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数与式版块基础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与式版块基础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与式版块基础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一、数与式板块

1有理数

正数:像,3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

负数:像-3,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0、负正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轴:在数学中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数次幂都是零。

10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者等于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n

且小于10,n是正整数),这样的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法。(必考)

考点1:实数的相关概念

例1在数0,2,-3,中属于负整数的是()

A 0

B 2

C -3

解析: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属于正整数

-3是负整数故选C

是负数但不是负整数,故错误。

考点2:绝对值(和相反数选考其中之一,选择或填空) 典例2(2013.云南)-6的绝对值是( )

A-6 B 6 C ±6 D-

6

1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当a 是负有理数时,a 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根据绝对值的性质|-6|=6

考点3:相反数(每年必考,选择题) 典例3(晋江中考)化简-(-2)= 解析: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故-(-2)=2 例4 (2012昆明)5的相反数是 .A

15 B. -5 C. 1

5

- D. 5 解: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绝对值要相等,所以5的相反数是-5,故选B

例5(2014 昆明)

2

1

的相反数是( ) A. 21 B. 2

1

- C. 2 D. 2-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进行求解解:

21的相反数是﹣2

1. 故选B .

考点4正负数的应用

例5(济宁中考)一运动员某次跳水的最高点离跳台2m ,记作+2m ,则水面离跳台10m 可以记作 ( )

.A -10m B. -12m

C.+10m

D. +12m

解析:最高点到跳台的方向和水面到跳台的方向是相反的,已知最高点到跳台的距离为2m ,记作+2m ,所以反方向距离记作负数,即水面离跳台10m,记作-10m.

例6(2011 昆明)昆明小学1月份某天的气温为5℃,最低气温为﹣1℃,则昆

明这天的气温差为( )

A 、4℃

B 、6℃

C 、﹣4℃

D 、﹣6℃

解析:温差为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所以温差等于5-(-1)=6度。

考点5:科学记数法。(每年必考,填空题) 类型1,要表示的数大于1,且无单位换算

例7(2014.昆明)据报道,2014年4月昆明库塘蓄水量为58500万立方米,将58500万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万立方米。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n 10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为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的绝对值大于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

解;将58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10(每年必考)

类型2,要表示的数小于1,但无单位换算

例8 某种细胞的直径是,将用科学计数法 表示为( ) A 7105.9-? B 8105.9-? C 71095.0-? D 81095-?

解析:数据,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有7个0,所以该数据运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7105.9-?(原数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

类型3,具有单位换算的科学记数法。

例9(2014 河南)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约亿元,若将亿元用科学法表示为n 108755.3?,则n 等于 ( ) A 、10

B 、11

C 、12

D 、13

解析:亿元=0000=11108755.3?故选B

点拨:像这种带单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题目,要先将单位化为统一再用科学记

数的计算法则来求。

2、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都是数或者字母的积。 多项式;几个多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考点1:整式的识别

例1单项式中2a 的系数是 ( )

A 2

B 2a C1 D a

解析: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2a 中,2是数字因数,所以单项式2a 的系数是2,故选A

典例2(济宁中考)如果整式2-n x -x+2是关于x 的三次三项式,那么n 等于( ) A 3 B 4 C5 D 6

因为整式2-n x -x+2是关于x 的三次三项式 ,所以该多项式的最高次数为3,即n-2=3,解得n=5,故选C 。

考点2:同类项的概念的应用

典例3(凉山州中考)如果单项式-1+a x 3y 与2

2

1x y b 是同类项,那么a,b 的值分别是多少?( )

A a=2 b=3 Ba=1 b=2 Ca=1 b=3 Da=2 b=2

解析: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以由题意得x 和y 的指数应该相同,即a+1=2,3=b,所以a=1,b=3,选C 选项。

考点3:合并同类项

例4合并同类项:6ba ab ba ab a b b a 337452222++--+

解析:合并同类项包括两点:一找同类项;二合并同类项。合并时将同类项放在一个括号中,连同各项前面的符号,各项间用加号连接。 解:6ba ab ba ab a b b a 337452222++--+ =(6-7)b a 2+(5+3)2ab +(3-4)ab =ab ab b a -+-228

考点4:整式的计算

例5(2014 宁波)化简:ba b a b a b a 2))(()(2--+++ 解:ba b a b a b a 2))(()(2--+++ =ab b a b ab a 222222--+++ =2a

