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血脂检查

生化复习——血脂检查
生化复习——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

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可能大题)★

1) 超速离心法

乳糜微粒(CM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食物来源)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及向周围组织提供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 :将胆固醇运至肝外组织,是首要 AS 的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HDL ):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转运至肝。

2) 电泳法

乳糜微粒(CM ) , 3 -脂蛋白(3 -LF ),前3 -脂蛋白(前3 -LF ) , a -脂蛋白(a -LP )。

2、 载脂蛋白的分布和功能

3、 脂蛋白受体作用

1) LDL 受体:识另apoBlOO ( LDL , apoE (VLDL,LDL 残粒,3 -VLDL , LDL 受体途径。 2) VLDL 受体:只识别 apoE (CM 残粒,VLDL, 3 -VLDL 等)。 3 )清道夫受体:清除血管内过多的脂类,病菌毒素等。 4、 脂代谢有关酶

1) 2)

3)

4)

5)

5、 总胆

固醇(TC )的检测

1) 方法

决定性方法一一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参考方法一一AK 法 常规方法一一胆固醇氧化酶法(胆固醇脂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2) 参考值

合适范围:W 5.20mmol/L 边缘升高:5.23—5.69mmol/L 升高:》5.72mmol/L

3) 临床意义

① 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② 原发性增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血症。 ③ 继发性增高: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减、 DM 等,吸烟、饮酒。

④ 生理性升高:妊娠中、后期。

⑤ 药物:环孢菌素、糖皮质激素、苯妥英等使升高。 ⑥ 减低:甲亢、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⑦ 个体差异很大。

脂蛋白酯酶(LPQ :水解脂蛋白。 肝酯酶(HPL ):内源性TG 代

谢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催化胆固醇的酯化。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I ( HMGCoA )还原酶:限速酶。

6、甘油三酯(TG )的检测

1) 方法 GPO-PAP 法(酯酶,甘油激酶,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T 参考值 < 1.7mmol/L 临床意义 ①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② 原发性增高: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I 、IV 、V 型高脂蛋白血症。 ③ 继发性增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脂肪肝、妊娠中后期、甲 状腺

机能低下、胆道阻塞、急性胰腺炎等。 ④ 降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亢、甲旁亢等 7、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 的检测 1)

2) 3) 醌亚胺红色) 方法 化学修饰法 参考值

合适范围:1.04 — 1.55mmol/L 。 减低:W 0.91mmol/L 。

临床意义

①增高

高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2.6mmol/L )

遗传性家族性高a -脂蛋白血症。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药物影响:雌激素、苯妥英、胰岛素、肝素、维生素 ②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负相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肝胆疾病。 其他疾病: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药物影响:雄激素、孕酮、

3 -阻滞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的检测 方法

化学修饰法

参考值 合适范围:W

边缘升高:

升高:》 2) 3) 1) 2) 3.12mmol/L 。 3.15—3.61mmol/L 。

3.64mmol/L 。 E

等。

LDL-C= TC — HDL — TG/5 (mg/dL ) 临床意义 ①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② 升高: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低、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衰等。 妊娠期可升高。

③ 降低:急性病、无 3 -脂蛋白血症、甲亢、营养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9、脂蛋白a —— Lp (a )的检测(★水平高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 1) 参考值 < 300mg/L 2) 临床意义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3)

① 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为成人水平的 1/10; 小儿 6m 后达到成人水平; 妊娠期妇女有生理性波动; 女性闭经期后升高; 黑人>白种人;

② 病理性增高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AS 、CHD 脑梗死 急性时相反应 : AMI 、手术、急性创伤、急性炎症。 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10、载脂蛋白 ApoA-I 的检测

1)

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 参考值

中老年 男: 0.59—1.43g/L

女: 0.61—1.56g/L

临床意义 ①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② 降低 ApoB 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③ 高B 载脂蛋白血症,无B 脂蛋白血症,低B 脂蛋白血症,激发性升高(DM 、甲低、 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 ,激发性降低(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亢等) 。

