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实习报告

局解实习报告
局解实习报告

时间:2016年4月30日记录者:14临本一班46号、李莹莹

时间:2016年4月8日~2016年4月18日

天气:阴至晴

操作人数:每次两人

操作者:

4月6日,第六周,周三,五六节,持刀人56.57,张建龙,钱均霖(图一,图二)

4月8日,第六周,周五,七八节,持刀人58.60覃栩,潘燕红(图三,图四)

4月13日,第七周,周三,五六节,持刀人63.73华倩,蒋婧(图五、六、七、八)

4月18日,第八周,周一,七八节,持刀人64.65刘洁洪,张传威(图九~图十六)

4月22日,第八周,周五,一二节,持刀人66.67曹茵茵,陈玉梅(图十七~图十九)

4月26日,第九周,周二,七八节,持刀人68.69温楚滢,吴紫莹(腹腔)

4月27日,第九周,周三,五六节,持刀人70.79何嘉源,黄洁恩(腹腔)

实验前解剖器械清点:分组:A2

本次目标:

一、上肢的解剖操作

(一)胸部

1.解剖浅层结构:(1)解剖男性胸部皮肤浅筋膜;(2)解剖肋间神经前皮支;(3)解剖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2.解剖深层结构:(1)找出锁骨上神经;(2)找出头静脉;(3)暴露胸大肌;(4)观察穿过的神经及血管;(5)解剖穿胸小肌上缘的主要结构;(6)解剖胸小肌表面及下缘的结构;(7)解剖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8)观察相应的血管及神经

(二)胸部内脏

解剖浅层结构:(1)开胸;(2)取肺(3)观察肺部架构和分段;(4)观察肺部相应的血管和神经;(5)取心;(6)观察心脏架构及相应血管及神经

本次实验操作完成情况:

可见:浅筋膜、头动脉、锁骨上神经、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神经、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廓内静脉、肺部结构、心脏结构、腹直肌等。

尖手术剪 1 无齿镊 2 钝手术剪 1 有齿镊 2

胸壁浅部解剖

目的:暴露胸部浅层结构、胸部上肢肌(胸大小肌、前锯肌)找出穿过锁胸筋膜的血管神经

图一

切口

图一取自视频截图

尸体仰位,做如下切口:

(1)胸前正中切口:自胸骨柄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下切至剑突

(2)胸上界切口:自正中切口中端向外沿锁骨切至肩峰

(3)胸下界切口:自正中切口下端向外下沿肋弓切至腋后线

(4)胸部斜切口:自正中切口下端向外上方切至乳晕,环绕乳晕,继续向外上方切至腋前线上部,在此折转沿臂内侧面向下切至臂上、中1/3交界处,

然后折转向外侧,环切臂部皮肤至臂外侧缘。

浅筋膜图二

图三肋间神经前皮支

图二:浅筋膜

为向外翻开皮肤,可见浅筋膜。由于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尤其是胸骨前面的乳头的皮肤,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意在这些部位下刀的深浅,以免损害深层结构。翻开皮肤后,本应该在浅筋膜表层找到浅层的神经和血管,但是由于下刀没有控制好,导致难以发现。

