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自测题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计算机系统是由( )组成的。

A、主机、外设和软件

B、I/O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2、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是( )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扩充。

A、外部设备

B、CPU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

3、硬件系统上用一组软件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同时提供一个简洁、友好的程序设计接口,这组软件就是( )。

A、工具软件

B、操作系统

C、软件系统

D、服务程序

4、操作系统是管理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 )。

A、工具软件

B、系统软件

C、软件系统

D、服务程序

5、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芯片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直到有了( )才出现了多道处理系统。

A、磁盘

B、文件系统

C、操作系统

D、服务程序

6、联机批处理用处理器直接控制I/O(输入/输出)设备,当I/O设备工作时,处理机处于( )。

A、输入状态

B、输出状态

C、运行状态

D、等待状态

7、在脱机批处理方式中,有一台负责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计算机,一般称之为( )。

A、终端处理机

B、卫星机

C、输入设备

D、服务设备

8、早年的( )体现了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作业间的自动过渡,使上机操作初步自动化。

A、批处理系统

B、软件系统

C、硬件系统

D、输入系统

9、在单道系统中一个用户程序执行完后,才允许启动另一用户程序,作业因等待I/O操作暂停时CPU( ),直至I/O操作的完成。

A、继续运行 B 、暂停

C、缓慢运行

D、运行加快

10、通道可以和CPU配合并行工作,具有中断主机的能力,操作系统运用中断技术协调CPU 处理器与( )的运行关系。

A、硬件

B、内存

C、外存

D、IO处理器

1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使计算机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之下,同时运行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以减少( )等待的时间。

A、输入/输出设备

B、CPU处理器

C、IO处理器

D、用户

12分时系统将处理机时间划分为一个个很短的时间片,循环分配处理每个终端,而终端用户是一种( )的感觉。

A、等待

B、机器运行过于缓慢

C、机器时而不运行

D、独占计算机

13、计算机分时系统工作时,通常是( )。

A、多个CPU同时工作

B、共享一个CPU

C、几个CPU轮流工作

D、不使用CPU

14、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地对外部信息做出反映并进行处理,实时操作系统一般要求响应时间是( )。

A、1小时

B、几分钟

C、毫秒级或更快

D、没要求

15、计算机技术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机算机和网络之间、网络和网络之间的( )迅速发展。

A、软件技术

B、互联技术

C、交换技术

D、硬件技术

16、单机操作系统功能主要是实现对( )软硬系统和文件系统的管理,以及对输入/输出命令的解释等工作。

A、联网计算机

B、网络设备

C、用户终端

D、个人计算机

17、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备单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外,还提供网络操作与管理的功能,也是管理网络的( ),可以负责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及各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

A、系统软件

B、网络设备

C、应用软件

D、工具软件

18、( )能够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者说把一个任务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地运行,共享多个CPU处理器。

A、单机操作系统

B、网络设备

C、分布式操作系统

D、工具软件

19、( )操作系统是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技术主流。

A、单机化

B、智能化、网络化

C、集成化

D、商业化

20、操作系统的管理资源按性质一般分为( )、程序和数据信息文件。

A、处理器

B、存储器

C、外设

D、处理器、存储器、外设

21、CPU处理器管理的功能是提出程序或任务调度策略,并具体实施( )时间的分配。

A、内存储器

B、处理器

C、外存储器

D、主机

22、存储管理程序的功能是管理( )资源,为作业分配内存空间和实现程序的重定位。

A、磁盘

B、处理器

C、存储器

D、主机

23、多道程序中,多道程序同时驻留内存,存储管理程序必须可以提供虚拟存储技术,扩充( ),为用户提供比实际容量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A、磁盘

B、内存空间

C、ROM存储器

D、外存空间

24、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为输入/输出设备提供( )和控制程序,以使用户不必详细了解设备及接口的细节,就能方便地对这些设备进行使用。

A、外存空间

B、驱动程序

C、内存储器

D、磁盘

25、中断技术、通道技术等,使外围设备尽可能与CPU处理器( )工作,以提高设备的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A、轮流

B、串行

C、并行

D、分时

26、 ( )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统一的存取和管理信息的方法,并解决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存取控制和保密等问题。

A、CPU处理器管理

B、设备管理

C、内存管理

D、文件管理

27、 ( )是指用户在一次上机过程中,请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一个计算任务,一般由程序、数据及有关的控制命令组成,并包含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

A、程序集

B、命令集

C、内存管理

D、作业

28、每一个作业一般可分为若干顺序处理和加工的步骤,称为( )。

A、程序

B、命令

C、作业步

D、作业

29、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分为( )三个阶段。

A、后备、执行、完成

B、输入、执行、输出

C、输入、执行、完成

D、后备、执行、输出

30、作业输入到磁盘等外存储器,由操作系统把作业放在特定的存储区域,等待运行称为( )。

A、输入状态

B、后备状态

C、作业状态

D、运行状态

31、当作业的全部信息由外存调入内存后,系统就要为该作业建立一个( )JCB。

A、命令表

B、作业控制块

C、命令状态表

D、运行表

32、作业控制块JCB的信息是进行作业调度的依据,作业退出系统后,其作业控制块JCB 被( )。

A、保存

B、输出

C、撤销

D、执行

33、作业执行完成或退出时,作业调度释放该作业所占有的所有资源,撤消其进程和( )表。

A、作业表

B、输出表

C、调度表

D、作业控制块

34、作业调度中通常以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来衡量其( )的优劣。

A、调度性能

B、调度时间

C、占用空间

D、指令大小

35、 ( )是在作业进入系统时,系统按规定的顺序控制作业执行。

A、联机控制方式

B、脱机控制方式

C、程序运行方式

D、系统运行方式

36、( )一般利用作业控制语JCL(Job Control Language)编写作业控制程序。

A、联机控制方式

B、脱机控制方式

C、程序运行方式

D、系统运行方式

37、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在程序中请求其服务的一种手段,由一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 )组成。

