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部分答案

人因工程部分答案
人因工程部分答案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的总趋势还是侧重应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特殊工作环境。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等。

3.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有哪几个?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

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的相互协调适应上。

(2)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文化、体育、休息等各种设施用具的科学化、宜人化。

(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差学科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的多种价值目标,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1.感觉系统主要分类有哪些?

答:感觉系统也称感官系统,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构。感觉系统有分为视、听、触、动、味、嗅等系统。每种感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部分,如眼、耳、鼻、舌、皮肤、肌腱、关节等;二是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三是神经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感觉区。人受到体外刺激时,只有经过这三部分神经才能产生感觉。

2.什么是能力?影响作业者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因素:素质,知识,教育,环境和实践活动。

3.人体补充ATP的过程有哪几种方式?

答: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1.什么是微气候?为什么必须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

答: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因素。

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某个因素,因为构成微气候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进入作业或生活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应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2.如何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答:改善方法: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一)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

(2)屏蔽热源。

(3)降低温度。

(4)增加气流速度。

(二)保健措施

(1)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具有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特点。

(3)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因为人的热适应能力有差别,有的人对高温条件反应敏感。因此,在就业前应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人,高血压,溃疡病,肺、肝、肾等病患的人都不适应于高温作业。

(三)生产组织措施

(1)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高温作业条件下,不应采取强制生产节拍,应适当减轻工人负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减少工人在高温条件下的体力消耗。

(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作业者在高温作业时身体积热,需要离开高温环境到休息室休息,恢复热平衡机能。温度在20~30℃之间最适用于高温作业环境下身体积热后的休息。

(3)职业适应。对于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较长时间又重新从事高温作业者,应给予更长的休息时间,使其逐步适应高温环境。

8、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善?

答: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湿度、气流速度,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由于湿度的增加,衣服的热阻降低,使衣服起不到御寒作用,会引起人体肌肉痛、发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风湿痛等各种疾患。而随着气流速度增加,人体通过空气对流散热量增加,而且温度越低,气流速度影响越大,有效温度降低量越大。

低温环境条件下,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手的操作效率和手部皮肤温度及手温有密切关系。手的触觉敏感性的临界皮温是10℃左右,操作灵巧度的临界皮肤温度是12~16℃之间,长时间暴露于10℃以下,手的操作效率会明显降低。

3.如何改善低温作业环境?

(一)答: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必要的采暖设备。

(2)提高作业负荷。增加作业负荷,可以使作业者降低寒冷感。但工作负荷的增加,应以不使作业者出汗为限。

(3)个体保护。低温作业车间或冬季室外作业者,应穿御寒服装,并应采用热阻值大、吸汗和透气性强的衣料。

(4)采用热辐射取暖。室外作业,若用提高外界温度方法消除寒冷是不可能的;若采用个体防护方法,厚厚的衣服又影响作业者操作的灵活性,而且有些部位又不能被保护起来。还是采用热辐射的方法御寒最为有效。

1.工业企业建筑物和照明按形式可分为哪儿种?人工照明按灯光照射范围和效果又分为几种?

答:工业企业的建筑物照明通常采用三种形式,即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二者同时并用的混合照明。人工照明按灯光和照射效果,又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和特殊照明。一般照明适用于对光线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工作点较密集或者工作时工作地点不固定的场所;局部照明是为增加某一指定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综合照明常用于要求照度高,或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固定工作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特殊照明应用于特殊用途,又特殊效果的各种照明。

2.眩光是怎样产生的?都有什么样的眩光?眩光效应有何危害?

答:(一)眩光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三种。直射眩光是由眩光源直接照射引起的,与光源的位置有关;反射眩光是物体与背景明暗相差太大所致。

(二)分为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三种。

(三)眩光的视觉效应主要是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

3.如何防止和控制眩光?

