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研发历程及感悟

青霉素的研发历程及感悟

作者:蔡冰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1146615

摘要:文章主要对医药历史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的青霉素研发的艰辛历程进行概述,及其由青霉素的研发历程对中国医药行业及其他领域的发展的启示的个人感悟进行介绍。

医药行业的发展无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次新药的研发都是一次飞跃与发展,药物的研制过程虽然经历着无数次的艰辛的考验,虽然无数次黑暗中的探索得到的可能只是毫无进展,但是正是由于对人类健康的责任感,这些工作在医药行业的研究者们从未停止过他们前行的脚步。而在这个历程中,青霉素的研发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面临着细菌感染的危险,当时很多的科学家都致力于研究一种能够抵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却一直没有可观的进展。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却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人类的医药历史就此出现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而这次“意外”的主角正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在弗莱明度假回来后,偶然发现一个与空气接触的金光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该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经鉴定表明,该霉菌为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再接下来的四年中,弗莱明对青霉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的影响,弗莱明一直无法将青霉菌提取出来,但是这并未阻碍到弗莱明的热情和坚持,他继续进行着对青霉菌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并于1939年毫不犹豫地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经过钱恩等人的一年多的研究和培育,他们获得了效力更为强大的青霉菌菌种,并且通过实验证明青霉菌在动物身上有着强大作用,甚至还提取出了青霉素晶体。

至此研发过程应该结束的,因为药物已经成功提取出来并且经过实验也已经证明了其疗效,然而青霉素的命运却是如此的多舛。当钱恩和弗洛里满怀希望的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时,MRC 和牛津大学不仅拒绝为钱恩申请青霉素的专利保护,而且又拒绝了钱恩组建试验工厂以进一步探索工业化生产青霉素条件的要

求。弗洛里等人四处奔波,希望英国的药厂能大量投产这一大有前途的新药,遗憾的是多数药厂都借口战时困难而置之不理。最后,他们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残存的希望,远涉重洋,来到了美国。在美国,弗洛里等人终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帮助。至此,青霉素终于找到了“归宿”,青霉素首先被美国运用到军事方面,得到了医生的广泛肯定。1941年12月美国军方宣布青霉素为优先制造的军需品。为表彰弗莱明等人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到1942年末,美国制药企业已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此后,在短短二十余年内。人们又陆续地发现了氯霉素、金霉素等数十种各有功效的抗菌素。抗菌素的广泛应用,虽然充分地展示了它的神奇的功效,然而,也尖锐地暴露出它的问题。在全世界服用青霉数总数超过亿剂后,青霉素引起了第一例死亡。后来,人们发现,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而且某些细菌逐渐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但是这也无法掩饰青霉菌在人类健康的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

虽然青霉素的研发历程离我们已经久远,但是这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研发精神却会是我们永久的楷模。放眼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新药的研制方面至今仍保存着以仿制为主的局面,新药的研制需要创新精神,正如发现青霉菌的弗莱明一样,要注重细节,注意思考,有创新思维的意识。新药的研发过程必然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从青霉素的一波三折的历程中我们都能够体会的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光明一定会到来的。还有我觉得我们要有以人类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觉悟,不可一味以追求名利为主,要懂得资源共享,多方合作。正如弗莱明一样,在经过四年的研究后,能够毫不犹豫的将青霉素交给钱恩等科学家,无疑显示出其崇高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我们很多的科学家身上所欠缺的。为了新药的研制,我国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空间,对发明创造要进行保护,另外要提供好的硬件设备以备科学研究之需,所以,中国医药行业还需要许多的改进和发展。

医药行业牵涉着整个民族的健康,面临着来自整个国家甚至国际上的压力,作为后继者,我们要持之以恒,打好基础,迎难而上,发挥创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终生,为中国的医药事业抹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方舟子《科学史上著名公案——青霉素的发现》《经济观察报》2008年 393期

[2]江滨、李桂东、韩涛《发现与发展——造福人类的青霉素》《医药历史》 2000年

[3]食品伙伴网《青霉素的发现——让我们看看机遇将垂青于怎样的头脑》《微生物检验附录》 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