A、源程序

B、子程序

C、用户程序

D、数据

38、操作系统图形化界面现在仍是最为流行的用户界面形式,它将菜单驱动技术、图形符号驱动、面向对象等技术等集于一身,形成了一个( )的操作环境。

A、单一化

B、多样化

C、命令行

D、视窗化

39、在图形化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中,每一种可以操作的对象,如磁盘、磁盘目录、文件、网络、打印机等均以图形( )的形式显示在视窗桌面上。

A、命令

B、图标

C、选项卡

D、命令行

40、在图形化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中,各种系统命令都集成于系统提供的形式统一的( ) 中,用户程序可以用窗口的形式打开和调用。

A、程序

B、图型

C、窗口或菜单

D、对话框

41、程序顺序执行方式执行时是根据源程序的先后顺序,( )进行操作,程序执行后得到的最终结果由给定的初始条件决定。

A、随机地

B、连续地

C、间断地

D、多样地

42、并发控制使多个程序可以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 )分别占据各自不同的运行资源,宏观上实现了系统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

A、不同时刻

B、同一时刻

C、先后

D、不一定

43、进程与程序不同,进程是( ),有生命周期的,投入运行时系统建立进程,运行完成后撤销进程。

A、不活动的

B、存在盘上的

C、静止的

D、动态的

44、进程( )是在进程获得了除了CPU外的一切所需资源的状态,一旦获得CPU即可运行。

A、等待状态

B、完成状态

C、就绪状态

D、暂停状态

45、进程( )是在进程获得了CPU及其它一切所需资源,正在CPU上运行。

A、等待状态

B、完成状态

C、就绪状态

D、运行状态

46、进程( )也称等待状态, 是正在CPU上运行的进程由于需要除了CPU外的所需资源或其它的运行条件而停止运行,等待某种操作完成。

A、阻塞状态

B、完成状态

C、就绪状态

D、运行状态

47、进程实体由三部分构成:程序段、数据集、( )。

A、进程时间表

B、进程控制块

C、命令

D、程序

48、进程控制模块PCB(Process Control Block)随进程的产生而建立,随进程的消亡而撤消,是系统中进程的( )。

A、唯一标识

B、通用标识

C、通用名称

D、文件名

49、先来先服务算法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调度算法,其调度策略是根据作业到达系统或就绪队列中进程进入的( )来选择的。

A、随机顺序

B、先后顺序

C、到排序

D、不定顺序

50、一般把实现创建进程、撤消进程、挂起进程、进程通信、资源管理等操作称为系统的内核或核心,是硬件机器上最内层的软件,是对裸机的( ),运行的全过程中它常贮内存。

A、常规使用

B、首次扩充

C、二次开发

D、程序化应用

51、进程原语用于进程( )的操作有:创建进程、撤消进程、挂起进程、激活进程、阻塞进程和唤醒进程等。

A、控制

B、建立

C、使用

D、结束

52、如果多道程序系统中有两个以上的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永远也不会得到的资源条件,系统便处于( ),是进程所处的一种状态。

A、完成状态

B、死锁状态

C、就绪状态

D、运行状态

53、( )通常是由软盘(diskette)、硬盘(disk)、光盘(CD-ROM)、磁带(diskette tape)等组成。

A、内存

B、外存

C、存储器

D、磁介质

54、( )主要有高速缓存(Cache)、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A、内存

B、外存

C、存储器

D、磁介质

55、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程序具有存储空间的( )、地址的映射、信息的保护、扩充主存容量等功能。

A、划分使用

B、分配和回收

C、开发应用

D、随意使用

56、任何编译程序对源程序编译产生的目标程序空间,都以0为基地址进行线性顺序编址,使用相对地址进行编址,相对地址也叫( )或虚拟地址。

A、直接地址

B、间接地址

C、逻辑地址

D、物理地址

57、存储管理程序必须能够把要访问的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这种地址转换就称为( )。

A、地址再分配

B、地址映射

C、地址重定位

D、逻辑地址编码

58、地址重定位有( )和动态重定位。

A、数据重定位

B、源码重定位

C、静态重定位

D、逻辑重定位

59、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和运行多道作业时,可实现分区存储管理,分区管理方式可分为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和( )。

A、数据分区存储管理

B、源码分区存储管理

C、静态分区存储管理

D、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60、固定分区管理中,操作系统通过建立内存分区说明表,( )地记录每个内存分区的大小、起始地址以及是否已经分配等信息。

A、动态

B、静态

C、逻辑

D、物理

61、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模式不预先划分内存分区的( ),而是在作业装入时,根据作业所需的内存大小动态地划分。

A、存储区域大小

B、逻辑空间

C、个数和大小

D、个数

62、内存中除了操作系统的常驻部分外,其余部分都可看成是一个大的空闲区。当作业要装入时,从空闲区划出一个与作业大小相当的内存分区分配给作业。其余部分( )。A、不可用 B、不空闲

C、为占用区

D、仍为空闲区

63、可变分区的管理,一般需要设置两个可变分区说明表,分别记录已分配和( )分区的状况。

A、要分配

B、未分配

C、已使用

D、待分配

64、操作系统把每个作业的地址空间分为大小相等的片,称之为页(Page),页式存储结构中,系统将逻辑地址分为页号和( )。

A、页内偏移地址

B、页地址

C、绝对地址

D、物理地址

65、操作系统把内存空间也分成与页长度相等且位置固定的片,称之为存储( )。

A、区

B、块(Block)

C、行

D、空间

66、段式地址与页式地址在形式上的区别是页式地址的结构是一维的,段式地址结构是( )的。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

67、( )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接口,为用户提供了一整套操作和使用文件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按文件名存取。

A、文件系统(File System)

B、存储界面

C、磁盘

D、软盘

68、文件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方法管理存取存放在( )上的用户和系统文件,实现信息数据的存取、检索、更新、共享和保护。

A、内存储器

B、辅助存储器

C、缓冲区

D、ROM

69、流式文件是一个( )的数据序列文件,操作系统对于流式文件不需要识别文件中的详细内容,按数据流读取。

A、顺序无结构

B、随机无结构

C、顺序有结构

D、随机有结构

70、( )的结构是将文件信息存放在一组可相邻也可不相邻的物理存储块中,一个物理块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记录。