答:防止和控制眩光的措施主要有:

①.限制光源亮度。

②.合理分布光源。

③.光线转为散射。

④.避免反射眩光。

⑤.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

4.简述照明设计中灯具安排的基本原则

答:灯具安排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灯具不应出现在现在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的视野内。

m。

(二)所有的灯具应安排阴影或眩光屏遮装置,以避免光源亮度超过200cd/2

30,如果无法改善时,灯光必须适当遮蔽。(三)光源至眼睛与平面所产生的角度应大于°

(四)荧光灯光管的排列方向宜向于视线成直角。

(五)尽可能使用较多低功率的灯具,取代较少高功率的灯具。

(六)避免在设备、操作机器、工作台。控制盘的表面涂装反射性的颜色或材料。

1.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答:色彩的心理影响:这是由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有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了人们对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色彩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它和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有关系。(一)红色:①血与火的颜色,最富有刺激性。象征:热情、热烈、喜悦、吉祥、活跃,使人想到危险、动乱。②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加速血液循环,接触过多,造成压迫感、焦躁感;时间长,有疲劳感。③应用:卧室、会议室等场所不宜过多地使用。色彩性格:冲动,精力旺盛,具有坚定的自强精神。

(二)橙色:①丰收之色、明朗、甜美、温情、活跃、成熟和丰美、烦躁。应用:产生活力,诱人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可用于餐饮等场所,彩度不宜过高,否则使人过于兴奋。②色彩性格:对生活富于进取、开朗、和蔼。帝王常用色,给人辉煌、华贵、威严、神秘、光明、喜悦印象。色彩性格:胸怀远大理想,有为他人献身的高尚人格。③应用:有助提高逻辑思维,大量使用,出现不稳定感,引起行为上的任意性。不宜过多地用于办公室或其他公共场所。

(三)绿色:①植物色、生机、新生、青春、健康、安详、祥和、和平、宁静。②应用:有助于和平和松弛,促进身体平衡,对好动者和身心受压者很有益。自然的绿色克服缓解晕厥、疲劳和消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四)蓝色:①使人联想到碧蓝的天空和大海。联想到沉静、纯洁、安宁、理智和理想,阴郁、寂寞、冷淡。色彩性格:性格内向,责任感强,但偏于保守。②应用:能缓解紧张情绪,缓解头痛、发烧、晕厥、失眠等症状,有助于调节体内平衡,使人感到幽雅、宁静。常用于办公室、教室和治疗室。

(五)紫色:①可使人想到高贵、古朴庄重、神秘,也可使人想到疲劳、忧郁和阴暗。②应用: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体内的钾平衡,具有安全感。③色彩性格:多愁善感,爱幻想,渴望奇遇。

(六)黑色:①坚实、含蓄、庄严、肃穆、黑暗、罪恶。色彩性格:复杂、高贵、戏剧性、正式并且给人一种强有力的感觉。②象征:清洁、纯真、神圣、和平、哀怜、冷酷、平淡。(七)灰色:①朴实大方,使人于平凡、沉默、阴冷、忧郁和绝望产生联想。

(八)金银色:又称“光泽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洁,给人以辉煌、华丽、富贵之感。2.色彩调节的概念及其目的是什么?

答:色彩在知觉的不同水平上具有各种心理意义,如色彩的温度、轻重感、硬度感、涨缩感、远近感以及色彩表现的开朗与忧郁、活泼与呆滞、松弛与张紧等。同时还与温度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光因素等多种环境因素相联系。并且会在人的生理方面产生类似的作用。因此,利用色彩的这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目的:人类的各种活动可以归纳为生产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休息,而色彩调节的目的就是使环境色彩的设计更加适合于人在该环境中所进行的特定活动。因此,色彩调节的目的可以分为三大类:1.提高作业者作业愿望和作业效率;2.改善作业环境,减轻或者延缓作业疲劳;

3.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

3.安全色的种类和含义是什么?使用时必须考虑哪三方面问题?

答:安全色包括红、黄、蓝、绿四种: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如机器设备上的转动的轮子、消防设施、报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1.噪声声源有哪些?如何进行噪声控制?

2.如何进行振动的控制?

答:(1)减少和消除振动源。

1)隔离振源

2)改进生产工艺,如用液压、焊接代替铆接可消除或减少振动。

3)增加设备的阻尼,如采用吸振材料、安装阻尼器或阻尼环、附加弹性阻尼材料等,以减轻设备的振动。对于可引起机械振动的陈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或改造。

4)采取隔振、吸振、阻尼等措施来消除减小振动,阻止振动的传播,最大限度第减少振动对人体不良影响。例如设计减振座椅、弹性垫,以缓冲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5)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软木类、毡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对种形式的减振器。

6)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可通过减少系统刚性系数或增加质量来降低共振频率。例如,风扇、吹风机、泵、空气压缩机等,常用增加质量的方法来降低共振频率。

(2)个体防护。使用防振手套,在全身振动时使用防振鞋等。对坐姿作业人员,克使用减振座椅、弹性垫,以缓冲振动对人的影响。

(3)限制接触振动时间

1.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答-分别是:空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固体粉尘;金属粉尘;放射性物质

2.生产车间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答-

3.什么是粉尘?

