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

(摘要)

1规划范围、标准和任务

1.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南起南环河,北到灵芝镇小善村、路家湾、泗汇头、赵墅和洋江村一线,东起越东路及新开杭甬运河,西至绍大线和石堰江一线,总面积为64.74 km2,全区河湖水面积为13.48 km2,占总面积的20.82%。本次规划区面积为55.15 km2(扣除老城区9.09 km2及环城东、南、西河水面面积0.5km2),水面面积为12.51 km2,水面占有率为22.68%。

1.2 规划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浙江省计经委、水利厅浙水政(1998)559号文件及《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区河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

1.3 规划依据

(1)《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及《调整意见》

(2)《创建绍兴大都市绍兴中心城市综合发展研究》

(3)《绍兴市越城组团分区规划方案》

(4)《萧绍平原治涝规划报告》及《绍兴县平原河道治理规划报告》(5)《曹娥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6)《绍兴市城区防洪规划报告》

(7)《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任务书》

(8)有关规程规范

1.4 规划原则

(1)按照《水法》、《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城市规划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的原则;

(2)本次规划要与《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萧绍平原治涝规划》、《绍兴市城市防洪规划》及有关规划内容相衔接;

(3)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南北畅通、东西沟通、纵横连接、排灌自如的骨干河网体系;

(4)遵循平原河网现有水系基本格局,保持水乡风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综合功能;

(5)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对原农村水域河网进行改造整治,符合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5 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为2001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1.6 治理规划任务

为了提高规划区内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环境,协调好规划区内河道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及有效地规范水域和岸线管理的总体要求,其主要任务是:

(1)根据防洪排涝标准,研究提出规划区主要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总体布局及规模;

(2)根据保护与改善规划区河道水环境要求,提出水域布局及水质要求;

(3)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研究并提出城建、交通等工程涉河建

筑的规划建设原则;

(4)对规划区内所有河道进行堤线整治规划,明确管理保护范围;

(5)研究并提出大环河的规划方案;

(6)提出河道治理实施意见和管理意见。

1.7 工程等级及岸线布置原则

1.工程等级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绍兴城市属3等防护对象,相应的主要建筑物级别属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属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2.岸线布置原则

(1)确保南北向洪水排泄畅通以及东西向主要河道的贯通,对河道过窄地段进行拓宽。主要行洪河道宽度不小于30m,骨干河道宽度不小于15m,支流河道宽度一般不小于8m。

(2)支流整治考虑区内河网分布尽可能均匀,在保持原河道走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顺直、拓宽、延伸和沟通联成河网。

(3)断头河尽量沟通,对溇底尽量保留,局部水域河网进行改造整治,保证工程整治前后河网水面积及河道蓄水量基本保持平衡。

(4)在保持水流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征地及拆迁,节省工程投资。

(5)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结合城建、环保、交通、旅游、文化等需要,统一协调。

3.河道设计断面

根据河道实际情况,河道设计断面拟定三种方案。

方案一:对未开发区或条件许可的河道采用低坎+护坡的复式断面型式,即底部基础采用抗冲刷的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挡墙顶高程一般为4.30m,挡墙以上部分采用斜坡式护岸,坡度为1:4至1:5,坡面绿化;

方案二:对已开发区块骨干河道及支流,采用占地面积小的重力式挡墙,堤顶高程根据地面要求确定,面层采用20cm厚条石贴面;

方案三:北部水域宽阔,主要河道护岸设计断面以低坎+自然坡为主,坎顶高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局部可略低于常水位。

1.8 大环河治理规划

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威尼斯”美称。城内河道纵横,城外水网密布,古城四周环城河碧水环抱,城内街随河走、河街相依是绍兴古城的基本格局,“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是绍兴古城的一大特色,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水乡城市格局仍基本得到保留。绍兴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以酿酒、轻纺、电子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规划区范围进一步扩展,总面积为1490 km2。在城市化的今天,创建独具绍兴特色的“水中大城市”是历史的必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绍兴中心城市综合发展研究中提出三大组团+绿心的未来城市发展总体结构,提出了以水为脉络,连接组团,融入绿心,延续城市、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水为母体,构建现代都市新空间,在对立统一的意义上,获得传统水乡与现代水都的完美结合,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绍兴优越的自然条件,把绍兴建设成为环境宜人、形象优美的生态绿市。在规划绍兴大都市三大组团+

绿心中,水域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绍兴古城水域面积占5.3%,柯桥组团水域面积占18%,袍江组团水域面积占15%,绿心水域面积占规划面积比例更是高达30%以上。