A、代码文件

B、串联文件

C、数据文件

D、源文件

71、采用文件存储空间的( ),在建立文件时就指出文件的大小,并分配所需的全部空间,这一策略容易产生外存碎片。

A、动态分配策略

B、随机分配策略

C、静态分配策略

D、无策略

72、采用( )时,存储空间的分配是在写文件操作时动态进行的。

A、动态分配策略

B、随机分配策略

C、静态分配策略

D、无策略

73、文件系统中,把一张软盘、一个硬盘和一卷磁带分区称作一个( )。

A、逻辑空间

B、物理分区

C、逻辑分区

D、物理卷 (Volume )

74、ROM-BIOS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提供对PC机输入/输出设备基本的I/O操作服务,ROM-BIOS位于DOS的最低层,直接和( )打交道。

A、用户程序

B、主机

C、应用软件

D、硬件设备

75、( )由加电自测程序、I/O支撑程序等组成。

A、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命令解释程序

C、文件系统

D、引导程序

76、DOS的配置是通过修改两个文件的内容实现的,它们是和, 都是纯文本文件,即( )文件,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A、格式文件

B、二进制文件

C、ASCII码

D、用户命令文件

77、和都必须处于系统的( )下,在DOS的启动过程中被系统自动处理从而起到配置系统的作用。

A、根目录

B、子目录

C、二级子目录

D、无所谓

78、用于指定磁盘缓冲区数目的系统配置指令格式为( ),如果不用这个命令,缺省值取决于系统默认的设定。

A、FILES=n

B、BUFFERS=n

C、PATH D:\A1\A2

D、DRIVER

79、多重配置允许用户将多个系统配置方案写在配置文件中,多重配置可通过( )实现,系统启动时会根据用户的选择使用两个文件相应的配置。

A、B、和配合

C、D、都不需要

80、用于管理扩展内存,在配置系统文件中应当( )使用扩展内存的程序加载。

A、不同于

B、同时和

C、后于

D、先于

81、Windows操作系统中,当用户启动运行多个应用程序而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时,它们都处于( )状态。

A、当前

B、静止

C、运行

D、等待

82、切换应用程序窗口时,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相应的按钮就可以使之成为当前窗口,也可直接在桌面上单击要激活的窗口,还可以通过按( )键进行任务之间的切换。

A、Alt +ESC

B、Alt + ESC或Alt + Tab

C、Alt +Tab

D、Ctrl+Alt + Del

83、任务栏可以通过设置,改变显示内容和增加启动程序。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的空白区域,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 )命令,再选择用户应用程序以创建新的工具按钮。

A、“任务管理器”

B、“工具栏”

C、“属性”

D、视窗

84、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时有一些应用程序不会自动添加到开始菜单中,可以通过“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来添加( ) 。

A、任务栏命令

B、桌面图标

C、菜单命令

D、应用程序

85、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设置显示器属性,可以设置( )、显示器屏幕保护程序、窗口属性等。

A、物理分辨率

B、对比度

C、亮度

D、电源和硬盘低耗

86、Windows操作系统对监视器的( )设置包括设置活动窗口、按钮、图标和消息框的大小和颜色等。

A、硬件

B、外观

C、命令

D、程序

87、Windows操作系统对显示器的节能特性设置是用户在离开计算机一段时间后,( )都将自动停止工作。

A、主机

B、键盘

C、显示器和硬盘

D、软盘

88、Windows操作系统是一种( )系统软件,是当今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安装的主流操作系统。

A、多任务

B、多进程

C、多线程

D、多任务、多进程、多线程

二、填空题 (在下面空格中添入正确的答案)

1、批处理系统分为( )和脱机批处理两类。

2、作业步之间有顺承关系,( )需要以( )的结果为基础。

3、只有前一个作业步得到( ),才可能继续运行下一个作业步。

4、( )主要任务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选取进入内存的一个作业,使之占有处理机进行运算。

5、( )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它随着作业进入外存而建立,随作业的完成而撤消。它是作业存在的唯一的标志。

6、在有优先级的系统中,一般作业的后备队列根据作业的( )进行排列。

7、一个后备作业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分配了必要的资源,调入内存执行,此时称作业处于( )。

8、操作系统依次为每个作业步建立一个主进程,每个主进程又可以建立若干个子进程,这些子进程有的正占有处理机而处于运行状态,有的等待资源或某个事件发生而处于阻塞状态,有的处于就绪状态,从宏观上看,该作业处于( )。

9、平均周转时间为( )。

10、平均带权周转时间为( )。

11、作业调度算法有( )。

12、作业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 )。

13、进程是指一个功能独立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控制类命令包括( )等。

14、( )可以改变CPU处理器的操作顺序。

15、(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描述和反映程序执行的活动规律和状态。

16、( )由创建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最后因完成或撤消而消

亡,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17、( )随进程的产生而建立,随进程的消亡而撤消,它是系统中进程的唯一标识。

18、进程的互斥是指在某一时刻多个操作( )。

19、( )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在执行时间上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20、( )就是进程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

21、短进程优先算法的调度策略是根据作业的大小,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作业运行时间( )的作业运行于CPU处理器,一旦选中就尽量是作业运行到结束,释放出资源。22、( )预先确定各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系统把处理机的使用权赋予就绪队列中具有最高优先数的就绪进程。

23、在循环轮转调度算法下,进程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排列成就绪队列。每当CPU空闲时,就取出就绪队列中的首元素,分配给它一个( )使之投入运行。当该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时,该进程转为就绪状态并插入就绪队列末端。

24、( )是让当前占用处理机的进程继续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发生某种事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高的进程使之执行。

25、( )是优先数高的进程一到,便暂停正在执行的进程,立即把处理机分配给它。

26、现在最流行的Windows98/2000系统采用的是( ),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27、( )、撤消进程、挂起进程、进程通信、资源管理等操作是操作系统中最常用、最核心的操作, 一般把实现这些操作的模块称为系统的内核或核心。

