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锌镀层厚度测试记录

喷锌镀层厚度测试记录
喷锌镀层厚度测试记录

喷锌镀层厚度测试记录

BQ/RP-4.11-156 顺序号:

锌层油漆镀层总厚度测试记录

钢结构涂层厚度检测报告(20201101110720)

统表C02-102 钢结构涂层厚度检测报告

我国现行标准规范GB14907 £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分类和质量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超薄型、薄型、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产品,分别进行2±0.2mm 、5±0.2 mm 和25±2mm 三个标准涂层厚度的型式检验,将检验结果(涂层厚度和耐火性能试验时间)作为该产品型式认可证书的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的证书内容。 一、钢结构防火涂料按使用场所可分为: a) 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用于建筑物室内或隐蔽工程的钢结构表面; b)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用于建筑物室外或露天工程的钢结构表面。钢结构防火涂料 按使用厚度可分为: a)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3 mm; b)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大于3 mm 且小于或等于7 mm; c)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大于7 mm 且小于或等于45 mm。 二、涂层厚度与耐火极限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生产厂家,由于原材料、生产工艺、配方等因素,其产品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的生产厂家、相同类型的不同批次的产品,其产品质量也存在差异。如表 3 所示。 表3、某厂家钢结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检测数据涂料名称产品批次编号涂层厚度(mm) 耐火极限(min)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CB -1 2.68 > 120 CB -2 1.80 > 90 CB -3 1.50 > 90 CB -4 2.53 112 CB -5 2.57 61 CB -6 0.68 > 30 CB -7 1.18 33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B -1 4.68 > 160 B-28.20 141 B-3 4.80 120 B-4 4.80 120 B-5 3.39 > 90 B-6 3.50 87 B-7 4.70 110 B-8 1.20 > 32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H -1 30.0 212 H -2 30.8 130 H -3 26.0 > 180 H -4 37.0 > 180 H -5 30.0 180 H -6 38.7 182 H -7 20.0 > 120 H -8 17.8 98

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

标题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 文件类别规范文件文件号目标[质]字05第10 版本号 1 修改标记无修改次数无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执行主体监督主体 1.目的:指导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工作,规范和统一涂层表面附着力检验标准; 2.范围:应用?涂层厚度大于50μm; 3.定义:符合BS?3900-E6、ISO2409、DIN53?151和ASTM?D3359-B测试方法; 4.流程:无 5.内容: 设备要求:划线器刀口由碳钨合金材料制成,齿数x齿间距?6齿x2mm;胶带用3M 600号2cm宽胶带;操作步骤 -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基材; -用毛刷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再拉开; -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 划格结果附着力按照以下的标准等级 ISO等级:0 ASTM等级:5B 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ISO等级:1 ASTM等级:4B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 不超过5% ISO等级:2 ASTM等级:3B 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 5%,但不到15% 版本号1实施日期页次:共 2 页第 1 页

ISO等级:3 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及/或者部 分格子被整片剥落。被剥落的面积超过15%,但 不到35% ISO等级:4 ASTM等级:1B 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部分或全 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但不超过65% ISO等级:5 ASTM等级:0B超过上一等级 ? 测试结果判定:如果没有客人特殊要求,目标的产品要求达到ISO等级:1、ASTM等级:4B以上级别可以接受。 签发人签名 部门,现将《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抄发你部门(组织),请严格执行。 签发人/日期: 执行人签名现收到签发的《涂层表面附着力测试标准》,本人明白制度的详细内容,并保证本部门(人)严格贯彻执行。 执行人/日期: 版本号 1实施日期页次:共 2 页第 2 页