近几年,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城区绍大线、越东路、越南路等主要外环路已建成,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做好河道和湖泊的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亮化工程,基本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现代水都特色,需要规划建设大环河,使之成为景观河道、生态河道、连接河道及防洪河道。大环河连通了鉴湖、犭央犭茶湖、青甸湖、迪荡、瓜渚湖及大坂湖等几大湖泊;连接了东湖、禹陵、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柯岩、兰亭等几大景区;大环河既是现在越城组团外环河,随着城市发展,还将是以后城区的中心河。大环河是越城组团与绿心连接的一条绿色纽带。建设大环河,并在大环河两侧建设生态型绿带和湿地、湖泊等,有利于提高越城组团的整体生态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水乡旅游资源和促进城市近郊的综合开发,对提高越城组团城市品位、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体现绍兴水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 骨干河道及支流治理规划

根据防洪规划及可研成果,结合《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岸线布置原则:确保南北向洪水排泄畅通以及东西向主要河道的贯通,主要行洪河道宽度不小于30m,骨干河道宽度不小于15m;支流整治考虑区内河网分布尽可能均匀,在保持原河道走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顺直、拓宽、延伸和沟通联成河网,支流河道宽度一般不小于8m;断头河尽量沟通,以改善水质,对溇底尽量保留,局部水域河网进行改造整治,确保工程整治前后

河网水面积及河道蓄水量基本保持平衡,对规划区内各级河道的治理分述如下:

1.城东片

城东片区内河网纵横交错,南北向主要河道有平水东江、平水西江、直宫江、禹陵江及东支干1#、东支干2#和东支干3#。东西向主要河道有古水道、浙东运河。

(1)平水西江:河道长度3544m,堤线布置考虑两岸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两侧拓宽方案,其中上游龙舌嘴至越南路段(长500m)已治理完成,河宽30m。舜江路~五泄路段(长250m)及市职教中心段(长250m)受地形条件限制,拓宽难度较大,且现状沿河绿化已经成型,则该两段控制河宽不小于25m,其余河段控制河宽不小于30m。

(2)直宫江:南起平水西江,北至浙东运河,是贯穿城东开发区的主要南北向河道,河道长度2884m。由于两岸大部分已进行开发,堤线沿原河岸线布置,局部河段适当拓宽。南端与平水西江进行连通,控制河宽不小于15m。

(3)禹陵江:河道长度2067m,规划堤线基本按原岸线布置,根据现状河宽及两岸建筑物,确定南环河~天姥路段(长650m)控制河宽不小于25m,天姥路~四明路段(长600m)控制河宽不小于30m,四明路~稽山桥段(长817m)控制河宽为35~40m。

(4)古水道:河道长度2435m,为东西向河流,西起环城东河,东端与浙东运河相通,河岸线基本顺直,主要起平、汇水作用,岸线布置基本沿原岸线布置,局部进行适当拓宽,控制河宽不小于30m。

(5)浙东运河:规划区内西起环城东河,东至平水东江,河道长度2838m,为浙东现有主要水上交通要道,堤线基本沿原河岸线布置:东湖中学以西段规划河宽15~25m,东湖中学以东段规划河宽为35~50m。

(6)东支干1#:南起浙东运河东湖中学段,北至罗家庄附近铁路桥,长1365m,河道控制宽度不小于15m。

(7)东支干2#:南起浙东运河玉龙桥,北至罗家庄附近铁路桥,长669m,河岸基本维持原状,宽为28~88m,适当顺直。

(8)东支干3#:南起浙东运河与直宫江交接处,北至火车东站东侧铁路桥,长983m,除铁路桥段附近局部宽度10m拓为15m,其余宽度均大于15m,维持原状。

城东区支流河道共26条,原长20.03km,原水面581.9亩,规划后河长20.58 km,水面586.5亩,水面减少2.6亩。规划后全区总水面共2000.5亩,比规划前增加161.9亩。城东片骨干河道及支流治理布置见城东片河道规划布置图。河道参数及骨干河道主要功能见表。