例6(2015 咸宁)化简2322)()2(b a b b ab b a --÷-- 解2322)()2(b a b b ab b a --÷-- =222222b ab a b ab a ----- =-22b

整式的计算只需按照计算法则依次计算并合并同类项,最后得到最简整式,即可。

3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结果仍相等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者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向,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考点1,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方程

3

)

7(25.15)3(2--

=+x x x 解:去分母得)7(105.22)3(6--=+x x x

去括号得70105.22186+-=+x x x 移向得1870105.226-=+-x x x 合并同类项得52=x 系数化为1得8-=x

例2(2015 济南)若代数式54-x 与2

1

2-x 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A 1 B 23 C 3

2

D 2

解:由题意得54-x =21

2-x

去分母得12)54(2-=-x x

去括号得12108-=-x x 移向得96=x 系数化为1得2

3

=x 故选B

考点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类型1,配套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产品配套”问题,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加工或生产的总量成正比。

例3某车间有工人28人,已知每个工人一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者螺母18个,每个螺栓要和两个螺母配套,问怎样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

解:设生产螺栓的工人为x 人,则生产螺母的工人为(28-x )人,根据题意得 )28(18122x x -=?解得x=12 所以28-x=28-12=16(人)

答:生产螺栓的工人为12人,生产螺母的工人为16人。

类型2打折销售问题

例4 (哈尔滨中考)某种衬衫每件标价150元,如果每件以8折出售,那么这种衬衫每件的实际售价应为( )元。

解析:设衬衫每件实际售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x=150×80℅=120 所以答案为120元。

类型3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中常见的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在行程中一般有三种情况 (1) 相遇问题:相等关系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

(2) 追及问题:相等关系式为(快行速度-慢行速度)×追及时间=距离 (3) 航行问题:相等关系为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5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平路和一段上坡路,如果骑自行车保持平路每小时行15km ,上坡路每小时10km,下坡路每小时18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29分钟,从乙地到甲地需25分钟,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 解:设平路所用时间为x 小时,29分钟=6029小时,25分钟=60

25

小时,根据题意得

)6025(18)6029(

10x x -+-解得3

1

=x 则从甲地到乙地的行程是5.6)31

6029(103115=-?+?(km )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

4,、实数

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者二次方根。即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者三次方根。

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有理数: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π,3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考点1,算术平方根

典例1(南通中考)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 B-3 C81 D-81

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9的算术平方根是9=3,所以答案选A.

考点2,平方根与立方根

典例2,-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之和是

A 0 B-6 C0或者-6 D6

=-3

解析:因为(-3)3=-27,所以327

又因为81=9,且(±3)2=9

所以81的平方根是±3。所以,它们的和是0或者-6,故选C 考点3,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典例3,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 a ++2)(的化简结果是 。

b 0 a

解析:从数轴上看a >0,b <0,且|a |<|b |, 所以a b a ++2)(=|b a +|+a =-a -b +a =-b 考点4,估算无理数

典例4(2012.昆明)定出一个大于2小于4的无理数 考点:无理数及平方根 解析因为

2=

4,4=

16,所以

2=4﹤x ﹤16=4

(x =5,6,7,8,10,11,12,13,14,15)

估算无理数就要看无理数介于的两个数是哪两个数的平方根或者算术平方根,然后只要被开方数介于两者之间且是开不尽的即可。

5.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由两个方程。

0=++C By Ax

二元一次方程组 0=++F Ey Dx 解的情况

(1) 当

E B

B A ≠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 (2) 当F C

E B B A ==时,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3) 当

F

C

E B D A ≠=时方程组无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和消元法。

代入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外一个方程中,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加减法:当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者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者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时会抓住“不变量”和“等值量”列方程。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 弄清楚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x,y 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未知数 (2)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题意的两个相等关系

(3) 根据两个相等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6) 写出答案。

考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典例1(成都中考)解方程组:y x +=1 ① 2y x -=5 ② 解方法一(代入法):

由①得y x -=1 ③ 把③代入②得2()51=--y y

即522=--y y , 532=-y ,解得1-=y 把1-=y 代入③,得2)1(1=--=x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2=x

1-=y

方法二(加减法):

①+②,得63=x ,解得2=x

把2=x 代入①,得12=+y x ,解得1-=y

2=x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1-=y

考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例2(2014 昆明)某校运动会需购买A 、B 两种奖品.若购买A 种奖品3件和B 种奖品2件,共需60元;若购买A 种奖品5件和B 种奖品3件,共需95元. (1)求A 、B 两种奖品单价各是多少元?

