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一个多音字“埋”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的词语。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设计好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难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1、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

2、有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2、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激趣导入:

1、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2、简介苏轼生平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揭示课题

苏轼与其弟苏辙自幼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而后来长期分别,天各一方。/article/时值中秋之夜,目睹别的家人团聚,共赏明月,思念之情由然而生,然而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练习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4、听课文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事是件什么事

2但愿人长久_教案_反思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

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

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案人音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法:启发式读悟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二)基本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其它2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了解课文背景 1、师: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秋节就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着名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一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苏轼《水调歌头》这首着名的中秋词的写作经过。 出示:《水调歌头》苏轼像 2、师: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和弟弟苏辙、父亲苏洵都非常有才华,被人们称为“三苏”。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水调歌头》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诗歌中的一 句。

出示:示范读... 3、先轻声把这几句诗读一读,注意红字的读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4、读好了吗?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注意句子的停顿。好,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课件出现停顿符号) 板块二:初读诗文 1、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诗又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这些生字词你能卖准吗?心其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哦!请跟我读。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多音字辙,要屈指它读好,请跟我读。“埋”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 m d ”,可以组成“埋伏” “埋藏”等。 出示埋怨埋伏埋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字词和诗句读好了,你能把课文也读好吗?请6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现场教师进行检查] 课文的1-3段讲了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原因,4-6段描绘了词的意境。 板块三:精读1-3自然段 课件出示图片---------------------------------------------------------- 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 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苏轼和弟弟苏辙形容感情深厚的课件出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 1词语。 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2 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一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改编成了浅显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本文构思奇妙,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辄、埋”等 3个生字,会写“管、尝”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 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中秋的有来。 2、谈话:中秋节即月圆人团圆,因此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喜欢用月 亮来寄托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例如《静月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个大诗人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下的一首歌。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标注自然段,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找出原因。 2、检查: (1)生字注音组词; (2)教师正音领读; (3)生字描红,指导书写; (4)分组朗读课文; (5)回答问题: a: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b:埋怨——-月圆人不圆 c:宽慰——此事古难全 3、抄写诗词:《水调歌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勾起回忆。 二.部分理解,感悟文本 1、师引读第1段:故时候……派往密州去做官。这一段告诉了我 们些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第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些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那发生了什么事呢?(他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并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上节课读了全文,我们找出他的心情发生了三次变化,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导致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条心理变化线去细细探究一下。 2、最先开始苏轼的心理是怎样的? (1)理解“心绪不宁” (2)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指名读第2段,结合语境理解苏轼中秋更加思念弟弟 3、中秋佳节,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可见他与弟弟的 感情怎么样?从哪儿可以证明呢?(让学生独自完成) (1)自读第3段,画出表现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的句子。 (2)理解词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并造句。 (3)小时候如此亲密,长大后……,分析“却”“各奔东西” “屈指”“七个年头”。 4、感情如此深厚的兄弟分开了七年,当然思念了,更何况到了一个团聚的佳节——中秋节。别人都在全家团聚欢欢喜喜的过节,吃瓜赏月,在此情景的衬托下,作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思念“心绪不宁”。 5、作者“心绪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他眼睁睁地望着“导读第4段”,分析: (1)望着皎洁的圆月,苏轼的心理怎样?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课文《但愿人长久》。苏轼在月圆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在这首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思念亲人,我有很深的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苏州上班,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会整天抱着妈妈的一件裙子,连上幼儿园都抱着,好象这样的话妈妈就还在我身边一样。 有一次妈妈去上班了,我很想哭可又被我给忍住了,一直到上楼睡觉的时候才关起门来哭,哭着哭着瞅着了。等我醒来后,发现爷爷奶妈和姐姐都围在我旁边,姐姐问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说:“不是,我在幼儿园被人家打了。”唉,这是我第一次说谎话,可是如果不说谎话还说真的吧?我有些害羞。 我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差点走丢了。那一次,我的妈妈离开家去上班了,好象是上午走的。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对爷爷奶奶说要玩捉迷藏,然后我就跑了,还大喊:“爷爷奶奶不要跟来!”爷爷问我去哪里,我就说要去找妈妈。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两个陌生女人,她们问我:“小朋友,你找谁?”我说要找妈妈。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找妈妈好吗?”我点了点头,就跟着她们走了。 爷爷到处找我都找不到,他吓坏了,打了110。pol.ice叔叔把