城东片骨干河道参数及主要功能表

注:南环河水面不包括大禹陵景区入口处人工水域面积100亩。

城东片支流河道参数表

2.城南片

城南片区内主要南北向水流通道有坡塘江、南池江及南支干1#、南支干2#,区内断头河较多,小河间的连通性差,岸线曲折。

(1)南池江:规划区内南自南环河,北至环城南河,是南北向主要行洪河道之一,河道长度1670m,河宽大部分均在30m以上,仅东、西俞家

舍河段长约80m范围内河宽20m左右,堤线布置要求向西拓宽10~15m,其余河段堤线基本沿原河岸布置,对局部河岸进行适当顺直,治理后最小控制河宽为30m。

(2)坡塘江:南起南环河,北至环城南河,为南北向主要行洪通道之一,河道长度1735m,秦望路以南河宽50~100m,秦望路以北分为东西两条支河,现东支河河宽一般在12~35m,堤线按不小于25m控制,西支河河宽一般在5~12m,堤线按不小于15m控制,以保证两支流总宽度大于40m,其他段沿原河岸线进行堤线布置。

(3)南支干1#:为亭山与龙山之间区域的主要排涝河道,现有河道北端已被秦望路截断。此次规划该河道在原有河段的基础上,穿过市电气承装公司院内的绿地与季家娄河道连接,下游在河山桥处与娄宫江相通,重新形成通畅的排涝河道,河道长度2820m,河宽控制不小于15m,其余段堤线基本沿原河岸。

(4)南支干2#:为南北向主要排涝河道,长度为1550m,南环河至秦望路段河道宽窄不一,最小处仅为3.5m,最宽处有38m,结合城中村改造,对较窄河段进行拓宽,控制河宽不小于15m。秦望路至环城南河段穿过浙涤厂区,河宽仅8m,为顺利排涝,控制河宽不小于15m。

城南片区内支流河道共16条,原长12.10 km,原水面392.8亩,规划后河长12.57km,水面380.6亩,减少水面12.2亩。规划后整个城南片水面面积1162.5亩,新增水面267.5亩。城南片骨干河道及支流治理布置见城南片河道规划布置图,河道参数及骨干河道主要功能见表。

城南片骨干河道参数及主要功能表

城南片支流河道参数表

3.城西片

城西片南北向主要河道有娄宫江、直塘江、石堰江、钟堰江、新桥江;东西向主要河道有鉴湖、古运河、龙横江,另有主要湖泊青甸湖。

(1)娄宫江:规划区内南自五洋桥,下游在偏门处与环城河相接,为主要行洪河道,有是近期大环河的组成部分,河道长度3210m,五洋桥至直塘江口长1150m,河宽基本在50m以上,规划河宽不小于50m。其余河段河

宽一般在30~45m,其中河山桥~湖南岸前畈段局部仅20m左右,要求对该段进行拓宽,河宽控制不小于30m。

(2)直塘江:上游在小隐山脚与娄宫江相接,下游在树下王附近注入鉴湖,河道长度1615m,为城西片南北向主要行洪河道,并为近期大环河的组成部分,河道基本顺直,结合城中村改造,控制最小河宽为35m。

(3)鉴湖:在规划区内东西长度3462m,湖面宽度27~350m,鉴湖东端在偏门处与环城河相连,为东西向的主河道,岸线基本沿原河岸线布置。

(4)龙横江:东起环城西河百花苑,西至钟堰江,河道长度1825m,铁路以东段河宽为20~120m,铁路以西段河宽仅为5~8m,铁路以东段堤线基本沿原河岸线布置,进行适当顺直;铁路以西段堤线进行拓宽整治,河宽控制最小宽度为15m。

(5)钟堰江:南自鉴湖的钟家堰,北入青甸湖,河道长度2431m,为南北向主要行洪通道之一,河道基本顺直。拓宽段主要有两处:一为钟堰江自鉴湖的入口,另一处为绍大线至青甸湖段,其余河段岸线基本沿原岸线布置,最小控制河宽为25m。

(6)石堰江:南起鉴湖画桥,北至青甸湖,河道长度1385m,为南北向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堤线布置基本顺直,局部进行拓宽,最小控制河宽为30m,现有500m护岸正在整治,完成后最小河宽已达30m。

(7)新桥江:南起云栖桥处龙横江,北端穿过绍大线公路汇入青甸湖,长度2100m。河道较宽,基本宽度约为100m,岸线基本沿原岸线,局部曲折河段适当顺直。

(8)古运河:规划范围内古运河东起环城西河,西至大树江,河道长度

2250m,其中西廓吊桥至铁路桥段河宽一般为15m,最窄处仅为8m,铁路桥以西一般20~25m,规划河道拓宽控制宽度不小于20m。

城西片区内支流共有24条,原长14.69 km,原有水面630亩,规划后河长15.58Km,水面面积为642.2亩,新增水面12.2亩。规划后城西片总水面面积3504.3亩,规划后区内共新增水面88.8亩。