(2)学校计划购买A 、B 两种奖品共100件,购买费用不超过1150元,且A 种奖品的数量不大于B 种奖品数量的3倍.设购买A 种奖品m 件,购买费用为W 元,写出W (元)与m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并确定最少费用W 的值.

解析:(1)设A 、B 两种奖品单价分别为x 元、y 元,由两个方程构成方程组,

求出其解即可.

(2)找出W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由不等式组确定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并由一次函数性质确定最少费用W 的值. 解:(1)设A 、B 两种奖品单价分别为x 元、y 元,由题意,得

???=+=+95356023y x y x ,

解得:?

??==1510

y x .

答:A 、B 两种奖品单价分别为10元、15元. (2)由题意,得

)100(1510m m W -+= m m 15150010-+= m 51500-=

由???-≤≤-)

100(3115051500m m m ,解得:7570≤≤m .

由一次函数m W 51500-=可知,W 随m 增大而减小

∴当75=m 时,W 最小,最小为11257551500=?-=W (元)

答:当购买A 种奖品75件,B 种奖品25件时,费用W 最小,最小为1125元 (此题中的第一问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例3(2016 昆明)(列方程(组)及不等式解应用题)

春节期间,某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己知购进甲商品2件和乙商品3件共需270元;购进平商品3件和乙商品2件共霈230元. (1)求甲、乙两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

(2)商场决定平商品以毎件40元出售,乙商品以每件90元出售,为满足市

场需求,需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甲种商品的数董不少于乙种商品数置的4倍,请你求出获利最大的进货方案,并确定最大利润.

(此题中的第一问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在步骤1到步骤5中,如果乘的因数或除数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 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 将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 在数轴上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

的解集。

考点1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例1(2015 南充)若n m >,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22+>+n m B n m 22> C

2

2n

m > D 22n m > 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和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可知A,B,C 都是正确的,但D 项不一定成立,如m=0,n=-1,则22n m >不成立,所以选D.

例2(2012 广州)已知b a >,若c 是任意实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总是成立的是

A c b c a +<+

B c b c a ->-

C bc ac <

D bc ac >

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可得B正确,而A选项变了不等号的方向,C,D无法断定是否正确,因为c的正负无法判定,它也有可能是0,所以选B.

考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3,(2016 金华)不等式3x+1<-2的解集是()

解:移向,3x<-2-1

合并同类项得,3x<-3

系数化为1,得x<-1

例4,解不等式

31

3 2

+ <

-x

x,

解:去分母,得3(1

)3

2+

<

-x

x

去括号,得1

9

6+

<

-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0

5<

x

系数化为1,得2

<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

x

点拨: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按照不等的性质来变换不等号的方向。

考点3不等式组的解法

例5(2016 北京)解不等式组2x+5>3(x-1)

4x>

27

+

x 解:2x+5>3(x-1) ①

4x>

27

+

x

解①得x<8

解②得x>1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考点4,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应用

例6,(福州中考)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

扣三分

(1) 小明考了68分,那么小明答对多少道题?

(2) 小亮获得二等奖(70-90分),请你算算小亮答对了几道题? 解:(1)设小明答对了x 道题 依题意得5x-3(20-x)=68 解得x=16

(2)设小亮答对了y 道题,依题意得 5y-3(20-y )≥70 5y-3(20-y )≤70

因此解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641

因为y 是正整数 所以y 等于17,或者18

答:小亮答对了17道或者18道题。

例7(2011 昆明)A 市有某种型号的农用车50辆,B 市有40辆,现要将这些农用车全部调往C 、D 两县,C 县需要该种农用车42辆,D 县需要48辆,从A 市运往C 、D 两县农用车的费用分别为每辆300元和150元,从B 市运往C 、D 两县农用车的费用分别为每辆200元和250元.

(1)设从A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x 辆,此次调运总费为y 元,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若此次调运的总费用不超过16000元,有哪几种调运方案?哪种方案的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费用?

解:(1)从A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x 辆,此次调运总费为y 元,根据题意得: y=300x+200(42﹣x )+150(50﹣x )+250(x ﹣2), 即y=200x+15400,

所以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00x+15400.

又∵0

42050020

x x x x ≥??-≥??-≥??-≥?,

解得:2≤x≤42,且x 为整数,

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2≤x≤42,且x 为整数.