答: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保持悬浮状态的固体颗粒.

4.何谓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风是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污染空气排出室外,是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洁净程度。其目的是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生产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辐射热的危害。

5.何谓空气调节?空气调节的目的是什么?

答:空气调节是要求更高的一种通风,他不仅要保证送入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还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适度和速度。其目的是: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舒适度的洁净的空气环境,并考虑消声问题,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什么是体力工作负荷?

答: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

2.什么是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

答: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能量代谢量。

3.什么是劳动强度?劳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1)相对代谢率指标

(2)能耗量指标

(3)劳动强度指数

(4)氧耗、心率等指标

(5)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4.降低疲劳的途径?

答:(1)改善工作条件:合理设计工作环境、改进设备和工具、改进工作方式。

(2)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疲劳后身体的恢复、休息时间的确定、休息方式。

(3)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休息日制度、轮班制度。

B:基础代谢率M:能量代谢率RMR:相对代谢率R:安静代谢率RMR=(M-R)/BR=1.2B

1.人体测量都有哪几个基准面?

答: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3.试述P5、P50、P95的含义?

答:

3.为什么要进行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的确定?怎样确定?

答:能修正量:为保证实现产品功能,对作为产品设计依据的人体尺寸所作的尺寸修正量。

心理修正量:为了消除空间压抑感、恐惧感,或为了美观等心理因素而加的尺寸修正量。功能修正量的确定:

穿着修正量

1)穿鞋修正量:立姿身高、眼高、肩高、肘高、手功能高、会阴高等,

2)着衣着裤修正量:坐姿坐高、眼高、肩高、肘高等+6mm;肩宽、臀宽等+13mm;胸厚+18mm;臀膝距+20mm。

心理修正量的确定:

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许可两个因素来研究确定。功能修正量随产品不同而异,通常为正值,但有时也有负值,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1.什么是作业空间?分几类及其含义?

答:作业空间就是人进行作业所需的活动空间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所需空间的总和分为:1、近身作业空间;是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2、个体作业空间;是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涵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简称作业场所。3、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总体总体作业空间

2.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答:(1)重要性原则。(2)使用频率原则。(3)功能原则。(4)使用顺序原则。

3.作业体位有几种?

4.座椅设计的原则?

1.什么是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设计主要指什么?

答:人机界面是人机之间传送信息的媒介,它主要包括三部分:机上显示器与人的信息通道的界面;机上操作器与人的运动器官的界面;人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界面。人机界面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指显示器、控制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设计,应使人机界面符合人机信息交流的规律和特性。人机界面设计的依据是人。

2.显示器有哪几种形式?并简述各自的应用特点。

答:显示器分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和触觉显示等。视觉显示:传递的信息很长或需要延迟者,需用方位、距离等空间状态说明的信息,所处环境不适合听觉传递或听觉负荷已很重的场合;听觉显示:较短或无需延迟的信息,简单且要求快速传递的信息,视觉通道负荷过重的场合,所处环境不适合视觉通道传递的信息;触觉显示:视、听觉通道负荷过重的场合,使用视、听觉通道传递信息有困难的场合,简单并要求快速传递的信息。

3.什么是控制—显示的相合性?它有何重要意义?

答:答:通常显示器与控制器是联合使用的,因此,对于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不仅应使各自的性能最优,而且应使它们彼此之间的配合最优。这种控制器与显示装置之间的配合称为控制—显示相合性。控制器与显示器相合性好,可减少信息加工和操作的复杂性;缩短人的反应时间,提高人的操作速度,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要求操作者非常迅速地进行操作时可减少人为差错,避免事故的发生。

4.什么是控制—显示(C/D)比?设计时应如何选择C/D比?

答:控制—显示比是控制器与显示器位移大小的比例关系,即是指控制器的位移量与之相对应的显示器位移量之比(C/D),可用来表示系统的灵敏度;人机界面上的控制—显示系统具有精调和粗调两种功能,C/D比的选择应考虑精调和粗调的时间,最佳的C/D比则是两种调节时间曲线相交处,这样可以使总的调节时间降到最低。

1.什么是事故?其产生原因有哪些?