城西片骨干河道及支流治理布置见城西片河道规划布置图。河道参数及骨干河道主要功能见表。

城西片骨干河道参数及主要功能及表

城西片支流河道参数表

4.城北片

城北区内河湖密布、水域宽广,水流平缓,众多区块被水道环绕,零星分割成岛形,目前区内城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大多为农田。该区处于绿心区块,主要为生态农业园区,以保留自然风貌为主。该区主要河道有大树江、上下官渡、上沙盆底、窑湾江等。

(1)大树江:南端通过铁路桥孔与青甸湖相连,为青甸湖向北泄洪的主要行洪通道,其中青甸湖铁路桥至女迪村段河宽一般为30~80m,古运河北侧局部河宽仅14米,需拓宽至30米。女迪村至小善村段河宽为290~340m,堤线布置基本沿原河岸。

(2)上下官渡:南端通过39号铁路桥孔与环城西河相连,为环城西河洪水北泄的主要行洪通道,水面较宽。近年来,39号铁路桥涵拓宽工程已完成,拓宽后的铁路桥涵宽度为14.50m。堤线布置基本沿原河岸,局部

进行顺直。

(3)上沙盆底:南端通过42号铁路桥孔与环城东河相连,为南北向的主要行洪通道之一,洪水经上沙盆底后分东西两路分别流向湘家荡和大桶盘、泗汇头北泄。水面较宽,堤线布置基本沿原河岸,局部进行顺直。

(4)窑湾江:南端通过47号铁桥孔与平水东江相连,承接平水东江的下泄洪水,下游与两头池、沈马塘相连。杭甬运河在本规划范围内从窑湾江南端的越州桥经窑湾江、两头池、沈马塘北上至赵墅东端,长5.16km,目前杭甬运河工程试验段已正在实施。

城北片区内支流共有30条,原长26.03 km,原有水面3001.5亩,规划后河长25.47km,水面面积为2927.6亩,减少水面73.9亩。规划后城北片总水面面积12086.8亩,规划后区内共新增水面87亩。河道参数及骨干河道主要功能见表。

城北片骨干河道参数及主要功能表

城北片支流河道参数表

规划后各片的水面面积及水面占有率见表。

规划区各片面积及水面面积(规划后)

1.10 关于铁(公)路桥扩孔工程

根据《萧绍平原治涝规划》的要求,本规划范围内杭甬铁路桥孔需扩孔宽度为40米,在城市防洪工程中已实施完成扩孔32米(一期),还预留青甸湖铁路桥扩孔8米。现结合西环河中远期的规划要求,需对青甸湖至横江溇处铁路桥进行扩孔,在保留原有桥孔4米的基础上再扩12米。相邻104国道需扩建桥孔25米。

中远期西环河经大汶渡,在对旗山脚下穿漓渚铁路,该处原铁路桥孔宽6米,需扩孔24米。

2 河道管理

2.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为加强主要行洪河道及骨干河道的管理,建议设置河道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养护维修,并隶属于绍兴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2.2 水系生态保护目标及相应措施

2.2.1 水系生态保护目标

1、根据2002年4月25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条例规定。鉴湖水域的保护范围分特别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1)特别保护区指鉴湖主体水域以及南侧一千米,北侧五百米内的水域,以及西郭水厂取水口水域(青甸湖)上游一千米、下游五百米内的水域。

(2)一般保护区指绍兴市市区稽山桥至东跨湖桥段主体水域,南池江、坡塘江、娄宫江、漓渚江等上游水域,特别保护区北侧边界至萧绍铁路间的下游水域(本规划范围内的环城西河以西河网)。

根据《条例》第三条鉴湖特别保护区内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类(含二类)水质以上标准;一般保护区内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类(含三类)水质以上标准。

2、城北片规划绿心范围内的河网、湖泊水域以及迪荡、外湾、湘家荡水域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参照鉴湖一般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即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类水质标准。

3、除鉴湖特别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其以上所述水域以外的河网水质,应不劣于四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2.2.2 相应措施

1、规划区水域保护,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2、规划区水域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污染水体的项目,必须从严控制,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取得排污许可证,严格按许可证规定的要求执行;

4、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以及工业废渣、尾矿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在水体清洗有毒污染物的船只、车辆和容器,禁止在湖泊岸边堆放、存贮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物;禁止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

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对水体的污染。

6、水域保护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已有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正常运转,不得擅自关停和闲置。

7、规划要求优于三类(含三类)的水域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和扩建印染、电镀、造纸、制革、化工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体的项目。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

