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布置原则

钻孔布置原则
钻孔布置原则

初勘详勘勘探工作量布置规定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得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得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承担得公路工程地质初勘、详勘工作,望承担各项目得单位遵照执行。

1、初勘

1。1 一般路基

勘探工作沿路线进行,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一般布设勘探点得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异,控制性勘探点平均间距一般为200m~500m,孔深:细粒土不小于4m,粗粒土不小于2m。辅助性勘探点得布设与深度可视地形、地质情况确定。

1.2 高路堤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对小于2m~4m得覆盖层应达到基岩面,对于深厚土层应不小于路堤高度并穿过软土层、

⑷高填路段及地质构造处,视需要可采用少量钻孔、

1.3 陡坡路堤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但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一般应达到基岩,较厚土层可按照高填路堤规定办理。

⑷为查明陡坡路堤得地层结构,必要时可采用少量技术性钻孔。

1。4 深路堑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线纵向一般每隔100m设1个,根据地层变化可以加密到50m或放宽到

2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当所采用得方法未判明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时,应适当增设控制性钻孔。孔深达到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应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以下3m~5m,以判明为止。

1.5 支挡工程

⑴在设置支挡工程得轴线上选定控制性横断面,间距每30m~50m设1个,但每处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设挡轴线上得探点,一般应穿过覆盖土层达到基岩;对于厚层覆盖土层应穿过软弱土层,达到承载力相对较大得持力地层。

⑷支挡工程得地基,当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得时,应布置少量钻孔,并采样进行试验。

1、6 河岸防护工程

⑴采取地质调查与简易水文、水力观测方法确定设防与导流工程地段,并选定控制性横断面位置。控制横断面纵向间隔每30m~50m,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⑵在设防与导流工程得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在设防与导流体轴线上应有勘探点,勘探深度应达到河床下岩层或基底坚实地层,并应超过河床冲刷深度线3m、

⑶防护工程得土层地基,用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得时,应布置少量钻孔,并采样进行试验。1。7 改河(沟、渠)工程

⑴沿改河轴线间隔每100m设改河控制横断面、对于设防与导流工程,每工段应设置不少于2

个控制性工程横断面、

(2)控制性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在设防与导流工程轴线上应有勘探点。

(3)勘探深度应超过原河床线深度3m,或达到基岩面。

⑷防护与导流工程,当采用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得时,应布置控制性钻孔、

1。8 互通式立交

⑴兼顾立交桥墩、台轴线在立交桥轴线上布置勘探点,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

物探等、

⑵立交桥中得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得勘探点得间距与深度按“1。10桥梁工程”

得规定办理、

1、9沿线设施工程

对沿线有关管理区、养路工区、服务区、停车场等沿线设施工程得初勘,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得规定执行、

1.10 桥梁工程

⑴小桥、涵洞(指涵洞孔径≥2m者,<2m得涵洞一般不钻探)或人行通道:一般不采用机钻探,可在小桥轴线、墩台轴线、涵洞轴线上布置1~2个螺纹钻孔或槽坑探、触探孔,机钻孔视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而定,但不大于1个。其深度应达到构造物要求得持力层,遇软弱地基应穿过厚层覆盖层中得软弱地层。采用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得时,应布置控制性钻孔。

⑵物探:对特大桥、大桥以及可能穿越岩溶、滑坡、崩塌与岩堆、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及断层或断裂破碎带得桥梁,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正确选择物探方法(电探、震探、声波探测)。测线或测点得布置应根据采用得方法、勘探得目得、不良地质与地质构造得发育特征等,参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

⑶钻探:基岩裸露岩体完整、强度大又无岩溶可不钻探。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中桥及各类分离式立交桥不少于2个(当有弱风化基岩露头时可不布置钻孔),孔深8~20m;大桥不少于3个,孔深10~35m;特大桥(含同跨径得高架桥)不少于5个,孔深20~40m。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如岩溶发育区),中桥3 ~4个,孔深20~35m;大桥5 ~7个,孔深35~50m;特大桥7~10个,孔深40~120m。

