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高考复习练习讲义: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高考复习练习讲义: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高考复习练习讲义: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第十八单元“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和平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17课标Ⅰ,35,4分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历史解释

★★☆

2015课标Ⅱ,35,4分

影响两极格局发展演

变的原因

唯物史观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1)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

区;亚太经合组织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

五年内未考——★☆☆

分析解读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上。试题命制侧重考查考生在历史情境中理解材料,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注重价值观引领,突出文明传承和社会进步等,这一特征预计在未来高考中仍会延续。

备考建议:(1)联系时政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2)注意纵向联系,整合、归纳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新航路开辟到目前为止的发展脉络,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联系时政热点(如英国脱欧)反思区域集团化存在的新问题等。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政治方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经济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才能达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目的

科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考点集训】考点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该学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多极化趋势下各国矛盾趋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答案 A

2.“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

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

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答案 C

3.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答案 C

4.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答案 A

5.“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在国际舞台上遇到挫折,使其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与其他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此现象说明()

A.美国已失去了大国地位

B.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深远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D.单边主义政策已遭废止

答案 C

6.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

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答案 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

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

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国不“奖励”朝鲜放弃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

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

(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7分)

答案(1)背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各大国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力图维持其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朝鲜半岛核计划研究的不断发展。

(2)实质: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美国意在确保“冷战”后其在半岛南北关系变动及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建议:应尊重本地区国家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愿望,同时充分考虑到朝鲜的合理安全诉求;实现美朝政治

和经济关系正常化;保证无核朝鲜的安全;推动朝鲜半岛南北和解与发展;把朝鲜纳入与其邻国的经济交往

之中。

考点二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

1.《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第16条规定:各成员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议附件中的内容。这一规定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对各成员具有法律约束力

B.消除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抗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D.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标志

答案 A

2.1985—1995年,世界贸易额平均增长率约为5.5%,为世界同期生产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0年为12.2%,1989年则上升为18.2%。这一现象表明()

A.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呈下降态势

B.政治格局变动影响贸易额

C.信息技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答案 D

3.2000年6月27日,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并在德国议会发表长篇演说,突出强调了法德两国在欧盟内的核心作用,有意回避了德方主张中的“邦联”或“联邦”字眼,最后希拉克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了他的演讲。希拉克的演讲显示出()

A.法德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矛盾日趋尖锐

B.欧洲联盟的成立促进了法德两国的崛起

C.法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有一定民族色彩

D.法德开始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推动力

答案 C

4.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

D.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答案 D

5.下图漫画中,坐在“全球化”列车里的人说:“连通困难。要怪就怪2008年的经济波动!”图中的路标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印度、法国等。此漫画反映了()

A.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B.各国缺乏应对全球化的能力

C.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D.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答案 D

6.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答案 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过时的论点“与象牙塔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摘编自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

形成与主权问题》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2分)

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5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3分)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在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2分)

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2分)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强化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2分)

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为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2分)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2分)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2分)

结论: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强化国家主权。(2分)

探史料提能力

探究一“世界舞台主角的角力与暗战”——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史料呈现

史料1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指出:“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1972年,他又发表声明:“①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史料2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②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

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史料 1: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出现动摇

史料2: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史料解读史料

背景

史料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主动调整对外政策

史料2: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重点

阐释

史料1: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①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不得不调整对盟友的政策

史料2:自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力量对比朝着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演进。②反映了多种力量崛起并发展

史料认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史料应用

1.史料1中的“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指什么?

答案日本的崛起、欧洲的联合、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根据史料2,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特点:缺少权威的仲裁力量;多个力量中心崛起并发展。

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从史料1到史料2反映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探究二“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加强

史料呈现

史料1本协议各成员,承认其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及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承认有必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期望通过①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歧视待遇,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贡献。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前言》

史料2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决不是发展中国家走出负债陷阱的出路。阿兰·伯努瓦(1996)认为,全球化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同时殖民主义仍然以其他方式继续存在。科摩指出,“事实上,②现在的金融体系、自由化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法国学者雅克·阿达(1998)指出,全球经济外围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中亚、南亚)“直到现在仍在发展之外,除了石油,不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起任何作用,受到私人资本的抛弃,通常又受到最严厉的金融限制”。

——摘编自王佳菲《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史料 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史料2: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史料解读史料

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史料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史料2: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相当严峻

重点

阐释

史料1:①说明世贸组织的宗旨包括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等

史料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②说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经济、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史料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答案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就业,扩大贸易;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与新殖民主义作斗争;推动国际金融、贸易组织进一步改革;制定合理对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

【五年高考】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2015课标Ⅱ,35,4分)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 C