(2)∵此次调运的总费用不超过16000元,∴200x+15400≤16000 解得:x≤3,∴x 可以取:2或3,

方案一:从A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2辆,从B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40辆,从A 市运往D 县的农用车为48辆,从B 市运往D 县的农用车为0辆, 方案二:从A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3辆,从B 市运往C 县的农用车为39辆,从A 市运往D 县的农用车为47辆,从B 市运往D 县的农用车为1辆, ∵y=200x+154000是一次函数,且k=200>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2时,y 最小,即方案一费用最小, 此时,y=200×2+15400=15800, 所以最小费用为:15800元

例8(2013?昆明)某校七年级准备购买一批笔记本奖励优秀学生,在购买时发

现,每本笔记本可以打九折,用360元钱购买的笔记本,打折后购买的数量比打折前多10本.

(1)求打折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是多少元?

(2)由于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同,学校决定购买笔记本和笔袋共90件,笔袋每个

原售价为6元,两种物品都打九折,若购买总金额不低于360元,且不超过365元,问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解析:(1)设打折前售价为x ,则打折后售价为,表示出打折前购买的数量及打

折后购买的数量,再由打折后购买的数量比打折前多10本,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

(2)设购买笔记本y 件,则购买笔袋(90﹣y )件,根据购买总金额不低于360元,且不超过365元,可得出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解:(1)设打折前售价为x ,则打折后售价为,由题意得,

x 360+10=x 9.0360

解得:x=4,

经检验得:x=4是原方程的根,

答:打折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为4元.

(2)设购买笔记本y 件,则购买笔袋(90﹣y )件,由题意得,

360≤4××y+6××(90﹣y )≤365, 解得:67

9

2

≤y ≤70, ∵ x 为正整数, ∴ x 可取68,69,70, 故有三种购买方案:

方案一:购买笔记本68本,购买笔袋22个; 方案二:购买笔记本69本,购买笔袋21个; 方案三:购买笔记本70本,购买笔袋20个;

(第二问中用到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7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调查。

总体: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相关概念.

典例1,(2013?昆明)为了了解2013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3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 B. 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

C. 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是1000

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解答:解:A 、2013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B 、每一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

误;

C 、1000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原说法错误故

本选项错误;

D 、样本容量是1000,该说法正确,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知识,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该题中考查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A 、B 、C 三个选项就是把考查对象搞错了).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

8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同底数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mn n m a a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

得的幂相乘。)

同底数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0≠a ,m,n 都,是正整数并且m>n )

)0(10≠=a a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即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222

2b ab a b a +±=±(两个数的和(差)的平方,等于他们的平

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3)形如pq q p x +++)(2型式子的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考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

典例1(晋中中考)计算:23.2x x 等于

A 2

B 5x

C 25x

D 62x 解析:523232.2.2x x x x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故选C

考点2:幂的乘方

典例2(广州中考)计算()

2

3n m 的结果是( )

A n m 6

B 26n m

C 25n m

D 23n m 解析:()

2232

3n m n m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故选B

考点3:平方差公式 典例3,计算:102×98;

解析: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即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此题中要用拼凑法构造平方差公式

解:原式=(100+2)(100-2)=222100-=10000-4=9996

考点4:平方差公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典例4,()()())5(122----+y y y y 解析:原式=)54(2222-+--y y y =54422+---y y y =-41+y

考点5:因式分解中的提公因式 典例5分解因式:xy x +2

解析原式=)(y x x +(两式中的公因式为x )

考点6:因式分解中的公式法 典例6分解因式:2212123b ab a +-= 解原式=3()2244b ab a +- =3()2

2b a -

考点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典例7计算=-+)43)(2(y x y x 解析:原式=y y x y y x x x 4.23.24.3.-+- =228643y xy xy x -+- =22823y xy x -+ 9分式

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分式B

A

中,A 叫做分子,B 叫分母。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或者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

初中数学中考考点汇总讲课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考点汇 总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有效数字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考点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六册书共29各章节,每个章节难度不同,在中考中占的分数值不同,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也不相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南通市学校学习这些章节时间和学期分布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市区的学校学习的比较快,二中,三中,学习的比较慢,初三上学期的时候会学习最后几个章节的知识点,分别是二次函数,圆,相似,锐角三角形,占用的时间不是很多,周期短,学的比较快,但是这几个章节是中考的重点章节,大概占35--40,这个时候一点掉队会导致孩子在数学上没有信心; 数学一共29个章节,初一两册书,一共10个章节,主要的考点有: (1)有理数,这个章节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是初中数学的开篇和基础部分,初中的一些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都在这一章节中体现,这个章节考试一般只有5分左右,但是知识点和概念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比如,绝对值,幂运算,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任然会有所涉及,高中不会详细讲解,初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好这一章节对后面整个数学数的分类比较清晰,如果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概念不到位,学习实数的时候还要重新回顾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还可能导致学习新知识的掉队,下面的链接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内容;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e16929162.html,/view/2f1cab00647d27284b7351c5.html