全城的路出口全部封闭了,拉响了警笛,就这样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我。多亏了pol.ice叔叔,不是他们,我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可是,那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一心要找到妈妈,现在我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我想我的同学们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和我思念爸爸妈妈一样,和苏轼思念弟弟一样,盼望着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二 最近因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的需要,又重新研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这首词中词人与明月对话,对话中饱含着人生哲理。它意境豪放,情怀旷达,苏轼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苏轼、辛弃疾成为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他们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豪放与婉约因此也形成了宋代词坛两大主要的文学流派。但我觉得这只是就词论词而言,其实“豪放”、“婉约”除了诗词之外,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可见到它的影子,人生旅途何尝又不是一种艺术呢? 如果你从艺术层面去审视人生旅程,你就会获得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生活皆艺术,在人生旅程中,一直困扰我们的,到底我们应该是为人豪爽,潇洒自如,还是谦谦君子,柔美婉约?其实无论是豪爽潇洒还是柔弱婉约,它们也不过是一种艺术流派,无所谓孰优孰劣。豪放潇洒是一种威武雄壮,他凭借血脉之中的硬朗踏平了许多前进路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通俗歌曲。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种风格的作品介绍较少。歌曲中蕴含了我国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特点,以平和优美的音调描绘了原词的深幽意境,这一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音乐要素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整体情绪,老师如何进行实时的指导分析讲解示范很重要。 教学目标: 1.在朗诵、欣赏、演唱中,理解音乐与诗的天然亲和性,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词的韵律、节奏与音乐的关系。2.感受、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3.掌握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要素对音乐歌曲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轻柔优美的音色、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对于表达音乐的作用。 难点: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一、忆——导入 师: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

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音乐、诗句、散文吗?(讨论后引出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设计意图:从多元文化入手,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 二、赏——欣赏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一听:讨论作者、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对象。渗透与歌曲相关的历史文化。 二听:谈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力度?这样的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有什么影响? 三听:感受节拍、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音乐结构。 (学生感受欣赏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进行)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习演唱歌曲之前,用问题做引导来不断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使学生能主动走进歌曲,了解歌曲,为后面情感的表达做好铺垫。】 三、吟——试唱曲谱 1.复习基本节奏型:a、X b、XX c、X . X 2. 师生一起手点基本拍读第一、二乐句的节奏谱。 3. 观察完整的歌曲,了解歌曲演唱顺序。 4.试唱歌曲旋律,唱的过程中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A.前倚音 B.下滑音 C.波音记号 5.完整试唱两遍曲谱。 第一遍注意坐姿、音准、乐句的连贯、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换气。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⒉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⒊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⒉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⒊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⒋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讨论给课文分段。 ⒉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审题指导 ⒈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⒉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指导写字 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⒈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⒉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 ⒈细读第2、3自然段。 ⒉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⒊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 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作业 ⒈背诵4、5、6自然段。 ⒉练习背诵诗词。

2021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案

2021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明白得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同意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想念之情,明白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明白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明白得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摸索:每一自然段要紧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摸索: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如何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如何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欢乐,苏轼的想念与惆怅。 5、什么缘故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想念别人而是想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

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赶忙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摸索:苏轼什么缘故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圆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漂亮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能够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制造通过。苏轼想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友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但愿人长久教案图文稿

