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导读: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如: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

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

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谐音辞格的具体运用

谐音辞格的具体运用 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亦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谐音,就是指“利用不同词语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音修辞手段”。谐音辞格通常用以表达各种感情,获取特殊的修辞效果:或含蓄深沉,或委婉曲折,或风趣诙谐,或生动活泼,或新奇独特,或尖刻辛辣……不一而足。谐音现象在汉语中极为常见,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语料为基础,就谐音辞格在汉语中的具体运用作较为全面的探讨分析。 一、谐音类型 谐音是利用汉语字词声音相同或相近这一特殊语音条件,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有意使话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特殊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段。谐音涉及同音词或近音词,因而谐音可大致分为两类:同音谐音和近音谐音。 1.同音谐音 同音谐音,指本体与谐体的音完全一致的谐音。本体与谐体字形可以完全相同,语音相谐而词义不同。由于本体与谐体同音同形,人们的联想很自然地就从这个字或词过渡到另一个字或词,从词的这个义项过渡到另一个义项,例如: 都尉:应读何种兵书? 随从:最好先读《孙子兵法》。 都尉(甚为不悦):要我读孙子兵法?荒唐!为何不要我读老子兵法? 随从:老子的书没谈兵法的。 都尉(勃然大怒):既然老子没谈兵法,孙子还谈什么兵法!(《饭牛·老子与孙子》) 都尉说的“老子”和“孙子”是一般的亲属称谓,随从说的“老子”和“孙子”则是春秋战国的著名思想家,这种模式要求听者或读者同中取异,就字形一样、字音相谐的话语间领会另一层意思,获取额外的信息。 2.近音谐音 这类谐音,本体与谐体音相近形相异。汉语中大量的近音词是构成此类谐音的客观基础。根据音异的方式不同,近音谐音有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韵母不同的近音谐音和声调不同的近音谐音三类。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主要是利用方言语音构成的。例如:“出口成章与出口成脏”中运用了“章(zhang)”与“脏(zang)”的谐音。解放前人们称“国民党”为“刮民党”,“中央军”为“遭殃军”,“蒋介石”为“蒋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做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类型。 (一)修辞格的连用 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语话中接连运用。 1.同一辞格连用例如: (1)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峻青:《秋色赋》) (2)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 (老舍:《离婚》) 例(1)是两个比喻的连用。生动的描绘了两种葡萄的具体形象。例(2)的“囚禁”“照常上班”是比拟的连用,把阴阳眼的特征幽默风趣的表现出来。 2.不同辞格连用例如 (3)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4)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滚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5)千锤百炼吧,中国的“铁榔头”!有朝一日,当祖国人民需要你“一锤定音”时,切盼你敲着重重的响响的,敲出我们的国威来! (鲁光:《中国姑娘》) 例(3)连用了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例(4)是对偶、回环、比喻的连用。例(5)连用了比喻、比拟和拈连三个辞格。 不同辞格的连用可以集各种修辞效果于一身,前后配合,互相补充,使表达丰富多彩,鲜明有力。 (二)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用几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同时兼有几种修辞格的特点,其修辞效果比单一辞格更加突出。例如: (1)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设想给予着肯定和鼓励。 (刘心武:《班主任》) (2)蓝海靠在车椅背上打盹。一根根铁丝般的胡子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竖着,就像是一排钢筋。 (苏叔阳:《旅途》) 例(1)的“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既是比拟,又是夸张。例(2)的“就像是一排排钢筋”兼用了比喻和夸张。。 (三)修辞格的套用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修辞格呢?修辞格就是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修辞格,在语法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现在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20多种,具体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互文、反复、反问、设问、通感、反语、顶真、对比等等。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以为修辞学就是辞格学,那只是一种误解。修辞格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修辞学著作中确乎曾经处于突出的地位,是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其实唐钺在《修辞格》一书中说过,修辞格“不过是修辞的一小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也并非专论修辞格,而汉语修辞格研究的历史则更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修辞格以外的修辞现象、修辞方法、修辞理论的研究,所以更引人重视,正是修辞学的历史所提出的任务。 修辞格的地位应从修辞格本身的作用以及和其他修辞方法的联系中去考察。它是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从和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正因为如此,修辞格的研究没有停顿,它还在扩大和深化。扩大指的是新的修辞格还在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修辞格和其他修辞现象的联系,也逐渐引起更多的注意,如修辞格和不同语体的联系不一样,公文语体极少用修辞格,而文艺语体中修辞格的使用频率最高。深化指的是对已有修辞格的进一步分析,比如关于修辞格的标准,各个修辞格的特点,修辞格之间的关系等等。 能否正确看待修辞格的地位,和修辞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不能以修辞格排斥或取代其他修辞现象、修辞方法的研究,也不能反过来无视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象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所以重要,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是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下面就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做一些例举和说明。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连用几个辞格说明同一内容。例:(1)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 (2)滑抡;滑轮 (3)拟人 (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 (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篡夺”一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指蝈蝈的轻声鸣叫。(5)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可知,文段出自《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阅读原著可知,能做水袋的是水蛛,专食活的动物的是螳螂。 故答案为:⑴ zhòu ;筹; cuàn

