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2)》

《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2)》
《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2)》

《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2)》

第一篇:关于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一、前言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的素质虽有各种差异,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智力水平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因此,除了极少数超常者和低常者外,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学生是能够达到预定的中学阶段教学要求的。但是,在中学阶段,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普遍地、不断地分化出不合格的学生,即:“学困生”。理科明显多于文科,在数学学科中,这种矛盾尤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造成了数学学习的困难。学习的困难又会产生更大的心理障碍。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就形成了"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二、个案描述

七年级三班的孙金强是我教的一名学生,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较差,成为一名学困生。

1.对学习数学都缺乏自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抄作业现象非常严重。

2.数学成绩差,学习数学缺乏感情,见到数学教师敬而远之。

3.在思维上有如下障碍。⑴思考问题具有偏面性;⑵不善于作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⑶进行抽象思维有难度;⑷归纳分析的能力较弱;

⑸容易产生思维定势,钻牛角尖。

4.数学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达到正常的发挥。具体表现:(1)试前的高度焦虑,束手无策;(2)考试时常常怯场,走投无路;(3)对考试结果的反馈,麻木不仁。

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

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某种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四、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一)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掌握和了解学困生常见的几种心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是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

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

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二)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4)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时常进行跟踪调查。

(三)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

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

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

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

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3.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五、结论

学困生指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固执任性,他们在班内占一定的比例,并有一定的号召力。如果不转化好这些学困生,将影响整个班级的教育效果及教育质量。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学困生的三大特征。自卑是学困生的认识特征,厌学是学困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学困生的行为特征。学困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只有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训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用“笨鸟先飞”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以勤学好问的态度,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坚持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端端正正地学习。课后对理解中的疑点、难点,再重点补习,做到及时复习。同时老师鼓励学困生做到今日事

今日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珍惜时间学。

在学生的智力开发上,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教育家作出了卓越的奉献,苏霍姆林斯基在一生中把一百零七名“智力发展极端迟缓”的学生培养成了完全合格的有教养的人。我们相信,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去转变学困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困生,尽量使学困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这是完全可以办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贾光祖

《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教育。xx年1月上半月版。

[2]邬志辉主编《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12月第五次印刷。

[3]萧鸣政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8月第十七次印刷。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学困生转化教案

天湖小学苟培英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爱优秀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而给学困生爱却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减少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用爱心,用耐心,用真心,心换心地去面对他们。

我们班的刘少江同学,今年11岁,父母双亡,由一个80多岁奶奶监护。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作笔记。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夜晚爱上网玩的是游戏。,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脑袋聪明,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不与科任老师发生直接冲突;对公益活动,特别是公益劳动特别积极。针对他平时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进行教育。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

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余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况且尖子生不也犯错误,不也有失误吗。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长短”。正确处理短和长的关系,短有短的优点,长有长的缺点。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5、配好同桌,使他在互助中进步。同龄人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慢慢地,他们就走上自主学习的正轨。

6、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困生在动手中、小制作中取得成功。

xx年三月

第三篇: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卢思远

摘要。在教育事业中,学困生是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经典难题,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因为关注并转化学困生不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教师对学生应履行的一份责任。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自信心耐心

对于学困生的定义,很多人认为是指在学习上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节奏的孩子。表现为:学生智力正常,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比较欠缺。但是这一类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并不差。我们不能单单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坏,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把他称作为学困生,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于“学困生”这个概念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去认识学生学习困难有哪些表现,其成因是什么。远远比把“学困生”进行理论归类要有意义得多。下面是我

帮助转化的一名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及方法:

一、学困生基本情况

刘某某,男生,8岁。

家庭结构:三口之家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条件较好;

父母学历:中专;

父母职业:个体经营

二、转化对象的介绍

刘某某同学是我们一年级第二学期来的一位插班生。该孩子活泼好动,但行为习惯不端正。上课爱开小差,不是在走神做小动作,就是与别的孩子说悄悄话。课堂的坐姿也是很不端,有时跪坐在凳子上,有时仰躺在椅子上,甚至有时在课堂上未经老师的同意就走出座位,这些行为习惯都让各科老师头痛不已。平时也会经常接收到班上别的孩子对刘某某的不满,说这孩子总是撒谎,未经别人的同意就随意乱拿别人的东西,多次被同学碰见却不承认,在老师面前也是常有撒谎的行为。学习方面,该学生在摸底考试中三科均未达到合格的标准。经过观察,发现该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不好。

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以教育好学生,我打电话与其家长进行沟通。经过家校沟通后了解到,刘某某的父母都在外地经商,平时都是由他的叔叔接送,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缺乏亲子间的沟通,加上父母没有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刘某某同学在转到我们学校之前是在某所私人学校就读的,该学校也