当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风化层较厚时,技术性钻孔应钻入微风化层中3~8m,一般性钻孔应钻入微风化层内2~5m;对特殊性岩土地层及岩体中软弱夹层、破碎带、岩溶等桥位处得钻孔深度要求,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7~8章得有关规定办理、

有特殊要求得桥梁,如高墩大跨等特殊结构桥梁,应根据设计需要适当增加勘探工作量并增大勘探深度。

1.11 隧道工程

⑴物探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分离式隧道沿隧道轴线纵向布置2~3条测线,两洞口各布置2 条横测线,不同得地质体或构造类型布置2~3条测线穿过,每条测线至少有3个以上测点,地质情况复杂时可适当加密,岩溶地段首先沿隧道中线与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布置物探测线。

⑵钻探

长度在500m~1000m得隧道宜布置2个钻孔,钻孔布在洞口与物探异常部位,长度〉1000m时宜布置≥3个钻孔,钻孔布在洞口及物探异常点或有代表性处。

对地质复杂得隧道,钻孔数量不应少于3个,特长隧道每500m应有一个钻孔,钻孔布置在隧道中线外7m,以左右并交错布置,钻孔深度应在隧底设计标高以下5m。

岩溶发育地段在隧道洞口与已判定得岩溶发育带、物性指标异常时应布置钻孔,钻孔深度应在隧底板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钻进5~8m。

1。12筑路材料料场

初步查明产地得地层结构,土石性状,上覆无用层厚度性质,有用层储量、质量、夹层性质与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开采条件等。

用1:2000~1:10000地形图作底图,进行产地平面地质调绘及勘探点布置。勘探方法:合理采用钻探或坑槽探,石料场可不钻探,土料场中各勘探点原则上均需揭穿有用层或近最大开采深度以下2~3m。勘探孔(点)数量不宜少于2个。

勘察储量:计算蕴藏量得勘探断面,一般应垂直岩层走向或地貌界线布设,每个断面不少于3个探孔(坑),断面间距控制在200m~400m,探孔(坑)深度应大于有用层厚度或计划开采深度。应本着因地制宜得原则勘察沿线得土料场、砂料场、石料场得储量并不得小于工程设计需要量得两倍、储量误差应不超过±10~15%。

每个料场机钻孔取样为2.0m间隔,其她孔点试样为1组。单层厚>10m得,增取试样1组。2、详勘

2.1 一般路基

勘探测试点在初勘探点之间增加勘探点,地质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

2。2 高路堤

综合资料核定初勘控制横断面位置与数量,一般应每100m设一个;地质条件变化不大者,可以每3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设2~3个。控制横断面宽度应超过路堤底左右各20m,每个控制横断面至少应设1个钻孔或每一个工段至少应设2个钻孔,每个控制横断面上应不少于3个勘探点。

2。3 陡坡路堤

综合资料核定控制横断面位置及数量,一般应每100m设一个;地质条件变化不大者,可以每300m设1个,或每工段设2~3个,测绘范围应上、下超过陡坡路堤底宽至少20m,每个控制横断面上至少设1个钻孔或每工段至少应设2个孔,每个控制横断面上应不少于3个勘探点,深度应达到预计滑动面以下、

2。4深路堑

综合资料核定控制横断面位置及数量,一般应100m设1个。根据地层变化与边坡高度可以加密到50m或放宽到200m设一个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至少应设1个钻孔或每个工段至少应设2个钻孔。每个控制横断面上应不少于3个勘探点,孔深一般应达到预计得滑塌面以下或路肩设计标高以下5m。

2.5支挡工程

在初勘控制横断面上得支挡位置增设钻孔1个,对土层地基钻探应穿过软弱层或设计基底以下3m。对浅薄土层覆盖得岩石地基应钻入基岩面以下3米。全裸岩石或浅薄土层覆盖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可不增设钻孔。

2、6河岸防护工程

在控制横断面上得防护、导流工程位置适当增设钻孔1个,孔深视具体情况而定。

2、7 改河(沟、渠)工程

在防护、导流工程构造物得控制横断面上得构造物位置布置钻探孔1个,辅以补充性得挖探、简便钻探或触探等勘探点。

2、8互通式立交

⑴一般情况下应对桥位与高路堤增补钻探孔。桥位勘探点得间距与深度按“2、10桥梁工程”得规定办理;高路堤勘探点得间距与深度按“2。2高路堤"得规定办理

⑵对于立交区段内存在得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路段,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7~8