8、船舶驶经鉴湖特别保护区,不得排放含油污水或生活污水;驶经一般保护区,排放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9、城镇自来水厂取水口、青甸湖绍兴市西郭自来水厂取水口周围一百五十米内的水域,禁止种菱、种草、网箱养鱼和河蚌育珠。

2.3 管理设施及管理项目内容

2.3.1 管理设施

为了实现城市防洪工程水利建设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目标,以方便、实时、全面掌握工程的运行动态,需完善水文观测设施,建立“平原水网水位自动测报系统”,设立与防汛部门、气象部门、水情监测部门等相关单位的专线通讯网络,确保资料传递迅速可靠及防汛抗洪指令畅通。开发汛情预报软件,使其能迅速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对汛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为采取相应的抗洪措施提供依据。

2.3.2 管理项目内容

1、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及《绍兴市河道管理办法》(绍兴市人民政府第16令)的规定:修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或省规定的防洪标准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标高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意义,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指标选取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制定了滨海滩涂型、河谷滩地型和山地丘陵梯田型三种地貌型,水田一等、二等、三等和旱地一等、二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可供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以及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害。为此,联合国提出了“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口号。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贫乏,要以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而今土地资源退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仍比2000年净减少61.73万公顷,耕地面积12761.5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2800多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这66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耕地的不足与对富裕生活的热心向往,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跨世纪的深切忧虑。 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于1997年4月特发出了“中央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 二○○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要求 (1) 二工作程序 (3) 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 (一)水功能区复核 (4) (二)补充与调整 (6) (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 (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 (三)合理性分析 (9) 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 (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 (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 (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 (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 (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 (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 (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 (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6) (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 (三)纳污能力计算 (18)

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 (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 (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 (二)面源污染控制 (21) 十一规划措施 (21) (一)保护措施 (21) (二)治理措施 (22) (三)保障措施 (23) 十二投资匡算 (24) 附表 (26)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 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 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 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 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 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 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 (二)主要参数估值 (33) 1.综合衰减系数 (33) 2.分散系数Ex、Ez (34) 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 (一)编码说明 (35) (二)编码方法 (35)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治理标准的确定原则 (1)与前置性规划文件相协调的原则。对于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而言,区域的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的防洪规划等规划均属于前置性规划文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标准制定应以前置性规划为指导,一般不应超出上位规划的要求。而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在满足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规划的标准应从有利于国土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角度出发,与相关规划进行协调,使制定的规划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更具有可实施性。 (2)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协调的原则。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涉及防洪、治涝、灌溉、供水、环境改善等多个部门与学科,为了适应规划和专业技术的需要,国家和各行业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规程、规范等,以便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在开展相应规划和工程时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对规划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来制定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规划标准,不仅能够保证规划的先进性,使拟定的方案更合理科学,而且能够更好的与法律法规、区域及相关规划衔接。 2农村河道整治类型划分 (1)防洪排涝治理为主。一个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到水系的防洪排涝功能。通过对项目区现状情况的分析,对于河道水质相对较好,但堤防护岸存在破损、河道淤积造成行洪排涝能力下降的情况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防洪排涝治理上。防洪排涝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保证河流的行洪过流能力,保障堤防护岸的稳定安全,要求堤防护岸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能够抵挡洪水的威胁。通常来说,流域中上游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活动不频繁,相应的河流水质会较好,例如浙江省遂昌县位于钱塘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县主要6条河流水质处于Ⅰ~Ⅲ类水之间,均符合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因此遂昌县从治理工程类型上就可以定位为以防洪排涝治理为主的类型。 (2)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都很重视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兴修了大量的堤防、水闸、泵站等工程,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基本达标。但由于的发展之后不重视污染的防治,或者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大量施用,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等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水质变差,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于这样的区域在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时,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控制减少入河污染物的数量,提高河流水体的连通性与流动性,增加水体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2]。通常来讲,位于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人口比较密集,河流水质相对较差。如浙江省嘉兴市的桐乡市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境内水网交织,田地交错,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2)

治理工程 监理规划 合同编号: 批准: 审核: 总监: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5年1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1) 1.2 工程项目主要目标 (1) 1.3 工程项目组织 (1) 1.4 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2) 1.5 监理主要依据 (3) 1.6 监理组织 (5) 1.7 监理工作基本程序 (11) 1.8 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和主要制度基本程序 (21) 1.9 监理人员守则及奖惩制度 (24)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25) 2.1 协助业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5) 2.2 熟悉设计文件 (25) 2.3 主持召开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会议 (26) 2.4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6) 2.5 审查承包人现场项目管理机构体系 (28) 2.6 审查施工测量成果 (28) 2.7 审查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28) 2.8 签发开工令 (29) 2.9 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29) 3 工程质量控制 (29) 3.1 质量控制原则 (29) 3.2 质量控制目标 (30) 3.3 质量控制内容 (30) 3.4 质量控制措施 (30) 4 工程进度控制 (45) 4.1 进度控制原则 (45) 4.2 进度控制目标 (45) 4.3 进度控制的内容 (45)