镀层检测报告

膜厚、镍含量检测结果报告单客户名称:徐泰 规格:螺栓M610131363 批号:18052201 订单号: 201805240120001 膜厚要求(thickness):8-15 μm镀种:锌镍黑色 结论(result):OK 温度:26.1℃湿度:53.4% 测试规范:ISO 3497 设备编号:L-007 Fischerscope XRAY XDLM 237 Product: 22 / ZnNi/Fe 20161 Dir.: Fischer Block: 232 Application: 24 / ZnNi/Fe 20161 n= 1 ZnNi1= 10.2 μm Zn 1 = 85.5 % Ni 1 = 14.5 % n= 2 ZnNi1= 10.2 μm Zn 1 = 85.6 % Ni 1 = 14.4 % n= 3 ZnNi1= 11.1 μm Zn 1 = 85.6 % Ni 1 = 14.4 % n= 4 ZnNi1= 9.38 μm Zn 1 = 86.2 % Ni 1 = 13.8 % n= 5 ZnNi1= 10.4 μm Zn 1 = 87.1 % Ni 1 = 12.9 % Mean 10.25 μm 86.01 % 13.99 % Standard deviation 0.600 μm 0.645 % 0.645 % C.O.V. (%) 5.86 0.75 4.61 Range 1.68 μm 1.52 % 1.52 % Number of readings 5 5 5 Min. reading 9.38 μm 85.5 % 12.9 % Max. reading 11.1 μm 87.1 % 14.5 % Measuring time 15 sec Operator: Date: 2019-5-27 Time: 19:45:00 审核:检测员:

ASTM D 3359 涂层附着力粘胶带法测试

Designation:D3359–02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Measuring Adhesion by Tape Test1 This standard is issued under the?xed designation D3359;the numb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indicates the year of original adoption or,in the case of revision,the year of last revision.A number in parentheses indicat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A superscript epsilon(e)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This standard has been approved for use by agen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1.Scope 1.1These test methods cover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the adhesion of coating?lms to metallic substrates by applying and removing pressure-sensitive tape over cuts made in the?lm. 1.2Test Method A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use at job sites while Test Method B i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laboratory. Also,Test Method B is not considered suitable for?lms thicker than5mils(125μm). N OTE1—Subject to agreement between the purchaser and the seller, Test Method B can be used for thicker?lms if wider spaced cuts are employed. 1.3These test methods are us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adhesion of a coating to a substrate is at a generally adequate level.They do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higher levels of adhesion for which more sophisticate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are required. N OTE2—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differences in adherability of the coating surface can affect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coatings having the same inherent adhesion. 1.4In multicoat systems adhesion failure may occur be-tween coats so that th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system to the substrate is not determined. 1.5The values stated in SI units are to be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The values given in parentheses are for information only. 1.6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the safety concerns,if any,associated with its use.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 2.Referenced Documents 2.1ASTM Standards: D609Practice for Preparation of Cold-Rolled Steel Panels for Testing Paint,Varnish,Conversion Coatings,and Related Coating Products2 D823Practices for Producing Films of Uniform Thickness of Paint,Varnish,and Related Products on Test Panels2 D1000Test Method Fo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Coated Tapes Us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s3 D1730Practices for Preparation of Aluminum and Aluminum-Alloy Surfaces for Painting4 D2092Guide for Preparation of Zinc-Coated(Galvanized) Steel Surfaces for Painting5 D2370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atings2 D3330Test Method for Peel Adhesion of Pressure-Sensitive Tape6 D3924Speci?cation for Standard Environment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 Paint,Varnish,Lacquer,and Related Materials2 D4060Test Method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of Organic Coatings by the Taber Abraser2 3.Summary of Test Methods 3.1Test Method A—An X-cut is made through the?lm to the substrate,pressure-sensitive tape is applied over the cut and then removed,and adhesion is assessed qualitatively on the0 to5scale. 3.2Test Method B—A lattice pattern with either six or eleven cuts in each direction is made in the?lm to the substrate,pressure-sensitive tape is applied over the lattice and then removed,and adhesion is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with descriptions and illustrations. 4.Signi?cance and Use 4.1If a coating is to ful?ll its function of protecting or decorating a substrate,it must adhere to it for the expected service life.Because the substrate and its surface preparation (or lack of it)have a drastic effect on the adhesion of coatings, a method to evaluate adhesion of a coating to different substrates or surface treatments,or of different coatings to the 1These test methods ar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STM Committee D01on Paint and Related Coatings,Materials,and Applications and are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Subcommittee D01.23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pplied Paint Films. Current edition approved Aug.10,2002.Published October2002.Originally published as D3359–https://www.360docs.net/doc/7e14889728.html,st previous edition D3359–97. 2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06.01. 3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10.01. 4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02.05. 5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06.02. 6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15.09. 1 Copyright?ASTM International,100Barr Harbor Drive,PO 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19428-2959,United States. Copyright ASTM International Reproduced by IHS under license with ASTM Licensee=daimlerchyrsler account/5957216001 Not for Resale, 12/09/2005 00:34:54 MST No reproduction or networking permitted without license from IH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镀层厚度检验方法

