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2007护理研修班巫海娣陈艳李姝

一、立项依据和目标:

1、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产权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性是并发症。而血糖波动(glucose variability)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文献多聚焦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一般的观点是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时,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1];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2]。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 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3][4];同时血糖波动也是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个障碍,尤其是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血糖高波动性常常使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缺乏针对性,导致低血糖的频繁发生和高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最近一篇文章[5]应用DCCT数据分析认为血糖波动与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不显著,引发较多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在最近几年,关于血糖波动的研究仍将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血糖波动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血糖波动,将会给予患者及整个社会极大益处。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切入点是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研究,通过文

献检索,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导较少,且集中于治疗用药的选择,而对于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病程、治疗依从性、胰岛功能等,尚无研究报导。

参考文献:

[1] 李赟.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 ;24 (6) :400 - 401.

[2]Louis Monnier,Emilie Mas,Christine Ginet,etal. Activ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Acute Glucose Fluctuations Compared With Sustained Chronic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AMA.2006,295:1681-1687

[3]Jose′A, Francisco J,Beatriz Boned-Juliani,et al. Fasting plasma glucose variability as a risk factor of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03,17: 78–81

[4]Hirotaka Watada , Kosuke Azuma, Ryuzo Kawamori ,Glucose fluctuation on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macroangiopathy—New findings from m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 77S58–S61

[5] ERIC S. KILPATRICK, ALAN S. RIGBY, STEPHEN L. ATKIN.The Effect of Glucose Variability on the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6 29:1486–1490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意义、理论和实际依据

研究内容及目标:

探讨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减少血糖波动提供干预的信息;

比较各因素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有力证据;

研究意义:

血糖波动(glucose variability)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确认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合理运用,降低2 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缓解或减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使阻碍社会发展的经济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减轻。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资料。

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比较)

目前国内外文献均聚焦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均认为血糖波动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显著危害,而对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研究相对关注较少(文献检索支持)。而本课题的实施将探讨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力。本课题如能成功实施,将填补这一空白。

4、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成果提交方式及专利申请状况

研究结果拟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并与本科室其他相关系列研究一起申报成果。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根据WHO(1999)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抗GAD、ICA、IAA抗体阴性;

三月内治疗方案无更改。

排除标准:

近期存在严重感染;

有严重的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

1型糖尿病或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本研究依从性不好和(或)不能配合的患者。

研究样本数量及分组

符合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以上。

基线评估

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血压、病程、文化程度

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固定血糖仪,每位患者每周测一天血糖谱(7点),连续3周,并记录当天血糖监测日记。

胰岛β细胞功能:

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 3.5)

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评价神经病变的指标有:感觉阀值测定;

评价血糖波动的指标有:七次血糖CV值,SD值,极植。

技术路线:

实现本课题预期目标已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为本单位重点学科,是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糖尿病社区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拥有完备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并作为国际研究中国片区的一个研究中心、华东地区的牵头中心参加了澳大利亚健康研究所在全球进行的为期5年“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降压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的多中心、

随机、前瞻性研究(ADV ANCE研究)以及全军“十五”重点课题--“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研究”(PDP研究)。现已成功结题。“中心”下设内分泌专科门诊、病房及实验室,有广泛的病员来源,日门诊量120—150人次以上,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病例要求。

本项目人员的安排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者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特点,同时有临床与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沉着稳定的中年学者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时指导,可保证项目科学、有序、按时完成.

四、申请课题经费预算,包括:预算支出科目(按下列顺序填写:1、合计;2、科研业务费;3、实验材料费;4、仪器设备费;5、协作费;6、管理费);金额(千元);预算根据及理由及年度使用计划。

项 目

金额(千

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1、合计

6.0 ——

论文发表版面费、参加学术会议及交流

血糖监测费3天×7次×4元×300人

院、科现有设备 —— ——

2、科研业务费

1.0 3、实验材料费

25.0

4、仪器设备费

5、协作费

6、管理费 0 0 0

五、计划进度(根据总的研究期限、年度计划进度,分别列出具体的目标和进度的考核指标)

本课题计划历时一年,具体研究进度及考核指标如下: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

编号:

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1=男2=女糖尿病病程:年体重指数:血压:

文化程度:1=大专以上2=中学3=小学4=文盲

治疗方案:

血糖mmol/L;A1C:%

实验室检查:

血糖监测:

胰岛功能:二相OGTT

神经病变评估:感觉阀值测定(最大值):ECG:QT间期: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干预与治疗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及西医治疗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1.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无法根治,所以需终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而任何一种西药都或多或少伴有副反应,许多患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因此,造成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严重的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尽管中医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不十分理想,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协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方案里,中医药的参与己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在有很多中药汤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二陈汤方加减能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2]。多种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李真等[3]的黄连生地水煎液实验表明水煎液主要是通过保护受损胰岛细胞,使胰岛分泌细胞功能结构正常,而增加分泌血清胰岛素。郑小清,周秋仁等[4]用复方制剂消渴停颗粒,主要有黄芩、黄芪等中药,实验