12、代谢

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2) 3) 4) 5)

符合》3条,即可诊断。

13、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脂蛋白指标有:

CM 残粒,SD-LDL VLDL ★限制动脉粥样硬化发

展的脂蛋白指标有: HDL

14、 * CII : LPL (脂蛋白酶)辅因子,激活其活性;

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值 中老年 男: 1.05— 1.72g/L 女: 1.17— 1.74g/L 临床意义

① 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信号。

② 家族性 ApoA-I 缺乏症,家族性a 脂蛋白缺乏症,家族性

LCAT 缺乏症,家族性低

HDL-C 高a 脂蛋白血症,降低(DM ,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

11、载脂蛋白 ApoB 的检测

1)

2) 3)

2) 3)

男性腰围> 85cm ,女性> 80cm 高血压收缩压》130和舒张压》85mmHg

高 TG > 1.69mmol/L

低 HDL-C,男性V 1.04mmol/L ,女性V 1.29mmol/L 空腹血糖》6.1mmol/L

★ CIII:抑制LPL活性。

15、ATP rn血脂评估值

、脂蛋白代谢紊乱,从病因来看,可为原发,可为继发,以高脂血症最常见。

广中医生物化学案例分析答案

生物化学案例分析 1. 有人用丙酮酸(钠)来减肥。试用丙酮酸的来源去路、三羧酸循环及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知识分析这一方法的原理、适应对象及局限性。 分析:丙酮酸是葡萄糖氧化阶段的一产物,增加丙酮酸的量可使得糖酵解途径降低,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减少,从而合成的甘油量也减少,尽管丙酮酸的量多,生成的乙酰CoA也曾多,从而加快脂肪酸的生成,但是合成脂肪同时需要甘油和脂肪酸,而这两个的比例明显不合,自然就合成少量的脂肪。另一方面,乙酰CoA是三羧酸循环的原料,乙酰CoA增多,三羧酸循环加强,产生大量的能量供机体的消耗,加快脂肪的燃烧,这样,也可达到减肥效果。不过这个适用对象主要是欧美人,因为他们以肉类食品为主,摄入的淀粉类食物较少,而以淀粉为主食的人群则不适合。 2. 一个45岁的男性病人患轻度心脏病,要进行食物治疗和用药物进行降胆固醇治疗。请你给出食物治疗的建议。解释药物降胆固醇的可能作用点。治疗后进行脂蛋白电泳哪些指标会变化并说明理由。 分析: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之一为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影响受累器官的血液供应,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浸润,从而引起心肌缺血,

甚至心肌梗死。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为:降低VLDL、LDL含量和提高HDL含量。1、胆固醇来自LDL。2、HDL能将来自外周细胞的胆固醇转化成胆固醇脂,并运转到肝脏进一步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所以建议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纤维和果胶的食物。因此,治疗之后,VLDL和LDL的含量会下降,HDL含量升高,胆固醇含量也下降。 3.一个病人长期饥饿(超过一个月),其中血中的生化指标(mM/L)最可能是(应用生化知识详细解释理由) 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酮体氨基酸 A 2 3.0 10 5 B 4.5 1.5 5 4.7 C 12.0 2.0 10.0 4.5 D 4.5 0.5 0.02 4.5 E 4.49 2.0 8.0 3.1 答案:首先排除A答案,因为长期饥饿,葡萄糖的浓度降低,糖异生加强,氨基酸减少,而在这几个答案中,它的氨基酸量最高,所以不对。其次,由于长期饥饿,糖异生加强,氨基酸的量减少,酮体增多,于是就排出D答案,因为它的酮体的量很低。同样的对比B和E答案,E的酮体高于B,氨基酸低于B,所以E答案是有可能的。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患者是高血糖患者,他的葡萄糖的量会处于很高的水平,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血清脂类测定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1.胆固醇测定 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反应)法。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2.甘油三酯测定