臾JHrt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电器产品制件镀覆层疗度的检验规则和允许偏差。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锌、热镀锌、镀银、镀锡及其它常规镀覆层疗度检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2SS4-2001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3?镀层厚度检验的基本规定 3.1镀层片度检验的规定 GB/ T12SS4明确规定零件镀层疗度为零件“最小疗度”。即“零件主要表面上任何测 量区域在一个可测量的小面积上采用可行的实验方法得到的可比较的局部厚度”。这个小面积称“参比面r “采用无损检测时9应将在参比面上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局部疗度化 根据产品零部件特性,规定主要表面指产品装配后容易受到腐蚀、摩擦或工作(导电接触)的零件表面。通常电镀条件不易镀到的表面,如深凹处、孔内部一般不作为主要表面。因此测量时,必须选择零件主要表面作为测量区域,在测量参比面所测多点平均值为局部片度,即最小厲度。 3.2镀层片度分布特性 在电镀过程中,受零件儿何形状和结构及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同一零件表面疗度往往是不均匀的。山于电镀会产生“边缘效应”特性,即零件中间部位和深凹处、盲孔部位镀层较薄,而零件边角和结构突出部位镀层较庁,有些部位其至超疗0?5?1倍。同槽电镀零件镀层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给镀层疗度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4?镀层厚度测量仪器 乂1镀层厚度测量仪性能.测量种类、误差及影响误差的因素见表1。

土2库仑S000通用测片仪,在测试过程中会对银(锡)层产生一个约lmm2腐蚀漏铜点。 且要求测量面一般为在士mm2以上。 ±3 1100磁性测厚仪和库仑S000测片仪使用方法和测量要求,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对于镀银件测量时,表面若涂过防银变色剂,先用百洁布或橡皮轻轻擦除后再测。 5?检验规则 5.1测量点的选定 5.1.1以磁性测片仪测片的零件(如镀锌件、热镀锌件)测量点应选在主要表面且远离 零件边缘5?lOmm任一区域。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污物。 5.1.2以库仑仪测片的零件(如镀银件、镀锡件)山于釆用库仑电解测量会产生破坏性 镀层腐蚀,测量点应选在图样指定的部位。若没有指定部位,测量点则选在距镀层工作面最近的非工作面,且该点必须满足电解池封闭环所需面积 5.1.3同一外协镀件,若供需双方因测量点不同,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时,应协商解 决,并对测量部位进行统一规定。 5.2抽样方法及频次

镀层厚度检验方法

镀层厚度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电器产品制件镀覆层厚度得检验规则与允许偏差。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锌、热镀锌、镀银、镀锡及其它常规镀覆层厚度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2334-2001 金属与其她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得定义与一般规则 3。镀层厚度检验得基本规定 3。1镀层厚度检验得规定 GB/ T12334 明确规定零件镀层厚度为零件“最小厚度”。即“零件主要表面上任何测量区域”“在一个可测量得小面积上采用可行得实验方法得到得可比较得局部厚度”。这个小面积称“参比面”,“采用无损检测时,应将在参比面上测量得平均值作为局部厚度”、根据产品零部件特性,规定主要表面指产品装配后容易受到腐蚀、摩擦或工作(导电接触)得零件表面。通常电镀条件不易镀到得表面,如深凹处、孔内部一般不作为主要表面、因此测量时,必须选择零件主要表面作为测量区域,在测量参比面所测多点平均值为局部厚度,即最小厚度、 3、2镀层厚度分布特性 在电镀过程中,受零件几何形状与结构及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同一零件表面厚度往往就是不均匀得。由于电镀会产生“边缘效应”特性,即零件中间部位与深凹处、盲孔部位镀层较薄,而零件边角与结构突出部位镀层较厚,有些部位甚至超厚0、5~1倍。同槽电镀零件镀层分布也就是不均匀得。这给镀层厚度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4、镀层厚度测量仪器 4、1 镀层厚度测量仪性能、测量种类、误差及影响误差得因素见表1。 表1镀层厚度测量仪性能、测量种类、误差及影响误差得因素