糖尿病人必查体检项目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和防治,常发生致残、致命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四早原则。 一、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也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50%的糖尿病患者。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

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四、糖化血红蛋白: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作为对过去2-3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种监测手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五、尿糖检查: 直到自我血糖监测出现之前,尿糖的检查一直是每日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方法。 六、尿酮体检查: 当身体缺乏胰岛素时,不能利用葡萄糖做为身体能量的来源,只好分解脂肪做为燃料。在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酸性物质,叫做酮体,当产生的酮体超过一定水平时,由尿中排出即为尿酮,所以出现尿酮即表示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七、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逐渐出现各种糖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_孟艳秋----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孟艳秋,刘文虎,刘凤鑫,张宇,薛菁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致病机制的研究转移到新作用靶点、新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预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成为未来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为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SGLT2抑制剂;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5515(2013)03 - 0461 - 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13.03.050 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s of anti-type 2 diabetes MENG Yan-qiu, LIU Wen-hu, LIU Feng-xin, ZHANG Yu, XUE J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mainly hyperglycemia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90%—95%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type 2 diabetes.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type 2 diabetes drug is shifting from the research aim at traditional pathogenic mechanism transferred to the research focus on new target and new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presented a number of drugs in the clinical use or under development. In these drugs, the SGLT2 inhibitors will be the hot topic of the future anti-diabetic drugs, which is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anti-diabetic drug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chanism of action; glucagon-like peptide-1; SGLT2 inhibitor; insulinum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 700万人,这一数字使我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主要表现为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机能障碍从而导致高血糖。根据主要作用的效果可将目前的抗2型糖尿病药分为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利用类药物、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促进血糖排除类药物和限制肝糖原分解药物6类。本文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典型代表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各类药物的临床及上市情况见表1。 1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 1.1磺脲类药物 从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开始,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3代近半个世纪。该药作用机制为阻断ATP通道,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胞内游离钙浓度,从而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目前,此类药物的最新代表为格列美脲[1]。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起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副作用。 1.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分布于空肠回肠和盲肠的L细胞分泌。它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实 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孟艳秋(1963—),女,辽宁义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研究。Tel: (024)89383903 E-mail: mengyanqiu@https://www.360docs.net/doc/7f18227377.html,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标准

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一、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 <7、0%。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与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 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 1mmol/L,HbA1c在7、0%~7、5%。 二、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三、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IR)、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是减少T2DM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其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进行,使血糖得到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因诊断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 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在西方国家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居第3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约占90%。本文就近年有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念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T2DM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2病因 近年来关于T2DM病因的研究颇多,可分别从中医病因和西医病因角度陈述。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3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RBP4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RBP4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摘要: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RBP4,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有研究显示它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是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因子。 关键词:RBP4;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脂肪细胞的缺陷在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中表现尤为活跃,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一个可以分泌产生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内分泌器官[1,2]。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统称脂肪因子[3,5]。它作为内源性信号分子作用于脂肪组织和能量代谢器官,从而控制机体内能量的合成和代谢活动的功能稳态[4,5]。脂肪因子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特别是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对其的研究已成为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6]。RBP4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RBP4,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它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7]密切相关。 1 RBP4的发现 近年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是导致胰岛素抗性的一个新因子——它是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因子。2005年在由Qin Yang[7]博士和Timothy Graham博士领导的研究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脂肪组织GLUT4葡萄糖运载体表达时也偶然发现了此种蛋白,随后他们进行了全面的基因芯片分析,鉴定了这种新的蛋白-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 。研究显示脂肪组织的特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glucose transporter 4)基因敲除小鼠其骨骼肌和肝表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其血清RBP4水平明显升高。不但肥胖和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清RBP4水平升高,临床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也是升高的,同时发现胰岛素促敏剂罗格列酮可调控过度分泌的RBP4水平。正常小鼠人类RBP4基因的转基因过度表达或注射重组RBP4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反,RBP4基因缺失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人工合成的类维生素A芬维A胺可增加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脏RBP4排泄,降低血清RBP4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这些在人类和小鼠中的发现首次证明RBP4在胰岛素抗性发展中起到一个关键作用。而胰岛素抗性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的风险因子。在胰岛素抗性个体中,身体的肌肉、脂肪和肝细胞不能对这种激素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导致葡萄糖和胰岛素在血液中积累并顺次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 2 视黄醇结合蛋白4结构和功能 血清RBP4属于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成员。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分成五类:

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2、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户籍在辖区,但不居住本辖区的居民不属于管理对象。() 3、35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常住,均不属于管理对象。() 4、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临时外出,可在回辖区后继续管理,不需结案。() 5、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指在辖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具有辖区户籍,均应纳入管理。 6、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不需要进行管理。() 7、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初步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9.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接受1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 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1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应为其免费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12.对首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而无糖尿病症状者,应在不同日复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专项管理。() 13.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至少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14.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5.浙江省规范要求,针对血糖控制不达标或并发症/合并症不稳定的患者,必须实施强化管理,至少1个月随访1次。() 16.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危急情况,应快速完成随访记录表填写并紧急转诊。() 17.随访过程中因危急情况紧急转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在

糖尿病知识考试题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 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 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 B.亚莫利 C.达美康 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11.如何处理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C) A 减少饮食中总热卡 B 增加胰岛素剂量 C 减少胰岛素剂 量 D加用双胍类药 E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12. 抢救体重约50kg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时,胰岛素用量为(A) A 4-6U/h B 7-10 U/h C 11-20 U/h D 21-30 U/h E 31-35 U/h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正常值为服糖第1个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当过了第二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自测血糖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病人可购置微型血糖仪自测血糖。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血糖仪所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值高10%。空腹血糖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其测定结果可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情绪的波动变化、夜间睡眠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3.89-6.1 mmol/L,而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小于7.8mmol/L,如果您的血糖平时不能良好的得到控制,可能就会加速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的,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具体表现在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如果发展这样的话会对患者非常不利,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就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人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

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 试验。由于该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因此是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测定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我们现在应该认识清楚了,关键是我们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值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有效范围之内,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制定有效的计划。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 人体血糖正常浓度为:空腹静脉血浆血糖3.9~6.0mmol/L,餐后 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6~6.4。

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分析_何亦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分析何亦生 (浙江磐安县卫生监督所 322300) 本文通过对符合条件的40例早晨空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0:00至6:00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处理,供临床借鉴。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全部病例在控制饮食等基础上均已经胰岛素治疗2周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中、晚餐后及睡前血糖控制满意,但早晨空腹血糖≥10.5mmol/L。患者入院后控制饮食等治疗情况不变,每日0∶00至6∶00每2小时采指尖毛细血管全血1次,测定血糖值。 1.2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3岁;病程3~18年,平均7.2年。伴随疾病:高血压14例(3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6例(15.0%),糖尿病肾病5例(12.5%),末梢神经病变3例(7.5%),眼病2例(5.0%)。既往有脑梗死病史8例(20.0%)。 1.3 结果 笔者将结果分为黎明现象、胰岛素作用不足、Somogyi效应3类,见表1。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有关。这些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互对抗作用,可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从而保证人体需要。生长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午夜熟睡后逐渐升高,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已受损害,不能分泌足量胰岛素来拮抗[1],同时夜间机体对血清胰岛素的廓清率增加[2],凌晨5∶00后肝糖原分解与肝糖异生增加,就会出现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黎明现象为糖尿病患者对血糖代偿调节功能不全的表现。处理黎明现象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仔细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或使用时间,较好的方法是增加睡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或将晚间胰岛素的治疗剂量分开使用,把中或长效胰岛素放在睡前注射,或将早餐前的胰岛素治疗提前注射,以缩短高血糖持续的时间[3]。 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的特点是午夜血糖较高且持续至清晨,其原因多与医生担心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而减少胰岛素用量有关。给予增加晚餐前中效胰岛素剂量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空腹血糖能得到良好控制。 Somogyi效应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症。这主要是由于凌晨时晚餐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出现作用高峰,且此时处于胰岛素抵抗最低点,两者相叠加,诱发低血糖发生,并刺激反馈调节机制,使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导致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低血糖一般发生在午夜,患者处于睡眠状态,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常致医师误认为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不足而加大胰岛素剂量,结果会导致更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及空腹血糖进一步升高,必须谨慎鉴别和处理。临床上需减少晚餐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或改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将中效胰岛素移到睡前皮下注射。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和处理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进行夜间血糖监测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参 考 文 献 [1]吴静波.糖尿病黎明现象分析及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4):46. [2]朱光耀.糖尿病黎明现象及诊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10(3):59-60. [3]潘长玉.Joslin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2. (收稿:2010-11-22) (发稿编辑:白兰芳) 表1 3种不同类型的早晨空腹血糖变化标准 (mmol/L) 时 间 黎明现象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Somogyi效应0∶00-2∶00 5.3~ 6.1 7.9~12.1 2.1~ 2.82∶01-4∶00 8.9~12.6 10.3~12.4 3.4~ 3.94∶01-6∶0010.5~15.2 12.6~16.7 11.8~13.5黎明现象23例(57.5%),睡前加中、长效胰岛素和/或早餐前胰岛素提前注射,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在5.7~6.5mmol/L。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12例(30.0%),增加晚餐前中效胰岛素剂量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在5.9~7.1mmol/L。Somogyi效应5例(12.5%),其中2例在0∶00至2∶00曾出现心慌、冒汗等现象;减少晚餐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或改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将中效胰岛素移到睡前皮下注射,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在5.6~6.4mmol/L。 2 讨论 黎明现象指睡前或夜间血糖控制良好,夜间也无低血糖发生,而清晨血糖明显增高或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黎明现象的发生与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 26