4.4 进度控制的措施 (46) 5 工程投资控制 (49) 5.1 投资控制原则 (49) 5.2 投资控制的目标 (49) 5.3 投资控制的工作内容 (50) 5.4 投资控制措施 (50) 6 合同管理 (55) 6.1 变更的处理程序和监理工作方法 (55) 6.2 违约事件的处理和监理工作方法 (57) 6.3 索赔的处理程序和监理工作方法 (57) 6.4 合同争议的调解 (59) 6.5 清场与撤离的监理工作内容 (60) 7 协调 (60) 8 工程验收与移交 (60) 8.1 工程验收与移交工作内容 (60) 8.2 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作内容 (61) 8.3 阶段验收监理工作内容 (61) 8.4 单位工程验收监理工作内容 (62) 8.5 合同项目完工验收监理工作内容 (62) 8.6 竣工验收监理工作内容 (63) 9 保修期监理 (63) 9.1 保修期的起算、延长和终止 (63) 9.2 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63) 10 信息管理 (64) 10.1 信息采集、资料整理及文档管理制度 (64) 10.2 监理报表 (65) 11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监督 (67) 12 监理设施 (68) 12.1 本工程投入的监理设施 (68) 12.2 设施使用的规章制度 (68)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绵蔓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1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二)项目单位 石家庄#### (三)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称绵河。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公里。 (四)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主体工程(河道下挖、河道砂、石、淤泥外运) 辅助工程(机制砂、机制石) 公用工程(泥、砂、石分离淤泥处理) 环保工程(泥、砂、石分离后污水处理)

建设内容一览表: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

(五)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1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00万元;预备费300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河北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石家庄市城市防洪规划》 3《石家庄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 4.《井陉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井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6.《井陉县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纲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绵蔓河河道现状 绵蔓河,井陉的母亲河,绵蔓河源出山西寿阳县,初名太平河;至平定县后称桃河,于娘子关东五里入井陉境,有甘淘河、割髭河、金良河、鹅毛泉、温泉、小作河先后注入,流向正北;后绕经平山县西冶乡,又改名为冶河,直至平山城北10里处汇入滹沱河。绵蔓河,西来北去,纵横井陉,长约125公里,流域遍及全县。她孕育出井陉灿烂的历史文化。她见证了井陉的历史发展。 经过现场细致调查发现,河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未治理的河段淤积严重,两岸边坡上垃圾成堆,部分建桥堵坝拆除不彻底,影响洪水排泄; (2)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河中,河水呈黑色,腥臭难闻,蚊蝇滋生,严重污染了河水及生活环境; (3)河道两岸民房建至河道边坡,沿河无法通行。 2、项目提出的背景 河是市区内一重要水系,自西而北穿过市区,融入滹沱河,对城市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河沿岸地段被污染、挤占现象十分严重,河本身功能变成了行洪与排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河的去浊返清及周边环境规划成立民众注视的焦点。河沿岸规划和建设工作,强调改善河水系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河道用地功能,强化沿河道路和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1年xx月