图三:肋间神经前皮支

在胸骨外侧缘处,仔细分离,可以看到细小的神经,此为肋间神经前皮支,其

是由肋间神经发出的,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的皮肤。由于此具尸体为男性,推

断此为第3肋间前皮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没有仔细分离,我组只找到一

根神经。

腋间神经外侧皮支

图四

图四:腋间神经外侧皮支

在锁骨中线附近纵形切开浅筋膜,向外侧翻起至腋前线,可见肋间神经外侧皮

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皮肤。

头静脉

图五

图五:头静脉

向外翻开皮肤直到腋中线,保留乳头和乳晕,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处划开皮肤,

可以看到有头静脉。

胸大肌

图六

图六:胸大肌

分离胸大肌,在胸大肌起点附近,切断胸大肌纤维,把胸大肌向外侧翻起,可见

胸小肌,锁胸筋膜,前锯肌。但由于操作问题,没有拍到胸小肌等结构。锁胸筋

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熊外侧神经

穿过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

淋巴结。

胸壁深层解剖

目的:暴露胸壁深层的肌肉、血管、神经。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

肋间神经及其伴行血管,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

肋间神经

肋间外肌图七

图七:肋间神经、肋间外肌

向外翻起已经解剖过的胸大肌、胸小肌。将前锯肌的肌齿从肋骨表面逐个剥离。

可见肋间外肌,剥离可见肋间内肌,切开肋间内肌,可见胸内筋膜和肋间神经。

肋间后动脉

图八

图八: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和肋间后静脉与肋间神经伴行,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但是由于我们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使用剪开此处的肋骨,所以没有办法找到肋间后静脉和肋间神经。

图九

图九:胸廓内动脉、胸廓内静脉

靠近胸骨内侧,清除肋间内肌,暴露胸廓内动静脉。在前面的肋骨操作中剪开胸骨附近的肋间内肌其实也可以看见伴行的部分胸廓动静脉。胸廓内动脉贴在第1~6肋软骨后面,沿胸骨外侧缘的外侧约1.25下行,至第6肋间隙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图十

图十:肋胸膜、壁胸膜

切口:离断胸锁关节。在第1肋间隙剪开肋间组织,经开口处插入肋骨剪。在第1 肋的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剪断第1肋,再向下剪断第2肋骨。然后沿腋前线向下剪断第3~8肋骨。

翻开肋骨,可见肋胸膜和壁胸膜。

取肺

尽量将肺与纵膈分开,避开肺根周围的血管神经,垂直切断肺根和肺韧带,取出左、右肺。观察左、右肺的形态、分叶和肺韧带的附着部位。在肺门处,观察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肺下缘内侧部

右肺肺底

肺下缘的前外侧部

图十一

图十二图十三

右肺上叶

脏胸膜

右肺水平裂

右肺中叶

右肺下叶

右肺上叶支气管

右肺动脉

中间支气管右肺上静脉

右肺下静脉

.

图十四

图十五

(1)肺叶: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2)肺门:位于肺纵膈面的中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部位,又称第一肺门。各肺叶的叶支气管和肺血管分支或属支等结构出入肺叶部位,称第二肺门。

(3)肺根: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形成。肺根内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自上而下,左肺根内结构排列为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右肺根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和右下肺静脉。两肺根的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为肺韧带。右肺根后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前方有上腔静脉、部分心包和右心房;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后方为胸主动脉。

心:呈圆锥形,前后略扁。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左、右肺静脉相连。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圆钝游离,体表投影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 心表面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血管: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部。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沿冠状沟行至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 后室间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室间隔后1/3部,

左室后支:分布于心室下壁。 心的静脉主要注入冠状窦 取心:在心包内用解剖刀切断大血管,将心取出。观察心的外形、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冠状窦及其属支。

右心房

冠状沟

右心室

前室间沟

左心室

左心室

下腔静脉

房室交点

后室间沟

右心室

肺动脉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图十六

腹部解剖

目的:解剖浅筋膜及浅血管和皮神经,腹股沟区,腹前外侧壁的肌和血管、神经,腹

直肌鞘及腹直肌。打开腹膜腔等。

切口

尸体仰卧,做如下皮肤切口及剥离皮肤:

(1)自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

(2)自剑突沿肋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胸部解剖时,此切口已做)

(3)自耻骨联合上缘沿腹股沟向外上切至髂前上棘。

(4)从前正中线向两侧剥离皮肤。

腹直肌

腱划

半月线

浅筋膜

腹直肌鞘前层图十七

图十七:腹直肌、腱划、半月线、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

切开腹部皮肤,可见浅筋膜,可在浅筋膜表面看见左右两条半月线,小心分离浅筋膜后,

可见腹直肌鞘前层,在其上下端各做一个水平切口,向中间分离腹直肌鞘前层,暴露腹

直肌,腹直肌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我们可见腹直肌的肌纤维被3~5个腱划分隔。

白线

腹直肌鞘后层

腹直肌

图十八

图十八:白线、腹直肌鞘后层、腹直肌

腱划与腹直肌后层无愈合,于是我们在腹直肌中断切断腹直肌,用镊子即

可翻开腹直肌,可见腹直肌鞘后层。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

图十九

图十九: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壁浅层的扁肌。肌纤维自外上向内下斜行,在腹直肌

外侧缘、髂前上棘与脐线以下移行为腱膜。

小结:【本次实验操作完成过程情况】:

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要尊重尸体,珍惜每一次解剖的机会,认真做好预习,规范解剖操作,仔细地观察辨认。虽然过程中有种种的不足,但是主刀手都有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周围的同学也在旁边有指导和讲解,使实验过程不仅仅是主刀手自己的事情,也让每位同学都跟随着主导手的操作思路一起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正式操作之前,要求我们掌握胸部重要的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肋间神经、血管的行径和排列关系;胸廓内动脉的行径和分支;肋膈窦的位置;胸膜和肺的反折线及其体表投影的结构及其排列关系。

虽然主刀的同学都有认真的预习,但是由于都是第一次主刀,经验不足,导致还是有很多结构(例如各部神经血管等)没有分离出来,或者在前一步操作时已经造成了损害。

实验开始前,同学们结合老师给的视频上的教学,大概知道了胸部解剖的切口,并按照要求仔细小心的切开表层皮肤。但是可能由于预习不够,没有注意到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尤其是胸骨前面的乳头的皮肤,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在这些部位下刀的深浅没有控制好,损害了部分深层结构。翻开皮肤后,本应该在浅筋膜表层找到浅层的神经和血管,但是由于下刀没有控制好,导致难以发现。

随后切开浅筋膜,看到了胸大肌,切开胸大肌可见下面有胸小肌以及前锯肌附着于肋骨。从肋间陪的前端清除肋间外膜和肋间内肌,显露胸廓内动脉。并且找到了肋间神经和肋间后动脉,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剪开部分肋骨,所以没有很好的找出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中间伴行的三根血管和神经。

剪断肋骨:由于老师上课和视频中的方法不太一样,而且我们组在这一步骤上的进度比老师上课的进度快一点,所以前一节课的同学所用的方法为视频中的方法,后一节课的是老师的方法,导致我们的肋骨分离过程中对肋骨造成的部分的损害。这是用老师的方法的步骤:剪断肋骨和肋间肌。先将锁骨内侧1/3部后面的锁骨下静脉、前斜角肌及其表面的膈神经,以及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及其分支清理好。然后离断胸锁关节,将锁骨尽力向外揭起,以及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及其分支清理好,然后离断胸锁关节,将锁骨尽力向外揭起,并贴第一肋骨切断锁骨下肌;在前斜角肌止点的下方,小心清除一段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避免伤及胸膜壁层;用手指推离肋骨内面的胸膜,将肋骨剪刀的弯齿紧贴骨内面插入,在前斜角肌内侧剪断第一肋;然后切口向外,在腋前线依次剪断以下各肋。操作时应始终注意先推离胸膜,再紧贴肋骨内面将之剪断。两侧同时按此法操作。

由于那时的同学没有完全预习好,所以没有做到先用手指分离肋骨内面的胸膜,而是直接整片肋骨掀开,导致对胸膜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

接下来的取肺和心的步骤由于我没有参加,所以具体步骤不太清楚。但是我组同学很好的分离出来,并且可以明确的辨认出肺和心的各个结构及其穿过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等结构。

本次总结出

(1)在一开始的皮肤切割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到各个部位的厚度会不一样,不能一味的

只是割,要注意这一点。

(2)无论是在切开皮肤还是筋膜或是肌肉时,都应注意其附近是否有细小的神经、血管。

(3)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际、视频、书本三合一,尽量做到降低损害。

总之,在此次局部解剖实验中,更加的加深我对人体解剖的认识,使我们但经过这次试验我们也了解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切割肌肉筋膜的力度,稍微控制不好就会连下一层组织一起切开,分离时力度和刀法不对也会破坏尸体标本,影响后续的实验。希望通过一点一点地努力,不断地积累知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