4。2库仑3000通用测厚仪,在测试过程中会对银(锡)层产生一个约1mm2腐蚀漏铜点。且要求测量面一般为在4mm2以上、 4。3 1100磁性测厚仪与库仑3000测厚仪使用方法与测量要求,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对于镀银件测量时,表面若涂过防银变色剂,先用百洁布或橡皮轻轻擦除后再测。 5.检验规则 5.1 测量点得选定 5.1.1 以磁性测厚仪测厚得零件(如镀锌件、热镀锌件)测量点应选在主要表面且远离零件边缘5~10mm任一区域。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污物。 5.1.2 以库仑仪测厚得零件(如镀银件、镀锡件)由于采用库仑电解测量会产生破坏性镀层腐蚀,测量点应选在图样指定得部位。若没有指定部位,测量点则选在距镀层工作面最近得非工作面,且该点必须满足电解池封闭环所需面积4mm2。 5.1.3 同一外协镀件,若供需双方因测量点不同,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时,应协商解决,并对测量部位进行统一规定、 5、2抽样方法及频次 5.2.1 以磁性测厚仪测厚得零件,每批随意抽查3件或5件,(100件以下按3件抽查,100件以上按5件抽查)每件在主要表面局部测量3~5点(镀层面积在1m2以下按3点测量、1m 2以上按5点测量)、以3~5点厚度平均值为准,热镀锌则为散布测量多点平均厚度值为准。若不合格,加倍抽查,仍若不合格判定本批不合格。(注:在磁性测量中,若遇个别点测量值超

04.025-2005 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

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试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或非金属基材油漆涂层附着力特性的试验方法,此方法不适用于总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合成纤维涂层,以及粗糙表面的涂层。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取样或样板制作,试验过程等内容组成。 1 试验目的 通过从基材上脱落的油漆涂层来评定涂层附着力。 5.1 试样地尺寸要求能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试验,且划痕距试板边缘至少为5mm 5.2 试板准备 5.2.1 清洁试板表面,保证涂层表面无油、蜡或其它残余物 5.2.2 试板表面的流挂、气泡或其它明显缺陷区域,不作为试验部位 5.2.3试验前,试板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为(50±5)%环境下静置16小时 2 试验过程 6.1刀具选用: 根据涂层的厚度选用不同刀锯的划格器: 膜厚:0~60μm,刀具间距1mm 膜厚:61~120μm,刀具间距2mm 膜厚:121~250μm,刀具间距3mm 6.2操作步骤 6.2.1 为了避免在试验期间试板的变形,应将试板放在刚性平面上。 6.2.2将切割工具放在样板表面的标准平面上,在工具上施加均匀压力,用均匀速度在漆膜上完成相应数量的划痕,保证划痕深入到基材;用同样方法呈90度交叉划痕,形成一个个方格。 6.2.3 用刷子轻刷划格部位,清除漆屑。 6.2.4 用专用胶带粘贴到被划伤的涂层表面,用手指把胶带再划格处上方的部位压平,保证胶带和涂层接触良好,胶带的长度至少超过划格处20mm。 6.2.5拿住胶带的末端在0.5秒到1秒内,以接近60度的角度迅速地剥离,揭下胶带。 6.2.6 检查格子区域涂层剥落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按标准判定级别。 6.3 在试样上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位置的试验,相互间距与试样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m,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等级时,在三个以上不同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或者另取试样进行试验。 3 结论描述 1

钢结构涂层厚度检测

作业指导书 批 准 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 核: 编 写: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5 页 第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钢结构涂层厚度 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

目 录 1适用范围 ............................................... 3 2检测目的 ............................................... 3 3应用标准 ............................................... 3 4仪器设备 ............................................... 3 5收集资料 ............................................... 3 6现场检测 ............................................... 4 7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 4 8检测报告 ............................................... 5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5 页 第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钢结构涂层厚度 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

钢结构涂层厚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的防腐涂料(油漆类)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工程的检测。 2检测目的 钢结构涂层厚度 3应用标准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ECS24《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4仪器设备 涂层厚度测定仪,测针,钢尺 5收集资料 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 河 北 博 瑞 建 工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5 页 第A 版 第 0 次 修订 主题:钢结构涂层厚度 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