修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的运用 《荷塘有色》一文中修辞格的巧妙运用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且作为典范来学习和研究的,一般人说其语言美主要就是说这一点。本文中使用最广,为本文增色最多的修辞格是八处比喻。 例: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与舞裙,形态相似,写出了荷叶的舒然展放的美姿。⑵“(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光彩,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丽的本质。不但贴切生动地展现了花貌,而且写出了花的神韵。⑶“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像闪电般”写出了微风吹过时荷波传送之快。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色如水,富有动感,让人联想起“庭下如积水空明”的闲情逸致。⑸“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月下花叶,既清新似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又美幻如梦,飘飘渺渺,透着迷人的神秘。这一番美景让人心弛神往。 ⑹“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这是这幅画颜色最深的地方,在朦胧美丽中透出真实来,让人更珍惜那一片淡淡的月色。⑺“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渲染了荷塘幽静的气氛。⑻“树隙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于宁静中游了一回,作者却又看出一些无趣来,小梦将醒,内心的宁静开始有了一丝的破坏。 所有的这些比喻新鲜贴切,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和生动感,感情倾注于其间,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享受。

其次是通感的使用:(1)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了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轻淡幽香的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等美妙感受,其间的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这体现了作者高超而又不留痕迹的文字驾御功夫。(2)是写光与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上的美感联系延伸到听觉上的愉悦,把光与影化为跳动、悠扬的曲子,使意境更加温馨、幽雅。这种对古典诗歌中时有的“通感”手法的妙用,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文章语言之妙处在这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再者比拟手法的巧妙运用:写白花“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写叶子“肩并肩”挨着;写流水“脉脉”,比拟的手法增添了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浸透着作者的对理想事物的喜爱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文章还恰当地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灌木影和杨柳影形成对比,使荷塘月色这幅画形象鲜明,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通感的运用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运用的是通感比喻。 例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微风送来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香味无疑是看不见摸不着又无法把握的,为了调动读者的想象,加深读者对该抽象对象的理解,于是用“远方高楼上的时有时无,悠远神秘的歌声”来打比方,从而既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又使读者产生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但这个句子并非是个单纯的比喻句,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其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漂浮,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例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段话之中包含有多个辞格,这便为辞格的综合运用。它包括兼用、套用、连用。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并列,互相衬托。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辞格的连用。 ③我始终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老话,《译林》杂志将永远会是一棵屹立不倒的、绿如翡翠的常春树!(苡《一点小小感触》) 第一句是引用,第二句是暗喻,它们是异类辞格的连用。第二句中又包含有明喻。 ④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回忆凝成一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一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心;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色。(《巴金小说精编》)第二、三、四句都是比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的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的兼用。 ③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鲁迅《阿Q正传》) 这是层递和顶真的兼用。“铜钱——角洋——大洋”,概念一个比一个大,表达了层层递进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是层递,但是“……角洋,角洋……大洋,大洋……”词语蝉联,从这个角度看,是顶真。 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例兼用了回环、对偶、对比。 兼用的特点是“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又是乙格。兼用可使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交织在一起起作用,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增添文采和力量。 3.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 ①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 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又是夸,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对偶。 ②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两个分句合起来是第一个层次,是对偶;第一、二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一站站灯火扑来”和“一重重山岭闪过”是比拟;第四个层次“一站站”、“一重重”是复迭。 ③为什么洪山礼堂今天这样明亮?因为被你们初升的太阳——照亮!为什么我们大家心情这样激动?因为你们的青春给了我们无限希望!(徐迟《要叫大自然听从你们摆布》) 例④总看是对偶,对偶中又套用两个设问。 辞格套用,相互照应陪衬,使大的辞格有所借助,小的辞格所有增补,相得益彰。 例子还如: 1.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辞格或异种辞格各自分立。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①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2.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一层套一层,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例②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3.兼用:同一个语言片段,既是甲辞格,又是乙辞格。