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甘油三酯(mmol/L)=[0.98×总甘油(mmol/L)]-0.07(mmol/L)。 这一校正系数也仅适用于健康人,对临床病人并不一定适用。据报道,血清样品的游离甘油一直是个未知数,无法测准。为此,目前临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时,基本上未考虑游离甘油,因为其含量很少,暂且忽略不记。甘油三酯测定的参考物,推荐三油酸甘油酯和三软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1,W/W),此参考物适用于化学法。在酶法测定中,仍以高纯度的三油酸甘油酯为参考物。 3.磷脂测定 血清磷脂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脑磷脂和其他少量磷脂。如需要分别检测各种磷脂,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目前,临床仅测定血清磷脂总量。血清磷脂总量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方法和酶法两大类。化学法是以磷脂中的磷为定量依据,因为每磷脂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磷酸根,故将

血脂检查的7项指标

由于饮食、环境、作息等原因造成的高血脂越来越多,高血脂会导致头晕,恶心,睡眠质量差等现象,更会导致脂肪肝,血管粥状硬化,高血糖,高血压等并发症,那血脂异常应该检查哪些指标项目呢?今天爱雪康小编带你了解血脂七项检查项目 常用的血脂化验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1、胆固醇(TC,CHO) 参考值: 合适水平:≤5.17mmol/L(200mg/dL) 临界范围:5.20~5.66mmol/L(201~219mg/dL) 升高:≥5.69mmol/L(22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2、甘油三酯(TG) 参考值: 合适水平:<1.69mmol/L(150mg/dL) 临界范围:1.69~2.25mmol/L(150~200mg/dL) 升高:2.26~5.63mmol/L(200~500mg/dL) 极高:≥5.64mmol/L(50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1.04mmol/L(40mg/dL) 减低:≤0.91mmol/L(35mg/dL) 临床意义: 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HDL-C水平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水平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小。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3.10mmol/L(120mgd/L) 边缘升高:3.13~3.59mmol/L(121~139mg/dL)