28、系统内核是加在硬件机器上的最内层软件,是对硬件的首次扩充,运行的全过程中( )内存。

29、在两个或多个并发进程中,系统一旦发生( ),就会使整个系统停滞或一直处于空操作的状态,从而造成机时的巨大浪费。

30、死锁是( )进程的循环等待,进程独占资源、不剥夺正使用的资源、不能释放占用的资源、前一进程占用的资源正是后一进程所需求的资源。

31、预防和解除死锁,系统采用的资源分配策略一般有( )等。

32、( )将内存与磁盘看成为一个整体,当现有的程序所占用的地址空间比实际可用的存储空间大时,操作系统将这个程序的地址空间中目前需要使用的一部分放在内存里,而其他的部分暂放在( )上。

33、( )是操作系统管理下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并能从逻辑上对内存进行扩充的一种存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和外存的容量和决定。

34、( )可以看成是段式管理方式和请求分页管理方式的一种结合。

35、( )是指在目标程序运行之前完成存储区域的分配,如分区存储管理和静态分页管理。

36、( )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逐步实现存储区域的分配,如请求分页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

37、( )是对于内存扩充。

38、( )是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39、计算机系统所有的文件都必须有一个( )。用户及系统都是通过它对文件进行识别、访问和操作的。

40、许多操作系统在设计时也把I/O设备看作是一个文件,称为( )。这样用户也可以按设备文件名去访问设备,无需考虑设备差异。

41、( )只能打开读取数据,不能被修改和删除。

42、( )被打开后,既可以读取数据,也可以被修改、更新或删除。

43、操作系统的( )是由操作系统自己访问的,通常不能被用户修改和删除。

44、( )只有特定授权的程序和用户可以访问它。

45、记录式文件是一个有数据结构的序列文件,在逻辑上被看成是由一组具有一定长度的数据( )的集合,一个顺序文件的数据在存储介质上是顺序存放的。

46、( )存取的特点是从文件的起始位置到文件的结束顺序读取数据。

47、( )的特点是一个文件的数据可以分别存放在存储介质的不同位置,通过使用( )建立文件中的各条记录之间的联系。

48、( )中包含着文件记录的关键字和记录数据的存放地址。

49、文件的存取方法可分为( )。

50、空白文件目录适用于建立( )。

51、空白块链是将存储空间上所有的空白块用链接( )链接起来。

52、每个物理卷中建立( ),把这种结构称为一级目录结构。

53、( )在逻辑上形成了由一个根目录和各级子目录组成的多级结构,也叫多级目录结构。

54、在树型目录中,用户要访问一个文件时必须要指出文件所在的( ),以便系统能够一层层地按路径检索。

55、当前目录就是当前直接操作使用的目录,检索文件时系统默认从( )开始查找,对非当前目录中的文件进行访问时,只要给出相对路径即可。

56、( )是从当前目录开始到目的文件的通路上所经过的子目录名序列,各目录名之间用分隔符“\”隔开。

57、目录管理的形式主要有( )。

58、( )系统最基本的操作有创建文件、打开文件、读数据、写数据、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操作。

59、DOS操作系统内核由四个模块和一个引导程序组成,它们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引导程序、输入输出接口模块、( )。

60、DOS操作系统每接收到一条命令后,由( )命令处理程序COMMAND解释并执行。

61、( )是DOS操作系统与系统中各种外设的接口。

62、 DEVICEHIGH的功能和DEVICE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DEVICEHIGH它将驱动程序装入( )。

63、( )用于设置DOS操作系统在使用文件句柄访问文件时可以同时打开的文件的数目。

64、自动批处理文件位于启动盘的( )目录下,DOS操作系统在启动过程的最后阶段,会自动在当前根目录下寻找该文件并自动执行之。

65、( )主要是在请求I/O的进程与设备控制程序之间的一个通信和转换程序。

66、驱动程序与设备控制程序和I/O设备的硬件特性紧密相关,因而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配置( )的设备驱动程序。

67、(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控制台CON驱动程序,它向显示器和键盘提供了一系列扩展功能。

68、人们称超过1M的内存空间为( )(XMS-Extended Memory)

69、在1M内存空间之上,紧接着还有一块( )大小的特殊区域,称之为高端内存(HMA-High Memory)。

70、( )(EMS-Expanded Memory)与扩展内存不同,实际上并不是指内存中的某一部分,而是一种突破1M内存限制的管理方法。

71、网络上的( )(Server)端计算机是用户用来提供文件服务的一方。

72、网络上的( )(Client) 端计算机是用来存取服务器端计算机中信息的一方。

73、使用INTERSVR命令启动( )计算机的网络功能。

74、网域中计算机名为( ),共享目录名为TXTGROUP中的文件,则需要给共享目录设置一个逻辑盘符,路径指定为\\FILESVR\TXTGROUP。

75、用户共享打印机,需要事先知道打印机和它所连接的计算机名和连接端口,采用路径( )。

76、Windows NT操作系统局域网是当前使用非常流行的一种( )操作系统。

77、 DOS操作系统可作为局域网上一个( )操作系统。

78、Windows NT操作系统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用DOS操作系统,需要安装( )(Network Client for MS-DOS)。

79、网络连接重定位路径格式为( )。

80、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 ),用户可以收藏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81、Windows操作系统( )包括控制面板、打印机、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等选项,用户也可以对系统的设置进行查看和修改。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自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C

