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三总复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讲义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集合与元素

(1) 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1 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必须是确定的

2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3 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的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图)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表示图示

子集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在集

合B中(即x∈A,则x∈B)

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 B

等集集合A,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或集

合A,B互为子集

A=B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A∩B={x|x∈A,且x ∈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B={x|x∈A,或x∈B}

名称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N*Z Q R

B

A

B A

A(B)

A B

A B

补集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 |x ∈U ,

且x ≠A}.

3.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几个结论

(1)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意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 (3)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

若A ?B ,B ?C ,则A ?C ; 若A B ,B C ,则A C

(4)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有n 2个子集,有n 2-1真子集,有n 2-1非空子集,

有n 2-2个非空真子集。

4.逻辑联结词

(1)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2)复合命题:

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如果用 p, q ……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 即:p 或q ,记作 p ∨q ; p 且q ,记作 p ∧q ;

非p (命题的否定),记作 ?p

(4)真值表:

1.非p 形式: 记忆:“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和p 或q 形式

记忆:“同真为真”(其余为假) “同假为假”(其余为真)

p 非p 真 假 假

p q p 且q p q p 或q 真 真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U

A

5.四种命题

(1)若p为原命题条件,q为原命题结论

则: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p 则 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2)真假关系

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如果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2)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p=q)(3)如果q?p,但p?/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p)(4)如果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