镀层厚度检验方法

镀层厚度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电器产品制件镀覆层厚度的检验规则和允许偏差。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锌、热镀锌、镀银、镀锡及其它常规镀覆层厚度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2334-2001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3.镀层厚度检验的基本规定 3.1 镀层厚度检验的规定 GB/ T12334 明确规定零件镀层厚度为零件“最小厚度”。即“零件主要表面上任何测量区域”“在一个可测量的小面积上采用可行的实验方法得到的可比较的局部厚度”。这个小面积称“参比面”,“采用无损检测时,应将在参比面上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局部厚度”。 根据产品零部件特性,规定主要表面指产品装配后容易受到腐蚀、摩擦或工作(导电接触)的零件表面。通常电镀条件不易镀到的表面,如深凹处、孔内部一般不作为主要表面。因此测量时,必须选择零件主要表面作为测量区域,在测量参比面所测多点平均值为局部厚度,即最小厚度。 3.2 镀层厚度分布特性 在电镀过程中,受零件几何形状和结构及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同一零件表面厚度往往是不均匀的。由于电镀会产生“边缘效应”特性,即零件中间部位和深凹处、盲孔部位镀层较薄,而零件边角和结构突出部位镀层较厚,有些部位甚至超厚0.5~1倍。同槽电镀零件镀层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给镀层厚度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4.镀层厚度测量仪器 4.1 镀层厚度测量仪性能、测量种类、误差及影响误差的因素见表1。 表1 镀层厚度测量仪性能、测量种类、误差及影响误差的因素

4.2 库仑3000通用测厚仪,在测试过程中会对银(锡)层产生一个约1mm2腐蚀漏铜点。且要求测量面一般为在4mm2以上。 4.3 1100磁性测厚仪和库仑3000测厚仪使用方法和测量要求,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对于镀银件测量时,表面若涂过防银变色剂,先用百洁布或橡皮轻轻擦除后再测。 5.检验规则 5.1 测量点的选定 5.1.1 以磁性测厚仪测厚的零件(如镀锌件、热镀锌件)测量点应选在主要表面且远离零件边缘5~10mm任一区域。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污物。 5.1.2 以库仑仪测厚的零件(如镀银件、镀锡件)由于采用库仑电解测量会产生破坏性镀层腐蚀,测量点应选在图样指定的部位。若没有指定部位,测量点则选在距镀层工作面最近的非工作面,且该点必须满足电解池封闭环所需面积4mm2。 5.1.3 同一外协镀件,若供需双方因测量点不同,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时,应协商解决,并对测量部位进行统一规定。 5.2 抽样方法及频次

涂层厚度检测报告OK

委托编号: /报告日期 2014-11-01 工程名称坦桑尼亚终点站检测内容涂装厚度 检测目的技术厚度要求施工单位青岛市鑫光正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检测日期2014-11-01 一、检测概况 对坦桑尼亚终点站的防腐漆涂层厚度进行检测。钢构件外表面喷砂除锈后表面涂装采用两遍红丹防锈漆,漆模型面不低于60UM。 二、检测方法 根据有关检测规程及委托方要求,钢构件外表面采用“90-10”规则判定,即允许有10%的读数可低于规定值,但每一单独读数不得低于规定值的90%。漆膜厚度测定点的最大值不能超过工艺要求厚度的3倍。以钢梁杆件为一测量单元,在特大杆件表面上以10 m2为一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选取三处基准表面,每一基准表面测量5点,其测量分布如下图,取其算术平均值。 三、检测依据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2-2008/ISO 2808:2007)。

四、检测仪器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 测膜仪器DR320 100038 2014年2月19日一年 五、检测结果 所检---工程所用钢构件防腐涂料涂层厚度检测结果见附表。 六、检测结论 所检---工程所用钢构件防腐涂料涂层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七、注意事项 1.检测报告无公司报告专用章和检测资质章无效。 2.检测报告复印和涂改无效。 3.检测报告无主检、批准人签字无效。 4.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质量鉴 定情况主检 批准 有限公司(印章) 2014年 11月01日

镀层厚度测试

涂/镀层厚度测试 目的: 检查涂覆、电镀、化学镀所形成镀层厚度及其镀层均匀性 涂/镀层产品来料厚度检验 方法: 截面法(仲裁方法) X射线荧光膜厚法 依据标准: 截面法:GB/T 6462-2005,ASTM B 487-85(2002),ASTM B748-1990(2010) X射线荧光膜厚法:ASTM B 568-98,GB/T 16921-2005,ISO 3497 典型图片: 金相显微镜测量镀层厚度SEM测量镀层厚度 链接: 一、截面法之显微镜测试 二、截面法之SEM测试 三、X射线荧光膜厚测试