2、D

3、B

4、B

5、C

6、D

7、B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C 15、B

16、D 17、A 18、C 19、B 20、D

21、B 22、C 23、B 24、B 25、C

26、D 27、D 28、C 29、A 30、B

31、B 32、C 33、D 34、A 35、A

36、B 37、B 38、D 39、B 40、C

41、B 42、B 43、D 44、C 45、D

46、A 47、B 48、A 49、B 50、B

53、A 52、B 53、B 54、A 55、B

56、C 57、C 58、C 59、D 60、A

61、C 62、D 63、B 64、A 65、B

66、B 67、A 68、B 69、A 70、B

71、C 72、A 73、D 74、D 75、A

76、C 77、A 78、B 79、B 80、D

81、C 82、B 83、B 84、C 85、D

86、B 87、C 88、D

二、填空题

1、联机批处理

2、后一个作业、前一个作业

3、正确的结果

4、进程调度

5、作业控制块

6、优先级

7、执行状态8、执行状态

9、T =∑=n

i Ti n 11 10、W =∑=n i Wi n 1

1 11、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12、脱机方式和联机方式

13、进程的建立、进程的执行、进程的撤消

14、中断程序 15、进程 16、进程

17、进程控制块 18、不能同时进行

19、同步 20、进程通信 21、最短

22、优先级算法 23、时间片

24、非剥夺方式 25、剥夺方式

26、剥夺方式 27、创建进程

28、常贮于 29、死锁 30、多个

31、静态分配、顺序分配、受控分配 32、虚拟存储技术、外存磁盘

33、虚拟存储器 34、段页式存储管理

35、静态分配 36、动态分配

37、虚拟存储技术 38、文件

39、文件名 40、设备文件

41、只读文件 42、读写文件

43、内部文件 44、加密文件

45、记录 46、顺序结构

47、串联文件、连接指针 48、索引表

49、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50、顺序文件

51、地址指针 52、一张目录表

53、树型目录 54、路径名

55、当前目录 56、相对路径

57、一级文件目录结构、二级文件目录结构和树型文件目录结构

58、文件

59、文件管理模块、命令处理模块

60、设备驱动程序 61、设备驱动程序

62、上位内存块 63、FILES=n

64、根 65、驱动程序 66、不同

67、 68、扩展内存

69、64K 70、扩充内存

71、服务器 72、客户端

73、服务器端 74、FILESVR

75、\\计算机名\打印机名

76、局域网 77、客户端计算机

78、网络客户端服务程序

79、\\主机名\共享设备名\共享目录名

80、收藏夹 81、设置

最新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是( C ) A、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 B、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 C、管理程序,原始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D、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原始操作系统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是由( B )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标准库程序 3.进程调度的对象和任务分别是( C )。 A、作业,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B、进程,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按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C、进程,从就绪队列中按一定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进程占用CPU D、作业,从后备作业队列中调度策略选择一个作业占用CPU 4.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动态重定位 ) A、动态重定位 B、段式地址转换 C、页式地址转换 D、静态重定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C )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小到大 D、尺寸从大到小 6.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D、实时性和可靠性 7.当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状态。 A、等待 B、就绪 C、运行 D、完成 8.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 )。 A、篡改 B、破坏 C、窃取 D、删除 9.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 ( )临界区构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按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 A、记录式文件 B、网状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1.UNIX中的文件系统采用(、流式文件)。 A、网状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贮器 C、提高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速度 D、用于存贮系统文档 13.文件系统中用()管理文件。 A、堆栈结构 B、指针 C、页表 D、目录 14.为了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 A、重名翻译 B、多级目录 C、约定 D、文件名 15.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 )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 B、磁带机 C、CPU D、磁盘 1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 A、先来先服务 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 D、均衡调度 17.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消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称为进程的()。 A、互斥 B、同步 C、调度 D、伙伴 18.当每类资源只有一个个体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环必死锁 B、死锁必有环 C、有环不一定死锁 D、被锁者一定全在环中 19.数据文件存放在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逻辑组织形式是与( )有关的。 A、文件逻辑结构 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D、分配外设方式 20.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 )。 精品文档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 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 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 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 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 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 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 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 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10)如果系统的资源有向图 _ D __ ,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A. 出现了环路 B. 每个进程节点至少有一条请求边 C. 没有环路 D. 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环路 (11)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则这两个进程 B 。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单项选择题 ⑴ B; ⑵ B; ⑶ C; ⑷ B; ⑸ C; ⑹ B; ⑺ B;⑻ D;⑼ A;⑽ B; 2.填空题 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系统资源; ⑵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称为多功能(元)操作系统; ⑶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⑷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联机操作; ⑸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属于分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可靠,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在用户递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类型; 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不确定性; ⑺实时操作系统按应用的不同分为过程控制和信息处理两种; ⑻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串行。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1.单项选择题

⑴ B;⑵ B;⑶ A C B D; ⑷ C; ⑸ C; ⑹ D; ⑺ C; ⑻ A; ⑼ C; ⑽ B; ⑾ D; ⑿ A; ⒀ D; ⒁ C; ⒂ A; 2.填空题 ⑴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执行、就绪和等待(睡眠、阻塞); ⑵进程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性; ⑶进程由控制块(PCB)、程序、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而程序部分也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 ⑷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 ⑸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和不可再现性; ⑹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 ①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②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③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等待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④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上述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 ⑺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程序内部的并行性; ⑻在一个单处理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且假设当前时刻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4个,最少0个;