生化仪器分析报告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高县生化仪分析报告 情况说明: 1,医院之前有一台很老旧生化仪,因为是院长之前引进的,新上任主任说要更 换需征求院长同意,已经和几个公司跟进这个事情,且科室每月生化方面收入在20-30万之间,生化标本量大约50-80个/天,医院只能接受投放的合作方式。2,仪器使用已多年,早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使用期限,最近故障频频,已经处于带病工作状态,检测结果也出现异常,临床质疑较多。并且科室只有一台老的生化分析仪(已停用),没有备用仪器,而最近体检工作量剧增,一旦发生大的故障停机将直接耽误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将给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主任最后标本采用外送,新病区已经安装了一台东芝-2000的生化仪,老医院这边也需要一台生化仪 3,医院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设需要 根据考察了解目前宜宾二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至少在400T/H 以上。所以科室现急需引进一台400速以上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速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快,即使每天70个生化样本也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检测,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检测报告。同时优秀的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都配有原装的配套生化试剂,这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帮助。 4,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在由于外送成本高,能开展的检测项目极为有限,可能造成病原流失。使用高速生化仪之后测试速度快、试剂位多,能够开展更多的检测项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报告还能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项目开展的好的话,一年至少能为医院增加200万元的收入。 了解多家医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情况。经过讨论,我认为以下几个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符合高县县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需求:中国深圳迈瑞公司BS-400 400T/h 中国长征迪瑞CS-400 400T/h 日本日立7100 400T/h 个人认为认为深圳迈瑞BS-400、迪瑞S-400、日立7100这三个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符合高县医院要求, 黄山朋 2013-9-22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ok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 一. 血脂血糖 1.胆固醇 (1)方法学:胆固醇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胆固醇酯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SPAS,R2-胆固醇氧化酶,4-氨基安替比林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1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1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1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胆固醇”->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3μL于比色盘的1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胆固醇 R1试剂250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胆固醇 R2试剂125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②注意主程序界面的试剂盘的温度变化,一旦持续增高,则考虑冷冻剂问题,予以更换。 ③保证样品的良好待检状态,样本为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若当时不能检测则可2℃~8℃冷藏保存。过度溶血的宜重新取血,若无法重新取血的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脂血的样本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并且稀释后再行检测,黄疸的应先做空白对照,再行检测并将结果减去空白对照后再行出单。 ④每日跟随样品进行质控检测绘出质控图,观察质控值是否在2SD以,3SD为失控限,以便据此观察机器与试剂的状态是否在控。 ⑤注意试剂的效期问题,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变质,保证试剂在有效期使用。避免接触眼睛、皮肤与衣物,若接触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受害部位或衣服,擦拭干净接触的物品,以免中毒或损坏衣物。 2.甘油三酯 (1)方法学:甘油三酯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甘油-3-磷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激酶,4-氨基安替比林 ,R2-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ESPAS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2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2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2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甘油三酯”->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4μL于比色盘的2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甘油三酯 R1试剂250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甘油三酯R2试剂125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要点及复习参考题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 知识要点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中有重要功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共同决定和参与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大气是氮的主要储库,微生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成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也可以将硝态氮还原为氨,在生物体中氨通过同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等方式转化成有机氮,进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酶促降解 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和肽酶降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卟啉、激素等),也有部分氨基酸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产生其它活性物质或为机体提供能量,脱下的氨可被重新利用或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二)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酸通过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降解为碱基、戊糖和磷酸。戊糖参与糖代谢,嘌呤碱经脱氨、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它哺乳动物可将尿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尿囊酸。植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动物相似,但产生的尿囊酸不是被排出体外,而是经运输并贮藏起来,被重新利用。 嘧啶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胞嘧啶脱氨后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经还原、水解、脱氨、脱羧分别产生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两者经脱氨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进入TCA循环进行分解和转化。β-丙氨酸还参与辅酶A的合成。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质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始于5-磷酸核糖经磷酸化产生的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氨、天冬氨酸和PRPP,首先合成尿苷酸,再转变成UDP、UTP和CTP。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核糖核苷二磷酸(NDP)可转变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催化此反应的酶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系,此酶由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组成。脱氧胸苷酸(dTMP)的合成是由脱氧尿苷酸(dUMP)经甲基化生成的。 习题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Glu B、Ala C、Asp D、Ser 3、转氨酶的辅酶是( )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4、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5、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6、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 A.Asp B.Gln C.Gly D.Asn 7.生物体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A.AMP B.GMP C.IMP D.XMP 8.人类和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酸B.尿囊素C.尿囊酸D.尿素 9.从核糖核苷酸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反应发生在() A.一磷酸水平B.二磷酸水平C.三磷酸水平D.以上都不是 10.在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不需要下列哪种物质() A.氨甲酰磷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酰氨D.核糖焦磷酸 11、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1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A、Gly B、Gln C、ASP D、甲酸 13、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A dUMP B、TMP C、TDP D、dUDP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Lys为必需氨基酸,动物和植物都不能合成,但微生物能合成。() 2、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PP,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3、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4.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比非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低。() 5.尿嘧啶的分解产物β-丙氨酸能转化成脂肪酸。() 6.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顺序是,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7.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伴随着脱氢和脱羧反应。() 8.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三、问答题: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 朱英丽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朱英丽 发表时间:2019-03-20T16:34:22.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朱英丽 [导读] 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传染分院 15511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血脂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验准确性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拉网式检验方法;分级检验方法;检验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rading test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Methods:158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7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ested by pull-net tes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ested by grading test. The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positive rate of blood lipid index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and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LDL-C,APOA-1 and APOB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Grading tes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 blood lipid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Key words: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pull-net test method;grading test method;test effect 血脂生化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诊治,提升血脂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运用不同的生化检验方法,探讨拉网式检验方法和分级式检验方法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的血液样本中,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53±1.09)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45±1.13)岁。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包括:运用酶法检测TC、TG、HDL-C检测方法为直接法-选择抑制法,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LDL-C,而APOA-1、APOB则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将血脂的指标进行分级,其中1级、2级、3级的检测项目分别为(TC、TG、HDL-C)、(LDL-C和APOA-1)、(APOB)。具体操作为先进行1级检测,当1级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再进行下一级检测,若1级检测值未超过阈值则不进行下一级检测。其中TC、TG、HDL-C、LDL-C、APOA-1、APOB的标准值分别为0~5.2mmol/L、0~1.7mmol/L、1.15~ 2.6mmol/L、0~ 3.4mmol/L、0.80~2.36g/L、0.6-1.2g/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记录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记录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 观察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分别为(3.71±0.92)mmol/L、(1.08±0.55)mmol/L、(1.37±0.48)mmol/L;对照组分别为(3.53±0.88)mmol/L、(1.01±0.42)mmol/L、(1.47±0.58)mmol/L。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分别为(3.07±0.72)mmol/L、(0.88±0.23)g/L、(1.29±0.33)g/L;对照组分别为(2.26±0.66)mmol/L、 (1.18±0.33)g/L、(0.94±0.27)g/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阳性率 对照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的阳性率分别为55.70%(44/79)、31.65%(25/79)、13.92%(11/79);观察组分别为60.76%(48/79)、32.91%(26/79)、12.66%(10/7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的阳性率分别为74.68%(59/79)、12.66%(10/79)、36.71%(29/79);对照组分别为54.43%(43/79)、1.27%(1/79)、15.19%(12/79),对照组的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血脂生化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的判断体内血脂的代谢情况以及部分疾病,可以通过血脂的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治,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测结果 [2]。常用的血脂生化检测为拉网式检测,但此方式检测的时间长、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且浪费医疗资源[3]。分级检测法则是根据检测指标的灵敏程度对其分级,使各个等级的检测相关联,可有效的排除异常结果,减少了检测项目,使检测时间减少,也降低了检测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C、TG、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LDL-C、APOA-1、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与拉网式检验方法比较,分级检验的方法