章得有关规定执行、

2。9 沿线设施工程

沿线设施工程主要包括:办公楼、停车场、加油站、餐厅、旅馆等,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均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得有关要求办理、

其它如管理区、养护区等,特殊地质问题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水源勘察工作按有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得有关要求办理。

2.10 桥梁工程

工程地质勘探:钻孔一般应在基础轮廓线得周边或中心布置,当有不良地质或特殊岩土与基础密切相关,而又延伸至基础外围需探明,可在轮廓线外围布孔、

钻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与基础类型确定。包括可利用初勘钻孔在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得桥位,每个墩台一般布置1个钻孔,如桥跨小、桥墩多,应配合原位测试,隔墩布置钻孔;对跨径大得特大桥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得大桥,每墩台除配合物探与原位测试外,均应适当增加钻孔,一般应布置2~3个钻孔。

钻孔深度:应根据不同地基与基础得深浅确定。

对存在不良地质问题得小桥涵或移位、新增小桥涵按初勘要求进行补充勘探。

2、11隧道工程

⑴物探

对初勘时未能查明得地质条件或沿隧道轴线方向有复杂地质问题得地段布置物探。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适当得物探方法,岩质隧道沿隧道轴线至少布一条地震测线,测点间距10~20米;若发现有地质构造时,局部应加密。两洞口应布横测线,测点间距为5m;若洞口或洞身发现有溶洞或其它构造破碎带应适当加作横测线与加密测点。

当地震勘探发现有明显得溶洞或大得地质构造时,应进行综合物探。用声波法测定岩体得弹性纵波波速时,宜同时测定岩体得弹性横波波速,以求得岩体得弹性特征值。还应测定岩石试件得弹性波速,以求得岩体得完整性系数,判定围岩得破碎程度。

⑵钻探与洞探

一般对隧道洞身与洞口应布钻孔,地质条件复杂得中隧道钻孔数量不少于5个,长隧道与特长隧道应适当增加钻孔。

钻孔布置应根据地形、构造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勘探结合考虑,洞身钻孔孔深一般应超过隧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5-10m。洞口钻孔一般应布置在洞口以上30m~50m范围之上得山体内,并能揭露到洞顶以上地层20m~30m、

隧道钻孔应与钻探目得、水文地质测试、物探测井等结合考虑,以求得各项特殊参数。

2。12 筑路材料料场

对采用得料场,按“1.12筑路材料料场”得要求进行核实与必要得补充;对新增料场按“1。12筑路材料料场"得要求进行勘探。

2。13 初勘资料得利用

⑴详勘阶段应尽可能综合利用初勘成果,在路基范围内或对评价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有用得勘探资料都要在详勘阶段利用、

⑵对于桥梁工程,在地质条件简单,岩溶不发育路段,当初勘钻孔与详勘布置钻孔在路线纵向上得距离小于20m时或横向距离小于10m,可用初勘钻孔代替,具体利用视地形、地质、桥跨等综合情况而定。

桥位地质详勘基本要求

桥位地质详勘基本要求 桥位地质详勘工作应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有关规定办理。现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和以往工作经验提出若干基本要求,在我院内部试行。使用中如发现问题或有建议,请与总工室联系。 1、桥位地质详勘基本要求 ⑴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⑵探明桥位附近土层和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岩体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⑶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桩壁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⑷对桥位附近的边坡、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⑸对地质复杂的桥基或特大的塔墩、锚锭基础,应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作出地质评价。 ⑹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一般应包括桥轴线纵向的河床和两岸谷坡或阶地(约500m~1000m),以及横向的河流上、下游各200m~500m;如设计有特殊要求,可增加测绘范围。 ⑺钻孔数量及孔位,应按照JTJ 064-98第6.3.3条规定,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要求,并提供钻孔布置图。 ⑻钻孔深度要求