计算机操作系统3套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2003年7月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共38分) 1.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主要特点是( )。 A.一个程序模块B.主机不断电时常驻内存 C.有头有尾的程序D.串行顺序执行 2.操作系统中用得最多的数据结构是( )。 A.堆栈B.队列 C.表格D.树 3. 索引式(随机)文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o A.不需要链接指针B.能实现物理块的动态分配 C.回收实现比较简单D.用户存取方便 4.文件目录的主要作用是( )。 A.按名存取B.提高速度 C.节省空间D.提高外存利用率 5.在操作系统管理中,面向用户的管理组织机构称为( )。 A.用户结构B.实际结构 C.物理结构D.逻辑结构 6.单机操作系统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 )。 A.内存、CPU和基本软件B.键盘、鼠标、显示器 C.打印机、扫描仪D.软盘、硬盘、光盘 7.为方便用户,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 )。 A.软件资源B.硬件和软件资源 C.用户有用资源D.硬件资源 8.设备I/O方式有如下三种:( )、( )和( )。 A.假脱机B.询问 C.联机D.中断 E.通道F.脱机 9.操作系统五大功能中作业管理包含( )和( );文件管理又称( );存储管理主要讲解( );设备管理是最原始的( );进程管理实质上是( )。 A.CPU的执行调度管理B.用户任务管理 C. 信息管理D.监控程序管理 E.人机交互界面管理F.内存管理 10.计算机在接受用户请求后处理数据以及在数据处理结束时,将结果送到终端显示器。例如,导弹控制系统应选择安装( );计算机订票系统应选择安装( );计算机语言学习系统应选择安装(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网络操作系统 E.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的划×,其它符号按错论。共20分) ( )1.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和用户进程的接口,库函数也是操作系统和用户的接口。 ( )2.UNIX的i节点(内码)是文件系统的主要数据结构(表格)部分。 ( )3.虚地址即程序执行时所要访问的内存地址。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5章死锁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 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方便性,开放性,有效性,可扩充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为什么说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1/0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0s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里,为了满足用户对人一机交互的需求和共享主机。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1/0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一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殖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耽机1/0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輸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寸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采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路多路卡,健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轮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路缓冲区,暂存用户捷入的命令或教据。针对反时处理问题,应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8.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熏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涯领域的需要。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款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是。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大。举例:网页内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 10.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未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 B. 操作系统是主机和外设之间的接口 C.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D. 操作系统是源程序与目标程序之间的接口 标准答案:C 2. 在计算机系统得层次关系中,最贴近硬件的是() A. 应用软件 B. 实用软件 C. 操作系统 D. 用户 标准答案:C 3. 计算机系统把进行()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即操作系统 A. CPU管理 B. 作业管理 C. 资源管理 D. 设备管理 标准答案:C 4.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非交互性 B. 实时性 C. 高可靠性 D. 分时性 标准答案:A 5. 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交互性 B. 实时性 C. 高可靠性 D. 资源利用率高 标准答案:A 6. 高可靠性是()的主要特点之一 A. 分时系统 B. 实时系统 C. 批处理系统 D. 通用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B 7.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 分时操作系统 B. 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C.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D. 实时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A

8. 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操作系统(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分时系统 B. 实时系统 C. 批处理系统 D. 通用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C 9. 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描述操作系统的典型观点()(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操作系统是众多软件的集合 B.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C. 操作系统是资源的管理者 D. 操作系统是虚拟机 10. 下列哪个系统与其他三个不同()(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现场压力采集系统 B. 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机 C. 飞机定票系统 D. 导弹制导系统 标准答案:C 11. 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并发和异步 B. 并发和共享 C. 共享和虚拟 D. 虚拟和异步 标准答案:B 12. 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B. 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 C. CPU和用户之间 D. CPU和软件之间 标准答案:B 13. 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充分利用I/O B. 快速响应用户 C. 提高系统吞吐率 D. 充分利用内存 标准答案:B 14. 分时系统的()是衡量一个分时系统的重要指标(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周转时间 B. 用户数 C. 时间片 D. 用户响应时间 标准答案:D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练习题(一) Ⅰ问答题 1. 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方便性与有效性。 2. 试说明操作系统与硬件、其它系统软件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 答: 与硬件的关系: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上的第一层软件,它直接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提高了硬件的利用率。。 与其他系统软件的关系: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但它不同于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它为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接口。应用软件要使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方可方便使用计算机。 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操作系统是为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3. 试论述操作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虚拟计算机系统。 答: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即使其硬件功能再强,也必定是难于使用的。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裸机位于最里层,它的外面是操作系统,经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管理功能和方便用户的各种服务功能,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又称之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这样的计算机系统是概念上和逻辑上的计算机,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计算机。 4.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 答: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之上,所有其它软件层之下的一种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提供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5. 请叙述并发和并行两个概念的区别? 答: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程序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执行,是宏观上的同时。而并行性是从硬件意义上考虑,是不同硬件部件(如CPU与I/O)在同一时刻的并行,即微观上,多个程序也是同时执行的。 6. 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在操作系统中使用这种技术有什么好处? 答: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道已开始运行尚未结束的程序,它们交替运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从而使处理机得到充分利用。 好处: ①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各道程序是轮流占用一个CPU,交替地执行。 ②改进了系统的吞吐量(系统吞吐量是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总工作量)。 ③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并行性,使CPU与I/O并行工作。提高CPU、设备、内存等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习题

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单选题 (1)当CPU执行操作系统代码时,称处理机处于( )。 A.执行态 B.目态 C.管态 D.就绪态 (2)在下列性质中,( )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A.多路性 B.交互性 C.独立性 D.成批性 (3)下列仅一条指令( )只能在管态下执行。 A.读取时钟指令 B.访管指令 C.屏蔽中断指令 D.取数指令 二、填空题 (1) 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资源,其中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以及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这里的处理机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2) 利用缓冲区能有效地缓和CPU 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虚拟设备的功能是使_____________变成能被多个进程同时使用的_________。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一个可执行程序文件,该程序与执行它的进程是一对多的关系。 (2)在单CPU系统中实现并发技术后。