血脂四项检测仪分析

血脂四项检测仪市场分析 、血脂四项基本信息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 cholesterol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 ( 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 Lp)。 脂蛋白延申一下:它们一般是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 ( 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一般临床上检测的血脂四项中,指的是血液中的: 1) TG含量,参考值0.56-1.70 mmol/L ; 2)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即上述所有脂蛋白中所含的胆固醇,参考值 2.84-5.20 mmol/L ;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浆中胆固醇70%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 升高与血浆中LDL-C水平是一致的,参考值 2.10-3.10 mmol/L ,新版指南建议小于 3.37 mmol/L ,欧洲ESC2019 年指南认为“越低越好,没有下限” ;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参考值 1.00-1.55 mmol/L ,新版指南建议大于0.95 mmol/L 。 1.1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 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 hyperlipoproteinemia ),简称为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 年修订版)》,近30 年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成人血清TG平均为 1.38 mmol/L ,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TC平均为 4.50 mmol/L ,高胆固 醇血症的患病率 4.9%;HDL-C平均为 1.19 mmol/L ,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 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仪器,尤其是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生物化学分析的质和量获得了精确的保证,标志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已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血脂和心肌酶的生化检验在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血脂生化检测 1 甘油三酯(GPO-PAP法) 1.1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属于脂类,它是从食物中吸收和由碳水化合物内源性产生而获得。测定甘油三酯对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油三酯升高见于:①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②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③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酒精中毒。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状腺亢进等。 1.2 测定原理 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甘油与试剂中的ATP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甘油-3-磷酸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参与Trinder’s反应,生成醌亚胺色素。该色素在规定波长处有特异吸收,且该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测定样本与标准品经上述反应生成色素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可以计算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①甘油三酯+H2 LPL 甘油+脂肪酸 ②甘油+ATP GYK 甘油-3-磷酸+ADP G3O ③甘油-3-磷酸+O2 羟磷酸++H2O2 ④H2O2+显色剂+4-AA POD 醌亚胺色素+H2O 注:LPL、GYK、G3O、POD分别为脂蛋白酯酶、甘油激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干粉试剂使用DHBS作为显色剂,采用52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双试剂使用2,4-二氯酚为显色剂,用50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单一试剂使用TOOS为显色剂,采用540 nm波长比色测试。 2 血清总胆固醇(CHOD-PAP法) 2.1 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CHOL)的含量,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高脂血症,胆固醇的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①家族性高TC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2.2 测定原理 TC测定方法种类繁多,化学方法大都用有机溶剂提取血清中的TC,用特殊试剂显色,然后比色测定。主要显色反应有Liebermann-Burchard(L-B)反应及高铁-硫酸反应等两类。这些方法须用腐蚀性的浓酸试剂,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准确测定有赖于从血清中提取胆固醇,并对抽提液进行纯化。因此操作步骤多,不适于常规应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脂类测定标准化实验室所审定的ALBK法,由于抽提液中基本上不存在L-B反应的干扰物,结果准确,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此法虽然不很复杂,但也不易准确掌握。现在还有少数实验室应用L-B试剂直接显色法、邻苯二甲醛法等,准确性差,已在淘汰之列。