①一般情况下的钻孔深度 a)天然地基或其它浅基础,对于第四系覆盖层或基岩风化层较深的地基,孔深应达到可能的持力层以下3m~10m;对于第四系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孔深应达到可能的持力层以下3m~5m。 b)深基础(沉井和桩基),对于第四系覆盖层或基岩强风化较深的地基及覆盖层较薄而风化层较浅的基岩地基,孔深应达到可能的持力层以下或桩尖以下3m~5m。 ②特殊情况下的钻孔深度 a)大跨径桥梁或重要大桥,按设计要求确定钻孔深度。 b)在岩溶发育地区,在查明每个基础范围内岩溶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洞穴顶板岩层厚度、完整性和洞穴内充填物性状的基础上,每个墩台一般不少于4个钻孔;当采用桩基础时,则应逐桩钻孔。钻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m~10m;在该深度内遇到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洞穴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m~5m。 c)对于桥位附近的滑坡,应在探明滑床位置的基础上,在滑坡控制性断面上的关键勘探点必须采用钻探。钻孔深度要达到滑床面以下2m~3m。 d)对于桥位附近的采空区,可在物探判明的采空区内,每个墩台布置2~3个钻孔,钻孔深度应达到可能的持力层以下3m~5m。 e)当桩基础可能穿过断裂破碎带时,应逐桩钻孔,孔深应达到完整基岩持力层以下3m~5m。 ⑼基岩钻孔取样要求 ①钻孔孔径,一般不小于110mm。

revit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目前各安装方议定的安装层次主要要求: 1、动力电缆桥架贴大梁的梁底安装 2、照明桥架在最下层 3、风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4、给排水管与风管属于同一标高范围安装层面区域 5、消火栓主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6、在保证净空高的情况下喷淋管于风管下方安装,若满足不了,只能提高喷淋管标高,局部翻弯。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原则 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梁内空间。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避让原则 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

果产生影响。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小管道避让大管道。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度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控制性钻孔深度的缘由汇总

高层建筑勘察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的讨论 摘要:本文讨论现行规范框架内几种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的估算方法,对其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计算参数假设值。通过工程实例,对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变形比;应力比;简化公式;经验公式 0 引言 高层建筑一般是指层数超过7层,或高度超过24m的建筑物,其中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中、小高层多采用框架结构或短肢剪力强结构,高层则使用框架剪力墙或纯剪力墙结构,近年来采用钢结构的建筑也大量出现。基础形式大多采用箱(筏)基础,刚筋混凝土基础底板厚度多在1m以上,有的还配有倒置梁。这样的结构体系整体刚性好,抗变形能力较强,对于不大的地基差异变形,通过其结构体系调整可以消化掉一部分。 对高层建筑而言,设计等级均为甲、乙级,需按地基变形进行设计。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所布设的勘探孔按二种情况考虑,一是一般性勘探孔,以揭穿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一般深度为基底下0.5~1.0倍基础宽度;再就是控制性勘探孔,其深度必须满足地基变形验算要求,深度过小不能满足要求,是不合格工程;深度太大则无谓增加勘察成本,同时还会降低投标的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行规范框架内,以下几项规定(强制性条文)至关重要,是制定勘察方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地基规范 3.0.2.(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勘察规范 4.1.18.(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高层建筑勘察规程4.1.4(1):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9.2.9: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2.3 2 1):控制性孔应穿透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

掘进探水钻孔布置图及探放水措施

掘进探水钻孔布置图及 探放水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织金县城关镇 兴发煤矿防治水 (1608回风巷)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兴发煤矿1608回风巷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防治水工作是矿井放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水害治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手段,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是防止井下水害事故的基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1608回风巷掘进的防治水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608采面位于主斜井以东,上部1606采面已于08年回采完毕,目前主斜井已延深到井底水仓,标高+1466水平,1608采面上下两巷拟准备掘进。

二、1606积水成况: 1606采面下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巷道积水严重,对回采影响大,因此作了3个下山作为临时水仓,从目前能看到的东回下山的积水情况来看,水仓斜长19.15m,垂高2.13m,宽2.7m、高1.8m,水主要在水仓10m以下的地段,容量约48.6m3,由于1606运输巷没有标明水仓的具体位置,图纸资料不详(现该采面已回采完毕,下运输巷倒闭,人员已无法进入),因此,1608上回风巷的掘进过程中,探放水工作是掘进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探放水目的: 我矿是高瓦斯矿井,防治水掘进,一可以探放1606采面临时水仓的水,二可以探明瓦斯情况,必要时可以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 四、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在1608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 2、防治水前必须做好防排水的一切准备工作: ①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主柱和拦 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 防治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③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④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 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钻孔数目。