答:事故:事故是指人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目前世界上有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有十几种,如:“人为失误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能量转移论”----认为生物体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变;“综合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作用的结果;“多米诺骨牌论”-----认为伤害是由五因素的事件链造成的。五因素事件链是: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为的过失→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意外事件→人身伤亡的事件。

2.什么是人为失误?其产生原因有哪些?

答:在某一具体的人机系统中,认为失误是指人实际完成的职能与系统已设定的应该完成的职能之间发生偏差,从而对系统的目标、构造、模式、运行发生影响,使之逆转运行或遭受破坏。其产生的原因有: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4、社会和工作环境方面的的原因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6设施和信息方面原因。

3.根据4M法理论提出的事故预防对策有哪些?

答:1、人的因素方面的对策2、设备方面的对策3、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4、管理方面的对策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人因工程试卷及答案整理2001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基础代谢量)。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终末激发)。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闪光融合值),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意识松弛阶段)。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一般照明)。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频谱)。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 量体积浓度)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人机共同体)。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数字显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色彩调节是指巧妙的利用颜色,合理选择色彩,使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颜

山东大学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I)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

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4)--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4及参考答案网课刷课

人因工程学试卷 1、填空题(10 分,每小题1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 ,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 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 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 、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 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 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 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共10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评价的内容。( )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 )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 ) 8、局部照明方式的灯具靠近工作面,使用较少的照明器具便可以获得较高的照度值,因此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照明方式。( ) 9、绿色不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因此在工作房间内都应采用统一的绿色。 ( ) 10、响度相同而频率高的噪声不如频率低的噪声更容易引起烦恼。( )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 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或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人因工程学 期末考试 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47依据右图简答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 48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3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 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 1、劳动强度 2、反应时间 3、人机系统 4、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人因工程学 学习指导与习题 2007.9