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江苏单科,20,3分)“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2.(2018江苏单科,20,3分)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 A

3.(2017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 A

4.(2017江苏单科,18,3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国家地区时间

产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低收入322428274049

中等收入14939364755

高收入32332764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 D

5.(2017江苏单科,19,3分)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

“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 B

6.(2016江苏单科,20,3分)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答案 B

7.(2018海南单科,2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事件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机会均等

1941年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

年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11分)

答案(1)目的:①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2分)②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2分)

(2)趋势:①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3分);②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任答一个3分)

作用:①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任答两点3分)②促进各国经济增长。(2分)

C组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2014江苏单科,19,3分)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2.(2014重庆文综,12,4分)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 C

3.(2013浙江文综,22,4分)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答案 C

考点二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

1.(2014课标Ⅰ,35,4分)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 A

2.(2014课标Ⅱ,35,4分)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答案 D

3.(2014江苏单科,20,3分)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答案 B

4.(2014福建文综,24,4分)下表是1980、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

国家

中等收入

国家

中低收入

国家

低收入

国家

1980年38%43%42%30%

1996年40%52%52%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 B

5.(2014安徽文综,22,4分)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答案 C

6.(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三年模拟】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

1.(2020届河南洛阳期中,31)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

A.南北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

B.世界贸易的法制化势在必行

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美国主导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答案 C

2.(2020届安徽蚌埠一检,23)谈及WTO的作用时,有专家指出:“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

B.在国际贸易纠纷中WTO偏袒贸易小国

C.WTO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

D.WTO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 A

3.(2020届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一测,25)冷战期间,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并保持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美国实力日趋衰落

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C.西欧力量不断增强

D.多极化格局的显现

答案 C

4.(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24)1979年,英国的股东人数约为300万人;1993年约为1 2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截至2008年,在人口超过6 000万的英国,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承认自己有这方面的投资。这些变化体现出英国()

A.资本社会化趋势

B.国有企业私有化

C.股权集中程度高

D.政府干预的强化

答案 A

5.(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0)在一些世界传媒会议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离开网络和数字,报纸将没有未来。大家对未来趋势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报纸的数字化。材料主要说明报纸()

A.信息传播功能减弱

B.受到网络的冲击

C.商业价值日益衰退

D.发展要顺应时代

答案 D

6.(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24)美国某作家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这说明()

A.苏联解体并非美国愿意看到的

B.美国失去了推行霸权的原动力

C.世界政治格局影响着国际形势

D.苏联对一些国家的约束很重要

答案 C

7.(2020届吉林长春一模,24)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

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答案 A

8.(2020届四川成都摸底,24)2016年以来,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修边境墙和控制移民等措施。2019年,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家网络,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这表明()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B.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C.多边主义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D.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窠臼

答案 B

9.(2020届河南新乡调研,24)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

A.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

B.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C.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D.加强了成员国政治合作

答案 A

10.(2019河南新乡二模,35)1986年,美国和苏联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数已分别达到12 846枚和10 716枚,但截至1991年苏联解体,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现象可以表明当时()

A.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C.世界科技快速发展

D.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D

11.(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35)据《2018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显示: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4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

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答案 B

12.(2019河南六市一模,35)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C.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D.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答案 D

13.(2019江西南昌一模,35)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材料反映了()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A

14.(2019安徽“江南十校”3月,35)下图为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投票情况,这反映了()

A.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的分化

B.欧洲一体化进程失去了社会基础

C.欧盟内部各国利益矛盾不可调和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 A

15.(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联,3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另一方面,2017年全球有68个国家共发生了1 136起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7 656人遇难;2018年美国联合英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精准打击叙利亚。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B.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答案 A

16.(2019河南郑州二模,35)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指出:当前,越来越多的选民要求从“全球势力”手中“夺回控制权”(主权)。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孤立各个经济体,而是要求各国建构新的机制保障民众利益,并对世界保持开放。这说明()

A.逆全球化现象的泛起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

C.经济全球化亟待深入

D.革新国内政治是全球化的前提

答案 C

17.(2018河南八市一测,24)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日益成为评价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

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 B

18.(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24)据联合国统计,2004年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值达到7 160亿美元,交易数达6 134 起,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有141起。这说明()

A.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贸易

B.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阻力

C.全球投资自由化得到发展

D.国家间经济斗争日趋激烈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9.(2020届安徽蚌埠一检,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日)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年1540—1620年

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

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

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摘编自潘教峰《五要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

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对中国的影响。(3分)

答案(1)集中于欧美国家;先后出现五个中心;受经济地位的影响。(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1840年至1895年:

特征:侧重引进西方军事技术。(2分)

成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对西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答出2点即可,2分)

1895年至1949年:

特征:全面接受西方科技,但成效不大。(2分)

成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政府的推动;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战乱频繁,政局动荡。(2分,答出2点即可)

(3)对外交流对象的变化;对外政策的变化;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变化;救亡图存的方案变化;欧美列强侵华格局变动。(3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0.(2019安徽“皖南八校”一联,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材料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首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6分)

答案(1)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2分)

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根源;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造成巨大破坏;西方国家强权政治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和建设经验不足;等。(任答3点6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有效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任答3点6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刚刚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来自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王玥老师。她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分析新教材: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二、新教材内容的介绍。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议。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我认真思考、总结,对初中历史的预习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并作了汇总,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 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 (一)、对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 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事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的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 (三)、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依据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将该徐诶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实进行了概述,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习板块内容的基本结构。在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实,适当删除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试验稿的内容相比,新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难度降低,使重点更加突出,更适用于教学操作。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本课的教学容量巨大,既要把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典型突出事件的史料研读。没有史料支撑又难以使学生对冷战的过程以及一些本质问题认识清楚。 三、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本课难点:冷战的特征,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四、我对本课的思考 1首先我认为本课在客观上存在另外一大难点:即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冷战的讲解? 2本课的框架应当如何体现出冷战在每一个过程中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3史料的选取问题。典型史料众多,应当如何选取? 4对于非常紧凑的课程,学生活动应当如何体现? 五、针对思考提出的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 1按照传统方式,将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作为本课的三目标题。同时将发生与发展两目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解。(课时紧张,必须有取舍) 2细节与框架我打算用大量的结构图体现出具体事件与整体格局的关系。这样能够最为直观地体现出本课的难点。 3史料的选取,除了节点性质的事件史料,更多选取的是能够体现冷战“有控制的对抗”这一特征的史料。 4学生活动在大量的讲解下已经没有安排的空间,详见“本课反思”。 六、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基础较弱,存在大量高中未选历史学科的情况。授课应更偏重基础 七、教学过程展示: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通过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 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导入新 课。 利用这一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引发出学生对本课的思 考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紧紧把握“既通过对冷战的概念介绍,初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总结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总结 2019年3月21日我们在学校参与了统编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许斌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编审,《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主编和北京四中的王小琼老师。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新教材相较于原来版本内容更生动,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总体上,统编教材世界历史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正课的内容,进一步整合了单元内容,调整了课时安排,吸取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更新了一些新的表述方式,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教材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新教材更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

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培训的老师还给出了新教材使用的建议。 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坚持渗透。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步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古代史: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中国近代史:重点放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人民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出的贡献。中国现代史的教学:重点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认真研究、理解教材内容,准确讲述教学内容。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上,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没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此外,提倡教学互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关注教材内容的变化,适时更新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侯晓丽 刚刚完成了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 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侯建新、张茹华老师。她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分 析新教材:一、课标要求。二、新教材内容重点提示。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议。此次培训 让我受益匪浅,我认真思考、总结,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 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突出立德树人的责任。加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渗透;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增强人文素养,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 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历史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重要的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 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的看待人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 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 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通过学习世界近代史,知道重要的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 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学会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及其野蛮型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 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课程设计思路 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事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 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的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 史发展基本进程。 (四)世界史学科价值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只有了解其他文明才能更深 刻的认识中华文明,定为中国;而没有中国历史的世界历史是不完整的。总之,中国历史与 世界不可分割。 培训中对教材做了分析,对教学提出了建议,以课例指导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总之对于 我----第一次教授世界史的新手来说意义非凡,受教颇深。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练 习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1999年,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发动了代号“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这表明( ) A、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2、小马同学阅读了《科索沃战争启示录》一书后,对科索沃战争被称为“非接触性战争”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请你从下列叙述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以帮助他理解上述概念( ) A、国际社会没有介入 B、南联盟对科索沃实施大规模空袭、美国与科索沃不接壤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的空袭