市政管线的布置原则

管线的布置原则 场地设计可能涉及的工程管线包括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各个方面。一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场地中的管线布局,压力管线均与城市干线网有密切关系,管线要与城市管网相衔接;重力自流的管线与地区的排水方向及城市雨污水干管相关。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应与周围的城市市政条件及场地的竖向规划设计互相配合,多加校验,才能使管线综合方案切合实际。 (一)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 (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n.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由浅人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图8—1)。

6.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 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图8—1)。 f.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d.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P.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f.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口)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6)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9.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h.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i.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2)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a.地上和架空管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及人行安全。 b.应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c.无干扰的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支架上。 (3)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

地质钻孔施工技术标准

地质钻孔施工技术标准 一、措施(设计)编制 施工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矿方编制的工程方案设计及集团公司批复意见,结合相关规程、规范、区域地质资料等;施工设计的内容包括工程的施工目的、孔位布置、地质技术要求、安全施工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等。 二、钻探部分 1、煤层(可采煤层) (1)煤芯采取率: 主要煤层采取率》90%;非主要煤层真厚度》0.7米的,采取率》75%; 小于0.7米的,不作要求。 (2)煤层结构清楚,煤芯不污染、不燃烧变质,不混入杂物。 (3)钻探与测井比较:煤层真厚度0.7~3.5米的,差值<0.3米;煤层真 厚度大于3.5米的,差值<0.4米; (4)煤层深度:在顶底板各10米范围内已准确丈量钻具,且已合理平差。 (5)原始记录:小班班报记录和打煤报告书等均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及时认真、字迹清楚,无涂改。 2、岩层 (1)含煤地层岩芯采取率达到60%;非含煤地层岩芯采取率达到50%; 破碎带地层采取率达到35%。 (2)松散层中粘土类地层采取率达到60%;砂类地层采取率达到50%; 砂砾层、含泥砾石及卵石层采取率达到15%。 (3)岩芯洗净、顺序编号、贴票、装箱保管

3、终孔层位 达到钻孔设计要求(有设计变更的按变更要求)。 4、孔斜 (1)300米以内(含300米),小于3°; 300~1200米,每百米小于1°1200米以下,每增加100米,孔斜小于1.5°。 (2)定向斜孔达到钻孔设计要求。 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观测项目和内容达到钻孔设计的要求。一般主要观测冲洗液消耗量 和孔内水位埋深。冲洗液消耗量正常钻进中每小时观测一次,遇漏水量较大时要加密到每半小时观测1次,并要测量最大消耗量;如需进行堵漏时,应在班报中详细记录堵漏方法及堵漏材料的用量等。 (2)按设计要求,取芯钻进时实际观测次数不低于应观测次数的80%; 无芯钻进时实际观测次数不低于应观测次数的90%。 6、钻孔封闭 按钻孔封闭设计要求进行封闭,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孔口埋标(明标 或暗标),提出封孔报告。封孔材料要有材质证明资料。 7、原始记录 各项原始记录均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和填写要求,认真填写,做到及时、 准确、清楚、完整。 &钻具丈量与孔深校正 (1)必须使用钢尺校测钻具; (2)每钻进100m、基岩界面、煤层、终孔时;

