奶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居委会的木兰拳比赛参加扭秧歌跳舞活动,达到放松身心,使身体健康。环境层面:改善生活环境如请志愿者陪李奶奶说话。定期为李奶奶做家务,减轻家务负担,让李奶奶体会到社区温暖。小组社会工作;组织社区孤老和李奶奶(情况相似的老人)到社区一起参加如“夕阳红老年小组“促进老年之间相互沟通、多参与社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人群层面:针对社区中孤老比较多情况,我们要从社区宣传、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利用社区的各种宣传载体宣传关爱老人的内容,在社区中营造出老人快乐生活、尊重老人的良好风尚。社区教育——让老人在社区中多参与一些学习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学,促进身心健康,如老人读报小组,老人促进讲座,健康咨询等。志愿者活动——在社区中成立志愿者队伍(从党员、大学生、老师、医生等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或者有能力的老年人也可以、参加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这样就没有代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感到这是一项无比神圣的职业,虽然很劳累很辛苦但我还是很愿意当一名社会工作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是我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我们可以协助案主自助,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当然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刚刚学习社会工作是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仍有很多知识要学习,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