但愿人长久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2.但愿人长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阶段的中级阶段,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只是在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强化落实。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识字、能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及其豁达的襟怀。 4.感受文包“词”的特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5.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并初步学习运用描写感情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难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案、自由读、小组检查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标、思、议、读等学习方式,加之资料引入、音乐渲染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3.借助拓展说话练习和相关诗句的吟诵,感受古人借月抒怀的文化情感。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案。(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案检查预习情况,针对性教学。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 2.你们知道歌词的作者是谁吗? 3.交流搜集的苏轼资料:

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二类字“辙、慰”,认识多音字“埋”。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阅读自悟法。 教法指导 目标教学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导入目标 同学们,中秋节你知道是我国的什么节日?我们当地有那些风俗习惯?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用笔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2、钢笔描红,交流难写的生字。 (二)展示交流 1、同桌互读生字。 2、比一比,看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设问导读: (一)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自然段序号,注意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2、默读全文,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思考苏轼的情感为什么有这样的(二)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分段情况。 2、看课文插图,讲一讲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同桌交流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变化?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有哪些?苏轼的情感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目标检测: 1、默写课文生字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转(zhuǎn zhuàn)念 各奔(bēn ban)东西 眼睁睁(zhēn zhēng) 埋(mán mái)怨 拓展延伸: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还有哪些疑惑呢?把它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但愿人长久(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6 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含义。 3、帮助学生积累名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心情的变化 教法指导: 目标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目标导入: 温故互查: 1.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自学感悟: 品味课文 1-3 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 1-3 自然段,思考: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 2、他与弟弟感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 3、展示交流 (1)、想象中秋月圆之夜,人们共度佳节的欢乐情景。 (2)、从“心绪不宁”“手足情深”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3)、有感情朗读课文1-3 自然段。

《虞美人》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学情分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本班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础较好。本词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教材处理与资 源整合 结合语文导学案 主要学法与教 法 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音频、PPT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情景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二、知识积累 (一)词牌的由来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二)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三、整体把握(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诵此词,请别的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做出评价。 2、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愿人长久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 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 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并教育学生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2、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鼓励学生诵经典,唱经典,爱 经典,进一步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改 编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 化。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 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 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 2、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文新 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改编歌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生感受、理解作曲家创作歌曲中每个乐句的句末以“2- - -”为结束音的创作特点。 教学准备: 古筝、尤克里里、葫芦丝、教具、《但愿人长久》相关影像、视频、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小扣心扉,走近诗歌 1、课前三分钟学生欣赏歌曲《苔》 2、师:尤克里里弹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洽自来。苔花如米 小,也学牡丹开”。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杨老师音乐课堂。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改编自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励志小 诗《苔》。古人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用音符将古诗谱 写成歌曲,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作词, 台湾著名音乐人梁弘志创作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一起 来听 二、分段聆听,感受诗歌 1、欣赏水墨画视频《但愿人长久》 2、学生简介苏轼及《水调歌头》创作背景。 3、学生跟视频有感情的朗诵《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4、学生有感情的跟着教师合作配乐吟诵熟悉歌词。(教师古筝 弹奏) 5、教师介绍这首词分为上阕与下阕,分别由四句组成。 6、聆听歌曲第一部分【望月惆怅,月圆人不圆】: ⑴学生聆听教师范唱第一部分旋律,要求学生思考:歌曲第一 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生答 ⑶师生分析小结:第一部分是词的上阕,旋律舒缓优美,节奏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学习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课文《但愿人长久》。苏轼在月圆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在这首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思念亲人,我有很深的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苏州上班,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会整天抱着妈妈的一件裙子,连上幼儿园都抱着,好象这样的话妈妈就还在我身边一样。 有一次妈妈去上班了,我很想哭可又被我给忍住了,一直到上楼睡觉的时候才关起门来哭,哭着哭着瞅着了。等我醒来后,发现爷爷奶妈和姐姐都围在我旁边,姐姐问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说:“不是,我在幼儿园被人家打了。”唉,这是我第一次说谎话,可是如果不说谎话还说真的吧?我有些害羞。 我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差点走丢了。那一次,我的妈妈离开家去上班了,好象是上午走的。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对爷爷奶奶说要玩捉迷藏,然后我就跑了,还大喊:“爷爷奶奶不要跟来!”爷爷问我去哪里,我就说要去找妈妈。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两个陌生女人,她们问我:“小朋友,你找谁?”我说要找妈妈。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找妈妈好吗?”我点了点头,就跟着她们走了。 爷爷到处找我都找不到,他吓坏了,打了110。pol.ice叔叔把全城的路出口全部封闭了,拉响了警笛,就这样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我。多亏了pol.ice叔叔,不是他们,我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可是,那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一心要找到妈妈,现在我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我想我的同学们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和我思念爸爸妈妈一样,和苏轼思念弟弟一样,盼望着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二 最近因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的需要,又重新研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但愿人长久》名师教案