钻孔布置原则

初勘详勘勘探工作量布置规定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承担的公路工程地质初勘、详勘工作,望承担各项目的单位遵照执行。 1、初勘 1.1 一般路基 勘探工作沿路线进行,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一般布设勘探点的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异,控制性勘探点平均间距一般为200m~500m,孔深:细粒土不小于4m,粗粒土不小于2m。辅助性勘探点的布设与深度可视地形、地质情况确定。 1.2 高路堤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对小于2m~4m的覆盖层应达到基岩面,对于深厚土层应不小于路堤高度并穿过软土层。 ⑷高填路段及地质构造处,视需要可采用少量钻孔。 1.3 陡坡路堤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但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一般应达到基岩,较厚土层可按照高填路堤规定办理。 ⑷为查明陡坡路堤的地层结构,必要时可采用少量技术性钻孔。 1.4 深路堑 ⑴控制横断面在路线纵向一般每隔100m设1个,根据地层变化可以加密到50m或放宽到 2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当所采用的方法未判明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时,应适当增设控制性钻孔。孔深达到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应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以下3m~5m,以判明为止。 1.5 支挡工程 ⑴在设置支挡工程的轴线上选定控制性横断面,间距每30m~50m设1个,但每处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设挡轴线上的探点,一般应穿过覆盖土层达到基岩;对于厚层覆盖土层应穿过软弱土层,达到承载力相对较大的持力地层。 ⑷支挡工程的地基,当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的时,应布置少量钻孔,并采样进行试验。 1.6 河岸防护工程 ⑴采取地质调查和简易水文、水力观测方法确定设防和导流工程地段,并选定控制性横断面位置。控制横断面纵向间隔每30m~50m,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隧道布孔原则

桥涵工程 1.桥梁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 次,定测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补定测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 个勘探点;可溶岩区第一阶段定测阶段按 1 孔勘探,第二补定测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 孔或逐桩进行勘探。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1)厚层第四系地层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 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510~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 倍,且不少于10m5m。(2)沉积岩地层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桩端地层为全~强风化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5~10m;对持力层为岩层的柱桩基础应钻至弱风化岩层时(或微风化层)应钻至桩尖以下内3~5m;扩大基础应钻至强风化承载力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即可。(3)花岗岩及其他火山岩区地层逐墩台进行钻探,当存在风化不均匀或地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钻孔。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3~5m;扩大基础强风化即可满足要求。具球状风化或不均匀风化时,钻至基底或桩尖以下深度应超过当地弱风化~微风化球体直径的 2 倍(由地质测绘和钻探确定),且不小于10m。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的桥孔钻探,应加强标贯(或动探)试验,每次标贯的间距不得大于3m。(4)可溶岩区地层可溶岩地段桥梁:首先各墩台中心布置1 孔,根据桥址区揭示岩溶情况及基础类型,溶洞高度1~3m 时,应采用梅花形补孔(每墩台增加2~5 孔)(补定测阶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实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墩台原则上应按逐桩进行补孔(补定测阶段实施)。1)钻孔揭示溶洞高度大于3m;2)梅花形钻孔中一半以上孔均发现洞高大于1m 的溶洞;3)既有勘探(钻探、物探)揭示,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揭示三处以上(含三处)大于0.5m 的溶洞)时。若附近墩台的岩溶发育时,相邻墩台应根据勘探揭示的岩溶发育程度,考虑逐步适当增加钻孔。钻孔深度至明挖基础应至基底以下完整基岩10~15m;桩基础至桩尖以下完整基岩10m,当遇串珠状溶洞时,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钻孔深度。高墩、特殊结构、大跨桥梁及岩溶强发育区,勘探深度应会同桥梁专业研究确定。适宜开展物探工作,且开展物探工作,且经试验有效果时,可适当减少钻探。(5)变质岩区地层原则上按逐墩进行钻探。岩层差异风化严重、岩性变化大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墩台应适当加密钻孔。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内3~5m 每个工点均需布置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勘探深度较一般钻孔深5~10m,或钻入弱风化层不小于5m,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且每个工点不宜少于2 个。 2.涵洞涵洞勘探点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 1.1给水工程管线 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 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 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

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 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 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 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 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 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4.2.1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 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所以植筋深度统一规定成一个固定的钢筋直径倍数是不科学的! GB50367-2006第12.2.3条规定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计算公式: ls=0.2asptdfy/fbd 式中 aspt—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d—植筋公称直径; 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对于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12.2.3条根据钢筋的受力性质不同,规定了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max {0.6ls;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 max{0.3ls;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1.桥梁 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 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次,初勘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详勘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 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个勘探点;可溶岩区详勘分两阶段勘探,第一阶段按1孔勘探,第二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孔或逐桩进行勘探。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 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 1)厚层第四系地层 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倍,且不少于5m。 2)沉积岩地层 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桩端地层为全~强风化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8~10m;对持力层为岩层的柱桩基础应钻至弱风化岩层时(或微风化层),应钻至桩尖以下3~5m;扩大基础应钻至强风化承载力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即可。 3)花岗岩及其他火山岩区地层 逐墩台进行钻探,当存在风化不均匀或地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钻孔。 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3~5m;扩大基础钻至强风化层即可满