14例生化检验报告单审核案例分析

14例生化检验报告单审核案例分析528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第24卷第6期 [JournalofXianni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 14例生化检验报告单审核案例分析 周天龙,郭龙华 (1.成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湖北成宁437100;2.广东省中医医院二沙岛分院检验科)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635(2010)06-0528-02 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大,一个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带来的危害比不做检 验带来的危害更大.特别是一些异常的结果在发 报告单时要仔细审核,力求准确.我们报告我科 2005,2009年遇到的I4例生化检验报告单审核 案例,以供参考和探讨. 现象1:一标本用日本TOSOH公司HLC. 723G7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1C,结果为25. 1%,罕见的高值结果.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HLC-723G7检测HbAIC方法为离子交换高效液 相,一些异常血红蛋白严重影响结果,改用日立 7170A生化分析仪,罗氏试剂(单克隆抗体免疫抑 制法)检测,结果为5.5%,报告HbA1c结果为5. 5%. 现象2:一外科病人血清标本用日立7170A

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罗氏试剂)检测,结 果为2.43mmol/L(危急值),病人未用胰岛素.原 用罗因分析与处理方法:考虑可能有VitC干扰. 氏Cobas400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罗氏试剂) 检测,结果为4.31mmol/L;病人血和尿用尿液分 析仪检测,显示VitC阳性,发出报告为4.31retool/ L. 现象3:一脑脊液标本总蛋白用日立7180生 化分析仪(联苯三酚红法)第1次检测结果为 1200mg/L,仪器自动稀释重做后结果为Omg/L,自 动稀释重做后的结果仪器也有线性报警.原因分 析与处理方法: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显示不能超 过5位整数结果,仪器自动稀释重做后的脊液总 蛋白结果超过10000mg/L,所以仪器显示结果为 0mg/L,线性报警提示稀释倍数不够(15倍),手工 3O倍稀释后结果为22000mg/L,利用双缩尿法检 测总蛋白结果为23g/L,说明该脑脊液标本总蛋 白结果可靠. 现象4:一病人血清标本用罗氏Cobas400生 化分析仪检测Na为163mmol/L,CI.为82. 1mmoL/L.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病人Na,C1.不 成比例,并且反向变化,这种模式较少见,重测原 标本,Na为142mmol/L,C1’为104.2mmol/L.可 能原因:电极不稳定或管道中有气泡,小凝块,而