3、某班开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军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4、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开罗宣言》、多极化趋势 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5、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 A、1955年 B、1956年、1961年 D、1973年 6、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的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D、欧洲联盟的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帝国主义创造出了殖民统治的新理论,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政治的力量。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的世界体系”指的是哪一体系? (2)材料二中杜鲁门的演说,说明美国即将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为了配合这个政策的实施,美国主导成立了什么组织? (3)材料三中的“多极时代”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 (4)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8、某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加入他们吧!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记忆口诀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世界政治的发展(20-21世纪之交) 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1、总的趋势苏联解体欧剧变,两极格局荡无存。 超级大国唯美国,世界形势趋和平。 和平大势不太平,缓和动荡两并存。 2、多极化因素“一超多强”局初定,世界多极有原因。 ①俄国方面苏联解体国裂分,俄国困难势严峻。 ②美国方面美国独霸遭挑战,西方阵营亦裂分。 ③日本方面日本总值曾第一,政治大国目标明。 ④欧洲方面欧洲一体渐推进,赶超美国有可能。 ⑤中国方面改革开放渐强大,世界舞台高声音。 ⑥其他方面苏美争霸互削弱,第三世界渐强盛。 3、多极化趋势当今格局多中心,“一超多强”局初定。 超级大国唯美国,欧盟中俄与日本。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似巨轮。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霸权主义“一超多强”局初定,美国霸权频频兴。 ①北约干涉和平发展为主流,美国干预兴战争。 借助北约建基地,北约东扩俄震惊。 ②侵略各国北约兵发①伊拉克,狂轰滥炸②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说,美国霸权多罪行。 2、地区冲突两极格局势均衡,地区冲突频发生。 ①原因苏联解体美削弱,力量失衡多纷争。 民族宗教与领土,矛盾激化兴战争。 ②波黑内战波黑③内战时间长,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入侵伊拉克,反恐为名多战争。 三、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国际缓和兴裁军,九六联大签协定④。 ①《禁核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裁军军控高潮兴。 (1996)裁军道路多坎坷,美国带头不执行。 ②美国扩军美国拨款军费增,导弹防御大施行。 禁核条约不批准,军备竞赛有责任。 2、地区缓和和平发展为主流,地区缓和有见证。 ①朝韩对话(80年代起)朝鲜半岛两裂分,长期分裂军费增。 八十年代渐对话,经济往来利人民。 ②平壤会晤(20000)朝韩首脑聚平壤,发表宣言交流频。 和平统一共目标,南北缓和势喜人。 [注释] ①兵发:199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海湾战争。②滥炸: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③波黑:指波斯尼亚-黑人体艺术塞哥维那。④协定: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以趣引学,奏好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 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思维导图】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课程标准】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理解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时间: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3)维和方式: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派出武装力量。 (4)评价: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 ①成立时间: 1995 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国于2001 年加入。 ②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③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 2.“一超多强” (1)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2)现状: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际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决定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中国为新秩序而努力: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课程标准】了解信息时代的知识,妇女地位提高的知识。理解科技带来的利与弊。 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信息时代:二战结束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影响: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但网络安全问题凸显。 2.妇女地位的提高 (1)开始:19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冷战”的背景相关史料解读

“冷战”的背景相关史料解读 1.“遏制”苏联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这个政治力量可以支配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的精力和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的资源,并且它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此外,它还有一个精巧的、涉及面广的组织机构,用以在外国发挥它的影响,这个机构具有惊人的灵活性和多种技能,管理它的人对于地下工作方法的经验和技巧大概是史无前例的。最后,这个政治力量在它作出基本反应时似乎是不去考虑真实情况的。对它来讲,关于人类社会的大量客观事实,并不象对我们那样,是经常用来检验和修改人们看法的尺度,而是从一只摸彩的布袋中武断地、有倾向地抽出个别事实以支持既定的看法。这肯定不是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象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解读】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 000字的电报,对二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行动包括美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1947年7月,他又以“X”署名,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更加系统地阐明了上述观点,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方法。以上材料即节选自这份电报,其要点是:①在通过对所谓苏联行为动机和方式的分析基础之上,认为苏联对美国和世界构成重大危险和威胁。②认为如何对付这样一个苏联是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③只有美国有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遏制苏联的目标。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心得四篇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心得四篇 感悟教材新理念认识教材新特点 -----参加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7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为期两天的2018年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本次教材培训时间短,但内容详实,高屋建瓴,既有一线名师作的新教材公开课,又有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 一、从课堂教学中得经验 本次培训共听了三节课:大同一中范琼老师的《百家争鸣》,临汾乡宁县丁俊伟老师的《太平天国运动》,省实验中学李思勤老师的《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说课。同时,三位教育专家又进行了点评。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要树立课标意识。课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总纲领,在课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更科学。丁俊伟老师的课就体现了这一点。 2.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三位老师都运用了时间轴和地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三位老师还注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例如:丁俊伟老师通过让学生研读材料(史实),说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又如:李思勤老师通过对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的介绍来让学生概括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 3.教学中要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范琼老师将中国的古代传统思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和指导的作用。丁俊伟老师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的讲授,让学生感悟历史发展规律。 4.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由浅入深,形成知识整体架构,充分掌握知识。 二、从专家讲座中受启发 本次培训还安排了三场专家讲座,大同市教学科研中心韩宏庆作了《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讲座,她以七年级第二单元为例,从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建议以及各课是如何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讲解,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周继荣以《用好新教材,提升课堂效率》为题,重点对八年级各单元从梳理线索、突破重难点、教学方法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