初堪主要技术要求

初堪主要技术要求 3.1.1初堪阶段一般规定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基础上,对针对沉思轨道交通线路敷设形式、各类工程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开展工作。为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2)应对控制线路平面、埋深及施工方法的关键工程或区段进行重点勘察,并结合工程周报环境图层岩土工程房子风险控制初步建议。 (3)初步勘察工作应更具沿线区域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3.1.2 初堪阶段勘察目的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初堪阶段勘察目的: 初步查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出入场线和停车场基地相关配套设施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基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的适宜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供复杂或特殊地段岩土治理的初步建议。 初堪阶段勘测工作主要技术问题是: (1)手机带底薪图拟建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施工方法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地下设计分布图。 (2)初步查明沿线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3)初步查明特殊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工程性质,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软土需查明分布范围、厚度、固结状态、腹水性和震陷特征;查明砂层(包括软土中对固结排水和轻度改善有作用的砂土层)的分布与厚度,透水性、液化特征等。 (4)查明沿线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员帆布、规模、工程性质,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5)初步查明沿线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呵护淤积物的分布,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给排水关系。 (6)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历史最高水位,地下水动态和变化(7)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工作适宜性。 (8)初步评价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管道布置规范

3.5 管道布置和敷设 3.5.1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环状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

3.5.2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 1m ,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B 的规定。 3.5.2A 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接口不应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3.5.3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 0.15m ,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0.70m 。 3.5.4 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置阀门井或阀门套筒。 3.5.5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 ( 沟 ) 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 0.3m 。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卫生器具的冷水连接管,应在热水连接管的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 ( 沟 ) 敷设。 3.5.6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3.5.7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技术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既有厂房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单位: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工程地点:太原市 勘察阶段:详勘 二○一七年五月北京

一、建筑物概况: 本次勘察范围内需进行勘探的建筑物解编调试厂房 建筑物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工程性质一览表 二、勘察技术要求: 勘察应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进行,并结合此工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量,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1、查明地基土层的分布范围、深度、厚度及其变化,提供各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2、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地基土是否 有地震液化可能性,确定建筑物场地类别及对岩土地震稳定性做出评价,提供场地土的特征周期。 3、判别地基土是否有地震液化可能性。确定建筑物场地类别及地震 动参数。对场地地震稳定性做出评价。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5、查明可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分布特征,提供各土层的 承载力特征值、桩基参数、变形计算参数。 6、对建筑物基础方案的选型,基础的埋深,持力层的选择等提出建 议并作评价。

7、对地基作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处理(房心土及厂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8、控制性钻孔应穿透持力层,并揭示有无软弱下卧层及其力学性质指标。 9、提供基坑开挖支护参数,并对地下室开挖放坡土体稳定性作出评 价。 10、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钻孔布置,确保地勘报告能够满足相关规 范、规程及当地地勘审查要求。 11、钻探结束后,要将大口径(100mm以上的)钻孔填实。 2017年05月25日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一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规定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 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 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 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6.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 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 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10.全厂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 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 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 的要求; 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 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撑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 偿; 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支撑,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撑件脱离、管道扭曲、 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 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 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 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 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 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 2)衬里管道或者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 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位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 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得小于50mm; 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钻孔设计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孔

山西中阳华润联盛苏村煤业有限公司6102回风顺槽探放水钻孔 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2号钻场)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日期: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审批程序