辞格综合运用 论文

论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汉语的修辞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但如何认识和分析它却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象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 修辞格的运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是较早地引起注意的。通常说话和作文时,往往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修辞各,一段话里可能有数种修辞方式,这叫做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兼用、连用和套用。综合运用数种修辞方式,可以同时守到数种修辞效果。 一、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一身多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修辞效果突出。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譬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用的是比喻兼夸张。再譬如:恨不能肋生双翼,万里寻访,飞上苍茫,直到仙乡。排比、拟物、比喻、夸张的兼用。恰当地运用兼格,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姿多彩,从多方面为文章的表达增添文采和力量。有时是表现形式上的再加强,如排比兼顶真;有时则是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双管齐下、兼取并得,如对偶与对比的兼用,设问与排比的兼用等。辞格在运用时的相互借助,是形成兼用的原因。有些辞格之间关系密切,因而它们相互兼用的机会格外多,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夸张,对偶和对比,排比和反复,排比和设问,排比和映衬等。 二、连用。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同一辞格连用的例子: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不同辞格连用的例子: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①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瑛《珍珠赋》) ②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了儿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例①是比喻的连用,具体地描绘了“水渠”、“田野”、“稻谷”、“棉花”、“莲蓬”等各不相同的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例②是比拟连用,把“桃花”、“小草”人格化,使它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有力。

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

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doc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

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一步提高言语水平。【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 一步提高言语水平。 【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 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 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 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 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 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 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 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 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 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 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 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 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 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 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 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 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 《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 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 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现代汉语辞格

辞格(四)一、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对比的基本类型 ①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②有的人似乎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你虽然死了,却永远活着,越活越好!《天安门诗抄·颂总理斥林彪》 两种根本对立或某些对立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注意 ①蜜蜂是渺小的饿,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写在一起,使它们显得更鲜明,更彻底。 1.着眼点不同。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对偶的特点是对称。 2.作用不同。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二、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 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 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反衬 异的事物作陪衬。 1937年4月中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横滨码头噪声沸腾,无数彩色的纸大,在远行人与送行者手中飘动。只有一个少妇,孤单地站在一艘英国轮船的甲板上,两手空空,没有彩带,默默地向祖国挥手告别。这就是绿川英子——当时在日本叫谷川照子。 《中日两国人民忠实女儿》 空间无限辽阔,时间飞快流逝,然而苏冠兰精神上的痛楚并不能排遣和消除。张扬《第二次握手》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名词解释 1、错综 2、移觉 3、辞格的套用 4、辞格的连用 5、辞格的兼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是() A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这事原是爷做的太急了,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俗语说:“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 C王老三说:“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久便成仇’,你还是同意闺女的事吧。”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 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土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象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窝。”对这句话运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是() A 上例运用了比喻套用排比。 B 上例运用了排比套用比喻。 C 上例是比喻兼用排比。 D 上例是比喻连用排比。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运用的是错综辞格 B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以上两句诗语序变换,在形式上显得参差交错,属于错综辞格。 C“他回味中年,咀嚼青年,迷恋童年”运用了错综和层递的修辞手法。 D“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例句运用了错综的修辞手法。 4、“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 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是()A两个比喻的套用B两个比喻的兼用

辞格与修辞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 一、辞格及其特性 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辞格具有以下特性: 1.动人的表达效果 2.特定的结构模式 3.稳固性和发展性 二、语言均衡类辞格 (一)对偶 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

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 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修辞效果 (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 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 (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四)回环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回环的修辞效果

(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 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五)互文 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2.互文的修辞效果 (1)语言简练,避免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figu res of speech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 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 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 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 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 的包容关系。 如: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

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 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 例 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例 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

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 在一句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可以收到几重修辞效果。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类型。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 可分为同类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两种形式。例如: ①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瑛《珍珠赋》) ②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了儿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 例①是比喻的连用,具体地描绘了“水渠”、“田野”、“稻谷”、“棉花”、“莲蓬”等各不相同的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例②是比拟连用,把“桃花”、“小草”人格化,使它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③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镜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④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以上两例是异类辞格连用。例③是比拟和比喻连用,把纺车描写得绘形绘声,具有美的形象。例④是比拟、反复、排比、对偶的连用。比拟真切写出了多少颗心被牵动,两次反复有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三个“忘记了……”突出了对总理专注的思想感情,对偶则强调了总理给人印象之深。它们有机地强烈地抒发了对周总理炽烈如火的真挚感情。 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有力。 二、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一身多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修辞效果突出。例如: ①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②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③英雄门第出英雄,英雄来自群众,光荣人家增光荣,光荣属于人民。例①是设问和比喻的兼用。作者运用设问的同时巧妙地融进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例②以整齐对称的形式跟一体两面对比紧密结合,是对比与对偶兼用。例③兼用了对偶、顶真、反复辞格,突出了英雄出自群众,光荣归于人民的观点。 恰当地运用兼格,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姿多彩,从多方面为文章的表达增添文采和力量。有时是表现形式上的再加强,如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