(完整word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 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 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

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 到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这里的“它”指的是() A.欧盟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D.联合国 2.《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宗旨,简单地说就是() A.调节国际争端,消除国家间矛盾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C.维护各国主权平等,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D.发挥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3.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拥有否决权的是() A.5个常任理事国B.10个非常任理事国 C.15个理事国D.联合国秘书处 4.下图所示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D.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促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要素不包括() A.国际投资增长 B.国际贸易增长 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D.安理会的作用加大 6.某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个组织是() A.欧洲联盟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组织的原则是() A.和平、安全、协商B.非歧视性、开放、公平 C.互信、互利、平等D.共同发展、尊重、开放

8.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B.它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C.它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它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9.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几经变动。时至今日,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美国霸权主义行径锐减 C.俄罗斯成为超级大国D.欧盟影响力位列世界第一 10.小张正在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下列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11.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计算机教师、轮船修理工 12.符合下列学习素材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B.世界格局多极化 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D.“信息时代”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3.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分)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6课 冷战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4.2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4.2 冷战的 开始作业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大连高二检测)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B 项正确;A 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 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答案】 B 2.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大国首脑曾设想战后由四个警察(美、苏、英、法)共同维持世界秩序,但是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变成了一个警察(美国)领着两个警察(英国和法国),和另外一个警察(苏联)相对抗。导致这种格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 B.美国实力的增强和英法的衰落 C.苏联政治影响在东欧的扩展 D.美苏两国利益的冲突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A、B、C三项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说明题干揭示的主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项。 【答案】 D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解析】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宣言书,由材料中“反共战争”可以看出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西欧经济的,可排除。 【答案】 D 4.杜鲁门声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一致性,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C、D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 B 5.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6国代表在莫斯科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 ①是为了恢复发展苏联、东欧的经济②是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③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④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经济组织,④排除,故选A项。 【答案】 A 6.下图《“摇翅膀叔叔”送糖果》(摄于1948年6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B.柏林墙的修建 C.第一次柏林危机D.马歇尔计划 【解析】题干信息和图片反映了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柏林后实行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记忆口诀

世界政治的发展(20-21世纪之交) 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1、总的趋势苏联解体欧剧变,两极格局荡无存。 超级大国唯美国,世界形势趋和平。 和平大势不太平,缓和动荡两并存。 2、多极化因素“一超多强”局初定,世界多极有原因。 ①俄国方面苏联解体国裂分,俄国困难势严峻。 ②美国方面美国独霸遭挑战,西方阵营亦裂分。 ③日本方面日本总值曾第一,政治大国目标明。 ④欧洲方面欧洲一体渐推进,赶超美国有可能。 ⑤中国方面改革开放渐强大,世界舞台高声音。 ⑥其他方面苏美争霸互削弱,第三世界渐强盛。 3、多极化趋势当今格局多中心,“一超多强”局初定。 超级大国唯美国,欧盟中俄与日本。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似巨轮。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霸权主义“一超多强”局初定,美国霸权频频兴。 ①北约干涉和平发展为主流,美国干预兴战争。 借助北约建基地,北约东扩俄震惊。 ②侵略各国北约兵发①伊拉克,狂轰滥炸②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说,美国霸权多罪行。 2、地区冲突两极格局势均衡,地区冲突频发生。 ①原因苏联解体美削弱,力量失衡多纷争。 民族宗教与领土,矛盾激化兴战争。 ②波黑内战波黑③内战时间长,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入侵伊拉克,反恐为名多战争。 三、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国际缓和兴裁军,九六联大签协定④。 ①《禁核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裁军军控高潮兴。 (1996)裁军道路多坎坷,美国带头不执行。 ②美国扩军美国拨款军费增,导弹防御大施行。 禁核条约不批准,军备竞赛有责任。 2、地区缓和和平发展为主流,地区缓和有见证。 ①朝韩对话(80年代起)朝鲜半岛两裂分,长期分裂军费增。 八十年代渐对话,经济往来利人民。 ②平壤会晤(20000)朝韩首脑聚平壤,发表宣言交流频。 和平统一共目标,南北缓和势喜人。 [注释] ①兵发:199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海湾战争。②滥炸: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③波黑:指波斯尼亚-黑人体艺术塞哥维那。④协定: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