资质等级: 资质证书编号: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法定代表人: 核定: 审核: 编写: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一)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1) (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1) (三)工程项目组织 (1) (四)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2) 第二部分监理实施细则 (4) (一)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4) (二)质量控制保证导则 (16) (三)设计文件、图纸审核监理实施细则 (27) (四)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 (29) (五)工程原材料及混凝土检测试验监理实施细则 (38) (六)土石方明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43) (七)砌石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47) (八)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58)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城区河段防洪排涝工程以下河道治理工程位于xx镇,治理河道为xx一级公路建设中的至出口段河道,该段河道现状河道由xx渠道0.986Km和原河道0.762Km组成,全长1.748Km。本工程主要为以下河道整治,整治河道中心长度1115.5m,其中新建河道353.3m,原河道整治762.2m。主要工程措施有新建河道地势较低段的岸顶结合景观道路填高建防洪堤及护岸措施,对原河道岸坡进行防护措施。河道经整治后,满足的行洪和防洪安全。 (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1)河道开挖土方量约:157337m3 2)土方回填约:47415m3 3)M7.5浆砌石挡墙约:6395m3 4)草皮护坡约:30139m2 5)高镀锌石笼(厚300mm)约:6474m3 6)生态袋护坡(长袋法)约:5236m2 (三)工程项目组织 工程参建单位: (1)监督单位:xx (2)发包人:xx (3)设计单位:xx (4)监理单位: (5)承包人:xx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划分,以单元工程为基础进行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工程质量应达到施工承包合同条件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工期目标:按照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确定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书 一、方案说明; 本治理工程该治理区位于xxx水中下游,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1)新建护岸7.129km;(2)河道清障8个区段,清障总长度2.49km,共41243m3;(3)改造加固灌溉引水坝3处、溢洪堰1处。该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由x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并报省水利厅审查通过。 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按照已经审批通过的总体设计规模和大的设计方案不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一些变动:(1)对局部堤线线形进行优化和微调,使线形更加平顺美观;(2)对部分护岸基础深度进行优化,适当调整基础深度和宽度;(3)对浆砌石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尽量减少断面尺寸,减少工程量和降低工程造价;(4)完善施工图绘制,包括各种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等;(5)进一步分析土石方开挖和利用的关系,减少弃渣量外运及外运的距离,以便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目的;(6)进一步复核工程量,严格按工程预算编制原则、办法和有关定额进行工程投资的编制;(7)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程施工顺序和互相协调关系,加快工程进度,以便工程能尽快实施完成。 二、图纸; 施工图图纸主要包括总体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总进度横道图等,均严格按有关设计标准和制图标准进行,保证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大纲; 1、项目概况、设计范围 本次治理工程位于xxxxx,都庞岭北麓,距零陵城区12.5千米处。东临xx 水,与xxxx隔江相望,南接xxxx,西与xxx毗邻,北与xx接壤。辖x个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xxxx公顷,xxx户,xxxx人。 该治理区位于x水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相对较集中,两岸多为农田,局部为旱地和草地。工程区范围内属x水冲积堆积一级阶地,地势较平坦,x水大多为天然河岸,两岸河堤主要为粘土、粉砂及卵石构成,稳定性较差,汛期当冲段易产生坍塌,治理河段全线形成封闭防护圈难度较大,且受计划资金的限制,本次治理的重点应以护岸为主,其主要针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挖清障;对于碍洪的狭窄河段和严重阻水的跨河建筑物,应予扩卡。通过以上工程措施,增强河道行洪能力,提高两岸防洪标准,增强治理区域防洪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 (2)对土石泥砂淤积较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处理; (3)对河道断面较窄的河段进行扩宽处理; (4)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及对冲刷破坏严重的河坝进行加固改造等。 2、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1)设计工作 本次招标项目的工程设计将依据省水利厅批复的初步设计,根据《治理工程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作者:————————————————————————————————日期:

桐梓县羊磴羊磴集镇段河堤治理工程 监理规划 合同编号:ZL-ZYTZ-2013/02 批准: 审核: 总监: 贵州智龙水利监理有限公司 桐梓县羊磴羊磴集镇段河堤治理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3年11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1) 1.2 工程项目主要目标 (1) 1.3 工程项目组织 (1) 1.4 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1) 1.5 监理主要依据 (3) 1.6 监理组织 (5) 1.7 监理工作基本程序 (11) 1.8 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和主要制度基本程序 (20) 1.9 监理人员守则及奖惩制度 (23)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24) 2.1 协助业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4) 2.2 熟悉设计文件 (25) 2.3 主持召开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会议 (25) 2.4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5) 2.5 审查承包人现场项目管理机构体系 (27) 2.6 审查施工测量成果 (27) 2.7 审查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27) 2.8 签发开工令 (28) 2.9 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28) 3 工程质量控制 (29) 3.1 质量控制原则 (29) 3.2 质量控制目标 (29) 3.3 质量控制内容 (29) 3.4 质量控制措施 (29) 4 工程进度控制 (44) 4.1 进度控制原则 (44) 4.2 进度控制目标 (44) 4.3 进度控制的内容 (44)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 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晓涛 (上海市水利排灌管理处上海200002) 【摘要】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和生态系统的要素。世界上治理城市河流的最新理念,是建设生走堤,使河流生态回归于自然;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降免河水污染; 还城市人以自然的滨水环境,充分满足人与水相亲相近、和谐相处。而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片面强调工程效应,遗留了许多弊端,因而应对症施救,采取相应措施施以新理念的治理。 【关键词】城市河流治理规划新理念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1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1.1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塞纳河从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使上海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一般,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l/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河流人海口由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据预测,在本世纪初,全国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 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 1.2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