6102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2号钻场) 一、工程简况 6102回风顺槽设计方位为180°00′00″,总工程量850m。根据“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及物探资料分析,需要钻探验证,为了保证钻探期间可靠性、施工安全性特制定本设计及措施,本钻场布置在6102回风顺槽1点前45M 处。 二、水文地质情 况: 1、主要含水层及富水情况 六煤位于太原组顶部,直接顶为L5石灰岩,掘进区段属太原组上段和中段,即10煤至L5石灰岩。本组中有L5、K2、L1三层灰岩组成,中间多隔以细砂岩和砂质泥岩等,间距在10m以内,L5灰岩厚度小,岩芯较完整,含水相对较弱。K2灰岩为本组最厚的灰岩,岩芯中见有溶蚀裂隙,其间多充填炭屑,裂隙面凹凸不平,该层为三层灰岩中相对富水的一层。L1灰岩为最下部的两层,节理裂隙发育,并具有溶蚀现象,两层灰岩间有泥岩或炭质泥岩相隔,富水性也较弱。 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六煤上部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本组主要含水层为03号煤层与4号煤之间的中粒砂岩,该含水层稳定连续,测井曲线上反映明显,厚度5~9m,泥质和钙质胶结。富水性较差,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Mg2+.Na+,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根据6101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局部有顶板滴淋水现

象,最大涌水量在0.2m3/h左右,对掘进无影响。 2、老空、老硐水:该地段为新采区无老空、老硐、钻孔水害威胁。 3、根据物探资料分析前方100m范围之内无低阻异常区。 三、水源性质:预计水源主要为煤层顶、底板裂隙水。 四、钻探设备 1、ZLJ—350型钻机、高压水泵及其配套设备,Ф89mm、Ф50mm无芯钻头和75mm套管各一套,利用防尘水作为钻机循环水源。 2、两台水泵

掘进探水钻孔布置图及探放水措施

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防治水工作是矿井放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水害治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手段,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是防止井下水害事故的基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2504准备工作面回风巷掘进的防治水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2504准备工作面位102采区,标高+1884水平,设计长度100米。用于2504准备工作面的回风。 二、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在2504准备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 2、防治水前必须做好防排水的一切准备工作: ①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主柱和 拦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 与防治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③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④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 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钻孔数目。 3、采用750型探水钻进行探放水,孔深70m, 每次探水打5个眼,圆形布置在掘进工作面,中孔距顶板1m、距

两帮1m,平行巷道探进,两边孔距顶1m、距两帮0.5m,上下孔距顶分别是0.5m、.1.5米,距两帮0.5m,巷道掘进方向13度夹角钻进(详见附图)。 4、在打探放水钻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根据孔内的情况作出 判断,采取措施处理,或者及时撤人。探眼孔内水压增大时,应立 即停止探放水工作。先探后掘时,严格按措施布置的孔径、孔数、方位、角度、深度等规定操作实施。 5、探眼内水压增大时,应立即停止探放水工作,关闭电气设备、撤出人员,并通知井下人员全部撤到地面。瓦斯检查员要及时对工 作面区域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测试,并作好详细记录。有毒有 害气体经测定超限时,严格停止作业,及时撤出人员。 6、探放水过程中,现场由安全员或带班人认真观察是否有透水 预兆,如淋水增大、顶板来压、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煤邦(壁)有水叫声、出现雾气、顶板底板裂隙出现渗水、水有异味等,要及时撤出人员并通知受水域威胁区域人员撤出。 7、施工人员要熟悉避灾路线,避灾路线的巷道支护要完好和 畅通无阻,并要有避灾路线标志。井下巷道必须设立路标,以便灾 区人员安全顺利地出井到地面。 8、井下水仓要保证有足够的储水量,巷道杂物要清理,水沟畅通。保证一定数量的排水设备,(即一台运转,两台备用)。并保持完好状态。井底水仓现有3台75kw水泵,每小时每台排水量85m3,能够满足排水的需要。 9、成立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每次探水施工必须有地 测、安检、机电、施工单位等人员参加,各司其责。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其一般的顺序为: 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 - 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 - 23)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10)条件局限时,电讯、电力和热力管线可架空敷设。要注意电讯架空线一般不宜和电力架空线合杆架设。当不得已采用合杆架设时,其架空线之间的距离应予保证。 参见架空线最小垂直与水平间距表(表2-3 -24)。 (11)为节省占地面积和减少土方量,某些性质同类的管道可在留出安装检修距离后平行或上下共沟敷设,但性质相悖的管道,如电力管线与煤气,则严禁近距离同沟敷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