血脂检测的七个注意事项

血脂检查的七个注意事项 如今,血脂检查已是成人体检中的必备项目,其中的各个项目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饮食的影响,所以,在抽血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各种准备。我们结合化验血脂时大家经常犯的错误,做以下具体讲解。 三天内避免高脂饮食 病例一:按照医生的嘱咐,李女士周一清晨空腹来医院化验血脂。结果显示甘油三酯偏高。原来,周末两天李女士全家聚会,自然少不了一番大吃大喝。 错误之处:化验前一日进食了大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影响血脂的化验结果。建议: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短时间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而升高。我们经常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化验前一天吃了很多烤鸭,第二天抽出来的血都是乳糜状的,这种“浑浊”的血液透光度差,肯定会影响化验结果。所以,在抽血前三天内应避免日常生活以外的高脂饮食,例如聚会等,以免造成血脂升高的假象。 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病例二:赵女士因为血脂异常,已经吃药治疗1个月了,她特别希望这次化验是正常的,所以近几天吃饭非常注意,有点油腻的一概不吃,只吃青菜。 错误之处:这种做法类似“作弊”行为,有可能拿到一张正常的化验结果,不过是“假的”,会让血脂这个心脑血管疾病的“罪犯”逍遥法外。建议:抽血化验前2周内要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血脂情况,进而才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正在服用的药量是否合适等。 抽血前一天别喝酒 病例三:张先生约好要见一个客户,在餐桌上,张先生对客人说:“我明天要去体检,化验血脂,您自己多吃点,我就不吃太多揉菜了。陪您喝两杯酒吧。” 错误之处:不止史吃饭,饮酒也能影响血脂的浓度,例如明显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会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建议:临床上发现,大量饮酒者2-3天之内的血脂浓度,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常常显著升高。所以,抽血前三天内不能有大量饮酒情况,24小时内连少量饮酒都不可以。 空腹10-12小时 病例四:王大爷昨天家里来了客人,热闹极了,高朋满座,晚上快11点才吃完。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医院抽血化验血脂了。 错误之处:患者一般只知道做血脂检查需要空腹,但对空腹多长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了解甚少,往往造成步准确的检验结果。建议:在餐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会明显升高,餐后2-4小时,血脂浓度达到最高峰,8小时后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但由于不同个体的代谢能力不同,为了准确起见,最好是空腹10个小时以上再化验。不过,如果空腹时间过长,也可因身体里储存的脂肪被“动员”起来,使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影响血脂测定结果,所以饿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以空腹10-12小时为最佳。比如说,如果想在早晨8点抽血,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能进食,可少量饮水;10点以后最好连水也不要喝。血脂检测的化验单中,参考的正常值范围也是依据空腹时间12小时左右的结果制定的。因此,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的空腹时间,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进而和标准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休息5分钟后抽血 病例五:老周早晨出门晚了,没打上车,眼看着医院抽血时间就要结束了,老周一路小跑就去了医院,直奔抽血窗口,累得直喘粗气,但及时抽上了血。 错误之处:剧烈运动对血脂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体位会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进而影响血脂的浓度。研究表明,站立5分钟,可使血脂浓度提高5%,15分钟即可提高

生化项目测定方法整理

生化项目的基本分析方法 1.终点法检测 1.1定义 完全被转化成产物,不再进行反应达到终点,取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被测物质的浓度。生化检验中除酶和BUN、CRE外几乎都用终点法来进行检测。 被测物质(反应底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完全被消耗或转换,即反应达到平衡(终点),通 过测定产物(反应生成物)的多少来定量测定被测底物的含量。终点法一般用来检测代谢物 的浓度,通过测定标准液(校准液)的反应吸光度,建立一条浓度与吸光度变化的标准曲线。通过检测标本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计算出该标本中待测物的浓度。 1.2检测流程 一点终点法:取反应达终点时的一个点的吸光度来计算结果。对于单一试剂,在加入标本后,反应即可进行,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反应点(吸光度),故一般选用一点终点法。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GB)、水空白(WB)或试剂空白(RB)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得到反应吸光度。通过与相同条件下校准液 反应吸光度的比较,求得测定结果。常与一点校准法配合使用,即采用一个校准浓度,校准 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线性。也应用多点校准。 ?计算公式: C=(Am-Ab)*K Am----终点读数点的吸光度 Ab----试剂空白吸光度 K----校正系数