河道整治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 一、规划背景...................................................... 二、目的与意义....................................................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技术路线...................................................... 第二章发展基础 ........................................... 一、现状概况...................................................... 二、政策支撑...................................................... 第三章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策略...................................................... 三、功能定位...................................................... 四、发展目标...................................................... 五、产业园发展目标................................................ 第四章总体布局 ........................................... 一、布局结构...................................................... 二、区域协调......................................................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策略.................................................. 二、特色农业...................................................... 三、新型工业...................................................... 第六章河道景观体系规划.....................................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生态体系规划..................................................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规划资料

2001000水建监资字第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规划合同编号: 准:批 核:审 监:总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监理部月2011 年11 目录 1 总则 (1) 11.1 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 11.2 工程项目主要目标11.3 工程项目组织....................................................... 1.4 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2 31.5 监理主要依据....................................................... ................................................................ 51.6 监理组织21.7 监理工作基本程序............................................. 1 1.8 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和主要制度基本程序......... 22 25监理人员守则及奖惩制度 1.9 ................................. 6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2) 6 ............................. 22.1 协助业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7 ..................................................... 2.2 熟悉设计文件2 2.3 主持召开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会议............. 27 8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2.4 ................. 292.5 审查承包人现场项目管理机构体系............................................. 2.6 审查施工测量成果29 0审查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2.7 ................................. 3 302.8 签发开工令......................................................... 2.9 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03) 1 .............................................................. 3 工程质量控制3 1 ..................................................... 3质量控制原则3.1 ..................................................... 3.2 质量控制目标31 3质量控制内容3.3 .. (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监理规划 1、工程概况 1.1工程地理位置 南川河是湟水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拉脊山北麓,河源地海拔约4200m,途径湟中县总寨镇、城南新区及西宁市区汇入湟水河,河流全长49km,流域面积398km2,河道平均比降20.1‰。 1.2工程概况 西宁市区南川河xx桥至xx渠渡槽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为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xx项目的一个子工程,工程建设包括河道防洪治理、污水截留管网、湿地工程及沿河两岸绿地景观等项目。新建两岸防护总长18910m,其中左岸9440m,右岸9470m。防护堤采用梯形复式结构,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C15现浇混凝土护坡结构,厚度20—30cm,边坡1:1.5;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C20预制混凝土网格护坡,格中植草,厚度25㎝,边坡1:1.5。混凝土护坡与网格之间设置1.0m宽戗台。护坡基础为60×60cm的混凝土方形阻滑墩,埋深2m(顺直段)~2.5m(急弯段),岩石河床或岩石出露较高河床段,基础埋深均为1m。铺设右岸人行道9470m,宽2m,堤防戗台9470m,宽1m;铺设左岸车道9440m,宽4m,为碎石路面,堤防戗台9440m,宽1m。 1.3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3.1 水文气象条件 1.3.1.1流域概况 西宁市城区河道治理,主要包括三条河流(湟水河、北川河及南川河)。南川河河道治理段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属西宁城区防洪范

围。 南川河发源于拉脊山,河源海拔高程约4200m,由西南流向东北,经总寨镇于西宁市区汇入湟水河,南川河旧称麒麟河,流域面积398km2,全长49.0km,河道坡降20.1%,在西宁市境内流程约8.3km,在南川河河口设水文站。自1986年观测至今。 1.3.1.2气象 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得过渡地带,气候属于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海拔高,气压低,降水量小而集中,蒸发量大,无霜期短;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日差大,年差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丰富,四季不分明,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持续时间长,秋春季多风。 根据西宁市地面气象站1971-2000年多年观测资料统计:该区 多年平均气温6.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 -24.9℃;本地区无双气味88.3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703.2h,并由东向西递增。多年平均降水量366.8mm,降水量虽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71.5%左右,常有暴雨发生,造成洪水灾害。蒸发量与降水量相反,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683.1mm,多年平均风速1.8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5m/s,历年最大风速15.7m/s。历年最大冻土深123cm,最大积雪深度14cm. 1.3.2工程地质 1.3. 2.1项目区地质概况 项目区地处西宁盆地南部,盆地及周围山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及第四系。第三系(R)主要分布于西宁向斜构造盆地内,为山麓~内陆湖泊相堆积的红色地层,根据化石、岩性及接触关系划分,西宁盆地内主要为上第三系中新统西宁组(N1X),由紫红、桔红色砂质粘土岩、砂岩、粉砂岩、石膏层组成;第四系(Q)岩性较复杂,中上更新统(Q2~3)下部为砾石层,黄土状土,上部为典型的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