目录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 第二章人的因素 (6)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2) 第四章环境照明 (17) 第五章色彩环境 (23) 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27) 第七章空气环境 (35) 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 (42) 第九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54) 第十章脑力工作负荷 (65) 第十一章人体测量 (69) 第十二章作业空间设计 (75) 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81) 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00) 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07)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一、要点与要求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以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些共性知识。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虽非本章的重点,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众多定义中,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所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是必要的。 4.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与应用领域。了解它将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目的。 5.掌握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掌握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步骤,是应用本学科的基础。 6.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这是本章的又一个重点。希望能学会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7.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判断改正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简答题。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由于该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本质,词意比较中立,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所以,尽管各国学者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一方面它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便于学习;另一方面它的典型性强,即“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把生产系统或作业系统,都理解为广义的概念,人便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主体,因此,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如果信号是60dB,噪音是40dB,那么信噪比就是()dB。 A、20 B、100 C、1.5 D、2400 2、下述哪种类型属于听力损伤()。 A、疲劳 B、不适应 C、不舒适感 D、噪声性耳聋 3、在作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安全距离指的是()。 A、设备之间的距离 B、作业者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C、设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D、作业者所能达到的距离 4、整体作业空间设计主要考虑()。 A、环境 B、生产特点 C、设备 D、人 5、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是()。 ①三磷酸腺苷(ATP)②磷酸原(ATP-CP)系统 ③乳酸能系统④有氧氧化系统 6、精密度要求高而又要求仔细的作业,宜采用()作业。 A、立姿 B、坐-立姿 C、坐姿 D、卧姿 7、需要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宜采用()作业。 A、立姿 B、坐-立姿 C、坐姿 D、卧姿 8、人体进行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包括()。 A、力量、耐力和思维 B、血液循环、呼吸和饮食 C、力量、耐力和能量代谢 D、思维、血液循环和耐力 9、人体的指、腕、肘、肩关节作依次活动时,肩关节力量最(),但准确性最()。 A、大,低 B、小,高 C、大,高 D、小,低 10、下图表示人体立姿时的推力,在失状面内()度时的推力最大。 A、0 B、180 C、90 D、75 11、较瘦弱的工人相对较强壮的工人具有相对()的耐力, A、较小 B、较大 C、不变 D、接近 12、WBGT指标用下列因素来评价微气候条件()。 A、干球温度 B、湿球温度 C、气流速度 D、干球、湿球和黑球的加权平均温标 13、人体神经系统是由()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所组成。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4.人为失误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 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P17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工作分析 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P46 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 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 B 白和黑 C 墨绿和白 D 深蓝和白 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P204 A 圆形 B 水平直线形 C 竖直弧形 D 开窗式 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 B 人体机能增强 C 代谢率提高 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 A B C D 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 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 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 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 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 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 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 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 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 B 坐-立姿 C 坐姿 D 卧姿 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 B 站姿肘高 C 站姿肩高 D 站姿腰高 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A.白炽灯 B.荧光灯 C.自然光 D.霓虹灯 14、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间称为( C )。 A.复杂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刺激反应时 15、长排放置的多人座椅,中间不加分隔,即使落座者旁边有空位人们通常也不愿意坐上去,如果加上扶手,就可以提高座椅利用率。这体现了作业空间设计中的( A )理论。 A.个人心理空间 B.捷径反应 C.躲避行为 D.立姿作业 16、计算机操作人员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遭受更多的( C )损伤。 A.背部 B.手部 C.颈部和腕部 D.肩部 17、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属于( C )。 A.屏幕式显示 B.直接显示 C.模拟显示 D.数字显示 18、操纵控制器的类型很多,按操纵控制器的身体部位不同划分,可分为( D ) P212 A. 手动控制器和声动控制器 B.调整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C.开关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D.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 19、下列( B )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 A.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B.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人来做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 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0 B、80 C、90 D、55 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 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 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 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 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 B、语言的强度 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 D、地域性口音 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 B、绿 C、黄 D、红 6、只有频率在(1 )围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 B、10~20000Hz C、40~200000Hz D、30~200000Hz 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 A、屏幕式显示 B、定量显示 C、定性显示 D、警告性显示 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保持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 B、明感觉 C、明适应 D、暗适应 选择题 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人因工程学简答题和计算题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 2 h ,相对代谢率为5,若作业者身高为1.85m ,体重为75kg ,连续工作3小时。