并未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因此,该生的行为习惯并未在学校的到规范。

三、帮教转化过程

1.进行深入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通过观察学困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等找准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做好转化工作打下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刘某某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拖欠作业等等行为,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针对该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与他进行了特定的交流,慢慢引导他走上正确的轨道。比如:在课间时,主动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跟孩子们一起玩,放低老师的姿态,在玩的过程中给孩子讲道理,规范课堂的秩序。当孩子的作业不按时交或书写潦草时,我适当对其先减少作业量,但要求他及时完成,书写工整,以表示老师的扶贫关爱。当孩子按我的要求做到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树立起信心慢慢与其他同学齐步前进。

2.维护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

因为学困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多以他们的心理会比较复杂,心灵会比较敏感、脆弱,往往会伴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这时,我不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冷落刘某某,而且,在别的孩子面前也我也会维护他的自尊心,不让别的孩子嘲笑

他,鼓励他。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我把他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成他前进的动力,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困境,有所进步。刘某某虽然调皮,但我发现他是一个热心的孩子,在劳动大扫除中,他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去并热心帮助别的孩子搞卫生。于是,我在一次劳动大扫除后,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让他做劳动小组长,并奖励了他一面小红旗。自从他当了小组长后,开始守纪律了,作业也不再拖拉了。他觉得自己当了组长,应该表现比别人好。

3.教师协作,同学帮助。

为了不断督促刘某某进步,我与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商量协作。让其他科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他多提问,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他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通过协助使他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渐强,自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

在给刘某某安排同桌时,我实行“一对一”培优辅差计划,让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做他的同桌,担任他的“小老师”,帮助他进步。几个星期下来,刘某某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开学初的未达标到现在的90分,可说得上是进行了质的飞跃。由于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开始积极起来了,现在在课堂上总能看见他高举的小手。

4.坚持家校沟通,家校合一同心协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只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必须

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使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学生的目标上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果家长放手不管,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只能是“五加二等于零”。刘某某的家长因为在外地经商的原因,根本无暇管理孩子,甚至有时几个月都不回家见见孩子,让孩子放任自流。正是因为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刘某某从小就养成养成说谎,那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于是,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让家长每周抽时间陪伴孩子并积极配合教育,现在他的父母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的情况,并常和我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沟通后,孩子的坏习惯正渐渐得到改正,其他科任老师也向我放映孩子的进步。

从上述学困生转化个案中,我体会到不管学生时因为哪些原因而成为学困生,只要我们因材施教,付出真心,给予耐心,就会有所回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较好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及其转化策略研究》,何文娟,xx

2.《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邹显斌,xx 第四篇:学困生帮扶个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学困生现状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学困生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

中。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

(二)发展趋势分析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试行:(1)在课堂上真

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或是因学困生是沉默自暴自弃型的,在小组学习中常常是做听众,长此以往他就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离群,合作学习反而加速了扭曲性格的恶性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就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细心发现他们学习中细微的闪光点,既而在小组成员中加以放大,让他们体验到他们也会学习。这样也更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疏忽他们。老师是我的引导者,我们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2)在言语上不做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特别是对被学困生的发言要更加予以重视,揣摩其心理,给以最善意的评价,最智慧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善意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们的朋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与不信任。(3)在活动中多与学困生接触,比如春游活动,参观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把学困生安排在自己的小组里,让他们产生自豪感。(4)充分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长处。往往因为学困生处于非常低下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无是处,仅有的一点长处也被埋没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长处,如爱劳动的,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字写得漂亮的评他为“小小书法家”等等。其次,有了师生间的平等是不够的,班级的核心群体是全班学生,因此营造平等合作的生生关系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对此我们也有以下几点的考虑:(1)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时常在班级中宣扬新课程所倡导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

同学之间是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关系),使班级有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2)在班干部中树立帮困的榜样,班主任要予以高度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帮助学困生是光荣的。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3)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借此让学生改变对学困生的不正确的看法。(4)制定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班干部竞选制度,也就是教育者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多给学困生发挥其特长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己健康的形象。(5)定期对班级转化学困生的情况作出全班性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热情。儿童的特性往往是热情很高,而持久性不强,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1.语文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语文学困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的培养分这几步:一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路:

二是良好学习习惯于培养途径:

2.语文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

3.语文学困生口语交际训练策略。a、课堂鼓励儿童用平常的口语说话。b、逐步培养儿童连贯地说整段整篇话的能力。

c、经常向学生提示出“先仔细想一想,然后再说”。

d、利用儿童欢笑时,让学生说话。创设情境,把口语交际训练寓于游戏之中,锻炼说话能力,发展思维。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专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4.经验总结。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研究》工作总结xx-07-1819:38

一、审慎选题,科学论证xx年3月~4月,学校多次召开行政和科研例会,专题研究新课题选题的问题。然后经过多次的专家咨询,特别是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杜旭林教授、泸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

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由于我区的地理原因,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因此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