镀层厚度测量的最高倍数1000X,最低可测试至0.8μm the Maximum magnific ation of the optic al mic roscope is 1000X, the size measured c an be as low as 0.8μm) 铁基体上镀锌层厚度测量 Zn layer thickness measurement on iron substrate 渗碳层深度测量 The depth measurement of carburizing layer 第3层 第2层 第1层 基材 漆膜层厚度测量

多层镀层厚度测量 Cr layer Substrate Cu layer Ni layer

链接三:X射线荧光膜厚测试 X-RAY荧光测厚仪(X-Ray fluorescence thickness tester) 具体可针对如Sn/Fe(基材)、Zn/Cu(基材)、Ni/Cu(基材)、Cr/Ni/Fe(基材)、Au/Ni/Cu(基材)等数十种电镀工艺镀层进行厚度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简便快捷、无损的优点,特别是对微薄镀层厚度(一般指小于0.2微米)测量效果较佳。 X-Ray fluorescence thickness tester, being highly accurate, fast and easy-to-operate, non-destructive,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f plating layers, such as Sn/Fe (substrate), Zn/Cu (substrate), Ni/Cu (substrate), Cr/Ni/Fe(substrate) and Au/Ni/Cu (substrate). Especially good for the thickness measurement of extra-thin coatings(generally less than 0.2 um). 典型样品:

钢结构涂层厚度检测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目的 (3) 3应用标准 (3) 4仪器设备 (3) 5收集资料 (3) 6现场检测 (4) 7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4) 8检测报告 (5)

钢结构涂层厚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的防腐涂料(油漆类)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工程的检测。 2检测目的 钢结构涂层厚度 3应用标准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ECS24《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4仪器设备 涂层厚度测定仪,测针,钢尺 5收集资料 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 (3)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记录; (4)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 不同类型涂料的涂层厚度,分别采用下列方法检测: (1).漆膜厚度,用漆膜测厚仪检测,抽检构件的数量不应少于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表3.3.13中A类检测样本的最小容量,也不应少于3件;每件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的测点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2).对薄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采用涂层厚度测定仪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的规定,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件。 (3).对厚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采用测针和钢尺检测,量测方法应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的规定。 涂层的厚度值和偏差值应按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评定。 7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7. 1操作过程中仪器要轻拿轻放,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检测。 7.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尤其在检测等较高位置的结构或构件时,必须保证爬梯等辅助工具的稳固安全。 7.3检测过程要做到文明施测。

《国家标准》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的详细介绍

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方法 摘要:介绍了防腐蚀涂料涂层附着力的机理,并对附着力检测的标准划格法、划X法以及拉开法的测试方法和程序,作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涂层、附着力、划格法、拉开法 1.涂层附着力 涂装工程中,对于防腐蚀涂料的涂层附着力检测是涂层保护性能相当重要的指标,越来越被业主和监理所重视。除了在试验室内的检测外,防腐蚀涂料的选用过程中,对涂料产品进行的样板附着力测试,以及施工过程中现场附着力的检测,也越来越普遍。 有机涂层与金属基底间的附着力,与涂层对金属的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主要是由附着力与有机涂层下金属的腐蚀过程所决定的。有机涂层下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由相界面的电化学腐蚀引起的,附着力的好坏对电化学腐蚀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附着力能有效地阻挡外界电解质溶液对基体的渗透,推迟界面腐蚀电池的形成;牢固的界面附着力可以极大地阻止腐蚀产物——金属阳离子经相间侧面向阴极区域的扩散,这些阳离子扩散是为了平衡阴极反应所生成的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这虽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但是一旦附着力降低,阳离子从相间侧面向阴极扩散的扩散则容易得多。 有机涂层的附着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有机涂层与基底金属表面的黏附力(adhesion),其次是有机涂层本身的凝聚力(Cohesion)。这两者对于涂层的防护作用来说缺一不可。有机涂层在金属基底表面的附着力强度越大越好;涂层本身坚韧致密的漆膜,才能起到良好的阻挡外界腐蚀因子的作用。涂层的不能牢固地黏附于基底表面,再完好的涂层也起不到作用;涂层本身凝聚力差,漆膜容易开裂而失去保护作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附着力不好,再完好的涂层也起不到作用;而涂层本身凝聚力差,则漆膜容易龟裂。这两者共同决定涂层的附着力,构成决定涂层保护作用的关键因素。 有关涂层附着力的研究有相当多的理论学说,影响涂层附着力有基本因素主要有两个,涂料对底材的湿润性和底材的粗糙度。涂层对金属底材的湿润性越强,附着力越好;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对涂层起到了咬合锚固(Anchor Pattern)的作用。 检测涂层与底材之间的附着力有多种方法,很多机构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同时也制备了很多的仪器工具来进行附着力的检测。 适用于现场检测附着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用刀具划X或划格法,以及拉开法。这两种方法除了可以在实验室内使用外,更适合于在施工现场中应用。主要的应用标准如表1。 表1 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制订的ASTM D3359-02是目前最新版的有关划X法的标准。它适用于干膜厚度高于125微米的情况,对最高漆膜厚度没有作出限制.而相对应的划格法通常适用于250微米以下的干膜厚度。 测试所要有的工具比较简单,锋利的刀片,比如美工刀、解剖刀;25mm(1in.)的半透