A.进程在一个时间段内并行执行,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B.进程在一个时刻并行执行,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C.进程在一个时间段内并行执行,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D.进程在一个时刻并行执行,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3)从静态角度上看,进程是由PCB、程序段,数据段三部分组成。 (4)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用完其时间片而被暂停执行,此时进程应从执行状态变成为就绪状态。 (5)引入进程,可带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系统吞吐量的增加的好处,但却增加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开销。 (6)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7) ①C是一种只能由P和V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①可用于实现进程的② D 和③ A ,②是指排他性地访问临界资源。 ①:A.控制变量B.锁 C.整型信号量 D.记录型信号量 ②,③:A.同步 B.通信 C.调度 D.互斥 (8)设有6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若最多允许有3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所采用的互斥信号量的初值为 3 。 (9)有3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若用P、V操作作同步机制,则记录型信号量S的取值范围为2,1,0 ,-1。 (10)为实现消息缓冲通信,在PCB中应增加消息队列首指针、消息队列互斥信号量和消息队列资源信号量三个数据项。 (11)若记录型信号量S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 B 等待进程。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 管理计算机裸机 B 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C )。 A CPU利用率低 B 不能并发执行 C 缺少交互性 D 以上都不是。 3、在操作系统中,( D )部分属于微内核。 A 输入/输出井的管理程序,及作业调度软件。 B 用户命令解释程序 C 磁盘文件目录管理软件 D 进程通信服务例程 4、通常在分时系统中运行的作业称为( C )。 A 前台作业 B 后台作业 C 终端型作业 D 批量型作业 5、在下面的选项中,( A )不属于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可用资源。 A 中断机制 B 处理机 C 存储器 D I/O 设备 6、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 B )的位置。 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B 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 C 处理机和用户程序之间 D 外部设备和处理机之间 7、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 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 应用程序 8、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 )。 A 利用率 B 可靠性 C 稳定性 D 兼容性 9、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 B )。 A 进程 B 系统调用 C 库函数 D B和C 10、所谓( B )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行执行 11、实时系统必须在( C )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 B 周转时间 C 规定时间 D 调度时间 12、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 C )发生。 A 在同一时刻 B 一定在不同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13、订购机票系统处理各个终端的服务请求,处理后通过终端回答用户,所以它是一个( D )。 A 分时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计算机网络 D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共享),两者之间互为存在条件。 2、实时系统应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 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习题一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其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功能。 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把多个程序同时放入内存,使它们共享系统中的资源; 特点:(1)多道,即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是指同时进入系统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 (3)微观上串行,是指在单处理机环境下,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占有CPU,交替执行。 3.批处理系统是怎样的一种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在该系统中,用户的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及程序的处理步骤)被成批的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用户的作业自动地执行; 特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4.什么是分时系统?什么是实时系统?试从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 和可靠性几个方面比较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分时系统:一个计算机和许多终端设备连接,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请求完成某项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好像独占计算机一样。 实时系统: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实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并作出反应。 比较:(1)交互性:实时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它不像分时系统那样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实时系统的交互性要求系统具有连续人机对话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交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得输入有一定的记忆和进一步的推断的能力。 (2)及时性:实时系统对及时性没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们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及时系统则对及时性要求更高。 (3)独立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一样具有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提出请求时,是彼此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 (4)多路性:实时系统与分时一样具有多路性。操作系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对于实时系统,其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5)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可靠性,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 5.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种类型? 答: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6.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不确定性。 7.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有几种?他们各自用在什么场合? 答:有两种: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择题大全

1. 单项选择题(共200个题目) 100236. 一般用户更喜欢使用的系统是(c )。 A.手工操作 B.单道批处理 C.多道批处理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37. 与计算机硬件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d). A.编译程序 B.数据库管理程序 C.游戏程序 D.OS 100238.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D)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磁盘 C.对象 D.多道程序100239. 早期的OS主要追求的是(A)。 A.系统的效率 B.用户的方便性 C.可移植 D.可扩充性 100240. (A )不是多道程序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41. (B)是多道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支持。 A.打印机 B.中断机构 C.软盘 D.鼠标100242. 特权指令可以在(C)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的时间 D.进程调度中100243. 没有了(C )计算机系统就启动不起来了。 A.编译器 B.DBMS C.OS D.浏览器100244. 通道能够完成(C )之间数据的传输。