二点终点法:加入第一试剂,主要起缓冲或者消除干扰等作用,此时可读取初始反应点,加入第二试剂后,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结束反应点。 取反应尚未开始时读取一个点的吸光度,待反应达终点时再取第二点的吸光度,用第二点吸光度减去第一点吸光度的差值来计算结果。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后的某一时间点作为始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始点读数。一定条件下可降低样品对反应或反应本身的特异性于扰(主要指色度干扰)。常采用双试剂,多以加R2前某一点作测定始点;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加R2后一点作测定始点。若使用单试剂,主反应启动太快或仪器起始读数点受限时难以运用。主要用于扣除试剂和样品空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双试剂用。 ?计算公式: C=(An-K0*Am)*K K0---体积校正因子 K0=(Sv+R1)/(Sv+R1+R2)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物化学实验

碘价的测定(Hanus) 法 三、实验原理 在适当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能与碘、溴或氯起加成反应。脂肪分子中如含有不饱和脂酰基,即能吸收碘。100g脂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价。碘价的高低表示脂肪不饱和度的大小。由于碘与脂肪的加成作用很慢,故于Hanus试剂中加入适量溴,使产生溴化碘,再与脂肪作用。将一定量(过量)的溴化碘(Hanus试剂)与脂肪作用后,测定溴化碘剩余量,即可求得脂肪之碘价,本法的反应如下:I2+Br2-->2IBr(Hanus试剂) IBr+一CH=CH—-->—CHI—CHBr— KI+CH3COOH-->HI+CH3COOK HI+IBr-->HBr+I2 I2+2Na2S2O3-->2Nal+Na2S4O6 (滴定) 四、实验试剂及材料仪器 1、Hanus试剂:溶13.20升华碘于1000ml冰醋酸(99.5%)内,溶时可将冰醋酸分次加入,并置水浴中加热助溶,冷后,加适当之溴(约3ml)使卤素值增高一倍。此溶液储于棕色瓶中。 2、15%碘化钾溶液称取150g碘化钾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3、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约0.1N) 25g纯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0溶(C·P以上规格)于经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中可加入少量(约50mg)Na2CO3,数日后标化。 标化方法:精密称取在1200C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5—0.20g 2份,分别置于两个500ml碘瓶中,各加水约30ml使溶解,加入固体碘化钾2.0g及6NHCl l0 ml:混匀,塞好,置暗处3分钟,然后加入水200ml稀释,用Na2S203滴定,当溶液由棕变黄后,加淀粉液3ml,继续滴定至呈淡绿色为止,计算Na2S2O3溶液的准确浓度。滴定的反应: K2Cr2O7+6I-+14H+—>2K++2Cr3++3I2+7H2O I2+2S2O2-—>2I-+S4O2- 4、1%淀粉液 五、实验方法 准确称取0.2g脂肪,置于碘瓶(图5中),加10ml氯仿作溶剂,待脂肪溶解后,加入Hanus试剂20ml,(注意勿使碘液沾在瓶颈部),塞好碘瓶,轻轻摇动,摇动时亦应避免溶液溅至瓶颈部及塞上,混匀后,置暗处(或用黑布包裹碘瓶)30分钟,于另一碘瓶中置同量试剂,但不加脂肪,作空白试验。 60分钟后,先注少量15%碘化钾溶液于碘瓶口边上,将玻塞稍稍打开,使碘化钾溶液流入瓶内,并继续由瓶口边缘加入碘化钾溶液,共加20ml,再加水100ml,混匀,两个样品一起加入,终止反应。随即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初加硫代硫酸钠溶液时可较快,俟瓶内液体呈淡黄色时。加淀粉液1ml,继续滴定,滴定将近终点时(蓝色已淡),可加塞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