《但愿人长久》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情景和情感,并能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2、认识歌曲的结构形式。 3、欣赏不同乐器表现的《但愿人长久》和民族乐器表现的外国乐曲,感受到古老的诗词、古老的乐器焕发的新魅力和韵味,感受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而这首古词学生们也学过,非常熟悉,由此改编的歌曲也耳熟能详,学会演唱歌曲也不难。本课重点是通过不同音乐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这首古词,感受古风新韵,认识到古老的诗词、古老的乐器也能换发新的魅力和韵味。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并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结构方式对表现歌曲情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儿歌《春晓》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儿歌,歌词是我们熟悉的古诗《春晓》创作的,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来猜猜它的名字叫什么? 欣赏《但愿人长久》 1、教师范唱,猜猜是哪首古诗词。 你们说得都对,刚才老师唱的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古词《水调歌头》,他写的是中秋团圆夜,苏轼一个人在异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2、说说诗词名字,简介作者、诗词背景。 3、认识歌曲的结构,介绍作曲家进行歌曲旋律处理方式的用意。 教师弹A段,旋律反复,娓娓呈现月圆中秋,苏轼想象的画面;再弹B段,场景转到室内,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更加强烈,不能平静,速度加快,力度加强。再现

A段旋律,首尾呼应,借月亮安慰自己,表达了苏轼美好的心愿。下面我们一起轻轻唱一唱。 4、跟着视频唱一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意境和情感。 (过渡)刚才同学们欣赏并跟唱的是著名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版本,除了邓丽君,还有许多艺术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新的演绎。 5、欣赏二胡、竹笛版本,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乐器来表现。(这些乐器的音色优美、曲调委婉,能充分表现乐曲的情感,用他们来演奏,非常合适。) 6、除了二胡、竹笛,还有什么乐器或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分组讨论,推选表演的同学。 7、表演(一人古筝、一人朗诵、教师陶笛,其他同学演唱),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 1、欣赏昆曲《但愿人长久》、琵琶视频《哈巴涅拉舞曲》,感受民族乐器的创新和融合。 2、教师结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古老的诗词、古老的乐器也能焕发新的风采,新一代的我们要推陈出新,将民族的精华发扬光大。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导入解题 1、宋朝有位伟大的诗人,叫苏轼。有谁了解他的? 请学生说说,交流对苏轼的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苏轼有关。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但愿人长久 提示学生相关字的书写。 2、指名朗读,指导读题。 读了文章的题目后,从这篇文章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由学生的已知进行导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组织学生交流,了解文章写的主要内容。 2、过渡:同学们很不简单,只听老师读了一遍文章,就掌握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但我们读书不能是浮光掠影地读,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读出味道来。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但我们首先要扫除这些“拦路虎”。 三、学习生词 1、出示本课生字词。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挑选你读得最好的生字,大声读两遍,读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读过的,就不要重复读。指名读生字。 注意多音字“埋”。 开火车,分小组多人次练读。 3、书写生字。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排字,你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上下结构,指导学生观察字型,并书写。) 再看这些生字呢? (都是左右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 4、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的汉语拼音去掉,再组成词,你还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