A.CPU与外设 B.内存与外设 C.CPU与主存 D.外设与外设 100245.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 )。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 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100246. 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A)是并行操作的。 A.处理机操作和通道 B.程序与程序 C.主程序与子程序 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 100247. 处理机的所有指令可以在(D)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时间 D.系统态100248. (B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直接完成的功能。 A.管理计算机硬盘 B.对程序进行编译 C.实现虚拟存储器 D.删除文件 100249.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请求必须给予及时相应的OS是(B )。 A.多用户分时系统 B.实时系统 C.批处理系统时间 D.网络操作系统 100250. 操作系统是对(C )进行管理的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整理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 整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作业提交时间运行时间 1 8.0 1.0 2 8.5 0.5 3 9.0 0.2 4 9.1 0.1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2.考虑某个系统在某时刻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Allocation Max Available ABCDABCD1520 P0 00120012 P1 10001750 P2 13542356 P3 00140656 使用银行家算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求Need矩阵。 (2)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3)如果进程P1发来一个请求(0,4,2,0),这个请求能否立刻被满足?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2) 安全,安全序例为:P0,P2,P1,P3……(3分) (3)能立刻被满足,满足的安全序列为: P0,P2,P1,P3……(3分)3.桌子上有一只盘子,每次只能向其中放入一只水果。爸爸专向盘子中放苹果,妈妈专向盘子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子中的桔子,女儿专等吃盘子中的苹果。只有盘子为空时,爸爸或妈妈就可向盘子中放一只水果;仅当盘子中有自己需要的水果时,儿子或女儿可以从盘子中取出。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该问题。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 信号量So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2分) father(){ 。while(1) { 。P(S); 。放苹果。V(Sa); 。} } 。mather(){。while(1) { 。P(S); 。放苹果。V(So);。} } 。son(){ 。while(1) { 。P(So);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 子;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果; 。 V(S); 。吃苹果; 。}。} 4.设某计算机的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均为64KB,按字节编址。若某进程最多需要6页数据存储空间,页的大小为1KB,操作系统采用固定分配局部置换策略为此进程分配4个页框,在时刻260前的该进程访问情况见下表。 页号页框号装入时间访问位 071301 142301 222001 391601 当该进程执行到时刻260时,要访问逻辑地址为17CAH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是多少? (2)若采用先进先出(FIFO)置换算法,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3)若采用时钟(Clock)置换算法,当前指针指向2号页框。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答:(1) 17CAH=0001 0111 1100 1010B,且页的大小为1KB,故页号为000101B=5…(2分) (2)采用FIFO置换算法,与最早调入的页面即0号页面置换,其所在的页框号为7,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1 1111 1100 1010B=1FCAH…(3分) (3)采用Clock置换算法,首先从当前位置(2号页框)开始顺时针寻找访问位为0的页面,当指针指向的页面的访问位为1时,就把该访问位清“0”,指针遍历一周后,回到2号页框,此时2号页框的访问位为0,置换该页框的页面,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0 1011 1100 1010B=0BCAH。(3分) 5.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4KB,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4KB=4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K×4KB=4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4KB=4GB (2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1K×4KB =4TB 一个文件最大=40KB+4MB+4GB+4TB (1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 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 均带权周转时间W。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 法。 答:1.(1)FCFS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0+0.7+0.7)/4=0.85 (2分) W=(1.0+2.0+3.5+7.0)/4=3.375 (2分) (2)SJF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3+0.2+0.2)/4=0.675 (2分) W=(1.0+2.0+3.5+7.0)/4=1.65 (2分) 2.桌上有一空盘,允许存放一只水果。爸爸可向盘 中放苹果,也可向盘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中的 桔子,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规定当盘空时一次 只能放一只水果供吃者取 用,请用P、V原语实现爸爸、儿子、女儿三个并 发进程的同步。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 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信号量So 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 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 father(){ 。while(1) { 。P(S); 。将水果放入盘 中; 。if(放入的是桔子)V(So); 。 else V(Sa);。}。 } 。son(){。while(1) { 。P(So); 。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子; 。}。}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 果; V(S); 。吃苹果; 。}。} (2分) 若干个等待访问磁盘者依次要访问的磁道为20, 44,40,4,80,12,76,假设每移动一个磁道需要 3ms时间,移动臂当前位于40号磁道,请按下列算 法分别计算为完成上述各次访问总共花费的寻道时 间。(1)先来先服务算法;(2)最短寻道时间优 先算法。 答:先来先服务算法: 访问序列:20,44,40,4,80,12,76 访问时间 = (20+24+4+36+76+68+64*3ms=876ms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访问序列:40,44,20,12,4,76,80 访问时间 =(0+4+24+8+8+72+4)*3ms=360ms 4.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 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 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 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 2K,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 问: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2KB=2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512×2KB=1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 2KB=512MB (2分)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512× 2KB =256GB (1分) 一个文件最大=20KB+1MB+512MB+256GB (1分) 5.某进程已分配到4个页框,如下表所示。当进程 访问第4页时,产生缺页中断。请分别用FIFO、 LRU和改进的CLOCK算法,决定缺页中断服务程 序选择换出的页面。 答.FIFO 换出进入内存时间最久的页面,装入时 间20最久,故第3页换出。(2分) LRU 最近最长时间未用的页,第1页最近被访 问时间最久,故第1页换出。(3分) 改进的CLOCK 表中第1页的访问位为0,和修改 位都为0,故第1页换出。(3分)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答: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 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 (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3分)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 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5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 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答: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 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虚拟存储器是用户 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 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 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 储器。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答: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 据时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 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 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五、应用题(共20分) 1.(8分)某分时系统的进程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 试问:(1)你认为该系统采用的是哪一种进程调度算法? (2)写出图中所示的每一个状态变化的原因(从①到⑥)。 解:(1)该分时系统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时间片轮转法。(2分) (2)状态变化的原因如下: ①进程被选中,变成运行态;②时间片到,运行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 部;③运行的进程启动打印机,等待打印;④打印工作结束,阻塞的进程 排入就绪队列尾部;⑤等待磁盘读文件工作;⑥磁盘传输信息结束,阻塞 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部。 2.(12分)在一个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 3、2、1、 4、3、 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分别为 3、4时,试计算采用下述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次数(假设开始执行时主 存中没有页面),并比较所得结果。 (1)最佳置换法(OPT)(2)先进先出法 (FIFO) 解:(1)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7;(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6。(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可以降低缺页次 数。 (2)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9。(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10。(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先进先出算法而言,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 反而出现缺页次数增加的异常现象。(2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 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2.进程由程序、相关的数据段、PCB(或进程控制块)组成。 3、对于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从可靠性上看实时系统更强;若从交互性 来看分时系统更强。 4、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次序非法。 5、一台计算机有10台磁带机被m个进程竞争,每个进程最多需要三台磁 带机,那么m为≤4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 6、实现SPOOL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区 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7、虚拟存储器具有的主要特征为多次性、对换性和虚拟性。 8、按用途可以把文件分为系统文件、用户文件和库文件三类。 为文件分配外存空间时,常用的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 配三类 1.通常所说操作系统的四大模块是指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 理、文件管理。 2.进程实体是由进程控制块(PCB),程序段和数据段这三部分组成。 3.文件系统中,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有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位 示图和成组链接法。 4.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8,当前s的值为-6,则表示有6个等 待进程。 5.产生死锁的原因是竞争资源、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6.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连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7.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使用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8.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1.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阻塞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 2.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连续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链接条件 和环路等待条件。 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6,当前s的值为-5,则表示有5个等 待进程。 4.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5.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配置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6.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7.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 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就绪进程数越多) 则响应时间 越长。 3.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采用 (页表) 实现地址变换。 4.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 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这是下列(忙则等待)同步机制准则。 5.定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到达时间。现有三个 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计算时间均为1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机上按 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3小时) 6.位示图法可用于(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内存空闲块的分配和回收) 7.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就绪→阻塞) 8.在一个可变式分区管理中,最坏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表中的空闲 区按(地址递减)的次序排列。 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行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转换为(就绪) 10.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 (设备独立性)功能实现的 11.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 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 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110,170,180, 195,68,45,35,12) 12.以下(管程)技术是操作系统中用来解决进程同步的。 13.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14.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II、III 和 IV) I 进程与进程 II 处理 机与设备 III 处理机与通道 IV 设备与设备 15.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优先级法) 16.死锁的预防采取措施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17. 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 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是指(先来先服务法) 18.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 空),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 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 的大小是(15MB) 19.设有四个进程共享一个资源,如果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该资源,则 用P、V 操作管理信号量时S的可能取值是(1,0,-1,-2,-3)。 20. 目录文件存放的信息是(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FCB) 1.(网络操作系统)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2.不是分时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实时性) 3.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进程)为基本单位。 4.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 (代码) 6.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始址存放在 (寄存器中) 7.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单一连续分 配) 8.(单一连续分配)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9.在进程状态转换时,下列哪一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 (等待态·运行态) 10.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时间片用完) 精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