涂层附着力测定

在任何涂料防腐工程施工之前,都应当先对防腐涂料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凡附着力不合乎要求的涂料都不能在工程中使用。因为该项性能的不合格,将导致整个防腐蚀涂装工程的不合格。该项指标的测定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相关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标准有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该方法使用漆膜划格器,利用十字划格法在漆膜上垂直交叉划刻出方格,要求将漆膜划透。根据漆膜的破坏的情况将附着力分为5级,切割时,可使用单刀锋或多刀锋,应保持刀间距相等(间距应为1mm或2mm),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涂层的薄厚,涂层越薄,间距越小。一般在涂层试片上切割互相平行的6或10道,将切割后得到的方格用软毛刷刷掉切割下的碎屑后,得到的涂层的附着力将作如下分级评价: 0级: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级:切割处有少许薄片剥离,但划格区影响不大; 2级:切割处过切口边缘脱落比例大于5%,但受影响不大于15%; 3级: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1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35%; 4级:涂层沿切割边缘,以大碎片脱落,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3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65%;5级:大于第4级的严重剥落。 涂膜的附着力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利用对涂膜冲击强度、柔韧性等指标的测试来间接评价。 美国ASTM D-1002制定了一种专用于管道防腐层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它使用力学拉力试验机,采用的试片是由两片同样规格的钢片组成。两钢试片间用涂料单面粘结在一起,在涂料完全固化后,用拉力试验机将两试片拉开。再根据拉力和粘结面积来计算剪切强度。 GB/T5210是采用拉开法来测定附着力的,也是通过拉力机拉开的力的测定来计算涂料的粘结强度。 涂装质量的好坏,最终必须体现在涂膜质量的优劣上,所以涂装后的质量检测主要是对涂膜性能的检测,包括涂膜的机械性能(如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硬度、光泽等)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如耐候性、耐酸碱性、耐油性等)两个方面。其中机械性能是涂装质量检测中必须检测的基本常规性能,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则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选择性的进行检测。涂装后质量检测是评判涂装质量的最终依据和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涉及涂装后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如下。 (1)GB1720-8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2)GB/T1731-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3)GB/T1732-93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4)GB/T1730-93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5)GB/T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6)GB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 (7)GB1743-89(79)漆膜光泽测定法; (8)GB1768-89(79)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9)GB1769-89(79)漆膜磨光性测定法; (10)GB1770-89(79)底漆、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11)GB9286-88清漆和色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12)GB6742-86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13)GB/T1733-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14)GB/T1734-93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15)GB1735-89(79)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16)GB1738-89(79)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 (17)GB1739-89(79)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18)GB1740-89(7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19)GB1741-89(79)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20)GB1761-89(79)漆膜抗污气性测定法; (21)GB1763-89(79)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22)GB/T1766-199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23)GB/T1771-91色漆和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4)GB1865-89(80)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 (25)GB5370-85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 在上述这些检测项目中,使用者应按照上节所述的漆膜一般制备方法制备标准试验样板,检测最常规的涂膜机械物理性能,用以评判涂膜的基本性能的优劣。可针对不同涂料的特殊功用,检测其中的一些防腐保护及装饰性能的好坏。其中最常用的一些检测项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