(2)整式的加减,本章节对基础概念和计算的要求比较高,基础概念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同类项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是初中第一次接触较为复杂的计算,为以后的计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因式分解都需要合并同类项,下面的链接有整式的训练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e16929162.html,/view/95403fefb8f67c1cfad6b8b7.html (3)一元一次方程,本章节是方程的基础,以后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最终都要化简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定要熟练,不然会影响以后方程的学习,如果这章节的内容掌握的很熟练,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需要掌握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可;下面的练习可以训练方程的解法和方程的应用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e16929162.html,/view/e66b05f39b6648d7c0c74657.htm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e16929162.html,/view/278a896ea0116c175e0e4836.html?from =search (4)图形的认识,几何的基础,考试中一般不会直接体现,但是后面几何中一些角,线段,射线的概念正在本章中体现,这一章节主要是概念的训练,弄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是几何的日门知识,对平行线和三角形问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5)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知识是几何的开端,这一章节教授一些几何一些基本性质和几何的证明方法与步骤,是后面证明题书写

初中数学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实数 第一讲实数的有关概念 【回顾与思考】 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课标要求: 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 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 a (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 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 一对应的。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 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 ???<-=>=)0()0(0)0(||a a a a a a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零没有倒数. 【例题经典】 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初中数学10大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详解

初中数学10大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详解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例题: 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经过配方,得到( ) A.(x+2) 2=5 B.(x-2) 2=5 C.(x-2) 2=3 D.(x+2) 2=3 【分析】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解】将方程x2+4x+1=0, 移向得:x2+4x=-1, 配方得:x2+4x+4=-1+4, 即(x+2) 2=3; 因此选D。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例题: 若多项式x2+mx-3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1)(x+3),则m的值为()A.-2 B.2 C.0 D.1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先将(x-1)(x+3)乘法公式展开,再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出m的值。

【解】∵x2+mx-3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1)(x+3), 即x2+mx-3=(x-1)(x+3), ∴x2+mx-3=(x-1)(x+3)=x2+2x-3, ∴m=2; 因此选B。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例题: 已知(x2+y2+1)(x2+y2+3)=8,则x2+y2的值为() A.-5或1 B.1 C.5 D.5或-1 【分析】解题时把x2+y2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再运用因式分解法就比较简单【解】设x2+y2=t,t≥0,则原方程变形得 (t+1)(t+3)=8,化简得: (t+5)(t-1)=0, 解得:t 1=-5,t 2 =1 又t≥0 ∴t=1 ∴x2+y2的值为只能是1. 因此选B.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

初中数学专题典型例题训练

第一讲:实数与代数专题典型例题讲解 一实数 1. 例:在14-和15 -之间,请写出两个有理数: . 2. 有理数2 2 3 1 2, (2), 2, 2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 .322122< (2) 2-<--<-, B . 223 12< (2) 22 -<--<- C . 22312< (2) 22-<--<-, D . 232 12< 2(2)2 -<--<- 3. 将一刻度尺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 (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刻度尺上的“0cm ”和 “15cm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 ,则( ) A .9<x <10; B .10<x <11; C .11<x <12; D .12<x <13;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C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D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5. 若3x -和7x -是某个实数的平方根,则x = . 6. 若函数()f x 、()g x 满足()()0f x g x +=,当2()f x x x =-+,则函数()g x 的最小值为: 7.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A |+|B |+|A +B |+|B -C |化简结果为.[ ]. .A .2A +3B -C...B .3B -C..C .B +C....D .C -- 8. 若|A -2|=2-A ,求A 的取值范围。 9. 已知:|x -2|+x -2=0,.求:(1)x +2的最大值; 10. 单项式3x y π - 的系数是_______,次数是_____。 11. 如果21 13 m n a b +--与5 4a b 的同类项,则M =_____,N =_________。 1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以A 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弧.以D 为圆心, 3为半径作圆弧.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为S 1、S 2.则S 1-S 2= . 13. 以Rt △ACB 两条直角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如图,其面积分别为1S 和2S ,若△ABC 的面积为S ,则12,S S 与S 的关系为 . 14. 若2 2(3)16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 . 15. 若m 2+m -1=0,求m 3+2m 2+2015的值. 16. 若0,0,x xy <<则15y x x y -+---=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l 1 , l 2 被直线l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1 , l 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 1,l 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 ∵∠1=∠2 ∴l 1∥l 2 ( ? )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 1 L 2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完整版)初一年级数学经典例题