糖尿病健康管理试题

一、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B) A、<4.4mmol/L B、<7.0mmol/L C、<6.1mmol/L D、<10.0mmol/L 二、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A) A、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B、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餐后2小时血糖 C、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D、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三、李医生在筛查过程中,发现王大爷属于 2 型糖尿病已确认病人,这次随访期间,发现大爷空腹血糖为8.9mmol/L,无其它不适,李医生从规范健康管理角度应当(C) A、不处理 B、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C、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内随访 D、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四、某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按医嘱服药,但频次或数量不足,随访档案“服药依从性”一栏应填写:(B) A、规范服药 B、间断服药 C、服药 D、不服药 五、抽查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以下哪种情况是管理不规范(C) A、年度内面对面随访4次 B、免费测量血压、空腹血糖5次 C、患者就诊有随访,未就诊无随访 D、年度内健康体检1次 六、国家规范中,慢病患者管理若连续两次血压或血糖控制不满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C)

A.更换药物 B.增加药物剂量 C.转诊 D.维持原有治疗方案 七、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D) A.至少1次面对面的随访 B.至少2次面对面的随访 C.至少3次面对面的随访 D.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E.至少5次面对面的随访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B) A.辖区内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 B.户籍区内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 C.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 D.户籍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 E.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九、测空腹血糖的最佳时间是(A) A、早餐6-8时 B、早餐7-8时 C、早餐6-9时 十、糖尿病典型症状不包括 (D ) A.多饮 B.多尿 C.多食 D.眩晕 十一、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A) A、二甲双胍 B、格列苯脲 C、格列齐特 十二、关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错误的是:(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练习题及答案

题目 1)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mmol/L):(3分) B A.5.0 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mmol/L):(3分) B A.5.3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体重是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样重要的生命指征,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3分) B A.≥28 关于糖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3分) B A.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并可导致心血管.眼.肾脏等多种器官.组织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 B.糖尿病患者一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 C.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D.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利用障碍 5)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段是 ( )(3分) A A.餐后1小时 B.睡前 C.晨起锻炼 D.餐前1 小时 6)运动能降低血糖原因是( )(3分) B A.大量出汗 B.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消耗能量 C.身体停止吸收葡萄糖 D.刺激身体大量释放胰岛素 7)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 )mmHg以下(3分) C 100 60 80 90 8)糖尿病饮食计划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热量应占每天摄入总热量是( )(3分) C %-30% %-80% %-60% %-40% 9)下面哪项不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 )(3分) B A.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B.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C.可以用口服药治疗 D.发病早,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10)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 ( )(3分) C A.年轻化 B.老年化 C.儿童化 没变化D.

11)下面疾病中,不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的是( )(3分) B A.心理障碍 B.胃溃疡 C.低血糖 D.阳萎 12)以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错误的是( )(3分) B A.饮食治疗法 B.放射治疗法 C.运动治疗法 D.药物治疗法 13)下列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是( )(3分) A A.冠心病 B.糖尿病肾病 C.神经病变 D.眼底病变 14)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3分) B 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A.一年一次B.两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分) D15)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 ( )(3.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戒烟戒酒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按摩与理疗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按摩与理疗.教育及心理治疗..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教育及心理治疗.D.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 A ( )(3分16)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 A.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早获益早达标.B.C.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实现血糖全面达标分) D17)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 ( )(3 A.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B.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C.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降糖药物..D.饮食运动.分) D下面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是18) ( )(3A.减轻胰岛负担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B.改善体重C.通过“饥饿”降低血糖D.) C 分19)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 ( )(3身体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可不必饮食治疗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B.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C. D.肥胖的患者可以通过“饥饿”来降低血糖 20单糖尿病患者减少盐摄入量的意义是 ( )(3分) C × A.能够降低血脂 B.能够降低血糖 C.以上都是 D.能够降低血压 21)以下不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 ( )(3分) C A.控制总热量,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B.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多样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食物 C.限制蛋白质摄入 D.限制脂肪及食盐摄入量 22)关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错误的是( )(3分) D A.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B.减轻胰岛负担 C.改善体重 D.控制饮食可以减少营养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