试问该项作业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是多少?(7分) (1)人体表面积=0.0061×身高+0.0128×体重(㎏)-0.1529 =0.0061×185+0.0128×75-0.1529 =1.9356㎡ (2分) (2)能量消耗=(RMR+1.2)BST=(5+1.2)×105×1.9356×3 =3780.23(KJ) (3分) (3)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RMR ×BST=5×105×1.9356×3=3048.57(KJ) (2分) 3.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2分贝,关闭噪声源A 后测得声级为84分贝,关闭噪声源A 、B 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试问噪声源A 、B 的声级分别是多少?噪声源的声级是多少?(8分) (1)L PB =10㏒(100.1×84-100.1×78)=82.74dB (2分) (2)L P (A+B )=10㏒(100.1×92-100.1×78)=91.82dB (3分) (3) L PA =10㏒(100.1L P 总-100.1L P 背)= 10㏒(100.1×91.82-100.1×84)=91.25 dB (3分) 4. 某车床运转时,在相距1m 处测得的声压级为85Db ;该车床停车时,在同距离测得的背景声为75dB 。试求车床产生的声压级。 )(54.84)1010lg(10)1010(10lg 571.0851.01.01.0dB L P P L L P =-=-=??背车 5.工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 ,它适合15%的人群使用。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 ,标准偏差为45mm 。拟改为适合95%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5分) Pv=733-1.645×45=658.975=659㎜ 6. 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 因为警车、救护车在道路行使过程中要求快速,为使人们能快速躲闪,保证速度和安全。在信号设计时采用光信号和声信号,光信号采用快速闪烁的信号并有一定的亮度保证,以保证人们对信号的识别,声信号采用高频、周期性变化会使人有紧迫感,急于躲避车辆。两个信号同时使用可提高正确反应率。(7分) 8已知北京某化工车间内余热量80000kJ/h ,余湿量100kg/h ,同时散发出H 2SO 4气体44mg/s ,送风为未经处理的室外空气。北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为30o C ,车间外含湿量为16.6g/kg ;车间内空气温度为33o C ,含湿量为22.4g/kg 。30o C 时空气容量为1.165kg/m ,车间内H 2SO 4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 ,车间外不含H 2SO 4。求全面通风换气量?(9分) (1)消除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换气量(9分,每小问3分) 312144606079200(/)20 X L m h c c ??= ==-- (2)散发余热的全面通风换气量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30小题) 1、试题编号:2032205010001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声音的基本概念的是() A 、频率 B 、波长 C、声音 D、声速 2、试题编号:2032205010002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噪声及其来源的是() A 、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环境噪声D、建筑噪声 3、试题编号:203220501000310,答案:RetEncryption(D)。 下列不属于降低机械噪声的是方法是() A 、选择发声小的材料 B、改变传动方式 C、改进设备机械的结构D、改变生活方式 4、试题编号:203220501000410,答案:RetEncryption(D)。 属于噪声控制的方法是() A 、声源控制 B、控制噪声的传播 C、控制作者听力保护D、以上皆是 5、试题编号:2032205010005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下列属于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是() A 、心慌 B、心跳加快 C、心律不齐D、高压 6、试题编号:2032205010006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下列属于噪声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有() A 、食欲不振 B、头痛 C、耳鸣D、失眠 7、试题编号:2032205010007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暖色的是() A.橙 B. 红 C.青 D.黄 8、试题编号:2032205010008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冷色的是() A.青B.绿C.橙D.蓝 9、试题编号:203220501000910,答案:RetEncryption(C)。 在工业生产中,高大的重型机器下部多采用(),上部多采用亮色,可以给人以稳重安全感。A.暗色B.浅色C.深色D.亮色 10、试题编号:2032205010010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颜色中属于软色的事() A.黑色B.白色C.灰色D.青色 11、试题编号:203220501001110,答案:RetEncryption(C)。 红色和蓝色在白色背景下,红色感觉不蓝色感觉() A.一样远近B.远C.近D.无法判断 12、试题编号:2032205010012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不同颜色对人的影响不同,下列色中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的事() A.红色B.蓝色C.褐色D.紫色 13、试题编号:203220501001310,答案:RetEncryption(B)。 ()是世界上开展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14、试题编号:203220501001410,答案:RetEncryption(A)。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15、试题编号:203220501001510,答案:RetEncryption(B)。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1人机工程的发展趋势2 2人眼可见光波长38 3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43 4人的听阈和痛阈44 5人体测量学中百分位尺寸的含义20 6人为失误的原因173 7感觉的特征58 8噪音对人体的影响159 9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及视错觉现象38 10仪表类型及特点8611作业空间设计、坐姿立姿工作特点128 12控制器编码方式106 13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特点 14韦伯定律的含义59 15振动对人的影响164 16产品尺寸设计类型32 17作业场所布置原则141 18作业空间的分类135 19作业空间设计要点135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2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答:布置存在的问题:零件盒的摆放成一字型排列,不符合手在水平作业范围的运动轨迹, 应根据零件盒的数量,弧形摆放,并将零件盒放到正常作业范围之内。矩形桌面可考虑中间挖去一定空间,把椅子向里推,以减少手的移动距离。输送带的位置要看在哪侧,若在右侧与桌面垂直方向,则不必调整,否则应调整至此位置。 3.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 1)采用灯光(信号灯)及听觉显示装置两类,可提高人们对这两类运行的反应,及时躲开,以利通行;2)灯光周期变化,可提高人的视觉反应速度,吸引人的注意;3)声音采用周期变化且高频,主要是由于变化的信号优于不变的信号,可减少听觉适应性。另外,高频声音是根据人对高频声音的感觉习惯相吻合,如人们感觉“紧急”、“高速”。 4、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 (1)工作面设计。要考虑人的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工作面高度设计。该设计与人的上臂长、坐姿肘关节高度有关。 (2)座椅及活动余隙设计。座椅设计主要包括椅子高度、深度、椅面宽度及扶手等。其中,椅子高度是主要尺寸。主要依据人的坐姿臀高、宽度。 (3)容膝空间设计。坐姿大腿厚;小腿高与桌面下表面高度之间要有空间。 (4)脚作业空间。小腿长;腿弯曲角度。 5 如果请你进行车间设计,请列出与人因工程有关的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10分) (1)总体作业空间设计。按照企业生产类型,如流水生产,则按产品加工过程排列设备。如工艺专业化,则将同种设备、同种工人布置在一起。 (2)作业环境设计。车间作业环境设计,包括噪声、微气候环境、色彩环境、空气环境设计等,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按照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对各种环境设计。 (3)近身作业空间设计。根据作业特点、人体尺寸、作业姿势等进行设计。 (4) 座位设计设计原则:要根据人体尺寸、尽量使人体保持自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牢固、稳定; (5)显示器和操纵控制器布置应按照重要性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进行布置,方便人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