数学天地: 初一年级数学核心题目赏析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2007 20061 ......431321211?+ +?+?+? 分析 此题共有2006项,通分是太麻烦.有这么多项,我们要有一种“抵消”思想,如能把一些项抵消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由此想到拆项,如第一项可拆 成 2 1 11211-=?,可利用通项 ()11111+-=+?n n n n ,把每一项都做如此变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 原式=)20071 20061(......413131212111-++-+-+-)()()( =20071 20061......41313121211- ++-+-+- =20071 1- =2007 2006 例2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 分别为A 、B 、C(如右图).化简b c b a a -+-+. 分析 从数轴上可直接得到a 、b 、c 的正负性,但本题关键是去绝对值,所以应判断绝对值符号内表达式的正负性.我们知道“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减小数是正数,小数减大数是负数,可得到a-b<0、c-b>0. 解 由数轴知,a<0,a-b<0,c-b>0 所以,b c b a a -+-+= -a-(a-b)+(c-b)= -a-a+b+c-b= -2a+c 例3 计算:?? ? ??-??? ??-????? ??-??? ??-??? ??-211311 (9811991110011)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考点

中考复习资料总结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及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正比例函数. 2.函数y=4x+1是一次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

中考攻略: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特)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特别注意a 不为零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 =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 ,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再找到点C 的对称点D 。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 。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

点A 、B ,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口诀----- 一般 两根 三顶点 (1)一般 一般式:)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两根 当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02=++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212x x x x a c bx ax --=++,二次函数c bx ax y ++=2可转化为两根式))((21x x x x a y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三顶点 顶点式:)0,,()(2≠+-=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 a b x 2-=时,a b a c y 442-=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1x x x ≤≤,那么,首先要看a b 2-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21x x x ≤≤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a b 2-时,a b a c y 442-=最值;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21x x x ≤≤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2x x =时, c bx ax y ++=222最大,当1x x =时,c bx ax y ++=121最小;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 小,则当1x x =时,c bx ax y ++=121最大,当2x x =时,c bx ax y ++=222 最小。 知识点四、二次函数的性质 1、二次函数的性质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分析)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 问题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求多项式取值二次函数顶点)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 点P,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 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1)求证:△AMB≌△ENB; (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A B A' ′ P l

例2、如图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1,4),交x轴于A、B,交y轴于D,其中B点的坐标为(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4,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交y轴于点F,其中E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为PQ上一动点,则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D、G、F、H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过点T作x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M作直线M N∥BD,交线段AD于点N,连接MD,使△DNM∽△BMD,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二) 选择填空题150道 一.选择题: 7,如图,直线,点A1坐标为(1,0),过点A1作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再过点A2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5的坐标为(,). 8,在Rt△ABC中,∠C=90°,∠A=30°,BC=2.若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BC或AC与x轴 重合,使点A或点B刚好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时,设△ABC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 积分别记做S1、S2(如图1、图2所示)D是斜边与y轴的交点,通过计算比较S1、S2的大小. 9,若不论k为何值,直线y=k(x﹣1)﹣与抛物线y=ax2+bx+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a、b、c的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 ①b2>4ac; ②4a﹣2b+c<0; 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 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 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y=kx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3,0)及y轴上的C点.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且经过点C,其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E,与x轴交于点F. (1)求直线B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PD=∠ACB,求点P的坐标;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CM把四边形EFO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请求出直线C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3ax﹣4a的图象经过点C(0,2),交x轴于点A、B(A点在B点左侧),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A、B的坐标; (2)将△ABC沿直线BC对折,点A的对称点为A′,试求A′的坐标;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BPC=∠BA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4e d c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N F E C D

P C G F B Q A D E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

综合知识讲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2)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2) 1.3如何去听课 (5) 1.4几点建议 (6)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 (8) 2.1代数篇 (8) 2.2几何篇 (12) 第三章例题讲解 (19) 第四章兴趣练习 (38) 4.1代数部分 (38) 4.2几何部分 (60) 第五章复习提纲 (65)

第一章绪论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考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

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 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 ) 1(2 12 +-=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